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89 | AI短剧:演员不会“塌房”,但会面瘫

Vol.289 | AI短剧:演员不会“塌房”,但会面瘫

2025/4/2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刘金龙
周立强
戴广翔
播音员
主持著名true crime播客《Crime Junkie》的播音员和创始人。
阿弥
高鹏飞
Topics
播音员:AI技术正在革新短剧内容创作,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AI演员不会塌房但会面瘫,玄幻科幻题材更适合AI发挥。 高鹏飞:AI技术降低了短剧制作门槛,解决了行业痛点,成本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AI承担了70%-80%的工作量,但AI难以理解人类复杂的幽默感和恐惧心理,在情感表达方面仍有局限,未来需要探索人机协作的工作流程,改进AI在情感戏份中的表现,通过自研模型,实现了对角色服装道具的精准控制,未来可能出现一站式平台,对AI短剧的商业化有清晰规划,希望引入品牌客户,灵活植入产品并调整内容。 刘金龙:他们的AI模型用于短剧语言翻译,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AI技术在海外短剧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技术发展不够成熟。 戴广翔:他们的团队使用AI技术进行剧本修改和宣发,替代了70%以上的人工,AI可以替代部分工作,但无法替代技术工种和艺术理解。 周立强:AI技术缩短了动漫短剧制作周期,降低了成本。 阿弥:AI不会取代人类工作,反而会解放人力,催生更多个人工作室。 播音员:AI技术正在革新短剧内容创作,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AI演员不会塌房但会面瘫,玄幻科幻题材更适合AI发挥。中国短剧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已超过电影票房。

Deep Dive

Chapters
一部由3-5人团队制作的AI短剧《我在另一世界送外卖》在小红书上获得了90万流量,这引发了人们对AI技术在短剧制作领域应用的关注。该剧的成功,也显示了AI技术在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的潜力。
  • AI短剧《我在另一世界送外卖》小红书90万流量
  • 3-5人团队制作
  • 制作成本压缩90%
  • 像素级精度呈现玄幻场景

Shownotes Transcript

十分钟 邦尼李青一个正在发生的商业逻辑一场由 AI 驱动的变革或许正在改写短剧内容创作的规则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一彩播客

近日,一部由 3-5 人团队打造的有关我在另一世界送外卖的 AI 短剧在小红书狂澜 90 万流量一群技术派制片人正用 AI 技术重构游戏规则他们将制作成本压缩 90%让玄幻场景以像素级精度呈现本期,我们来聊聊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对短剧的影响是什么各位听众,看过 AI 短剧吗?

从剧本生成到特效制作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影视生产链但在情感表达和剪辑叙事上仍显生硬玄幻、科幻等题材更适合人工智能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永不塌房的虚拟演员 24 小时待命然而人工智能并非万能而细腻的情感戏仍需真人加持 AI 演员不会塌房但会面瘫这句调侃也表现出了 AI 短剧的现状

然而无法抗拒的趋势是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变革或许正在改写短剧内容创作的规则

资料互动主理人高鹏飞的公司近期推出了首部人工智能短剧《送外卖》他的团队在两个月内就完成这部短剧他表示最初他们只是想试一试没想到人工智能给了他们一个惊喜在没有任何明星加持的情况下收获了超预期的播放量在小红书上有 90.2 万的浏览量 2015 的讨论量其中第一集的播放量就已经突破了 40 万

2024 中国微短距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 2024 年中国短距市场规模攀升至 504.4 亿元同比增长 34.9%首次超越电影票房 2025 年短距上游市场规模依旧保持着增长态势预计同比增速约为 15%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 年中国微短距行业研究报告》揭示 2023 年全年备案的短距数量达到 3574 步上线备案的有 584 步显示出微短距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该行业市场规模在 2023 年已攀升至 36 亿元估测 2024 年将进一步增至 46 亿元巨量引擎数据显示

2025 年 1 月再投短距公司数量同比增长 54%再投巨目数增长 101%在短距行业迅速崛起的同时高鹏飞的团队另辟蹊径选择了用 AI 技术做短距这条新载道

高鹏飞表示,去年有些同行投五个项目,可能四个短剧都赔钱,拍摄传统短剧的窗口期已经过去了。AI 技术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行业痛点,也就是它将短剧制作的门槛大幅降低,使得更多有才华的创作者能够参与其中。

目前 AI 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短剧制作的方方面面据高鹏飞介绍在他的短剧制作中 AI 承担了约 70%到 80%的工作量从剧本大纲场景设定到角色造型人工智能都发挥着作用他发现原本需要一两百万投资的剧现在可能只需要 1/10 的成本 AI 最显著的效益在于省去了场地租赁演员片酬服装道具等传统影视制作中的重头开支

通过实践高鹏飞团队已经总结出了一套 AI 技术制作短剧的规律他表示不是所有题材都适合人工智能制作比如那些依赖情感冲突和细腻表演的戏由于需要大量细腻表演 AI 反而可能增加成本相反科幻玄幻等需要大量特效场景的类型恰恰是 AI 的优势领域 AI 能够以极低成本生成各种奇幻场景这正是他们选择玄幻题材的原因

九州文化海外业务负责人刘金龙表示还有许多短剧制作团队也在接入 AI 技术他们目前自己的 AI 模型 Mouse 已经运用在短剧语言的翻译上了它可以自动擦除原字幕批量自动翻译自动生成填充多语言字幕大幅提升 Shortmax 短剧翻译制作效率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他们会运用 AI 进行剧本的创作辅助编剧选题调整结构优化台词

众星影业集团董事长戴广翔的团队也已经用上了 AI 技术他们会使用 DeepSea 来进行剧本修改宣发可行性分析基本可以替代 70%以上的人工

近日在第二届上海微短剧大会上中文在线 AI 动漫部总经理周立强提到之前 3D 动画或者二维动画的周期长成本高但是今天科技也在飞速进步 AI 在这方面加持了很多能力到目前为止他们能达到在几个星期内快速通过 AI 呈现出来一部动漫短剧也可以满足年轻人群对于二次元纸片人的喜欢相当于有一条新赛道供大家进行选择

除了效率高成本低以外这类短片的演员不会塌房也是一大优势在娱乐圈明星塌房事件屡见不鲜道德争议私生活问题法律风险等都可能让一个当红艺人瞬间跌落神坛然而这类短片演员的言行形象均由数据驱动团队可精准设定其公众形象避免真人明星因个人行为引发的舆论危机

而且这些演员不用休息不会生病不会闹情绪可高效配合拍摄极大提升了制作效率不过人工智能也并不是万能的高鹏飞指出他难以理解人类复杂的幽默感和恐惧心理更达不到影帝级别的表演在需要细腻情感表达的领域他仍有明显局限这类短片中有些角色表情的呆板正是当前技术瓶颈的体现

因此高鹏飞表示在未来可能需要摸索出一套人机协作的工作流程以改进表情也就是说在关键的情感戏份中人可以采用真人演员进行面部捕捉再由人工智能进行后期处理

剪辑环节是目前这类短片最难突破的关卡 AI 还无法理解故事的叙事性因此团队保留了人工剪辑这一传统工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局限正在被快速打破高鹏飞提到仅在他们制作两部短剧的几个月间 AI 生成的人物表情已经从最初的僵硬呆板发展到能够呈现先笑一下然后又恢复到另一个状态的复杂表情变化

刘金龙对海外短剧业务更为了解他表示 AI 技术目前在海外短剧上的应用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技术发展不太成熟他们曾经尝试过用 AI 给短剧配音但是很难保留演员的原生情绪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 8 月 19 日,昆仑万维在社交媒体上表态,一人一剧《时代来临》。当时,昆仑万维发布全球首个集成视频大模型与 3D 大模型的 AI 短剧平台 Skyrius,集成了昆仑万维自研剧本大模型 SkyScript,自研分镜大模型 StoryboardGen,自研 3D 生成大模型 Sky3DGen,创新平台 World Engine 等,声称能通过 AI 一键生成完整剧本,

分镜、人物对白与 BGM 支持角色形象、音色与分镜的自定义调整单次可生成视频长度达 180 秒但在实际应用中被指 AI 人面不僵硬配音和口型也没有完全贴合在戴广翔看来人工智能只能替代部分工作可以减少工作量但是无法替代技术工种而且人工智能无法理解艺术但是它可以呈现一部分艺术效果或者为艺术效果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于 AI 技术最终会取代人类还是实现人机协同共生目前尚未有定论这议题仍存在广泛的讨论空间中文泛语 CEO 阿弥在第二届上海微短剧大会上表示有人说 AI 会取代我们的工作而他认为刚好相反他觉得人工智能把人解放出来了未来会产生很多个人工作室来完成影视行业的整条产业链

在高鹏飞看来 AI 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制作流程的升级与传统影视一次性拍完的线性流程不同这类短剧允许创作者根据观众反馈实施调整比如他们可以先放出几集看看反响再决定后续走向这种灵活性极大降低了创作风险

在人物一致性这个弱项上高鹏飞的团队也找到了解决方案通过自研 Lora 模型和 Comfy UI 工作流他们实现了对角色服装道具的精准控制比如他们现在想让人工智能角色穿什么衣服就拿什么道具完全可以按需定制他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输入剧本自动生成成片的一站式平台这将彻底改变影视内容的生产方式

至于未来拥有广告行业背景的高鹏飞对 AI 短剧的商业化有着清晰规划他们希望今后将品牌客户引入到短剧创作中与传统广告相比 AI 短剧不仅能更灵活地植入产品还能根据市场反馈随时调整内容方向这是传统影视无法想象的在他看来这场由 AI 驱动的影视升级才刚刚开始

各大平台的入场也证明了人工智能与短剧必然会擦出更多火花比如抖音 9527 剧场在春节档上线的首部 AI 动画短剧《无名特工队》《快手星王》短剧拿出了首部 AI 单元剧集《新世界家》在中先导片《红果短剧》也拿出了首部工业级 AI 短剧《玄幻》从《拉尔胡》开始

在这个技术迭代以乐为单位的新赛道上 AI 不会取代影视创作者但会用 AI 的创作者或将取代那些拒绝改变的同乡人机协作或许才是短剧市场未来发展的最优解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你平时看过哪类的 AI 短剧或者动画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