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98 | 花费几十亿,宇树、智元、小鹏的机器人量产都卡在哪了?

Vol.298 | 花费几十亿,宇树、智元、小鹏的机器人量产都卡在哪了?

2025/4/17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一位曾为宇树等厂商提供零部件的厂商
一家为智元提供胶水的厂商负责人
江苏天鹏电池的产品工程师刘新博
江苏恒利精密工业的相关负责人
深圳科盟创新机器人副总经理杨纯仁
Topics
一位曾为宇树等厂商提供零部件的厂商:目前,能够精准匹配人形机器人需求的零部件还没有大规模铺开。厂商只能提供Demo生产方案,生产周期比标准产品长一倍左右,这严重制约了人形机器人的快速迭代和量产。 一家为智元提供胶水的厂商负责人:目前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不高,仅占总出货量的30%,其余70%为标准产品。这说明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尚未完全爆发,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明确也导致上游厂商的投入产出比不高。 江苏天鹏电池的产品工程师刘新博:机器人行业整体营收不如意,公司机器人行业产品出货量在百万级别,远低于扫地机器人等消费品行业的千万级别出货量。电池能量密度和脉冲放电能力不足,会导致机器人续航时间短、关节运动速度慢等问题,这限制了机器人在物流配送、巡检等需要长时间连续运行的应用场景中的应用。规模化和明确的场景需求是机器人零部件定制化生产的前提条件,目前两者缺一不可,形成‘死循环’。 江苏恒利精密工业的相关负责人:公司在接单时会优先选择小米、小鹏等头部厂商,避免早期铺开造成资源浪费。动辄数亿元的投资意味着核心零部件厂商的卡位成本很高,这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进入该领域。 深圳科盟创新机器人副总经理杨纯仁: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入局门槛高,重资产投入包括高精度加工设备、生产场地和基础设施、质量检测和人才投入等。在机器人真正实现量产前,80%-90%的核心零部件可能需要迭代,小批量生产有助于提高落地能力。核心零部件厂商需要培养小批量响应和快速迭代能力,并与本体厂商一起明确产品定义,了解零件预期使用寿命、使用环境等参数。

Deep Dive

Chapters
目前人形机器人上游供应链仍处于发展阶段,核心零部件厂商的投入巨大,但由于下游商业化落地迟缓,导致整机出货量不足,盈利困难。部分零部件厂商表示,人形机器人业务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不高,主要产品仍以标品为主。
  • 上游零部件供应链正在经历变革,数十亿元的重资产投入频繁迭代
  • 核心零部件厂商面临高研发投入、小批量生产难盈利等困境
  • 人形机器人业务在部分零部件厂商营收中占比不高,主要产品仍为标品
  • 机器人行业产品出货量远低于消费品行业

Shownotes Transcript

花费几十亿,宇树、智元、小鹏的机器人量产都卡在哪了?

从斥资数亿元自建精密加工产线,到锻造“小单快反”敏捷制造能力,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卡位战”已经开始,如何配合本体厂商迅速迭代、迅速调整?本期,我们来聊聊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遇到了哪些压力和困境,你们了解过人形机器人这个产业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本期,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1:33 上游供应链发展得如何?

02:58 机器人营收占比不高

03:57 小米、小鹏等头部厂商更受欢迎

05:34 产品定义模糊,需要跑出“死循环”

07:19 核心零部件厂商如何快速迭代

文字作者: 乔心怡

播客编辑:阿贵

监制:yoiyo

这是一档由第一财经推出的播客节目,专注解读热点商业资讯、财经事件,分析背后逻辑,提供干货,在这里,你可以听点你想听的。

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