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新春特辑 | 水大鱼大时代彻底过去,未来经济发展重心是什么?

新春特辑 | 水大鱼大时代彻底过去,未来经济发展重心是什么?

2024/2/8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宋向前
Topics
宋向前:中国经济发展正从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支持科技创新和效率提升。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挑战,但高质量增长为未来发展带来了希望。这种增长不再依赖简单的数量扩张,而是注重质量提升,包括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将资源导向更高效、更具科技含量的企业,从而解决就业和改善民生。这需要坚持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法律保障体系。 当前是创业的低谷期,但成功的企业依然存在。双创运动的重点将从数量转向质量,成为精英运动而非群众运动。中小微企业将继续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承担着创造就业、税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水大鱼大的时代’已过,创业难度和竞争强度都显著提高。简单的依赖流量或功能优化已不足以支撑长期发展,真正的创业需要全面的能力和长远的眼光。 科技发展离不开消费市场的支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消费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重心,因为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高,并且能解决大量就业和创造税收。消费和科技并非对立,而是协调发展的,科技进步最终是为了应用于消费场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消费的主流趋势不能只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应关注广阔的国内市场,特别是中等收入人群和民生市场。关注刚需、高频的民生行业,这是长期稳定的赛道。未来是一个‘好人做生意’的时代,企业家应注重价值观,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落探讨了中国经济从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必要性,以及在经济转型阵痛期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实现高质量增长。同时,也强调了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 中国经济需要从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 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支持高科技企业
  • 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Shownotes Transcript

Translations:
中文

大家好, 我是 家华 资本 创始人 兼 董事长 宋 向前。 过去 几年 我 很 焦虑, 就像 隧道 效应, 在黑暗中 摸索 了 一段 才能 看到 亮光。 今年 我 看到 了 亮光, 这个 亮光 就是 高质量 增长。

我 觉得 高质量 增长 的 一层 重要 的 含义, 就是 中国经济 未来 从 数量 关系 转向 有 质量 的 高 增长。 我们 之前 创造 了 经济 奇迹, 但 这样的 奇迹 释放 之后, 逐渐 的 进入 了 平稳 的 增长 时期。 因此 我们的 增长 不能 再 简单 的 依靠 数量, 更 重要 的 应该 是 质量。 面对 经济 转型 的 阵痛期, 我们 也 不能 再 简单 依靠 数量 调控。 比如 货币政策 更 宽松, 财政政策 更 给力, 多发 一些 国债。 我们 未来 应该 多花 寨 多 去 杠杆, 依靠 质量 调控, 比如说 优化 资源配置, 调整 产业结构, 把 资源 分配 给 效率 更 高科技 力 更强 的 企业, 让 他们 解决 就业, 创造 民生。 这就 要求 我们 必须 坚持 发展 市场经济, 创造 更好 的 营商 环境, 创造 好的 法律 保障体系。

此外 今天 还有 很多 的 好事儿, 比如 中美关系 重 回到 健康 稳定 的 发展 的 轨道, 合作 比 竞争 更加 重要。 大家 都 意识到 合作 的 重要性, 哪怕 是 维持 在 最低 限度 上 的 合作。 重大 的 变化 是 这样 发生 的。 我也 希望 这样的 好事 多一点 持续 下去, 和平 发展 一定 会 是 世界 的 主流。 今天 的 中国 宏观经济 与 企业 的 命运 息息相关。 中国企业家 是 全世界 范围内 算 比较 辛苦 的, 既要 干 好 微观 的 企业 运营 的 活, 也要 对 宏观经济 形势 和 发展 态势 进行 敏锐 的 分析 和 判断。 特别是在 今天 中国 的 经济社会 发展 总体目标 中, 首要 的 是 国家安全、 公平 优先, 整个 社会 确实 面临 着 百年 未有 之 变局 情况下 的 转型 时代 的 特点, 我 认为 这个 转型 阵痛期 可能 持续 10至20年。

今天 我想 谈 的 第一点 就是 双创 的 重心 也会 从 数量 上升 为 质量。 大众 创业 万众 创新 的 双创 运动 是一个 非常 好的 政策 导向, 我 个人 也很 认可。 但 客观 的 来说, 他 过去 几年 也 遭遇 了 非常 大 的 挑战。 现在 是 创业 的 低谷期, 业 经济 增速 在 放缓, 结构 在 转型, 社会发展 正处于 百年 未有 之 变局。 但 任何 时期 没有 做 不好 的 行业, 只有 做 不好 的 企业。 夕阳产业 里面 也有 朝阳 企业, 没有 企业家 的 时代, 但是 应该 有 时代 的 企业家。 商业 世界 里 真正 成功 的 企业 还是 少数, 商业 才华 智慧 的 形成 也 需要 时间, 这 是个 大浪淘沙 的 过程。

双创 将 会 变成 一个 精英 运动, 而 不是 群众运动。 但是 创业者 的 使命 依然 存在。 在 德日 法 等 发达 的 国家, 中小 微 企业 支撑 起了 国民经济, 在 我国 他们 也 承担 了 近 50% 的 G D P。

中小 创业 主、 个体工商户 以及 自古 小企业, 将 会 是 未来 中国经济 活跃 市场、 吸纳 海量 就业、 创造 海量 税收、 促 经济发展 和 社会稳定 的 稳定器 和 压舱 石, 也是 中国经济 健康 有序、 高质量 发展 的 生力军。 任何 经济体 的 长期 发展, 依靠 的 不仅仅是 参天大树, 更有 生命力 顽强 的 小花 小草, 这 从 近现代 商业 发展史 和 经济发展 体 的 发展 情况 中间 也 得到 印证。 未来 海量 的 就业人口 的 解决 也 不能 完全 指望 大企业, 因此, 双创 是一个 时代 的 课题, 这个 课题 的 中心 就是 双创 的 方向 是 正确 的。 未来 的 挑战 是 如何 进行 高质量 的 双创, 如何 真正 帮助 中小 微 乃至 个体工商户 安居乐业、 立业 兴业、 诚业 创业。

首先 我们 要 激活 微观 主体 的 活力。 中国经济 发展到 今天, G D P 排名 世界 第二, 改革 已经进入 到 深水区, 水 大鱼 大 的 时代 彻底 的 过去了, 创业 的 难度 更高 了, 竞争 也 更 激烈 了。 特别是 很多 创业者 只 简单 盯住 商品 的 功能 优化, 消费 体验 的 改善, 或者 是 情绪 价值 释放 等 痛点 来进行 创业。 这种 创业 的 门槛 不高, 结构性 的 竞争 优势 不强, 既 没有 根据地, 也没有 护城河, 很 容易 被 经济波动 和 市场竞争 出清。 这也是 中国 过去 七八年 双创 运动 遇到 的 困境。

中国 第一批 参与 大众 创业、 万众 创新 的 创业者, 在 中国 商业 史 和 企业 发展史 上 留下 了 浓墨重彩 的 一笔。 他们 有 一些 共同 的 特征, 都 接受 过 非常 好的 教育, 有 非常 强 的 创业 热情。 他们 掌握 商业 知识、 信息, 经商 的 才华 和 能力 比 过去 第一代、 第二代 企业家 更强。 但 从 客观情况 来看, 他们 参与 的 创业 的 数量 中国 质量。

以 消费 为例, 很多 公司 依赖 流量 创业, 但 这 只是 一种 商业 变现 的 方法, 它 本质 依赖 的 是 渠道, 而 商业 的 核心 竞争力 还是 要求 完整 而 全面 的 能力。 从 生产、 研发、 运营、 市场 到 渠道 无所不包, 简单粗暴 的 利用 流量, 依靠 注意力 经济, 从 人性 弱点 出发, 或者说 市场 流量 红利 短平快 的 利用。 长坂 创业 顶多 就是 个 赚 现金流 的 生意, 谈不上 是 真正 的 创业。 创业者 也要 牢记, 时间 是 企业 价值 的 称重器, 利润 是 做对 事 的 副产品。 日 拱 一族 才会 公布 唐捐。

我想 谈 的 第二点 就是 离开 消费, 科技发展 将 成为 无源之水。 今年 开始, 人口红利 等 简单 要素 红利 已经 不在 了 生产要素 中, 制度 红利 的 重要性 开始 凸显。 中国 有 国资、 民资、 内资、 外资 的 区分, 我们 应该 着力 于 创建 一个 中性 的、 竞争环境 统一 的 大 市场。 我们 一直 强调 建立 统一 大 市场, 只要 市场竞争 中性, 竞争环境 公平 合法, 市场 就能 释放出 巨大 的 潜力 和 弹性。 我们 需要 清楚 的 认识到, 市场经济 不是 扶持 出来 的, 一定 是 竞争 中 发展壮大 的。 自 七八年 改革开放, 我们的 核心 竞争力 就是 释放 制度 红利, 更 重要 的 其实 就是 松绑 社会、 松绑 民生、 松绑 经济、 松绑 企业家, 商业 的 才华 和 能力 迎来 了 近 30年 的 经济 利息 和 高速 的 增长。

制度 红利 的 释放 大 概率 是 需要 时间 的, 于 我们 而言, 这 都 是一个 新鲜 的 事物, 我们的 认知 能力 具有 局限性。 搞 市场经济, 我们 还 算是 个 初学者。 我们 入市 才 22年, 高考 恢复 也 才 四十多年, 自动 红利 释放 后, 也会 长期 而 又 深刻 的 影响 我们的 创投 行业。

新时代 的 社会 主要矛盾 就是 人民 日益增长 的 美好生活 需要 和 不平衡 不 充分 发展 之间 的 矛盾, 中国 经济社会 的 发展 显然 会 围绕 这个 主题词 展开, 强调 科技进步, 向 科技进步 要 生产力, 提高 全员 劳动生产率 和 潜在 增长率。 中国 是一个 14亿人口 大国, 百姓 有 美好生活 的 愿望, 所以 要 发展 消费 服务业 社会, 要 从 生产型 社会 向 消费型 社会转型。 现在 那个 水 大鱼 大 的 时代 过去了, 已经进入 到 存量 竞争 的 时代, 接下来 经济发展 的 重心 是什么? 我 个人 认为 最终 还 得靠 消费 服务业。 今年 第三季度, 最终 消费 支出 对 经济增长 的 贡献率 高达 94.8%。

尽管 当下 消费 企业 上市 存在 一些 挑战, 但 困难 一定 是 暂时 的。 消费 行业 为 百姓 提供 好 产品、 好 服务, 吸纳 了 海量 的 就业, 创造 了 海量 的 税收, 这 不仅 是 符合国家 提倡 的 社会 发展方向, 更能 有效地 解决 社会 发展中 存在 的 主要矛盾。 短期 来看, 资本市场 的 发行 资源 有限, 扶持 重要 的 科技 公司 具有一定 的 合理性, 但 长期 来看 的话, 消费 和 服务业 也 需要 支持 和 发展。 我们 不能 把 消费 和 科技 对立 起来, 做 一道 二选一 的 选择题。 相反, 科技 和 消费 业 的 发展 作为 国民经济 的 支柱 和 支撑, 产业 都 应该 也 必须 发展 好, 不能 搞 所谓 的 产业 歧视 政策 来 维持 发展。

消费 科技 是 社会 经济发展 的 一体 两面, 也是 国民经济 中 最 重要 的 两个 发展 元素 和 核心 驱动力。 一个 是 科技进步, 一个 是 消费 支撑。 消费者 科技 创造 的 应用 场景, 比如 A I 公司 大部分 都 集中 在 to g 的 业务 上, 但 另一个 支撑 他们 生存 下去 的 就是 消费市场。 消费 企业 是 科技 公司 的 用户, 是 甲方, 没有 消费 场景, 科技 公司 和 消费 企业 的 脱钩, 会 造成 科技 公司 的 营收 结构 单一, 利润 受限, 发展 受困。 华为 手机 为什么 卖 的 这么 好啊? 除了 技术 的 进步, 更 重要 的 是 中国 有 庞大 的 消费 人群, 它是 消费 电子产业 不断 实现 迭代 和 科技进步 的 场所。 有一个 巨大 的 消费市场 的 支撑, 才能 有了 华为公司 的 崛起。 美国 的 大公司 google、 苹果、 特斯拉, 他们 本质 也是 消费 企业, 一切 科技 最终 都是 为了 应用, 我们 要 以 人为 中心, 以 消费者 为 中心, 所以 消费 和 科技 不是 对立 的 关系, 不能 搞 歧视, 不能 鼓励 2选1, 应该 两者 协调发展。

消费 创造 了 就业, 解决 了 民生。 科技 代表 效率 的 进步, 它 解决不了 海量 的 就业。 发展 消费 服务业, 吸纳 海量 就业, 创造 海量 税收, 政府 也会 更有 财力 支持 科技发展 和 进步。 没有了 消费 科技, 就 没有了 源头活水, 活水 就是 消费 服务业 创造 的 消费 企业 也有 平等 使用 资本市场 的 权利, 继续 做大 做 强。 中国 需要 自己的 可乐, 需要 自己的 麦当劳, 也 需要 自己的 肯德基, 更 需要 自己的 苹果 和 特斯拉。 今天 我们的 华为、 小米、 理想 汽车, 它们 就是 消费 企业 在 全球 发展 进程 中 展现 实力 的 一个 缩影。 康德 说过, 人是 目的, 科技 不是 目的, 科技 是 手段 和 工具, 人的 福利 才是 目的, 不能 把 消费 和 科技 对立 起来, 让 市场 做 二选一 的 选择题, 其实 消费 就是 反向 遏制 科技, 因为 科技 会 变得 没有 市场。 所以 今天 谈 的 是 科技 只是 工具 和 手段, 福利 才是 目的。

加华 资本 成立 16个年头 了, 经历 了 若干个 周期, 也 经历 了 若干个 所谓 红利 和 风口 的 时代, 我们 一直 投资 的 是 刚 需、 高频 和 民生 产业, 特别是 基础设施 的 消费。 从 当下 的 社会矛盾 看, 老百姓 的 基础 民生 需求 没有 得到 充分 有效 的 满足。 我们 笃信, 一条 发达 经济体 的 发展模式, 最终 会 从 生产型 向 消费型 转移, 与 消费 服务业 高质量 发展 的 环境 中 谋求 最大 的 时代 红利。 但 我们的 体量 结构 决定 了 面临 的 挑战 更大。 进入 了 存量 博弈 时代, 大家 都会 看 紧 钱袋子, 消费 拉动 的 趋势 将是 长期 课题, 重中之重 是 市场主体 的 活力、 就业 稳定性 和 人均可支配收入 持续 有效 的 增长。 消费 的 主流 趋势 不能 只看 北上 广, 4亿的 中等 收入 人群、 9亿的 民生 市场 才是 真正 的 大 市场, 为 普通 老百姓 提供 满足 刚 需 民生 的 好 产品 才是 主流。 中产阶级 的 人均 购买力 其实 并 不高, 他们 有 房贷、 车 贷, 可能 还有 消费 贷, 事实上 他们是 软 阶层、 软 中产。

不管 经济 怎么 波动, 对于 刚 需、 高频 民生 的 影 想 会 很小, 我们 要 抓 最大 的 公约数。 我们 有 这么 大 的 就业 需求, 有 这么 多 的 中小 微 企业, 有 如此 巨大 的 需求 还 尚未 被 充分 满足, 消费 赛道 足够 宽, 周期 也 足够 长。 典型 的 长坡 厚 雪 的 大赛 道。 我们 可以 将心 注入, 剩下 的 安心 交给 时间, 正确 的 做事 并 做 正确 的 事情。

当下 的 环境 对于 企业家 来讲, 可能 依然 面临 着 一些 机遇 和 挑战。 企业家 需要 保持 终身学习 的 能力, 看清 未来, 谋定 而 动。 未来 是 一个好人 做生意 的 时代, 为 商 崇德, 大道至简。 一家 好 公司 往往 离不开 正确 价值观 的 牵引。 中国 将 进入 真正 物美价廉 的 时代, 尤其是 物美 产品 的 背后 就是 企业家 的 人品。 虽然 前路漫漫, 但是 我们 有着 共同 的 努力 和 拼搏, 中国 经济社会 的 发展 一定 会 取得 应有 的 成就。 不畏浮云遮望眼, 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