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周末会客听 01 | 对话包刚升:大国崛起与分化背后的逻辑

周末会客听 01 | 对话包刚升:大国崛起与分化背后的逻辑

2024/7/13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包刚升
Topics
包刚升:本书探讨了19世纪以来,以英国为首的工业革命浪潮冲击下,非西方传统大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作者以中国为核心案例,并结合对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的研究,指出这些大国普遍面临着‘受害者心理’与激进民族主义的困扰,以及在学习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抵制西方影响之间的张力。作者认为,要摆脱‘受害者心理’,需要客观理性地审视历史,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叙事,并以更加公允的视角来理解自身与西方的互动。同时,作者也分析了促成工业革命的根本机制,认为这并非仅仅是技术突破,而是政治、经济、观念等多方面系统性变革的结果。在全球化时代,大国崛起伴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如何处理和应对激进民族主义是新兴大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作者认为,积极融入全球化,促进互利合作,是降低激进民族主义影响的关键。此外,作者还分析了‘修昔底德陷阱’,并以美国为例,探讨了其如何避免该陷阱,以及其在崛起过程中如何保持战略定力,这为新兴大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最后,作者强调,中国等新兴大国应正视历史、现状和未来,遵循历史经验,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彭晓玲:作为访谈主持人,彭晓玲引导包刚升教授深入探讨了书中核心观点,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追问和补充。她与包刚升教授共同探讨了非西方传统大国如何摆脱受害者心理,如何应对自媒体时代激进民族主义的放大效应,以及如何学习美国在崛起过程中保持战略定力的经验。她的提问和引导,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包刚升教授的观点,并引发了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Deep Dive

Chapters
本书探讨了19世纪以来非西方传统大国在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作者包刚升教授以中国为核心案例,结合对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的研究,试图寻找普遍性的规律。
  • 关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
  • 认为中国并非特殊,许多大国都面临类似的转型难题
  • 强调大国崛起背后的历史关联对现代化进程的约束
  • 本书具有原创性,国内外少有类似研究

Shownotes Transcript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使得教育的传播和有效自信的扩散,变得成本极其低廉,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相对比较靠谱的这些知识和资讯。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意义是极其重大的。这个政治正确或者合法性。

其实我觉得你是个理想主义者,因为你洞察了政治学的很多规律,然后对当今有思考。但是也许可能从个人来说,我们很无力改变。就像您书里面说的,很多政策是在很遥远的地方发出的,然后影响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但是我觉得还是想做一些事情。所以有天我感觉就是我听着您的视频,真的让我觉得您是个理想主义者。好像表面上看可能不会说些很煽情的话会怎么样?我觉得你骨子里面是这样的,对。

要不然不会去做这些事情。不,不会不一定会写这些书,不一定会关注这些问题。我原来说过一段话,我觉得也是我作为一个学者的一个参照。

我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其实最有贡献的是哪一批学者。就展开以来如果我们要列出有一批学者的话,是哪一批学者?其实就是80年代主张市场经济的少数经济学家,就这批人对中国的贡献是最大的。你说92年以后主张市场经济,那也没什么信心,没有的。对他已然成为国家政治大学方针对吧?对,列入这个。

然后社会主义。1992年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最难能可贵的是在80年代提出主张,倡导市场经济,不管是什么叫法,商品经济也好,价值规律也好,那也好。这批学者是非常了不起的。当然中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大的李宁教授,有复旦经济系毕业的吴敬涟教授,他们两个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他们是在整个国家还是计划经济的时代。

对,计划经济的路恐怕是走不下去,我们还得改线更差。那么改线更差怎么办呢?那还是得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条唯一的路,但这个话今天说出来和85年、86年说出来,那是完全不一样。所以那个年代他面临的这种环境也好,社会的认知也好,甚至内外的压力也好。政策层面的压力也好,政治上的压力也好。所以这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那少数的经济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这个社会的很多基本认知,甚至影响了这个政策。最后能够使得中国但不是完全是他们的功劳,但是他们确实有很大的贡献,能够推动这个国家往这一个走走到一个正确的一个经济发展的轨道上面。所以这批学者是非常了不起的。

换过来说,我们今天可能也面临这个问题,就是从今天是2024。往后看十年、20年,就是我们学着做哪些事情。就是对这个国家,对这个共同体有一些对他后面的这种现代的水平的提升,文明水准的提升,能够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这个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学者看问题要超越一时一地,我要坚持长期当中更正确、更合理、更良善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的标准。

对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