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认为摩岩公司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和理想来推广,而不是单纯的商品,这与他的音乐理念相符。摩岩公司当时计划推出中国火和中国海两个系列,分别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推广本土音乐文化。
李泉回忆起当时对未来十年文化繁荣的憧憬,但现实并未如愿。摩岩公司后来撤出市场,导致中国火和中国海两个系列的计划未能顺利推进,留下了遗憾。
李泉认为上海话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语言,但如今讲上海话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他希望通过音乐让更多人感受到上海话的魅力,并将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李泉在台北的演出结束后,与许多圈内朋友在Legacy的酒吧举行了After Party,气氛非常热烈。大家喝了很多酒,回忆起90年代的音乐往事,感觉像老同学聚会一样温暖。
李泉曾在北京的唱片公司上班,体验了一段朝九晚五的打卡生活。他主要参与艺人管理、制作、宣传、流通、发行等事务,这段经历让他对幕后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李泉的音乐风格经历了从早期的风花雪月到现在的职业化创作。他坦言现在写歌有时像交作业,但他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最初对音乐的热情,并尝试将电子音乐等元素融入创作中。
李泉认为歌迷是朋友,真正欣赏音乐并与他的生活经验交流的人才是他重视的。他希望与歌迷建立真实的、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单纯的服务关系。
李泉认为音乐行业应该像时装行业一样,引领潮流而不是盲目追随。他强调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认为歌手应该有责任推动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为了商业利益。
李泉在大学时期受到电子音乐的影响,尤其是像Petal Boy、New Order、Duran Duran等新浪潮乐队的音乐。这些音乐风格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泉回忆起小学时听卡带的经历,当时正版卡带很少,很多人使用TDK、Sony等品牌的空白卡带翻录音乐。他珍藏了一盒安全地带的卡带,其中一首歌《Frame》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