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4、中国哲学史话 第三章热情救世的巨子 墨子 第四节 墨子的救世之道

14、中国哲学史话 第三章热情救世的巨子 墨子 第四节 墨子的救世之道

2024/3/9
logo of podcast 中国哲学史话 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带你了解往圣先贤

中国哲学史话 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带你了解往圣先贤

Shownotes Transcript

两位思想巨匠,孔子与墨子,本是救世志士,却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孔子深植德心铸人格,墨子却以冲劲破旧秩。武功天赋,是天之骄子,还是世间矛盾?我们探究墨子挑战世态炎凉的尖锐提问与治不尽的社会病态,他笔下不平等与荒谬,不免令人反思:利于个体真的是利于群体吗?降重却显轻,这功利之道能否解万民之苦哉? 02:02 墨子的社会解剖:透视社会病态与人性弱点 04:03 墨子的功利主义社会观:以利益为取舍标准的思考方式 06:06 大我的福利、社群的福利、天下的福利:超越个人自私的大力 08:06 追求利益的彻底功利主义:评析一位思想家的观点 虽然孔子和墨子都是为了救世而努力,而且又是生在密接着的两个动乱时代——春秋和战国。然而他们的精神气质却完全不同。孔子是透过真实的德心,去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切的学术礼法都集中在这个“人”的身上。而墨子却是凭着他的一股冲力来救世,他是透过客观的利,来看一切的。他认为互爱、知天、明鬼、用贤、统一,对于社会有利,所以他要 “兼爱”“天志”“明鬼”“尚贤”“尚同”。他认为战争、浪费、厚葬、音乐和讲命运对社会不利,所以他激烈地要“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甚至于觉得那些空谈的儒生误国,所以他也要“非儒”。 他非儒的主要原因,是儒家不讲利。事实上儒家不是不讲利,而是讲在骨子里。墨子眼光不够锐利,他只看到表面的利,而看不到骨子里的利。 他对外界的认识,不是诉之于高深的思想,而是诉之于通俗的常识。他是一个优良的社会解剖家,然而却不是一位优良的医师。他看出了社会的病态,却找不出根治的药方,只是凭他的常识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了。 先看他如何去发现社会的病态: 他觉得诸夏的文明实在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整个社会充满了矛盾,他这样的自问: 杀一人是一重不义,必须判以一重死罪。杀十人是十重不义,必须判以十重的死罪,这是大家都认为合理的处分。可是在侵略的战争中,残杀成千成万的人,非但没有罪,而且杀人愈多,功勋愈大。 跑进别人的园子里偷果子,是盗窃的行为,必须受法律制裁。跑进别人的栏厩内偷牛羊,所犯的罪愈大,必须受更严厉的处分。可是现在的国君们公开跑进别人的城池内,掳lu3掠)lue4珠宝美女,甚至把别人的城池占为己有,非但不感觉罪过,反而夸赞自己的武功,这是为了什么? 衣服是用来蔽体的,居室是用来防身的,可是一般贵族阶级却要锦上添花,穷极奢侈,而一般劳苦群众连蔽体防身的起码条件都不够。 婚姻是为了繁衍种族的,可是一般贵族阶级蓄伎纳妾,一般劳苦群众,则连婚娶的能力都没有,这又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墨子一直问下去。 为什么统治权要交给一个家族世代相传,不管他的子孙是白痴或低能;为什么一个贵人死了,要那么多无辜的活人去陪葬,而且还要向人间捞去那么多的珠宝财物,放在棺木内?为什么打发一具死尸,要弄得倾家荡产?而且子孙们在二三年内,硬要饿得愁得“哀毁骨立”?为什么劳苦群众吃不饱,穿不暖,睡眠不够,而贵族们却整夜的笙歌取乐?为什么大家不肯自力更生,而把一切委诸命运? 这种种的社会病态,摆在墨子的眼前,究竟他要怎样处理? 他认为社会种种的不平,人生的愚昧,都是由于人类的短视。只看见一个人的私利,一个阶级的私利,一个国家的私利,而看不见大我的福利,社群的福利,以及天下的福利。因此他要把个人自私的心思,客观化而成为一种大利。在这大利的下面,有时也许会对某一部分的人有损害;但就全面来看,这损害实是顾全大体之不得已的牺牲。他说: “斩断手指,以保存整条手臂,这是在利中取大利,在害中取小害。在害中取小害,这不是取的害,而是取的利啊!因为他所取的,是他所需要的。譬如路上遇到强盗,这是一种不幸。假如你只被斩断手指,而保全了性命,却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这才是利的真谛,唯有获致了这种大利,社会人群才能真正幸福。因此我们一切设施举措,都应该以这利为取舍权衡的标准。合乎利的,便办;反乎利的,便取消。简单明了,绝无徘徊的余地。 因此不仅上面对于音乐、享用、殉葬等都基于“利”的原因而反对,非战也同样用这种理由,他说:“假定打了一次胜仗!试问究竟得到多少利益?统计一下,还不如损失的多呢!为了争夺几里大的城郭,却消耗了几万的人员,而所得的只是一座虚城,这又何苦呢?”甚至许多具体的主张也都是基于“利”的观点而提出。例如他主张“明鬼”“非命”,因为:“如果大家都相信鬼神能赏罚恶,便没有人敢做坏事,天下便不会大乱了。” “王公大人相信命运,必定不肯热心于政务。农人们相信命运,必定不肯卖力的耕种。所谓命运,只是暴君拿来压制人民;或穷困的人,拿来自我安慰罢了。” 总之,他对事务的一切具体办法,都是围绕着“利”的观点而安排的。若用近代哲学的术语来讲,他真可说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