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679 -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無雷心得與幕後製作歷程 ft.金獎編劇呂蒔媛

ep679 -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無雷心得與幕後製作歷程 ft.金獎編劇呂蒔媛

2025/6/4
logo of podcast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S
Sweepo
呂蒔媛
水尢水某
Topics
呂蒔媛:我創作的動力源於恐懼,會將對特定議題的恐懼轉化為創作。在《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季中,我擔心自己的小孩會變成殺人犯,因為我跟小孩的關係比較疏遠,小孩在感情不好的父母中間很辛苦,所以我會往最糟的情況去想。我喜歡做沒人做過的東西,像是高三的連續劇,因為我覺得生死是重要的事,但沒人做相關題材,所以我想做。如果只是為了錢而做,我很容易翻桌,因為理念不合。非做不可的事,做完後會有被療癒的感覺,像是做完《出境》後,對死亡沒有那麼恐懼了。作為編劇,最難的是進入角色,不是偏掌控,而是要融入角色,寫台詞才有感覺。角色發展與期待分歧時,我會感到痛苦,但我還是希望角色能有盼頭,即使現實中經歷這些的人不會看戲。我認為戲劇應帶給人娛樂或啟發,而非只是新聞事件。 水尢水某:第一季《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劇本、演員和議題探討上都非常成功,但第二季因選角引發爭議,所以今天請到編劇來分享。呂蒔媛編劇的作品往往來自恐懼,且對安全和衛生有明顯的恐懼。呂蒔媛編劇有逃難型人格,包包裡裝著隨時可用的東西,會感到焦慮。作為創作者,可以掌控角色和劇情,藉此舒緩對議題的恐懼。 Sweepo:第二季聚焦公共安全、立法、生態醫療和社會體系,探討個人選擇與社會安全網的互動,是獨立發展的新故事。第二季與第一季和《人選之人》共享宇宙,有角色串接。第二季故事從2021年疫情期間的縱火案展開,探討縱火者及其身邊人的故事。周宇明飾演的精神科醫師馬義森曾治療過縱火者胡冠俊,馬義森在縱火案中失去妻兒,決定向胡冠俊復仇。謝新穎飾演的鄭明君是加害者之妻,被社會排擠。還有其他角色如高正明的母親、公衛護士和少保官,他們之間有恩怨糾葛。前兩集角色眾多、時間跨度大,但第三集後能快速掌握主角脈絡。

Deep Dive

Chapters
第二季以2021年一起造成嚴重傷亡的縱火案開場,縱火犯胡冠俊患有精神疾病,引發社會對於公共安全、醫療體系及社會安全網等議題的討論。劇情圍繞著受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的20年恩怨糾葛展開,探討個人選擇與社會體系之間的關係。
  • 第二季以2021年一起5死12傷的縱火案開場
  • 縱火犯胡冠俊患有品格疾患及ADHD
  • 劇情探討公共安全立法、醫療生態及社會體系等問題
  • 故事聚焦在受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的20年恩怨糾葛

Shownotes Transcript

重點摘要:

  1. S2無雷大綱
  2. 逃難型人格非做不可
  3. 都是行銷的錯
  4. 角色就是答案
  5. 停止內耗,好好看戲

𝟲/𝟳首播,每週六連播❷集 📺 𝟮𝟭:𝟬𝟬|公視 、𝘾𝘼𝙏𝘾𝙃𝙋𝙇𝘼𝙔電影台 📱 𝟮𝟮:𝟬𝟬|𝘾𝘼𝙏𝘾𝙃𝙋𝙇𝘼𝙔+、公視+、▸愛奇藝國際版 🌎 𝟮𝟮:𝟬𝟬|𝘾𝘼𝙏𝘾𝙃𝙋𝙇𝘼𝙔+(新/印)、𝘼𝙢𝙖𝙯𝙤𝙣 𝙋𝙧𝙞𝙢𝙚 𝙑𝙞𝙙𝙚𝙤

加入LINE Openchat官方聊天室:pros.is/4wzu8a 密碼:lesson99 FB:www.facebook.com/lessonsfrommovies IG:www.instagram.com/lessonsfrommovies/ YT:bit.ly/2wOTHd8 LINE:@lessonsfrommovies 合作洽談:[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