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23:護理荒延燒!AI接力照護現場 Ft.敏盛醫療體系楊弘仁執行長

EP23:護理荒延燒!AI接力照護現場 Ft.敏盛醫療體系楊弘仁執行長

2025/5/15
logo of podcast 智能新賽道

智能新賽道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弘仁
Topics
杨弘仁:我认为服务的可及性对病患至关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各种形式的照护,即使他们本身并没有罹患疾病。敏盛医疗体系的发展路径独特,通过纵向与横向整合,实现了后端服务整合与照护的延续性。照护的延续性尤为重要,因为医院通常只关注病人的急性期治疗。因此,我主张将服务范围扩展至发病前期(如预测、预防和健康管理)以及后期(如慢性病、亚急性及长期照护),从而构建一个覆盖病人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闭环系统。面对当前护理人员短缺的挑战,我认为有必要借助智慧服务系统来解决问题,实现医疗服务的自动化转型。护理人员短缺的核心问题在于工作环境日益复杂,工作负担过重,未能实现与时俱进的改善。因此,我们应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工具赋能医护人员,而非简单地取代他们,从而更精准地收集和利用数据。我观察到,护理专业毕业生中仅有一半从事本行业,原因在于他们难以忍受高强度的工作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提高薪资待遇,更要通过引入现代化工具来赋能他们,减轻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我认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应在适当的时候介入,处理医护人员不适合或无法胜任的工作。通过数字化转型,运用数据创造新知识,更好地了解病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提供增值服务。远程医疗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使医护人员能够服务更多的病人,并通过算法精准识别问题。台湾在医学和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均具备强大实力,应将两者结合,在智慧医疗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我希望敏盛医疗体系能够扩大服务范围,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健检和药房,并利用数字化转型创造新知识,形成闭环,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照护。当前,医院、药房、健检中心和诊所本质上仍然是信息孤岛,而我的责任和挑战在于打破这些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落讨论了医疗保健的可及性,以及如何利用垂直和水平整合来扩展医疗服务,从预防保健到长期照护,涵盖病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 医疗保健的可及性日益重要
  • 垂直整合(纵向整合)和水平整合(横向整合)是扩展医疗服务的方式
  • 照护的延续性(continuum of care)是重要的概念

Shownotes Transcript

迎接 AI 时代驾驭数位浪潮欢迎登上智能新赛道带您掌握科技的心跳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智能新赛道在上个礼拜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敏胜医疗集团的执行长同时也是盛红医药的董事长杨洪仁杨董来到我们节目当中

他不仅仅艺术高然后又聪明然后口才又好所以真的思绪的辩解表达的流畅真的把好像很尖色的智慧医疗讲得活龙活线

那这个请您跟我们听众朋友问好我的老师 邵老师还有我们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杨红仁杨董在上一集其实谈到了很多面向的东西那有一些包含这个距离就是您的父亲怎么样会开设这么多个分支的医院那这个当然就是有可及性了这些服务的可及性对于受惠的那个人当然都比较多我们讲的是病患那现在可能越来越多是 knowledge

他们需要一些其他的照顾不见得他有病但是就是需要一些照顾那这个整个的社会变迁我想你们应该是最有感觉的非常因为大家以前可能是妇产科生意最好现在可能是后面的那个看什么失智什么那个生意越来越好是

从这样的一些变化当中包含国人的疾病你们可能当然不是全部可能因为是一个在高原这个地方的一个医院但是因为伴随着你们整个的触角越来越广包含药师包含哈佛健健这些所以你们收集到的资料应该是相当的多是的这些资料你们当事人同意的状况之下你们会怎么样从事加持做一些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

謝謝老師這是我們新的挑戰因為民生發展的路徑跟其他醫院稍微不一樣就是除了醫院之外我們開始橫向或縱向所謂縱向 Vertical Integration 這都是我們管理學院取得的就是很多機構我們把後端的做一些後端的整合 Back Office 整合剛剛說的 HR 或是資訊採購等等

那横向就是说我们发现其实我医学系念完之后去哈佛念公共卫生学到一个很重要的名词叫做 continuum of care 就是叫做照护的延续性就回到您刚刚提到的我们医院其实通常就只有治疗病人的急性期

可是在幾十年前大概這樣就已經很了不起可是其實發病的前期就是預防的部分預防保健跟後期就是亞急性期過了之後亞急性復健也好慢性病也好或是長期照護也好那個過去都 available 現在是因為隨著這個人口學因為醫學進步了也沒有戰爭了那傳染病都口效控制所以每個人的壽命都延長這本來就是必經的

所以我們才知道說 生命延長了之後醫院能做的事情如果還是侷限在那個急性期的話那實在太可惜了民生剛好我們有看到這一點所以從醫院的核心除了急性期之外我們往前面我們叫 early health 開始做預測跟預防跟健康管理

那往后就是慢性然后亚极性慢性长期照合我们就把它放在这个横向的叫做水平整合上面那这样就变成形成我们不是只有看病人而是这个病人在生命周期里面的一个健康需求我们都应该 cover 到都有不同的 solution 那这个其实也就是老师们说的 system lock-in 跟叫做闭环

這些 term 其實我唯一的哪裡懂全部都是管理宣老師教的因為這些人每天在想怎麼賺錢現在有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人力荒民生怎麼樣透過智慧服務系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甚至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有的時候轉型是被逼出來的因為你沒人只好走自動化

你如果说人力很充沛的时候或者说不同的国家比如说东南亚他们可能人力很充沛当然就是医护人员医疗的训练是很严格的但是相对我们看到现在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从智慧的角度能不能克服这个问题这点是我自己亲身经历我父亲开业的时候我还很小

然后我整天都跟护士小姐混在一起那个时代是我爸爸都挑最漂亮的那个时候护理人员是热门职业那现在并不是说不愿意去念护理或当护理师而是毕业之后的选择很多更重要的是其实是核心问题是工作职场的环境变复杂了 loading 变重了这个部分是没有与时俱进的

就是說護理不管是醫師或是護理在做交接班或做護理紀錄或是醫師紀錄的時候還是用過去傳統老師要我們的用手洗而且要寫得很漂亮寫得很仔細

那这个当然非得被智慧资讯取代不可只是医学就是一个特性大家会比较慢或者说比较抗拒以前我们说严谨在推电子病例的时候初期 20 年前老教授们我认为他们不是错误他们说这个病例罐头化

就是像我们规格化 罐头化这个完全违反了或失去了我们医师作为详试诊断的温度或者那个重要性就好像我们说 CD 取代了那个 analog 的黑胶唱片失去了温度就像你说的但其实那个是时代变迁里面必经的一种很深那也呼应您刚刚说疫情这几年其实加速了我们很多的转变像以前我们认为说没有面对面开会

結果效果不好其實老實說後來發現遠距開會可能效果還比較好我還比較敢罵人所以其實我認為這些時代的進步跟新的工具的出現難免都會有一些疑慮因為它有成熟度的問題還有改變了過去的一些狀況然後會引起一些疑慮是會 loss 掉什麼東西但我認為是沒有辦法的

剛好運用這個人力荒去正視這個問題我們不是用這些工具自通訊或是機器人去取代而是 empower 我們一定要用 LLM 這些事情用口語的就可以取代掉用手寫的然後交接板這些事情

可以照顾到更精准的跟收集更多的资料这是非得要运用不可所以我认为刚好一个挑战也是个机会当遇到人力荒的时候我们其实发现是护理系的毕业生他目前只有一半的人从事护理工作可是他们并不是说他们毕业之后就不做了他们通常做一两年他们实在受不了轮三班然后被医生骂被学姐骂被病人骂被

這個真的很辛苦所以如果我們醫院的經營者不去正視這個問題去改善這個問題的話那就無解了所以我也很慶幸說大家輿論還有政府也都正視這個問題的確面臨到這個護理人員短缺該加的錢要加給他但是光加錢是沒有用的一定要用現代化甚至更前瞻性的工具來 empower 或是幫他們卸掉一些沒有必要的就是本來可能

8 个小时可能做 15 个小时的工作那现在回复到 8 个小时因为那个那里面的 tension 就是真的在医院里面真的不太适合干的所以不管机器人或是 AI 其实我认为就是该上场的时候去处理这件事情

所以从这样子的一些发展当中看起来就是不管是被动或主动那最后这个智慧医疗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壮大道我完全同意您刚刚所说的就是初期大家都还在质疑那这些质疑是好的因为

你等一下再淬炼你就是有没有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最后大家这个好像是 18 童人症我觉得也蛮厉害的要过那几关然后才能够下山这个也真的是很凶悍那可是过去了以后他练就了一身武艺那这个体质就能够去 support 一个可能更大的更艰巨的一个人物因为人类的社会会越来越困难这个健保几乎越来越少

那你在这个有限的资源之下那虽然说也在推所谓的这个长照 3.0 各种的这些但是就是没人嘛那你这个问题就是严重所以这些东西它怎么样去协作让这些比较智能的机制那这个可能是机器人说不定将来机器人都会有大量的进入这个职场那我自己看过一些就是强化这些看护的

身体的那个因为很多的这个病患他的体重啊哇那个如果加上了特定的装置所以最近这几年外骨骼也慢慢变成好像也蛮变成显穴了就是帮助你那我大概十年前我就去东京看过这家公司那这个很厉害我不能跟帮他们打广告了但是我很厉害通过脑神经就控制然后可以让他的这个举起来的这个重量可以提升差不多将近十倍很惊人啊

这个时候就是同样就是对于照护人来讲或者对于医疗的人员来讲他在这个工作职场当中他所受到的保护其实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说医病关系有时候在一些很特定的一个张力之下会造成很大的问题我们先休息一下待会再从这个医病关系再跟杨董事长来请教

欢迎各位听众朋友回到智能新赛道在今天节目当中我们再一次很荣幸的邀请到杨红仁杨董事长来到我们节目当中我们知道在圣红医药集团下面有一个汉鼎数位这个是蛮跨界的

可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是这样就是说汉鼎数位其实是我们在医疗体系里面做数位转型的其中一个公司那我们另外一个公司叫做伊甸数位转型这其实是向下很大决心的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因为我们深切了解到不管是医院或是健诊或是药局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会收集很大的资料从以前到现在就这样但在那个时代都是直接病例就放在那个病例室里面就用不到多么可惜这些在现在看来那全部都是金矿或油矿但是要把那些资料全部重新翻出来对不起我打个岔有多少医生懂你现在讲的这句话我认为他们都懂但是他们因为都有学到只是说他们可能比较没有机会去

那我們也是剛好是以前也不知道這些事情啊就是這樣子累積下來之後我覺得檔案是反死的又不能丟掉可是又佔空間

那这就是我们在自己的使用者经验我们在 Amazon 买了一个或 Netflix 看了一个突然间他告诉你你如果喜欢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说哇那多棒啊对对所以这些资料都变成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们提到说数位转型尤其传统产业医院是医疗服务其实是不能再传统不能再传统它有它的严谨度没有办法

但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特性是我们不是卖货品我们在卖服务卖服务过程上每一个流程环节都产生资料那我们过去就是都忽略了或者说有能力把它收集之后也放在那个地方所以我一直认为说数位转型这件事运用这些资料去创造新的知识

是太重要太重要但我们创造可能不是医学知识而是说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产生新的知识去对这个病人或他的家庭或他的所在社区了解更多我们提供更多的 value added 那其实这回过头来就变成经济价值大概是这样一个逻辑所以

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我过去在五年因为刚好是在 Stanford 待过一年当访问学者所以对于生态系这件事情跟数位转型这件事情就有性的学习所以我两段第一段是在 Peter Drucker 那个时候第二段对连锁医院跟资本市场的运用第二段是在 ICT 或是矽谷矽谷在庄园的创新的生态系然后对于资讯的运用深信不疑

那所以伊甸數位轉型就是我們希望運用這些我們所產生的資料去做一些轉型那漢鼎就回到講這個背景漢鼎其實是在做遠距遠距也是一樣剛剛提到說如果這病人沒有來到我面前外科醫師如果沒有親手去診治他或是去開刀那都沒轍所以這個毒患境是被物理性限制住空間限制住但是遠距這件事情就是打破了這件事情我一個醫師或護理人員可以照顧病人更多了因為

大部分时候这些资讯可能是正常我们是要透过演算法我们抓出那些有问题的去 pin point 那些精准的抓到这些问题或是更进一步去分析我认为这就大幅提高了医护人员或是医疗服务机构的生产力这也是回过来像 Peter Joseph 讲的就生产力的提升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这不是他讲的是我综合起来的他给管理这两个字就是讲了两个中文字叫管理英文 management

综合他各方面的讲法我觉得你刚才讲生产力而且他讲的是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管理提升这些人的生产力而不是在工厂里面的那些工人的生产力生产力提升就有经济价值

这个其实是一个我觉得从医疗的观点其实对这个社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 milestone 我必须这样讲一个 milestone 所以就是说怎么样的从刚刚你讲的那些矿有那么多的矿对不对民生 50 年在医疗这里面你们数位化到多久应该可以说 20 年前从电子病理导入开始从 20 年前开始一直现在所以这不得了的其实很辛苦了

所以张市长应该要靠你们来做整个公共卫生的政策他支持我们所以我们也才会继续往前走拓者太大了不容易的的确就是因为其实所有的在传统跟创新中间你踩在这两个界里面你要往前再带动后面拉的力量一定是很强的所以从敏胜的或盛红的经验当中您会给现在的不管是医疗院首或者是对于很多

包括新创您自己也在做一些新创吗我关注我也支持但是投资上面就做策略性投资最主要是应用您的建议是什么面对这个数位医疗或者是说智慧医疗的这个建议我其实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我很欣慰因为我曾经在过去这两三年里面也很荣幸就是在财讯上面写专题那也是专注在智慧医疗跟智慧医院这件事

在三年前我就第一篇我就提到说偶然间发现说 Newsweek 开始在排名全世界的智慧医院那第一次排名 250 名里面没有一家台湾的医院可是前 100 名里面有大概 10 家韩国医院那我们当然就好想赢韩国怎么可以输韩国而且我觉得台湾没有理由没有理由输因为我们的医学很强

台湾最优秀的医学然后台湾的 ICT 这么强所以照理说医学这么强 ICT 这么强结合起来自然而然我台湾不但不应该不再绑内而行在名列前茅那还好这两三年的确可能大家有注意到这件事情之后我们台中融总台大台北融总已经快速的进榜而且快速的攀升当中所以我其实是给予肯定的就是台湾其实当然是一定有这个条件只是说我认为还是关键在于

如何把医学它的逻辑我们的逻辑刚提到严谨法规的限制也好我们盛宏在 2011 年上市是突破了台湾的法规台湾医疗法是不允许医院上市的不允许公司化的我就间接用 VIE 的方式

就是說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是會要鬆綁可是即便沒有鬆綁還是有方法我是認為說臺灣應該是很快速的朝這方面前進然後把智慧醫療等於是 ICT 跟醫學的結合要成為臺灣的我們不要一直用富國神山這種 term 就是說一定是很有代表性的富國神山只是其中 enabler 而已就是說它最終的價值還是體現在那個跟消費者的那個界面上面

所以不管是应用在医疗应用在很多其他的领域智慧城市这些都是布国神山是看不到的因为都隐蔽在里面但是这个整个价值所呈现出来最后还是回应到那个使用者他能够解决他的问题那医疗现在在全世界包含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环境的问题现在也都开始跟

因为以前没有办法勾结这样子的观念性现在开始可能很多流行病它会跟环境的因素各种的条件这些年来我们看到环境荷尔蒙所对于人类的冲击以前很多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病以前都没听过听都没听过这个其实大家也就是因为这些科技的进展越来越先进所以它就跨领域从本来可能都是一个一个 Silo

医学是医学医院就你刚刚讲的就反正发病了然后再来医院墙非常高那旁边的东西到底这个中间鼻子之间的 cozality 那这些问题都慢慢都解开来了所以这个其实蛮令人兴奋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当然新的挑战又出来了包含全球的暖化的问题那有各式各样其他的一些挑战但是当我们的技术越来越往上走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从医疗为核心因为毕竟

有的时候到我们这种年纪就是说有多少都不重要了健康最重要本来真的是这样子本来就是这样但是以前年轻不会提过文尼你还年轻但是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整个其实就是以医疗为核心不断的往外扩张这件事情事实上是你刚刚提到的生态系会链接到很多其他的生态系这个过程当中彼此也会有一些学习彼此都会一起成长

不同的领域都会成长最后我必须这样讲最后还是得要靠数据医疗是医疗你讲医疗我完全听不懂我讲这个环境的你也听不懂最后就是最后统统变成同一个所以变成多模态的模式在同一个平台上面大家就可以对话那看起来这样子的一个发展就是说从医疗这边您对于这个敏胜也好或者胜红也好那有什么期待

我最近這個有點這個壓力就是因為民生今年 50 年嘛我當然很慶幸說能夠發展了 50 年常常被問到一個問題不管是我父親或是大家問說那下個 50 年你要幹嘛

所以我就回過頭來請老師們幫忙請老師們引導我們這些核心幹部我們一起來傾訴這個未來那我自己的期許就是說我們很不錯的一個基礎把這些服務的基礎從醫院擴大到說在社區裡面的健檢也好或是藥局 聯手藥局裡面去提供非醫療的服務健康服務都可以那如果能夠更進一步運用資通訊我們這個叫數位轉型把我們所收集到的這些資料創造出新的知識來那變成一個閉環

那就把我们所服务的病人也好或是健康人群也好不要说所我们叫 Lock-in 也不是就是说在我们这个系统里面就可以都受到很好的照顾的话那这个品牌效应信任效应其实都很大跟它我们在管理上面的忠孝都会产生出来这是我对于民生未来的路的一个期许但这个有它的困难度在

就是说医院 药局 健检 诊所他们还是 silo 本质上还是 silo 所以我的责任跟挑战就是必须想办法去打破这些事所以只有像您这么聪明这么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做得到这种事老师我认为要经得起挫折比较重要任性最近 Mackenzie 有一篇叫做 CEO 他一系列有本书叫 CEO Excellence

裡面就是講說敢做夢而且不怕失敗我想董事長絕對符合這樣子的特質我說劉老師可以靠 Excellent 池一非常感謝楊董再次來到我們節目當中謝謝老師 謝謝大家這裡是智能新賽道我們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