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56. 当妈后的职场路:拼、退还是躺平?

56. 当妈后的职场路:拼、退还是躺平?

2025/2/18
logo of podcast 西城海淀妈妈下午茶

西城海淀妈妈下午茶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这里是妈妈下午茶陪你育儿路上不孤单我是西城二胎妈妈大花我是海淀妈妈包包这是我们春节回来之后的第一期正式的录制

我们要不要聊聊春节期间干嘛了对春节期间今年是九天嘛我感觉就是吸取去年的经验好像在家待着九天有点太长了所以我们家就安排了一次旅行先去了港澳后来又去了马来西亚一共去了三个地方嘛今年春节就感觉是太充实了

明年呢还是想在家待着这就是你没有啥你就想要啥我今年是全程因为爷爷奶奶回老家过年姥姥姥爷来北京替班所以姥姥姥爷已经在北京了我们就没有回东北所以我们就一直在北京待着给我无聊的我不是到了第初四还是初五就给你发微信吗我说太无聊了我说我明年一定要出去玩

就是总是隔壁的草坪的草根青绿一些对所以你咋样玩的

我玩下来的感觉就是说还是国内大陆吧严谨说就是现在金字酒店啊各方面的设施啊还有那种选择啊就已经太好了我感觉反正我进去的这几个地方都没有超过我之前在比如说珠海啊或者三亚啊或者青岛啊给我的体验更好一些

但是有的时候也有就是你花了那么多钱然后你飞了那么长时间你去了之后可能有更好的期待对有可能这是和期待有关系你说马来西亚去了哪我去了雅碧因为选雅碧也是因为他说是和北京至少是唯一东南亚能直飞的岛

可能之前期待有点过高吧整体感觉下来好的地方当然有一些不同的文化体验不好的地方的话我感觉就海滩的质量吃的玩的布鲁三亚有点对不起我那多飞的三小时

所以小孩这是第一次出国吧对那他有觉得很新奇吗或者是英语有用上吗英语确实有用上就是我们住的也是一个亲子酒店嘛就会也有很多的那种项目我就可以直接把它扔在老师带着玩手工的那种他也可以就和其他国家的小朋友啊还有和老师交流也没有问题

这是启蒙英语的第一次时间对对对他就还蛮自信的吧那大家会觉得就这次体验和在国内玩不一样吗更好玩对就很奇怪从孩子的视角他会觉得马来西亚比三亚好可能我从大人视角会觉得三亚更舒适是的我特别能理解就小孩他会喜欢一些

我们已经去妹的东西她会喜欢一些毕竟是第一次出国嘛她会有一个我觉得比较新奇的体验对那我们今天就进入正题我之前我们这期是看了一个美国大西洋月刊的一个选题关于女性在生育之后她们的职业选择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个其实是咱俩一直以来想聊的话题对

但是又觉得这个话题好像可以拆很多比如说有的是全职妈妈那全职妈妈有哪些职业选项我们甚至之前不是还想过做一些专访吗比如说做了心理咨询师的妈妈或者是转行到就是 part-time job 的那种妈妈然后还有就是就反正就是一直吧没有把它落地感觉这个话题很大但是借着这次的看这个选题然后给了我们一些灵感然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看了这个文章以后就是心潮澎湃就有很多的共鸣还有一系列文章 七篇文章嘛无论做了哪一个选择的妈妈我感觉我都能感同身受他们的取舍肯定我们听众中也有很多的妈妈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选择的困境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她的这个采访的这个选题吧

他其实是采访了美国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应该也是美国一个挺知名的排名比较靠前的大学 93 级的女性毕业生她们在生完之后的职业选项因为是 93 级嘛所以现在她们应该已经就是孩子都比较大了

所以我觉得这种这个选题还挺好的就是你往回看可能他已经过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然后他们再看自己的这个生完之后的职业选择我觉得会看得更清晰然后他们采访了他们大学以来的发展轨迹

他们的一些在职业上获得的成功还有挑战以及他们在生孩子之后自己职业的重新定位以及他们自己在过了这么多年孩子长大了一些之后对这个重新定位的这样的一种感受和再次的定位

大概是做了这样的一个选题然后它一共是有 37 位的受访者参与了这个选题最后呢它总结下来就是说这些女性在生了娃之后她们有三种路径第一种路径因为这个原片是一个英文的采访所以可能我们在提到一些的时候有一些翻译的成分我不知道我翻译的准不准确第一种就是高成就者嗯

就是在生了娃之后仍然继续了自己的之前的比较光辉的职业履历并且没有受到母亲母侄的影响的第二种叫这个翻译成缩减者是合适的吗就是他下调了他的职业预期对就也不能叫躺平吧就是他做了一个中和在职场和家庭之间

对哪个都没放弃就是相当于五十五十的精力的投入对第三种就是退出者他所谓退出是指退出职场就是成为了全职妈妈反正这 37 位受访者最后可以简单的归类为这三种类型但是

但是我觉得她这个因为她是一个就是很深度的一系列的访谈我觉得她做的很好的地方是她探讨了除了女性职场选择之外的很多背后的问题比如说女性在婚姻中她会获得什么会失去什么

然后人生理想是不断变化的包括现代育儿与全天候工作文化的这样的一种矛盾还有职场的性别歧视甚至是一些职场性骚扰的问题他还探讨了就是女性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就是背后的一整套的机制不管是社会文化语境还是女性的个人身份认同包括生娃对女性身份认同的影响

反正就是还有一些比如说现在时下很流行的议题比如说网上之前有一周就是有一个我觉得很热议的一个叙事就是类似于那种你在拥有一切的时候勇敢的选择退出对

对我觉得在这里他其实都有提及到而且他不是只提及表面他是提及了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一面和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对这是我觉得很好的就是每一个选择之后都不是那么简单都不能你无法说哪个更好都是取舍然后他就像小树刀一样切得比较深可以让你深层次的看到或者说在更长时间的维度去品味他的那个得失

对我这里面有一句话他应该是专访中写的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他说看着孩子们在游乐场玩耍时我会想也许我应该去读电影学院医学院或者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哈哈

这是你的心声是吧除了政治学博士学位这个我不太会想但是就类似的真的想过去读个 JD 吗对 但是他后面有一个妈妈也是她孩子马上就读大学了所以她有更多的时间然后她自己也申请了一个心理学的继续教育但她放弃了她说因为我们家庭的学费是给孩子的不是给我的那句话也挺触动我的

就是好像总在有人跟你说人生是旷野你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你发现我这话是不是有点悲观了就是我真的是最近一两年会觉得就是完了就你发现你到某一步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做出其他的选择的

就是这个社会时钟就是存在的就你无论是说哪怕是在美国那样失措成本可能比中国更加低一些的国家更加自由开放一些就是年龄其实更少一点的国家它社会时钟还是存在的然后

然后这是我们的一点共鸣吗还有就是我觉得它打破了一些在社交媒体上或者是在快餐媒体上非常流行的但是其实并不真实的叙事比如说它里面提到了一个出版物就是应该是一本书叫 The Second Shift 我不知道它有没有中文版我没查中文版它叫什么职场妈妈不下班

哎妈怪不得我查不到呢我翻译的就是那应该是第二班嘛对所以你看了这个书吗这个是我翻过快翻过他就讲说这里面受访者有人像阅读操作手册一样仔细地阅读了他然后这个书给那个职场女性这些大女主们指明了一些很好的道路在你生完之前你就应该做到的比如说第一步要嫁给一个愿意分享家务的育儿型丈夫

第二步接受家里有点乱不要因为丈夫做事的方式和你不同而批评他第三步首先不要有自己固定的做事方式然后所以说这个主人公他就说我很早就决定我不会再一桩事烹饪或者职务我直到事业稳固后才结婚而我的丈夫是一个积极参与育儿的父亲他在照顾孩子和家务方面的优先级和我差不多然而我仍然感到困惑

对困顿对困顿对这段话也击中了我就是哪怕你像操作手册一样做对了所有的事情生孩子养孩子这件事情还是极其不容易的极其复杂的不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就可以避掉所有的坑的

对但这就是很多现在的比如说短视频啊或者是公号文章啊它会传递给你很多东西你就觉得啊什么小文书就会上面有一个博主说什么三胎妈妈什么二胎妈妈也可以有自己的什么生活的每一天就类似这种东西你就觉得哇太好了我只要五点钟起床我只要也练瑜伽我只要吃那个什么健康的 smoothie 我就也可以像他这样

事实上就是不可以对包括这种就是大热的出版物它都是给你一种我觉得其实更多的给了你焦虑就是因为它的镜像和我们现实是不一样的对它可能给你一种虚幻的那个

希望吧就是说是有解的但其实是无解的对我觉得整篇这个大西洋月刊做的好的地方就是它非常的真实它呈现了这个这些妈妈们真实的状态包括哪怕是这些我们所谓的高成就者也能看到就是她那个脆弱的一面和她失去的一面

对这可能是我们喜欢的这可能也是一种叙事对就它打破了那个就是说你可以拥有一切 90 年代以后《一望都市》就这一系列的剧嘛都的主题嘛就是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你可以拥有一切嘛打破了这种虚妄的希望吧对

那我们要不要分就是这三种类型然后来分别聊一聊好呀第一种类型我其实这个还挺惊讶的因为是 37 位受访者里面有 11 位女性她最后成为了高成就者

我觉得这和美国职场的这种性别的歧视会稍微再少一点会有关系你说和国内相比对吧对这个确实是女性主义会走得更前一点对就是我觉得整篇文章的基调有一些非常让我觉得很真实的部分就是和国内

让你觉得没啥区别对对你就觉得那种那个美丽的美丽国序是就并没有在这里好像魔法没有在这起效但是在这里确实是就是她能有 11 位女性孩继续成为高成就者我觉得挺不容易的然后我这里面就是她其实是剖析了一下她们事业成功的原因然后她最核心的一个点就是认为她认为这些高成就者是因为她们更加有抱负

因为这些女性受访女性她的背景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她们都来自于西北大学而且她们所受的教育也都是就是后续教育也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这些为什么这些人能持续走下去她就认为说也许报复等于成功的等式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女性能够走得更远

对就是这个报复可以理解为职场报复就算职场里爬梯的报复但我们之后可以探讨一下就是这个报复的含义他我觉得有一点写得很好就是这样的女性在她人生很早期她就想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排序而且她也很明白她要做这种高成就者她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所以她是目标很清晰地去追求她想要的东西而且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她应该放弃的东西

对我觉得这才是大女主叙事的那个真实的一面但是这里面他也讲到了就是说为什么就这些女性就西北大学毕业了这么多女性最后虽然我们看起来这个 11 位已经算不少了但是毕竟有 37 位为什么最后更多的人没有成为这个高成就者他就说其实这个就还是受困于女性身份女生在职场的困境可能并不是

我们简单看起来说比如产家缺失或者是那种很直接的性骚扰而是我被我形容成我觉得是一种漫长的疼痛就是你会在这个慢但这个是后面讲到的就是你会在这个漫长的疼痛中你最后屈服了这个漫长疼痛既包括非常隐性的但是持续不断的那种不被重视

或者说在一些关键时刻你和男生的表现是相同的但是你最后得到的成果是不同的

然后也包括就是你在职场中的地位是非常难以拿捏的就是你一边要求就在这个绩效优先的时代你一边被要求说我要不断的去证明我作为一个女性我可能取得的这个成绩和男生是完全一样甚至是超过他的另外一方面你要巧妙的拿捏你的人设你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你表现出强势你表现出对资源的这种争夺你就会被别人说成强势

难相处但是什么叫强势呢我只是用一种就是你们职场认同的方式在做你们职场认同的事情啊

我觉得就真的好难然后如果一个你表现的过于温柔那可能其他人又会说你看这就是女性弱的地方对她不适合领导职位对因为她没有领导力对我当时看到这段号我就觉得 Vaya 写的好好啊所以说就是我们谈到了高成就者她成就的原因然后她又讲了我觉得她往深又走了一步她讲的特别好她就是说

其实这里面 37 位受访者她都非常的优秀有些女性最后她没有在职场成为高成就者但是并不代表她失去了抱负对相反的是她们改变了对这个词的定义对而这种定义我自己的理解很多时候是来自于她成为母亲之后对

对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女性身份对整个世界的理解是不一样了所以他们会去追求一些除了职场之外的成功而不会把抱负仅仅局限在一个与职业目标有关的这种狭小空间里所以说他说我的很多同学以前渴望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做到最好一样他们现在可以成为最好的母亲最好的伴侣当然也包括最好的其他一切

对这个我还觉得挺好的对我觉得也是就你从自己身上也知道就你成为母亲以后我觉得我对我的人生的价值排序是有重新认识的然后包括你说这个报复什么叫成功什么叫有价值这些我觉得都会有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你不会像以前那么狭隘了包括我们之前可能也在探讨的

比如说找了一些嘉宾或者我们自己大大脑子说开启人生的第二曲线呀或者是我们重新去认识一些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心理学呀比如说教育呀

我觉得其实就是也是因为女性身份带给了我们这种一个新的视角对就你还是希望有更丰富一点更层次多一点的人生体验吧嗯对而且就是我们还可以讲讲那个代价部分我记得他上面写他为什么能成为高成就者因为基本他的配偶

是那个去做了另两个选择的就像镜像一样要么就退回去做了全职爸爸要么就是就在职场上是下调了野心是主要的家庭照顾者对他这里面其实提到了一个就是家庭结构的问题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就认为所谓如果我们说把野心就是作为职场野心这一块当成一个名词来说的话

就是说这个野心在一个家庭中它的总量是一定的对那个标题真是太精准了他就说一个婚姻能承载的职场野心是固定的它只不过是从一个人转移到了另一个人就它不可能两个人都出现增长

就简单来说就是就是双强模式嘛就是有可能存在双强模式嘛那我觉得在他的这个调研里他认为就是不太可能嗯就是他最后他其实很简单有点像数学题一样他给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两个人都留在职场但是都要成为那个压缩者嗯

就都不能那么的寻求进步可能俩人都只是有个班上但是都是还要顾家另外一种就是一个强人另外一个就要退回到家庭第三种就是男强女弱或者女强男弱对我觉得从工作局限于职场来说双强模式是不可能的

就是你除非是说一个人是爬场的阶梯然后另一个人找到一个时间更加灵活一点的赛道比如说做写作者或者经理自行师保险从业者这些就在你在另外的赛道也做到墙这样是可能的嗯

对所以你现在有点想就是想重新规划职业的这个绝对和这个有关系我也是看明白了就是我当时生孩子之前我有一对朋友也属于男生女生都非常优秀的那种男生也是做到了律所的合伙人他就说不可能两个人都同时气头病进的

我当时的想法还是说你做不到不等于我做不到我当时有迷之自信总觉得那可能是因为你们时间规划还没有做到极致或者说是对吧你当时就年轻时候你总觉得自己是那个例外是那个天选之人

但我现在年轻人总是觉得只不过多了一个孩子有什么那么大不了的对对对就现代的职场的环境 24 小时待机的环境和现在你对养育一个孩子那种要密集的母职它是不兼容的你这个肉身只能出现在一个地方

对其实你用他这个最后总结出来的这个模型去看我们身边的人你发现就真的都符合对就是至少目前这个环境因为就以后是 AI 的环境我觉得职场也不可能永远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他是 15 年写的到现在 10 年职场的也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反而是可以往上办公以后对你的个人时间的侵占反而是越大的那种情况下

这是不兼容的就是你是不可能的我们以前觉得男主外女主内是就是太封建了太糟粕了那现在可能只能说做到女主外男主内也是被大家接受的但是根本上还是没有给两个人的这种职场抱负职展的空间对然后第二种他就提出了有一些退出者退出者居然达到了 14 位

就是差不多 37 位中占了一小半了就跟那个高成就者差不多比例吧还多一点对还多一点然后而且他讲到了这些退出者就是他们是在很多是在生来之前并没有打算这么做的

他里面说到的是在生孩子之前只有两位打算就是在生孩子之后要成为全职妈妈其他人的这个职业生涯基本都是在生孩子怀孕中或者是尤其是在重返职场的前一年之内加人而止的

对我觉得这也很真实就是你生孩子之前无论你读了多少书听了多少故事你对这个困难的准备程度和认识程度永远是不足的然后而且这里面也让人非常惊讶就是他 14 位里面还有 6 位拥有所谓的高学历就是硕士级以上的学历也就是说这些人从西北大学毕业之后他又读了其他的学历但是仍然是在生儿之后选择了退出职场

对好几个还是读了 JD 就是法律博士然后还有那个时代的 MBA 就是更加对更加含金量更高一点对然后他也探讨了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难道这些所谓在职场上已经开启了职业相对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女性她对这个没有足够的预期吗嗯

他讲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是母亲与新生的孩子之间的一种身体和情感上的联系

你有没有觉得当时休安产下回去工作是很困难的就是很难和他和这个小 baby 分离有点儿对吧你这问题问我不太合适我不是母亲那么强的人但是我完全能理解他说的是什么东西对我的困难就是在于我大脑就是一直荡积哈哈

因为我那时候还在哺乳期嘛尤其是老大的时候我就在哺乳期然后你哺乳期的时候脑子不是太好使吧那种困难就在于我经常领导跟我说什么话我好像不知道是听不懂啊还是听不进去啊我就感觉很奇怪然后很多东西我要重新开始学

我觉得是就是你讲那种婴儿的语言讲了六七个月以后你突然回到成年人那种语言环境里我感觉就是我连话都说不理所的那种感觉对就是有点这样就是而且就咱俩可能以前都是那种就比较强干的那种比较精干的那种人然后一下变成这样就是外界对你的期待也会让你觉得很难受嗯

就他会觉得像我们产假比较长嘛他就会觉得你已经休了这么长时间了对吧你该就是该做的事应该也已经做完了然后你为什么回来还是一副像就是傻子一样的那种感觉确实会这样然后你说的那点我也能体会到就我会很想孩子就但是不是天天想就是可能在某个时候可能中午吃完午饭了然后那个同事说要出去转一转然后我就突然觉得很想孩子

产假回去上班前一周是让我最觉得撕裂的我就想象了无数的困难她只有和育儿嫂一个人在家然后万一育儿嫂趁我不在然后就不好好对她了有很多灾难性的想象这个和你的家庭支持有一定的关系对有可能就是我要真的第一次就完全只交给育儿嫂对我会有些不高兴

那我肯定也不行那我恨不得就可能中间都会回家看对或者你就永远看监控我可能会那所以所以你其实第一段职业生涯的结束就是在返回职场之后不长时间对吧对我其实就是这个 14 个人之一这三个选项里就是完全全职妈妈和那个下调职场野心这两个选项我都做过

然后就是讲他说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就会让这些妈妈的生涯加上他讲的其实也非常我觉得这和中国国内有啥区别就是他讲的就是育儿成本核算就是很多妈妈因为他在生完之前你也可以想象这个妈妈也就刚出入职场几年然后那他可能他的就是从金钱上的收益不是那么多然后在没有其他帮助的情况下比如说他要去请育儿嫂或者是去送 daycare

包括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包括家里的这些事要谁来解决那可能有一大很多的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

然后就可能核算下来觉得慢慢去职场是不如回家对家庭的收益更大哦对这也是其中就金钱的考量也是其中他们退出职场的三个重要原因之一吧嗯然后他又讲了一个就是我觉得这个这个主题的策划人应该是女性嘛嗯是对吧我觉得他们就是其实还是很有女性视角的他们还是在强调这个职场的性别歧视嗯

而且他讲了就是像我刚才说的就有点那个那种慢性疼痛就是慢刀子拿肉因为他可能在和这个受访者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受访者并没有把性别歧视列为他们做出职业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就是我们都知道有点像那种就不被大家总拿出来说的一个大背景

对他会就存在在各个角落对而且他会给你一种那个访谈中我记得也说了他说他会给你一种错觉就是有的时候你很难确定什么是性别歧视而什么又是你的问题对

就你生活在这个语境中你可能就太习惯了就明明如果这件事同样是一个男生在做的话大家都认为很 OK 对但是如果是你的话你就认为我如果没有做到这样就是我做的不好对就女生总是更加擅长内省一些先会就是去反省是我的问题比如说是不是我那个因为有了孩子以后我确实付出不够了我确实在上班的时间少了

你会先反省自己的问题而不会想说这个规则性制度性的问题我真的是觉得你刚才说的有点特别好就是

不然有生完孩子之后有一部分精力被孩子占去了但是咱就说这绝大部分的包真的需要你百分之百的精力吗就那其他男同事难道不也是在上班时间有时候也会干点别人自己的事吗这不是很正常的吗只是我可能用了我原来墨语的时间现在用来就是放在孩子身上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我真正的工作绩效呀嗯

就是这个就是大家没有去想的一个问题还有就是你讲的特别好就是有的时候是领导他变了对或者这个组织他变了他不仅没有因为你生了娃觉得你需要更多的就是个人的时间他反而会觉得啊你生了娃我要盯着你你有没有因此比如多请了假嗯

就像是我有一次那个去带孩子扎预防针扎疫苗其实我家已经非常我好多家都是两个人陪着去嘛我家都是轮着而且我去的时间并不多然后那天我就有一个有一个稿子要交但我就是我非常确定的是我前一天知道我第二天有这些事并且有稿子要交我已经把我的东西弄得七七八八而且第二天我大概我也没有说因为扎疫苗耽误了一上午可能到十点钟我就回去了

就是可能正常我十点钟之前也就没有好好写稿也在摸鱼或干别的事回去之后我也把稿子很高质量的完成了但是领导还是会因为你可能带孩子去扎了疫苗这件事他就觉得你可能没有好好写这个东西对是这样的对所以真的是有的时候我觉得妈妈不要太过于的往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也探讨了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一批妈妈里面有很多孩子已经长大了然后他们就想要重回职场

但是我觉得这一段我没有对完全没有对全职妈妈的恶意就是在采访里她嗯

写的真相就是他认为重返职场对于这些女性来说就是还是非常难的对就空窗是原罪嘛就无论是在中国和美国都是一样的就是你如果要再回到这种上班的游戏里面就是全世界的 HR 都一样对吧就你之前虽然是最聪明毕业于最好的大学然后你大学毕业了以后有一段很好的职业经历但之前的这个学历也好啊

好的机构的上班的经验这种就是上班就职场的这种货币就相当于你都丢了就很多可能就从 part-time 的工作开始重新做起对所以这就是有点打击我的信心就是所以那种

所谓就是空窗几年或者是十几年最后再返回职场的那种神话是并不存在的吗我觉得肯定有但是是需要机缘巧合的就比如说以前你就共事过的领导和同事他们对你很理解很了解很信任那你这个空窗几年也许就不是个问题你可能再回去那个退出职场的选择还有一点因为我自己个人很有共鸣的

就是说你本来就不太喜欢你原来的工作你生完了以后你更加觉得不值得为了这一份工作不值得坚持不值得牺牲对我的原因第一个可能也有就不放心把孩子交给保姆了但更多的是我觉得从理性角度衡量的话觉得生孩子你会其实要这样说可能会得罪一批女性主义者就是你是觉得是一个巨大的创造就是你在城中获得一个巨大的意义感就是你创造了一个人类然后

然后而且你从养育它的过程中我觉得你也会得到非常大的意义和价值感然后如果你原来的工作没有也让你觉得是有意义有价值有创造的话你其实挺难挺难在两边这个天明中很自然的就会倾向于就是养孩子它更加重要一些

觉得这是可能一部分妈妈就是会做出离开智商选择的一个原因嗯当然这个比例我是觉得嗯

可能有的妈妈比如像我这种我就会认为有工作时让你能觉得特别有意义感的嘛对就这也是你你可能就觉得工作本身无论它的内容是什么它是有意义的嗯就工作是工作嘛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叫上班吧对上班对上班是上班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养娃是养娃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对对嗯但我觉得你这种就是更纯粹嗯

就你会以生命的维度来衡量就我这个东西我这一啪我是可以不要的

就什么对我是直击内心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然后我们就进入到下一 part 就是第三种女性角色就是她们这里面 37 位受访者里面的大部分 16 位她们最后成为了一个所谓职场的缩减者对我看你看你翻译成躺平者我其实也想到了我觉得这样不好对我在阴阳我自己嘛哈哈

就是他们继续工作了但是他选择了就是或者是进入到更加灵活的或者选择一些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比如说一些什么远程办公呀或者是不用天天那个不是每天朝九晚五的那种或者是在他原有的工作岗位上他就是没有那么积极进取了他就是保持一种比较安稳的姿态就是一边能上班一边能顾家

对可能就是放弃晋升的这个节奏了吧对这个报道吧可能专门写这一些人的这个报道他起的名字还挺扎心的要拥有一切却讨厌一切

就你本来觉得这些人那不得是相对看起来算是人生赢家吧因为虽然那个第一批就是那个成功者他们好像确实看起来很成功但是他们其实他也讲了他放弃了很多对就彻底放弃了和孩子就在一起的时光就大部分时光嘛对甚至是绝大部分时光对但是我觉得那些人他的幸福在于他很自洽

就是我就要事业我就不 care 和孩子在一起的这些时间我全职的把他托给我另一半或者是保姆我可能只有在就是每天就看我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觉了我那个走的时候孩子还没洗床我就是可以接受这样他把自己的乐趣的来源寄托在他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上但是这一批人你想想也是其实就是一批相对比较纠结的人然后又很累的这样的一批人

然后他就说这些人成为了研究对象中最焦虑的人他们试图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但是却觉得自己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做到最好对这个也总结也非常到位扎心对最辛苦也最纠结

对然后他又说了一个还有一个更扎心的一个总结一个表述我觉得特别好我们刚刚不是讲到那个 the second shift 吗他就讲说第二班之后还有第三班这不是我吗所以说生活在而且他有那个场景嘛他说生活在美国田大西州的谁谁谁

他什么白天要在家里工作多长时间他们说咨询师还是什么的然后晚上到了孩子放学时间就要接孩子然后就开始漫长的什么晚餐之后的陪伴到孩子睡觉了之后晚上 11 点他还在打扫厨房对我感觉也是就你的自我是基本就压缩到极致

第三班源自于孩子睡觉以后就 365 天 300 天你需要打开电脑再继续工作或者就还有就是所有的这些家务还要再继续收拾

对这个其实我也是经常这样咱俩不之前讲那个家务那期吗就有人说就没有必要这样吗但是你看就不是我们俩这样那个 16 位女性 37 位女性中的 16 位女性可能都是这样就当你又不想放弃事业然后又不想放弃对孩子的陪伴又不想降低所谓生活的标准你就是面临着这样的状态啊那那个厨房他没打造完你能在孩子睡觉之后你就心安理得的睡觉吗

我就是自觉的就开始上第三班但是这时候可能又有那个听友要问你老公死了吗他没有他也在我的强迫下可能他也要干点什么事我就会说奶瓶消毒了吗对吧就是类似于这种就真的是就太真实了原来美国的妈妈也这样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他就是说当他问这些他认为最辛苦的女性就这些所谓职场的缩减者

或者叫兼顾者就是你们要改变你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吗他的回答是他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生活尽管充满了妥协和混乱描述为一种美好的生活尽管在事业和孩子的方面都做出了牺牲但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是感到满意的

许多女性承认她们喜欢尝试平衡一切的部分原因是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她们都有一种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她可能不在这一篇里头在另外一篇还讲到就是说这种下调了职场野心的这种选择同时她的另一半也是一样的下调了职场野心如果我们

把这个就职场的精力投入分为 ABC 等的话就是一个人选了 B 党的话另一个人不可能选 A 党的就是他也一样得选 B 党对我觉得你家的问题可能就是你在 B 党但是你老公在 A 党对而且你们没有老人对

所以你就会有的时候我就理解了那你肯定会就是人总得先活着你才能才想说我怎么样选择更舒服嘛对我就基本坚持了三年以后我感觉我身心都处在一个绷不住的状态其实我之前不是已经我做出了非常精准的总结嘛就是一个家庭一年能赚的钱是有限的对吧对对对

对我怎么会有这种自觉就我也是来自于我身边人的一些案例吧包括他们跟我传达的一些东西因为我其实没赚到那个钱但是他们讲完之后我觉得对呀就是其实可以用钱来代替就比如说啊那个一线城市一个家庭一年能赚几十某几十万那就这几十万就是你俩谁赚都行但是不可能俩人都赚这几十

对前段时间有个很有名的微博如果一个人的年薪超过 60 万我记得是这个数字你是要牺牲个人生活的

对对对你是不可能过早九晚五的生活的就这也是在国内职场状况下很精准嘛所以也可以说是一个婚姻能承载的职场野心是固定的同样可以替换成你说的一个婚姻能赚的钱是固定的对所以就是你俩谁赚都行或者是俩人一起赚但是每个人赚的都没那么多嗯

但我可能我家庭就是目前是处在这种比较典型的这种就是我妈呀我管我自己叫缩减者还要叫不出口就类似这种状态妥协者吧就我和我老公都是差不多的状态所以我就觉得就还行就是有一部分牺牲的感觉但是又不牺牲的太多然后某一方面有点没有太做好但是另一方面又能不

就是它是一个有点像一个平衡的那种感觉对就比较平衡对但是你也很难说说我是这种就是一个盘子掉了我去接那个盘子这种感觉更好还是说就干脆像一个那种高成就者那样就我很自洽我就要这个我那个不要那种感觉更好

对我觉得其实这三种选择都一样就是没有哪个比哪个选项更优都是你能不能自强能不能和你的价值排序就是给匹配上然后这里面他还讲到了一个专门有一个部分他在讲讨论产假制度你在美国其实是工作过你有觉得他们产假制度更合理吗没有啊他们没有产假

没有产三个月对吧不是不是美国就没有带薪产假美国因为这点不是备受诟病吗就是说在那个 OECD 就是发达国家里面是唯一一个没有带薪产假的国家这个采访里面还专门讲了用来用一些篇章来讲了关于美国的产假制度

我的一个预设是是不是美国的产价可能特别短或者是制度不合理然后导致这些妈妈可能没有办法按时重返职场中断了他们的这个工作但是好像他采访的这些受访者都认为产价制度的不完善并没有影响他们就并没有影响他们最终的职场决策

对就不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我觉得这可以从两点开始看第一点是还是我们刚才讲的这有点像那个就是慢刀子拉肉就是慢性疼痛就你认为它没有影响是因为你在怀孕之前甚至你在怀孕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我只有这么短时间的产假而且不是带薪产假

所以你好像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真的当你重返职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它也是一种力量它就是一个就会推动你做出一些选择的现实另外一个就是他这里面还讲到了就是很多更直接的因素导致了这些妈妈在重返职场之后很短的时间就选择了离开一个是更长的工作时间

就是它里面有一些数据就讲了和就是比如说 80 年代或 90 年代相比我们现在的工作时间就是反正挺残酷的每周可能要多出来十几个小时对那当然这个就更多的挤占了女性的这个其他的时间还有讲他说在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你们我们有更长的这个通勤时间对然后这个我也非常深有体会就是我现在每天上下班因为那个二环太堵了嘛我得坐地铁

然后我就觉得这个就挺累的还有就是这里面好像之前有几篇文章他也讲到了说就是女生在通勤的时候就尤其是妈妈在通勤的时候和男性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就男性可能就是我也观察了地铁上的很多男性就是在

刷新闻呀打游戏呀看网络小说呀然后我就是在联系这个联系那个就跟你看我今天老师在干嘛我今天地铁的时候我在跟我们钢琴老师确定他有没有回来因为他那个就是出去玩了我说这周六能不能上课然后他又跟我说这周这个学期我们的课可能时间要调整一下然后我又在跟他就是协商这个调整的事然后家里呢就给我打电话说

又不想去上书法课,他那个这个暑假给他报,寒假给他报了一个十天的书法集训,其实不是书法集训,就是写字,就把下学期的字学一遍,他昨天就觉得有点累,他今天就说什么也不去了,就导致他们就是出不了门,就今天,然后我妈就给我打电话,我就赶紧给老师打电话说我们今天就是去不了了,然后我又想到就是周末的时候是不是他该体检了,

然后我又给那个就是那个诊所打电话就要预约这个体检时间就反正我就是在地铁上我没闲着对你就是你这种碎片时间得充分利用起来因为你有这么多任职劳动要做而且这就是隐形家务的一部分如果你今天不是录节目的话其实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早上然后就过去了你也不会刻意的去跟你老公说或者说刻意的记下来自己又为家庭贡献了多少个小时数绝对不会啊但是

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我那天下班的时候和我一个男同事一起下地铁然后他坐地铁时间其实比我长就他可能要坐大概一个小时我说那你是不是每天都觉得很累他说还好呀我坐地铁我就可以在上面打游戏他可能就正在玩那个黑悟空他说那个游戏做的特别好什么的然后我就想说我的妈呀就是咱俩坐地铁的时候干的这个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会觉得累我甚至昨天早晨我还坐过站了

因为它是沉浸于在就是整家里的这些事然后就我都没有听到报站我就觉得坐地铁时间都不够忙因为你上班了之后你就得赶紧进入到那个工作状态嘛对对所以哎呀这真的是不容易了

然后他还讲了就是由于地理流动性导致老人无法帮忙带娃对这个可能在中国的家庭里就更明显吧就是一二线城市白天的居民楼里就是锁满了那些被弄来带娃的老年人对而且能来也是很幸运的就先不说说明老人很健康身体不错还能帮忙然后第二个你的居住条件也够大还能容得下四十同堂

对我在想这咋住的呢嗯但就是有很多那个就是无奈的部分吧嗯对然后这可能在美国就更加明显因为首先他们没有就是帮忙长时间帮忙带娃的文化嗯然后另外一方面就是如果说像中国一样比如说你这个小孩他去一个其他城市读大学并且留在那些比较大的城市那你就更没有这种帮手嗯

这有点像我们之前有一期节目就是在美国生活的自由他就说你必须要有一个你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因为可能中国还是比较有那种什么家族文化呀就老人多少还是能帮上忙呢但是他们可能就就是更加辛苦一些吧对

然后他这里面还有一段我想全文就引用一下他这段我就写的特别好他说虽然远离家乡意味着你不能打电话让母亲来照顾生病的孩子但是工作世界仍然像存在一个虚构的第三家庭成员一样运转

我觉得这个第三家庭成员其实就是妈妈在承担的这个角色就是这个成员负责购买杂货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但最终的打击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机构学校学校的一天通常在下午三点结束甚至更早然后他说这个在美国是 19 世纪遗留下来的当时学生们放下书本要去家族的农场帮忙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遗读现在在

21 世纪的北京市那个双减之后还在这样他说一些学校提供课后项目但即使这些项目通常也在下午 5 点 45 分结束就是真的是太写实了连时间都一样就好像每个家庭都有家庭成员在 5 点钟准时下班并且从工作地点到达学校的通勤时间也很容易因此孩子放学之后怎么办成为受访者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他们并不孤单 2009 年课后联盟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全国有 1500 万儿童放学后独自回家其中一些孩子年仅 5 岁真的是非常真实就是孩子你比如说学龄前吧那可能吃喝拉撒照顾需要忙得团团转但上学以后就是课后学校以后的时间怎么安排

那是绝对是需要一个就是全职的人来做的而且这放学真的太早了我不知道地方我就了解地方有一些确实有课外的就课后的补习什么的但是像北京这种双减执行这么好的地方真的就下午三点钟放学那你这人你这大人不得凉那种下班啊你还得就是北京这么大你得赶回去接孩子所以就是你说怎么

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其实还有曲线就带娃有曲线就是你在幼儿园的时候你觉得哎呀我好像终于可以就是两个人都可以奔奔事业了然后你到小学之后你又发现不行得有一个人全职在更了解三个选项背后取舍以后你会对二十岁的自己说什么吗然后包括我们俩都有女儿你会对你女儿有一些什么建议吗

你想说没有最好的选择没有最优的选择所以 20 岁的自己我会跟他说你要更了解你自己你自己到底在人生中要追求什么然后为了追求这个东西你能放弃什么嗯我觉得本质上还是怎么能够更加自洽吧嗯对你这个说的特别好嗯就是我觉得我的人生的前前这些年吧都是处在一种相对来说既要又要的状态嗯

就还是一种盲目自信吧或者是我们之前讨论过一种魔法思维就觉得我这么聪明我这么能干我不得啥都要吗

但是就是结果告诉你了不可能那就是我一开始就应该有一种选择思维就我要不断地去确认哪些东西就是他们不是说成熟不是你知道你想要什么而是你确定你不想要什么吗就我要不断地去确定这个东西我不想要那个东西我想要那想要也不能是一种半推半就的姿态就是我觉得要更加勇敢就是你如果想要这个那你就要

就是更拼就我可以为了我想要的东西我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

就你认为不太重要对对所以就像你说的了解自己非常的重要是的所以我跟对我女儿的对期待也是这样但是我觉得现在育儿好处就是好像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都是这样就是成为你自己做你自己可能是我们周围就也许我们就跟就自己价值观相似的人就是嗯

交流的更多在一起的时间很多所以有这种减防吧这个是不是太犀利了就是成为母亲以后对工作的态度会期待发生了变化其实也是不同人生阶段价值观的变化我们是不是成为了那些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鄙视的周年大妈哈哈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我觉得当时二十多岁你会鄙视那些中年大妈是因为你不了解但我可能是因为自己成了中年大妈之后我再给自己说话就是我是觉得当妈妈会让人增长一些智慧之前我们讲过一些比如说失缓责愿啊什么的就是你得有这个怎么

怎么说你得被挤压到一定程度了你才会做出这种选择就肯定是说你的生活复杂度变大了变高了很多了灰度以后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吧 20 多岁的时候你不知道你就管好你自己就好了

甚至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有点想管好别人对吧会觉得你这么做就像我们说的所谓我们对职场大妈的歧视下班了就去接孩子你这样不好吧怎么对工作如此的不投入对对吧对可以说你到这个年纪工作中分配你的工作其实也不都是重要的有一些是服从性测试比较值得你百分之百的投入精力去做的或者绝大部分也就是不太重要的对对

只不过是你就是上了十几年班以后你更加能明确的知道就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中哪一些道任上对这个很重要嗯反正今天我们俩就是我觉得聊的还是挺形而上的就多的是一种就是感受或者是一种总结吧就是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有完之后的对工作的一些转变包括我们身边人的很多故事嗯

然后就总结出来就发现这一系列的访谈真的做得非常的好对我觉得就你在别人的故事中得到抚慰吧觉得你不是孤单的有一个旁观者写出来你会知道你自己选择后面有很多社会啊文化啊时代啊的背景就是你感觉自己的选择被合理化了那种感觉也是非常好的

然后我不是也发给你吗其实中国也有一个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也做了一个类似的讨谈吧就是比如说高学历啊然后开始在职场里面初中的女神生完以后的选择这样一本书叫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就那个是比较近期写的

然后也是讲的这个大城市里面的这种女性的生育以后的职场的选择吧都会让你觉得就像我们博客的 slogan 一样就是说陪你遇到路上不孤单吧就是我们可能就是说时代的限制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出多么巨大的改变但是知道有人同行也会让你觉得很温暖

那本书你看了是吗对我看了一半所以我想知道就是在中国这个对他们的影响是更大的吗比如说放弃者或者是这个缩减者会更多吗就是他没有像这期反弹一样有一个就数据的统计但是我觉得他自动的隐藏了的是那个高成就者

就是更多的写的是那个就是做了全职妈妈或者说在职场里还在挣扎的这个妈妈还有一个她列了另外一种是那个单亲妈妈对

对我其实也很想讨论一下就是单亲妈妈就会更难嘛对对吧你那个老公再不好用他也是个人力嘛你没有这个人力之后包括你家庭的那个收入来源对吧我都觉得就以后吧我觉得可能有这个话题这是个影子就以后可能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包括如果我们的听友里你觉得有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和你的经历还有或者是你的感受也好

我觉得都很欢迎大家来跟我们分享

然后还要给我们听众朋友请个假因为我下周要去做一个小手术包括手术后的康复我们可能总共有两个星期需要断根一下然后希望也尽快的再和大家重新见面那这期节目就是这样了这里是妈妈下午茶陪你悦耳路上不孤单拜拜拜拜

优优独播剧场——YoYo Television Series Exclu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