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这里是妈妈下午茶陪你育儿路程不孤单我是西城二胎妈妈大花我是海淀妈妈包包最近我们看了几篇文章看了一本书然后还有就是和很多和身边的一些朋友聊天然后获得了一些有一点反常识的有一点听起来没有那么好听的一些认知想和大家来聊一聊
关于自由的边界关于要不要给孩子绝对的包容和爱关于父母的责任对其实我们好像作为影子已经发了一篇小红书然后我们也是觉得看到了一些留言也是想把它拓展成一期节目然后要开始讲影子吗
可以我们要想讲一点免责声明对对对因为那你讲小说那个当然就是和我们以前的一些闲聊节目一样这也是我们的一家之言也是就是也供大家参考和批判我们就是想把我们的思考跟系统的呈现给大家
对可能有一些认知比如说父母要不要当坏人啊比如说我敢不敢做坏妈妈啊这种叙事和现在主流的爱和自由啊然后绝对的尊重孩子啊这些叙事好像是有听起来乍一听是有一点违背的所以我们俩也是会有一点有一点胆怯要不要把这种话题拿出来说所以之前是先发了一篇小红书嘛
然后发现大家还是很想听所以我们就很真诚的把这种可能听起来没有那么好听的这种观点拿出来然后供大家一起来讨论和思考吧
对就不是那么政治正确首先是前一阵就是在朋友圈里包括在那个微信上被一篇文章刷屏这个是心理学家李宋卫写的叫什么时候需要父母当坏人然后我觉得这篇文章就是最开头是一封读者
或者是患者吧给李松蔚的来信然后我觉得非常的让我当时觉得很触动我们想把这个来信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一个 70 后母亲的留言我也是觉得很受触动然后大概是这样子的
他就是一个 70 后的父母因为他反思了自己的成长过程然后觉得自己的原生家庭里面有太多的控制所以呢就也刻意的营造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更加不一样的呃
非常的宽松包容的成长环境但是呢反而就是孩子陷入了长期的内耗与自我否定这个来信的影子呢是说这个已经上大学的女儿接到了已经上大学的女儿的电话她在大学抑郁症复发上大学还不到一年又要休学了
所以他这个二次休学的情况让他反思自己整个的教育的过程然后他又说有一句话非常触动我我想不通我已经尽力了我不说自己是多好的父母起码比我的上一代强吧怎么感觉还不如上一代我的要求不高
只求孩子快乐但是我觉得在这个他这个年纪好像我比他还快乐一些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吗错在哪里对我觉得这篇信里面就是
充满了一堆矛盾首先能看到的是这对父母吧就是因为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包括因为后天受的教育啊因为现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呀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其实他们是花了很大的心力的或者说至少他们花了很多的心思去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宽松的很包容的很自由的成长环境但是另外一面就是呈现出来的是他的这个女儿就是两度休学然后
然后并且就是陷入了严重的抑郁和内耗之中而且他的整个的学习成绩啊虽然他父母对他没有要求但是他也整个就是
怎么说并没有取得一个特别好的就所谓就是自由生长之后找到自我的那种像那种故事里面充满了这个母亲她自己的反思和不解吧对我感觉这封信我读的时候就很有触动的原因就是说这可能也差点能成为我的养育之路就是我自己会觉得自己和那个麒麟后的母亲也会很像就会想要刻意的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做完全不一样的养育选择
然后会觉得要给他尽量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去自由的探索和爱但是反而这个结果也许并不会导致我期待的那样比如说他找到了他自己他找到了热爱然后充分的绽放他的生命所以我也是很
想知道他错在了哪里也不一定是错吧就这条路的代价我觉得看起来更好的这种洋溢路径它的真正的代价在哪里今天也是我们想再讨论一下然后我们想聊这个话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一阵子
包包和海天妈妈聚会然后听到了一些暴论这个我们也发在了小红书上对就其实我的这位海天妈妈朋友她的观点可能能部分回答这个麒麟后母亲的疑惑吧就是我们都知道那个就是现在是一个高度内卷的这种学习环境
那大家都会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然后也有传言中海淀娃就是高抑郁率那我就问他说那是不是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不要那么高的要求不要寄娃那孩子就能快乐成长呢他说不是的就是
其实在班里面得抑郁症的概率最高的不是那些学霸而是那些就是说平平无奇找不到一点亮点甚至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们因为他会觉得自己很平庸很得不到认可然后会焦虑抑郁和内耗反而很容易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然后这个我觉得还挺反常式的就不是说父母父母就是不给希望不给压力孩子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就可以躲开这种抑郁啊焦虑的大坑了对我觉得这个话题要深聊起来真的还有很多的层次首先第一个层面就是关于
关于自由关于孩子的压力关于父母的责任我们也写了一些问题吧然后就一个个来聊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父母完全不给孩子压力孩子就会没有压力吗
对这也是我的反思就是我以为孩子最大的压力源可能在于父母的期待在于你平时各种督促给他布置妈妈牌的作业那是不是我把这个最大的压力源拿开以后他就可以健康成长了呢
我觉得这肯定不是啊就是我家虽然才上一年级啊但是上了这一年学就是也给了我很多暴击吧就且不说孩子就是走向社会就他哪怕走向学校了之后他的压力源其实很多时候都不来自于父母就像你说的我们父母是要推他那父母的压力源都来自于哪呢来自于学校啊
所以说我觉得孩子他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之中的我们也不能够给他提供一个真空的养育环境这绝对是一种
不正常的养育观就是这个社会有它自己结构性的压力比如说学历的内卷比如说就业的困难比如说经济的周期然后孩子也需要面对来自社会还有他社会的压力还有他自我价值认知的这个冲突所以这个是每个人吧不只是孩子他就是始终要面对的这个话题
但我觉得对孩子来说就是他可能走向他正处在一个从就是小时候就是完全就是自我就是整个世界嘛然后慢慢认识到我只是我然后他走向小学走向一个更广阔的竞争到最后他走向社会他在这中间其实是我觉得是始终面临着这种环境的冲击带给他的这种心理上的失衡
然后可能我们父母做的不是给他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而是要在这种一次次的这种轻微的失衡中去给他力量然后让他能够调整好自己
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们家娃确实上学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家娃现在我觉得五岁嘛我已经明显感觉她和三岁四岁不一样的地方她开始越来越在意同伴的评价而且她也会暗暗的观察别人她会其实她内心是知道她自己在这个群体里面的位置的
就我比如说我在这方面比另外其他的小朋友都好我在某些其他方面我不如某个某个小朋友就是这个我没有教过他但是他就自然而然就习得了而且心里会有比较
所以就也许这也是一个就同伴压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来源就人他总是在一个社会中你说向内求就是关注于自己可能也是我们反正我到 40 岁了才在努力做还没有做到的事情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小孩现在就能做到不在乎外界的评价《一代宗书》里面不是说嘛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我的快乐都来自于我或者是静有心转这个是我们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已经足够的就是被社会足够的打脸然后见了无数的人然后有无数的这个生活经验之后才会转向自己就在此之前你告诉他你就做自己就行了
别人都对你没有影响不可能的这个是一个你给他编织的神话或者说当我们成为成年人之后我们就忘记了我们做孩子是啥样的你想就是有点像跨时空的把你的认知交给他别说交给他了就交给十年前的自己也做不到的对所以我觉得你刚才提出那个就是就是这个问题的第二个层次就是说孩子他的三观是在形成中的所以他做不到完全的接纳自己
他也会因为就是平庸而感到沮丧也会因为想做的事情不敢做或者是做不好而自我否定所以他们是我觉得他们的成长过程是需要通过对外部世界的一点一点的征服
就是一次一次的小尝试可能多的是成功的尝试也会有一些失败了再尝试再成功的尝试或者有一些一直都没有一直做得特别好的尝试然后就不断地去扩大自我的边界他们需要同外部世界安全的碰撞
然后明确和塑造自我的形状我觉得这个是成长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不可能就是就是所谓给他提供真空养育环境啊或者是让孩子没有压力啊我觉得这件事情可能从底子来说就不太对
对就是他就是在这种碰撞中慢慢形成自我吧就是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对我记得那个信里面他提到了说他们甚至认为女儿不上大学都可以
但是女儿自己坚持要上大学这句话我读的有点就是我不是说有什么就是学历崇拜或什么的我觉得有点吓一跳就是你何至于此你如果说你真的相信和爱你的女儿你何至于此就让她就是甚至于不上大学呢就是你过低的期待对女儿来说是不是一种隐含的否定呢为什么她要争取她上大学
他本意肯定是说我减少给你的压力我对你没有期待那你是不是就你开心就好我们经常说开心就好嘛对但确实我同意就是说如果一个我这么在乎的妈妈父母对我都觉得你可能不一定要上大学你不一定能考得上大学这是不是他会解读成说你不一定考得上大学一定的对
对所以我是觉得不是说过高的期待就是符合孩子的期待有时候对孩子就是一种信任和安全感的来源吧对然后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自由是不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孩子是不是能够承受
自由肯定有代价我们俩还很认真地列举了一些自由的代价第一个代价我们认为在心理学上讲叫决策瘫痪就是过多的选择反而会让人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中对
不是那个美国有个叫 Chad Joe 吗他还做过那个调查就是说如果你的货架上同一品类的商品就列的超过了 20 个就反而就是因为就是你说的决策谈判就是顾客在对顾客在货架上犹豫太多时间最后他决定放弃对
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然后背后呢我们第二个层次就是认为其实自由选择嘛自由选择的背后就是意味着你要承担全部的选择的责任
就是孩子需要完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孩子其实还没有足够成熟的心智来承担这些选择的责任所以就会出现那种感觉就是现在很多的我这是有点迪妈味了我只是一种社会观察吧你在网上看到了很多那种
否定性的力量或者说是没有构建的力量就是感觉他们就是得到了很多自由但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你觉不觉得人其实没有我们宣称的那么爱自由
就是说你看如果大家都爱自由的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要去考工考编呢其实我们是愿意就是交出自由来就是让别人告诉我们做什么来换一种确定性换成换一条轨道所以我觉得就是
因为可能大家不是明着知道但是隐隐是知道自由的代价的所以因为付不起这样的代价所以我愿意交出让别人来替我做决定
对或者我们需要的是局部的自由而不是全局的自由因为我比如说我就觉得大部分人在他还年轻的时候他可能远没有就是那种心力和智慧来掌控他自己全局的自由为他全局的自由负责对就是还有一本书叫逃避自由也是一个社会学家写的
它里面有一句话就说自由若是缺乏明确的价值目标会使人陷入孤立与无助我觉得就很能解释这个大部分人宁可选择稳定超过于自由对而且很多时候一旦你说的这个孤立与无助最终呢它就会走向某种虚无
就是不建构只解构对这可能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吧对其实自由过载的代价就是虚无对那放到孩子身上我就是觉得我去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我就觉得孩子的肩膀他有点就是太弱小了然后他很多时候他是不能承担这个自由或者是选择带来的后果的
甚至他并不知道他所谓的自由选择背后是有这些后果的对还想不了那么远对但是我们父母是知道的所以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父母给他自由有的时候前台词就是这是你选的你有什么可抱怨的就免责生命对就未来有一天当孩子说我当时要怎么怎么样就好了你为什么没有怎么怎么样的时候父母就完全就是免责的那你说你现在
对你妈小的时候比你恋情你是什么情感不敢说你知道吗我因为之前咱俩讨论这个话题之前不是发了小文书之后吗好像就小文书开始给我发了一些东西就类似于这种问题然后下面很多人我觉得正确的叙事就是 B
并没有感谢我父母对我也看到那种帖子了就是说所以你不敢说真话没有没有我看到有一些反面的声音会说那个我真希望我父母当年逼一逼我这样我就会了这门乐器那会不会是就是大家都想得到自己没得到的那个就练了琴呢想得到自由然后
太过自由的希望当时去练琴所以你呢你真实的感受是还是感谢父母当年逼了你我之前看过宋佳的一个采访对然后他就说他当时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的时候我要在屋子里几个小时几个小时的练琴然后但是他说就是因为就是这个经历吧让我成为了就是后面的我当然成为他有他长得好看精英彩票很多时候就是就是
就你步步的去拓展了一些边界吧就你的人生可能就变大了一点而且有些事咱俩之前这不是为了传播焦虑咱之前不是也聊过吗有些事就是只有你小时候能做是对你错过了那个时候可能虽然我们很拥抱那种叙事就你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他有些事他就是说实话他会晚对就我最近不是比我女儿恋情也很痛苦吗
那我有的时候我也想就是撂条子不干说实话这对家长真的只是折磨然后但是我也就想说如果我希望他作为一个成人他是会音乐的不像我一样是个乐盲的话那也许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学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再往后就时间就更加了他如果进入高年级进入初中他不可能再开始学一门乐器了要么就他成人以后自己再重新学嗯
对而且对父母来说我也是无数次想放弃的时候我就觉得放弃太简单了对我今天跟你说不练了从此就不练了对我又省钱又省力对
对吧但是我又还是会觉得那我每次在这时候我都会问悠悠我说你真不练了吗就如果不练了就算了悠悠都给我的回答是不行我要练我们家也是我说我有的时候说我这么就是身心受到剧创然后钱包也受到打击我这是图啥呀然后我也说不练了嘛然后我们家娃也是会边哭边说我要练我要继续练所以你说他们是不是就心里隐隐的也是在
就知道的就是自由的代价我现在去玩和我现在坐在这练琴但我们不是说一定要练琴对 这是一个象征对 做一些事就是它是不一样的 It matters 我甚至觉得他们隐隐他们可能都是潜意识都不是自己知道的他其实希望有一个人推他一把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下一个问题就是
我们觉得现在大环境啊就在讲做自己包括咱俩之前也讨论在中年危机那里面也在讲做自己让自己是啥呀万一没有自己咋办呀
那讲了我们很多的在这种叙事下的很多的焦虑和恐惧吧或者是觉得那种自己的不配得感就是活了四十来岁哎呀没做过自己就好像也是成为了一个另一个目标你也要去追一追对然后我们讨论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就在想就是做自己他是不是被过誉了嗯以及做自己他的代价是什么嗯
我想先引用一段李松蔚那个文章里的一段话我觉得写得很好很多时候一个人说自己不想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他有把握自己想做什么恰恰是什么把握都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流行说做自己却几乎都是以否定的形式呈现的总是在说什么是自己不想做的不想上学 不想卷 不想工作 不想社交这是在表达任何一件事情他都下不定决心或者说他害怕把任何一个选择的重量扛在自己身上但他不知道什么才是做自己那就是无事可做每天刷手机打游戏度日
但你问他这是你要做的自己吗你你确定就想用这种方式快快乐乐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吗好烦这个问题又是他要负责的他负不起这个责所以他说不知道我觉得这个其实是真的是很犀利的就是说了现在
现在网络上呢就真正的我们看了很多做自己的文章或者是很多小红书然后就发现没有几个人在教我真的怎么做自己对一般结构是说你在比如说职场遇到烂老板然后就是那个学业上就可能就是也不顺利就总而言之是你面对了生活的困难然后你就可能列举说这个主流的解决方案有这样这样的缺点
然后就没事只要做自己所以它是一个否定对然后我就想起来那天我也是在听一个播客忘了讲啥的了但是里面有一段讨论我觉得很让我觉得很有道理就是他们就讲说现在很多东西就互联网上充斥着那种否定性的力量嗯就是避坑避雷就是其实这做自己的领域我觉得也差不多嗯
就是说我不上班了做自己了然后那个什么不内卷了做自己了但是我们没有太缺少那种建设性的力量了就是我总要做了些什么我在这个做的过程中我会遇到困难我会遇到和这个世界的碰撞
在这个过程中我才知道这个是就是我们做自己不是只知道我不想要什么而是知道这个是我想要的这个是我有能力为这个世界贡献一点的这个是我如果再努力可能会做得比其他人更好的
我觉得这才是做自己的一个就是更本质的意义可能就是真正在做自己的人都很忙着建构自己的世界就不会出来发帖也有这种可能性
下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成长是不是需要一些反抗性的力量因为我们现在更多的听到的在这个做自己的大环境下可能就是说你要接纳孩子你要相信孩子你要包容孩子你要认同孩子那除了这些呢是不是孩子也需要一些和他不完全和他相左的意见我觉得这个事包包很有发言权嗯
因为你就是一个做监大孩子我觉得有时候有做过于好的父母但我这不也还是逼他练琴吗所以你觉得是需要的对吗我觉得这个是不是就是说孩子是不是需要一些反抗的力量就你需要
是不是和那个父母是不是应该做朋友还是做父母有相似的地方因为如果你是做朋友的话你就只要接纳就好了你是不提要求的你是全然的全盘的接纳的那如果做父母的话你就肯定是会对他有要求对他有规训对他会有指责的部分就会有那些就是对抗的部分
我觉得其实我们看这几篇文章包括那个你和海淀妈妈的聊天里面我觉得它有一个逻辑是挺对的就是像我们刚才讨论过的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永远是会面临着外界的压力
然后这种压力呢转化到他自己身上就是如果说不存在一种所谓反抗的力量或者否定性的力量他就会变成他自己的内耗就是比如说学校对我有这个要求但是我不想做因为我觉得我做不好或者是我好不容易做了我没有做得那么好然后就会自我攻击就认为是我自己不够好我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
但是如果呢就是父母可以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去对他有所要求对他有所不一定是强迫就是给到他一定的压力如果说这个事情他没有做好他就会说这是父母的问题这是你对我要求的不恰当
就有一个指责对象对所以这个就从一种内耗变成了外耗我看过一句话我觉得说的特别好他说就是内耗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就是这个矛盾的两方都是你自己所以不管谁赢了最后输的都是你
这个对于孩子那种幼小的心灵来说他绝对承担不了这种就是失败的风险的所以就是当父母能够给他提供一定的否定性的力量的时候就能让孩子减少很多内耗而且我还觉得就是其实如果是父母对他有要求然后他有所反抗他其实是一种练习就是
因为就是当然了不同小孩的抗压能力不一样就他需要的练习的强度也不一样这个父母可以调试但总而言之就是说你在家庭内部的这种冲突和解他其实会给就是他提供一种模板他怎么应对就是同伴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学校的压力就是我觉得是给他增加一些练习的机会
对这个说的特别好就是我看那个清推那本书的时候里面有几句话也是给我很大的启发他就说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孩子内心诉说的绝不是请接纳并等待我的成长而是爸爸妈妈现在我需要帮助然后还有一句话他说
孩子从成人那里需要的不是静态的陪伴就是你不管做什么我都同意我都接纳而是动态的交互尤其是在遇到挑战时更需要成人主动提供恰当的支持有的时候这种支持可能也就首先他不排除是一些要求或者是给他一些否定性的力量嗯
对这我想起来清天那本书里也有说就是说你说的那个接纳它不是一种对他行为的这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你花更多的心思你去解决
就你去解释他的这个行为背后的心理的真正的冲突和动机然后你针对这些冲突和动机去再次的去跟他交互再次的去跟他交流然后去跟他提供他需要的帮助其实是就是这个接纳还不是一个更简单的而是一个对父母要求更高的一个事情对所以说一旦当父母
完全的接纳或者是我们把接纳误认为就是就是认可就是对那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像那个读者来信里面写到的就是我的错在哪呢就我又何尝有任何错误呢我记得他里面还说一些都让我很惊心的点他说不知道他家庭条件怎么样但他说的是我倾尽全力让他去读私校对
然后还在他就是好像是初中或高中的时候他选择要 gap 就 gap 了一年我就都觉得这个时候父母难道不要去想想就是我只能在我条件范围内去给你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学校然后他还说了有两次转学对而且这个转学的原因就是只是因为比如说和同学关系不太好然后就转学了
然后我就想这个时候就是你在孩子面对这个困难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去推他一把或者是和他共同的去面对和解决这件事而不是说好你现在遇到这个问题了你要往回缩了好吧然后我给你提供一个那种真空式的环境就你不上学了不上学一年就不上学一年你要转学我马上转走我当时就看的时候我觉得就很怪
然后我记得就是李松蔚的回信中他也写到了他就说父母没有错怪不到父母身上但是还有后半句就是怪不到父母身上孩子就只能自己背负这一切我觉得这个也就是很残酷吧很现实但是其实又很残酷就是那你说这是不是某种程度来讲也是那种父母的失职呢嗯
有的时候孩子会说你们为什么老是拿我和别人比你们能不能少给我一点压力然后但是其实我们仔细去想这句话他有的时候是埋怨那有的时候他也是撒娇有的时候是出口
就是有的时候这种叙事反而让这个孩子会比较轻松因为如果没得吵的话那他就只有内耗就是只有把所有这个他没有做好的东西最后都得赖在自己的身上因为父母已经说了没关系你可以做不好我接纳你做不好对就是你已经无可指摘了环境已经够好对然后我也是在青春那本书里面看到一个
一小段引用吧我觉得也挺好的就是在我们都相信说一定爱会开出奇迹我不知道你会有没有这种时候就是只要我足够接纳你你一定会怎么怎么样但是我们看到的小孩就真的你在投入到养育过程中你投入到养育的每一个细节就会发现
孩子不总是给你那种特别好的反馈甚至我觉得我已经足够耐心了但你为什么还是拖拖拉拉就我已经用了很多正确的方法了你为什么还是有很大的负面情绪就你不应该开出奇迹了吗然后
然后我就是看到了这个就是这其实是孩子心理机制的问题就比如说你对待你的下属你会觉得今天这个事情我没有苛责你就如果这下属还算不错的话那他明天他其实自己会去想这个问题在哪或者说我只指出了这个问题在哪但是我对事不对人然后你就会发现第二天他确实是下一个是他有改进的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我们觉得好像已经用正确的方法对待你了你为什么不能给我正反馈是因为就这本清推这本书里面说他说孩子他童年是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存在的
这种焦虑是大人已经忘记了的并且可能就是没有办法去体会的比如说他们会在一些非常小的事情上羞于表达自己他会有一种天然的力量让他们不敢尝试新的事物然后他们会特别特别的害怕失败这些都是会成为他们行动
行动路径上的这些门槛或者是这些绊脚石但是在家长看来就是那我都接纳你了你为什么还不敢往前走就其实是我们没有去帮他清除这些石头而不是说我们要一步步的让他说好你不走你就退回去对我觉得这个可能解释了我的一些小疑问吧就是这个是孩子他就是心理机制的问题
然后下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很多父母他不愿意去违逆孩子的心意是否有一些底层的心理动机
对我觉得根本就是害怕冲突吧这个我特别能理解对就是因为我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个害怕冲突的人然后我有的时候会觉得因为我家孩子是一个非常有主见非常有自己想法的小孩然后有的时候我确实会觉得跟他的这种冲突会让我内心有点退缩的感觉嗯
有的时候说算了算了的时候是有点有点是我自己的退缩就是你把你在人际关系中的那种害怕冲突的这种模式也放在了亲子关系当中会有影响我觉得嗯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现在是在追求做那个完美父母的嗯尤其是可能我们现在不是把很多问题都归因于原生家庭吗那他看到了自己受到了原生家庭的伤害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动机啊就觉得我不希望孩子受和我一样的苦对所以他们就会做一个完全和当时自己原生家庭完全不一样的父母嗯对这个也是你刚才提到的嗯
对我会有然后还有就是有的父母会对坏父母这个标签有恐惧
对这主要就是童年阴影对吧对对 80 后来说对所以就是这种恐惧就抑制了教育必须要有的或者是不可缺少的一些张力就是他很害怕就是跟孩子就顶一下呀争一下呀或者说孩子哭着喊着一句都怪你啊什么的然后
或者是就活成了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种模样尤其是现在这种大叙事下就是你都知道你是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你怎么还能去做这些伤害你的孩子呢对对 我觉得这个叙事太有魔力了我可以觉得简直是这一代的创伤因为你没有见过一个好的家庭模式所以就你只能想说我不能和坏的一样但其实坏的你也只见过一种对对吧
这会儿一定要引用一下这句话就是他说我想告诉这些父母不会的你在养育过程中增加一些强度跟孩子有更多的教力这并不会让你变成你的父母你本来就不是他们你能做到的推动无非是提更多的要求表达更强烈的态度但无论如何不可能按着孩子的头逼他去做他全身心都激烈抗拒的事
你正常的使用你作为父母的力量这不等于控制欲区别在于你在意孩子的感受接受他的反抗藉由反抗的力度你们才能确认他的边界在哪里
对我觉得这句话这段写的特别好是的就是你还就对于这代父母来说肯定不可能完全无视孩子的反应就不会再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对然后还有现在大环境我觉得一方面是给自己自主上了太高的价值另外一方面就是会让人非常恐惧被别人说有爹味有妈味对
稍微说了点别人就说你这个爹味满满就哪怕在工作中对待下属的时候你都还想说做这件事别太有爹味了我要用一种更怎么平和更自主的方式去和这个其他人相处
但是就是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想说在做父母这件事情上你就是爹和妈呀是的如果你完全没有爹味完全没有妈味那谁来做这件事呢就可能仅仅在对孩子这个事上就不用有那么大的恐惧吧对就现在变成大家都害怕做权威了对也不敢说一些就是不那么好听的话对
然后我们还看过就由此吧我们就也看到了另外一篇文章他就讲说现代育儿的过度尊重陷阱我觉得这个说法也特别的好他还把这个过度尊重陷阱分成了就是几种类型来讲嗯
我就在这就直接说一下吧首先他说就是我们现在这一代父母都选择了很多的父母选择了和上一代截然不同的这种育儿模式就是在生活中的事情呢我们都会问孩子的意见但是很多父母却发现我们越是尊重孩子反而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放纵任性又或者呢孩子会越来越害怕做出选择更加没有了主见
那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呢很可能我们就掉进了这样的过度尊重陷阱就是明明我们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更尊重孩子的父母但是最后造成的结果却是亲子关系的失衡然后他也总结了几种类型的过度尊重陷阱第一种陷阱叫选择过载型陷阱
他就是说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这之前我们也聊过就是我们大脑中负责决策的这个区域叫前额叶皮质
但是前额叶皮质在孩子成年之前甚至很多人成年之后他都没有发育好那所以从他大脑的机制上来讲他其实就孩子们是不适合做非常多的非常复杂的选择的所以当我们过度的去尊重孩子把选择的权利过度的交给孩子的时候反而会让他觉得有压力或者说他根本就做不出来比较理想的选择然后
然后他就说除此之外除了这个大脑之外决策还需要认知储备和社会经验来完成并且在决策的同时呢也会消耗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很多的能量就是对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对孩子呢所以说当我们把过度的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就陷入了这个陷阱之中然后他还提了第二种陷阱课题分离混乱性尊重陷阱
就是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课题分离这个应该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就是我们管好自己的事简单来说就是但是呢很多家长就是会让孩子去管一些
可能超过他能力范围的家庭甚至是家长的事情这个我们之前也聊过这种其实也会造成孩子的某种过载或者说他因为没有办法负起这个责任反而会给他更大的压力对比如说你问孩子说妈妈上班去了好不好啊就是你上不上班是你的事和他没有关系对
然后还有就是这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有的时候我觉得很多家长会过度的放权就是我们作为家长就还是刚才那句话我们要有爹味和妈味我们要负责帮孩子做一些选择要去推动他做一些事情嗯
但是如果说我们不想做这件事我们用一个所谓的自由和爱就跟他说你来自己做决定你想去就去你想做就做这个其实是把我们做父母应该做的课题把它分给了孩子孩子是没有能力承受这个的
所以呢他也会感到来自外界的那种很强烈的压力或者说他明明把这件事情放弃了但是他心里又非常的不甘和难受但是你作为家长你又可以说这是你自己选的
我可没有强迫你这就是不负责任我就想起来就是说比如说填宝高考资源这种你说那你想填脑就填脑这不是不负责任吗你想到了你自己对就是大人你的搜集信息能力你的人脉你的那个见识你就确实要优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对
对所以这个就会造成慢慢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就是混淆就是他认为自己首先一方面认为自己可以决定一切然后另外一方面他又没有那么强大的能力去决定一切所以他最后就会放纵和任性这其实是父母没有做好这件事然后第三方面的这个尊重陷阱他叫权威缺失型尊重陷阱
他就是说父母为了避免被贴上一些专制啊坏父母啊 PUA 啊这种标签他就错误的追求孩子的天性然后过分的去迁就孩子并且放弃必要的引导和规则
这里面他提到了他说父母也需要权威这种权威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一种有原则的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建立安全的成长通道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好就是当你完全放弃权威的时候孩子感受到的可能不是自由还是那句话感受到的可能是压力和空虚
对我们之前有讲过就是四种欲要类型嘛就是专制型权威型溺爱型还有一个类型来着
但总而言之就是溺爱型我记得我们那本书里讲的说它是比专制型还差的就是溺爱型就是说你又不提供支持然后你也没有期待对然后所以说他说一种比较好的养育方式不应该是让孩子一味的听话但也不应该是让孩子野蛮的生长而是在父母正确的约束和引导下培养一个有判断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尊重他人的个体
然后我觉得刚才这块我们就是批判了很多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些概念吧我们其实不是认为这些东西不对而是可能它有的时候走到了不正确的路径上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对所以接下来我们想来聊聊就是解决方案的问题就是如果说我们认为现在有一些做法是不对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是的
首先我觉得是一个就是心态上的调整我们也列了好几条我们首先想拿出来一个论点吧就是温尼科特他说过一句话他说被怨恨是父母的工作
这句话讲的好悲壮啊对吧就是说你要当这个父母你就得背上这个十字架但是我觉得我俩都还属作为西城海淀妈妈吧我觉得都还属于那种就是敢于做吃力不讨好的坏妈妈的妈妈对
而且你也会有这种童年阴影就是父母以前不会说吗我这都是为你好等你长大就明白了就是说你恨我没关系等你好就行了就那种然后你就会有点害怕
对我虽然不接受这句话但是我也从来没有跟我女儿讲过但是我越养育我越发现有时候这句话不完全不对对尤其是当我把它藏在心里一遍遍的去想的时候就是当我做一个决策的时候我如果想到了这句话我往往是真的在为我女儿好对而且是从更长的维度的为她好对就就想在你认知内你觉得你是对她长期注意的好
对就至少我在做这个决策的时候或者是我在一日一日复一日的养育过程中我是本着一个就是我希望他能做的我希望他走向更好的道路的这种这种本心吧或者是我投入了这种心力的而我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是我希望切断我和这个
就上一代的相似之处一方面是这个另外一方面就是就是我说的不会对他予取予求就我做这件事的全部的本心都是因为出于爱和为你好嗯但至于会不会为你好我也不知道我只能说我在做决策的时候我是在默默在心里想过的嗯然后但是如果说你未来未来真的好了我也不希望你想到这句话觉得这是我妈妈给我的恩赐嗯
但是这种很悲众的真的我觉得在心态上还需要两件事一件事是接纳一件事是承认接纳就是接纳一些不完美就是养育过程中的不完美包括孩子的不完美就是我们要允许他们表达对我们的不管是我们养育的行为还是对我们情感上的这种不满
然后我们要允许他向我们提出要求我们也要允许这种亲子关系中可能会发生冲突对就不可能是教科书式的亲子关系你说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就温尼科特其实也有一个说你只要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你做一个 60 分的妈妈就够了这也是另外一种接纳不完美
对还有一件事情在心态上很重要就是要承认承认的就是局限性就是我觉得这个我当时写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两点特别好第一个就是父母不需要为孩子的全部痛苦负责
对我觉得这个可能有就是更深层次的这个理论基础吧甚至可能有一点比如说佛学上就是每个人他有每个人的人生课题如果从佛学上就讲每个人有他每个人自带来的业力就是我们不要去想着说去解决孩子的这些痛苦我们只能做他的支持嗯
我觉得这点就很重要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会过度的共情或者说这种共情已经变成了那种生命的连结就我们认为孩子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其实从独立个体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如果我们真的相信就是爱和自由的话孩子就是孩子我们就是我们
所以很多他生命中的那些困难他的课题和问题并不是我们的我们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来才能有一个更健全的养育观嗯
嗯还有就是有一点承认局限性很重要就是咱俩刚才一直在讨论的就是我们不需要证明自己比上一代更好对这个这句话好解放对特别棒就是很难而且也很难说比上一代更好对就是说那个妈妈说的就是说她的女儿觉得并不比她自己在这个年纪更快乐就是她的意思是说你无需做这种比较嗯
就说你的女儿没有你在十八岁的时候那么快乐也不证明就是说你做父母比你妈更失败对这个特别好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我们的就养育啊是一件不能过度思考因果的事对还有不能过度思考成本的事对所以你当然就是过度的去联系这种因果关系比如说我们的问题有多少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有多少又是我们本身的问题
然后孩子的未来有多少是建立在我们的就是养育的基础上的有多少又是他自己去开拓和争取的就这个很难讲所以我觉得不要过度归因这点也非常重要
然后刚才讲的就是做父母心态上的一些调整还有就是在行动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这首先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就刚才我说的那本清推就是他讲就是孩子现在面临到很多就是他不能够去
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的不成熟的心态包括他的一些心理机制比如说焦虑啊比如说恐惧啊然后他里面讲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就是从心理学上然后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些东西并且帮助孩子克服这些东西但是因为那个我觉得是一整个完全其他的一个话题了所以在这里我们不会过多的讲这个然后
我在行动上我写了一个非常刺耳的建议就是推着孩子去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
这其实就是那个轻推的意思对吧就是轻推嘛对因为是那就是你要推他做一些他可能本意会避免做的事情对我觉得这句话我之所以说是刺耳的建议我也是大胆的把它作为暴论提出来就是因为就是在现在这种语境下它多少可能带着一些就是强迫的意味因为我觉得
现在的政治正确你现在所谓的这个自由啊民主啊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渠道啊反而让很多东西变得非常的单一比如说在育儿的领域就是以政治正确的这种言论就是孩子不想做那是他的自由你为什么要强迫他就是但我也讲了就是在实操中
不强迫往往是这样一种状态就是这件事你想不想试一试啊然后孩子就说啊不是好累啊或者是他开始说好试一下试一下之后他又发现哎呀有点难然后说啊那不是了我不想不想做了就是孩子拒绝的快然后父母放弃的更快然后等到孩子有一天回过味来的时候父母就会说这个是当时你自己选的哦
就那我就有的时候会有疑问就是这个放弃的背后孩子难道没有一点不甘吗家长难道没有一点那种偷懒之后的那种松一口气吗对真的对所以我觉得可能是不是都有啊然后也是那篇文章里面
有一段话我觉得写的很精彩,就原文拿来和大家分享,他说人是一个矛盾体,不排除这种可能,说不想的同时也有点想,嘴上不想心里想,80%不想 20%想,不想付代价又想拿结果,今天不想明天又想,内耗不就是这样吗?
不想付代价又想拿结果特别符合我们家孩子符合所有人对吧就他又想要在年底的钢琴比赛中就是经验全场然后全部的小朋友都仰慕的眼神看他但他又不想付出日复一日的枯燥的练习的代价
对所以我就是觉得那这个就是这就人性吧就是推推嗓嗓半推半就只想要好的不想要坏的就只想躺着但又想走向世界巅峰那谁都想嘛为什么
爽玩爽剧那么受大家欢迎的就是满足了我们某种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这种心理机制对但是孩子他毕竟就还很幼小啊他就像你说的如果说他还想在年轻的钢琴比赛中一鸣惊人那就还是件好事情那就有上进心是吧对啊就是也有那个成关于成功的图景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光剩下图景哈哈
对啊所以是不是说我们作为一个好的家长或者说我们要做一个坏家长就是我们不能总是在做免责声明就不能总是在我问过你的当时你不想就我们可能需要一些
看似没有那么好听的但是去真正帮到孩子的做这样的一些事情是的我在那个清推里摘了一个就是说有益的推动和有害的强迫是有区别的就是说压力并不可怕但恰当的压力是成长的必须可怕的是持续的压力而压力的持续原因则是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
感觉这就是区分于我们觉得现在咱俩想说的就是孩子需要推吧和我们以前觉得有害的原生家庭里面这种强迫就是不一样的就你给他提供多少的支持和帮助你是不是只提了期待没有提供解决方案对
然后还有就是之前咱俩不是聊兴趣包的时候吗就说有一个困境就你去试课的时候吧孩子都愿意对就试啥啥样学然后就开始就买课包然后等到就是学了两三次的时候他发现就是最开始的那个新鲜感没有了发现都要面临就是一些课艺练习啊对或者是每次去也很辛苦啊的时候他就说不学了我对这东西不感兴趣对然后现在小孩非常会说话他就说我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我不喜欢这个
然后就会陷入那种那你喜欢什么不知道就是这当时我也不是跟你讨论过我们说这可咋办呀
后来就是咱俩找到了一张图吧就在网上就是那个兴趣学习的金字塔也是非常有启发他就讲说这个是非常正常的就是因为所有的技能或者你学习所有东西或者你只要往一个高处走那中间的这一段路一定是难走的就在你刚开始接触但是又没有取得什么正反馈的时候一定是那种日复一日的练习
没有人是轻轻松松的凭借天赋然后就一飞冲天的所谓天赋很多时候也是让你努力下去的那个动力对所以这个时候是不是就是需要父母来做工作的时候对父母需要来承受这份怨恨
逼他练习的怨恨对就不管你干什么包括你就是最普通的学习包括你说我不走体制内路线我去国际学校那你也有学习的任务呀对对吧然后就这个时候一定要可能就要父母带他走这段路然后后面他可能就会走到一个台阶之后他会获得一定的正反馈或者获得一些经验的积累之后他又有一些动力能自己再往上走
然后可能中间又面临着对于绝大部分普洱来说又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这种螺旋式的这种上升和循环对对这可能就是就是教育中非常枯燥的也非常容易放弃的那个部分吧对我觉得他在一个项目上有过这种类似的成功经验他之后能累推的一定的就是
我和很多学霸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就是真的是你们的能力超群或智力超群吗不一定就是他在正确的时候用了正确的方法取得了正确的结果
或者是取得了一个正向的结果然后你就会越来越不恐惧这件事情对就当有另外一个学科加上来的时候你觉得这个我那个能考到那个分这个也能对其实是一种就是正向经验的积累对而且这也是真正的自信的建立的过程对
然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叫鲍姆林德他也提出了一种就是要做权威型的养育父母这个原词叫 authoritative parenting 对刚才咱们也说聊了一下对这个听起来好像有点烦人就在现在的语境下有点烦人但是我还是觉得他这个其实这个概念非常好他就是说我们要对孩子做到高回应
然后也要对孩子有一定程度的高要求就是对孩子的情绪行为和想法我们要高度的接纳但是同时呢又要设定合理的规则和清晰的期望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工作那既然我们确定了这种养育的方式那父母应该如何有效的推动孩子嗯
就是我们这里写了几个吧第一个就是要替孩子承担责任这个我们之前就脑科学理系也讲过就做孩子就是他的前额叶皮质没有发育成熟之前我可能暂时需要做他的外挂大脑暂时替他做决定减少选择的焦虑先替他拍板责任不用他扛他才能勉为其难的站起来动起来尝试一些新的可能
就是你有点像抱菌一样你就按我说的做就直接就避免了他的决策焦虑这个和那个有个叫脚手架理论就父母作为支持者在孩子能力不足的时候提供暂时性的支持帮助他跨越成长的瓶颈就是每个人不是有那个什么成长
最近发展区嘛那肯定需要够一够那够一够的这个动力和路径可能都来自于父母的帮助对我觉得这个其实写的挺好的就是如果你真的有那种就是现实的养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好中熟就是这样我不是之前也讲过那个五四三二一原则吗就是
他会不停的拖延做这件事的时间不停的而且在任务转换的时候非常的困难就你没有别的办法你不能去跟他过度的讲道理你能做的就是五四三二一开始给我做对就做一个报警有的时候也是需要的五四三二一真的好用我现在也就是广泛的应用于预而中你当时还问我
好用吗真的好用对我没想到他们和小动物如此的像就是我觉得大人的话五四三一觉得你谁啊你来跟我讲这个我是你妈呀对对对
如此充满妈喝对像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想想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个五四三二一就是替他做了选择替他承担了责任替他拍了板也替他承担了如果这件事没有做好可能会有的一些后果
所以就让他的心理压力又会非常小就你以为小孩是那种就是行动力极强其实不是小孩真的是又来又差很多时候就真的是你只有这样他才能勉为其难的站起来动起来尝试一些新的可能性对
然后第二个方法就是给予孩子有限的选择这点也很重要就是刚才我也讲到了就孩子的大脑没有发育好所以如果你给他就是特别多的选择的话他会就是选择那个他会觉得很困难会觉得有压力然后他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来做选择所以现在就是给他那个一些决策辅助和有效的选择然后避免他过度选择过载
那比如说学东西就是你看你是先写语文还是先写数学呀就不要说那个你看你是先写语文还是先写数学还是躺着永远是躺着第三点也很重要就是在推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孩子和我们发生冲突和他的反抗这就是很需要家长的能量因为冲突是很消耗力气的
我就比较不怕冲突我可能在人际中也不怕冲突所以我这个不是太对我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这种家长呢我之前的问题就是我有时候不允许冲突哈哈哈哈
听我的就行是吧会有这种人总会走向某一个极端你不可能这方面做也好那方面做就实在是不够温柔我现在就觉得这个可能是就是区别于推动和控制的很重要的一个点嗯
就是我会借由现在会借由孩子的冲突来确定他的一些边界就比如说他弹琴弹到半个小时了他一定状态是下降的这个时候如果我再去说哪里没有弹哪里没有弹他可能就要暴走了那这个时候我可能不是要拉住他继续坐在那儿而是说我们得休息一会儿了或者是我们今天就到这儿
就是即使弹到这样今天也可以得一个我们是每天练琴有一个小贴贴嘛就也可以得个 excellent 然后他就会说那这个 excellent 就是为啥能得 excellent 我看明明弹的就是不好然后我说是因为你今天就是坚持下来了你自己坚持了三十分钟而且中间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你也没有放弃对吧你最后抱走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已经就是三十多分钟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态度是好的
就是我会一点一点的去互相吧我觉得咱们俩是在互相的探索彼此的边界就谁也不强迫谁但是仍然有原则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的模板其实人和人之间也是互相探索边界
然后我们想来聊聊就是我们讲了很多就是要推孩子要轻推孩子那推他这个意义到底在哪呢就是推他好呢还是就让他就是随心所欲好
我俩的观点现在是要推他我觉得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让他积累经验就我觉得所谓的成功者吧或者是做得比较好的人就是因为他不断地去积累一些成功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他对自己有自信我觉得也是让他产生了一些
非常具象的自我认知这个自我认知才是他此后做任何事情或者不做任何事情的心理能量第二点我觉得很打动我的就是说他可以因为他有一个父母拍板父母来承担责任他就有一个埋怨的人所以他就可以把矛盾外化抱怨父母可以变成外好而不是内好这个我觉得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非常有意义吧
对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被怨恨是父母的责任吧对然后最后想这算不算上一点价值就是你刚才也提到了就在那个读者来信中我们最开始读的那个读者来信中我觉得最刺痛我的一句话是明明自己在更不健康的家庭长大却在女儿这个年龄好像比她还快乐些对
我觉得这个真的它不能归因于自己的养育就是时代也不一样了对所以我其实在我们俩其实在这里想讨论的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课题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好和坏这不能归因于你的养育是好的好和坏或者说你的原生家庭是好的好和坏对就这感觉给养育这件事情上了太大的压力
价值了对养育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它是个非常就是鸡零狗碎的事情对然后就是要
就是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当时不一样了就我们当时可能我们的显性创伤是有一些比如说父母控制啊然后物质匮乏呀那现在孩子就是物质生活肯定比我们丰富得多但是他们有一个我们没有的就是虚无隐性的虚无就物质充裕于意义匮乏的失衡这就是时代的课题吧嗯
对所以就是我觉得每一代的孩子都会有他自己的问题但是这个作为家长就是要把他和你的养育问题相分开对就包括上一代父母我们所谓的原生家庭的问题有多少又是因为比如说是因为
家里的经济条件的问题对就是你要是仔细的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话你又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层次也不能完全的归于父母或者说你父母的一些行为的错误是多少是因为他的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多少是因为他小时候的那个经济更加匮乏
所以导致了他的一些精神创伤对而且就比如说他奔波于这个养家糊口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对待自己的孩子都有可能对的
所以最后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想再回到就是父母在养育中的角色和教育的意义这个问题这个话题好大呀对但是其实我们写的也非常简单就是我们认为教育的真谛可能不在于让孩子永远快乐因为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而是在于培养他们与困境共处在不确定性中前行的一种韧性嗯
这种能力恰恰是父母偶尔的推动来帮助孩子实现的对这个我们那个看见孩子那个书的作者叫 Backy 他也有一个说法就是说父母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快乐这回头我们也可以共读一下那本书对
然后我们刚才其实也讲过了就是之所以要推动孩子之所以要不管是轻推呀还是承担选择的责任啊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不成熟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见识过更多的天地更多的人我们更了解自己
所以说我们能做出了一个相对的理性的选择但是孩子身上虽然我们愿意相信他们本子具足愿意相信他们的美好和善良但是很多时候就你真的养育起来就发现真的是让他选躺着和站着永远给你选躺着选学习和玩永远是选玩
但是有时候你想想就是我绝对尊重你玩的权利我也绝对给你休息的时间但是教育的意义是不是就是帮助孩子获得那种对抗人性的懒惰对抗虚无对抗无力感
的那种能力我觉得这个就是很重要我不是非常自大的总以为就是我做些什么就能改变什么就是而是我希望孩子和我一样相信就是你做还是不做你是构建还是批判
这件事是不一样的对于你来说至少对于你自己来说是不一样的而且承认想要并且愿意为了你想要的事情付出时间和精力哪怕你就只是迈出这第一步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么做了不会让我们变成什么卷王或者我就是个卷王但是我是个很自洽的卷王我觉得这件事情就很重要对
我们今天这个讨论呢非常吃力不讨好对我感觉有无数的小鞋向我们飞来对我们也很欢迎大家的那个批评吧或者是有不同的意见然后但是我最后想说的一段话就是对大家
一定会说哎呀你俩真是对养育的要求太高了就对父母的要求太高了就是一会教我们学脑科学然后一会教我们什么接纳孩子然后一会就说不能再接纳了该推得推我记得是看那篇就是关于那个
尊重陷阱那篇文章里面然后他那个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小段话吧他就说就是如果你发现自己掉入了这种亲子的尊重陷阱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是一个好父母你一定是一个在不断学习希望成为和自己父母不一样的并且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好爸爸或者好妈妈怎么又自催自累了一下是吗
也不是我是想说就是如果你听了这期节目你也有这种焦虑的话那就恰恰说明你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且我们做这一期节目的目的也不是希望说给父母提出更多的更高的要求
就是像李松蔚在那篇文章的最后他写到的他说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增加父母的负担对父母的要求已经够多了这对父母就他写来信的那对父母做到这个程度了还有怎么还能有更高的要求恰恰相反我觉得是太高了该做减法了
这说的是父母哦
可以耍赖可以凶可以对孩子大发飙做不到完美的父母那就不做我顿时也原谅了自己在耐心不足的时候吼孩子了咱俩之前老原谅然后就经常吼我就是觉得是不是读了这些书吧包括和别人聊了之后我就发现这个养育应该慢慢的回归某种就是本质
就现在的养育被太多的书或者是观念所框住了然后还要服从于现在主流的某些价值观就这个太累了就本质可能就是我小时候就那种放学了之后虽然我爸我妈也很忙放学之后把我接回家或者我自己回家我拿个小钥匙开门然后我妈就会说不能看电视啊
这时候你得嘎嘎嘎嘎了啊然后我就可能看 20 分钟电视然后赶紧再给电视扇扇风然后开始去学会儿习学会儿习之后就是我妈回来了开始做饭做饭的时候那时候没有什么啊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但我妈看啊作业做完了是吧行出去出去玩吧然后我就开始每天两小时的就是户外活动然后等我妈做完饭了之后就喊我回来吃饭啦
然后我也不敢不回去因为以前家长确实不像现在这样就不回去了再跟你商量商量那哪个没有就直接薅回去然后就我回家吃饭然后就我妈就会批评我那个哪个作业做错了什么的就也会表达对我的这些不满然后但是也会分享和爸妈分享就是自己在学校吧或者是一些很开心的事情
我觉得就是很本质的那种你说对要都总结为什么所谓特别好的养育也没有但是你都总结为什么控制啊 PEV 啊也没有
就很真实吧我觉得他也就里面也有说了嘛父母还是要帮助孩子和真实的世界建立连接就我们现在看了太多理论以后你可能会抑制住自己的第一反应先想想应该怎么做就不真实了我现在都觉得我们不是在做父母我们是在演父母演自己心目中完美的父母对 优秀父母表演艺术家有时候都是
真的是这样的话就是做一天父母下来就真的很累所以这一期与其说是给大家提出了新要求不如说是就是我们希望这个养育能回归一个就是做减法做先做更真实的自己然后再说自己做成了什么样的父母就是要真实的表达自己的不满欲望然后包括对孩子的这种期待然后也要去真实的感受孩子的情感
去真实地感受孩子的不满或者说他心中那种不甘就是和他一起打怪生机对我觉得其实孩子能感觉到你是演的还是真的对所以我们这期就从这期开始就不演了咱也从来没演过黑话了那好吧我们这期节目就是这样了这里是妈妈下午茶陪你遇到路上不孤单拜拜拜拜
我们一起祈福吧
你很难过的事很多新的事都忘了你所有的悲伤的故事都是这样的
我们一起
我
我们一起唱吧我们一起梦想
Zither H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