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爬山》節目, 腳步來到屏東。 講里龍山自然步道。
登山家秀真讀過商職、農學院、理學院, 專長者眾, 她講里龍山步道的地質、林相、動植物和生態。 我聽得耳朵趴趴, 增廣見聞。
里龍山是恆春半島,唯一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山。 (聽起來就很威 !) 有一等三角點。 講到恆春半島,我就滿心歡喜。 為什麼呢? 因為我是地理控, 你不覺得,恆春半島很迷人嗎? 在台灣島的尾端, 中央山脈漸漸低下,與海水相接, 一邊是太平洋,一邊是巴士海峽,一邊是台灣海峽。 這麼了不起的位置。
小時候, 我們從後山台東到前山, 搭公路局走南迴公路, (那時還沒截彎取直) 台東–屏東–高雄, 我一邊暈車嘔吐一邊背誦沿途行經的地名, 對恆春半島有特別的感情 。
恆春古名瑯嶠。 俗語 : 頂到通霄,下至瑯嶠。
瑯嶠是排灣族「蘭花」的音譯,可以想像彼時蘭花滿山遍野的景況。 那時有「瑯嶠十八番社」––我好喜歡這名稱,唸起來就很有氣勢。 直到牡丹社事件後(現在的歷史教科書有教吧?印象中我唸書時是沒有的教的。國立編譯館教科書系統是沒有台灣史的,––台灣自古無史––真的很敢講。),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清廷在此地築城牆,瑯嶠設縣,並因此地氣候溫暖,改名「恆春」。是屏東最早的縣治。
來到恆春,當然要提恆春民謠。 唱恆春民謠最出名的, 無庸置疑, 首推「紅目達仔」,陳達。 感謝史惟亮、許常惠兩位音樂界前輩, 1967年「民歌採集運動」采風時, 發掘、保留和再現,傳奇吟唱詩人陳達的歌聲, 傳唱至今。
--
主持人:江秀真&胡慧玲 來賓: 主題:推薦路線十一:屏東里龍山步道
【上】秀真介紹里龍山步道的基本資料、地質、景觀特色 【中】恆春的特色之一「落山風」的成因,秀珍也分享摸到咬人狗而過敏的經驗;慧玲則說明「恆春」地名的由來 【下】秀真來說明里龍山步道附近的動植物相;慧玲則提到恆春民謠的吟唱詩人「陳達」的生平背景
--
本集播出日期:2021.05.30 FB: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moutaineering
--
#恆春 #里龍山 #瑯嶠 #恆春民謠 #陳達 #思想起 #來爬山
--
來爬山 準時放送!
08:00 中部-大千電台 FM99.1
16:00 北部-寶島新聲 FM98.5
--
錯過不擔心,podcast讓你隨選重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