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我结合多年理论学习和市场实践,构建了一个股票估值体系。该体系逻辑自洽,并经受住了历史数据的检验。首先,我承认股票存在相对稳定的内在价值,但市场价格并不总是反映内在价值,这是价值投资策略成立的前提。大量的实践案例表明,基于价值价格分离假设的价值投资策略,长期来看获得了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且风险并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价值投资策略至今仍有效,可能因为其并非公认的正确理论,甚至与获得诺贝尔奖的有效市场假说相悖。股票估值的第一步是明确价格与价值可能分离,第二步是确定合理价值。
合理的股票收益率约为长期无风险收益率的两倍。这个结论基于主观判断,但这个主观判断是基于一般社会观念,即大多数人认同的结论。通常使用美国1960年至2023年期间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5.7%)作为无风险收益率的参考值。我推测无风险利率可能大致等于长期人均名义GDP增长率,因为这代表了经济体中每个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也是机会成本。美国股市的长期收益率(考虑分红)约为9%-10%,与无风险收益率两倍的结论相符。通过不同方法(一般社会观念和股票指数长期回报率)交叉验证,得出合理的股票收益率约为8%-10%。
对于净利润不增长的公司,若预期收益率为10%,则合理的市盈率为10倍;若预期收益率为8%,则合理的市盈率为12.5倍。8%-10%的合理收益率不因地域或股票类型而显著变化,是判断公司估值是否合理的基础锚点,对应市盈率为10-12.5倍。成长股估值存在挑战,主要在于长期增长率难以准确预测,即使细微的差异也会导致估值结果大幅波动。我将成长股分为稳定增长型和短期高速增长型两种,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对于短期高速增长型成长股,可以分两段估值:五年内估算终局利润水平,五年后按稳定增长率估值,并考虑五年内股东回报的补偿。20-30倍市盈率是成长股估值的一个经验性结论,与多种估值模型的结论相符。对于5%永续增长率的公司,合理的市盈率约为20倍,这与历史经验和多种估值模型的结论相符。
买入点和卖点:格雷厄姆的标准是低于合理估值的三分之二,但实际操作中,买入点应经常出现,卖出点则需考虑市场情绪和基本面变化。市盈率最低的极限值约为5倍,低于此值则可能接近无风险套利。股票低估的原因:市场大跌(β)或公司基本面短期困境(α)。巴菲特早期投资案例显示,其买入时的市盈率大多在10-15倍之间,与本文提出的买入标准相符。卖出策略:对于不增长的公司,价格回归到合理价值即可卖出;对于成长股,则存在“永远不卖”和“根据性价比换股”两种观点。成长股的极端高估情况:市盈率达到40-50倍以上。价值回归的时间:一般认为是3-4年。买卖股票的简单实操方法:对于不增长的公司,买入市盈率不超过8倍,卖出市盈率在10-12倍;对于5%永续增长的公司,买入市盈率不超过14倍,卖出市盈率在20-30倍或40-50倍以上。个股投资私教课旨在分享多年一线企业调研经验,帮助投资者提升投资决策能力。个股投资建议:与指数基金结合,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掌握核心财务知识。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