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80.如何理解关税主义的新时代?(上篇:逆差的危害)

80.如何理解关税主义的新时代?(上篇:逆差的危害)

2025/3/11
logo of podcast 外部性

外部性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李铁
Topics
我将用两期节目讨论贸易保护主义问题,重点关注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贸易时代性变化。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能提高效率和社会总福利,但现在被现实打脸了,美国等西方国家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理解贸易保护需要先理解贸易逆差。我将通过简单的例子、历史史实和不同学说理论,更清晰地解释逆差问题,并摆脱传统经济学教科书的思维束缚。 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存在大量的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成分,对重商主义学说视而不见,甚至带有贬义色彩。我们不应将其视为纯科学,其中包含大量的政治宣传成分。 自由贸易提高效率和福利的观点,隐含了一个前提:贸易双方总效率和福利提高。古典经济学忽略了贸易中一方损失一方获益的情况,重商主义学说关注贸易后的利益分配和贫富分化问题。 通过一个例子解释贸易逆差:出口小于进口,并说明贸易逆差可能导致国内失业和GDP下降,而顺差国获益。 贸易逆差导致的失业问题关键在于失业者能否找到新工作,古典经济学忽略了这一环节。古典经济学假设失业者一定能找到新工作,直接跳过了这一逻辑环节。 过去200年,新产业出现速度快,能消化因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生了变化。技术更新周期后期,历史上都出现过社会动荡,但过去新产业能快速消化失业人口。 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增岗位数量少,对学历要求高,且新发明会冲击旧产业。90年代后,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导致的失业问题,没有足够的新岗位容纳,失业工人转向低端服务业会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践踏人的尊严。 贸易逆差导致失业,需要考虑前提条件:国家产业结构和进口商品类型。美国作为全产业链制造业国家,受到全球化冲击严重。90年代后,因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导致的失业,新产业无法完全消化,导致低端服务业就业增加,社会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从历史角度看,贸易逆差和失业问题在工业革命前就存在,重商主义学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重商主义学说在工业革命后被污名化,被排除在经济学教科书之外。 凯恩斯在《通论》中也承认重商主义的部分合理性,体现了思想史的继承关系。一线经济工作者比理论经济学家更了解经济现象。 美国两党都支持贸易保护,贸易逆差和失业问题并非单纯的意识形态问题。 贸易赤字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偿还巨额债务。巴菲特的观点:美国的贸易逆差正在“卖掉”国家,需要解决如何偿还债务的问题。偿还贸易赤字的两种途径:欠债和变卖资产,后者类似于“卖国”。 巴菲特担心美元贬值,并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但他预测的时间过早。美国对外欠债巨大,且仍在增长。 贸易赤字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角度带来的问题:实体经济痛苦和美元贬值风险。关税是解决贸易赤字的一种方法,下一期节目将讨论其他方法,包括巴菲特提出的一个想法。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们这次可能要花大概两期左右的时间来聊一下一个贸易保护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自从川普回归之后他这个是非常明显的撕破脸级别的关税政策就开始层出不穷那么关于关税的主题现在肯定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但是我们聊关税这个事实际上就得先要聊一下国际贸易的整体的这么一个时代性的变化这个变化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起点性质的事件就是逆差问题或者叫贸易赤字的问题

当然我们是指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的这么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说关税还有贸易保护它本质上只是为了解决贸易赤字那么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先回到为什么现在这个时代进入了一个贸易保护的这么一个时代现在的贸易保护现象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

学习西方经济学甚至是西方那批已经几代人都去学的经典的经济学理论都在讲的自由贸易就是好对吧是吧能让大家什么专业丰功提高效率然后最后怎么提高社会总福利就一整套的支持自由贸易的这么一套理论这个基本上是被我们视为是一个根本不能讨论的不需要讨论的这么一个就是对就是好这么样的一个东西

那么为什么这个理论到今天几乎就被现实就彻底的打脸了大家都反着干了而且是美国作为欧美世界西方世界的最代表的一个国家如果你说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都是西方的那些经济学是老师的话现在等于是老师自己说我过去教你的那个东西是错的我要反着来

就这个事其实是非常冲击大家现在的认知的这么一个事情也是让大家可能最困惑的至少从理论层面最困惑的这么样的一个现象

那我们讲这个问题还是要先从贸易逆差开始讲不理解逆差的话就无法理解整个为什么会有贸易保护这个事那我们之前的播客当中也聊到过贸易逆差的问题主要是在第 62 期播客的时候然后在第 79 期播客中间也有提到

但是我现在再回看之前聊的那些关于逆差的问题,我觉得讲的还是不够深刻,那我希望在这期播客当中,我能用简单的例子,以及历史上出现过的这些史实,和不同的这种学说理论,来让大家对逆差问题有一个真正明晰的,清楚的这么一个认识。

当然我这里边想讲贸易逆差其实也不光是要讲一个现实的经济问题我还希望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大家摆脱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经济学教科书的思维束缚我们说了是吧老师现在都不按他讲的对的正确答案来做事了

就我们之前的经济学教科书有大量的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成分的东西在里面包括我们认为经济学对吧一讲起来就是说是从亚当斯密那边开始的这种叙事本身就带有了很强的意识形态倾向在里面因为亚当斯密之前

他也有经济学家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个重商主义学说嘛但是我们另一方面又要把亚当斯密之后的这个经济学才写到我们现在的这个所谓的经济学教科书里面这其实是一个对重商主义有点视而不见的这么样一个思路而且不仅是视而不见到今天为止就重商主义这个词儿

在西方世界它还是一个多多少少带有些贬义色彩的这么一个词这里我想强调就是我们大家不要一直以来把我们看到的那些正统的经济学教科书看成是一个像数学书物理书教科书一样的这么一个科学程度的东西

经济学说里面它本身就有巨大量的政治宣传的成分在当然经济学它肯定是讲逻辑的但是经济学它想达到某种倾向的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法它主要不是说在那给你搅一个特别看不清逻辑的这么样一套说法它是通过调整不同的前提假设来得到不同的结论的

只要你去调整前提假设那么即使你用一个正确的无比正确的一个逻辑演绎出来甚至用数学模型给它描述出来的这么一个理论你只要前提不一样你也可以推导出完全相反的结论那么关于自由贸易就是好这么一个理论对吧就是专业分工提高了效率这个根深蒂固的观点它其实本身也二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假设就是所谓的提高效率提高福利

是指做贸易的双方加总后的效率或者福利提高了但是如果说你双方内部它会不会出现比如说一方损失了 10 个亿另一方收益了 11 个亿最后大家加总起来的这个总福利是提高了一个亿这样的现象呢

这个事呢古典经济学他根本就不提就不讨论这个事假装不存在这个问题那么谁在讨论双方在做贸易之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呢这个贫富分化的问题呢其实就是亚当斯密之前的这个比较主流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在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还是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出发来讲解贸易赤字或者说逆差的问题我们知道所谓逆差就是指一国的出口小于进口这个现象我们假设一个国家它现在不做任何的对外贸易它整个都是内循环

然后他本国生产的东西就有本国的人他自己就给他消费掉然后他每年假设说生产 1000 万的价值 1000 万的大米同时也生产价值 1000 万的衣服

那这个总的 GDP 就是 2000 万我们先这么简单的假设当然我们这里面还要假设一个就是每个人的劳动生产效率是一样的就是说一个人他生产的比如说都是价值 10 万元的东西那么这 2000 万的 GDP 就意味着对应这个国内有 200 个人处在就业的这么一个状态有活干每天上班然后发工资

然后我们以这个例子为起点你现在开始跟外国去做生意假设说某一个国家他生产的大米又好吃又便宜然后最后导致大家现在都去买国外的大米了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生产大米的这些人就没活干了大家都买国外的大米去了国内的这些从业者就失业了

那你这 100 万的东西不在国内生产就对应了有 100 个大米行业从业者失业了同时呢这个国家他自己做的衣服是又好又便宜能在国外占领市场但是呢外国的这个市场他只能消化价值 500 亿这么一个衣服

那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本身国内生产消费的是 1000 万的价值 1000 万的衣服然后这时候外国市场给他新增了 500 万的对外贸易出口的这么一个生意那么这个国家这新增的 500 万总金额的

对应了能解决 50 个就业岗位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之前失业的那 100 个大米行业从业者他们即使经过学习和再培训现在也只有 50 个人只有 50 个人的名额可以转到新的生产衣服的行业的岗位上但是仍然会遗留 50 个人处在失业的状态

那我们说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是不是真的带来了总福利的提高呢在这个例子当中逆差国的 GDP 实际上是下降了 500 万而顺差国呢它是净增加了这个 500 万的 GDP

当然他们国内肯定如果说也是按照每人生产 10 万元的劳动效率来说的话他们肯定也增加了对应的 50 个人的就业那么到这种情况下总福利其实是没增没减的总福利只是从逆查国

转移到了顺茶国那么接下来关键就是剩下的那 50 个失业者他们能不能找到新的工作他们能不能去生产新的产品和服务你哪怕只有一个人

他找到了一个新的工作或者生产了一元钱的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总福利也是增加的所以这里面的关键就是剩下的那 50 个人他们之后到底去干什么他们之后能不能找到新工作能不能从是新的生产和服务的事情那么我们这里把逻辑链条作为一个更详细的拆解之后你就会发现

古典经济学它所谓的贸易可以提高总福利的假设这个理论其实跳过了效率提高之后导致的失业者他是否能找到新工作这个逻辑环节

他直接跳过了他就直接假设这个逻辑环节就是失业者一定能找到新工作他一定能生产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那你这样的话肯定是总福利是增加的嘛效率也提高了总福利也增加了而且他们在这个新的工作当中一定会过得很开心是吧绝对不会出现天天酗酒吸毒报复社会或者投票给希特勒就这一类有可能导致最终导致总福利下降的行为

那么古典经济学对这一段逻辑的直接跳过或者说直接假设它在过去 200 年也就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到 20 世纪 82 年代这 200 多年的时间大部分时候是没问题的是有效的因为这整个期间新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新产业它的出现和发明速度都太快了就是不断的能有新的产业能跟上能提供大量新的工作岗位对吧

你农民失业了可以去当这个纺织工人啊纺织工人失业之后啊

不久又有电力革命了然后电力革命晚期又有汽车化工等等这些行业然后二战之后又有电子行业是吧消费品的爆发式的种类的增长所以我们所谓的三次工业革命它中间间隔的时间都不算特别长然后每一次上一轮工业革命快走到尾声的时候下一轮工业革命基本上就能在工作岗位上在新产业的创造上就能接力就能跟上

这个也导致了前苏联经济学家就是那个叫康德基拉耶夫的这么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叫所谓的康波周期理论就是他认为每 50 年左右就会有一轮大的技术更新颠覆的这么一个周期然后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动力但是

但是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就是你每一次技术更新的周期的后期,我们在历史上看,它似乎都出现了一些由底层人民或者说由工人阶级引发的一些社会比较动荡的状态。

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啊比较有名的就是英国的这个卢德运动就是这个呃从事纺织业的啊这些工人他们砸毁这个纺织机器的啊这个事情啊这个运动很有名啊就是因为这几年是吧这个 AI 导致大家对于失业话题的讨论变多了所以这个历史事件又开始被反复的重提了啊就是工人们他们害怕因为这个所谓先进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会导致自己的失业然后所以就去砸机器啊

这么一个事情但是我们要注意就是卢德运动它整个的持续时间其实是非常长的它从 1760 年左右就开始出现了这种零星的工人砸机器的事件但是是一直到了 1810 年左右也就是到了 50 年左右就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50 年左右之后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它才发展到高潮的也就是在 1810 年左右的时间最后是被英国政府

出兵镇压了卢德运动而且英国议会还通过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的发生那么正好卢德运动持续的从出现到高潮的时间大概就是 50 年左右的这么一个时间

然后之后我们知道就迎来了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革命还有什么汽车 内燃机之类的大量的新发明新产业又出来了然后等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也进入到了一战二战的时代了

当然我们现在你说一战这个事跟底层人民的失业它有什么明确的关系吗其实也说不上来我们也不要为了去把一个理论给它呕合的特别好就硬去解释历史但是我们知道二战的德国

它的社会变化肯定是跟底层人民的不满是有非常明确的关系的等到二战之后我们又能看到新一轮的以消费主义为核心的这种制造业产品种类的一个爆发式增长所以我们整个回看过去 200 年的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我们能看到每次由于技术更新快结束导致的新的就业岗位大量减少的时候

它这个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没过多久就又来了一轮技术进步而且这个技术进步它又是会带来那种新的产品的新的发明的就是有新产业诞生的这种不是单纯的去提高效率的它的这种现有产品生产人数的减少的这种效率提高

和这些失业的人他转去新产业去新行业然后提供更丰富的产品这些事都是同步发生的那么这种技术进步他就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来消化那些因为上一轮技术革命失业的那些人但是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也是我们最近的这一轮所谓信息技术的革命这个开始之后事情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就是信息技术它的技术变革它带来的新增岗位第一个它数量上没有这么多这个技术大部分还是指向提高效率然后减少人工的这么一些变革的第二个是信息技术这类岗位你一个新上岗的人他对学历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你让一个 45 岁下岗的制造业工人对吧你比如说他是一个铁路工人你如果让他转型成一个汽车工人的话这个难度肯定是远小于你让他从一个铁路工人转型成一个程序员的当然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就是经过 200 多年的这种现代经济的发明变迁之后我们现在日常生活能见到的产品种类已经太过的丰富了

人们的整个消费娱乐活动几乎就已经被填满了你能想到的需求现在几乎都已经有对应的产品甚至是有对应的产业链了你想再创造一个能满足大家需求的新行业其实已经是非常困难了

甚至任何的新的发明你都会无意间的产生对某个旧有的行业的一个替代的效果对吧你比如智能手机代替了胶卷行业跟胶卷行业竞争它肯定不是当年乔布斯发明苹果手机的一个核心目标对吧

但是因为你过去的需求它已经被填的这么满了你注定你任何满足需求的一些新发明是会冲击某个已有的行业的所以就是说以前我们是不断的填需求那现在的话呢基本上只能去替代这些需求了所以呢这些都导致了

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 90 年代之后你不管是因为技术进步还是因为国际贸易它带来的这种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的失业问题它都没有足够多的新岗位能去容纳这些失业的人当然我们这里从一个更现实的角度来说就是这些失业的工人他其实也不是真的没找到工作对吧你如果说从 90 年代这个信息革命然后全球化就开始找不到新工作的话那这些人不早就饿死了吗

怎么还有人能活到 2024 年给特朗普投票呢所以现实的情况是这些失业的人他还是能找到新工作的但是他问题在于这些新找到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低端服务业就是典型的就是餐饮家政出租车司机保安客服等等这些低端服务业这些低端服务业

这个低端服务业它本身对于就业人口的容纳能力它确实是很强的你经济总量的提高肯定也能同步的带动这些低端服务业的就业岗位的增加因为你这些都是人们的这种日常吃喝的最基本的服务你盖一个新的互联网园区那不也得有餐饮有餐馆有便利店你得有打扫卫生等等这些需求吗但是这里的问题在于

你让一个制造业工人他在失业之后进入到一个低端服务业这对于一个人的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某种程度上可能还不如让他在家失业呢当然我这话说的有点夸张但我想强调的是工作这个事你是不能把它单纯的看成一个就为了赚钱的这么一个纯经济现象的就你不能把人看成跟商品一样他就是只考虑他的供求关系这些东西的工作这个事它跟一个人的社会性是深度绑定在一块的

人们在工作当中他是要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的他能感受到自己在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在为家庭做贡献而且很重要的其实制造业的工厂里面大部分情况下这个工人之间的关系他都是比较融洽的我自己就是在一个工厂的社区里面长大的我家人到现在也还有在工厂里面做那种就我们最标准意义上的那种工人的

那么我工作之后也去过很多制造业的工厂做过进调就那种人际关系的特殊状态我是感受的比较深的它其实有点像是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当中被保留下来的一块特别像传统的那种邻里社区的人际关系的那种感觉就我指那些在工厂车间里的那些工人他们是有那种很强的那种人情上面的那种氛围的

但是你低端服务业这个东西它相比于制造业它除了在赚钱上是不太稳定的以外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非常践踏人的尊严就相比于在工厂里工作的那种心理状态我这里用践踏这个词我觉得是不为过的

我们能看到美国的那些影视剧里面我们最喜欢用来表现一个人落魄的桥段不就是他本来是一个特别有钱的一个富家女孩然后破产之后沦为了餐厅服务员

或者像 American Beauty 里那样的一个失业的中年男人去快餐店打工甚至很多那种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那种角色他第一个回归社会的职业也大部分是在餐饮跟餐饮有关的我们能看到其实你在美国文化当中你想表现一个人特别落魄的话这个餐饮业也绝对是首选的行业

所以我们说你一个是吧本来有家庭有朋友是吧有尊严的这种生活的一个制造业工人你让他突然转型去餐馆打工或者去开出租车或者去当这个打电话的售后客服这些就这些人哪怕他在从事了这些低端服务业之后他很努力打工赚的钱没有比他在工厂少太多但是对他们的这个心理状态都是有非常负面的冲击的

他在这种情况下积累的怨气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不如他不工作在家里领一个相对低额一点的救济金没事还可以钓钓鱼

好那这里我们总结一下我到现在为止讲的这个逻辑链条就是我们说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它一旦出现贸易赤字或者说出现逆差之后它绝大部分情况是会引起国内失业的当然我们这里说是绝大部分情况我们不像古典经济学那样这么绝对说什么就一定是好的或者说是不好的我们就说这个逆差它跟失业它是有很强的联系的

但是这种联系呢它也是要有前提假设的就比如说你得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一个国家对吧如果你这个国家是出口石油的这种资源品的这么一个国家那你的贸易逆差跟顺差可能很多时候是取决于油价变化的

你这个油价一跌下来你这国家可能就有逆差了那这个很显然就跟失业没关系了那么这种资源品的这么一个生产的国家它的一些经济问题我们是在第 77 期博客里面有详细的讲过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再去听那期博客我们说即使你是一个制造业国家也不是说你进口任何的产品出现逆差都会导致你出现失业的

有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我们进口的那个东西是为了把它加工之后再出口的我们中国人应该很熟悉是吧我们改革开放早期的所谓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这个时候我们进口的这个东西不会导致失业反而是进口的这个东西是让我们有活干的所以我们这里面要把前提假设也要给他讲清楚就是说一个制造业为主的国家他进口的这些东西

是国内已经在生产的东西的话那它才会跟失业有关

如果他进口的是国内生产不了的东西甚至是国内的生产需要用到的东西就所谓的中间品那这个就不一定会带来失业有的时候还是有好处的所以这里我们就要注意就是贸易逆差它跟失业的关系当中肯定是要考虑这个具体你进口的是什么东西也就是这个贸易产品的结构的一定是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没有这个前提条件我们说逆差一定带来失业那也是不对的

但是像美国他经历的从 80 年代 90 年代这么一轮全球化之后他作为一个全产业链的这么一个制造业国家那他受到的冲击肯定有很多都是跟他已有的国内产业有关系的这也是我们能看到特朗普他们不断在反复在讲的这些事情所以

所以这里面我们就是讲我们逻辑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逆差出现之后它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导致失业然后这个失业出现了之后呢啊接下来第二个环节就是这些失业者他到底能不能找到新工作啊

如果他们找不到新工作的话呢这时候的国际贸易它是一个零和博弈这个财富它只是从逆差国去转移到了顺差国等价的去转移到了顺差国那我们在过去的 200 年的时间当中因为这个新发明新产业层出不穷所以大规模失业这个问题它持续的时间都不算太长它最终都靠这个国际贸易腾出来的这些劳动力他们大部分都能从事新的生产活动啊

这样也确实导致了总福利的增加但到 90 年代之后因为现代社会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现代社会需求越来越饱和的这么一个问题所以古典经济学他们的假设这些失业的劳动力能自动转向新产业的这个隐含假设就跟现实越来越不符了

而且更麻烦的是这些失业人口他最终为了生存他有可能不得不大量的去转向那些践踏尊严的低端服务业这样他一方面掩盖了失业数据以及人们收入的数据层面的能体现出来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这个低端服务业带来的人的心理上的冲击导致相比于制造业丰富的那个时代底层人民过得越来越痛苦

社会平均心理健康水平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我们讲的是这么一个理论上的一个演绎实际上逆差跟失业的关系我们从历史当中也能看出来非常类似的事情不光说是现在的美国的情况我们不是说在亚当斯密之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是中商主义那么中商主义他提倡的一个比较核心的政策就是贸易保护这个理论

那我们现在想想他们为什么要提倡贸易保护呢重商主义存在的那个年代是工业革命诞生之前的时代他当时面对的情况其实就是出现逆差之后如果这个逆差导致了失业那么人们是找不到这么多的新产业去再就业的就没有这么多的新发明新产业那就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就失业了啊

我们现在从瑞典经济学家叫 Hackford 这位经济学家他写过一本研究重商主义学说的历史的这么一本书书名就叫重商主义就 Mercantilism 然后他在这本书当中就考察了很多的就重商主义的学说产生的时代的一些历史史实一些经济史的一些事件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就是他当时其实他对于重商主义他是持一个批判态度的就这个 Hector 这个经济学家他是一个古典主义的这么一个经济学家他是提倡自由贸易的他写这本书其实是为了这个就是批判重商主义的这么一个目的去写的

但是他因为研究的非常详细以至于我们现在在看他的史实反倒是能看出很多觉得中常主义好像还有点道理的这么一些事情比如说他在这个《中常主义》这本书的第二卷当中他就考察了一个历史上所谓的叫"怕货"的这么一个现象

英文叫 fear of good 他当时就指出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很多国家还有地区他们在管理经济的时候就会特别害怕国内出现这种大量的进口货物的这么一个现象他管这个叫 fear of good 就这么一个现象

就是这帮人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逆差或者国际贸易的理论大家就是直觉性的他们发现一旦国内出现很多外国货出现很多从别的地进口的货物之后然后本国人的生活水平就会开始变差失业现象就会开始变多甚至就是说在这个重商主义学说出现之前很多欧洲的这些统治者

它就本能的开始限制从国外进口货物了比如说 1426 年佛罗伦萨在当时就出台了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可能是最早的一个明确以失业作为官方理由来禁止进口货物的这么一个行政命令了那是 1426 年的时候

然后在 1455 年的时候英国的议会就讨论了一个议案这里面就写到外国的进口货物导致了英国国内的丝绸工业出现了大量的失业的这么一个问题然后我们

看到 16 世纪在英国国内已经有非常多的关于这个怕货问题的讨论了这个 Hector 他就找到了当时的一部著作里面就明确说到由于每年购买了大量的外国货物和用品在英国不但造成了货币稀缺而且还摧毁了一切手工艺行业

从而为数众多的本来应该以劳动取得货币来偿付他们的食物和饮料的贫民现在却必须闲散无业以行乞和偷窃度日

这个是 16 世纪中期的时候英国国内的讨论经济问题的著作里面写的这么一段话就这些最早的把贸易保护政策跟失业问题联系起来的这种政策的历史可以说这些政策制定者他都没有什么理论说先有一个什么贸易理论然后再按这个理论指导去做事情制定政策

完全不是这样的就这些统治者当时就是亲眼见到了这些现象对吧尤其是你在一个佛罗伦萨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当中你的影响就很容易就能看清楚对吧你不用多么厉害的反思能力他就是看到了外国货一多然后我们这边就过得就不好

而且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什么新发明新产业能够容纳短期突然大量出现的这个失业人口的所以它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一个问题那么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贸易他说的这个是吧提高总体效率还有总福利的这个理论它完全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 200 年才出现的一种非常特殊的人类的历史状态但是

但是这个问题在于比亚当斯密跟工业革命更早的也更符合长期的历史情况的这个重商主义学说在后来人类历史进入到工业革命的这种大变革之后它不仅是被人们扔掉了而且还被彻底污名化为叫贸易保护主义啊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愚蠢的学说啊就非常奇怪就好像 18 世纪的这些不管是统治者还有这些哲学家们经济学家们都是像傻子一样莫名其妙的去相信这么一个错误的学说啊那么重商主义在工业革命之后它也就彻底成了一个政治不正确的一个学说那它自然也会被逐出这个经济学的教科书啊

然后我们只能在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的这种书当中看到它作为一个被批判的这么一个反面典型的学说去出现就是重商主义被古典经济学压制到了一个什么的地步呢就是我们看凯恩斯就是他在写通论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对于重商主义在历史当中的这种合理成分有非常大的一个认识了

但是他在通论里面写讨论中商主义的这一节的时候他在开头还要写好多什么我是支持自由贸易的然后什么自由贸易肯定是能带来效率提高的然后长期肯定是好的他还要写这么一大段政治正确的话然后再开始写说中商主义有哪些我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这么一个话我读到这一幕的时候我觉得简直是有一种恍惚感

因为我看这本凯文斯的中文翻译它是由我们著名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叫高鸿燁翻译的

然后高鹏业作为老一辈经济学家他在写关于凯恩斯的中文翻译的通论的评论的时候他就讲说凯恩斯的理论它肯定是不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我们要对凯恩斯经济学批判吸收这一幕你在读通论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简直就是

老一辈的高鸿燁刚在前言当中说完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我们要批判吸收凯恩斯然后凯恩斯在他自己的书里面就写这个古典经济学是对的我们要批判吸收中常主义就这个真的是就能让人感到这个思想史的继承关系啊

好,那我们在这边呢引用了这个经济学家 Heggert 他写的《重商主义》这本书里面提到的一些历史史实主要还是想说明,就是说贸易保护这个事儿它不是特朗普时代才有的它其实历史上一直都有这个怕货的现象那么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重商主义学说都是在讨论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经济学的流派

其实 Hector 的这本 Macanthelism 就这本书呢到现在为止他是还没有中文翻译的啊我觉得其实现在非常适合把这本书翻译意界到这个中文世界当中啊

就因为我们以前不太在乎中常主义这个问题但是你现在要理解当下的时代问题的话我觉得这本书肯定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所以我觉得我不知道听播客的人里面有没有做经济学翻译工作的如果有的话我是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翻译

那我也会在这期节目的 show notes 里面把这本书的信息也放在那个 show notes 里面供大家去参考那讲到这儿呢我其实就是希望大家能知道就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正统的经济学教科书它是怎么来的它其实是把这个很重要的这个重商主义学说直接当成一个错误的理论直接就扔掉就不让它进教科书

那么这样也导致了我们就根本就不知道人类历史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经济史的状态然后那个时候大家面临的问题以及大家对于那些问题想出来的最早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然后我们这套古典主义的经济学思路,这套觉得自由贸易就是好,贸易保护就是错的这套意识形态,就非常深刻的植入了我们这几代学七方经济学的,他天然的就认为自由贸易就是好,根本就不容讨论,不能讨论的,这么一个完全是鲜艳的这么一个理论了。

其实真正最明白最懂经济现象的我觉得都是那些在一线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你说 600 年前的那些佛罗伦萨人他们哪有什么经济学理论呢但是他们做的事跟现在特朗普做的事是一样的

大家不就是基于眼前见到的这些现象然后用常识去做个简单的推理就开始搞限制进口的政策了吗对吧而且现在的美国的政坛他也不完全是特朗普这帮人

就只有他们这帮人在热衷于贸易保护实际情况是民主党这帮人他们也想搞贸易保护我们看到拜登他上任之后他也没取消对中国的关税克林顿他在 1992 年第一次竞选总统的时候他当时就公开表达过对当年正在谈判的那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他是不满意的然后奥巴马他在 08 年竞选总统的时候

他就发表过言论说要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奥巴马呀他说过要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只不过他后来当总统之后就不再提这个事了而且奥巴马他在竞选的时候还批评过这个世贸组织的是吧这个争端解决机制是对美国是不利的包括希拉里克林顿他也公开表示过对 TPP 他是反对的就我们可以说就是民主党他跟特朗普几乎为二的共识就是要搞国际贸易保护啊

只不过民主党它不像特朗普式的这么公开的这么夸张的去讲所以我们说就是至少贸易逆差还有失业的问题它不完全是一个什么左右的意识形态的问题它就是一个非常实在的失业的现象它是一个你在一线的工作的领导人你天天都要想办法又琢磨怎么解决的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好这里我们就讲完了贸易逆差它带来的第一大核心问题就是失业的问题

那么逆差或者贸易赤字这个事还有第二个大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我之前讲的播客当中反复讲的举例子的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你连续多年如果一直在积累这些贸易赤字的话你怎么去还这些钱对吧人家就不会把逆差的这些货物就白送给你那么对这个问题比较有影响的一个讨论在美国的代表人物其实是巴菲特

就是那个做投资的巴菲特就巴菲特在 03 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这个文章的标题叫做 Americans growing trade deficitis sealing the nation out from under ushere's a way to fix the problemand we need to do it now 直译过来的话就是说美国的贸易逆差正在把我们的国家卖掉那么现在有一个解决方法我们马上就要做

就这个标题看起来就还挺 drama 的就有点像自媒体的那种标题似的巴菲特在这个文章当中他举了两个小岛的例子这个例子其实也是挺有名的但我们这里面就把这个例子更简化一些因为同样类似的例子我们其实在以前的播客当中也举过你可以把一个国家就想象成一个人一样他日常生活是吧有赚钱有花钱你赚钱就类似于是出口

对吧赚回来钱了然后你花钱就类似于是进口是吧你就消费掉了如果你一个人他赚 500 块但是他消费花了 1000 块是吧那你剩下这 500 块钱的差额你得怎么去还就这个关键问题就是怎么还这个差额

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你其实只有两种途径第一种就是先不还欠着那就是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债权债务的关系在国际贸易当中可能就是对国家的企业有债权也有可能是对国家的政府有债权就是国债这是第一种就是欠就形成一个债权债务关系第二种就是你可以变卖资产来还

比如说我把我的房子卖给你我把我的土地卖给你我这有经营企业的股权我把股权卖给你就这些它形成不了债权债务关系但是它会把我的资产永久性的转移给债主那么这第二种方法看起来是不是就有点像我们经常讲的无产阶级文学里面那种故事是吧就农民欠钱还不上了最后只能变卖自己的土地

把土地卖给地主然后自己就沦为了这个电农了然后等地也没有了还欠钱怎么办呢就得卖儿卖女来还债了是吧杨白老的故事当然我们现在说你这个美国是逐渐的在沦为杨白老可能还是让很多人觉得是不太能理解的一个事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历史上任何一个过往无比强大的这个帝国它走向衰落这

这个历史都是要从某些事情逐渐积累而发展起来的对吧你最顶上的状态也不代表说你未来绝对就不会衰落你衰落肯定是从各种蛛丝马迹一点点开始积累的那么像巴菲特这样的人他在 20 年前在 03 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思考这些有可能的蛛丝马迹了那么当时他觉得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这个贸易逆差

当然跟他自己去做投资也是有关系的因为如果我们假设说美国最后没有办法去偿还巨额的贸易赤字的话那么这些债务如果违约了的话那么全世界对美元资产的信仰肯定就崩塌了那个时候美元就会被大量的抛售美元就会严重的贬值

所以对巴菲特来说就他的伯克希尔持有了这么巨量的美元资产他本身就是一个特别需要担心的这么一个事所以巴菲特这个问题的思考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源于他要怎么去配置伯克希尔的这个巨量的资产这个问题上面的说白了还是他在思考做投资的事然后他看到了美国现在这么大的贸易池子然后再看自己有这么多美元资产他就心里就害怕了

然后当然他害怕的时间太早了我们现在说你 20 年前就开始害怕但实际上他担心的事在后来的 20 年都没有发生但是我们也能看到 2000 年之后巴菲特他也确实是越来越多的去进行全球的资产配置了对吧包括也去买日本的资产之类的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如果美国真的还不上债的话他是不是会先去印钞票来还债

这个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就是说你本币债务的话它很难违约就是它最后实在不行它还可以印钞票它违约跟印钞票相比的话它怎么着也要最后垂死挣扎一把所以肯定是先印钞票不能先让这个债务违约

那我们说美国他印不印钞票他其实一直都在印钞票就每年国会通过的债务上限的这么一个法案他本质上就是印钞票还债务你政府可以不断的去借钱如果你能永远的借那不就是相当于是在印钞票吗我们说印钞票钞票投放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三种就是叫借买送这个是我们在宏观经济与个人投资课当中有详细讲的

这个也是一个比较花时间要讲的这么一个事这我们就不细讲了我们就大概知道这个结论就是说每年美国在那边去发债券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印钞票当然很多人也把这个理解叫做所谓美元霸权是吧就是美国可以印钞票来还其他国家的债务那么这它当然是美元的一个特权的体现

但是问题是在于这里面它也隐藏着非常大的危险你说它叫霸权的话好像说是美国是白占便宜的那么一个事但实际上不是的就是你不知道你美元印到哪天这个美元它会崩你印钱的这个程度如果某一天超过了发生恶性通胀的那个预值的话那自然就会开启这个货币贬值然后这个整个货币崩盘的一个自我循环而且我们说这种货币的失败只有一次机会

你只有一次机会你不可能说美元先违约或者说美元先整个崩盘然后汇率大幅度贬值然后出现恶性通胀

然后你把这个问题给它解决了之后大家就能重新又对你美元又信任了然后又开始拿你美元当储备货币了不可能的你只要这么失败一次因为大家本身对美元的预期已经这么高了你只要失败一次就没有人再会相信你美元是一个永远不会倒的这么一个货币的那你就彻底没有这个霸权了

所以我们说货币的信任只有一次机会你这个盖如果要打开了你就再也盖不回去了所以说站在一个理智的美国人的角度来说比如像巴菲特这种人他不会认为这个是美元霸权他眼里这是一个不让你看剩余时间的定时炸弹

巴菲特他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进行全球的资产配置了还不够说明对美国本身的威胁来说有多大当然巴菲特预测还是早了我们说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居然持续了 20 年然后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还没出现巴菲特担心的这个情况那么美国到现在为止他到底因为贸易赤字累积欠了多少钱呢在巴菲特当时 03 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给了一个数就是当时美国持有的对外净资产是负的 2.5 万亿美元

当然这个数他怎么统计都没说因为就我们很直观的能想到这个数的统计其实是很困难的这么一个数但是巴维特竟然给了这么一个数我们就暂且相信就当时美国对外欠的在资产层面上来说欠的这个钱就是 2.5 万亿美元

然后从那之后的 20 年美国的贸易赤字累计的总额基本上是接近 18 万亿美元的那么如果把这个存量跟流量加在一块的话美国对外的欠债大概是 20 万亿美元左右那么这个接近美国 GDP 总量的三分之二这个数字还是非常大的

而且最麻烦的是按目前的趋势来看的话如果你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这个指标还是会不断的增长因为每年都是有将近上万亿的贸易赤字我们这边总结一下就巴菲特讲的这个问题他主要是从资本账户的角度去讲的

我们第一个讲的这个就业啊之类的问题呢啊他更偏向于从这个呃实体经济经常账户的这个角度去讨论这个这个贸易赤字的意义经常账户的这个赤字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些从事实体经济的这些人过得很痛苦这些人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问题那么我们从资本账户的这个角度去理解这个赤字带来的问题呢他其实最后啊

能引发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美元的大幅度贬值或者说美国国内的恶性通胀当然反正这都是一回事这个都是货币价值的下跌那么

我们说你不管是关税还是其他的各种措施也好本质上其实都是为了去解决贸易逆差带来的第一个经常账户的实体经济层面的问题第二个就是资本账户的美元未来贬值的风险就是要解决这两大问题

那么关税只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而且是一个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下面更容易出现的这么一个措施那么如何具体的

去解决贸易赤字带来的问题我们放到下一期节目来讲那么下一期节目我们不仅会讲关税目前被炒的最热闹的这么一个解决贸易赤字的方法我们还会介绍其他的在美国也有人倡导的方法其中也包括巴菲特在他这篇自媒体标题班的文章当中他提出来的一个特别有意思

让人觉得这个很新鲜很有创造力的这么一个想法这个我们都会在下期的播客当中继续去聊今天就先讲到这在播客以外我们为想进一步系统学习经济与投资知识的朋友准备了免费资料和付费课程添加主播微信可获取一份免费资料书单微信号可以在节目介绍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