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82.平台国家的消亡—美国退圈后全球宏观政策取向

82.平台国家的消亡—美国退圈后全球宏观政策取向

2025/4/6
logo of podcast 外部性

外部性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李铁
Topics
我分析了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及其背后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方法。首先,美国加征关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和增加国内就业,其根本目标是增加就业。逆差之所以可怕,是因为顺差通常会导致失业。 重商主义认为顺差会带来贵金属流入,从而积累财富,但古典经济学批判了这种观点,认为真正的财富是产品、服务及其生产能力。古典经济学基于货币中性假设,认为货币与生产无关。然而,凯恩斯主义批判了这种假设,认为货币与财富生产密切相关,发货币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古代国家的货币政策与对外贸易政策紧密相连,因为货币供应有限。而现代国家则不同,发达国家的货币自主性很强。在产能利用率未达满时,需求可以作为拉动生产的资源,但当产能利用率已满时,需求只会导致通胀。 顺差相当于其他国家资助顺差国进行经济刺激,而美国过去20年的巨额贸易逆差,本质上是向国外输出拉动经济增长的资源。美国右派认为贸易逆差是向国外输出资源,而顺差国则认为这是市场规律的结果。 对顺差逆差的理解差异的核心在于市场规律是否发挥作用,而这本身是一个政治选择。中国加入WTO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但美国是否同意中国加入WTO是一个政治决策。 苏联解体后,美国逐渐成为一个“平台国家”,即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交换的平台。维持“平台国家”需要巨大的成本,包括军事开支、美元霸权的维护以及在外交上给予其他国家更好的贸易条件。 成为世界霸主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实际利益。“平台国家”实验的受益者是全球精英,而非美国本土中下层人民。美国中下层人民因“平台国家”政策而受到损害,最终导致特朗普当选。 过去20年的美国贸易逆差是一种战略失误,但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个人或派别。美国过去20年的政治家们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中被推着走,多种因素导致了美国过去20年的战略路线,最终体现在巨额贸易逆差上。 特朗普很难纠正目前的贸易逆差问题,因为制造业搬迁存在三个难点:熟练工人短缺、产业链配套复杂、环保和政治成本高。美国一些产业的熟练工人已经断档两三代,制造业的产业链配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许多制造业工厂依赖小型供应商或个体户来降低成本。制造业搬迁还面临环保和政治成本。 美国加征关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可解决的,因为会受到影响的国家大概率都是产能有富裕的国家。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增加内需刺激来对冲风险。最难的其实是搞大规模内需刺激的政治阻力。 极端的外部冲击,例如战争、金融危机或疫情,可以冲破政治阻力和舆论压力,推动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中国可以通过提高赤字率来对冲美国需求减少的影响。 相比于中国,欧洲这次对于内需刺激调整的态度变化更大,因为德国一直以来在刺激经济方面比较保守。但俄乌战争和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转变,导致欧洲也开始转向增加内部刺激。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各位好,之前我们在三月份的两期播客里面从原理层面讲了关于美国关税的问题那么这两天美国全面加征关税的政策也已经落地了各大媒体还有现在大家的朋友圈也是不断的被刷屏其实之前三月份这个大限临近的时候就是大家对新关税政策的关注实际上当时是没有这么多的

这也是我之前花比较多的时间精力去讨论关税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大家都不聊这个事但是这个事实际上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我们之前的内容一直都有讲到美国在贸易上的核心诉求它是要降低逆差的

而之前对中国的一系列的这种贸易对抗的这种政策最终都导致了供应链从中国转到了其他像泰国越南这样的国家然后让这些国家继续对美国形成顺差那这肯定不是美国想要得到的一个最终结果所以说普遍关税这个事本身就是为了彻底堵住这些给美国带来逆差的这些钻空子的现象

那么围绕着关税问题的原理层面的知识我们已经在前面的两期分别是第 87 和第 81 期播客都已经讲的差不多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回去听这两期播客尤其是第 81 期如果你觉得时间不多的话可以只听 81 期这一期对目前特朗普落地的新政策的很多细节的一个原理都是有一定的解释和设计的

那么另外一方面呢如果想再进一步了解特朗普他们这派政治家对待贸易问题的一个立场的话呢我是推荐大家去看这个 Lighthizer 写的这本 No Trade is Free 这本书当然这本书是没有中文版的估计将来也不可能有中文版但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那种就是做非正规出版翻译的那种语言

有点像那种黑翻译的那种感觉吧就是都可以在淘宝上能买到所以大家也想看的话也能看到中文版虽然这本书呢它也是有大量不太严谨的叙述的但它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站在一个跟目前的主流舆论几乎是彻底相反的思路上去看看像特朗普他们这一派尤其是他们这一派的从政的人都是怎么想的怎么理解这个事的

有的时候我们如果去看一些美国右派他们自己内部讨论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你甚至会发现美国人他们会被哪些东西洗脑会被哪些我们完全想不到的观点跟说法但是在他们那边大家甚至都已经当成了一个聊天的前提了

都不用这个争论的一个事了那么这一期我们主要还是想再进一步的讨论一下在美国目前这个普遍关税政策落地了之后各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问题以及有可能的未来可供选择的应对方法首先我们知道就是美国他加关税的目的不是收税本身不是为了挣钱

它加关税的目的是要减少逆差和增加国内就业最终目标是增加就业如果增加就业的目标成功了的话从数据上就会体现在逆差减少上面所以我们基本上也可以把这两件事大概的等同于是一件事我们说逆差这个东西它为什么可怕我们之前的博客讲了因为顺差几乎在大部分时候都会带来失业的问题几乎大部分时候

那么最早的时候 重商主义去讨论顺差逆差问题的时候 他有一个基本的观点 这个观点在我们现在的各种教科书上也都能看到就是他们认为顺差是会带来贵金属 像黄金白银 就这种贵金属货币的流入的 那么逆差则相反

所以说他们认为贵金属货币的流入可以让一个国家积累财富所以我们应该想尽各种办法来让这些贵金属流入我们本国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创造这个顺差那么这个观点被亚当斯密之后的古典经济学是大力批判的他们核心批判的点就是说重商主义

他混淆了贵金属跟经济福利这两个他不是一回事重商主义他直接就认为贵金属货币黄金这些东西你有了黄金就代表你这个国家有财富了但是古典经济学说不对货币你本身不能吃不能喝对吧他也不能给你提供机器也不能给你当吃的当喝的这个其实说的是没错的具体的产品跟服务还有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

或者说产能就这些东西它才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财富但是古典经济学的问题在于它没有继续讨论货币这个东西跟你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或者产能产出这些社会财富生产之间的一个关系

当然古典经济学虽然没直接论证货币跟生产的关系但是古典经济学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就是叫货币中性假设就是说货币这个东西跟你生产 GDP 什么都没有关系货币只是一个用来交易的这么一个媒介工具发货币不

不会影响你这个国家的财富的生产创造的这是古典经济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货币方面的一个叫货币中性的假设所以基于这个假设我们也能理解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不等于财富不仅不等于财富而且货币跟你财富的生产跟你产能的增加都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到了凯恩斯的时候他

他已经注意到了古典经济学的关于货币中性的假设本身是有很大的问题的他的那本名著货币利息就业通论那本书里面整本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都是在反对古典经济学货币中性这个假说上的他为啥管自己的这本书叫通论呢就是因为他认为古典经济学他们的学说不够通用他们的学说只有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才成立

我凯恩斯这个理论才是通用的你古典经济学那个东西不通用所以我写这本书叫通论那么具体到货币这一块当然它有三块是吧就业的通论然后货币的通论还有利息的通论那么在货币这块呢凯恩斯他认为货币就不是中性的

他认为货币跟财富的生产本身就有莫大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每个学过宏观经济学的人基本都知道的发货币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可以拉动 GDP 增长的可以拉动生产的增长的这么一个理论那么凯斯的具体论证方法其实就是发掘了重商主义过去的观点

他在通论这本书里面就说早年间的国家基本上只能用贵金属当货币那些古代的国家那么在这些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古代国家当中他们如果遇到经济衰退想要靠刺激经济的方法来解决经济衰退问题的时候他们其实是没有货币政策可用的因为

因为他们发不了货币他们没办法决定你没发现金矿你这个货币的总数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的那你这个时候想要刺激经济一个古代国家想要用货币刺激经济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顺差增加贵金属的流入这样相当于让你的国内的货币不就变多了吗

你货币的数量变多了然后你国内的利率也能随着下降那么你利率下降了就相当于是国内降息了所以说一个古代国家它的货币政策几乎只能跟对外贸易政策

绑在一起他们是无法分割的是一体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凯恩斯的逻辑前提其实跟重商主义的逻辑前提跟所有历史上在位的统治者的逻辑前提包括现在特朗普的逻辑前提都是有类似的地方的就是第一货币它不是中性的货币是一种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资源我发货币能让国内的生产增加的能让这个 GDP 增加的

然后第二就是顺差是可以积累更多的货币的也就是可以积累更多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资源那么逆差则相反逆差实际上是在输出这些能拉动经济增长的资源的这里我们再多说一下货币这个东西的本质它到底是什么当然市面上有很多说法我们现在如果要站在 GDP 或者说财富生产的

站在生产的角度来说的话货币的真正作用它比较像是古代征劳役修长城的鞭子一样是一个驱动人们干活驱动人们生产的这么一种资源我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叫区役资源就是驱动的区驱动生产的区然后扶劳役的役

这两个字我觉得是能比较体现这个货币与古代的那种通过其他非货币方法来拉动生产的这种共性的这么一个特点的一个词那么在古代驱动生产的这个区域资源它不一定是货币

它可以是武力可以是暴力你也可以是宗教信仰对吧你让大家去修这个教堂去修这些是吧佛像宏伟的宗教建筑那么区域资源这个东西呢实际上就像是在经济生活领域当中的一种动员的这么一个感觉甚至我们可以说是大家在服务这个货币的劳逸啊

现代社会的人都服的是货币的劳逸而不是过去用武力的手段来强制你修长城的那种劳逸现代社会还是很文明的就是因为现代人大家都服货币的劳逸别人一掏出钱来你就愿意给别人干活这就决定了现代社会的物质财富的生产跟古代国家有一个巨大的区别

就是我们愿意去生产愿意去干活不是因为有人用武力逼我们去修长城而是因为有人愿意花钱愿意下订单所以我觉得拉动经济这个词其实是非常传神的一个词就拉动这个词它就是指我们的财富生产这个行为是被某一种东西给拉出来的什么东西呢就是人们日常的这种需求支出花钱的这个行为

或者说我用的区域资源的概念就是人们愿意花钱消费愿意买你东西你就得给别人干活所以说需求支出这在现代社会它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它就像古代社会用政治强制手段去让人们生产一样现代社会我们就是用这种需求的手段来让人们生产物质财富的

然后在现代社会由于这个交易是要靠货币这个中介来实现的所以我们可以说需求支出它是一种资源也可以等同的说货币是一种资源但上面我们讲的这个模型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就是说需求一定在任何时候都能拉动生产吗

我想大家肯定有些听友能想到它不是任何情况都行的有一种情况肯定不行就是如果我们现在的产能利用率已经打满了就是所有的生产线都开满了所有的人都日夜加班时间也不够用了这个时候那就确实没有办法再更多的生产了这个时候你的区域资源你的需求支出大概率就只能带来通胀了

所以说我们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我们所谓的需求能作为一种催促生产的资源我们必须是基于产能利用率还不满的一个整个的社会经济状态下这个才成立那么对应现实当中其实就是在通缩型的经济衰退当中我们刺激经济它是有效的你都通缩了我们发货币花钱

花钱支出来让经济发展起来这是可行的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一个通胀的状态是吧产能利益率已经打满了这时候你刺激是没有办法增加更多的生产的你就只能提高价格了甚至就出现滞胀现象了通胀变得高了然后生产 GDP 反正还不增长好那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啊

最基本的逻辑就是需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在通缩型衰退的情况下能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资源有这么一个理念之后对于顺差逆差的问题在宏观上就更好理解了在一个国家它的产能利用率没有达满的情况下如果它出现了顺差

本质上相当于其他的逆差国在帮助顺差国在刺激经济如果你有 1000 亿美元的顺差就相当于国外资助了你 1000 亿美元的需求的资源它跟你本国发货币或者搞财政刺激它的效果是类似的就是国外相当于帮你发了 1000 亿美元的刺激的钱来拉动你国家物质财富的生产

所以美国过去 20 年的这种巨额的贸易逆差本质上就是在向国外输出这种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我们所说的增长就是指 GDP 的增长生产的增长

在输出这种需求资源这个也是站在美国人啊或者说站在汤普这批人的角度来讲他们总喊自己被占便宜的一个最核心的逻辑啊就是我在宏观层面上给了你大量的生产啊拉动内需的这个资源啊这些资源本来如果留在我本国的话就相当于我自己国家在发货币啊发财政刺激啊

这个就是美国右派的一个他所谓的占便宜的逻辑叙述但是你作为一个顺差国你的叙述肯定不是这样的你顺差国的叙述肯定是说我们是因为劳动成本低我们因为东西便宜因为物美价廉是吧做牛做马帮你干活跟黑奴似的帮你生产了这么些好的是吧又便宜的产品这不就是你们西方教科书里写的市场规律的结果吗怎么是我占便宜了明明是你们这些奴隶主占便宜了吗

所以这两派的立场几乎是没有调和的空间的我们怎么去理解这种差异我觉得最核心的一个点就是在于市场规律当然没错但是我让不让市场规律有发挥作用的机会这个事是一种政治上的主动选择其实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加入 WTO 这件事

如果你中国加入不了 WTO 的话其实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成本低然后发挥市场规律作用的机会了所以大家都明白这里面最重要的其实是当年美国到底要不要主动选择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之前他是可以有机会点不同意的选项的但是你既然同意了中国进入到多边贸易体系有最惠国待遇你当然接下来会发挥市场规律了

这就跟你是吧一个人酒醉之后然后耍酒疯闹事那当然是酒精的作用对吧你可以说我不怪我这个是怪酒精的作用

但问题是你要不要喝这个酒是你自己决定的所以我们说市场规律它就像是酒精对人的大脑的影响一样它当然是一个客观规律但是让不让客观规律发挥作用这本身是一个政治决策的过程我们说美国当年它为什么要选这个选项呢

如果说他知道有今天这么一个是吧巨大的逆差然后我现在还得费这么大劲去搞关税去解决这个逆差等等这些事的话那他当年这么做不是犯傻吗这里我们是在用后视镜的角度去看这个事的话其实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状态你说当年那些政治家他们怎么可能这么明确的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最重要的就是所有人都没想到中国人能这么勤劳大家虽然知道东亚人普遍都比较勤劳但是过去充其量也就见过四小龙这个水平的勤劳而且四小龙里面除了日本以外也没有引起太严重的贸易失衡的问题你就算是日本给美国当年已经带来了很大的贸易逆差了但是跟中国现在比那都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

所以你站在 90 年代的状态下 90 年代中期中国是人均 GDP300 美元的状态而且过去中国自二战结束后的 50 年里面有 40 年经济都是原地踏步的你别忘了我们人类的基本心理都是要基于近期发生的事去预测未来的

所以说即使是对中国最有信心的人他可能也未必想到过了二三十年之后中国能给美国带来 5000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国问题已经算是很了解的布勒金斯基他在 90 年代后期的时候写大旗局那本书的时候他

他都没有说把中国视为对美国有很严重的挑战的可能的这么一个国家他书里面当时对中国的预测是认为中国虽然现在高增长率但是这个高增长率很难持续

也就是说当时美国的这批政治家基本上是没有人会觉得 GDP300 美元的中国能有多大威胁的而且另一方面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这种自满情绪其实是都恨不得溢出国界了历史的终结是吧

美国觉得这个世界格局不会再变了我就是历史的终结者大家以后就都在我的保护和影响下好好过日子后发国家的终极理想就是在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让人们过上类似我们美国中产的日子甚至我们美国人可以派顾问派经济学家帮你们去实现过上好日子的目标也就是美国对当时自己的这么一套整个政治经济体系就这种制度自信

就已经到了一个顶峰的这么一个状态了可以说所以我们说就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一个平台国家了我们这里所谓的平台国家当然是指这么一种状态就是美国它逐渐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交换的一个平台美国的影响力它就像毛细血管似的几乎渗透到了全世界的所有角落

然后再通过这张遍布全球的资源和信息网络的循环系统把全球各种好的坏的信息和资源带回美国去进行交流博弈和运作那么你要维持这么一个平台国家自然也是需要大量的成本的这里面有几个典型的成本第一个不用说就是要有一个巨大的军事体系包括军队包括武器这个体系的成本是实实在在的财政支出

然后第二个就是你要有一个以美元为主的全球的货币跟结算体系就我们所谓的美元霸权这个东西的成本更可怕因为你得让全世界都用美元的话客观上就要求你必须长期的逆差你只有逆差你才能把美元像发货币似的是吧发到各个国家去这

这个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就是你想维持全球货币的地位你就必须要靠对本国经济生产有害的这个逆差去实现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直接证据来说美国政府它是有计划有预谋的为了维持美元的全球货币的地位去故意在搞逆差我们没有直接的实时的证据但我想某种程度上这个事至少会让 90 年代之后的美国政治家多少对逆差这个事在潜意识上会放松警惕

他们可能会觉得大家都用美元这也是个好事是吧这能扩大我的影响力能有助于我形成这种美元的一个霸权的地位未必是坏事这是第二个成本

那么第三个巨大的成本就是在外交上为了尽可能多的去维持美国的影响力很多时候其实是默许了给予对方国家比较好的贸易条件这一点我们是确实能看到很多明显的实力的尤其是在 lighthizer 的书里面因为 lighthizer 基本立场

就是反对用贸易来换取政治利益换取政治结盟的关系所以正好他在这个书里面就举了好多现实的例子这个读下来其实多少会让人觉得有点朝贡贸易的思路就是我为了一些政治目的然后我给大家更好的一个贸易优惠的一个条件

其实这种用经济资源换政治关系的思路在二战之后美国一直都是存在的马歇尔计划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最典型的你对日本的军需订单的援助也是然后美国他这个国家他在对一个国家如何用经济手段进行外交的时候他肯定是知道各种手段会有什么后果的比如说他会知道某些国家我只要给一些

贸易准入的空间那么他们自然会因为成本低赚到钱那另外一些情况呢美国知道这个国家我给他贸易好的条件他也赚不着钱他没那个生产能力对吧那这些国家很多时候就不是靠向他开放自由市场了而可能就直接就给钱了

对吧比如说当年波兰变革的时候就会援助波兰波兰是东欧巨变的一个标杆案例所以西方国家那时候对波兰的态度是非常友好的大家都希望让波兰这个事做成对吧你新上台的自由派可以把经济搞好那自然你就能站稳脚跟

所以你 IMF 当时就直接就是给波兰巨大的外汇储备的援助但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也需要援助但是 IMF 就没管

就这个我们在之前 77 期播客都讲过所以你能看出来就是美国在跟别人进行外交的时候他是很清楚我哪些政策最后会有什么后果的我真想帮你的话那就是看你你有本事来我这赚钱我就开放市场你没本事来我这赚钱我直接给你钱只要是我想帮你就这个美国在有意的使用一些政治的决策来影响贸易最明显的例子其实还是欧洲啊

像欧洲这种地方它明明人力成本应该是比美国更高的

但是他对美国还是有顺差这个就确实没有办法用什么这个市场规律来解释了那实际上就是欧洲一直在搞一些像环保啊或者食品安全之类的这种非关税壁垒来挡着美国的这个产品的进口而且美国也知道欧洲一直在搞这种伎俩但是呢美国长期以来就为了这个盟友关系他就忍下来了所以实际上是美国在默许欧洲搞这些啊

非关税壁垒来对美国形成顺差的这个事实际上在 Lighthizer 的书里面就是讲了非常非常多就是一提起来就让美国右派咬牙切齿的这么一种感觉的事所以特朗普他们说有的时候美国的朋友比美国的敌人对美国还坏

它这个是有这么一个逻辑在里面的至少从外交政策的这一方面来看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到美国过去 20 年巨额的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有外交上的考虑用这种经济资源来换政治联合的这么一种考虑在里面的所以我们理解这件事也能理解为什么现在说美国优先他们右派们要讲美国优先这个概念

就这个概念的意思其实也含着就是说美国以前不有限就是说以前美国总是让着你们我不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我是在默许你们占我便宜就有这种感觉的在里面那我现在就是不想按过去那个办法做了

我们上面说的这三个让美国维持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化的一个平台国家它的成本应该说是最典型的也是最明显的应该也是全中最高的

那么成本是有收益是什么样呢这里要说就是在 90 年代逐渐进入到这种政治方向之后我相信美国的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最终会有什么样的收益但是你既然都已经成了世界霸主成为全球平台了那你至少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我想任何人肯定都至少禁不住这种表面上的这么一种光辉的形象的诱惑的

但是我们现在要了解的就是重要它不一定代表好你上泰山去封善让天下尽知你的这个丰功伟绩不一定是你有实实在在的利益那我们现在看到美国这么搞了 20 年之后现在是发现好像收益不是这么的好

现在能看到的最明确无误的有收益的人都是所谓的全球精英那帮人 Big Tech 这些人这些是毫无争议的大家都承认他们肯定是在这个体系下过得很好但是美国的本土的其他人中下层的那些人

目前应该也很明显是没得到太多好处而且受到了比较大的损害那么这些被损害人的力气终于是在某一刻达到了能把特朗普选上来的这个预值了那么这也基本预告着这个平台国家的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失败了成本很高但是收益并不好

或者说用这个 JD Vance 他在之前的一个播客里面讲过的一句话我觉得也能很好的概括他们右派对这个事理解他的原话叫 socialized costbut parities profit 就是成本是公共的是社会的但是收益呢是私人的

另外一句话是在 Lighthizer 的书里面他也非常经典的写了一句我觉得能代表整个他这本书甚至代表整个美国右派的这么一个对待贸易问题的一个立场的一句话

就是叫 the United Stateswas not going to continueto sacrifice itsindustryfor illusory geopoliticalconsistency 就是美国已经不想再为虚幻的地缘政治的一致性来牺牲自己的产业了他用的是 illusory geopolitical 虚幻的地缘政治可以见到这些美国右派他们对于

所谓美国全球霸权全球影响力的一个理解认为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没什么实际的收益就是面子上好看而已最近 20 年的美国贸易逆差我们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一种战略失误但是战略失误这个词绝对没有任何说是要怪任何人或者说怪美国的或者哪一派的政治家做错了这么一个意思甚至我也不觉得

这个事是因为哪个政治家或者哪个政治派别在美国主动的在推动这个战略现实中大家其实更多就是被推着走你任何人在位的时候你都要考虑无数复杂的利益关系还有各种很琐碎的具体的事情那么我觉得在美国这 20 年的这些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主政的人

他们在面对这一件一件事的这么一个一路走来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上面几个因素

可能就是一些让他们在被推着走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有时候是潜意识的影响有的时候是一种某件事上的一种主动选择然后导致的最终实现的这么样一种战略路线然后这个路线付出的成本经过了 20 年之后最终就几乎全都体现在了这个巨额逆差的这个数字上面了然后特朗普现在出来想要纠正这个事儿

但是汤王浦在目前这个时间纠正我想是一个极端困难的事情你对制造业稍微有一些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

制造业他想搬迁不是这么容易的一个事制造业的搬迁它的难点我觉得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三个要素第一个是你熟练工人还有没有这些熟练工人你美国有些产业已经搬走搬出去很多年了对吧比如说水电站这个事就这条产业链的工人基本上都断档两代到三代了其他还有很多有至少一代

工人断档的这么些产业因为你毕竟产业转移的趋势都已经二三十年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制造业很多都是有超长的产业链的一个配套的它是一个生态是一个系统就是我们所谓的配套环节它有一些甚至是要承担灰色操作功能的供应商你好多时候你这大公司是吧你要有环保的标准有安全生产的标准你这些检查你都跑不了甚至有的东西你非要按照它的标准满足的话你可能都生产不了了

那怎么办呢那你就把这些事去分包给一些更小的公司甚至分包给一些小个体户就是工业个体户这个现象大家可能生活当中没怎么听说过但实际上很多制造业的工厂都是有这种比如说一些自带车床自带焊接设备的那种工业个体户工人的

就工厂里成本比较高的或者是不合规的那些事就甩给他们去干我工厂上的正式的员工名单上也看不见这些人然后还能帮我降低成本而且我没活的时候我也不用付这个工资

所以制造业的这种产业链的配套还有整个的生态系统它虽然不像说芯片那个东西似的看起来这么高科技但是它的复杂程度也是很高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我们可以概括成是环保还有其他的一些政治之类的隐性成本你比如说美国人他现在还受得了这些环境污染吗对吧还有一些劳动岗位的工种那个是非常辛苦的而且是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的

是吧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在制造业里面一般都会有一个叫碳商的环节所谓碳商就是工厂里面会有一个 X 光的这么一个车间你生产出来的那些制成品有很多是吧你靠人眼你是看不出质量问题来的要放到 X 光下面去

检查啊这个环节叫碳伤就这个车间一般来说对人的身体有非常强的辐射的危害啊即使在国内的工厂啊这个车间的岗位很多时候都是不让年轻的工人去干的你说你现在让美国工人你再去碳伤车间去工作啊

你到时候会不会又搞一个大新闻出来说什么工人得癌症的比例大幅增加然后你要借故去是吧提高这些工人的补贴然后这个成本又上来了甚至你会被哪个地方选举的议员作为一个议题去利用是吧大家要知道美国这个地方它的政治资源

现在也是一个比较固化的状态了新的议员们新的政治家们他要想出道必须有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作为他的 KPI 的资源就是选举政治下的社会矛盾对于政治家来说它是一种职业生涯的资源

就像顺差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刺激功能一样你老的政治议题大家一提这个事脑子里都会想到谁谁谁常年为这个事去奔波然后为这个事去呼吁大家会对这个政治家一种观念上就固化了就这部分的政治资本就是属于这个政治家的所以你新人想要出道你就得发掘更多的政治议题你社会矛盾肯定是最重要的政治议题了

所以就这个事就是在美国这些非货币的非经济的其他的政治隐性成本你综合算下来都是不低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即使之前中国跟美国出现了贸易战的问题然后大家都知道要把产业链搬出中国了

但是包括欧美的那些建工厂的这些资本他们都没有说再把工厂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而是选择了其他的东南亚之类的这些国家我前一阵也去泰国去调研了一个中国供应链出海的一个企业在泰国建工厂的一个企业我当时就问他们你们觉得现在搞关税的话欧美国家会不会自己回去建工厂

然后他们信誓旦旦的说就甚至斩钉截铁的跟我说肯定不会至少在他们那个角度来看就是他们的环保安全的生产的标准你别说在欧美国家你扛不住了你在中国国内现在好多时候都扛不住了我们国内的标准都已经不允许你再这么去污染这么去拿人不当回事的去生产了

所以他们觉得你想让欧美国家现在再重新去受这个罪去污染那些环境那几乎是一个天方夜谭的事

那么我们假使说现在的这些欧美厂商他们已经到了一个被关税逼的没办法的一个状态确实愿意去考虑所有这些成本之后还是下定决心真的就回美国去建厂但是很重要的一点还是需要时间的就你制造一些工厂你不可能说一个礼拜就给你盖完了对吧

特朗普宣布关税之后然后 9 号之前全部加上然后你让这些工厂在 9 号之前都盖起来吗那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个人会有一个感觉就是特朗普这次他直接把关税拉到这么一个近乎休克的这么一个水平要么是这个脑子真的有点抽风要么是后面他有可能会有一些临时的包括

包括在降关税或者说在拖延关税的或者说在递进的加关税的政策脑子没问题的人都知道你制造业就算真的办你也不可能给他说一个礼拜时间 9 号之前就真的全办完所以说如果特朗普他是真的想通过一些策略来实现制造业搬迁的目标的话更合理的思路应该还是

首先大幅度刺激一下全世界去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因为从之前大家对普遍关税这种有一搭没一搭的这种关注态度来说的话显然是还没有让大家下定决心去搬这个制造业你先给大家一个观念上的足够强的刺激让大家意识到这个事我就一定要这么做

这个我觉得还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真的最后就 9 号直接就关税翻 50%翻一倍上来然后你就让国内通胀瞬间就马上就起来很显然这个是有点不太正常的这么一个措施所以我想如果特朗普真的他是有策略的话他后续也许会有一些时间层面的一个缓和的新的政策出来

来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啊但是他的目标一定还是必须要把这个制造业搬回美国的啊这个肯定是他最终极的一个目标啊那我们讲完就是美国基本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啊那么不管他之后会不会出这个啊

拖延加关税的这么一个政策的边际变化那么现在全世界各国对于美国要退出过去的这种为其他国家提供经济刺激提供需求拉动资源的这么一个贸易角色这个事肯定是已经足够确信了

那么接下来大家要面对的事情就是在美国不给大家提供这种类似货币财政刺激资源的时代各国的选择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之前讲了在古代国家你这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跟外贸政策它是被迫的连在一体的它没有选择的余地但现代国家就不一样了那么首先说古代国家的产能跟现代国家比它肯定是非常非常落后的

就这个大前提我们说了你一个国家要在产能利用率没达满的时候你需求作为一种拉动生产的资源才有效这个大前提在古代很多时候是不满足的有少部分时候是满足甚至说工业革命最开始的这前 200 年产能整体上也是不太够的大部分时候产能是满的

所以这个时候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跟现实都是能有比较好的一个对应关系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的核心的地位就是被古典经济学占据了我们到了凯恩斯这个时期以后基本上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产能过大的这种国家会广泛出现的一个阶段了

所以凯恩斯他是要发明更通用的理论这个理论既能解释过去那些产能不够的国家那个时代的经济现象也能解释我现在就产能过度然后产能利用率经常打不满的这么一个经济状态的国家的一个理论

那么根据现实的情况来讲我们说这个产能它到底什么时候算是跨过了一个足够高的能产生产能利用率不满的问题的一个门槛呢我们从经济史的观察来看的话

大概按照当下的通胀标准应该是在人均 GDP1.5 万美元左右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差不多的正好就和目前世界银行公布的发达国家人均 GDP 的最低门槛这个数是差不多的

那么经济史上很少有低于这个水平的国家它会发生流动性陷阱发生这种产能利用率不满导致的通缩型经济危机或者通缩型衰退的这种现象的但一旦高于这个水平我们会发现很多国家在首次跨过这个门槛的时候它都有很大的概率会经历这种通缩型衰退典型的就是 1929 年大萧条整个欧美国家集体进入了流动性陷阱

然后 90 年代之后的日本也是第一次按照当时的通商标准跨过了门槛也进入到了流动性陷阱这里边我个人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第一次跨过门槛的国家他在宏观政策上

有一定的就是经验不够的问题因为它过去可能经常要面临产能不足的这么一个问题就经常会面临治理通胀的问题所以他们很多时候防通胀的这种心理这种警惕性要强于防通缩的警惕性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我们之前的 76 期播客也讲过我们讲了当年日本在最关键的马上要进入流动性陷阱的之前的几年当时央行的决策当时央行内部委员们的讨论那个记录还能看到

他们都在那边讲的是要怎么防通胀要警惕通胀所以我们可以说第一个古代国家跟现代国家的不同就是一旦现代国家跨过这个人均 GDP1.5 万美元左右的这个发达国家门槛之后需求的缺乏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么第二个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的不同就是

就是古代大部分时候我们就是用贵金属作为货币或者说用贵金属做抵押法货币那么政府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其实是非常非常有限的货币权力很小但是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产能门槛的国家它的货币的自主性其实是足够强的

啊就这一个差异其实是最最关键的你只要是处在通缩性的这种衰退啊处在流动性陷阱当中啊处在这个产能利用率没有达满的这种经济状态下发货币肯定第一步是先会把你这个产能利用率给他拉起来然后让经济从通缩状态中走出来啊肯定要先有这么一个过程啊

不会说直接就导致通胀或者说导致滞胀的因为大家面临增加的这种需求增加的支出的第一个动作不可能是直接涨价它肯定是要先去库存肯定是要先在产能利用率没打满的时候把产能利用率打满通过数量生产数量的增加来赚钱这个对应微观的现实世界当中的这些做生意的人的一个现象其实就是

我们几乎不太可能见到比如说某个老板某个工厂然后他已经有几年都没有什么订单了这个生意做的很不好这时候来了比大订单他第一个反应肯定是先把这个库存给他卖掉然后这个生产线给他开满能开多满开多满先把这个产量给他提上来

然后这样靠数量的增加来赚钱这肯定是产能比较丰富的一个国家这么一个制造业老板他会做的一个事情因为你在产能丰富的一个国家当中他知道价格战无处不在你一个产品不降价都已经算是不错了你怎么可能说经历了一段不赚钱的很痛苦的一个时期之后现在终于来订单了你第一反应是涨价

这个在一个产能丰富的国家当中在微观层面几乎是不会出现的所以一定是先生产先把产能打满把产能打满的这个过程就是经济在恢复的一个过程你只有产能打到非常满的情况下这个老板而且预期将来的需求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减少还会大幅增加的时候他才有那么一些的可能去提这个价格

这个是在产能丰富的产能过剩的国家当中更常见的一个微观的工业和做生意的这么一个状态所以说现在美国从全球撤出它的需求刺激资源对于全球的经济影响

应该来说是一个可解决的问题因为会受到美国需求资源撤出影响的国家大概率都是那些产能有富裕的国家也就是说他们的机器这些生产线这些生产能力都在

只不过就是现在没有买家没有花钱的人了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增加新的需求增加新的支出就可以对冲这个风险这个事并没有这么难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难的其实应该是搞大规模内需刺激的一个政治阻力

因为你搞这个刺激政策你就不可避免的会提高政府的负债率会提高赤字的水平就我们人类作为正常的一个思维状态下没有人会觉得政府负债提高是一个好事可能也只有凯恩斯这种从纯学理的角度去讨论问题的当然也包括我们这种博客去讨论问题的

人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说这个啊刺激经济啊没问题就是好啊就应该刺激啊现实当中的刺激经济啊是会有非常非常多的阻力包括这个民间的舆论的压力那我们从历史经验来看啊极端的外部冲击啊

这个对于冲破政治阻力和舆论压力来刺激经济是有最好的一个推动作用的就是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大家才会团结一致这种极端情况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战争你都开始打仗了他就肯定没人管你那几个点的什么赤字略的问题了第二个就是像 08 年的那样的金融危机第三个就是像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

其实不管是哪个事件就是最重要的必须得大家团结一致形成一个经济肯定要面临巨大灾难的这么一个共识那么这个时候你出手提高负债率进行经济刺激的阻力就会小很多外部的刺激反倒是一个比较好的这么一个顺水推舟的一个动力

我们说中国现在对美国有 3000 亿美元的顺差你就算这 3000 亿美元顺差全没了这部分需求资源全没了大概相当于 2 万亿人民币你这个也就是需要提高大概 GDP1.5%的一个赤字率的水平就能对冲掉的这么一个需求的减少

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这样的一个政治阻力比较小的这么一个窗口期多提高几个百分点的需求的刺激提供更多的资源那你搞不好可能就不止 1.5%的这么一个水平了我们能看到像疫情那几年日本跟美国他们的政府负债率的边际增长水平都有 10 个点以上的这么一个负债率增长的

所以就是说你有一个机会窗口赶紧用我们看到日本因为疫情这么一个机会搞了两三年的 10%以上的政府负债率的提高都足够能走出 30 年的通缩状态了所以说现在对于全世界这些产能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用内需的刺激资源代替之前美国的这种外交

外需的刺激资源的一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实际上过去我们依靠美国作为一个需求拉动的资源这个事儿其实也不是没有风险的事儿

因为靠美国的需求刺激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当然也不光是我们所有对美国形成顺差的国家都会形成巨大的外汇储备然后美国因为赤字的问题贸易赤字导致了巨额的负债率这个对他金融体系的威胁本来就是非常大的

你指不定哪天就会出现恶性的美元贬值我们之前讲了巴菲特在 03 年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担心美元会不会出现恶性贬值的这个问题而且还因为这个写了一个文章搞了一套非常奇思妙想的一个贸易保护政策那么这个美元贬值风险对于各个持有美元会储备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定时炸弹所以说你就算没有

唐朗普加关税的这些事你早晚大家也得想办法去降低美元的金融风险因为这个事它是一个不让人看时间的定时炸弹你哪天爆雷就没有人知道巴菲特自 20 年前就开始担心了但是他上前是吧股神上前预测不准美元什么时候贬值的所以其实是一个潜藏的非常危险的事情我们讲到这其实我想

说一个问题就是相比于中国来说欧洲这次的其实对于内需刺激调整的态度应该来说边际的变化是更大的

因为中国其实一直本身也想转型为内需刺激的这么一个状态但是欧洲对于这种强的财政货币刺激一直都是偏保守态度的但是这里面很核心的就是因为德国它作为欧盟里面话语权最强的一个国家它自己的经济政策在刺激这一方面是偏极端保守的

但是这一次一方面因为关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俄乌战争特朗普对于俄乌问题的这么一个态度转变以及特朗普不想管欧洲的军事防卫的这么一个态度

这些都导致了欧洲终于也开始要转向增加内部刺激的这么一个政策的路线了这对于欧洲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这么一个转折式的这么一个变化所以接下来我们也许能看到一波欧洲股市的一个久违的进入到大家视野的这么一个时期过去欧洲股市可能在全球投资者来说还相对来说没这么主流

但是将来是很难说的甚至欧洲的房价也许都会出现一波上涨这个都是不一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现在如果想进行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的话欧洲无疑也是一个可以纳入到考虑的这么一个时间节点了好那我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

在播客以外,我们为想进一步系统学习经济与投资知识的朋友准备了免费资料和付费课程添加主播微信,可获取一份免费资料书单微信号可以在节目介绍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