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失落的incel、性苦闷的书生:男性气概谁说了算?

失落的incel、性苦闷的书生:男性气概谁说了算?

2025/6/19
logo of podcast 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本节探讨 Incel 文化的演变历程,从最初由女性创建的情感支持社区,到逐渐演变为厌女文化重灾区,并引发暴力事件的过程。节目中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原因以及互联网在其中的作用。
  • Incel 最初由女性创建,旨在为单身群体提供情感支持
  • Incel 社区逐渐被男性主导,并演变成厌女文化重灾区
  • Incel 文化与极端主义和暴力事件相关联

Shownotes Transcript

I learned the truth that saidThat love was meant for beautyAnd high school girls with clear skinned smilesWho married young and then retired

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西地二座我是夏洲今天我请到了我们的老朋友伊静和编辑师一想和大家聊一聊 Incel 非自愿单身和男子气概这一话题很多人提起 Incel 以及他们信奉的红药丸理论二八定理就会想到燕女但你知道 Incel 这个词最初和燕女毫无关系是一个由女性建立非单身群体提供情感支持的社区吗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会从 Inseo 的发展演变来聊一聊 Inseo 为何会逐渐演变为艳女文化的重灾区而这些有毒的男子气概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在约会软件越来越发达性魅力成为约会市场重要的指标的当下互联网又是如何放大了男性气概的焦虑西方和中国传统社会对男子气概的理解又有什么区别权力结构与男性气概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当文学影视作品刻画的理想男性反映的只是男性的幻想和焦虑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女性的诉求时我们又该如何去想象亲密关系那么一镜和诗意先和大家打一声招呼吧大家好我是一镜大家好我是诗意我是一名术书编辑嗯

今天之所以想和大家聊英校非自愿单身这一个话题也是因为前一段时间英剧《混沌少年》时非常的火它讲的就是一个 13 岁的小男孩 Jimmy 为什么要非常残忍地杀害跟他同龄的女孩 Katy

Incel 的全称是 Involuntary Celibate 就像这两个单词没有任何的贬义我第一次听到非自愿单身这个词的时候也没有把它和任何的负面标签联系到一起为了这一期节目我查了一下 Incel 的定义发现它和 Beat Slut 这样的单词一样当一个中性的词语一点一点变得艳女那它的发展史也是针对女性的暴力史

我可以在这里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INCEL 这个词的由来它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一位加拿大的女性 Alana 她在 1997 年的时候发明出来的词创建了一个叫做阿兰娜非自愿独身计划的网站

只在为包括像他还有他一样的大龄的单身的人士提供一个表达孤独与情感苦闷的友善的空间所以最开始的时候这个社区有男性也有女性他们想要建这样的一个社区的初衷也是希望将那一些在社交上面会比较困难情感比较受挫长期缺乏亲密关系的群体

那为了日常的交流的方便,Alanna 就把这个 involuntary celibate 缩写成了 incel 所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词它只是非常中性的描述一种生活的状态但是后来 Alanna 退出了这个社区的管理这个社区慢慢的就由男性开始主导

然后逐渐的这些群体会将自己独身的原因归咎为女性所以才发展出了一些跟业女有关的言论比如说我们在混沌少年史里面有听到的要玩理论还有二八的定理他们还衍生出了比如说像是 chat 它就是指

受女性欢迎的男性以及像 Stacey 这样被理想化但是渴望不可及的女性这样子的黑化在 2014 年的时候有一位自称为 Incel 的名叫罗杰的男性他在美国加州发动了枪击案造成 6 人的死亡

此后这样的事件就和极端主义和暴力主义绑定到了一起甚至被加拿大的法庭定义为恐怖主义那么我知道像易静在 2023 年的时候就想要聊一聊非自愿单身 Incel 这个话题也想去做一个类似的纪录片所以我觉得易静在这里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当初为什么想要做这方面的内容你想要通过它去探讨什么呢

我当时最开始听到这个词是就是有一个公众号叫别的女孩她的一篇报道然后那个报道是讲说中国是非自愿单身然后认识因素理解因素成为因素它里面就是大概讲了一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自认为是因素的人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看法包括你刚刚提到那个红药丸理论它大概的内容来源于那个黑客帝国就是说你吃下红药丸就意味着你选择了真相

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认为的真相就是前 20%的男性掌握了 80%的女性的资源有一位认识的男性朋友是他当时主动跟我提到说问我有没有听说过这个红丸理论然后我说这是什么呀他就发了一个视频给我看大概半个小时

看完之后有一种一点懵逼的感觉就是他那每一句话好像单听都觉得有点道理但是怎么想都觉得非常不对劲后来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他其实是影响我们自己有一个非常逻辑自洽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在他们的那个视角里和我们感受到的世界是很不一样的

虽然说哪怕我能认同那个人跟我说他说我们身处这个所谓的男权社会里并不是所有男性都是特权的享有者但是当我觉得这个东西和我的认知产生如此大的反差的时候我会很好奇说他们到底为什么是这样的角度看世界为什么跟我如此的不一样以及就这些人的心态是怎样的

包括是因为可能一讨论到这种性压抑性苦闷或者性魅力之类的这种话题其实大家都有很强的代入感就是哪怕这个人他可能在世俗意义上并不是一个过得很糟糕或者长得很不英俊的人或者怎么样但是他仍旧认为自己更能共情那些所谓的底层男性他认为自己也是呃

没有机会去面对自己的孤独没有机会去宣泄自己欲望的那个群体然后这种潜意识里的压抑折射到生活中就变成了一些激进的观点或者是一些潜意识的艳女的行为所以我就很想去了解这种心理背后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和这些人之间的一些关系吧

另外就是其实我还就是还很好奇一个点就是说包括那篇文章里他采访的音效都是男性包括你刚刚也提到说这个网站本来是由女性建立的但是最后变成了一个由男性主导的极端艳女的群体那我其实也想知道说呢现实生活中所谓的这种处在

性安逸状态下的女性她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她其实也是一个目前我们公共视野里的盲区吧所以我就一直想找机会去以更多的角度去了解这些事情做一些相关的调研甚至以后有机会希望能拍相关的纪录片我当时只是了解这个概念但是并不知道找到一个怎样的切入口可是当我看到那个混沌少年时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惊喜

因为就不仅仅说是作为一个观众看到了一个好的作品的那种满足感也有一种我关注的这个领域出现了一个有天赋的创作者他把 Bincel 和性别对立和青少年犯罪和这种原生家庭或者阶级问题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然后用这种一镜到底或者多个主角视角的这种表达方式我觉得他都很有冲击力也很新意

其实你在 23 年跟我说 INCEL 这个词的时候因为我从来都没有看过任何相关的背景的资料嘛我真的就以为它可以等同于 love disabled 真的也没有想到 INCEL 它会有这么多的一些负面的言论我觉得像它这样的一个理论它的吊诡之处就在于虽然想听的和帮的这样子的社交软件约会软件越来越发达的时候

你的确会发现越具有性魅力的男性越可能在约会市场在这个 dating 文化里面获得成功 Incel 的这样的群体他们发出一些厌女的言论甚至是一些暴力的行为的时候他们其实也并没有去反思怎么样的男子气概是有问题会去质疑傅存志他们只是遗憾自己并没有成为金字塔间的人他们只是遗憾自己并不是 Chad

我觉得另一个很吊诡的点是就是那些因素的人他们会更去憎恨女性憎恨那些所谓的木墙的女性不爱自己但是他们并没有去恨那些二八里面的二的那些男性因为他们不恨她而是想要成为她他们自己内心是渴望成为

所以他们不会去讨厌 Chad 他就是也是真的会把女性当作一个性资源嘛他只是恨自己拿不到这个资源但是他并不碰这样的一套社会规则我是这样理解的就可以听诗意怎么说

关于这个词的话其实我之前也没有想太多因为我平时的话我好像是在一些公众号的推文上看到关于这个词的一些理解的有媒体呢有一些对这个词的报道我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别人提及这个词并不是太多

但是呢我刚才听了一进的他的理解我觉得这个词呢他可能背后确实反映了目前我们现在这个两性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因为真正秉持独身主义的人还是少数的其实还是很多人有脱单的一个想法但是呢因为出于各种原因吧没有走入到恋爱的阶段

因为我感觉好像就是说现在大家对于谈恋爱这个事情本身来说考虑的太多了当然了就是舆论啊包括我们接触到的社交平台看到会去讲你要如何去追女生啊然后你要怎么样去找到一个男朋友啊他就会有一些攻略其实是比较刻板的但是他受众还是挺多的

一方面是制造一种焦虑吧另外的话就是会影响到一部分人根据这样的一种刻板的一种印象去选择自己的伴侣我也偶尔就是有刷到过就出于好奇点看一下他们到底会说什么在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非常的好笑

非常的滑稽因为那些人他们所说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甚至就好像他们只是把同样的一篇文章背熟了之后不同的人再把它演绎出来他给你兜售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东西一模一样的情感一模一样的技巧在这里面你看不到情感需求你只有

公式和模板你要去套就看一下我们现在到哪一步了但是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果你用一个非常模式化的模板去来界定你的感情的话反而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嘛就包括刚才一静就是说的为什么这些男性他们不去

讨厌那 20%他们称为恋爱的男性而是要去憎恨女性我觉得这好像也是非自愿单身的男性和非自愿单身的女性之间的区别现在在小红书之类的社交媒体上也经常会刷到一些什么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你看清了男性但你仍然是异性恋之类的像现在我们经常会说韩女非常的

勇敢质疑韩女理解韩女成为韩女他们就通过不恋爱这样的一种抵抗运动来去反抗父权制来反抗这个社会并没有给一个女性更好的生存的空间无论是婚恋还是职场他们会以这样子的

不合作的方式去作为他们的反抗但是回归到男性身上的话会发现他们将矛头对准女性甚至会演变出一些比较极端的暴力的行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好像生活着不同时期的人因为每个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他们成长的模式也不同你会发现这个社会好像同时生活着

清朝人前现代人现代人后现代人很多人他们都在谈论所谓的比如说 saturation ship 了但是同时还有人会因为彩礼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我就会觉得这些事情全部都混杂一起的时候我们再去讨论一个单一的概念也会变得非常的困难

其实现在提及 incel 这个词可能在国内会有很多人不是特别的清楚因为它毕竟也是一个西方的博莱的词语嘛我觉得替换到我们中文的语境里面那可能就是屌丝

虽然这个词好像不怎么用了但是如果你去看比如说知乎或者是虎扑或者是抖音一些非常下沉的论坛的时候你也能找到很多跟 Incel 他们的言论一样的他们不会用这样的词去称呼自己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里又厌恶又渴求将女性作为性资源的现象是一样的

这算某种程度的殊途同归我突然想起来就是我之前有分享给下周一篇文章有一个 B 站的博主叫风哥王命天涯他的粉丝被他自己概括为 3D 人士就是低学历低智商低素质的一群男性他们每天在风哥的直播间给他分享自己各种不成功的性经验希望跟女性产生素质

所谓的连接但是无法实现的这种愿望然后怨天怨地怨社会怨女人就是不会审视自己然后那个风格他语言风格很幽默很犀利以这种骂人的方式去点拨这些性压抑的 3D 人士回到刚刚的那个《混沌少年史》那个电视剧最开始看到那个男主他在说自己是一个丑陋的没有魅力没有女性喜欢他的男孩的时候

我其实也很困惑就是他这么想他为什么就已经有这么迫切的愿望要去证明他是有魅力的有信心力的可以去控制别人的人但是他同时又这么的迫切的需要这种被人认可被人肯定的这种状态好像就有一种

如果他不够有男子气概或者不够有性魅力他就是不配恋爱的哪怕他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甚至有些才华的小男孩

我觉得这也是混沌少年时让我比较惊喜的点,它其实点出了社交媒体是怎样成背的去放大有毒的男性乞丐和业女文化,让这些青少年将 insol 变成了他们自我认同的一个标签,但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其实这些有毒的男子乞丐并不能够让他们过得好。

就像是在国内的互联网语境当中所谓的性张力和性缩力也是会被频频提及的词汇嘛所以你可以看到性魅力在青少年尤其是像西方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是被抬高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的

而社交媒体又放大了这一点因为你会发现他给你的反馈是非常直接的比如说剧里面也提到 Jimmy 他有没有 Instagram 的账号他会不会在 Instagram 上面发照片

有多少人给你的照片点赞留言你们的互动怎么样你有多少的粉丝其实都是非常直观的我们这一辈刚刚十来岁的时候只是稍微接触了互联网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出现包括像我们父母成长的时候他们连手机都没有所以我觉得他可能就是暴露的是互联网时代他会出现的问题

你有大量的那些信息涌过来你需要去甄别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杰米对着心理咨询师去喊出了 I'm ugly 甚至问她是否有一点喜欢自己

而且让人很胆寒的是直到最后他都没有流露出对自己行为的悔恨他还是在意自己是否有性吸引力在西方男性他所谓的身份认同是要通过征服多少女性去构建的

就像是在西方的文学里面有那种歧视文学的传统那你像那些歧视他本身也不可能跟他的那个贵族情妇会发展成一个非常正当的关系但是他就是需要通过寻找一个情妇被一个贵族的情妇喜欢和认可来证明自己是有男性气概的

这可能也是在西方文化里面根植于他们的这样的文化像罗伯特布兰农他用四个口号去定义西方文化当中的男性乞丐的支配性定义比如说别做娘炮做个大人物

还有是你要像轻松或者像树一样挺起直让他们好看和难堪如果男性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会陷入焦虑你会发现在混沌少年时里面有很多的校园里面的场景其实都暗含了罗伯特布兰农对男性乞丐的定义比如说你看 Jimmy 他非常的瘦弱非常的瘦小他虽然成绩很好

但他看起来确实不够强壮他的体育运动也不是非常的好让他们好看和难堪这一点也可以对应当青少年发生一些肢体冲突或者是其中有一个男孩被一个女孩揍的时候他们也会说你既然被一个女生揍了

我就觉得像他们这样的不断的起哄不断的讥讽充满校园霸凌的环境其实也都反映了大家对男性乞丐的想象所以我在这里想就是跟两位再去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比如说因素的群体它展现出了一些性压抑对亲密关系的渴求

那她为什么不去主动去时间亲密关系而是选择抱团取暖,蜷缩在自己的圈子里呢?你像 Jimmy 她才 13 岁,她还非常的小那在这个时候就说自己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女生愿意喜欢她是不是太早了一点呢?就包括像你刚才也会说并不是所有的音效的全然将女性当作性资源

就是要动不动就要使用暴力很多人他可能还是非常渴求亲密关系的那他为什么就呆在自己所谓的舒适圈就不出来了呢包括造成枪击案的罗姐他学历不低他的家庭背景其实也非常的好他说他自己到了 22 岁还是一个 virgin 但是事实上他其实

是比较内向的他从来都没有主动追求过女生那如果你自己都没有主动迈出那一步你没有去主动实践你没有女朋友你为什么就是说到最后还会把这个源头归结为就是你不够有吸引力

我觉得可能是内心潜在的一种自卑和恐惧吧亲密关系呢他是渴求的他设想如果说我要实现亲密关系那么我就需要有足够的占有欲我是感觉他如果没有达到的话他就会觉得还不如不走入这一步吧这是我的理解

我感觉我从身边一些男生视角的感情经历的分享其实会得到跟失忆类似的感受有一些人他可能认为自己曾经真心的去追求过女性或者是他认为自己很内向他不擅长追求他就觉得自己是不被看见的或者不被渴望的或者是因为他追求了但没有得到结果然后他被拒绝了他就会

为了巩固自己的尊严为了挽回自己的这种不被需要的感受来贬低女性或者是表现出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就是好像我其实也不在乎我也不想认真就是反而是一种我觉得也是一种自保吧

就像那会儿你说到就是第三集里 Jimmy 和女心的一生那场戏里有一种很强的博弈的感觉就是开始 Jimmy 试图去以一种气场上的压迫感觉得我好像很游刃有余看破了你想要套话的伎俩但是随着对话的深入随着心理咨询师触及到了他内心的自卑比如说

她父亲对于她不够有男子气概的失望或者对于 Katy 拒绝她之后受挫的这种羞耻感 Jimmy 就表现得很暴怒去扔东西怒吼试图重新去恐吓或者是掌握这种主动权但她其实内心是非常的混乱和破碎的有一种

非常希望被认可但是又很自卑一旦挫败就会在愤怒中失控充满攻击性的感觉这种状态会不会也是他想要去

以一种就看似强势的状态去彰显自己的男子气概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赢得女性赢得战利品然后去得到男性群体的认可和接纳的这种感觉在他的世界里他要求的是那种男性的认同然后他对女性的态度其实是一种是为了维护自己自尊的一个对照的那种状态这边我可能想补充一下因为刚才提到了父亲

我觉得男性气概的俗成和理解跟父亲的教育关系还挺大的一个非常强势的父亲的话他的儿子可能会有内心的一种自卑的有可能是反抗的都有可能

因为父亲他可能希望他的儿子要有那种刻板印象中的男性气概那他如果说是没有达成的话就会产生比较激烈的一个矛盾吧有些人是隐藏起来的有些人可能会发生公开的冲突

我其实想补充问诗意一个问题比如说在你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样的男性对你来说会是一个榜样的角色或者说是一个能够代表你心目中理想角色的那种范本我记得我去年在做一个关于大选相关的选题的时候达到一个数据就是说现在年轻男性里转投共和党的人比

之前高了非常多就以前可能年轻人的基本盘都是民主党然后现在有很多人是因为他觉得比如说民主党的那种政治正确也好或者是 LGBTQ 啊或者什么让自己没有归属感反而是就是特朗普所宣扬的那种有点个人运行主义大家长式的男性成为了那一部分男性的拥堵

我就在想呢可能对于我们的文化里这个左右的撕裂它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其实这种性别的角色的更替其实是有断层的因为我们的上一辈里的男性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身份大家都喝酒然后大家都在酒桌上是一样的嘴脸

哪怕他是一个教授或者他是一个知识分子我们的成长环境里对于男性来说他应该去学习什么样的榜样或者当他自己成为一个父亲的时候他该怎样去教养一个儿子我觉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突然想到周深因为他的性别气质还是挺特别的他刚开始进入歌坛的时候有挺多人嘲讽的我记得 16 年还是 17 年的时候

就觉得他跟其他的男歌手比起来太特别了因为嗓音呈现了一种气质但是好像过了几年以后他就非常受到欢迎了大家开始理解原来男性的形象也是可以这样子多元的而且他表现出来的那种善良也好那种积极的态度也好

他也比较幽默给人的一种不一样的一种印象比如说像你提到的周深包括其实我们现在的就是女性导演或者女性作者所写的故事里其实我觉得爱情都会变得更女性化一些

他会更友好或者更尊重更温柔但是可能现实中大多数的男性他其实还是距离这个角色有相当远的距离他是否会就是加剧这种男女之间的隔阂或者屏障我觉得现实还是挺严峻的网上对于一些比如说比较阴柔的男性还是比较

包容和理解的吧但现实当中的话好像不是那么友好我觉得就有想到诗意最近在编的那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宋根的《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很多时候我们提到所谓的性别有毒的男子气概都会收到一些上纲上线大题小作本来就如此不合理也没有办法之类的评论

但我觉得宋根老师的这本书可以视为你以为的那些东西古以有之的仿佛天生就存在的理想的性别气质的定义对理想的男性也好女性也好的想象它都是不断地被建构出来的虽然说我们现在抓听的 Bumble 小红书之类的

就不可避免的会看到非常多的充满了男子气概的肌肉男但其实不同于西方文化当中的硬汉的形象包括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对一些比较阴柔的雌雄同体的一些男性会持有一些负面的看法

其实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对理想男性的性别气质的想象是紧紧的套衬在才子佳人这样的叙事模式里面的你像才子他在中国的古典文化里面也是非常柔弱的无雅的并没有那么具有阳刚的气感而且宋根他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可以跟我们前面讲的音效串起来

像 Insel 他会很失落于自己不是被女性选择的那个是因为在西方文化当中男子乞丐是通过征服女性去建构的但是中国传统社会对男性的乞丐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它是建立在同性社交之上的

即便是才子佳人这样去折射古人对爱情及理想男性性别气质想象的古典文学,它其实也是写给男人看的,它反映的是男人的幻想和焦虑,而女性她作为一个他者,即便是主动的阅读,

也是非常被动的接受了这些文学作品当中建构出来的对理想男性的想象因为诗意刚好也是这本书的编辑嘛所以我觉得你可以跟大家展开的讲一讲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像才子这样

柔弱的白面的阴柔的书生就这样的一个理想男性逐渐去形成的过程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怎么样子的一个需要我觉得它也可以作为我们现在理解男性气概的一种补充好的当时

签下这个书的版权的时候自己也是好奇因为我们可能更多的所感受到的对于男性气概的理解确实是来自于西方更多一点在我们中国文化语境当中的男性气概他是如何去被定义的如何被塑造的又是有什么变化呢比如说提到的才子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固定的印象书里有提及在我们传统的才子佳人叙事的模型当中呢才子它需要有文学上的才能在形象上呢是风流倜傥的年轻俊秀的要配才子就是它的颜值在线还得守身如玉出身高贵然后拥有和才子不相上相的诗文才华

这样才能够称得上郎才女貌当时有一部经典吧就是西乡记当然了这个才子佳人形象的早期版本并没有那么模式化

书里有提到过奋求狂的故事大家可能比较熟悉讲的是司马相儒和卓文君相识相恋的故事书里提到有一个学者叫海世纳他说司马相儒在刚遇见卓文君的时候他既不年轻又不俊秀甚至有些口吃当时的卓文君其实是一个寡妇

从形象和身份上来说都不符合后来爱情故事对于才子佳人的要求这个时间发生在西汉嘛它还是有比较多的可解读的一些空间和形象的手生如玉这个呢也是到了宋明理事成为官方正统意识形态之后才被固定下来成为一种霸权的话语说明中国文化其实是不断的变化的

开始在我们早期的文化语境当中对于性别的观念还是比较的多元的直到后来的话因为正统的意识形态的形成才慢慢开始收缩和单一变得扁平化我去年看到过一本书叫做《亚裔女性写作》其实对于中西方都是一样的男性他是长期占有着文本书写的主导权

在分界社会的时候女性的写作是被压抑的即便她们被允许写作也是局限在特定的空间比如说规格这种比较私人的场所她们所书写的文本是趋向于个体的但是呢对于当时男性来说呢投身于公共领域是被鼓励和提倡的

尤其是在儒家文化盛行的时候强调成为一名有理想的男性他是要成为君子的尤其是后来科举制度比较完善了但凡有条件的家庭呢都希望家里的男性成员能够博取功名当时社会上很多职业呢也是面向男性的那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父权制呢构成了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现实世界包括文本世界

其实我们小时候阅读很多的古诗讲到那些古诗里面的女性她

他们是如何讲述自己对夫君的思念的时候老师也都会提到他并没有真的在写爱情诗他只是借这个爱情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他其实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对君主的忠心他其实抒发的是自己的政治的抱负我们自古以来就有香草美人这样子的文学的传统

你抒发的就是自己不能够实现的政治的报复文学本身和权力的结构和男性认同是紧紧的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并不代表在当时的社会里面那些人他们真实的情感需求就是这个样子的

读到宋根他说的时候有一个点就非常的好笑他说在性与爱的男性表现里面文学天赋不但是女方寻夫觅婿的择偶标准而且也和男方社会权利和虚荣自负紧密相连文才作为男性气质至高无上的准绳似乎能够弥补年长 磊弱 建议思迁以及外貌还有性能力方面的缺陷

我当时在读到这个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的好笑再说到从才子到君子刚才提到的西桑记也好他的原型音音传也好我们小时候在学的时候你会说他其实是反映了对封建礼教的压迫他会把琴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他还是有一定的革命性的

但他也是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去探索他并没有完成他真正所谓的颠覆或者换句话说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文学的传统很多时候他也是颠覆收编再颠覆所谓的才子他也只是在成为君子的这个过程当中的

一个人生的一个历程就好像张生这样子的形象你在文学作品当中他可能展现了一些反叛比如说他对音音的这样的性渴求他可能不太符合我们

儒家文化里面对君子的定义或者他的这样的形象会有反儒生的定义但是他到最后他也以考取公民的形式获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同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我觉得这也是一个

就非常好玩也是非常讽刺的地方因为发现很多的文学作品很多的古典文学和事情文学它们展现出来的这些所谓的颠覆性也只是一种小插曲它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的文学影视作品它好像展现了一些女性的诉求展现了一些女性对情感的渴求对独立的渴望对那些非常传统的婚姻关系的拒绝

但是你会发现她到最后大多数还是获得了一个非常主流的生活方式比如她找到了一个非常如意的男朋友去作为她的老公她就结束了她自己的一个单身的身份她在这个之前的所有的那些反叛都可以视为她在

归入正统当中的一个插曲比如说《俗女养成记》很多人都说《俗女养成记》最后的那个结局就是女主人公她还是选择把小孩生出来了她还是选择成为了一个母亲你会发现像这样子的故事它到最后都回归到温情当中那所有的那些颠覆性也是被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收编我会这样想

我其实还想问另一个问题除了才子之外其实像那些经典文学里比如说水浒传三国演义里面的英雄好汉他们也是男子气概的代表但是宋公老师就指出说这些英雄好汉他是具有明显的性缺失的

就是在世情文学里当词柔化的书生成为爱情故事的主角的时候这些魁梧剑术的武士却好像跟性毫无关联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它其实也跟现代大家追求阳刚之气或追求剑术的跟性有直接的暗示的这种现象是相当于是一个法例这个地方很有意思也很吸引人

宋老师这个观察非常敏锐确实中国古代文化当中的男性形象除了我们看到的文弱书生之外还有一些英雄好汉这些在我们在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时候都能看到记得我小的时候在读这些名著的时候就更多的会从作品的情节出发看他们一些具体故事觉得里面故事跌宕起伏蛮精彩

不太会从性别文化的角度去考察作品本身但是你通篇去阅读这样的作品发现里面的文本都是男性主导女性实语的情况那就说明性与情感在这些呈现典型男性气概的作品当中它是处于一种无足轻重的地位的无论是三国演义也好水浒专也好

兄弟情谊或者说保持兄弟情谊一起夺取天下或者是占据江湖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至于儿女情长呢其实是最微不足道的《三国演义》里面有个情节它是讲张飞因为醉酒误事导致徐州失守刘备的家人也陷入敌手张飞陷入了自责觉得自己没脸去面对主公刘备

这个时候刘备上前抱住了张飞说了一番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当然碰到现在肯定是要被递死了在刘备看来因为他们是桃园三杰一之一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他们牢不可破的一个联盟而是他事业当中不可缺少一部分至于他身边的女性即便是家人遇到了紧急的情况他也觉得是可以置之不理的

在他的逻辑当中呢女性是他者兄弟呢才是自我的一部分同样在水浒传当中呢以好汉意识形态为主要特征那些好汉呢他们都是有心地尊恨心地情义会全讲功夫仗义殊才表现出来的行为呢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像那些我们所说的露林好汉就是这样的形象

这可以彰显出他们的男性气概这里提到水浒传里面的宋江宋江和李逵是相爱相杀的好兄弟虽然宋江对身边的女性几乎没有感情水浒传里面有提到一个情节就讲宋江和当时一个女性就叫颜婆媳去相亲虽然宋江不情不愿

但是在他的好兄弟李逵看来仍然是一个污点包括宋江之后因为办事情去见李师师李逵也觉得是难以接受的因为李逵他是一个在这个水火传的作品的刻画里面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有人男性气概的一个人物

在他看来呢自己的好兄弟和女性交好其实是有损于他的男性气概虽然呢小说是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我们从中也能看到古代中国的男性

这种同性社交的文化对于女性的一种忽视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这书里面关于这个经典作品的一个另类解读吧我觉得从这个性别的视角来看的话可以读出更多关于对于我们古代中国男性的一个理解

他里面援引了一爱莲的说法一爱莲她曾经指出水浒传里面女性只表现女性性争性欲性行为的时候才会现行年轻的女性就懂得以性为侧来赢得好处占据上风保障安全那年迈的女性就利用其他女性的皮肉生意来作为谋生之道

像潘金莲在初次跟武松见面的时候就颇有点凭空色彩的味道武松有一副正人君子样子但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像武松这样子的人吗就真的存在像李逵这样的人吗我觉得

他也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就像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说的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它最主要的还是反映了一种社会需求一种政治需求不仅是包括女性的性需求男性的性需求其实在这里面也抹掉了就怎么可能呢

就是那一些身材魁梧的非常英勇的非常厉害的男性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完全不尽女色女性的情感需求就更不用说了这样就是没有办法去正视非常正当的一种情感的需要所以你像李安的那个电影里面他才会说中国人在闹洞房的时候在结婚的时候的那一些所谓的漏息其实也是

整个民族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刚才我们有说到像所谓的西乡记这样子的文学作品它还是在一个非常小范围内的反叛我觉得它可以视为跟当时的整个的社会结构和儒家文化的一种

小小的挠挠痒跟他的撒撒娇到最后他还是要回归到正统上来的但你像肉浦团或者是像金瓶梅这样的作品它是非常直面人的性需求的那个作品我觉得反而是一种颠覆和反叛性别理论的角度去切入水浒传或者是三国演义这样的作品的时候

他们也很可能会被划到现在非常火的老灯文学里面其实像文学影视作品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反映了社会对性别的看法那么我们现在会对这些作品提出不满也是性别意识提高的结果

所以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心目当中的理想的男性气概是什么我觉得榜样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但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环顾四周你会发现都很难找到一个理想的榜样很多的文学影视作品当中你都能够看到男性身影的存在但这些男性他们或多或少还是夹带了一些有毒的男性气概那如果一个男孩他想要

嗯嗯有意识的去剔除这些所谓的有毒的男性气概或者他意识到了这样子的男性气概对于自己来说其实也是一种绑架如果你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你就会被划出所谓的真男人的这样的一个范畴也想要拒绝这样子的标准的男孩他应该寻找怎么样的人作为范本呢嗯

可能就有几个关键词吧就我会觉得说一定要说长得风流倜傥啊外貌这一些会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的但是人的一些宝贵的一些品格如果能够保持下来我觉得这个还是蛮重要的比如说责任心如果说你的能量没有那么强大的话至少

你对身边的人要有责任心能够有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周边的世界这是我的一个理解因为男性气概其实本身也是挺多元的你可以是呈现出硬汉的那种样子也可以是文肉书生

其实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直在想之前我好像并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一直在变就想到难说到哪了冷电影这个好像现在大家也讨论过很多就我自己在就是上个月看北影节的时候我盲选了一部稀奇苛刻的西北偏北看完之后就

有一种很无语的感觉可能他在那个时代他确实是经典但站在当代的视角下看你会觉得他有很多性别刻板印象比如说性感冷艳的金发女郎作为诱饵实际上他又是一个什么卧底特工最后被男主英雄救美

我就觉得啊就是为什么这样的东西会成为经典但是步一步想过来的话能理解到其实那个时代的男性塑造的是一个英雄的形象所以他需要以此来搭配的女性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这种工具性的性感女郎

那到现在可能对于我来说我觉得一个理想的男性形象他首先要有同女心然后要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和理解不同人的意愿同时他可能再兼具一些其他的不管在男性身上还是在女性身上都具备的优良品质就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会让我觉得理想的男性的角色了我之前看过那个性别光伏理论嘛

就你要说一个人是纯男性和纯女性不太可能可能有些人男性确实会表现的明显一点有些人女性确实会表现明显一点但大部分的人其实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对现在词穷同体变成了一个褒义词一般来说我也不会去特意去强调对方是男性或女性我就是先把它当做人来看待从人本身的角度去理解

男性气概也好女性气概也好这样可能会更加的理性一点这个问题其实我也很想听听下周的答案你知道我对为理想男性的定义是什么吗说出来你就不能笑我其实我对理想男性的定义跟对理想女性的定义是一样的理想的男性形象是

要符合三条标准第一个是对世事有基本的洞察然后第二个是要有诙谐自在的生活格调最后就是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听起来像不像是一个无好学生的水平哈哈

但是就是在说回到这个现实生活当中我觉得还是勇于表达脆弱吧我可能也在之前的节目里有讲过就表达脆弱不是懦弱不是说他在现实生活中会不负责任逃避责任

而是说他可以非常自如的去谈论自己的情感需求对于男性来说他其实一直都是被压抑的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一直都接受的是你一定要像一个男孩儿

不能够像女孩一样去哭,哭就不够男子汉了男性很可能就是会不断的去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嘛所以我觉得就是非常自如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实对于男性来说有太多的理论去教他们怎么样去成功怎么样在职场上面获得成就

但是却很少有那种关于情感交易的需求是的 是的就是之前看韩秉哲有本书叫《爱欲之死》我觉得那一段话也很触动我觉得也很适用于现在的约会市场吧就是他说爱情被驯化成了一种消费模式不存在风险 不考验胆识杜绝疯癫和迷狂避免产生任何消极和被否定的感觉

舒适的感觉和无需承担任何不良后果的刺激替代了痛苦和激情在快餐式的作爱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当代新生活已经不存在任何的消极面消极面的缺失也导致了爱情的枯萎成为了可消费可计算的享乐主义的对象

我觉得这个也很切中当下的约会文化中的那种人们的空虚感就是你一旦追求的不是爱的话你把所有的对方符号化变成一个批判的对象你通过去贬低他通过去把它当成工具或者利用他压榨他的价值这样的话其实都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没有办法在中得到真正的那种精神的滋养和抚慰

我突然想起来我有朋友他就喜欢那种疑女文学就是虚拟人还有那种虚拟人仿生人

他们会对那些游戏作品包括这些 AI 或者什么透出人的情感对真实的人他会有一些担忧除了《仪女》像宋根他在剧人当中提到的太监人我觉得也蛮有意思的我想看一下有没有相关的研究出来

他当时他提到了两点嘛,一个是像我们比较熟知的,比如说韩剧里面盛产的小鲜肉的那种形象,像那个太监文是我一个没有太接触的领域,他已经表明自己被阉割了,然后这样子的身份反而会受到很多女性的欢迎,他们表示不介意,可能是对于他们来说,被阉割的男性,

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威胁性的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的有意思再说到这个男性气概我觉得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当中可能在我们东方文化里面对理想男性气概的想象很多时候其实和西方文化里面的那个性魅力

并不能等同你说这个男性他为什么吸引人他足够的体贴足够的温柔他能够重视到你的情感需求与此同时他可能还非常的多精能够满足你进入一个传统的婚恋家庭的一些物质的需要或者说他也非常的有权利能够

解救于你危难能够帮助你包括在最开始我说我觉得我们的现在社会是有很多生活在不同时期的人比如说那些比较享受 saturationship 的那种享受 dating 文化能够婉转 dating 文化的人他们可能比较看重的就是所谓的那样的一个性张力你只是单看这样的一种现象你往一个非常积极的角度去说

你觉得这可能是女性去重视自己的生理需求的一种表现我就是想要一些年轻的美好的肉体来满足我自己对性的需求

但是另外一方面有的时候你在社交媒体上也会看到一些诸如生理性喜欢这样的词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词那真的有不包含生理喜欢的喜欢吗那可能对于很多比如说像最开始一些就直接相亲的人来说那可能他真的没有把这个所谓的生理喜欢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他一上来是在谈论那些非常实际的需求

婚姻 婚恋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完完全全等同于了一个繁衍的需要一个社会存在的需要所以在这个时候像生理性喜欢这个词它才可能产生一定的醍醐灌顶的需要但是其实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你像生理性喜欢这个词它也阉割了爱的向度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很多时候我讨厌社交媒体很多就是那些情感博主在谈论情感的原因因为他们会把很多复杂的这么漫长的社会不断地演绎

演变过来的那些非常复杂的情感把它压缩为一个非常简单的标签弱化了那些人的具体的感受其实任何东西都不是铁板一块但是像这样的词却想要将情感这样的一个流动的关系变成铁板一块

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像现在我们论是谈论像音效也好文弱书生也好包括我们刚才提到的一些对性别气质想象的也好我还是想要一种更加流动的感觉吧就包括我们说性别是流动的那其实情感也应该是流动的我们对情感的想象应该是更加的开放和包容的需要不断的去探索的但只是比较悲哀的是尤其是像中国现在的语境下

留给我们探索的时间其实是非常少的我自己觉得我有一个阶段是非常相信生理性喜欢的甚至我觉得那种激情的迷恋才是真正的爱情之类的但是我觉得就是当你过了那个阶段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很不真实就它里面有

很多可能是表演的成分当后来我发现你进入一段真正的深度关系之后你才意识到你那个时候对那种激情的迷恋是很被冲昏头脑的吧我觉得后来才会有一个反思的阶段意识到就是爱的维度是要更深远当你没有经历过那种责任那种承诺或者神圣的那种

就是

就是我想今天一进说的那个就还是回到我一直重复的就扔掉书本上街去我觉得也可以就是关掉社交媒体上街去就再回到最开始混沌少年时之前我不是说他让我惊喜的一点是他展现了社交媒体放大了艳女的文化让这些青少年去接受了音效从而接受了这种有毒的文化对他们自己也不好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有朋友跟他的弟弟就有讨论过这种类似的事情比如说当他的弟弟有一些业女言论的时候他也会非常严肃地指出来他就想要去了解他的弟弟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业女的情节你就会发现不同的性别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有的时候都是不同的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信息的检房里他的弟弟也将自己称为 3D 人员就低学历低收入低相貌他为什么有的时候会讨厌女性是因为

那些视频总是给他推一些要非常高的彩礼然后到最后还出轨给这个男人戴绿帽的这样子的女性就他所接收到的都是这些非常夸张的信息那在这一些夸张的信息里面他自然而然的会认为就大多数女性都是爱慕虚荣的都是拜金的他很可能把你的钱花光海到最后给你戴绿帽

就因为自己的收入也非常的低在社会上他可能自认为是处于一个边缘的群体那他就会觉得像婚恋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所以他也对谈恋爱毫无兴趣

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就好像就是每个人他都陷在了自己的那个性激减防力可能就是我们所接受到的就可能是一些男性的极端的言论或者是一些男性家暴杀妻之类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也是现在社交媒体

在不断地放大彼此的仇恨在加剧这样子的分裂而且现在的这个分裂是越来越大这个鸿沟越来越难以弥合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这个现实也非常的严峻有点像是我们人和人都生活在无法互相看见的事实当中 I learned the truth that saidthat love was meant for beauty

中文字幕提供

中文字幕提供

中文字幕提供

to those of us who are valentines that never and those whose names were never called when choosing sides for basketball it was long the world was younger than today and dreams were all they gave for free

中文字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