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一部脏话史,也是针对女性的暴力史

一部脏话史,也是针对女性的暴力史

2024/9/9
logo of podcast 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夏洲
林真棒
洛宁
阿曼达·蒙特尔
Topics
阿曼达·蒙特尔:我研究发现,许多针对女性的脏话并非天生带有贬义,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语义转变过程,从原本的中性甚至褒义,逐渐演变成对女性的侮辱。这其中蕴含的词义变化,正是一部针对女性的暴力史。 例如,“bitch”一词,最初可能指代生殖器或动物,后来才演变成对女性的贬称。类似的还有“slut”和“cunt”,它们也经历了从客观描述到侮辱性词汇的转变。这些词汇的演变,反映了男性主导的语言体系中对女性的偏见和压迫。 然而,女性也可以通过主动使用这些词语,来消解其负面含义,实现对语言的收复。当女性反复使用这些词语,并赋予其积极含义时,其原有的侮辱性就会逐渐降低。 林真棒:在中文语境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例如“娇妻”、“婚驴”等词汇,表面上看似是对女性的描述,实则是一种物化和非人化的表现。这些词汇的出现,既有警醒意义,也可能导致女性内部的互相审判和攻击。 年轻女性非常重视语言作为自我赋权的工具,因为在现有文化环境下,语言是她们相对温和且有实践性的赋权方式。她们通过创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将“英雄”改为“英雌”,“老天爷”改为“老天奶”,来挑战性别偏见,并推动观念变革。 在网络语境下,女性对脏话的重新定义和使用,体现了她们对语言的创造力和赋权。她们善于捕捉语言中的微妙线索,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表达。 洛宁:我认同女性主动使用被污名化的词语,来消解其负面含义,实现对语言的收复。女性可以通过创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挑战性别偏见,并推动观念变革。 幽默是边缘群体赋权的重要工具,通过自嘲和戏谑,可以消解权力结构中的不平等。犹太人的自嘲式幽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性别偏见,我们应该尽量克制使用带有性别偏见的词汇。虽然理论上我们知道哪些词语是不对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忍不住使用它们来宣泄情绪。 夏洲:女性主义不应成为一种地狱,而应是一个起点。我们不能将女性主义当作一种勋章,用来建立鄙视链,苛求底层女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保护“女人腔”,即保护女性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认知方式。女性的语言往往更注重身体感知、情感表达和直觉体验,这是一种宝贵的认知资源,需要被保护和传承。 我们需要更多女性创作者,来创造更多展现女性生活图景的作品,打破单一叙事模式。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创造时,我们才能看到新的图景。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说脏话的历史也是针对女性的暴力史?

许多针对女性的脏话最初并非贬义,而是从中性或褒义逐渐演变为侮辱性词汇。这种词义的转变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暴力历史。例如,'bitch'一词最初指生殖器,后来专门指母狗,最终演变为对女性的侮辱。这种演变揭示了语言中的性别偏见和男性主导的语言权力。

女性如何通过语言进行自我赋权?

女性通过主动使用原本带有贬义的词汇,如'bitch',赋予其积极含义,从而削弱其侮辱性。此外,女性还通过创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将'英雄'改为'英雌',来挑战性别偏见。这种语言革命不仅改变了词汇的含义,还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变革。

为什么女性法官在法庭上被打断的频率更高?

随着女性法官数量的增加,男性法官和律师可能感到权威受到挑战,因此更频繁地打断女性法官的发言。这种现象反映了性别偏见在职场中的持续存在,即使女性在权力位置上,仍然面临语言上的压制和歧视。

如何看待中文互联网上出现的'娇妻'、'婚驴'等词汇?

这些词汇最初用于描述迎合父权制的女性形象,但后来被滥用,导致普通女性被置于新的审判位置。尽管这些词汇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但它们也反映了女性内部的鄙视链和非人化现象,进一步强化了性别不平等。

女性如何通过语言挑战性别偏见?

女性通过收复和创造语言来挑战性别偏见。例如,将原本贬义的词汇赋予积极含义,如将'阿姨'、'小姐'等词重新定义为中性或褒义。此外,女性还创造新的表达方式,如用'好地'取代'好屌',以消除语言中的性别偏见。

为什么男性对女性使用气泡音感到不满?

男性对女性使用气泡音的不满并非源于语言本身,而是因为他们感到女性正在改变语言的潮流和权力结构。气泡音原本是男性用来增强权威感的语言技巧,但当女性开始使用它时,男性感到自己的语言主导权受到威胁。

如何看待'破碎感'、'宝宝碗'等网络热词?

这些词汇反映了女性在父权制下的自我物化和巨婴化倾向。尽管这些词汇看似无害,但它们实际上强化了女性在父权制中的弱势地位。女性主义应警惕这些词汇背后的性别偏见,避免被虚妄的胜利所迷惑。

为什么女性主义不应成为一种鄙视链?

女性主义不应成为一种鄙视链,因为它会强化女性内部的优越感和非人化现象。女性主义的目标是消除性别不平等,而不是通过贬低其他女性来建立新的等级制度。女性主义应关注制度的变革,而非苛责个体。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英语和中文语境下针对女性的脏话,以及女性如何通过语言革命来赋权。节目探讨了脏话演变的历史,以及女性如何通过重新定义和创造新的词汇来抵抗性别偏见。
  • 许多针对女性的脏话并非天生带有贬义,而是经历了词义转变
  • 女性可以通过主动使用这些词语来反“荡妇羞辱”
  • 语言是重要的赋权工具,年轻女性积极将语言变为自我赋权的工具

Shownotes Transcript

开场白

“当我说bitch时,你会想到什么”

“可是如果我告诉你,800年以前这个词与女人和狗没有任何关系,你会怎么想?”

美国作家、语言学家阿曼达·蒙特尔在《语言恶女》的开篇就向读者抛出疑问。她发现,很多针对女性的脏话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带有贬义色彩的,而一个词语从中性甚至是褒义的色彩演变成对女性的侮辱时,它所蕴含的词义转变的历史就是一段针对女性的暴力史。

本期席地而坐,邀请了媒体人林真棒、《语言恶女》的责编洛宁一起聊聊语言中蕴含的性别偏见,以及女性是如何积极地通过“语言革命”自我赋权的。

这期的聊天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会从bitch、slut等针对女性的脏话开始,分析原本中性的词语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厌女的,而我们又如何看待中文语境里的“娇妻”“婚驴”等词。

第二部分,我们会转向个人生活,聊聊我们会在什么场合说脏话,如何看待“气泡音”和语气词。

第三部分,我们除了分享个人的语言实践,比如不使用蕴含性别偏见的词,保卫强调个人觉知的“女人腔”之外,又是如何看待“宝宝碗”“破碎感”等新的网络热词。

我们发现,无论是从书本还是到日常生活,语言的革命一直都在发生。在语言的收复与革新上,我们具有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创造力,而正是这种创造力让掌握话语权的男性感到害怕,进而诋毁。而“娇妻文学”等现象也迫使我们思考,我们离真正的胜利还有多远?

时间轴

Part1 一部脏话史也是针对女性的暴力史

3:21 很久很久以前,bitch这个词和女人没有关系啊!

6:14 女性可以通过主动将自己称为bitch来反“荡妇羞辱”吗?

8:09 年轻女性在将语言变为自我赋权的工具

11:20 从自嘲的犹太笑话再到“老天奶”“英雌”,幽默既是颠覆,也是维持现状的安全阀

15:40 无论出发点是什么,将女性形容为“婚驴”“娇妻”,都是其非人化

22:43 当女权博主开始二胎,会有被骗的感觉吗?

Part2 说脏话的女人最迷人

26:17 年轻女性们都在什么场合说脏话?

31:03 当法庭上的女法官变多,被打断的频率反而变高了?

36:30 男人厌恶的不是气泡音,而是女性竟然想改变语言的潮汐

37:12 希拉里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了,网友还要评判她的声音不够性感

Part3 从书本到日常,我们的语言革命如何发生

39:37 多赋予原本贬义词语积极的含义,多使用不带性别偏见的词汇

44:17从张爱玲、金爱烂再到女性的日常聊天,我们要保卫“女人腔”

50:13 如何看待“破碎感”“宝宝碗”“娇妻文学”?

54:47 伊娃·易洛斯《爱,为什么痛》:“美”与“年轻”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55:55 只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创造,我们才能看到新的图景。

【本期主播】夏 周 文学编辑,偶尔写稿,微博@夏懒腰

林真棒 媒体人,《涟漪效应》《靠北靠母》主播,微博@林真棒

洛 宁 文学编辑,《语言恶女》责编

【本期剪辑】小琦

【本期提到的作品】

[美]阿曼达·蒙特尔《语言恶女》

[法] 伊娃·易洛斯《爱,为什么痛》

张爱玲《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