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把门开了之后一看到呢是我们非家经济了我所谓的经济的话就是这个斗工啊用材啊斗工这么珍贵非常珍贵用材也珍贵我的当时的想法就是这个寡人好像手掌是很流云的而且流云的一个送载的建筑物比我发现一生之责
能够发现这个是吃的很不容易各位好这里是五月飞行我是 VC 欢迎你的收听今天是我们很久不见的防古记今天我们的防古记呢终于要从北方大地往南方走一走了今天我们要去宁波我们要到宁波去重新发现一次报国寺
那提起到宁波去访古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会是一定要去天一阁看一看呀没错天一阁当然非常值得一去但是我个人会觉得呢坐落在宁波城边山林里的一座古寺宝国寺也是特别特别值得去探访
因为保国司不仅仅是第一批全国注册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它完整保存至今的那座大雄宝殿更是整个江南地区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所以今天我们的防古记呢就想跟大家一起飞往宁波跟随着上世纪 50 年代的建筑研究者们的脚步重新发现保国司
也用今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旅行者的视角以及一个仿古或者说建筑爱好者的视角去重新理解鲍国思的文化底蕴和价值也去体会一下中国古建筑在宋代所释放出的那种巨大的美学力量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宁波的过往和今天
那我自己对于保国寺最初的向往呢其实来源于有一次我在很偶然的机会下读到了我国的一位古建筑研究者罗哲文先生他对于保国寺有这样的一句评价他曾经说宁波的保国寺是江南古刹文物精华
法式立正见识奇葩那其中这个法式立正四个字当中的法式指的其实就是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当中最重要的那部经典营造法式而罗先生说保国寺是法式立正这个说法其实引起了我当时非常大的一个好奇但是
那如果你听过我们之前的仿古记的节目的话其实也是我们仿古记开端的那期节目就是去寄献的独乐寺梁思成先生跟独乐寺其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如果你听过我们那期节目的话一定会对营造法师这部书对于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意义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当时我们在那期节目当中真的是跟着梁先生一起对照着营造法式去重新理解了一次寄仙的独乐寺,而且我们还站在独乐寺的观音阁和山门下面去理解了营造法式以及中国古建筑的底层代码。
那今天我们要去的宝国寺呢又会有一些不一样这个坐落在宁波山林当中的千年古寺呢它的大殿的建成年代要比营造法式的正式刊行还要早上 90 年所以那更是一个被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当中称为具有硕建质朴风格的北宋初期了它跟我们过去在北方大地上所看到过的那些辽宋时期的建筑之间呢
有一些区别又会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一直特别特别的好奇而且就像我们此前看到过的很多古建筑它其实都经历过曾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人们遗忘然后又在近现代被人们重新发现的故事一样保国寺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一个过程
而且呢在他被人们重新发现重新重视的这个过程当中呢有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了其中比如有一个名字就非常抓人眼球这个名字就是刘敦真刘敦真先生曾经跟梁林二人共同完成了在中国大地上非常非常多
很重要的古建筑的考察和测量工作而保国司大殿被重新发现的这个故事就跟刘敦珍先生以及他的几位学生密切相关
那此刻我们就来到了宝国寺所在的灵山的山脚下面我们将从这里慢慢地走路上山一边来感受一下灵山的灵气一边我们也在这条路上一起来回顾一下 71 年前发生在这条探访之路上的一些久远的故事这个基座也很好看这个洋花招了好好的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 1954 年的 7 月份 1954 年的那个夏天有三个年轻人出差来到了宁波附近他们进行了原定的文物的考察和调研的工作而这三个年轻人呢分别是契德耀窦学智和方长元其中呢契德耀的老师正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刘顿镇先生
那在 1954 年的 7 月份呢,齐德耀和他的这两位同事在调研的过程当中,无意中聊天的时候,听到当地的一位负责文教的科长说,在当地的这个叫红塘的地区附近呢,传说有一座无良殿很厉害,而且当地人都说这个无良殿很可能是一个唐代建筑。
这个说法就一下子引起了三个年轻人的兴趣当然他们也生出了很多疑问其实稍微的对中国古建筑有一点了解的人可能都多多少少的听说过无良殿这三个字无就是没有 良就是房良的良殿就是大殿的殿而无良殿顾名思义就是指这个建筑的大殿里面没有良那比较著名的其实就像南京的这个林谷寺它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无良殿
那但是呢一般的这样的无良殿的建筑呢在明清时期比较多如果说唐代有无良殿的话这个事可能就比较稀奇了所以呢这三个人就想什么时候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到了 1954 年的 8 月 3 号这一天呢当这三个年轻人结束了原定的出差的工作之后他们就决定去探访一下这个传说中的无良殿
当他们来到红塘附近的时候因为没有发现有任何的指示牌所以他们就只能一路走一路问一路打听终于呢在当地有一个村民告诉他们说这个大殿应该就在灵山上面而他们要找的应该就是灵山上当地老百姓叫做大雄宝殿的那个殿
但是林山又要怎么走呢他们又经过了多方的打听才终于找到了通往林山的道路之后呢就是很偶然的机会他们在沿途的这个路上的树丛里面发现了一些残留下来的建筑的碎片才终于确定无良殿应该就在这附近了又几经寻找之后终于在树林掩映当中发现了传说当中的那个大殿
而齐德耀先生后来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将近半个世纪前调查保国寺的回忆》的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当中他是这样记录他们找到这个大殿的过程的一条平坦的石路把我们引入寺前旋脚转身进路口有一些残垣断壁及几座僧墓
来到被毁的山门前望见依山旧事层层而上的一大片灰黑瓦顶呈现出一座大寺
过山门右者为天王殿,迎面是石器高台,两侧踏步,中央有水池,灯台为满铺石板的台面,月台夹于左右高墙中,东墙相有几块历史碑刻,台北耸立着一座面阔三间,周绕回廊,重沿歇山顶的大雄宝殿。
这里所记载的这个面库三间重颜歇山顶的大雄宝殿就是后来的宝国寺的大殿了
那这三个年轻人当时见到这个大殿的时候的确被他们眼前的这个景象震撼到了特别是当他们推门进入到大殿之后看到的那些斗共结构看到了那个非常特殊的三个凿井等等的确让他们非常的震撼但是因为当时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他们只能做了一些简单的测量和记录之后就匆匆地赶回了南京
那一次呢他们几个人的推测是说这肯定不是当地老百姓说的唐代建筑或许呢可能是一个元代的建筑吧所以他们就带着这些初步的观察一回到南京之后就找到了刘敦真老师并且把情况呢详细的跟刘老师做了汇报
刘敦珍在听完了之后也非常的激动就让他们尽快做好准备再一次回宁波做进一步的测绘于是在 1954 年的 8 月 18 号这三个人再次回到了宝国寺这次呢他们是做了万全的准备来到宝国寺之后就开始详尽的进行这个测绘以及周边情况的勘测和记录
那这次他们首先发现了大殿石佛座背后刻着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文字这段文字呢是大概有 140 字左右的造石佛坐迹在这个造石佛坐迹里面呢记载了详细的建造人的姓名啊等等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在这段文字的结尾处他们发现了重要的时间信息有一个落款时间上面写着重宁元年五
这个时间实在是太珍贵了崇宁元年也就是公元 1102 年宋徽宗时期的石佛座就这样被发现了
那据此呢他们也做了一个大致的推断一般情况下呢都是当这个大殿竣工完成之后呢才会继续的造石佛座或者是往里面继续的继续放置一些佛像啊之类的所以这个石佛座既然是 1102 年建造的那么这个大殿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呢他们推测应该是要比 1102 年要更早一点但是具体是什么时候呢他们还是不知道
在这之后呢三人小组呢又得到了一位高人的指点当地的一个老人就告诉他们说在上海有一个叫易斋的人这个人呢他的手里有一本清代嘉庆年间的保国寺志说不定在这个保国寺的寺志里面能够找到一些更详细的关于大殿修建年代的这个相关的信息
所以呢,为了找到这本书,这三个人呢,就又一次的从宁波去到了上海,找到了这本非常珍贵的清嘉庆年间的报国四志,而且正好就是在这个四志里面,他们发现了大殿建成时间的明确的记载,这个大殿建于大中祥福六年,也就是公元的 1013 年。
由此关于保国司大雄宝殿的诞生的时间终于找到了确切的文字记载这个发现让所有的人都非常的振奋也非常的兴奋因为其实跟我们在北方地区能够看到很多比如说辽宋时期保留下来的这种木结构建筑相比呢在整个气候更加湿润的南方其实想要保存这样的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建筑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能够找到这样的一座比营造法式的刊行时间还要早上 90 年的这样的一个北宋时期的大雄宝殿实在是对于江南地区的古建研究者们来说如获至宝而他们发现这个关键证据的时间呢是在 1954 年的 9 月 6 号这也是一个对于很多人来说意义重大的日子
那当他们拿到了这样的一个关键信息之后呢第二天就抓紧地赶回到了南京把所有调研和测绘的相关资料都交给了刘敦珍先生刘敦珍先生呢基于各种详实的数据和文献的记载呢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保国寺的大雄宝殿是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木结构佛教建筑
三年之后到了 1957 年的时候这三个年轻人呢就写了一份关于保国寺的调查报告这个调查报告就发表在了当年的文物参考资料的第八期上面也是在这一年国家文物局开始征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当时呢国家文物局呢还请刘敦珍先生来提名江浙晚三省的古建筑当时刘敦珍就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保国寺
紧接着在 1961 年的 11 月份第一批国宝名单获得了通过到了 1961 年的 3 月 4 号这份名单以及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都正式的颁布了而在这份名单当中整个浙江省其实只有三个文保单位入选了其中之一就是保国司另外两个是六合塔和岳飞木
而六合塔和岳飞木呢都位于杭州市也就是说在宁波只有保国寺入选了第一批国保单位的名单那时至今日我们现在来到保国寺的时候呢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 70 多年了
距离大殿建成的时间那就更是过去了上千年了但是此刻我们站在距离保国寺不远处的这个山脚下的时候你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深山藏古寺的韵味这跟很多已经完全的开发成景区的像我们在北方很多平原地区看到的那种寺院相比呢更多了一丝这种
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那种意韵至今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深山藏骨似韵味的地方其实已经不多了所以这里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那除此之外呢其实保国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妙的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宽更广一点的话你会发现保国寺所处的这个位置呢是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这绝对是一个绝佳的位置因为在这个地方你既能够感受到深山藏骨似的感觉同时又能够眺望大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王安石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词叫做楼一水月关门街海潮音那保国寺这个地方真的是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所说的这句话
而且也有人推测说这个可能是当时的人们在选择保国寺所在位置的时候特意选的特别关注到的一个想要通过这个寺院的选址表达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意味就是在这座寺庙你是能够接应海潮音
因为海潮音除了是指这个真正的大海的这个海浪发出的这个声音的话它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佛家常常会用海潮音去比喻佛印时说法或者是众僧诵经的那个声音叫做海潮音
所以这个接应海潮音就是既有这种实体上的接应海潮音真实存在的这种自然现象又有它在佛教当中的一个隐身的意味所以人们就觉得说当年在选择宝国寺这个地方的时候或许他们就是有意的让这个寺庙的大门承担了这样的一种意涵在里面
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在这个寺庙当中在做相应的比如说诵经或者是法式活动的时候那种诵经声和远处的海潮声接连在一起连成一片的那种景象应该是非常壮观的它也
传达着那种佛法永续连绵不绝的一种祈愿吧那除此之外呢在经过了一千多年的考验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个位置其实也非常的厉害就是在过往的历史岁月当中很多次台风来袭的时候保国寺周边的这些山峰都起到了很好的减弱风力的作用
这就让这座古寺平稳地度过了历史上的很多次这个强烈台风的袭击同时因为它藏于深山之中也躲过了历史上的很多次战乱所以你看这个地理位置真的是太绝太妙了这个特别像就是很有那种汉代的那种
虽然我们说保国寺的大殿是建于北宋时期的但是其实如果我们去追溯保国寺它整个这个寺院的历史的话呢其实按照它四志当中的一些记载是可以继续的向前追溯到东汉时期的这个同样来自于那本清代嘉庆年间的保国寺志
在那本《保国司制》当中就记载说,东汉氏祖时,票齐将军张义之子、中书郎张其芳隐居于临山,后舍宅为寺,出名临山寺。又有记载说,临山寺召见于汉,立魏晋六朝,至唐五宗会昌五年,召毁天下佛寺,寺遂废。
根据以上的这两段记载的文字我们可以比较完整的去回溯一下保国寺的历史了就是这里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之前的东汉时期在当时呢光武帝的手下有一个票旗将军叫做张义他的儿子呢叫张启芳在他们东征的时候呢经过林山看到这里非常的山清水秀于是就决定辞官隐居在林山这个地方
后来呢随着佛教的传入他们开始笃信佛教于是就把自己的这个住宅改建成了寺庙取名叫做灵山寺那灵山寺自从建成之后呢就历经了魏晋六朝一直到唐
汇昌五年也就是公元 845 年的时候当时呢全国掀起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叫这个汇昌灭法或者叫汇昌法难那在那次灭法运动当中呢整个临山寺的庙宇全部都被毁了
直到广明元年也就是公元 880 年的时候这个地方又一次开始了重建这个重建事宜是怎么被重新提起来的呢同样也是一个传说传说有一位僧人叫做可公
他呢前往长安去请求恢复林山寺而当时呢长安就是经历大旱再加上之前的这个连年的动荡和战乱所以就是皇帝其实是非常着急的当时的皇帝是唐锡宗唐锡宗当时其实有一点非常的焦虑了那这位可供和尚呢他就跪在街上三天三夜想要求雨来庇佑这个
国泰民安嘛结果呢不知道是不是他的祈求真的灵验了他在这个求雨期间有一天长安真的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然后这件事情呢就传到了唐锡宗的耳朵里面去所以唐锡宗当时呢他为了去护卫这个正在处于风雨飘摇当中的李氏皇朝他就批准了可供和尚的这个重建灵山寺的请求而且他还特别亲赐了这个寺庙的名字就是保国寺所要寄托的其实也是一个保佑国家的这样的一种美好的愿望了
那我们一会儿要看到的这个保国寺的大殿是唐锡宗的时候就已经修建的吗当然不是的因为我们刚才说过了保国寺这里面记载了这个大宗降服六年的字样嘛据说后来主持修建我们即将要看到的那座大殿的是一个叫做德贤的僧人
而时间呢也从唐朝来到了北宋时期在北宋时期呢传说这个当时的浙江天台宗的传人法治大师他有南湖十大弟子其中的一位呢修行格外之高这个人呢就被次号德贤而在大宗降服四年也就是公元 1011 年的时候呢德贤路过灵山看到这个寺庙破败不堪就扼腕叹息不忍离去
所以他就决定在这个地方重建寺院而且呢因为他非常的德高望重嘛所以他的这个呼吁就得到了各方人士的支持所以经过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呢这个山门和大殿都最终完工了那其中这个大殿的完工时间就是四至当中所记载的大宗降服六年也就是公元 1013 年
那其实保国寺在整个北宋时期是非常受到朝廷的关注和重视的它的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呢一会儿就在我们会看到的大殿里面这里我们先暂且按下不表稍后我们进入大殿之后再细细的说来
那自从北宋建成了这个宝国寺之后呢历朝历代其实都对这里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和建设只不过呢有一些是留下了比较浓厚的印记的而有一些印记则在之后的历史当中呢慢慢的消失了比如说像南宋时期的一些这个在
整个寺里面的建筑活动留下的印记就没有那么多了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存留了下来就是一会儿我们会看到的在大殿前面的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水池叫做净土池
那除此之外呢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像天王殿啊观音阁啊钟楼古楼这些都是清代的时候修建的还有民国时期又修建了在后面的那个藏经楼所以今天我们说宝国寺这个地方非常值得一来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这个北宋时期的
大雄宝殿特别的珍贵而且呢今天我们来到宝国寺其实会看到的是一个在历史长河当中逐渐天然形成的这样的一个江南地区的建筑博物馆一样就是你在这个寺院当中可以看到北宋南宋以及清明国等等不同时期所留下来的一些建筑遗存所以如今的这个宝国寺也的确就是作为一个古建筑博物馆的存在
而且为了保护这座非常稀有的北宋时期的古建筑宝国寺也并没有在后来恢复它作为寺院的功能所以今天你来到宝国寺你是看不到任何大型的佛造像的你更看不到那种法式活动不会像你去其他的一些寺庙可以点三炷香去祈祷什么的这些都是没有的
不过呢在关于宝国寺历史当中所经历的一次一次的重修和重建呢我想重点跟大家来提前分享一下的就是在康熙 23 年的时候一次比较大规模的重修因为这会直接关系到我们一会儿将会看到的整个的这个大殿的遗存的状况所以现在在这里呢先跟大家做一些小小的铺垫
这次重修呢是发生在公元的 1684 年这次重修主要是对于我们一会儿将要看到的保国寺的大殿的面貌进行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
在相关的文献当中呢记载说这一次重修是前拔游巡两翼增广重延新庄罗汉朱天等项那么很有可能也就是这一次重修让整个这个大雄宝殿它的外观从一个非常典型的一看就能感受到的宋代的建筑的风貌变成了江南地区常见的一个清代的佛殿的样式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来到宝国寺之前曾经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比如说像这个河北的龙兴寺你看到过模拟殿或者是在南方看到过像华林寺的这个宋代大殿的话你可能在脑海当中会对宋代的这个大殿有一个基本的印象但是当我们一会儿看到这个宝国寺里面宋代大殿的时候你会发现
它真的不像是一个宋代的建筑那就是因为在清代的这次重修的过程当中对它的外貌进行了一些改变特别是把原来的这个单眼顶改成了一个重眼顶而且呢这次重修还包括又兴建起了法堂和天王殿同时在刚才我们说的南宋遗留下来的那个净土之后
那在嘉庆年间的那本
保国寺这里面呢对于这一次重修还是非常看重的他把这次重修称为是整个保国寺的一次中心并且对当时的住持的这个做法进行了大加的褒奖
至于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好好的宋室建筑给它改成一个重颜歇山顶的明清建筑的样式我们稍后也会跟大家分享一个猜想在说这个猜想之前我们的上山的这段路就即将走到尽头了我们即将正式进入到宝国寺现在留存下来的一个看起来很新的山门
进入到山门之前呢还有最后一段路在这里我们可以聊一聊保国寺的整个空间设计之妙因为我们刚刚走过的这条山路以及山门其实和整个保国寺的空间设计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因为宝国寺它是位于整个灵山的半山腰处的所以现在我们正式进入宝国寺之前就是要经过刚刚一条绵延向上的山路而如果我们从整体的寺院的整体空间布局来看的话特别是把寺庙作为一种人类营造出的神圣空间的角度来看这一段绵延的上山路其实非常妙
它就像是留给我们的一个非常值得期待充满期待的一个潜岛空间一样这样的一个做法其实在中国的江南地区的很多佛寺当中是很常见的只不过大家选择去营造这个潜岛空间的手法会有一些些不一样
比如说有些地方他会用植物来作为引导像江南的民间就有一种提法叫做九里松林灵隐寺十里松门国庆寺如果你去过灵隐寺或者是国庆寺的话虽然现在它的风貌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但是你还是能够感受到它周边的这个植被是非常非常丰富的那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呢他们就是用松树林去组成了一个进入寺庙之前的非常美妙的前道空间
那到了宝国寺这个地方呢他们就利用了自己的这个在地势上的一个天然的优势用这种高低起伏的山路再加上潺潺的溪流以及路边的石头再加上一些植物共同组成了这样的一条绝妙的上山路这样的一个美妙的前道空间
而这个空间涉及到了山门的时候我们将从这里正式进入到真正的礼佛空间或者说即将要进入到一个更加注重神圣感和庄严感的礼佛空间了而为了营造或者说去凸显这样的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呢宝国寺虽然受制于它的这个地势限制你会发现
宝国寺它整体的寺庙面积没有办法像我们在北方平原地区经常看到的那些大寺一样就是拉开了架势去营造一个巨大的寺院空间它毕竟是在山上的它的这个平坦的地区呢还是比较少的
但是他自始至终努力的保持着典型的这个中轴线的布局而我们前面提到为什么要在清代的时候对整个的这个大殿外观进行改造其实有一种猜测就是说很有可能也是为了去通过加盖一层这个重眼顶去凸显这座寺庙大殿的重要的地位
那今天呢我们穿过这个挂着东来第一山这个牌匾的山门呢就正式进入到宝国寺的核心地带了东来第一山这几个字呢据说也同样是出自那位延京之手而在这个嘉庆的这个宝国寺志当中记载说延京呢是在明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年的时候提写了东来第一山这五个字的
但其实呢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山门背后还有很多的故事啊比如说在民国时期的那个保国四治当中呢其实就并没有关于这个山门的记载而把这个东来第一山的这个牌匾纳入到了这个寺庙的古迹的这个范围之内所以据此呢我们也大约可以推测说明代的时候提字的时候曾经是有
这个寺庙的山门的但是到了民国十年的时候当他们写这个四支的时候呢那个山门就已经被毁掉了所以后来应该是又重建了一个山门但是呢那个山门也是在 1941 年的时候被拆掉了而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山门其实是 1989 年的时候从其他地方移来的一个民间的旧建筑所以你会感觉到好像这个山门的尺寸有一点点偏小
跟整个寺院它原有的这种规制和形制稍稍的有一点不那么匹配但是近期也对它进行了一个稍加的扩建我们在这里可以知道一下就是它并不是原来的山门了
那经过山门之后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两个非常漂亮的金床那这两个金床呢来自于唐代是两个唐代的金床但是他们也并不是保国寺原本带有的这个金床他们是从其他地方移到这里来的这两个金床一个是唐开成四年也就是公元 839 年一个是唐大中八年也就是公元 854 年
这两座金床分别是来自于慈城镇慈湖边上的普济寺和江北区的永寿庵的因为现在这个宝国寺是古建筑博物馆嘛所以这个地方其实聚集了整个宁波地区的很多非常珍贵的这个古建筑的遗存
那金床的后面就是我们今天宝国寺的天王殿了而天王殿所在的这个位置在北宋时期这个寺院刚刚建成的时候呢是当时寺院的山门所在的位置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天王殿呢其实是在清代也就是宣统三年的时候
离我们很近了 1911 年的时候建成的现在这个天王殿是一个面阔五间近身四间的一个重颜歇山顶的建筑虽然说它是整个建筑群里面比较年轻的一个建筑但是呢如果你看它的细节的话你还是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嗯
做工非常精美的江南地区的古建筑比如说你看到它月梁的使用啊包括梁托上面特别精巧特别繁复的那个雕花以及非常显眼的在这个牛腿的这个构建上面用浮雕雕刻出的这个非常丰富的人物故事还有透雕的这个花卉的图案真的特别的下功夫所以虽然这是一个不算那么古老的建筑但是它确实是一个很精美的清代建筑了
OK,那我们前续空间拉了这么长之后呢,我们接下来终于要来到今天的最最最最最重头戏了,那就是从宋代至今已经超过一千年,而且它的位置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据说甚至没有经历过落架大修的大雄宝殿了。
那在正式进入大雄宝殿之前我们就会看到那个南宋时期留下来的净土池以及在净土池上面的一臂寒空这四个字在他们后面
就是建于北宋时期公元 1103 年的宝国寺大殿了那在这里还是那句话在此之前你可能会对这座宋代大殿有过各式各样的想象你也可能会参考我们之前在北方看到过的一些辽宋建筑比如说龙兴寺的摩尼殿比如说山西晋祠的那个圣母殿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当你看到宝国寺大殿的时候特别是你站在净土池的前面去看这个大殿的时候你可能
一时之间会有一点不知道如何反应吧至少我是这样的就是它真的跟你想象当中的宋代的大殿完全不一样再加上你的视觉不是那种一下子能够把这个大殿尽收眼底因为前面有这个水池有上面的这个提字的石碑在挡着你所以你没有办法一下子去感受到那种大殿扑面而来的那种感觉
除此之外呢因为刚才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在清代的时候对它的外观进行了一个改造所以此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外观它已经是一个面阔五间的重颜歇山顶的建筑了那可能有些朋友就会有疑惑说那它都已经被改成这个重颜歇山顶了怎么还说它是完整保存下来的北宋建筑呢简单来解释呢就是其实清代对它的改造只是
像在原来的这个宋代大殿的基础之上套了一个壳子一样把它的前左右都进行了一个延伸和加盖但实际上这个盒子里面的那个心那个核心的那个部分还是北宋当年的原址原貌是没有改变的而留下来的那个原址原貌的那个心呢就是一个面阔三间近身三间的宋代建筑的部分了
而如果稍微的具体来说一下呢其实在这个整个清代改建的过程当中是在原有的宋代结构的外面前面添加了两列柱子后面加了一列柱子同时呢把中间的部分的屋顶做成了整个建筑的一个上层的屋檐然后在它的前面和左右两边利用添加的柱子和山墙去承托起整个下层的这个屋檐送购
这样的从外面看起来大殿的前左右三面就都出现了重演的这种样子但是如果你绕到后面去看的话你会发现后面没有重演后面还是单演所以非常有意思这是一个从前面左面右面看是重演谢山鼎建筑但是你从后面看它是一个单演建筑所以整个大殿就是一个清代的外壳但是里面有一个北宋的内合
那对于这样的一种做法呢,清华大学一位我非常喜欢的研究古建筑的老师郭戴恒老师,他们的团队也曾经提出过说,其实这个清代的外壳呢,在历史长河当中,对于保护这个内河的这个宋代木构建筑,其实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作用的。
所以虽然它现在可能有点影响到我们去欣赏这个宋代大殿的这个完整的风貌但其实对于宋代原貌的保护还是发挥过非常重要的功能的 OK 那我们现在就绕过净土池走上大殿
那很多时候呢大家也会把这个宋代降服年间建起来的这个部分遗存也就是里面的那个盒呢专门的把它叫做降服殿这样就比较清晰了我们说到大雄宝殿的时候可能指的是这个完整的建筑但是我们指降服殿的时候呢就是指中间的这个宋代的内盒这样呢就是跟这个后面清代扩建的这个大殿进行一个表达上的区分
那我们重点要来看的降伏垫的这个部分呢它的通宽是有 11.9 米而它的近身总共有 13.36 米这个就很特别了这种近身大于面宽的状况其实是非常非常少见的尤其是在我们这种经常在北方地区看这个古建筑的人来说你可能很少会看到这样的近身比面宽还要
那现在我们走进大殿
走进大殿之后会非常建议大家先来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静静的去感受一下整个这个空间带给你的那种感受吧其实我觉得每一次我们去仿古的过程当中每一次进入到一个古建筑里的时候你的第一感受你的那种非常切身的感受是非常非常珍贵和难得的因为其他所有的知识
你可以在后面通过各种各样的材料论文或者是古籍去进行学习和研究甚至学习都学习不完研究都研究不够但是你自己亲身站在这个空间里面去感受是任何其他的材料都无法去替代的是任何影像资料都没有办法告诉你的所以留给自己一点时间先来好好地感受一下这个氛围吧
如果你之前呢对辽宋时期的建筑的感受跟我一样大多数来自于北方特别是山西地区的那些辽宋建筑的话那你很可能会对宝国寺的这个大殿感受到
很复杂的一些情绪在里面可能会有一点新鲜然后又有一点陌生又会有一点熟悉因为你在这既能够感受到那种宋代建筑的古朴特别是那种力道又会发现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我们进来之后一定会抬头看
然后就一定会被那三个造型非常独特的藻井深深的吸引那是我们在其他地方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很少能够见到的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非常古朴但是非常有劲的那个三个藻井
这个三个凿井虽然没有任何的那种华丽的装饰啊但是它却比我们见到过的很多很多华丽装饰的凿井更加的吸引人就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一样让你不停的想要看一看它们那不妨我们就从大殿里面的这三个凿井说起吧宝国寺大殿里的这三个凿井呢就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它是一大两小
我觉得这个早景应该是至今为止我见过的所有早景当中最让我感到难忘的了甚至比那些我看到过的特别精雕细琢的像绚烂星空一样的早景或者是各式各样的什么莲花早景啊就是都不一样它
他们是让我看到过的最难忘的造景了它有一种非常简洁明朗但是又非常粗广有力的那种美感这种美感一方面是来自于它非常精巧又很简约的那种造型就是八条脚梁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斗巴造景
除此之外呢还让我觉得很惊艳的部分就是它旁边搭配的不仅仅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平崎就是我们可以近似理解成像天花板那样的存在还有平岸平岸是我们很少见到的至少我在北方的大部分建筑当中见的不是很多啦就是
菱形的那个木格子我们把它叫做平安而这种极平齐和平安于一体的这种设计真的是非常的难得一见
那另外一方面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雄宝殿当中的这个早景它的用材是非常特别的只不过呢它的用材其实我们单从我们站立的这个位置啊用凭我们的眼睛凭视觉去看的话很难一下子去感受到它用材的那个特别之处那如果有机会你能够近距离的去观察或者是去测量的话呢你就会发现
其实在整个这个降伏殿里面它的这个凿井的用材是接近于大木座当中的七等材的选材的也就是它的这个选材呢是广五寸二分五厘厚是三寸五分的放到营造法师当中呢它其实还是属于大木座的范畴的
这个是现存的我们看到的在中国境内的这些辽宋包括京这个时期的这个所有的这个木装修当中唯一按照营造法是规定在大木座当中选择凿井装修用材的一个例子
在营造法师当中他已经把凿井的用材放在了小木座的这个分类里面去而且整体的这个尺寸也是要比我们说的这个七等材要更低一级的一般可能是会用八等材来做这个凿井
所以这种前后的这种对比和变化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用郭大恒老师的话来说这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在整个北宋时期或者是整个这个中国古建筑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国的这些非常聪明的匠人们他们对于大木做小木做的这个分类和认识是在不断的细化的过程当中的
那除了这个造型的简洁古朴之外呢保国寺的这个凿井的位置如果你仔细看也会发现它是很特别的哦
在这里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我们在其他地方看到过的大部分的凿井特别是在这种大殿当中的凿井一般呢它都位于佛殿的佛像的正上方而在宝国寺的这个大殿里面你会发现凿井的位置并不在佛座的正上方而是在大殿门口我们一进来的这个地方抬头就能够看到这三个凿井
对此呢不同的学者也曾经提出过一些各自不同的意见但是相对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认为说这个和整个大殿的空间布局的设计以及这个背后所体现出的设计思想是有密切关系的
那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妨的多聊两句整个大殿的这个整体的空间布局的设计在这里呢我们可以先绕着大殿走上两圈来感受一下整个的这个空间布局你会发现大殿的这个室内安排整体上可以分为
前中后这三个区域前面的这个区域呢主要就是从我们一进门一直到那个佛座之前的这个位置这个部分呢是属于这个信众礼佛的区域也就是说你可以把它认为这是属于人的空间人活动的空间
而中部的这个区域呢主要是指的这个佛坛的区域佛坛的区域顾名思义就是放置佛像的嘛还有这个照壁那这个空间是属于佛的空间而后部空间呢主要就是指照壁后面的通往大殿后门的这个这个可以我们近似的理解它就是一个通道一个交通空间了
那在这个里面前中后三个空间因为它的用途不同所寄托的那个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像前部的这个空间我们其实去到过的很多地方包括我们之前重点介绍过的像大同的善化寺我们当时特别介绍到了你会发现善化寺它的这个前部留给信众礼佛的空间是非常非常宽广的
他极大的拓宽了这个前部的礼佛空间的这个近身而且对这个空间进行了非常精心的装饰这一点在整个保国寺的这个大殿里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我们在这个空间里面可以看到抬头就是非常漂亮的这个
早景还有平起和平安的设计以及在两边我们会看到非常漂亮的月亮所以这个人所在的这个空间其实是进行了很好的设计和精心的装饰的而且你会感受到通过这三个早景的设置包括月亮的设置平起和平安同时存在于一个空间当中会让整个空间会有这种连绵起伏的变化就让这个空间的气氛流动了起来
它的气氛会变得格外的灵动起来所以这个空间你会感受到它的人的气息会更加的重
而到了中部的这个整个礼佛的这个空间属于佛的这个空间显然就要更加强调它的庄重它的隆重所以在这个空间没有过多的装饰就更好地体现出了属于佛的空间的那个气质那结合这个空间布局的设计你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说为什么它的凿井要放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以及这个凿井当中的细节的设计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一个设置就是非常的奇妙
那看完了早景之后呢我们就要来说一说一进门能够看到的一个非常显眼的牌匾了这个牌匾上写着三个大字京晋苑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块牌匾因为我特别喜欢京晋这两个字这个牌匾呢是在英宗治平元年也就是公元 1064 年的时候由官方赐给这个寺院的一个匾额
而精进这两个字呢其实就是佛教当中用来衡量修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像唐代师人白居易他曾经就说过说士门有六度六度者以唐言一支即不失持戒忍辱清静禅定智慧事业也就是说这六项是做一个佛教徒的基本的功法
而在这个天台宗他们的修行规范当中呢又有行无法的这个提法这行无法的是哪无法呢也就是欲精进念慧和一心而在无量寿经当中呢也有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说法叫做勇猛精进
以此呢是来说明这个修行程度的高低那保国寺从降复六年一直到治平元年其实已经有了五十年的这个发展历程而当他们得到经济院的这个御赐匾额的时候也表明了他在当时的这个一众佛教寺院当中其实拥有了一定的地位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前面的时候留了一个小小的没说的一个事儿就是在北宋时期
这个保国寺是非常受到重视的那这个经济院的这个牌匾其实就是当时保国寺非常受到官方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说明重要的物证了看到此牌匾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更加勇猛精进一点
那看完了匾额之后我们不妨继续把我们的目光向两侧的这个横梁上面去进行一些搜寻你会看到在这个蓝额上面
有非常明显的一些彩画的残留说是彩画其实不是特别准确因为它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个非常华丽的绘画而是一些这个色块你会看到非常明显的条形的白色色块
而且在这个白色色块中间露出的这个暗红色,就是一红一白这样的这个排列组合的图案,而且这个图案会根据木构件的长短不一,白色的这个色块的多少也不一样。那这种彩画呢,其实在《营造法师》这本书当中也是有记载的,它是属于《营造法师》的彩画作制度当中的单粉刷式污涩这一类里面。
其实在整个浙江地区的很多宋代的砖石结构当中也能够看到这样的做法比如说像灵隐寺大殿的前石塔还有杭州闸口白塔在它的栏额当中的地方都雕刻出了几块这种
浅浅的扁长的方块来这个表示它是一个仿木构的这个才华遗迹只不过那个是在砖石建筑当中而今天我们在这看到了真正的木结构建筑上面的才华是什么样的
说完了采花之后我们要说一说大殿当中的这 16 根非常引人关注的瓜棱柱了对你会看到大殿当中的这 16 根柱子都和我们以前看到过的那个普通的圆形柱子很不一样而且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这 16 根柱子这 16 根瓜棱柱它们的高度是不一样的
它们分别一共有三种不同的高度它的外延柱和前内柱和后内柱它们的高度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呢这个柱子它们的断面的形式也不一样虽然都叫刮棱柱但是不同的位置的刮棱柱它的拼合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光这种拼合的形式呢又有六种不同的拼合的方式比如说有的是这个刮棱拼合柱有的呢是包厢式的刮棱柱有的呢是整木柱的四分之三是带刮棱的
有的是整木柱的二分之一是带刮棱的有的是整个的柱子全部都是刮棱柱的那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这个拼合形式所组成的刮棱呢其实跟这些柱子所在的位置是有关系的那它的处理原则呢就是前沿的柱子和四根内柱它的一周都是刮棱而两山的外沿柱以
以及后沿的屏柱朝向室内的一面是做刮棱的那朝向室外的那一面呢仍然保持着普通的那个圆弧的形状而后沿角的角柱是把这个整根的木柱加工成了四分之三带刮棱的这种形式所以这里也是一个很奇妙的点虽然乍看上去它们都是那种像花瓣一样的刮棱柱的这个形式但是仔细看又会发现它们各不相同
那这种瓜棱柱呢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可能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看到之后还是觉得挺新鲜的不过呢它在江南的很多砖石建筑当中呢也是能够看到所以对于经常在江南地区的这个房屋的朋友来说可能并不是特别新鲜的但对于我这个经常在北方看古建筑的人来说还是觉得好漂亮好有趣啊
那刮棱柱为什么会出现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呢其实是为了节约木材但同时呢它还有非常好的这个艺术表现的这种效果所以真的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那像在大殿当中使用这种拼合柱呢就可以用小料去冲大材来承重那这样的话呢既可以充分的使用木料同时又可以保证它在外观上的这种美感
这绝对是匠人们在实践过程当中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创造了而这种做法也反映出了其实从宋代开始木材的用料就已经开始朝着省料的方向去发展了不再像唐代的时候只选用那种大木料去进行这个工程的建设了
那除了这个瓜棱柱之外呢在整个这个大殿里面的很多细节的木构件上也有很多的小心思比如说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个月亮的使用其实后来在我们这个清代明清时期的很多江南地区的民居当中也能看到非常漂亮的月亮其实在北方后来的民居当中也能够看到月亮的使用只不过我们现在所身处的这个宋代大殿当中你已经能够看到这个美丽的月亮的使用痕迹了
那除此之外呢还有一个就是我个人觉得非常奇妙的一个小小的设计同时它也是在营造法师当中是有过记载的就是我们重点去看一看大殿的柱子和兰娥的交接处我们现在称为确替的那个地方你会看到一个很特别的造型就是你会看到这个木构件它的下边缘呈现出了锯齿状的这个造型这个部分呢有另外一个名字
叫做戳目方而在营造法师当中呢就曾经提到过有一种造型叫做蝉肚戳目蝉就是那个动物的那个蝉蝉肚戳目这种造型的特点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边缘城巨齿状的这个戳目方非常非常的类似了那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也是在营造法师正式颁布之前就已经在使用的一个比较早的实例了
你可以说它非常的接近于营造法师当中的记载但同时呢它又比营造法师的提出要早那这其实也恰好证明了在北宋时期营造法师所继承并且总结的内容呢是跟江南地区工匠们的建筑实践密不可分的
因为营造法师也不是一个从天而降的这个建筑经典它一定是在人们的这个广泛的实践基础之上进行的一个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那既然在这里我们已经第 N 次的 cue 到了营造法师了那不妨我们就再一次的好好来说一说降伏殿和营造法师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来明确一下降伏殿建造的年代是在公元 1013 年而营造法师正式刊行是在 1103 年他们之间正好差了 90 年的时间那我们此刻所看到的这个降伏殿或者叫宝国寺的这个大雄宝殿到底跟营造法师之间的这个关系我们如何来理解呢其实我们不妨回到营造法师的那个编撰者李介
我们去看看李介自己的说法他是怎么来说的那在这里呢我们去找到的是他的编者李介在《申请营造法事》这本书印发的公文当中曾经写到这样的一段话他说北宋元服三年也就是公元 1100 年的时候他接到了宋哲宗
折宗皇帝所下的圣旨然后呢他是这样写的他说
经过以上的这几句非常简要的话其实我们已经可以知道了李介在编写《营造法师》这本书之前呢他并不像历史上一般人编书的那种方式仅仅是查阅一番史料就可以了他是从他的履历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李介在当时这个接受这项指令的时候呢他从事的是这个江座少监也就是主管营造这个行业最高的这个官员之一
而他达到这样的级别做到这样的位置是通过完成了多项非常重要的建筑工程从一个普通的这个匠人逐级的上升为这个官员的所以他其实曾经有过非常丰富的亲自参与建造房屋的这个经验所以他也要比一般的官员更加了解实际的这个情
非常厉害的这些匠人
那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以保国司大殿为代表的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一些先进的经验也一定是会被营造法师的这个编撰者所吸纳的所以保国司大殿的技术和做法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一定成为了当时编修营造法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基础的
虽然我们现在所身处的降伏殿,它的出现的时间要比营造法师早 90 年,但今天当我们把两者进行对比的时候却能够看到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原因就在于营造法师就是在很多很多像降伏殿这样的工程建造的大量的经验基础之上所编修而成的。
那正是因为降伏殿和营造法师之间有着很多密不可分的这种关系所以今天当我真的站在这个大殿里的时候呢我的脑海里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出很多梁思成先生当年拿着营造法师到独乐寺去策会去研习营造法师当中的众多这个术语的很多很多的画面特别是那些老照片就开始在我的脑海当中浮现所以
所以今天我们来到这里虽然不能够像当年梁思成先生那样就是到屋顶上去感受和观察大殿用材的真实的大小甚至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参观者作为一个外行
对于很多斗拱结构它的这个细密程度所组成的这种韵律之美也只能够做一些非常表面非常浅层次的理解更多我们可能还是从这种结构美感上韵律之美上去欣赏这座非常漂亮的古建筑
但是我觉得关于这座大殿以及营造法师以后宋代建筑在用材方面的一些突出的特点也是它最具有科学价值的那一个部分呢我还是想在这里跟大家再多念叨几句啊
其实我们当时在独乐寺那些节目里面特别是独乐寺的番外节目里面是专门的聊了聊中国古建筑营造的底层代码它就是藏在营造法事里面的所以今天我们站在这个比
营造法师的出现还要早 90 年的这座大殿当中但是它又跟营造法师息息相关的这个地方呢我觉得我们不妨再一次去回溯和回味一下中国古建筑在用材方面的奇妙因为这个奇妙我们在今天的保国寺的大殿里面也是可以非常鲜明的感受到的
那梁思成先生呢当年他在寄宪的独乐寺对照着营造法师去破译中国古建筑的底层代码当然这个底层代码的说法是我自己的理解用梁思成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是这样写的他说其在结构方面最大之发现则木材之标准化事业以观音阁之大其用材之质两仿不下千百而大小只六种
此种极端之标准化于建筑之估价及施工之程序上皆是工作简单结构上重要之特征也那把这段话翻译的更为容易理解一点呢意思其实就是说
至少在我们这些门外汉看起来我们抬头去看这些这个木构架虽然看着非常的纷繁复杂但是它其实又非常的井井有条虽然可能你找一个古建筑的老师来跟你讲这个地方是几条几铺座然后是什么双超双下之类的来跟我们讲了很多的话你会觉得非常的眼花缭乱但是如果你仔细去分析它的用材的话会发现
非常的简单它的木材标准化非常的厉害而在营造法师里面这个最核心的概念其实我们在前面也提到了特别是在讲早景的那个用材的时候提到了这个最核心的概念就叫做材材就是木材的材但是在这里这个材并不是木材的意思它是指一座木结构建筑当中运用最多的标准木材的横截面的意思
那在营造法师当中规定这种标准木材的横截面它的高是 15 分宽是 10 分而它的这个高和宽的比正好就是 3 比 2 而 3 比 2 这个比例我们在像降伏殿这样的以及后面北宋时期的大量建筑当中我们都会反反复复的看到 3 比 2 这个重要的比例
在这个基础之上,整栋木结构建筑的所有的木构件都是以此为基准的,大小基本都是 3 比 2 的倍数或者是分数,而用我们现代建筑当中的术语来讲,这个材其实就像是整个木结构建筑的基本的魔术一样,以它为单位,等比例放大或等比例缩小。
这种制作出来的木构件自然就是高度标准化的规范化的这就破解了另外一个秘密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在很多史书记载当中一些非常大型的皇家宫殿建筑群
它还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两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传说当中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那个木结构建筑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的武则天时期建造的那个明堂只用了一年就建设完成了为什么能够做到如此高效背后其实就是因为中国古代工匠们已经掌握了这个工程的底层代码他们使用了标准化的模块来进行建设的那当然就是很快了
所以我们此刻身处的这个大殿它的用材的断面的高度比同样也是 3 比 2 而且如果我们去考察比它更早的一些现存的木构建筑遗物的话采用这个比例的比如说像我们非常熟悉的五台山的佛光寺的东大殿还有我们前面说到的独乐寺的山门还有郑国寺的大殿平遥的郑国寺大殿都可以看到 3 比 2 的这个比例
总共不过就是这六七处
所以前面我们其实提到过清华大学的郭大恒老师对于保国寺有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探查那其实我也是来到了保国寺的大殿之后才真正的感受到了研究保国寺大殿对于研究和理解营造法是包括整个理解中国的这个古建筑的这个
缘起可能都是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的过去我可能只是在理论上或者是概念上知道他们中间的这个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当我真的站在这个大殿当中的时候我才真的觉得
如果有机会的话真的应该像梁思成先生当年拿着营造法师去独乐寺去进行研究一样我觉得拿着营造法师到保国寺来也是一件非常值得一做的事情如果你想真正的理解营造法师的话那这件事情真的是可以一做的
OK 那说了这么多这个大殿当中的奇妙之处说了它的木结构建筑之后我们最后还是来找一找这个我们前面提到的在上世纪 50 年代的时候那三位年轻人来到这个大殿当中看到的那块石碑看到的那块石佛座上面的记载吧今天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它的在这个我们进入大殿之后看到的这个佛坛的背面
你会在它的结尾看到一个年代落款叫做重宁元年五月也就是公元 1102 年
其实除了我们以上说到的这些比较重要的建筑细节之外呢关于整个这个宝国寺的大殿还有很多传说啊比如说它有什么鸟不进蜘蛛不结网虫不住等等这样的一系列的这个传说很神秘的一些现象包括很多人也说这个不知道如何来理解和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这个大家就姑且一听吧
那在看完了整个的这个降伏殿之后呢我很想来说一说宋代的建筑或者说宋代建筑的身上的那种风华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
让人五味杂陈的时期吧如果我们从这个中央政权的力量或者说它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关系上来说的话可能宋朝历史当中的很多个时间点一些重要的时刻都让我们觉得还挺五味杂陈的它可能并不是这个国力最为强盛的那样的一个时间段但是每每我们回望宋代的时候又会感受到它那种别样的风华
比如说国际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他就曾经说过中国在 19 世纪以前科学技术成就就已经领先于世界几百年而美国的费正清教授就曾经把宋代称为是伟大的创造时代
那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北宋所建造的宝国寺的降伏殿其实正是那个伟大时代的创造的产物后来我还专门去查过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当中他是怎么来评价宋代的这些木结构建筑的他曾经用到了一个词我在开头的时候也跟大家分享过我觉得这个词非常好叫做朔建制谱
当然梁思成先生没有对保国寺的这个大殿进行过非常详细的这个测绘但是他在中国建筑史当中对于北宋时期的其他的建筑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很想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他说徽宗末继正和起宣和间锐意制作锁本风格犹尚其力正为实施营造法式之时期
现存山西渝刺大中降服元年之永寿寺与华宫与太原天圣间之禁词等结构秀整犹待雄静骨干虽已无堂制之硕健庞大细部犹未有崇宁法式之繁琐鲜弱
可称其为北宋中间之典型风格也后来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东方独特的大地文化当中他的作者是王振复老师就对宋代有过一个非常文学化非常美妙的这种描述也很想分享给大家他说宋代是一个文弱而文雅的时代
其思想感情已由唐代的热烈奔放而渐渐变冷从而收敛自己犹如从崇拜旭日而转为崇拜明月从敢于面对喷薄之朝阳转而遥望铭记之星空显得宁静而沉绿
这段话就有一种非常文学化的语言但是又非常精准的去描述了宋代的那种文化的特征而在建筑史上其实跟刚才梁思成先生所讲到的虽然从骨架结构上来说他已经没有了唐代的那种雄健之风但是在细节上又没有后来的那个
古建筑当中的那种繁琐纤细它的整体结构是袖整 油带 雄静的每每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鲍国思大殿里那三个非常美妙的早景而李介其实在《营造法师》的续篇当中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说 丹营刻脚 营巧即除就是没有那些奇迹营巧了
飞檐碑公唇风思赋这 16 个字其实就透露出了北宋时期的那种追求凡朴归真的主流建筑美学的思想而今天来到宝国寺的这个大雄宝殿就又让我对于所有以上的这一切有了更加真实的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那今天呢其实在宝国寺呢它已经被称为是古建筑博物馆了嘛所以除了我们今天大奖特奖的这个大雄宝殿之外它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静下心来去看一看的比如说 1980 年的时候他们就从黄山村迁移了十六幅非常非常漂亮非常珍贵的清嘉庆时期的人文画专品这可以说是整个宝国寺可移动文物的镇馆之宝
除此之外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一进门的时候看到的那两座唐代的石金床等等所以这些文化遗存共同使得宝国寺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唐宋明清民国不同时期建筑的历史跨度将近有 1200 年的古建筑群了所以如果你来到宁波宝国寺真的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宝藏的防护地点
那在今天节目的最后呢我还想特别的说一说宁波这座城市其实宁波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地方你从任何一个角度你无论是你是一个爱好美食的人还是你是一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爱好者你是一个对于水运特别想要去了解的人
或者你是一个建筑爱好者其实来到宁波你都可以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一条寻访路线可以去走一走看一看那对于我们今天的这条探访路线来说建筑文化和水运文化其实都和我们今天的探访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文化就不用说了刚才我们一整期节目都在聊中国古建筑不过
不过其实宁波这个地方即使我们不从北宋开始聊起其实我们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最早期其实宁波就已经跟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了七千多年之前的河木都文化里面就出土了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大量的损毛的结构的木构建而且在河木都遗址上我们还找到了河木都人所居住的甘蓝式的房屋
这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橄榄式的建筑而今天我们能够在宁波看到这样的这个遍布历史不同时期的这些优秀的古建筑留存下来其实也跟宁波这座城市它所身处的这个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更具体的来说就是跟它非常发达的水运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历史上其实它就已经形成了一条从朝鲜半岛南端一直到明州港
包括舟山在内或者是经过日本列岛到明州港的一个自然的南路航线而自从京杭大运河跟浙东运河连通之后呢明州港它的腹地就延伸到了京杭大运河的两岸
而三江口就成为了大唐东南沿海的一个非常主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外国船舶出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口岸它也成为了全国四大港口之一和非常重要的瓷器贸易中心再加上
严暗的像绍兴啊杭州啊南京扬州等等都是贸易非常活跃的城市所以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各国的市集商旅其实都是从明州入口岸然后通过明州官府去呈报朝廷之后这些人物包括他们所承载的大量的物质和文化
都通过大运河直接抵达了京都所以这一切都极大的促进了物质和文化的这种双重的非常繁荣的交流而当时浙江省内的包括报国寺还有国庆寺天同禅寺以及阿育王寺等等都成为了当时东亚各个国家的这个学生们去留学的一个重要的寺院
而回到我们今天的整个节目的主角宝国寺的这个大殿在营造的时候其实正值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非常繁盛的时期所以像宝国寺跟宁波的另外两座非常重要的寺院阿玉王寺和天同禅寺一样他们所承载的这些建筑艺术其实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对于日本朝鲜韩国等等这些国家的佛教建筑其实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而如果沿着这个话题其实我们又可以聊很多很多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在这个方面一起去聊一聊比如说我也是看到郭黛恒老师的另外一段采访他说我们后来在日本的兵库县有一个叫做净土寺的净土堂它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宝国寺的大殿的这个建筑做法非常的类似还有像韩国的修德寺其实也能够看到这个宝国寺的影子
所以你会看到保国寺乃至整个宁波真的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和发现而通过这样的一个宝藏的寺庙通过这样的一个宝藏的城市其实我们能够串联起更多更多有趣的城市甚至有趣的国家的文化
那更多的精彩的城市和故事就留待着我们今后逐一的去发掘和分享吧那下一次如果你来到宁波不妨也跟着我们这期节目一起重访一下宝国寺这里是五月飞行我是 VC 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