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工业革命—正传:64.恩尼格玛

工业革命—正传:64.恩尼格玛

2018/11/24
logo of podcast 科学史评话最新专辑

科学史评话最新专辑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规律,谁的恐惧感最强,谁就会在密码上下功夫。波兰当然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对无线电通信的破译工作,在苏波战争之中,他们破译了苏联方面400多条信息。破译工作卓有成效。但是,到了1926年,波兰人麻爪了。他们再也无法破解德国人的信息。当时欧洲各国都发现,德国人启用了新的加密系统,在这个加密系统面前,词频法失效了,根本没有用。 德国人的努力,其实也源于恐惧。英国人在一战以后,有一些资料透露出来了,比如1923年,皇家海军的官方报告里就提到了他们破译了德国人的通信,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丘吉尔也写了一本书提到了破译密码的事情。看到这样的消息,德国人可以说是悔恨交加,他们万没想到自己的作战方案对人家来讲几乎是透明的。恐惧感就是动力,这个规律在德国人身上也起作用了。过去不重视的东西,现在要重视起来了。 好在他们有谢尔比乌斯和里特的新发明 — 恩尼格玛密码机。其实他们1918年就已经搞出来了,当时没人重视罢了。在瑞典,达姆也搞出了类似的技术。与此类似,美国人爱德华·赫本发明了他的“无线电斯芬克斯”系统,而且对它充满希望。他花了38万美元开了一个工厂,到头来只卖出十几台机器,赚了1200美元,可以说是血本无归。1926年他在加州被股东起诉,被判有罪。 所以说,这几个人都搞出了原理类似的加密系统,大家想到一块去了。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原理其实不复杂。有一个转子,两边各有26个触点,触点之间是有连接线的,每个触点代表一个字母,电线大可以乱接,比如把A连接到对面的E,把C连接到对面的K,都可以,反正是打乱顺序重新映射。把这个轮子接到线路里面,我按下A的按钮,代表E的灯泡就会亮起来。反过来也一样,电线倒过来接,按下E的按钮,代表A的灯泡就会亮。也就是加密解密用一个机器就能完成。无外乎多个切换开关罢了。 如果只有一个轮子,这等于还是换汤不换药,人家恩尼格玛密码机用了4个转子。也就是经过了若干次重新映射。这四个轮子的映射方式都不同,一般人根本搞不清楚对应关系。更加关键的技术不是转子的多少,而且最后一个反射转子是会转的。每打一个字,轮子转动一格,映射关系马上就变了。这就等于是每个字母都要换一套密码本,词频法完全失效了。在恩尼格玛密码机上,你按下A这个字母,第一次出现了E,第二次不一定会出现什么字母,第三次更加不确定。 德国军方对于恩尼格玛密码机做了评估,他们发现,这个机器是极难破译的。因为加密的关键不是机器本身,而是那四个轮子是怎么设定的。四个轮子的设定值就是加密的秘钥。只要人家不知道秘钥,拿到机器都不见得有用。从1925年开始,恩尼格玛开始被德国国防军使用,后来逐渐推广到了政府的其他部门,日后的十年里,大约制造了3万台密码机。所以从1926年开始,大家都没办法破译德国人的密码,德国人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了。英法美三国不着急,破不出来就算了。波兰不能就这么算了,事关生死存亡。他们是硬着头皮也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