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测控人员发现最初选取的着陆地点不太理想,位于几条峡谷的交汇处,存在较高的风险。为了避免在着陆过程中出现问题,探测器在轨道上多转了半个月,最终选定了克里斯平原上的另一块更安全的着陆地点。
海盗1号着陆器在6.4千米的高度上打开了直径18米的巨型降落伞,抛掉防热大底后,在空中飘浮了10分钟。随后启动反推火箭,扔掉降落伞,最终轻柔地降落在克里斯平原上。
海盗号着陆器配备了一个长达3米的机械臂用于挖土取样,内部装有一个生物实验箱,包含一台计算机和三个独立的自动化学实验室,用于分析土壤成分。此外,着陆器还使用了核电池作为电源,确保长期工作。
着陆点选择基于火星大气层的厚度、地形和风速等因素。科学家利用水手9号的雷达数据和照片,选择低地平原以减少着陆时的风险,并避免沙尘较多的区域。最终,海盗1号选择了克里斯平原,海盗2号选择了乌托邦平原,这两个地点都曾是火星上可能存在水的地方。
海盗号探测器发现火星土壤中含有硅、铁、钙、铝、硫、镁、钛、钾等元素,但未检测到有机分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2.7%是氮气,还有少量氧气和水蒸气。此外,海盗号的三项微生物实验中,有两项显示出类似地球生命代谢的化学反应,但这些现象并不能确证火星上存在生命。
海盗号探测器是人类首次严肃尝试寻找地外生命的任务。尽管未能找到确凿的生命证据,但它提供了大量关于火星环境、土壤和大气成分的数据,为后续的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海盗号的任务标志着人类在探索地外生命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海盗1号着陆器原计划工作3个月,但实际工作了6年半,直到1982年11月5日拍摄了最后一张照片后失去信号。海盗2号着陆器工作到1980年4月。它们的超长工作时间为科学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海盗1号是在1975年8月20号发射升空的,海盗2号是在9月9号。为了指挥和控制海盗号,美国航宇局除动用了国内6座直径26米的跟踪天线外,还动用了设置在国内外的3座直径64米的超大型天线,有800多人参与了这次行动。 经过10个月的长途跋涉,海盗1号在1976年6月19日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眼看着就快到美国独立200周年大庆的时间了。但是,地面测控人员发现过去选取的那个着陆地点不太理想。那几条峡谷的交汇处,似乎不太合适。硬要降落下去,万一栽了,那可就不是给美国独立200周年献礼啦,而是添堵嘛。不行,这事儿要慎重,所以,探测器在轨道上又多转了半个月,最终选定了克里斯平原上的另外一块地方。 就在1976年的7月20号这天,海盗1号释放了着陆器,一头冲进了火星的大气层,在6.4千米的高度上打开了直径18米的巨型降落伞,抛掉了防热大底,晃晃悠悠的在天上飘了10分钟,然后启动反推火箭,扔掉降落伞,轻柔的落在了克里斯平原上。接下来嘛,加州帕萨迪诺的科学家们就沸腾了。他们为这个巨大的成功尽情地欢呼和拥抱。这些行为日后都会成为常规操作……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