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04年底年底,该为惠更斯号着陆器的投放做好准备了。12月25日,惠更斯号脱离了母船卡西尼,进入了环绕泰坦旋转的轨道,这是一个缓慢绕圈圈下降的过程,还得花费22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惠更斯号仍旧处于休眠状态,直至落下去之前的前几小时才被叫醒。 “惠更斯”号重319公斤,外形像一个预制菜圆盒子,前部有一个防热盾,配了三顶降落伞,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多备着点保险。 在距离土卫六表面1200公里时,“惠更斯号”以2.2万公里/时的速度冲向土卫六表面。“惠更斯”号前部的防热盾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顶住摩擦产生的高温。大概在距土卫六表面190公里高的地方,防热大底被抛弃。在距表面170公里的地方,探测器减速到每小时1400公里。此后,探测器分别打开了三个降落伞,在距离土卫六表面几百米处,探测器会打开探照灯,照亮土卫六地表物体。土卫六表面光照情况不好,得打个手电才能看清楚。 地面人员一直提心吊胆的,特别是欧空局的工程师们,这个惠更斯号是欧洲人造的。降落过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足足两个多钟头,也挺熬人的。在两个半小时降落过程中,“惠更斯”号的相机拍下了土卫六表面情况、测量了风速和大气压力,分析大气成分,这些采集到的数据会传回母船卡西尼号探测器上。然后转发给地球。 下降过程里拍摄的照片分为两组,一组是350张照片,用A、B两个S波段的无线电信号发送给卡西尼探测器。因为惠更斯探测器是欧空局做的,卡西尼探测器是NASA做的,两边的沟通似乎有点问题,程序又出了BUG。A通道卡西尼探测器压根没理会,根本没接收,B通道倒是接收了。数据只发回来一半,而且测量卡西尼号和惠更斯号之间的多普勒频移测量数据也丢了。你瞧这事儿闹的,不出点毛病就不叫多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