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探测器列传:41.深度撞击

探测器列传:41.深度撞击

2025/6/14
logo of podcast 科学史评话最新专辑

科学史评话最新专辑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任务背景:深度撞击任务旨在通过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研究彗星的内部结构和成分。我了解到,之前的星辰号已经对坦普尔1号彗星进行了观测,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彗星,我们决定实施撞击任务。 探测器设计与目标:我了解到,深度撞击探测器由探测器本体和撞击器两部分组成。撞击器的目标是以高速撞击彗星,并在彗星上制造一个撞击坑,从而将彗星的内部物质暴露出来。我们希望通过分析撞击坑的形态和喷发出的物质,来了解彗星的结构和成分。 撞击过程与结果:我亲身经历了撞击的过程,撞击器成功地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并在彗星上留下了一个撞击坑。撞击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使彗星的亮度增加了数倍。我们通过探测器上的相机和地面上的望远镜,对撞击过程进行了观测和记录。撞击后,我们分析了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发现彗星的彗合是分层的,表面是松散的物质,内部是坚硬的物质。撞击还证明彗星含有更多的尘埃颗粒和更少的冰,这与我们之前的预料不同。 后续任务:在完成撞击任务后,深度撞击探测器本体还进行了后续的扩展任务,包括拜访其他彗星。虽然有些任务并不顺利,但我们仍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图像。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回顾了NASA深度撞击探测器任务,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并对撞击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任务中,探测器本体释放撞击器,精确撞击彗星,产生了5吨TNT当量的能量,并拍摄了4500多张照片。撞击结果显示彗星表面松散,内部坚硬,并证实了多波段观测的重要性。
  • 深度撞击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
  • 撞击能量达到5吨TNT当量
  • 彗星表面松散,内部坚硬
  • 多波段观测的重要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到了7月3号,探测器本体把撞击器给扔出去了,在扔出去的同时,探测器本体也发生了轨道偏移。从正对着坦普尔1号彗星变成擦肩而过。撞击器自己带着小发动机,前面开着摄像头,就开始精确的对准坦普尔1号彗星。撞击器一边拍照一边靠近坦普尔1号彗星。它拍摄的照片要通过探测器本体回传到地球。7月4日的凌晨5:35撞击器撞上了坦普尔1号彗星。在撞击之前的3秒钟,撞击器回传了最后一张照片。接下来的几天里探测器本体要把这些照片全部转发回地球,一共是4500多张。发送过程要花好几天时间。 因为撞击速度足够快,所以这次撞击所产生的能量达到了5吨tnt当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能量。撞击时刻,这颗彗星比平时亮6倍,产生了强烈的闪光。按照往常的程序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又一次在控制大厅里面鼓掌欢呼。他们完全成功了,这是一次精确的迎面正碰,误差还不到一米,效果远远好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