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40:当北欧成为日常:安娜在丹麦的真实职场、生活与副业拼图(上)

Vol.40:当北欧成为日常:安娜在丹麦的真实职场、生活与副业拼图(上)

2025/5/23
logo of podcast 有何不可whynot

有何不可whynot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安娜
海猫君
Topics
安娜:我无法忍受一成不变的生活,因此我选择离开广州到北京读书,希望能看到更大的世界。虽然最初选择了经济管理专业,但我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最终转到了更喜欢的家居设计专业。毕业后,为了追求更好的艺术设计资源,我去了美国纽约,但那里的学习生活并不如意,课程压力大,治安也不好。后来,我决定和我的伴侣结婚,并跟随她来到了丹麦哥本哈根,开始了新的生活和职业生涯。 海猫君:安娜的经历非常丰富,从广州到北京,再到纽约和哥本哈根,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勇气和探索精神。她不仅在设计领域取得了成就,还积极尝试创业,将东方美学融入北欧的日常生活中。她的故事对于那些正在寻找全新生活坐标或经历内心转折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Deep Dive

Chapters
安娜从广州出发,辗转北京、纽约,最终在哥本哈根落地生根。她的求学经历充满波折,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到普瑞特艺术学院家居设计专业,最终成为一名UI设计师和摄影师。这段旅程充满了自我探索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从广州到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后转专业学习家居设计
  • 赴美留学普瑞特艺术学院,最终辍学
  • 与伴侣在美旅行结婚
  • 在上海工作期间的感悟与体验
  • 移居丹麦哥本哈根,开启新的职业和生活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就觉得如果这样下去我可能要崩溃就我感觉我今天过的跟我一年以后过的是一模一样的我就特别不能接受这种工作和生活

就算路上抓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她一样给你讲英语讲得好的不行但这个在欧洲其他小国家非英语母语的国家来讲的话是基本上不可能做到的就这边人均的受教育水平都很高

所以大家这个社会规则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这种交互其实是非常就是就像你走进大学一样

很欣赏的一点是他们的边界感其实很强就不像是我们在国内的时候我们非要去跟你的室友搞好关系或者我们非要跟你的领导和什么搞好关系其实在这里都是不需要的就是而且他们会有一种很明确的边界感觉你这是你私的事情或者就是你那个我不会去参与

大家好欢迎收听有何不可本期我们请到了一位非常特别的嘉宾安娜她从广州到北京再到纽约最后落脚丹麦哥本哈根完成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人生转弯她辍学旅行闪婚在丹麦丛林开始打拼六年后不仅在当地公司做到了设计的核心岗位还一边创业一边拍照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把东方的美学和故事融入北欧的日常生活中这期节目里我们会聊到他如何走出不合适的人生设定如何在哥本哈根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又是怎样一步步开启饰品和酸汤品牌旅拍工作室的创业项目如果你也在寻找一个全新的生活坐标或正在经历内心的转折那希望安娜的故事能给你一点方向和勇气一起来听听安娜的故事吧

今天非常开心的邀请到了安娜来参与我的播客录制然后首先有请她给听众们打一声招呼哈喽大家好我是安娜我现在在丹麦做设计师和摄影师

嗯嗯看到安娜在社交媒体上也是发了很多内容嘛然后也是做了很多摄影还有现在自己也在创业我自己对北欧的生活也是很好奇所以今天就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安娜我们来继续聊一下她的这些经历那首先想问一下因为你大学是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的经济管理嘛然后可以讲一下你是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学校还有专业吗嗯

好的 我一开始选这个专业其实是因为我在高中的时候我在广州然后就参加了当时对口译特别感兴趣所以我就参加了一个口译的培训营然后他们做的一些很多的这种翻译的资料都是经济和政治分明的然后我当时小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其实也不是特别有

很大的愿望就我其实不太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专业但是我从小都特别喜欢画画和做一些就是手工类的东西所以但是当时高中就偶然的条件嘛我为了去学好英语然后接触了口译这个行业然后那个专业的人大多都是要么是做商业英语啊

或者说就是进入经济管理这一类的行业比较多所以我就当时报志愿的时候就觉得报一个比较普遍的专业就比较保险这就是为什么会选择经济管理的原因你本身是广州人吗对我是广州人因为你普通话挺好的我完全听不出来你是广州那个对很多人都是这样说我是因为在北京读书嘛

所以我的口音就被矫正过来了而且我当时学翻译的时候也会做很多的这种口语练习所以我的一般很少人能听出来我是广州人那你当时为什么想到去北京上学呢因为我感觉如果是广东可能很少选择去北京这种城市北方城市其实我还是一个蛮喜欢就是去外面去在不同的地点去生活和工作的人我感觉

我当时就是对北京有一点好感吧然后北京大学也很多因为广州其实广州它的竞争是比较大的然后我当时的成绩呢我高中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高中就我中考的时候落榜

我没有去到一个特别好的高中然后当时通过模拟考的成绩来看其实我在广州我可能只能去就是广外就外语学校去学语言但我又不想大学四年都继续学语言当时就看了北京的学校觉得北京学校选择也蛮多的而且它对广东省的录取线还比较低

我觉得北京确实它资源是非常多尤其是比如说你学最专业或者你感兴趣的这种艺术这块北京我觉得当时来讲可能是全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对就是我是 12 年入学的然后其实也还挺庆幸当时选了一个综合性大学因为如果

我是去一些比较就是专业的学校它可能专业就局限性就比较大那我要是不喜欢这个专业我可能也很难去转到另外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专业上去然后北京的经历也是就是一开始让我见识到了很多各种这样的除了突破自己的圈子因为以前只是在广州然后思维和看问题都比较局限嘛

然后到了北京之后你接触不同的同学还有朋友让你打开自己的眼界发现原来可以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去学可以去选择我其实跟你是同一年去了北京也是 2012 年你是在林业大学吗就武道口那边我当时住的也挺近的我是在中关村那边

我经常周末啊什么都挺喜欢去五道口那边玩的是的 五道口真的很神奇对 我就特别喜欢那边就是昨天年轻人非常多嘛然后那个还有那边有个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那个有个 706 青年空间好像有听过但是我们大部分都在学校附近活动嘛

他那个就是在华兴家园那里面嘛哦 华兴家园我知道的呀对 就五道口地铁站门口那个小区因为他那边会很经常办一些活动就文艺青年喜欢的那种他经常邀请一些作者啊或者是那种文艺界的人士去讲座啊什么的

反正我经常去那边参加活动当时特别能打开眼界我觉得就是我觉得就见识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就是就以前根本想不到的那种人就是得经验识过我觉得这段经历对我影响也挺大的就后来我包括现在出国啊什么的就一直想去看世界嘛就我觉得这个经历对我确实挺有影响的我觉得

对我就是觉得选择去北京读大学真的是第一个人生比较重要的选择这个也还然后你去过双峰车吗就是五道口有一个很有名的咖啡厅

我应该去过但是我记不清名字的反正武道口那边很多这种类似的文艺空间我知道对当时我们就在学校门前然后也是一个好像是校友还是什么的然后他就回来就去学做蛋糕然后回来开了一家店然后当时就是有这种我觉得是循序渐进就能看到他们是这样从零开始创业的所以对我还是有

一些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那会儿就是创业最热的时候 12 到 16 年吧这几年因为那会儿投资也很热就是你只要有个项目你很容易就拿到投资所以那会儿很多人在那边创业包括那个车库咖啡什么 36 克啊就那一片嘛就中关村那一片就聚集了非常多的人嗯

我记得还有一个活动叫真人图书馆就是也是对你应该是听过那个吧应该好像也是你们林业大学或哪个学校他们组织的就是他们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图书馆就是每个不同的活法就可能类似于今天的这种播客的形式他只是说线下的然后一个人在那讲然后有很多观众这样嗯

对我觉得就真的挺打开眼界的在北京对其实我觉得这些对一切都很感兴趣但是唯独就是对这个经济管理就是没有没有办法因为我觉得学这个东西还是需要对这个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一定的兴趣

但我觉得当时我的就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那个就不足以让我对它有足够的兴趣我其实现在就我觉得就是大学生学这个专业其实就是考考试但是我对个人来说我不希望我就是学这个专业去死记硬背然后不能运用所以后来我就还是下定决心选了一个就是能跟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比较相近的专业因为当时我们学校的

招牌专业是风景园林但是风景园林说实话第一个是真的很难进而且第二个是要学五年我当时是学完大一之后我觉得好像大一下半学期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再去学数学学经济计算这些内容就根本不擅长我数学特别差

然后就看了好多次,决定有一个比较冷门的,也是设计专业,就是我们学校新开的一个家居设计,它很年轻,但是就是它门槛稍微比较低嘛,当时我如果大一也抱这个的话,我录取线是高很多的,

其实经济管理当时还挺热的就像你说的各种创业然后商业活动很多所以我原来这个专业在我们学校的分数还挺高但是没有办法我看不到我自己在那方面的未来所以我就宁可选一个我还比较喜欢的专业

我可以在这个专业里面去学画图虽然我不是就这个专业它不是艺术科我报不了艺术生所报的那些专业但后来这个专业在我们学校发展得特别好然后有很多和国外和校外的合作都是从家居和家具设计开始的

嗯 确实就你当时就是在林业大学就转到那个家居设计了嘛然后在林业大学毕业之后你就申请了美国的古瑞特艺术学院你当时是为什么会决定去美国呢

其实一直就还挺想去美国留学的因为美国它的艺术设计的资源基本上是全世界来讲比较前沿的然后我们学的各种各样的看的报道然后脑子里的印象

都是觉得我要去,就像我当时从广州去北京一样,就我觉得我要去一个能让我学到更多东西,然后看到更大世界的一个地方,然后纽约又是整个艺术和文化的中心。我当时是在转了专业之后的,好像是大二的暑假,我就报了一个 SVA,就是 School of Visual Art,

纽约视觉传达学院的夏令营当时第一次去到美国上了一个暑期课之后我就觉得我的人生又彻底的改变了我觉得那里的一切都特别的让我觉得着迷和向往吧所以我就想要去到那个地方去进一步的学习因为我的我其实我一开始学这个家具设计我们有很多的课就是课本上的内容都是关于就是北欧设计的

就是北欧家居其实这也是很巧我也不知道我最后会来到丹麦但我学做的所有东西都是我现在身边周围所看到的但是当时绝对不会想象我会来到丹麦生活当时只是存在课本上但是我自己的理想是我其实我还很喜欢室内设计我对自己一直是有一个很明确的就是概念的

我觉得虽然是我去学了家具专业,但我真的并不能像很多师哥师姐一样去做一个很好的家具设计师,我对自己还挺了解的,所以我想要去,但我自己的兴趣方面是家具设计,就是软装啊,还有一些就是布置和方案配色之类的,

所以当时就选了我能够去到的一些专业因为我本来就是转专业然后我就只能在转的专业的基础上再去挑选一些我自己能够去继续深造的一些专业这个 session 下来就没有多少了所以就选到了室内设计然后再去了暑期课之后

嗯 了解

对,因为美国的学校可能跟申请的时候就是入学门槛很高,但其实你毕不毕业它,就是你交够学费你就能毕业,这个是我之后才能感受到的,但是在去之前是一无所知,只是觉得那是一个好学校,然后它有很长长的历史,然后它有很光辉的这些校式,然后去到一定能学到好东西,所以当时选了,我也是投了一两个,

最后就是普雷特录取了我然后也是室内设计专业当时就是在普雷特学的室内设计是吧是的当时他录取的也是有点好笑他有一个专门针对就是像我们这种转专业的人的一个课程就我自己不是艺术生所以他会要求不是没有修够艺术

但是

没有真正去过就没有真正从获得艺术学位的学生因为我们当时家具设计我其实是工科学位但是一般美国的艺术学员他们都是要求你要有那个艺术学位你才可以申请他对口的研究生专业所以当时就只能也就只有这个学校会录取我

SVA 视觉传达它没有研究生的课程它是一个本科学校所以当时就是觉得如果我要再去读一次本科的话可能也不太合适对对对其实我觉得城市还是比学校重要我觉得就是你在纽约的话还有那个氛围

然后他机会其实我觉得外国人他不会像中国人他会去看那个学校知名度他主要还是看你个人的实力你这个人的个性我是指求职这块因为在加拿大里面你知道很多很有名的大学像多大或者是 UBCA 这种我知道很多中国人他那个成绩很好的但是像加拿大有一些很小众的学校他那个特定的专业就非常好然后很多中国的申请人他去申请那个学校他以为是会稳拿 offer

但是很多像多大这些名校都给 offer 了但是那些很小中国人听都没听说过那些学校就直接给他拒了然后在这边求职市场也是他不会说看你学校知名度哪怕你可能在这边读个技校但是你技术过硬或者是你这个人个性很好他也就很能顺利的找工作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差异吧我觉得对其实差异还蛮大的有的在

在这边欧洲也是一样他们基本上都不会看学校名气去找人就在招公安员都是看你的工作经验所以你要是上了一个好的大学但是你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或者实习经验你出来是特别特别困难我觉得这跟国内是非常不一样的两个极端就是思维上面是不一样就外国人这边思维他和国内就如果你

比如说一直在国内这种可能他一味去追求名气然后觉得你毕业一定能得到一个好工作我觉得并不一定对所以当时我也是就是去上了研究生上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猛然的就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我这也是我其中一个想要辍学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就算我在这个名校读到了毕业

但他真的没有人能够保证你说你工作或者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个人能力和你的工作经验然后当时我就是想要去纽约学习嘛但是就像你说我更看重的是这个城市而不是这个学校但这个学校它的课程安排就是就没有完全没有达到我内心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就它的课程很繁重

所以当时我根本没有任何的时间去周末去看一些展啊

或者去外面多交流一下就基本上就是以一个就一整个星期都从宿舍然后去学校然后在学校一直做作业做到很晚然后周而复始就这种强度其实让我觉得的话我与其我在纽约或者我在别的地方都是一样的效果所以我对他们的课程安排和这种教育的理念吧就不是特别符合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因为你之前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也跟我去暑期学习的那个学校不一样而且他在布鲁克林这个学校治安就很差有很多学生一出校门就被人抢劫所以就在多重的这种压力之下

就后来还是觉得就虽然已经上了一点时间但还是放弃嗯

了解 就是错觉之后你和你对象就是一起在美国旅行结婚嘛你介意说你的新取向吗我不介意 因为我一直都是比较就是透明的当时我跟他也是刚在一起没有多久就我们是大学毕业的时候快毕业的时候认识的

然後認識了之後他其實他大學的時候他去過瑞典交換然後他也從來沒有想過會要去美國但是我一直就是在就我的專業和我的就想要去的學校都是在美國

然后所以就没有想到说会这当时还是很单纯就没有想说异地会产生什么后果但是在真正的自己一个人去到美国之后同时你又已经有了对象到这个情况下其实还是蛮难自己一个人独立去学习的对这也是其中一个我没有办法继续自己一个人待在纽约的原因嗯

了解他是你在国内就认识的吗你的对象对他是我大学的好朋友就是我不是转专业了吗然后在转专业的新的专业上面认识了我一个大学最好的朋友然后他是贵州人然后他的高中同学就是我现在的老婆

对当时去他们家的时候反正时候就认识他了然后聊着聊着觉得三观和各种就是都特别谈得来他也是就是一个因为我是比较注重能够跟我能够理解我想法和尊重我想法能够就是我不用多说什么就能够知道我的想法

然后对就是我觉得我在前 20 多年就很难能碰到这样的人所以当我遇到他的时候我就觉得啊就是可能不会有人比他更了解我了吧所以就然后他的性格和学业啊专业各方面我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我们就在一起了啊啊

那真的还挺美好的对这个我是我们班第一个结婚的人嘛就觉得很早因为当时刚刚上研究生嘛然后就不想不想在自己一个人待在纽约了然后就想干脆叫他过来玩一趟把我接回去然后我们顺便去拉斯维加斯结个婚哦

我可能有个问题有点冒犯啊就是我想知道就是就你当时怎么确定他也是 lesbian 的就是你会是直接问吗还是说你们直接当时就知道了哦我们其实还就这个还挺明显的因为就是呃

怎么说呢就是他就他的特征是比较像男生的就是他就比较像男生对然后这个就是还蛮明显的人就其实我们如果是在圈子里的人就是问的话应该大概也知道了解了解嗯

那你可以聊一聊就是你和你对象在美国旅行结婚的经历吗就是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或者经历让你觉得你对你的人生有新的引发呢如果说就是就是非常拔高就是说有什么启发的话我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就是

我觉得我就是感觉对的时候就一定要去做因为有的人可能会是那种犹豫的包括我自己现在的年龄年纪大一点了我也会对一件事情会有犹豫和摇摆不定但是当我自己还很年轻的时候其实我是一个很

就是很 bold 的人就我想到什么然后我有这种冲动和想法我就会去实现去做我是一个执行力还比较强的人所以当时就然后他又这样就是当时是恋爱很是恋爱初期嘛然后就是脑子一冲动然后就说那我们干脆去结婚吧但这个其实也还蛮有意思的就是当时我们没有想过是有什么后果

我们只觉得就是想跟这个人就是一直在一起但是在我们结婚之后的一到两年就我们我结婚之后我跟他一起回到上海工作然后在上海准备去选一个国家去留学因为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留在中国可能社会压力和家里面的压力都会比较大所以我们最终就是美国我就不喜欢了那我们可能我们自己初期就会有一个想法

他说我们还是想要去欧洲或者像什么地方的一些国家去定居所以在结婚了就是在拉克维加斯领证之后嘛还就是去做了一个公证就证明因为拉克维加斯它是你可以

像那种玩游戏一样就一天过去就一两个小时就给你发一个那种证书但这个不是不具有效力你要去登记去 register 在他的官网上这个才有法律效益所以当时我们就想着反正节都结了又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然后我们就去登记了登记了之后在

我们准备申请学校的时候没有想到是他申请上了丹麦的学校然后我没有申请上所以然后其实因为当时不太了解政策嘛但后来仔细一查发现欧洲这边的政策特别人性化丹麦和瑞典都是你只要有就是夫妻或者情侣吧你只要有一方是有签证然后另外一方也可以跟你一起陪同过去所以在他

拿到了学生签证之后就我是跟他一起递交的就我是通我是陪读的身份然后我不需要做任何额外的别的申请我就可以跟他一起到丹麦然后甚至可以直接找工作就没有任何的限制就这个甚至比美国还要还要人性化因为在美国我知道陪读的政策是你可能前一两年你不能够找工作就你不能合法工作

我们只能够就是在家里面这样子对那个加拿大这边也是加拿大这边叫配偶公签嘛就是然后你一个一方申请到这边的学校就是你的另一半就可以申请一个配偶公签就可以在这边合法地工作你本人可以在这边上学然后

我觉得这个确实挺人性化但是加拿大目前这个政策就是它有点收紧就只有那个研究生或者是博士才能的配偶才能申请这个就其他比如本科或其他的学校就申请不了所以它这个也是一个在收紧的过程加拿大这边嗯

本科可能会比较难其实这边也是这边来讲可能也是研究生开始就高等学位他允许你比较容易下吧如果是本科生的话都未成年了你如果是你就会有配偶但是

但是其实在国外大龄本科是挺多的 30 多 40 的本科也是比较常见的哦是吗因为我之前那个嘉宾也是他是 20 快 30 了吧去河南就重读本科嘛他是哇这样这个可以吗我感觉本科还是有点没有限制啊国外都是没有限制没有什么年龄限制

不管你确实是会录用你我觉得你可以申请但是就比如说我有一个研究生学位了然后我再去读本科或者我已经读过一次本科了他是想的是比如说你之前的本科不是你喜欢的专业包括你后来后面的工作也不是你喜欢的你再去读一个本科在他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就是在包括那个学校的一些就这种录取官来说

我就看见国外他没有什么这么多条条框框吧说你必须要按部就班的去做一些什么事

那確實是就是感覺可能你們那邊的教育資源比較多因為在丹麥就是北歐而言的話就是雖然說你可以申請也有人會申請會讀但是百分之可能大部分的情況是你有了研究生學位或者更高一級的學位你再去申請一個你已經讀過的就是學位他們會認為這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所以就是就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你大概就比如说我读了一个研究生学位如果不是说我有很强烈的这种理由或者什么你再去申请另外一个研究生学位就不是 100%中的就你只能去申请博士学位或者说你读了研究生你再去重读本科这个我觉得难度就比较高

就在我眼里看来像加拿大这边它有一个说法就是盗读很难过签证嘛就是比如说你在申请签证的阶段你已经有研究生学历了但你在这边又去读一个国内叫大专嘛这边实际上它是一个 certificate 它是可能这边学一个比较实用的技能像这种木工啊这种因为很多人他为了移民他会去学那个所以

如果你在已经有研究生学历但你又申请一个这种学位他这边签证官就会怀疑就是说你是不是单纯为了移民而过来所以这个是签证很难过他有一个这个说法但是如果你在这边待了很久或者已经有这边身份了就已经不存在有什么移民形象这些问题了他是没什么问题的你申请本科什么的

他肯定是有几率他会不要你但是你这个流程来讲是完全没问题他只是说就他不会有年龄啊什么或者是你之前专业的一些限制对

是对其实确实是如果是不存在身份和签证的问题的话那他们就是丹麦人想要上什么课想要读什么专业他们就随便就是他们可以申请就是人家要不要而已是的那聊聊你就是回国的一些经历吧你当时就是和你对象结婚之后你就回到上海了嘛然后你也从事了设计的相关的工作你可不可以分享一下你在这段时间工作的一些感悟和体验呢

可以的对也是挺有意思的一段经历在回到上海之后他本来在上海就有工作嘛他一开始毕业之后我去到了美国然后他也想要出国但是他当时音乐考试的成绩还没有下来

所以他就打算在国内先边工作然后边考试然后他在上海他毕业就去了上海工作因为他是算法工程师所以还就是这个工作就是容易找的都不行所以他在上海也是如果不是我们想要出国的话其实他留在上海他的职业发展也是会特别特别好当时就像你说的

16 年那段时间那个投资和这个计算机热的都不行然后他当时又是就是最最火的最火的那个感觉视觉对视觉识别做那个无人超市那一些

所以当时我们在上海就是随便玩然后我自己工作就还蛮有意思的我当时觉得我在国外读书嘛然后自己本科学到就这么好我应该很容易能找到一份工作因为我看他找工作什么都特别顺利但实际上就是不是就是我找工作的过程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搞笑当时还是 17 年

然后我去投简历就是招的人很多但是给的工资特别的少我觉得以我的就算以我的本科文凭应该也可以找到就是能养活我自己的工作但是给所有的我投大部分工作他们都让我从实习生做起然后工资是 3000 一个月

就连我自己在我上海吃饭都吃不饱就特别的有意思我现在回想起来然后我当头了好多然后我就觉得这个世界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其实这样也加深了觉得我一定要到国外来工作的

因为我觉得在国内设计师还是特别的不受重视而且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和一些就是我不喜欢的一些习惯特别的多因为像室内设计我要是找工作的话我就得去接工程去给客户推销其实它就不是你单纯的一个设计师能够做的内容

所以最后没有办法我找的工作是摄影师我投了一家外企一家做工业设计的公司然后他是面试我的这么多家里面给的工资最高的然后活也是最轻松然后我想着反正

也就是玩一玩然后就去上班了也确实选得很对就认识了很多很好玩的同事和朋友大家都是比较就是秩序比较相投的伙伴就不像是你国内有很多私企啊乱七八糟的一些公司他们

很难讲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感觉每一个在里面工作的人都很奇怪对 我了解你的感受你当时在上海一开始找的也是室内设计相关的是吧对 我就是什么都投嘛还好也是我自己什么都做一点我又会做一些手工啊 还有摄影啊然后大学的时候我不是还做翻译吗

就我什么都想去找一找因为当时刚也没有毕业就还不是很定型嘛能找到什么觉得喜欢干的就试一试其实国内设计行业来讲我觉得确实不是很重视比如说你对象是做那个算法嘛比如说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他觉得程序员或者是这种算法工程师是最重要的

他觉得像 UI 设计啊或者这种视觉上面你觉得随便搞一搞就可以了就不要这种追求的太那个对审美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反正引导各方面也不是特别重视

对很明显但是其实在就像你说的这个情况在我来到丹麦这么多年我也感觉就不只是中国的现状其实这边的很多公司也是这个样子大部分公司也是这个样子特别是小公司因为它没有这个资源对和这个眼光去把设计做得很好

但是设计师又很多所以这就是在这边现在的就业情况也不是很明朗我觉得当时我是取来的比较早现在我有之前有开课就是带一些想要入行的同学学生他们现在找工作也很难

就我推了好多都没有办法就是找到就是就很卷丹麦之前是很少人知道所以工作还比较好找现在疫情之后整个就是互联网要发展了大家要宣传这里有多高福利这那的然后很多欧洲其他国家的设计师都疯狂的想要来丹麦找工作

加大几秒也时间现在就业市场非常长基本都尤其是像这种白领工作就是包括设计师或者是互联网行业基本都找不到工作很多都在裁员没有什么清早工作机会对就是真的是这个机遇你说一下子它就变了

对 尤其是疫情过后感觉就世界都变了首先就是集体右转各个国家这种移民政策什么的都在收紧还有就是各国之间关系也变得很差

你当时在上海工作期间我感觉你当时应该工作还挺开心的那你当时为什么会决定搬到哥本哈根这个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其实就之前说过我们其实一直还是想要在一个合法承认我们关系的国家生活嗯

所以在中国的话,当然说生活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也不是说找不到工作。而且年轻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当然确实是很重要。就如果没有办法保障我们有合法权益的话,那有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很困难,包括就是什么就是生病啊,还有…

各项保证啊就比如说当时我工作没有社保没有医保然后我不能用他的医保嗯

还是不承认这个农历婚姻嘛对 是的那当时就是也是很机缘巧合他考试考那个托福他考到了一个分数但那个分数仅仅够哥本哈根大学然后他就申请了哥本哈根大学然后就被录取了然后我们就搬过来了

那感觉你们跟那个哥们还挺有缘分的是因为我之前我在大学的时候我就接待了好几位丹麦的设计师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会来到丹麦就是你对象是到这边来读书是吧他读的什么专业的他读的是 CS 计算机科学对

了解你相当于是办了一个配偶工签就过去了吧然后那你当时是怎么样在那边找到设计师工作的呢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他就开始上学嘛然后我肯定是想要找工作因为这边的物价和就是生活成本其实还挺高的然后我自己闲着也没事我也没办法继续去申请学校了这个申请季已经过去了对对然后我一开始就只能够去找一些嗯

那种叫什么那个叫兼职或售货员这样一些就是基础岗位的一些工作对就是先先适应生活嘛因为没有来过这里从来没有来过丹麦然后想适应一下这边生活啊看一下就是大家就是都是就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然后兼职还是很顺利能找到的当时旅游业也很大我当时在一家纪念品店做兼职

就是你知道国人有那种旅行团然后会带你到店里购物然后我们那个店就我当时是在那个中国的那种那种网站就是华人的网站上找的就很容易你就能找得到一些有的没的一些一些小工然后

然后我觉得售货员这个看起来也还挺轻松的然后工作地点也在市中心然后就去了但是去了之后发现自己实在是特别讨厌这种工作这就是促使了我一定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找一个就是做设计师的工作因为我当时其实没有其实我也不太能相信我没有我觉得我没有学位然后在这也没有教育背景其实很难找到办公室工作

我自己是有这个概念的但是因为打工的那段时间特别的痛苦所以让我有了这种我必须要找到一个让我自己开心的工作不然我就没有办法在这再待下去了这种观点所以当时在工作了大概三四个月之后我就开始去学一些课程当时是每一年就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

疫情前我们是 2018 年 8 月份来到了丹麦对那当时比如说在售货员那个工作他是用英文吗还是说需要当地语言

就是英文和中文,因为我们要接待很多中国游客。明白明白,你可以讲一下当时为什么让你感觉不舒服吗?那个工作,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让你觉得很难受?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也没有说特别有哪一件事让我觉得很难受,只是我自己了解了我特别不喜欢做售货员这个岗位。

就有的人因为专卖人嘛他们打工或者干嘛其实也很随意就赚的其实也不比说你做办公室少但是我就是对这个职业就我自己就很难去接受我没有办法一天 8 个小时一直对人输出让他购买这个东西嗯

嗯我了解了解我也是个人对因为我在这边也做过在加拿大也做过在寿司店也是比较基础的工作吧然后因为他这个也是需要你去面对客人去主动的服务一个状态当时我也是很不适应是的就嗯

你需要很主动的去对去跟客人谈谈因为他这边很多收入是靠小费嘛就如果你想得到更多小费你就需要很热情的去跟客人去拉近关系啊去表现得你很热情啊但我这种性格我就可能是做不到很开心啊就是那种很热情对对对有的人他就是喜欢有的人他就是喜欢做这个那我就是我觉得我天生就是不喜欢做这个就会让我觉得很痛苦

所以我也在寿司店上过班就是跑堂这种当时打工就什么都试一试嘛然后我觉得我特别讨厌重复性的工作对

就是每天凯去我后来我甚至都觉得恍惚了我都觉得这一天过得像是一年就因为一个一天跟一个月他的工作内容是一模一样的上班开门开灯搞卫生然后下班了点货结账关灯一模一样然后我就觉得如果这样下去我可能要崩溃就我感觉我今天过的跟我一年以后过的是一模一样的

我就特别不能接受这种工作和生活是的然后你可以讲一下你是怎么找到那个设计师工作的好的我当时其实我一开始不是没有想过要做 UI 设计

我自己想要找室内设计和我就自己本身专业的工作但是后来发现在丹麦这边人均都是室内设计师就不是说需要我有学历啊或者说真的有一个这个工作岗位就他们的对设计的这个热爱其实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所以就根本就没有室内设计师这样一个职位嗯

可能他们这边都是自己导引的对就是这个风格和这种设计都是比较少吧有大的这种建筑师设计工作人员就像那个就贝格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他是对全世界的特别有名的然后他们

那个门槛又特别高然后我这个我觉得我的作品集合经验没有办法去投这一类的工作但是平时的一些正常来讲的这种设计师的工作就最多的我后来搜了一下我发现就是招互联网企业的做 UI UX 这方面的

所以当时就想了一下觉得还是去学习一下因为我在国内我也听有同行讲说做 UI UX 这个时候还挺火的当时是刚火起来嘛然后就想说那既然国内有需要然后这边也有需要因为我当时上网去搜我搜讯的是最多招人的就是 UI 设计然后想说那好那我就冲这个

我就在国内报了一个学习的班那种网课当时那个网课老师也教得特别好我就是学了三个月然后我边学我就边投简历那个网课叫什么我应该知道说不定就是当时优社就是优社对有一些课那个老师我的老师后来跟我关系也特别好就我自己的

我可能也是比较就是非常支持他的一个学生包括最后真的就业然后也一直在做这个我觉得当时能够上到他那课还是也是挺机缘巧合的吧就补上了我一些知识的盲区因为其实设计各个专业都比较相通然后我自己本身又是会用各种软件只是我可能没有一份作品集去投这个工作

所以当时上了三个月我就很快的我就做出来了我自己的作品集然后我就去开始投一些岗位但是投也没有很多就也是很神奇因为现在我知道大家投简历都海投但我当时可能就投了三四个其实我就是方向也很明确因为我觉得我你可能

不可能一开始就去到大公司所以我就选了一些初创公司当时的哥本哈根初创公司还是非常多的现在也是因为丹麦这边对创业是非常支持的一个态度这边你个人

谁都可以开公司然后各种创业公司还有普世环境这种创业的环境都特别的好这也是我觉得还是蛮神奇的一个地方当时就选就感觉创业公司团队的话大家同事比较年轻然后分别比较活泼嘛

然后就投了几个然后就有一个就有一些面试后来面试过了就选了这样我现在在的这家公司就去做他的 intern 就当时是实习生就 intern 的话他们不需要付出太多嘛我也是从兼职开始做但我当时明确地跟他说我说我希望我是能

有全职工作的但他说他们要看就是这个公司的发展和机会那我说也可以反正有实习那比没有好那就先做着但谁知道这个公司在接下来发展的特别的好我就实习了三个月之后我又转正了然后转正了之后疫情来他也没有裁员然后我就一直在家办公然后疫情过后之后他还被一家上市公司收购了

所以我真的挺好的对就是很巧当时也没有多少选择但是就这一家是我所有的就投的简历公司里面比较靠谱的一家然后就选了它但是我同样我也知道有很多同学和朋友他们选创业公司但是很不幸就是创业公司就是可能九死一生吧就大部分它都倒了所以你其实也不好去赌它

我就觉得还是比较幸运就在当时这么多创业企业里面这一家不起眼的公司还是存活了下来那他是做什么业务的你们公司我们公司就是 SaaS 服务是做软件和服务的之前的就是我一开始加入的那个小公司是丹麦的公司他是做类似于国内这样一个丁丁这种给公司

然后

然后现在我在的公司是可护我觉得你有可能听说过这名字挺熟悉的对它是一个那种在线教育比如说学校会用的很多特别是美国的学校是

小孩子然后上课然后用这个游戏然后一边听课一边玩游戏怎么听到你你跟我说一下我查一下就叫 Kahoot 现在其实蛮多学校和公司都在慢慢的用这个软件它也是在疫情之间发展的特别快在疫情之后然后我们就被收购了然后就是公司我觉得它就是比想要扩张嘛

然后整个团队都加进去了相当于就是被他买的整个团队的人他是被哪个公司收购就是卡户就是我们小公司被卡户收购了那你觉得比如说你一个外国人来说在卖职场有哪些挑战还有机遇

作为外国人来说其实挑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呢机遇的话在现在来讲会机遇多一些因为自从抖音和小红书进入大家视线之后我觉得作为我们中国人在所有的这种外企里面的地位

和包括我们说话的分量其实都会变得重要了很多这也是我感受还蛮深的一点就最近这一两个月以来那个什么 D-Talk Refugee 那个时间是吧对就一月之前那个 Deep Sake 吧

对对对 DeepSick 对我们现在的影响可能还不是很深因为我们毕竟是就不是做 IT 的我们就是互联网公司但是我们是做教育的但在 TikTok 这件事情之后就我之前一直跟他们在讲小红书怎么怎么样然后他们其实可能就是也只是有所耳闻但他不会真的去注意这一点但是在在 TikTok 这件事情之后

我在跟他们聊起来我感觉他们就会对中国文化还有对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有我们的就是各方面都会感兴趣而不是说就是是真的感兴趣而不是说为了就是去跟你套套近乎寒暄一下对现在而且我们所有的欧洲公司都在想要进入中国市场

所以我觉得其实对现在这个时代对中国的不管是设计师也好各个行业的人都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吧因为他们会考虑到我觉得公司他招人他最大的一点就是你既可以做这个又可以做那个

那作为我自己来说的话那我是设计师我可以做设计那我会摄影我可以帮他们做一些摄影的资料那我还是中国人那我会看懂中文我还能了解中国市场那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这个企业资产他就可以节约很多的资源他不需要额外去请翻译

当然我也不可能说我去真的去干那么多活但是对于公司和一些团队合作方面来讲就现在任何他们有关于亚洲地区的文化和一些战略或者说 campaign 的一些问题他都会来问我就是其实我觉得其实转变态度还是很明显的嗯

然后挑战的话对于国人来讲我觉得最大的挑战首先第一个是语言我自己是因为我本来说英语就没有任何障碍我当我小的时候学英语学得特别好然后但是在丹麦地区的话除了英语你要好如果你就是找工作还有一个很大的门

还是丹麦语但是当时我选的是这种国际化的公司所以他们不要求你会丹麦语但是大部分的丹麦公司其实他们本土化是很严重他们会偏向于你要丹麦语而且现在很多招人的条件都是你必须要会至少一门的北欧语言就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是很困难的

所以我们可以找的职业和公司就范围很小就这个是我觉得是最大的挑战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国人普遍这种性格习惯是比较内敛和就是不会表达但这个在设计师行业来讲是一个很其实还挺不好

我觉得这两点可能是对中国

设计师或者是各种行业的人都好就设计师尤其吧你设计师你要活技术要干得好然后你表达也要表达得好嗯也是就是表达真的很重要在那个国外的职场上面嗯是的那你觉得就是在丹麦的职场文化和国内有没有什么不同呢就是它对你的生活态度有没有什么影响

丹麦职场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这边非常的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虽然我是一个很喜欢工作人我自己在正常的我上班工作之余我还做很多副业但是让我最喜欢的也是他其实对这个员工的自由度很高

就是他不会要求你做班然后我们现在疫情之前是的是最好你每天都上班但是疫情之后我现在也是每周就去一天两天办公室就他不会有强制的要求而且他不会有上班打卡和就是这种硬性的要求他只关注你有没有完成你的本职工作然后你如果工作

做的太长时间他甚至还会要求你去休息就是然后这边假期各种的政策也都非常的好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不容易我跟他们讲 996 其实他们都很难理解是为什么然后我说因为我们是 996 之前就出国了

所以我并没有经历 996 那个时代所以我是真的很在看到很多新闻和那种文章之后我还是很难以想象就怎么能够有 996 这种生活但我在我现在在丹麦工作这么多年我发现其实完全就不可能再回去就这个人的惰性或者说工作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我就

没有办法再去习惯做班的工作或者就是这种长时间但是低效率的工作习惯我就特别难接受而且国内最可怕一点它是生活和工作你没办法分开的就是哪怕你下班了有比如说工作群的消息你也得随时回就不管是几点但是在加拿大这边完全你下班你可以不用回任何消息就不用想工作中的事情了就它分得很开这边

对对对但在这里就很搞笑的是其实丹麦人他们很多人都也会在工作外的时间去回消息但是是自愿的就是很搞笑就是这边的社会就让你觉得你不上班其实你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干的

而且就算你不上班你也有很好的社会福利你不会吃鱼饿死你可能只赚的没那么多那他们哈伯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就他就是想要去去做好这个工作

去给社会和公司做贡献所以其实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是很高的我还挺欣赏他们完全跟国内不一样的这种态度和环境其实就是一个是自发的一个是我们是那种有点被迫的那种感觉

心态上完全是不一样的是然后其实就像你说的你要是不回什么的就也没有人会批评你这边的我觉得容错率和对你的这种要求就一点都不高但前提是你要能够胜任你的本职工作

那就是在比如说你和你们丹麦同事之间团队合作上面你有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呢就是有没有比较难忘的团队合作经历可能不是特别的有难忘的这种经历就都还蛮正常的只是说就是公司自己团队就氛围比较好

要说就是我现在想是好的方面但要说就是非要说有一件事情可能就是之前有一个同事然后他对我们就新来的同事然后他对我们的好几位女同事都就是挺不礼貌的然后他当时因为我们在公司都比他久嘛

然后他好像就我感觉他这个人是有点不知高低有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然后他对我们的说话就是那种命令式的但其实他并不是我们的上一级或者什么由他这种工作态度引发了很多同事的不满

特别是女同事我觉得她自己本身也是一个那种欺软怕硬的性格这个也是丹麦人但不能说所有丹麦人都是这样但这个也是我们碰到过最挺奇葩的一个同事然后我也是被她惹毛了

我性格跟同事工作这么久他们都觉得我性格是一个比较好的人但当时我自己也是气得不行我就跟 HR 和主管投诉然后投诉了之后他们也让他给我道歉然后他给我道歉了但我觉得他只是做表面工夫

因为我真的觉得他自己有问题但我也不去计较这些了但是就是这件事情让我觉得还是难忘吧但是是不是好的方向难忘但这个事情最终处理结果就是他在闯了可能四五次祸之后他就被开除了

就大家可能印象中在北歐你公司開除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確實是公司不會輕易的開除一個人但是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公司還是要做出很明確的這種態度和表率

其实我觉得在这边职场就是他有很明确的不管你受到职场的一些比如说霸凌或者是一些这种事情也好他有一个明确的投诉的渠道他会告诉你该怎么做然后 HR 也会去做相应的措施然后我在加拿大这边也是

他会提前就入职前培训他会告诉你他会给你说哪些情况下属于你说这种性骚扰啊或者是写霸凌这种行为如果你遇到这件事一定要跟那个 HR 去讲他会把这些流程会告诉你所以我觉得这点是比较好的他是有一个深处的渠道嗯

对然后我觉得还是就不爽就还是要说出来对如果你不说的话也没有人能够知道就这个东西可能就对自己或者对别人的影响都还挺不好嗯

好的那我们本期的上半部分就先聊到这里安娜的故事还没讲完下期我们会继续聊聊她在丹麦的日常生活和丹麦人的相处方式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把副业做成品牌开启多线创业的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我们下期再见

i see your friends makes me wonder what you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