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于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简体中文版,因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对美国社会历史的深刻剖析,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影响了读者的历史观,还极大地影响了国内记者的写作风格,至今仍发挥着积极作用。
1932年,美国并非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当时的超级大国是英国。英国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耕地面积,统治着4.85亿人口,控制着全球所有主要航道。相比之下,美国虽然在一战后国际地位有所上升,但仍未达到超级大国的水平,军事实力仅排名全球第16位。
1932年,美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全球排名第16位。其常规部队仅有约3万人,装备包括约1000辆坦克和1500架飞机。士兵的月薪仅为17.85美元,军队规模远不及当时的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国。
1932年的华盛顿社会文化背景充满了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平等。黑人被禁止进入百货公司、电影院和餐厅,犹太人受到的歧视甚至比黑人更严重。华盛顿的街头随处可见小杂货店和流浪汉,大型超市尚未普及,社会氛围紧张且动荡。
1932年,美国的失业问题极为严重,全国有约1500万人失业,其中200万人成为流浪汉。这些流浪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农场主、牧师、工程师、校长甚至银行行长。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或卖淫,社会底层的生活极其艰难。
胡佛总统认为经济危机的解决应依靠民众自力更生,反对政府救济。他否决了国会提出的20亿美元救市计划,认为这是滥用公共财产。相反,他减少了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并拨款2500万美元补贴农场,但拒绝为饥饿人口提供救济金。这种政策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失业和流浪问题进一步恶化。
1932年,美国主流媒体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充满了粉饰和误导。尽管全国有1500万人失业,媒体却大肆宣扬经济复苏,标题如“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和“失业者重新上岗”等。这种报道掩盖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进一步下降。
《光荣与梦想》的写作手法独特,它通过聚焦小人物的故事与宏观历史事件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美国从1932年到1972年的40年历史。书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细腻描写,也有对全国性数据的分析,视角在微观与宏观之间不断切换,使得历史叙述更加生动且富有层次感。
【本期简介】《光荣与梦想》,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版发布,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美国各大报章赞誉纷纷。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的简体中文版,在中国广大读者群,尤其是在知识分子中影响深远,也极大地影响了一大批国内记者的写作手法。这些影响至今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播】恶霸波、张偏见【公众号】柳南故事【进群方式】13521785295【商务合作】1861814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