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政府干预经济,解决大萧条带来的失业、银行倒闭和经济崩溃等问题,恢复美国的经济活力。新政通过一系列紧急法案和政府工程,旨在稳定金融系统、创造就业机会、恢复农业生产,并推动工业复苏。
罗斯福上任时,美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21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银行已经关门或倒闭,银行系统发生自杀性挤兑,现金储备严重不足。联邦政府甚至无法支付公职人员的工资,经济几乎陷入瘫痪。
罗斯福通过紧急法案,命令全国银行暂时关门,防止进一步挤兑。随后,政府以银行资产为储备,发行20亿美元新货币,迅速向金融系统输血,稳定了银行体系。
百日新政包括多项紧急措施:1)通过紧急法案稳定银行系统;2)废除金本位,允许美元贬值;3)实施农业调整法,控制农产品产量并提高价格;4)推出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政府工程创造就业;5)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试图通过计划性合作解决工业产能过剩问题。
罗斯福废除金本位是为了让美元与黄金脱钩,从而增加货币供应的灵活性,刺激经济增长。这一举措虽然引起争议,但得到了华尔街的支持,成功避免了美元的恶性贬值,稳定了经济。
蓝鹰计划旨在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防止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但遭到大企业的抵制。只有中小企业响应,而十大行业中的九大行业拒绝参与,导致计划未能有效解决工业产能过剩问题。
罗斯福通过广播节目“炉边谈话”,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解释新政措施,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他还亲自回复民众来信,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树立了亲民形象。
罗斯福新政不仅帮助美国走出了大萧条,还奠定了现代美国福利国家的基础。新政通过政府干预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稳定了金融系统,并通过公共工程改善了基础设施。新政的理念和政策对美国后来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部分人批评罗斯福新政是“极权主义”、“社会主义”或“商业法西斯主义”,认为政府过度干预经济,背离了自由市场原则。批评者担心新政可能导致官僚主义和经济效率下降,甚至威胁到美国的立国之本。
【本期简介】哈里·劳埃德·霍普金斯(英语:Harry Lloyd Hopkins,1890年8月17日—1946年1月29日),美国民主党政治家,曾任美国商务部长(1938年—1940年)。霍普金斯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顾问之一,也是新政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参与组建并领导了公共事业振兴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霍普金斯是罗斯福的首席外交顾问并在《租借法案》的制订和实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主播】恶霸波、张偏见【公众号】柳南故事【进群方式】13521785295【商务合作】1861814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