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中国人为啥嘴上说“恭喜发财”心里却总“仇富”

中国人为啥嘴上说“恭喜发财”心里却总“仇富”

2024/12/4
logo of podcast 野史下酒|有趣的历史故事

野史下酒|有趣的历史故事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张偏见
Topics
恶霸波: 在节目中,恶霸波与张偏见探讨了中国文化中存在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人们普遍渴望财富,新年祝福中常出现“恭喜发财”等说法;另一方面,人们又对炫富行为抱有抵触情绪,甚至认为有钱人来路不正。这种矛盾心理的根源在于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重农抑商思想,以及对商人原始积累的负面评价。 恶霸波通过与张偏见的对话,逐步深入探讨了这种矛盾心理的成因,并以历史典故和社会现象为例进行佐证。他指出,这种矛盾并非现代社会才出现,而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基因之中,并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财富观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恶霸波还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与维护自身形象之间取得平衡,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财富与价值观的复杂思考。 张偏见: 张偏见在节目中主要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国人对财富的矛盾心理。他认为,这种矛盾并非偶然,而是与中国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他以晁错的《论贵粟疏》为例,详细解释了汉代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和影响,以及这种政策如何塑造了中国人对财富的复杂态度。 张偏见指出,晁错的政策虽然旨在解决当时社会问题,但其对商业的压制和对商人的负面刻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导致了人们对财富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财富,另一方面又对炫富行为反感,甚至对富人的财富来源产生怀疑。 张偏见还结合现代社会现象,例如网络上对“炫富”的抵制和对成功人士的质疑,进一步说明了这种矛盾心理的延续性。他认为,这种矛盾心理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财富的复杂认知,以及对商业活动的长期误解。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中国人在文化上有一种‘仇富’的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重农抑商’的思想,认为商人通过借贷、土地兼并等手段获取财富,往往带有‘原罪’。这种思想导致人们对富人产生怀疑,认为他们的财富来源不正当。此外,历史上的政策如晁错的‘贵粟论’也强化了这种观念,认为农业是根本,商业则是次要甚至有害的。

晁错的‘贵粟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晁错的‘贵粟论’主张通过提高粮食的价值来鼓励农业生产,抑制商业活动。他认为粮食是国家的根本,而金银财宝则是无用的奢侈品。这种思想在后世被进一步发展为‘重农抑商’的政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经济结构,导致商人在社会中地位低下,甚至被视为‘不道德’的群体。

晁错如何看待商人和农民的关系?

晁错认为商人是脱离农业生产的群体,他们通过信息差和借贷获取财富,导致农民流离失所。他认为商人生活奢侈,不从事生产,却比农民更富有,这种现象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因此,他主张通过政策抑制商业,鼓励农民回归土地,恢复农业生产。

晁错的‘贵粟论’如何试图解决流民问题?

晁错认为流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不愿意种地,导致粮食产量不足。他提出通过提高粮食的价值,让粮食成为赏罚的手段,鼓励农民回归土地。他还建议通过捐粮换取爵位或免除徭役,以此激励农民积极生产,减少流民数量。

晁错的‘贵粟论’是否有效解决了汉朝的流民问题?

晁错的‘贵粟论’虽然在理论上试图通过提高粮食价值来解决流民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他的政策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商业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反而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这种‘重农抑商’的思想在后世也未能有效解决流民问题,反而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停滞。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中国文化中关于财富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中国人喜欢谈论财富,祝愿他人“恭喜发财”;另一方面,又对炫富者抱有抵触情绪,认为有钱人多半“来路不正”。这种矛盾心理的根源是什么?节目从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 中国文化中存在着对财富的矛盾心理,既渴望财富,又对炫富者抱有抵触情绪。
  • 这种矛盾心理可能源于中国几千年的“重农抑商”思想。
  • 历史上的政策和社会观念对人们的财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简介】晁错(约前200年~前154年),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西汉时期大臣、学者、政治家、文学家。少年时师从张恢先学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术。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十二月,选贤良方正,因通晓文献典故,为太常掌故。汉文帝此时欲求天下治《尚书》学者,遂遣晁错往齐师从伏生受《尚书》学。回来后诏为太子舍人,又迁博士,后上《太子知术数疏》,得汉文帝赞赏,拜太子家令,太子称其“智囊”。汉景帝即位后,晁错为内史,常与汉景帝密事,官至九卿,并更定了诸多法令,引起丞相申屠嘉等人的怨恨。汉景帝二年(前155年),迁御史大夫。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谏言,连削吴、楚、赵、胶西诸郡,吴楚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汉景帝在袁盎的谗言下腰斩了晁错。晁错有文三十一篇,列入法家类,与本传“书凡三十篇”之数差一,但多数已不存,现存有晁错写给皇帝的数篇奏疏。主要有《守边备塞、劝农力本疏》和《论贵粟疏》,其中“贵粟论”和“入粟于边”的政策,为汉朝景、武两帝时期国富民足和安定边疆奠定了基础。【主播】恶霸波、张偏见【公众号】柳南故事【进群方式】13521785295【商务合作】1861814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