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和职场人类学聊天的蔡三祥与奥美相爱了青春的十年成为了公司当时最年轻的 GCD 离开后他负责压克北京再之后在蓝标任职首席创意官他更愿意我叫他祥子和他聊天我的感受是祥子对变成一个创意老爹其实高度警惕的所以他不太想给出什么职场建议他只希望这个行业能有所传承也有所变化可以老得年轻一点
祥子从 23 年就在小无数上孵化 AI 内容相关的事妙想便利店是他 23 年以 AI 为工具创造的内容账号近期也开始开启了他的个人账号分享一些创意心得他说好的创意人应该要比客户更了解客户同时要有创意的认知差不然提案的时候就别怪客户一直低头刷手机在甲方眼里大多数的 agents 现在方案大同小异可能还没有客户低头刷到的东西好玩
营销行业的确是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行业发展的各种担忧他说未来行业里会分成三类公司一类叫做这个低价走量的然后就是做标准化产品的还有少数提供精品化解决方案的
越来越多的传统的广告人眼里的门外汉正在赚到钱这不是坏事这个行业需要摆脱以视频 TVC 为核心的做法把舞台还给用户多一些跨界碰撞激发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确认的是内容仍然是核心但是不完全等同于视频关于前任蓝标他也客观的谈了一些观点单身黄金看应该放眼未来
离开前任先任还会远对吧有时候有些事情就是跟创意作品一样没有对错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找到身体原力驾驭欲望职场职场人类学让一部分人先享受工作帮组织与个体发掘生长动力
今天我们请到了非常资深的一位创意人翔子跟大家来做一个交流你好我职业运算蛮顺的我简单先介绍一下我入行是去的一家不知名的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然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安捷达大多数人都好像不知道这家公司安捷达后来被尾门收购吧应该是忘了对
从安捷达我就去了澳美然后我在去澳美之前我是给澳美做外包我也不知道那个叫外包其实我当时对广告业都没有太多的这种像现在这么深的这种感情或认知那时候是怎么样想到给澳美做外包的是因为觉得赚钱然后说澳美澳美是一个特别行业标杆我去给澳美做外包我甚至不知道这家公司叫澳美
不是因为有个职业理想不是所以我说我就莫名其妙我是因为我前我刚实习的那家公司它的老板这个老板把我拉去澳美做那个 inhouse 的那个外包我当时做美术然后我就印象很深我在澳美
做那个长城葡萄酒做完一个 layout 之后呢就是传说中的所有大神都在你背后指点江山有老外然后有本土的 CD 有策略就在你后面看那是当时一个印象是不是压力很大还是很兴奋其实还好因为其实我当时都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就他们
当时让我改我就改了那是那个阶段还很年轻的时候 20 多岁出头后来误打误撞去了安捷达安捷达做了几年做了两三年吧我就去到澳美我就投了一份澳美的简历没想到澳美
要了我然后我进入澳美当时是以美术指导的身份我大概是在 2007 年快年底的时候加入澳美然后在澳美一待就待了算十年吧哇十年很久青春时期都在那里度过的我大概在 1716 17 的时候离开澳美对在澳美做到创意群总监但我觉得这个 title 很虚很虚因为但有时的部分是说在澳美的时候
摸爬滚打然后靠自己的一些理解也是年轻的时候比较勇敢去跟客户卖东西没有什么害怕的东西我想到我就去做我自己称自己的创意历程就是野路子出身就是过程当中没有得到太多老板的
这个扶持然后都是自己探索对自己探索然后在澳美之后雅克这家公司做了北京的分公司大概做了小两年我们也是当时在鼓楼十几个人团队后来搬到深宝天街再后来就去到了这个
很高一代就七年所以我职业大概就这几块最近您是不是在忙一些 AI 相关的事情我一直在做然后从 23 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因为我们相当于是在 2022 年年底就开始玩 AI 然后中间陆陆续续都有在尝试一些不同的可能性因为作为创意其实你了解最新的技术还是很有必要的那小红书当时尝试做到现在有
一年了吧对那当时是抱着一种体验跟试验的心用 AI 去做小红书账号因为它很快然后它可以很即时性的把你想法变成内容那实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创意你能不能在小红书上验证你的内容是不是有所谓的流量嘛对那这件事情一直过程中一直来做对
那你觉得整个创意行业在这两年是不是在发生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创意人发生变化其实这话题可大可小创意人发生变化肯定发生变化或者以您自己的经历来我自己的经历其实老实讲我之前的职业
路线还蛮顺的还蛮顺的就一路高升的那种我算是一个职业运还不错的然后时常跟别人讲这不是我的本事这是运气的本事那回到你刚刚的问题你说这几年创意受到的挑战大不大蛮大的嘛应该也感同身受嘛这个话题其实大家聊了很多了一边焦虑一边向前然后
你看我们现在的甲方再看十年前的甲方完全不是一种甲方是说这个钱不一样还是人不一样还是做事方式不一样都不一样钱呢大家都说钱变少了其实不是变少了是变聪明了钱变聪明了那钱变聪明什么意思就是
以前的渠道跟现在的渠道以前的认知跟现在的认知以前的甲方跟现在的甲方以前的乙方跟现在的乙方天翻地覆原来的乙方是他的认知会比较高现在的乙方认知还是自己觉得比较高可是我们要看回甲方甲方现在的认知不比乙方低甚至时常我们会发现跟身边的朋友聊去提案的时候甲方
大部分人都在看手机有的敲电脑有的玩手机有的在写东西我们也不知道他有没有认真在听可是我们要反思这件事情到底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十年前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十年前我们提的东西很有可能 50%以上都是甲方不知道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最早其实就舶来品从海外过来的关于创意先进的一些思想跟
想法那些是我们看不到的现在还有什么我们看不到的现在是大家已经把这个专业搞得乱七八糟的我们借鉴对不对然后你提出的 reference 每一次客户都需要 reference 我们也需要 reference 可是客户都见过啊那客户不看手机看什么看你嘛在那里演戏对吧这就是一个现状那
我不知道你身边还有多少人有这样的习惯你在做一款产品你做一款车快销品什么都可以有没有充分去了解这款产品它的成分它跟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它甚至糖分的比例不同或者是其他不同我相信现在很少了所以你们以前会去了解吗我拿到一个新的 brief 一个新的客户的时候我要去把他的产业前前后后老板的各种的业务压力都了解一遍吗我举个例子就是
有时候会跟朋友聊天就是说以前有一个有一次提案是一个快销品然后我们一大早大概八九点钟出发到客户那里现场我们坐下的时候每个人面前有两小杯透明杯子装的一个饮料红茶
客户要给你们敬酒了我也是以为是这样的每个人前面有两小杯坐下来之后我们要准备提案的时候客户说先等一下你们先把前面那两小杯喝掉
不知道还以为是下毒了是对结果呢大家都喝掉之后呢客户就说这是一个台湾的客户然后他说请你们先告诉我你喝的两杯当中哪一杯是我们家的产品哇现场考试啊真的很可怕吧很可怕吧无形啊无形的东西如果是咖啡你还能看包装车你还能看外观
偏技术的你还可以去体验两小杯颜色几乎一模一样喝下去的口感特别细微的差别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他考验的是说一杯是我们的产品一杯是竞品主要的竞争对手他唯一的区别就是酸度不一样很庆幸我当时打出来了你们是怎么是运气好吗还是怎么打出来不是是因为我们了解竞争对手跟我们自己的产品我们是要去喝的
确实两个口感不一样口感不一样它会导致我们在做产品 benefit 的那个出发点的时候会有所不同为什么可口可乐怎样爽因为它气泡不太一样对吧对 它跟百事可乐的气泡也不一样我们做的快消品它甜度跟酸度不一样给你带来的感受肯定不一样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其实无非客户就想那个客户并不是
市场营销出来的他是做销售出身的所以他特别在意自己的产品在广告公司眼里到底是什么样你没有深度了解那这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没有做到充分了解你说你有什么话语权跟客户坐在那里聊天比如说你没有在过程当中投入跟获得那你一定不会有话语权因为你的答案任何人都可以找到
那大部分的提案比稿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你甚至连实体的东西都没有摸过没有体验过没有跟销售聊过没有跟消费者聊过完全没有话语权我前段时间认识一个老板级别的人他跟我分享一个例子我觉得特别好他说
我刚才讨论了一个事情说广告公司也好营销公司也好甚至媒介代理公司也好到底核心竞争力怎么去打造那跟我们的话题也相关比如说话语权这件事情怎么在客户那里体现得更充分一点他跟我分享了一个例子他做茶叶也好做酒也好他是要到前线的他是一个年收入公司年收入营业额大概在五六十一这么一个盘子的老板我
我是需要在一开始产品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从原材料开始到地里面去种然后跟农民吃在一起聊在一起就这么一个过程我说这是为什么呢他说我必须这样做我才能充分的了解这个产品从而打造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说你的意思就是说你的核心竞争力一部分来自于比任何一家公司都了解
这个产品跟客户他说对他说即便今天客户换老板或者是内部有什么样的挑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都很凸显因为这样的投入跟时间不是任何一家公司可以达成的
那这就很屌嘛是对吧但当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回到另外一个是说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就很快嘛很快嘛三天五天一个笔稿你还要让我去体验产品扯淡了还要去舔肩剔头这不可能那所以就这方面我才会说靠谱也有问题啊然后效率也有问题啊大家这种急迫的想拿到提案去完成工作的心情跟节奏也有问题啊然后最后到广告公司跟乙方身上
当然他们也有问题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时间而是说给了我们五天我们怎么利用但是慢慢的人都会有惰性公司也会有惰性团队也会累慢慢的他就变成一种习惯了我找找资料看看知乎怎么写小红书怎么说你看看就变成找答案而不是去了解过程这是一个必然的现状没有办法
那这是不是说明了其实可能广告公司也好甚至公关公司也好等等的这些营销类的公司它的业务模式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发生改变就大家可能都看到了这个问题这种追求高增长的模式会面临一个越来越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另外一种广告业的模式我相信会有新的广告业态出来的但它的底色应该不会太多的变化你简单来讲我们看整个行业不管是
PR social digital 或者传统你会发现我们行业里面就三类公司最 top 的中间的我就时常把中间的归纳为出行活的然后最底下其实是量最大但是单价最低的就是拼多多模式的类似于那种那你看 top 级别的他们拿到什么他们拿到比较好的溢价嘛报价嘛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嘛嗯
他们还可以培养自己比较不错的人才他们公司的招牌也都还不错当然他们的产出自然也不会太差那部分是做专业都向往的一个地方金字塔部分肯定少数的原来 4way 是占据金字塔的但现在 4way 不占据金字塔反而被国内的一些比较有才华的公司所占据不用给他们打广告就不点名了
那中间的部分其实大部分公司都还在里面我们首龙翔的公司几乎都在中间甚至是 4A 他们渴望流水线但是又拒绝流水线因为流水线会损害自己的品牌形象损害自己的专业能力损害自己的人才可是他们赚的钱他们的人才他们的产出你可以去翻我们行业里面的广告门输赢都好 70%
都是行火什么意思就是你看了 100 件作品就是你去买衣服看了 100 件衣服当中 70 多件你都记不出它们长什么样子而且你会发现它们都很像就是这个道理对那下面的就不说下面就是广告公司最不爱碰的海量的单价要低的比如短视频啊比如运营啊比如那个那个等等那些都在里面所以你分为这三点你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行业的基本的
分类就这些新的广告业态新的广告模式会不会有肯定会有聊会一开始你问我 AI 那个话题我前公司蓝标
立志成为 不能说立志吧就一直在做 AI 方面的探索对吧对 那聊回这个部分你说我前公司蓝标有没有可能成为这个现业态的一种模式我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因为我毕竟不是这个 CEO 对 我也手上也没有大权
聊回来 AI 给蓝标带来什么我觉得当时除了在资本市场带来一种故事感之外资本市场带来一种投资者的故事公司的愿景故事公司的战略故事之外实际上 AI 在过程中从 23 年到 24 年它带给营销行业很多可能性的我们刚刚谈到流水线 AI 让流水线变成可能 AI 让标准化变成可能
AI 可以让我们的专业变成稳定固定有效率并且机械化的生产这是变成可能那这一部分可能有没有可能变成一种模式化的东西变成一种产品出售收费我们都知道有行业有很多款 AI 可是它是通用型 AI 它不是锤类型 AI 我们设想一下有没有可能一种新的管控模式就是
我们找了营销公司我们买他的产品我们可以付月费就像我们付 APP 的月费一样那我们可以固定的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在广告公司当中下多少 brief 拿到多少平均产出水平在六七十分的东西有可能啊而且我不太用跟
他们打交道不太用跟具体的人打交道对吧我不用内号我不用内卷他们可以完全接受甲方的指令所以这是一种可能就是说 AI 来了之后有没有可能新的广告模式当然有可能我举的只是一个特别特别小的例子那你再看回广告投放
有没有可能全自动化自动投放自动消耗自动优化自动修改完全有可能对这只是很小的两个例子对当然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广东公司当然也有问题也有通病就是说他没有技术研发能力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要基于市场上所有的大模型去做
套皮套壳优化修改然后变成一套自己的东西我最早在一开始玩 AI 的时候 23 年我就发起一个类似于工作流的东西我当时的好奇心在于说 AI 来了到底能不能革命掉做创意做策略做策划这些人的命这是我特别好奇的一个地方那我就做了一个尝试 23 年当时的工具还很粗浅的你肯定知道 TreeGDP 当时好像 1.0 版本还有 2.0 版本我忘了
出的图呢很怪很差然后对吧网上的段子都是那些我当时好奇我就拿了让我们的团队我组织了一个团队从一个 brief 开始到你的洞察到你的创意概念到你的文案输出到你的平面视觉你的分镜脚本再到你的后面的 motion board 所有串起来我们坚持不用
除 AI 之外的工具后来没有串起来有效果怎么样在那个时候肯定效果不怎么样但已经出乎所有人意料了那是在 23 年的 3 月份就做这件事情那所以当时就得到一个答案了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
绝对有可能我们是手工去用工具串联那如果现在把它自动化一下就很有前景 OK 了对所以那是另外一个尝试这算不算新模式当然算了那回到刚才我们说三个阶段中间那个
那个航活的那个阶段有没有可能用这种模式来终结促使一部分人往下走或者促使一部分人更往上走这个行业才会变得更好吧要不然所有人都挤在中间嘛你抢我的我抢你的然后大家吃相都一样拉出来的也都一样反正都大便嘛对不对可是想往上走的走不上去啊因为他人不行他又不想放弃公司自己每年一千万两千万的营收对不对他又不想去去抢下面那些海量的
大陆更多的人力然后产出又没价值可是他要走不上去他又不想下来所以就挤在中间所以如果说你刚提的特别好的问题广告模式有没有新的模式当然有 有没有人在做就要么往上走要么往下走可以这么理解那肯定是有新的模式只是说还没出来我相信肯定有人在做蓝标也在做但是在落地上
目前还没有看到市场上有什么样的产品出现当然我相信未来可能会有我们不能说那么绝对毕竟我也曾经是一份子你曾经是蓝标的一份子我看到有些媒体还引用了你的话我不知道你自己的感受如何成为新闻的一个焦点之一人怕出名猪怕中确实确实最近好多朋友给我转了一些帖子
怎么讲呢就是我希望谈论我的时候不要跟不要在前任那里花太多的这个纠缠对啊你都跟前任分手了然后大家把你跟前任放在一起当然我觉得这样的是很正常的把你跟前任放在一起不是因为你有价值是因为前任有价值前任是上市公司前任是中国
公關第一股當然現在轉型也做很多業務所以那是前任厲害不是我厲害我在當中其實就是一個素材而已所以不重要
是这种感受吧那抛开前任本身的一些故事我们看一看说这个事件背后的一些广告业的发展比如说因为我也看到很多人说的确好像南方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大比如说是不是现在这个广告行业就是面临很多的增长的挑战这个如果我们不
不去看前任的这些事情我们看行业的话我不知道您怎么看首先比如说南北这个话题是不是大家广告人都在南下了是这样吗没有吧只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那大家是媒体的可能借题的发挥还是什么我觉得借题发挥吧我自己的感受是这样如果非要拿前任来举例因为这件事情的起因呢是南标要南迁嘛在这个消息其实
行业跟媒体是后知后觉的那当然我觉得这件事情也没有做 PR 嘛所以大家知道比较晚都是内部人知道的为什么会南迁南迁放出的消息是什么首先第一是客户的这个比例我们都看到媒体里面介绍是说百分之六七十的客户蓝标的客户都在那头第二个是说华东以南更多科技的养分更多客户的养分
所以我们要南迁嘛大战略方向在那头我的看法是什么客户是不是都跑到南方去呢我相信有一些客户是在那里的大部分客户是在那里的快消品都在那里汽车也都在那里我相信这是一个比例上的问题那就前公司来说的话不一定是这样的我们公司分广州地区上海地区北京地区在过去我的了解当中其实北京地区一直是
全国的营收的大头在过去在过去这个过去大概是在 2022 年左右之前一直是大头上海地区只是一个分公司广州深圳就更分公司了深圳就不提了深圳因为人才很难找所以这是第一个情况第二个情况是说客户都跑到南边去是北京的客户都过去了吗还是说北京的客户都没有了呢
然后要去南方找客户这个从这个角度来看结合我刚刚说的 22 年之前的那个大头占比北京的部分我在这一两年当中确实感受到我的前任在流失客户所以你说南迁这件事情所以我自己也在小红书上讲了这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不可以讲的我觉得积极来看就是那既然
北方客户变少了我去南方找客户很正常既然华东以南更适合蓝标公司在未来的这种科技营销公司的布局跟战略发展我为什么不去这是积极的看法第二个方面是说悲观的看法悲观的看法就是当这个消息放出来之后人性当然会体现出一种
显恶的一种看法这是某一家大公司做出的一种管理手段他想要用一种只需要喊话就可以不用动刀子的一种做法我觉得这是人性所引申出来的这很正常当然我相信我们要搬家肯定是要断舍离的对不对这也很正常所以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那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会觉得说愿意
越来越多的广告公司会变成一个科技公司变成一个数据驱动的公司那对于创意的需求会越来越小大家这个广告这件事情或者这么问就是广告还能吸引这些有意思的年轻人加入觉得说这个行业很好玩吗首先我不觉得所有的广告公司都可以成为科技公司也不觉得所有的广告公司都应该成为科技公司科技公司就是什么是
你刚刚谈到那特别好的问题是说有没有新的广告业态有广告科技公司就是一种广告科技公司我们可以拿前面我们谈到的比如说将梦想当中的流水线变成一种标准化来去作为一种服务跟产品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可能那可能科技公司就需要具备标准化跟效率跟固定的一些产品服务进一步的降低对人对专业
财政上规模
对于广告公司最大的困惑在目前来看其实是规模上的增长如果他没办法突破规模增长他的公司就没办法扩大他的营收也没办法增长营收不增长毛利经理也没办法提高我时常讲一句话就是说创业热点之所以叫创业热点是因为他受规模限制叫创业热点因为一旦他的规模发生变化他的人他的产出嗯
它的专业力一定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第一个回答是说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成为的这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那我们看到蓝标一方面付出代价一方面也付出了努力那当然我觉得未来很有可能会有收获的因为它目标很明确对那另外一部分另外一个是说我不觉得所有广告公司都可以成为都应该成为
的原因是因为广告策略创意策划它是一个它之所以好玩跟之前让我们向往的核心原因是在于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是通过一个按钮
得到的结果让你有所成就感有所快感有所快乐的这就是他所在的魅力如果我们今天谈恋爱跟机器人谈的话比如说他叫小丽好了小丽帮我做饭好主人我帮你做饭小丽我们出去逛街好主人我们出去逛街你会发现你永远你随时可以得到答案但你丧失过程而且你好像太过于
太過於確定性了一切好像都是一個標準的沒錯你說的特別對我覺得廣告公司之所以還能存活的核心原因是因為還有一批
愿意用自己的脑细胞创造不同然后创造这个时代应该留下的一些东西这种东西谈起来也蛮可笑的因为其实很多我们刚刚谈到中断的这些公司都在为此做出努力跟坚持我相信他们是想往上走的所以他们才会坚持在那里
有可能他们赚的钱都没有他们原来上班的多对那他们辛苦不辛苦很辛苦的对那他的魅力不就在这里吗当你想开始想一个创意的时候你获得灵感你想到了一个不错的点子你去卖给客户说服客户然后做出了一定的作品你的成就感会比你本身那个案子的价值更高对那这就是做创意的魅力嘛
那创意跟规模是不是矛盾的因为刚刚您提到了也说其实如果广告公司规模不扩大它就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创意热点一旦扩大规模它又会面临挑战那我们能不能就说我就是一个工作室我不做规模然后有很多很多个工作室存在这种模式会是未来的一个主流吗这种模式现在也有一些公司在运转最早我去蓝标之前有一个集团
利诱集团旗下也有
两家当时蛮出名的所谓的热点一家叫琥珀另外一家叫雅克那琥珀跟雅克特别是雅克雅克把自己称之为创意集团它旗下会有厂牌这就是你刚刚谈到的说一个创意热点底下会有一些不同的小团队这是当时在 2017 年左右的一个模式其实这种模式很早就有了现在也有啊北京的 HOK
那个老板叫奥托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他也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他年大概几个亿一两个亿所有 total 加起来他底下有很多厂牌有点意思等等也是这种模式独立性的小团体去运作那当然我们耳熟能详 topic 他底下有 topic 跟龙 topic 肥 topic 是他的主体他底下有不同的厂牌还有很多
这种重视现存的一种模式那如果你来开一家公司你会希望这家公司做上市吗问题时间很难回答好像感觉像是有钱你到底赚不赚有机会做规模你做不做我不知道我很难回答我上市我不确定我不确定我只能是说因为你的问题是说如果
一个创意的老板做了一家创意的机构或者创意的团体你有没有机会你有机会想要扩大的时候你愿不愿意扩大有机会做得更大的时候你要不要做得更大然后有机会有人给你投资给你钱然后让你扩大规模但是代价是你要财务报表更漂亮明白我觉得很简单就看你作为老板你想要什么就是你想带这家公司去到哪里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创意品牌你的团队想要成为一个未来什么样的标杆这很重要如果老板想赚钱那这问题很简单如果老板想赚一点钱保有一点专业节操跟专业念想那这个问题也不难解所以我现在很难回答你我觉得可以留给下一个采访者回头可以采访一些已经做得不错的老板可以采访他们在
做创业乐店到 1000 万规模 5000 万规模的时候他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然后看到 5000 万规模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净利润可能不太好控制然后作品产出可能需要在一年 50 件的案子当中逃出一两件出来去包装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问他们会更准确一点那如果回到职场因为刚你也提到说你其实在职场上还蛮顺的一路其实很顺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听这个节目就听到说那我怎么去对付我的老板我怎么管理我的客户甚至我是一个行业新人我在刚入行的时候我要怎么表现自己这问题也很血腥就是非要让我跌位一把我是觉得年轻人
不需要建议年轻人哪里需要什么建议年轻人他一边左耳进右耳出嘛然后留下的都是他想要的东西那我之前那个纯真心球你有听过吗纯真心球他也跟我们做过一些探讨跟采访就是说给年轻人一些升级升值加薪的一些点子一些建议我记得我当时说的是
你如果有升职加薪的需求的时候有两种人第一种就是哇 我表现很好我老板一定会看到的老板看到一定会主动给我谈这件事情的第二种是我有升职加薪的需求我自己觉得我做得也不错我要暗示一下老板让老板给我加薪我不知道在听的或者是你
会选择哪一种我以前会是第一种就是不主动提就是让老板看到现在好像有点后悔是不是应该更积极一点当然这两种都有不同的结果我后来的自己的感受是除非你的老板真的是一个很 nice 的老板除非你的老板手上真的可以拥有一些分配权话语权否则他很难帮你争取到的所以我当时建议就是说如果你有诉求的话直接跟老板
发出你的诉求你才能要到你的答案千万不要千万不要等不要暧昧对吧就直接说出来当然就是说你不要期望每一个老板都是很 nice 都可以发现你是一个你是不错的你是有生殖加薪的空间的不要等要直接说这是其中一个点但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好像也都是这样的就是我有什么想法我就直接讲之前那些段子不是瞎传的就是说
加班拒绝然后我要过周末不是白传我觉得年轻人现在跟我们以前不太一样了我是 80 后你也是 80 后 90 后也老了 95 后 00 后我觉得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或者这么说吧这句话不对应该是他们很清楚自己不要什么这是我觉得跟我们最大的区别我们是可以忍受的我觉得他们不要的东西
多一分他们都觉得难受所以我觉得似乎好像也不用教育那有没有一些东西是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作为我们讲作为这个专业经验也好或者甚至作为某种传承下来的东西也好去分享给年轻人的因为你刚提到说你其实也路子苏深但你也在澳美待了 10 年我不知道澳美有没有改变你澳美肯定改变我了我跟澳美之前的
同事都还有联系甚至比以前其他的同事更多澳美是一个让所有从澳美出来的人都觉得澳美是一个很有感情很有文化很有信仰很有品牌力的一家公司所以你去澳美的时候你会觉得我来到澳美就像穿了一件新年的衣服的那种感受穿了礼服了对戴了一顶什么样的帽子的那种光环那是之前的感受所以去澳美你的
职业感受会不错它是一个很注重人的感受然后注重公私文化的一个地方所以那是一个澳美的一个感受那谈回到经验的部分传承的部分我觉得这个话题也蛮好的很好因为
我们这行业我们都知道是经验传承嘛就是说你整个用远古的话来讲就是说你要拜师嘛你需要去入门嘛你要学到一些皮毛你才可以怎么样嘛现在有没有现在是越来越少这就是经验断层是一个现象经验断层可以这么来看
我们这行业比如说我们用 D 级别 M 级别跟 E 级别来看绝大部分的操盘手或者是方案的输出会集中在 D 级别跟 D 级别更多一点就总监级别会多一点那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不健康的总监级别有没有交汇 M 级别 M 级别有没有传到 E 级别这个我就不确定了以前我们是需要一步一脚印去学的
你的美术画面你的文字怎么写然后如果你跟一些老一点的 copy base 的广告人去聊的话你会发现他们以前写的文案成千上万条你不能写一句 slogan 你需要写几百条才有可能提交上去一两条然后一两条只是你老板当中的
一小部分所以它是需要现在这种习惯就很少了就还是刚才那个话题就是说现在一切都变得特别浮躁一切都变得特别快我们的空间时间被压缩之后其实我不怪这个行业经验传承在断层它是个必然的过程那它会导致什么它会导致门外汗越来越多可是
门外汉不好吗但有人还说我门外汉还赚到钱了我可能客户还买我的单了这是为什么呢没错你说的特别对门外汉买单了并且赚到钱了那是另外一个引申出来的新物种就是我们因为空间时间预算跟市场上的变化我不能把它我现在说的门外汉不是
不好的意思而是说它变成一种好的现象我不用深挖洞察我不用做过多的市场调研我不用想太多的创意我不用做出像以前抠字眼的文案我也不用做太好的美术东西我照样可以把单买掉不好吗很好啊那未来会不会都这样很有可能啊很有可能啊所以
中青代的创意跟老一代的创意就会很焦虑就是说完蛋了这个行业完蛋了妈的这个经验都没有人懂技术专业没人懂创业没人懂你觉得是不好吗我觉得会不会这真的是我不确定就我一方面觉得说也许我们需要创新需要有突破有些东西有
有些记忆它可能就像是一个会被失传的东西一样的会被新的东西取代但我也在怀疑说如果一个行业它没有专业门槛那它就不可能称之为是一项专业了想请你来回答说是那我们的专业门槛到底来自哪里我们给客户卖钱到底卖的是什么如果卖的是一个奇思妙想的话那我今天有一个奇思妙想也许明天我就没有了怎么办谈回刚才那个
我把广告行业分为三类中间那一层面其实很多不需要依靠过多思考他能拿到客户的有没有有啊那如果他的工作伙伴是一个工作很多年的创意总监级别以上的
创意人的话他们两个势必会吵架的吵架的点会来自于你这件事情思考的不够好不够深不够累不够妙那从生意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你在浪费时间客户已经买单了嗯
况且你想了客户也不一定喜欢再说了你想的这么好消费者就扒音吗不一定吧对现在的技术可能是说我有大量的大数据来去给消费者做测试我可以有一百个标题出去有一百个文案出去然后投放到不同的人群然后这是实证的不是你要坐在这里想的对所以这是一个很现实问题就是说我觉得这个本质上这个问题应该这么去想就是说广告创意
策略这一部分人才他们在坚持跟以前的思考模式在当今到底要留哪些或者有没有价值我相信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如果整个市场都变快了即便我们觉得有价值我们是不是要付出十倍的努力原来给我们七天
我们可以付出 70 的努力换来一些结果可是如果现在同样是 7 天可是我要做两个案子我就需要付出 140%
的努力况且你得到的不一定是正回馈那我想问如果你是一个创意工作者你来这么一次两次三次你还能坚持吗还是说下一次案子你就会学聪明了我干嘛对吧这么用力我能不能找找之前提过案的一些点子拿过来改一改我能不能去找找一些 reference 过来操操我能不能跟客户聊聊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虽然他的点子不一定是
我自己觉得好的所以你会发现这件事情已经开始不一样了是不是我们要走出那种在办公室里做头脑风暴的模式有一些新的方法去
或者新的就像我们说从以前单向的发布到内容因为我做内容出身从以前可能说我是来采写内容然后再去发布到现在我可能是把舞台给到用户 UGC 的内容然后我再去做一些整理跟整合然后变成一种新的内容形式那创意是不是也有可能有一些我跟客户也好跟我的消费者也好去共创的一个过程或者有很多新的模式去产生创意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
利用消费者共同参与一个 campaign 那个是现在大多数的广告案例没有在做的一个玩法对那
这也是我时常在听我说创业你不能只出三件套三件套是什么呢就是平面视频然后线下事件当然这个三件套可以自己组装反正我就有点开玩笑的说创业三件套我觉得创业更多的要运用社交玩法运用技术运用一些体验的手段而不只是单纯的输出一个单点的内容让消费者去看
傻子才看完除非你用了大明星顶流国际导演有可能我们会看嘛对不对再加上广告不付费啊我为什么一定要把它看完呢对不对电影是付费的所以我觉得手段单一化是一个现在广告创意人的通病手段单一化所以我觉得我们要让创意手段多元化你刚刚谈到内容就很好我们所有输出的一切就是内容内容
不代表广告公司输出就是 100%的全内容 UGC 的不算吗小红书那些笔记不算吗抖音的不算吗知乎的不算吗不可能不算他们的流量都比你好那你凭什么说他们没有创意你凭什么说他们没有人看那你怎么能怪客户把钱投到其他地方对啊
所以我觉得这个根本上来讲创意自己也要升级一开始你问我的话题是说 AI 这件事情我说创意是边抵触边接受那同样的是说如果你要让创意的手段多元化你就要去接受 AI 你要去了解它除了 AI 还有很多技术的在国际上有很多不错的技术公司比如说 GoogleGoogle Live 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一个技术开源的一个平台
里面的技术手段不止十种而且他都开源了你可以去用啊那第二是说小红书你了解吗抖音你了解吗如果今天你让一个广告从业者去开一个抖音开一个小红书他能做出来吗未必吧对啊那就是问题嘛所以创意手段多元化是势必要去做的否则自己的竞争力就会变小否则你提案的过考率就会变小否则你的溢价空间也会变小我们不要被行业里面所
吹鼓的那种那种 TVC 视频所影响了自己对未来的判断跟方向所有人都有客户你好我觉得这个创意我要拍一个视频拍你妹啊拍
没有用吗对我这里正好就是请教一下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爱提案里面就是我要做个 TVC 做个视频然后现在好像短视频的这帮做短视频的人又好像很看不上传统的广告说你们拍的好贵又花这么多钱然后好像流量也没我们的好我就随便拿个手机拍一拍流量都比你好你怎么回答这些人的问题这是事实吗所以你也接受这个挑战他们这些短视频人对你们创意广告人的这个挑战了
我当然接受啊就是说你把创业人跟短视频运营的放在一起做抖音也好小红书也好的一个或者快手一折短视频的比拼输赢未必吧那肯定的嘛那
我怎么看这个问题为什么创意人就一定要搞一个视频出来我觉得是习惯跟行业风向不要所导致的还有一个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个习惯性呢视频制作对于广告公司来说收入是大头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拍一条片
50 万好了不说多我们可能大概会从当中收取一定的制作差价我们会收取一定的服务差价所以这是我们的收入来源那从生意的角度来看是说
我们创意如何制造收入来源对不对那只不过是说现在大多数的收入来源都是视频制作可是我们要看现在视频制作它是你的收入来源吗不是啊因为报价越来越低了制作越来越卷了短视频也出来了对不对所以这个肯定不是嘛然后这是一个角度另外一个角度是说创意为什么喜欢出视频因为他们认为视频可以把他们的创意
用一种故事的方式讲述出来然后卖给客户这是另外一个角度还有一个角度就是很多人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变成一种作品可以出街自己有成就感当然还有一个更我觉得不好的风气就是说整个行业都以视频为风向标在代表某一家公司
或者某一种创意的能力我觉得这不对的我在前公司获得行业认可的一些作品都不是以视频为导向的这就是我想提的一个重点是说无论是从你的收入或者是你的硬实力或者是你的创意手段来看视频绝对不是唯一
我们获得行业认可获得客户认可的一些 case 都是以社交平台为基础去做的那能不能展开一下不以视频为核心的新的方式以社交平台为核心那是怎么来做的以社交平台为核心是我觉得你要运用社交平台的属性你要了解每一个消费者他到底关心什么他会被什么所吸引嘛
那我们常见的手段是说我们用一个视频的手段来去吸引消费者可是消费者不看啊那你就要思考是说你还有什么手段可以去吸引消费者所以我们时常做的是说今天我们要在一个社交平台上做一个活动我们如何让这个活动做得更没那么品牌化可以拉近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其中随便举个例子好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打造 20
55 年的北京就很简单我说我们发起一个活动打造 2055 年的北京 2055 年北京到底长什么样子都会比你看一条 TV 戏来的强参与感来的强何况你在社交平台上做一些活动它是有一些品牌的利益点刺激的
那我觉得自然而然社交属性就会被激发出来社交属性会有一种很多消费者洞察在里面比拼我们去看评论区就好了
就是小红书评论区抖音短视频的评论区是最精彩的永远都在精彩在评论区而不在那个视频本身对那从评论区你就可以获得一种洞察就是说其实消费者是有很多创造力来自于不经意的点评的曾经我们有个 case 就是通过点评去做创意的嗯
投了一个朋友圈广告底下的评论区全部都在拒绝当时我记得那个广告的内容大概是来跟谁谁谁一起去拍照吧朋友圈的评论区都排队了说不拍是吧不拍 储具滚 不拍就类似于这种这就是创意嘛然后我们把这个创意
搬到了一个直男的平台让他继续发酵最后官方再出来你说这不是创意吗这当然是创意他也是利用了社交属性所以不是全部都以视频为导向的这样的是一个好有意思的创意但它能成为一个作品吗甚至说这个东西能让我拿奖吗它当然是作品只要它被消费者记住一点只要它在
它产生了它该有的价值我觉得它都是作品能不能拿奖我觉得拿奖是对某个案例一种鼓励跟认可就是说除了我们公司跟客户之间的这种认可之外行业好像也给你一种认可行业里面其他广告公司甚至甲方它也给你认可这是锦上添花的话说回来是说一个案例营销案例创业案例你怎么去获奖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我刚刚谈到了那种营销社交型的案例它如何变成一个作品我觉得是有技巧的你需要去对它重新做包装你需要有一个所谓的 showcase 来去讲你的案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样的你需要 casebook 就是我们需要做一个案例版那你在报奖的时候你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当然我觉得你作为一个评委身份也很重要因为你需要在
某一个平台上某一个奖项上你有一定的话语权你有一定的影响力自然也会给你一些
尊重吗正好就是你能不能跟我们再科普一下现在因为在整个的广告啊创业这个圈子里面怎么去报奖拿奖以及说甚至或者说获奖这件事情还重要吗你觉得我觉得不重要这个那大家都不再需要去拿奖吗你看人或者你招人的时候会看这个人获得一些奖还说你都不看了是这样子的就是以前我们看获奖这件事情是会看的
那获奖它其实是代表一种国内或者亚太或者国际队你所产出所参与过的这些 case 的一种认可那至少我们看这个创意它的价值就不来自于它的 PPT 本身所以我们会觉得这是有光环的我们也会觉得它能做出
意想不到的一些创意并且获得认可那是因为之前那个年代我们需要这样的东西去影响客户影响国际拿到更多的生意并且让品牌让我们公司的品牌客户的品牌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声量跟影响力那是之前
大多数 Global 跟本土比较一线品牌的玩法那你在近几年三年之间你说获奖还重不重要吗我觉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没有那么重要了那没有那么重要我觉得分两头看是说它首先产生的生意影响力降低了它的国际影响力也降低了它对于年轻人
跟创意者的影响力也降低了老实讲它对总的来说就对生意没有起到那么大的帮助是因为大家都能拿出一堆奖项来说我获这个奖了我获这个奖了看起来好像都没有就像你说和很多创意都没有区别一样的好像我现在看到很多奖是不是都没有区别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
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吧我觉得是这样另外一方面是说获奖中不相当当然还很重要因为它是作品的一种荣誉从这角度来看的话我觉得它是一种对于案例锦上添花的作用那当然获奖是好的不获好像也没有什么损失很多著名公司或者是生意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它是不参加行业活动的
同样他们也活得很好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公司愿意在行业里面去获奖去搜索肯定有理由的那是一种也是一种传承吧是也是一种积累对吧那怎么去获奖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招可以获奖的方法这是可以聊的吗除了潜规则以外的明规则有没有没有潜规则大家不要递是我们我觉得首先是
你提交一个案例的时候你是需要有很多讲究的你要做包装的我们很多时候案例的结案报告都是 PPT 你怎么做的然后人群怎么样效果怎么样然后最终怎么样然后转化怎么样等等吧是 PPT 呈现的可是我们怎么把 PPT 变成一个更好让评委接受的一种形式比如你可以用
音频你甚至可以用影视那现在行业里面常用的就是影视影视我们就把它称之为 showcase 的一个形式就是展现你案例的一种视频记录形式这是基础形式那如果你要让评委读懂读得更好并且产生很好的印象那你的这个 showcase 是不是需要花点钱花一点故事感重新以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去讲述你的案例
肯定的嘛那你怎么去讲述你这个案例的故事就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时常去给客户提案说好那今天我们来做汇报首先我们来看人权我们看洞察我们看等等等等不是这样的形式讲这是最基础款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你 50%肯定是这样的逻辑所以我们要用一种故事的方式来去讲这个 showcase 我们可以把故事一开始定在某一个现象某一个社会现象
或者某一个议题上面我们要去想如何去打动评委原来我们是想如何去打动客户但是在比赛当中我们要想如何去打动评委因为评委看的比你吃的都多这是其中一个第二个是说配套的还有一个叫 casebookcasebook 是你用一张案例版精炼
呈现出你在这个案例当中所有的优点你的洞察你的数据你的效果你的一些贴图那这个案例版美术很重要文案也很重要因为很有可能评委看到第一眼就会给你打分或者把你 pass 都很有可能这是两块东西最后一块就是报奖的案例报奖的策略很重要这个我觉得讲出来时间就很长了我觉得先略过了对那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就是
你需要成为评委中的一员就你要在这个圈子里面去构建自己的个人影响力可以这么理解吗当然如果你没有个人影响力的话你所代表的公司你所代表的案例是抬不起头的那怎么去构建自己在一个圈子里面的个人影响力我不知道就这个广告这个江湖你觉得这么多年下来是一个腥风血雨的还是一个充满温情的一个江湖北京
上海啊这个南方深圳广州香港大家都是什么样的一个江湖能不能给我们揭秘一下叫江湖有点太重啊就是感觉会有一些感觉里面都有大侠侠客啊或者什么确实有侠客也有一些火拼的地方我觉得是这样就是北京上海两个比较典型的地方上海的创意广告圈是比较融合化的这些
知名的老板他们会时常聚在一起交流会时常分享自己公司团队然后做项目服务客户的一些经验交流就他们比较团结那北京刚好相反就是呈现出一种
之前聊过说文人相亲的状态然后也很少交流所以北京大家因为大家觉得北方反而是爱相聚的地方反而不是这样创意不是的我看到了不是不代表所有有可能他们私底下不带我他们自己玩也有可能但我自己知道就是上海就是比较时常
聚在一起北京就很少之前莫老师来北京我不跟你分享吗就他组织了一个局就北京创意局然后是因为龙喜要开赛嘛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先聊一聊那是少数的一次把一些比较北京地区的一些主要的广告的骨干广告创意的骨干聚在一起那除此之外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其他的聚会
当然私底下可能跟一些关系比较要好的一些其他公司的朋友也会聚但像这种团聚是很少的
所以这就是区别为什么上海会聚了这么多因为上海他们有这个传统还说真的是从其实他们从业务上面会更好的帮到他们上海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是上海的创意土壤跟北京创意土壤上海的客户竞争跟北京的客户竞争还不太一样我觉得可能是竞争土壤所导致
我們需要在某一些事情聽到彼此的一些看法跟建議那北京其實這種情況就很少好像大家各自為戰
上海的时常交流我觉得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当然我觉得跟协会之间也有关系因为协会就是用来链接每个公司 KID LEADER 的一种方式我们知道莫老师作为服务协会的一个代表他时常就会链接这些各方人聚在一起去讨论但除了这种场面之外他们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我自己知道的是他们会在笔稿完了之后
公布结果之后会分享自己的方案的北京的部分没有吧都偷偷的要前两天你们比的你搞什么分享我一个就在这比完以后我们要强调一下是在这个比完以后不是是钱的一些当然
所以这是不是会带来一个问题刚才你提到说北京好像大家都不太交流会不会让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封闭甚至说很多的北京的一些创业人才会流失会有这样的问题吗北京创业人才流失应该这么讲吧北上广深的创业人才在互联网起来那一波确实流失过一波你也知道互联网大厂抢乙方的人
自建团队然后或者做自己的市场或品牌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一员那个时候确实流失过一波而且是比较前之身左右的这一部分人嘛那那是第一波流失那第二波流失就是你也提到的年轻人进不来不想进来那也是一部分流失啊因为你清黄不接嘛你会发现在一线的都是那些老干部那也是一部分流失第三部分是什么是
确实这个行业很辛苦赚的钱也不是很多如果我有机会改行我为什么不去你挡不住它流失所以我觉得流失是一个必然的这个行业并没有像我们前几年那么蓬勃发展对 流失是必然的过程怎么办呢一方面说广告公司怎么样去继续保持这种吸引力让人才不流失或者说
对从客户视角来讲或者说怎么去卖出更高的溢价就您刚刚一直在提到说要往上走是不是只有我成为那几个顶尖的创意公司能够拿到大预算我才能赚到大钱但那只是少数那对于大多数人来怎么办我觉得除了一种客户很明确自己要什么样的服务的时候大多数的是在过程当中摸索自己服务的需求的
那这一部分客户还是绝大部分的钱在这里面那他就养出绝大部分在过程当中摸索客户想要什么样的需求的公司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谓的中间那一层我觉得广告人才未来要走向精英化广告人才精英化跟广告人才的多元化只有这两类可以走精英化跟多元化怎么理解精英化的意思就是说
首先我觉得他一定是在行业里面的专业是比较顶尖的他在他自己的影响力个人 IP 的影响力现在已经不是以公司为单位了现在是以个人 IP 为单位的就是个体化的精英化已经很凸显了我们脑子里面可以浮现很多人的很多时候客户买单不是因为一家公司是因为一个人当然所以广告人精英化 IP 化是一个趋势的
未来这些精英会发现他是以自己为个体来去带动一个团体的马晓波马老师莫康孙莫老师梁伟峰巴拉巴拉等等一堆我觉得他们都是一个典范对那广告精英化 IP 化这是一个大趋势这就是会往上走现在很难用比如说我们脑子里面某一家公司成为一种精英的可能
很难就是如果去澳美或去什么样的家公司然后往上走成为一个你说这样的方式成为一个精英成为一个 IP 是越来越难了我的意思是说第一种方式是以平台成为精英平台就是精英另外一种是个人成为精英带动平台我会更偏向于后者就是未来的发展模式是精英化 IP 化的个人模式它会以一个人的
这种能力去带动一个团体然后促使这个团体往上走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另外一种多元化的意思是说未来会有另外一种人就是我们刚刚讲到那个用词不当的门外汉这一种人我觉得这绝对不是不好是说他是一种跨界是吗对他肯定是跨界他什么都懂他能够给客户提供很多服务他的创意手段很多元他的想法也很出跳他运用的
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媒体不同的渠道可以帮客户做出不同的结果我觉得那是另外一部分我把我以前把创业人定成两种标签一种叫 I 制型人才因为原来这个行业就是术业有专攻美术文案等等那个就是 I 那另外一种我把它定为 T 就是在 I 的头上加一个横杠 T 就是我所谓的多元化在那个横杠上面需要懂很多东西你才能去
不被淘汰所以我到现在还这么认为这两种人 I 跟 T 他们会走不同的路线那您觉得转行是一个好的选择吗就有的人可能转去做自媒体博主啊甚至有的转去自己开发一个产品去卖货呀他自己去做个饮料甚至做个什么样的 IP 的一些周边等等这些我觉得很好啊很好啊就是
老實說如果這個行業不能給你更多的未來的時候如果有新的機會出現在你面前你為什麼不選除非你真的是愛到不行了這個行業但再說如果你去別的行業你可能用的也是你在過去所有的經驗累積出來帶給你新的輸出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幫助的那這一點我覺得
应该 open 一点吧第二点就是说你去创业创业当然好啊但如果你创业了还是一家广告公司那我觉得就很没有什么创意了对我觉得还是老本行嘛就是不是转行嘛那如果你
做了一款新产品你去创业我觉得是有趣的因为我们在过去帮客户做很多产品帮客户的产品做广告做传播做宣传那如果当今天你自己做一款产品的时候你能不能解决前端中端后端的所有问题你的视角你花钱的视角你做传播的视角很有可能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 100%的
我们原来是花着不痛不痒拿到客户的钱还觉得 50 万少今天让我们自己掏 50 万痛苦死了吧所以一个道理所以我觉得鼓励创业的人很好鼓励转行的那广告公司本身要不要开始给客户带货或者他把帮客户带货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能力老实讲我觉得这是
这不是选择题这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结果如果今天客户有需要说某某公司你帮我把这一百万的货帮我消掉我也只能答应吧这只是说你能不能消掉嘛对不对那能不能消掉你说广告公司有没有带货能力我不敢说没有只是说绝大多数的广告公司都不愿意干这样的活不愿意干这样的活一方面来自于他们没有这样的团队一方面来自于他们不敢
承诺客户这样的模式如果敢承诺的话那其实所有广告公司都可以用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品销合一今天我给你 5000 万但是你要帮我卖多少的货那卖多少的货
就意味着你们可以拿到多少的费可以去作为你们做创业也好做策略也好做传播做媒体都好有这样的模式吗肯定有可是这是绝大部分广告公司不愿意接受的一种商业模式所以有没有必要去卖货需不需要去卖货我觉得看这家公司怎么去做而且他们可以比直播公司运营公司做得好吗未必渠道媒体
分发等等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经验跟积累的所以我觉得这是生意模式所导致的你会焦虑吗你现在会焦虑吗我会焦虑嘛我觉得是这样子焦虑是来自于一种不安全感在做事如果当你对明天的生活觉得很有安全感的时候你是不会焦虑的但如果你把明天放到下礼拜
放到下个月或者放到明年那你势必会焦虑所以我敢说没有不焦虑的人只是说你焦虑的时间点在哪里你问我这个问题我肯定不能说我不焦虑我又不是神仙我当然焦虑啊
我下一顿我们现在中午要吃什么我都还不知道所以我觉得焦虑是可以控制的就是你的预期在哪里如果我今天我的预期是在明年那我每天想的事情就会很多如果我的预期只是说马上要过春节那我觉得好很多我就过好春节就好了春节下个月再说当然我知道这个也很难做到我只是在讲说焦虑的来源是一种对于时间跟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你要问我的问题是这个
我可以回答你我不焦虑我不焦虑那其实我在这段时间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我觉得其实调整好自己然后健康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正好现在是一个
2025 年的新年嘛第一个月那一般这个时候都是大家去在总结 2024 然后做 2025 年的计划我不知道你自己怎么做计划你怎么看过去的一年在 2025 年如果要做计划的话这个行业自己的生活该怎么去计划就是如果你单纯悲观那你就一蹶不振我在过去做的很多工作当中我
也会悲观但是我会付出行动去做改变就让那个悲观不再出现同样的一次所以我总结我自己是悲观的积极主义者 2014 年对我来说我觉得蛮好的一年我后来在想这件事情我觉得是一个特别好的特别好的事情我今年算 40 嘛 40 出头对我觉得是一个特别好的转折那天看国家公布那个什么退休
延迟退休 65 是吧對那你就這麼看嘛後面還有 25 年的生涯然後你在前面工作了小 20 年所以相當於你過了一半你做個轉折我在回憶這一年的時候我也在想我從來沒有休過廉價很少吧我不能說沒有這樣會被人罵沒有休過長假就很長但你停下來去
思考你去享受生活然后你有多点时间陪你的家人跟爸妈然后你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做一些你平常想做做不了的事情我觉得挺好的啊你的所有的 80%都被工作冲刺的我觉得这是不好的然后你要请病假去
看病你要请年假去旅游你要请各种假所以说工作工作变成生活的这个主线这件事情本身可能对我没有说工作不好我只是在讲说过去一年其实挺好因为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职业生涯跟未来的职业生涯然后它开始给我一种新的阶段让我看到
让我想清楚未来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同时他也让我看到 2023、2024 这两年我所接触的事情跟人、人性是很可怕的所以其实如果当你有失去的时候你势必会有收获所以我觉得很公平你悲观的时候你同时也有可能会收获乐观对那 2024 年对我来说是很有收获的一年
很有收获的一年你学到了很多东西你也看到很多东西你同时也获得很多机会这段时间我见了很多朋友然后老实讲也有很多这个不同的机会心态是完全平和的去接触的这种心态的平和来自于你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跟你自己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我觉得这很重要作为每一个人就你相信自己就你觉得自己是可以的不再有自我怀疑在
工作过程自我怀疑之后的一个自我肯定吧所以心态平衡来自于你知道你自己几经几料你知道你自己还能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什么样的事情你对于你的未来慢慢的从一种不确定性会变成一种确定性没有人会
不发光的只是说它发光的地方不一样每个角落都有微光你看不见而已对大概是这种感觉那你有自己的 2024 年的关键词吗或者你觉得一个词能够概括吗 2024 年的关键词感恩且操蛋哈哈哈哈
2024 年我学会感恩很重要我们要去看积极的一面不要去看负能量的一面所以我学会感恩那操弹当然有很多就是我所谓的这种悲观主义的事情因为你的生活被打破因为你既定的节奏被打破因为你计划之内的事情被打破因为你不想发生的事情跟不安感被打破你肯定就会悲观你肯定就会骂生活骂街骂自己嘛
这也是很正常很真实的所以感恩且操蛋你做到了高管以后会去经常去看财务报表你会很头疼说
要跟老板去聊这个财报的表现这件事情我觉得如果我是一个经营管理者的话我肯定会啊如果你是经营管理者你肯定也会那我作为创意的角度来看我对我是对管理有概念的我对收入有概念我对毛利论净利论是有概念的我对人效比也是有概念的因为我把自己定义成一个多元化的创意不是那种垂涅的创意所以这件事情对我来说不反感
也不敏感因为我很早就接受他了对所以这方面比多数的创业稍微强一点吧那在裁人的时候呢老板要你裁人的时候你是是你会很难的时候吗或者我站在这些普通的打工人的角度怎么样避免自己被裁怎么样避免自己被裁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好抱老板大腿贴合公司的政治方向尽量不要引起斗争也不要被卷入斗争
如果自己是一个因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讲被裁与不被裁被裁是势必是只有两种结果一带来威胁第二没用的人没用的人会被裁或者带来威胁的人会被裁没用这件事情会不会是一个过度的有时候过度归因因为在很多时候是业务表现出了问题那你单独归结为是某个具体的员工他
特别的或者我们用词叫美用这会不会对他不太公平当然不公平啊就是说某个阶段某个项目公司某个时间需要的人不一样所谓的美用只能存在于某个公司在某个阶段的需求而不能存在于这个人的
完全评价上这是不公平的这点我是认同的可能某些人对一家公司没用去别的地方做得很好啊不用这样讲嘛蓝标跟奥美你觉得哪家公司你更推荐现在我都不推荐为什么不推荐应该这么讲吧我觉得这问题如果要非要严谨一点回答如果你是一个新人的话你想在专业跟品牌光环下有一点成就感那就选择去 Foil 如果你想
面对现实的职场那就去蓝标两者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两者的优势也不一样蓝标没有不好蓝标它会让你学到很多东西的蓝标会因为它的战略方向 push 每个人
往新的方向走意味着你要去接受新的挑战那舒适区都是很难打破的那 4A 呢既定的模式生意模式团队模式作业模式但是它有专业力在里面它还是以人为本它还是以专业擅长为本不一样那当然我觉得前提是你要选择一家
经营情况良好的公司能赚钱的公司如果经营情况不好你的团队你的客户随时有可能会变动嘛那你的生活随时就会随时波动嘛大家都是不喜欢不确定性的嘛那这点我只有这个建议所以我开小红书之后很多人也问我嘛说啊这
这家人不能去那家人不能去老师给我一点建议真的我的私信里面特别特别多我没办法每个人都给建议我总是说首先你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然后你再看清楚这家公司有没有正向的在经营然后他经营的那些内容是不是你想要的你再去争取但后来我发现大家没有想那么远也不会想那么周全他是考虑说为什么那个 HR 没给我回话为什么我这个
他告诉我还靠没有了你知道吗所以你会发现大家只关心自己关心的点太小了没错所以就就我说有时候很容易跌位重多这个意思对我们回答也未必是他想要的
你开小红书的这个目的是什么是想做网红吗小红书是这样就是一方面是有时间的所以我就开个号然后这个小红书号不是我第一个开的号我前一个还有一个做 AI 的号然后那个号也是做实验性的现在万分很简单就是你如果能做起一个号另外一个号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两个号的发展方向不太一样那另外一个角度是说
我当时开这个号的核心原因是我要发声我发现没有发声我原来发声都是在行业里面发声我想对外发声我刚刚也讲到我说这个行业需要精明化 IP 化你需要成为精明化 IP 化的一种渠道所以我想发声所以你想破圈你也不想成为一个只是在一些行业圈小圈子里面自娱自乐的你是觉得这个圈子太过于自娱自乐当然
有自娱自乐的成分很多大家拿出来开玩笑你拍的片子到底谁在看好不好看看完了吗不知道还不如一个直接的洗脑广告可是很多人在做不好评价那你说自娱自乐吗我不知道可能是吧但未来我觉得应该还是会不一样的
没有对错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