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电视台和互联网大厂都做过,踩坑后体会到了用户运营思维

电视台和互联网大厂都做过,踩坑后体会到了用户运营思维

2025/1/20
logo of podcast 职场人类学

职场人类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思维
Topics
思维:我从传统媒体转型到互联网,发现传统媒体分工过细,难以适应自媒体时代对多面手的需求。要成功转型,需要具备自我表达的欲望,了解用户需求,并掌握AI等工具。流量思维已经过时,现在更重要的是用户思维和运营能力,要通过数据了解用户需求,提供匹配的服务和产品。要补齐底层技能,适应互联网环境,学习黑话,并迎合第一性原理。同时,价值观也很重要,要从用户视角和底层逻辑看问题。我希望我的工作是能把内容传递给用户,帮助他们做决策。我喜欢研究地图,喜欢解决问题,喜欢发掘用户需求,研究用户背景和理念。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要找到新的协作方法,一起完成有意思的事情并赚到钱。媒体赚钱比较困难,更不能单打独斗。2025年就业挑战会更大,要主动转型。

Deep Dive

Chapters
许多电视台的朋友面临转型压力,希望抓住短视频的流量红利。然而,传统广电媒体的分工过于细化,导致从业者缺乏全面的技能,难以适应自媒体需要个人化表达的特性。过度精致的内容反而不如真实、有表达欲的内容更受欢迎。
  • 传统广电媒体分工细化,从业者技能单一
  • 自媒体需要个人化表达
  • 真实、有表达欲的内容更受欢迎

Shownotes Transcript

找到身体原力驾驭欲望职场职场人类学让一部分人先享受工作帮组织与个体发掘生长动力今天请到了思伟很开心因为他最近是播客圈的意见领袖之一了刚出了一本关于播客的书

然后也有很多从媒体到运营的一些经验可以给我们分享非常感谢文渊的邀请我也是一个工作十几年的一个老兵最早是在广电媒体做新媒体运营的编辑然后去转型到了互联网媒体做运营然后最近五年实际上都在

垂直的互联网平台做内容和用户运营的相关工作然后到了 35 岁这个分界点吧也在探索自己未来的一个新的路径现在也在做一些播客行业的观察最近出了一本播客行业的书对也希望有机会跟大家去交流播客这块业务

所以你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媒体人转型的路径你从传统的广电媒体然后转型到现在的制作互联网媒体然后又转型做运营我还是先倒回去咱们先说你在媒体的经验我是特别好奇的是因为最近很多电视台的朋友都在跟我说压力特别大我不知道你的感受你身边的朋友电视台现在的朋友们

不是应该已经来好时候了吗他们可以做短视频流量红利全在视频不像我现在还在这里录播客他们可以在视频平台大肆的吸引流量才对这个其实跟广电的传统广电媒体的一个分工有关系你看早期公众号起来的时候有很多所谓的媒体老师他们转型做这种新媒体但是你会发觉第一批去到红利的人

是那些写字写得很厉害的但是这些人很有可能在广电媒体里面他被因为他是视觉媒体他可能写文字厉害的人没有得到发挥或者说这个

广电媒体里的工种的分工没有这种纸媒里的那种媒体老师写字马字马的这么厉害的就是广电的分工你说太细了对吧对它相当于是个流水线的工程就是有首先前面有记者去采集那些素材叫当事人或者去做采访然后到了电视台里面的话就是有编辑编导去把你这个片子导回来以后做一些编辑工作了

这里面实际上还有粗编和精编也有那种设计美工他们会去做这种编辑的工作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片子比如说是新闻的话就是个短片可能三到五分钟如果是一种纪录片的话可能它的工种更复杂但是纪录片对于文字的要求对于选题本身的要求会更高所以如果是纪录片这种编辑老师去做一个自媒体账号对他们来说绰绰有余

但是对于一个尤其以新闻为主的他们后面去转型做所谓的那个短视频的博主其实还是有一些门槛而且很多媒体老师实际上是有一些包袱的就是他面对镜头也不敢去表达你说这个很有意思啊就是很多的这个广电的体系的培养的人才他可能都不是多面手对吧他是一个分工太细了然后

整个没法说一个人出来就能做一个自媒体所以导致说你要么出来你就得拉一个团队才行对吧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做短视频的博主基本上你自己得写东西编东西然后去玩各种平台对吧要懂平台的规则它对于一个人的要求是多面的

那么在互联网在广电媒体的这个平台里面更多的是要求你在这个岗位上做这个事情所以他没有得到很充分的锻炼但我在想会不会是其实是有些人的偶像包袱太重了就很多时候你说那些视频的博主啊或那些自媒体你说他真的拍的多好吗未必他真的写的多好吗也未必但是呢

反而是一种原生态的东西反而火了起来我们电视台用一种过度精致过度结构化过度脚本化的方式去做内容的时候反而好像火起来会不会是不是说这个技能的原因还是整个的思路甚至说有没有这个勇气去迈出这一步的原因你了解你的受众了解你的用户你才能做出符合他们预期的和他们喜爱的节目或者短视频很多人

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他本身就是小城市拼搏出来的人他去讲这种故事他就很有渲染力对吧他有代入感比如说我们看到有很多夫妻他们在直播做卖货他本身卖的那些货也是卖给

打工人很普通的人他不是说我今天要去卖给精英对吧所以他理解到这些话语体系他本身就从这个地方出来的你这个观点特别好就是其实做自媒体也好或者说你要拍一些真的打动人的这个东西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话你第一步可能是这种自我表达的欲望自我表达的这个这种纯粹的自我表达的重要性是高过那种你要去所谓的去

用某种记忆去把你的记忆展现出来把你的拍摄技巧展现出来或者说你要去影响某些人这样的可能就自我表达欲越强的这样一些内容可能会更加的受到欢迎对我之前去了解很多播客的创作者他就是这样的一个风格就是很多人首先他有比较强的表达欲望因为播客这种长内容他需要一个人

对啊一个小时的那种输出他如果没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他没办法支撑这个市场第二个是他有一定的积累他如果以前是做了

做某一个行业的一些这种资深的专家然后他也了解就是这个领域里的那些听众到底是需要什么他并不是说我单想就是做一个节目更多的是说我自己因为我擅长这个我愿意表达并且我了解受众喜欢什么那我就找到一个切入点去把这个东西做大这跟原来的这个媒体的生产流程可能就不一样

那这里你这么说我其实衍生了好多个问题出来我们可以一个个的说首先是是不是媒体人就天然适合做播客为什么媒体人呃

或者这么说转型做视频可能大家会有一些出镜或什么的心理障碍然后很多媒体人是不是就播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你也在研究播客是不是媒体人做播客会更加的成功其实你不管哪个媒介载体当他出来的时候第一波去尝试的往往是媒体老师最早写播客的人也是媒体人也是媒体人对吧很多大多都是纸媒老师然后

那个视频平台崛起的时候你会发觉最早的从业者也是以前从媒体出来的比如说马东老师对吧他也是从传统媒体出来然后去了爱奇艺还有很多现在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好像仍然是央广的一个副台长所以你会发觉有很多媒体人他其实是可以去接到这个互联网媒体的这个赛道里的

但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有比较好的积电只是载体变了那个载体的环境它的受众它的生产方式可能会变化如果你积极地去拥抱这些东西的话你转型是非常方便的因为底层逻辑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我还是跟你有不太一样的观点你说这个媒体人其实这个底层逻辑都一样的所以他很快能转过来但是我自己却越来越觉得说

这是一个表达门槛在降低而其实你的实质性内容的门槛越来越对媒体人不利的一个

就是媒体人学到的是表达层面的技巧就是你怎么做出一个节目你怎么讲故事你怎么去设计结构去制定一个叙事框架你怎么去更精致的把画面呈现出来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的门槛是在不停的降低的甚至在 AI 时代这个门槛降到越来越低了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说你是不是拥有某些好处

专业领域的知识你是不是对一个东西足够的了解你是不是拥有别人所不知道的信息以前这些信息差是要靠媒体作为中介去

当然

蔡康永老师就这么会说话对吧他那个说话的课都卖得这么好就是很多人表达包括我在这里就是很多人表达其实有些人他讲一个话的时候他的逻辑性他的条理性其实没有那么好所以很多时候还会有一些口屁或者有一些口头禅所以表达本身其实是一个见有门槛的事情而且表达的要让用户听得舒服那个也是门槛对吧那但是呢

我倒是觉得信息差这个东西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少有意思啊你可能跟我不一样的一个观点因为 AI 本身是工具 AI 其实在很多程度上就是消除信息差的就未来就像你说的可能一个颜值很高的小姐姐她不懂一个领域的这个东西她没什么积累但是她也通过 AI 的工具可以快速的去学习她只要把这轮讲出来就行了对吧哪怕是个技术的一个东西

科技的一个话题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说信息差会通过工具的迭代或者科技的进步慢慢的在缩小但是它的差距在哪里呢就是说作为一个个体你怎么去利用这个工具

掌握这个工具如果你一直说我不去拥抱这个或者说我排斥这种东西还固步自封的话那么你对于未来这个网络媒介或者媒体本身的掌控力度就在失为这个我非常同意从你这个角度理解的确是的就是 AI 或者是技术的进步在未来可能会

更加进一步的去消弥这个信息差那可能优势在于说你是不是能有更个性化的表达你的表达是不是能够更加的动人等等的但是呢我还是矛盾的就你我觉得你说的这个有道理但我看到的现实呢好像又不完全是这样就是你说媒体人会表达但是他讲述一些东西的就像你说的一个开店的小夫妻他讲述他的生活的那种感情那种个性化的表达也许比媒体那种

那种可能讲的说我要去关怀关怀他人然后的这种这种视角的一个表达可能来的更加真切跟真实这是我的一个困惑另外就是

所谓的 AI 消弭信息差这件事情我觉得还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就拿现在我也在积极的去说用 AI 帮忙写东西等等的我发现说 AI 做出来的东西现在的阶段还处于说外行看起来很内行内行看起来很外行的阶段就是真正懂这个领域的人你深耕这个领域的人可能你一眼就看出来说这个道行还浅只是说做了一些资料的整合说看起来结构逻辑清晰说的

也到点子上但是都是点到为止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或者我这么说应该是说应该是那些要么你要拥有深度的个人见解深度的信息差不是那种资料整合的信息差你要拥有这一个事情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原创的创新的理解要么你要拥有独特而

不一样的真诚且动人的表达就是不管你偏向哪一端你可以拥有信息差你也可以拥有表达优势我觉得可能都 OK 但是你必须做到独特且深入不是那种现在浮在表面的这种这种就很容易

走不出来或者很容易被取代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是不是能说服到你嗯第一个就是这个时代不缺同父对吧也不能中庸对吧就是很多人他有这个表达能力一般的表达能力他就可以去做一个账号这个是这个是时代赋予他的一个权利所以我们称为叫 UGC 嘛每个人都可以讲三分钟脱口秀嗯

对吧每个人都可以聊半小时播客没问题但是你这个播客做出来以后是不是有人买账是不是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就是看你底层的这个人的一个基本素质和魅力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做播客一些公众号出版东西都这样子就是你要做到好的作品它一定是有一个非常高的天花板你要不停地去往这个上面走才能对吧才能去获得你

最后的收益看播客做到前几名的这种节目要不就时间特别长他已经有一定积累了要不就他特别有个性化的表达我觉得半拿铁刘飞他们就是把奖上升的那套东西去讲述一个科技公司的发展或者是一个一段历史的发展他们最近在做西游记也特别有意思我觉得这个是每个时代都是要去做这个事情而不是说成为

工具的附庸对吧我就把这个东西点到为止这个整理出来就结束了而且我觉得你刚刚说那个 AI 工具现在的确还在做很多的探索现在你能够把它作为提高效率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我没这么多时间看一本完整的书我可以让他帮我去提的大纲对吧我可以让他给我一个这个

那个指南这个是提高效率的但是另外一个就是要通过这个东西完整的去输出一段东西输出一个可以深度交流的东西可能这个阶段 AI 工具还要去训练但我觉得这个

可能在未来几年也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先这个还是请教你一个特别功利的问题那对于现在的这些播客的这些创作者因为你其实观察了很多的播客也做了一些产业的分析一个是现在是不是一个进入做播客的好时候第二个是说能赚到钱吗就我们其实还是要看不同的环境或者说一个

一个社会的媒体阶段发展到什么阶段了就是播客反正在美国挺活的

因为这个本来就是个相对于舶来品的一个概念在中国的话呢很多人我觉得年轻人是愿意表达的并且他相对来说制作门槛可能比视频要低很多人其实连写文字也不愿意写因为文字本身它是要有结构化逻辑啊什么的所以聊天采访或者单口去 solo 说一些事情这个相对来说门槛都比较低所以

不管什么时候你入场我觉得都是适合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一个很好的阵地但是赚钱吗第二个就我刚问的这个我的一个观点就是我写的那本书叫播客时代就是很多人也能成为说人人可以说个十几分钟对吧半小时的播客但是你要说通过它来直接赚钱我觉得这个不是画等号的事情它当中是一个有个连接点那个连接点叫影响力所以我那本书的副标题就叫那个

用声音打造影响力其实这个本质上还是你在通过一个媒介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你的表述去链接一些人脉和资源它本身是一个载体载体本身你说能赚钱那几乎也就是广告你看短视频平台也是广告

直播可能多了一个新的变现手段就是带货对吧交易的变现那这两个东西在目前的播客生态里面可能还是规模比较小的所以导致大家都会觉得同样是个媒体同样是个载体为啥你的赚钱能力就没这么快那我认为就是说播客这个载体它先天是比较慢它有点像出版行业这不是两个都很穷的行业吗

不你说了之前不是有其实现在很多出版社也在做播客内容对他们两个的结合你会发觉其实是比较天然的因为都是长内容对于播客来说出版可能是更长的因为一本书的文字量可能在二三十万字但是播客你一期节目也就一两万字所以它还是浓缩的

对而且这个很相近的一点就是你刚提到说播客是一个影响力平台其实很多人出书也不是靠出书本身来赚钱他是通过书来建立影响力那他可能很多后面带来的收益是在他的影响力建立以后的事情我觉得播客也是一个是不是也是一个类似的一个理念对你看很多人现在在小红书上给自己的主页写什么呢什么什么主理人什么什么作者

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然后他可能是通过小红书去带货对吧去卖课那也可能是一个方式但你会不会觉得大家都太浮躁了因为听下来说其实很多包括我在问这个问题赚钱吗现在是好时候吗这里面潜藏的一个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博客是不是有流量红利的因为过去很多年大家的一个媒体人的一个焦虑就是这种所谓的错失风口的焦虑你会听到说很多的媒体人当初拍着大腿说我当时要是从纸媒开始那个时候就做个公众号我也发财了我那个时候要是做个短视频账号我也怎么怎么样了

所以他们急切的想知道说下一个流量红利是什么我不能错过所以他们才会不停的包括我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好的时候以及能不能赚钱我觉得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这个时代的这个

媒体的主流媒体对吧我们早期都是出版然后到后来有广播有电视有报纸有这个但是到互联网突然发觉这个进程加速了是同时出现的短视频直播短剧

可能三年里面完成了这三个环节的这个迭代而且这个本质上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注意力经济嘛你以前可能花一个一周的时间去读一本书对吧现在呢网上就跟你说三分钟读多一本书就是他流量就是注意力被转移了而且注意力的法则就是说我在这个媒体上停留时间越长其实越有价值而且一定要是视觉向的音频停留时长是长

但是它更多的是像一种陪伴似的但是视觉是一个感官刺激最强烈的是最有这个广告价值的对就是说广告主最愿意我把这个东西直接怼到你面前让人去看到对吧或者是要洗脑所以这个是对于我们说的流量变现的这个价值是最高的或者说效率是最高的那么有些媒体就是天然就是低效率的出

出版就是这样子杂志也是这样子对吧所以你会发觉但是杂志谁谁愿意投呢奢侈品愿意投他觉得看杂志的人本身的相对来说素质可能会比较高对所以我也认为播客到这个阶段可能他就像出版里的杂志这种精品的或者有一些调性的

你看小宇宙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对然后大家都会说我们看到播客的听众他可能有这些特性高知对吧高收入高显城市他是天然有这样的但是你说这些人他愿不愿意在播客上花钱呢也未必他付费率可能还还是这个 10%都不到的一个概念对吧但是我觉得慢慢的总有人需要这个东西不会说这个东西

剩余一时就没了所以我们现在是不是要更有耐心一点去做这个事情不要想着说一年一年什么百万粉丝两年成为 KOL 三年成为财富滞留等等这样的一个事情来做这个事情会舒服很多对就是我一直觉得如果你比如说平时愿意跟朋友聊天的

特别愿意侃侃而谈的你不妨把这段东西录下来成为一个素材对啊现在很多品牌也是这样认为的老板开会就把老板都录下来简巴简巴也可以成为金句但我很担心你这么一说很多的

品牌主也好或者很多人会觉得说哇 播客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我觉得表达本身是没有门槛的但表达的好 讲的好能够成为百万订阅的人那个门槛是很高的甚至你看很多外国的

声音纪录片它纯粹通过声音去表达一个画面这个对于制作和听众的要求都非常高你听就要有想象力他们做的好的声音纪录片是什么样的是录了一些自然的声音吗还是录了一些什么声音它会有一种剪辑的这种手段就是它会有自然音环境音和一些配乐对吧然后当时人在这个里面讲故事它的那种

情绪跟这种环境音的这种配合你仿佛是有画面感的其实有一个很细节的点就是我不知道你看过没看过那个好东西我看过他里面有一段就是模拟那个啊就是那个他是一个声音那个模拟师理音师对然后你会发觉小孩想象出来的是一个大自然的那种实际上都是他妈妈的那些日常生活的那些声音对这里面就我当时就是感觉到哎波克不就是这个东西吗嗯

但是你会觉得说现在的博客的创作者会不会好像没有这么多脑洞大开的很少有你像你说的去做一些比如说自然的生意但是可能也是不好做就这件事情大家好像没有那么多想象力你去看公约数可能大家都是愿意通过媒体去消费这个怎么说我们叫杀时间对吧 Q time 它其实有很多娱乐的其实你看博客的大盘其实也很多是娱乐的

讲情感对吧吐槽男朋友怎么样这种节目

很受欢迎他也是还有搞钱的他又是情绪陪伴对吧搞钱那种就叫安抚按摩所以你不觉得搞钱那种节目是干货类的或者信息类节目你把它归类为是这个安抚按摩类的节目是吗其实按摩大家的这个财富焦虑你看财经类的节目里面你看老钱的那个面积他就说自己是一个情感节目很有意思对吧然后那个知情小酒馆其实也很多的是是

解答生活中的很常见的问题他是帮你解决小白怎么去做理财的这种对吧而且这个也是个系统性的不是说我要讲财经就讲个很干很干的东西他有干货的东西但是他很多的选题的出发点是帮你解决生活中的焦虑比如说养老金到底怎么弄我不知道要不要买年金要不要买鸽羊都是很生活的问题所以这个我觉得

就是你越贴近生活你被吸收的这个门槛就也会越低所以用户就愿意听愿意分享愿意产生共鸣如果是个很高深的话题那你就决定了你的受阻度是小众的但是你看过去一年不对啊你看过去一年像雷军接受

这个李翔老师的访谈对吧聊了好几个小时天哪还那么火然后你看很多的这个企业家也说哎呀我要不要在播客上去讲几句反正像开会一样的嘛然后呢很多的这个商业类的包括说美国大选大家去年其实聊了很多次了嘛就政治的一些更加深度的话题也在受到播客的影响但我的一个感受是你看过去的这个 2024 年

好多的企业家也跑到播客上来了最著名的你看雷军的长达几个小时的播客还有很多的我听到了身边的很多的这些 CEO 们创业者们也在说录视频还是对我的表达要求太高了一点我就录个播客这样会不会更好一点反正我也开会也是经常能巴巴巴说几个小时录个播客应该困难不大然后很多的公关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也想把他们 CEO 都搬到播客上来所以我不知道你怎么看 2025 年会不会成为一个

更多的商业的内容在博客上更多的企业家也跑到博客上来的这样一年这个在美国已经成为现实了对吧就高到总统对吧高到那个很多的高管企业高管都拿上博客作为一个谈资作为一个传播的素材在中国我觉得这个趋势也会慢慢显现出来

但是呢你会发现有一点就是说不管是哪个高管哪个企业家他首先还是要有一些表达能力这是中国很多明星他其实在镜头面前讲不来话的嗯

但是如果说一个企业家他如果是真的有沉淀的那的确可以通过播客这个载体去传播他的理念因为你看到雷军这样做的第二个理想也这样做后来未来可能李斌也会这样做对吧会从很多行业都会去去去散播出去但是本身他本身还是愿意表达很牛逼的人如果是一个比如说那个五金电脑老板他可能就没有这个本事做播客

对所以要看他的行业看他的一个就有些特别 B 端的行业他可能在 C 端的环境里面找不到这种听众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2025 年播客的流量会更大吗现在做播客的朋友就真的最近就在抱怨说哎呀好像流量怎么好像不太好了我一直觉得这个流量生态就是吴小波说的那个叫

水大鱼大这是互相成就的首先你这个池子得大我才有能更多的鱼进来然后这个鱼呢又养得肥对吧然后鱼养得肥以后这个水质也会变好所以你会发觉这个波克现在如果还在说什么元年啊小众啊其实也不对按照喜马拉雅这个口径已经很大了

只是说我们要在这个里面去找到真正用户喜欢听的和他的场景匹配度因为我觉得播客的好处是他在很多的场景下是排他性的就是我那个时候我看不了视频开车的时候散步的时候运动的时候对吧没办法看那个时候就是播客的阵地或者说音频的阵地其实也会发觉有个问题就是很多时候是物极必反很多

人已经讨厌看短视频了他才可能反过来说我去看看书吧我是听听音频吧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一个起亮的阶段但是你说是 2025 起亮呢还是 2026 2027 我就不知道或者说我们是不是要

某种程度上不要老是盯着这种流量思维来做这件事情其实也是今天我想跟你探讨这个大话题就是我们媒体人的职业转型的一个另外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从媒体从传统媒体转型到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以后其实除了内容制作方式的转变我觉得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用户思维的转变就是你怎么具备用户思维怎么具备运营意识跟运营能力这个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就是

我们是不是对于播客也好或者不管是做短视频也好或者做什么也好我们不是仅仅说我要放出一个爆款这个当下这个爆款有多少十万百万的这个流量而说我怎么去经营沉淀积累我的用户我们能不能从那种流量模式中走出来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都在说这个会不会有流量流量低什么那媒体人转型其实最缺的是不是不仅仅是流量能力还是用户跟运营能力

其实这个是一体的因为流量本身怎么做更多流量这个流量也不是随便来的你会发觉互联网有一套整体的逻辑就是最后流量本身它如果能够变现的话那这个流量就是要通过运营的手段把它做得更极致要不就做大要不就效率做得更高让它停留时长更长对吧总体来说都是做这个逻辑就是我们认为就是相当于一个国家的 GDP

那 GDP 怎么来的呢这是人均的 GDP 乘以人数对吧然后他可能通过很多的口径进来的那我们也是希望每个用户进来都有他自己的价值贡献要不就是这个人停留的时长特别长他哪怕没有消费但是他可能在这个中间消化了很多广告对吧但是有些人进来就是直接买东西的他可能下单速度很快他就是直搭梯尤其是男性用户不选择不比较

对吧他买一些产品的时候那女性呢他喜欢逛来逛来逛去他带来很多页面的增长页面的 pv 的增长啊所以每个角色每个用户进来的需求不一样动机不一样他可能自己的身份也不一样对吧他如果是宝妈如果是个呃职场人士或者是一个精英或者的车主他们的习惯都不一样

所以去研究这些东西其实很有意思了解了他们这些特性以后你说我到底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品卖什么样的内容去匹配其实终极来说就是人货场三个东西

这个东西的确也是我从一个传统媒体到了互联网才逐渐学习的你怎么看数据这是一个技能你要去通过数据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对吧然后再去拆解然后导到一个什么观点或者找到一个切口这个在很多互联网的公司发展史上产品史上都是有很明确的案例的就是有人能觉察到一个商机觉察到一个用户的需求马上就去明明

填补啊那就他就成功了然后呢我一直觉得其实他是一个职场能力啊就是第一个能力其实是他的

整个叫思考力吧就是这个东西你怎么看有些人只能看到第一层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有第二层可能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然后到第三层其实又回到了看山是山那个山已经不是原来的山了对吧就这个境界更高了对这个我特别喜欢这几句话我一直把它放到我自己的有时候会放到个人简介里你继续啊我只是呼应一下对然后第二个才是说嗯我的

这种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我对于这个事物的判断能力这也是需要的然后到第三层才是说最底层才是说你的业务能力就是你会不会做一张图会不会写一个文档把一个事情说清楚会不会做个图表对吧这个也是需要的但这个东西就刚刚说的你在传统媒体里面可能风格太细致了你可能就不需要你这样做或者说他也没这个需求他顶多就是做新媒体编辑你自己

传讲图或者说改改改版改版文字就可以做传播了对吧但是在互联网里面有很多的机遇就是老板也会说你要做但是没人教你你就自己自己去学自己去去那么就我我进很多互联网的啊

就是进去以后做的事情不是原来岗位要求的做的事情都是莫名其妙给你拍个活要我去做审核要我去做什么这个外包管理对啊你在这里面还会学到 HR 的技能对吧所以其实从媒体转型到具备运营能力跟运营思维的第一步就不要想着先有什么高大上的框架你先把一些底层的技能各种各样的这些从外包管理到这个 PS 图片到看数据等等这些技能先补齐

是最重要的可以这么理解吗它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就是你刚进去的时候你啥都不懂但是有很大场里面它是有个完备的一个

培训体系或者说有知识库你周边的人都是相对来说比我厉害的人那我就可以让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就有人会教你这个东西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转型到互联网领域我去了爱奇艺我就记得那个老板跟我说 Excel 不会我可以教你对吧那个叫文档产品文档不会写我也可以教你都手把手教的他要求我每两周

读一本书读本行业的这种产品运营的这种书然后给他做汇报那我就在这个阶段就学会了这些东西然后慢慢的才知道原来有些产品经历好牛逼对吧张小龙这种他对人性的洞察就是能到那一步你在不同的行业或者不同的公司里面学到风格也不太一样有些公司他是产品很厉害他是产品主导比如说像腾讯这种

运营其实没什么话语权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潜移默化的去学到很多产品上的动作和产品的一些思维但是有些像阿里它是强运营的所以倒过来是产品要服务于运营或者说技术要服务于运营它是为交易导向为什么导向来做的但是像有些像字节的话它是技术导向那运营就是靠着算法爸爸把他们做流量推送对吧自己也干预不了啥权重也不在他们那边

所以有些运营其实它是多面手有些运营就是它要按部就班完成一些动作就可以但是我一直觉得在互联网领域里面或者说在未来一些数字游民的这种阶段里面你是个多面手你的机会就更大你啥都懂对吧可取代性就是小

但是问题会不会说你啥都懂但啥都不精大家又会说这个时代不缺都懂的人缺的是在某个方面能够特别纵深特别精的人你要发挥你的长板一会儿这个这么说一会儿那个怎么说你刚刚又说要得啥都懂大家听起来是不是就更迷茫了这个媒体人转型

越转越累啊现在很多公司喜欢派系人格什么是派系人才又一合然后又又又又有既有成像的技能又有数数的这个对你要通过这种大厂生存法则其实有很多啊除了技能表达能力可能你跟老板打拳一片也是一个技能对吧嗯

你会发觉你如果从大厂出来你抛开大厂的光环你到底能靠什么技能去生活这时候你会发觉嫉妒不压身其实在当下对于内容对于媒体人对于这样的一些行业的人当有一天你想出来自己做你想怎么样去开拓一些新的可能性的时候这些综合性的能力会很好的帮到你有想过说我成为一个产品经理吗内容产品经理

怎么说呢我做过产品的活但是我一直觉得产品这个还是有一定门槛的比如说他要对技术要有一些了解你不能被技术忽悠了对吧就是说这个做不了其实是做得了用什么方式做对吧然后怎么样做产品就是我其实是

一方面就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我是觉得我没有办法去承接一个产品经理的活但是我又看到好多的产品经理他们以前都不是做这个事情学中文对吧什么学法律的学外语的都可以去做产品经理似乎产品经理也不是一个门槛很高的活的确但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是很难的对方法论就是方法论一学就会文档也可以抄对吧但是我比较钦佩的是那些

做那种后台的产品经理那个东西其实抄不了哪家后台给你看对吧前端吧这 APP 大都会互相抄来抄去

后台那个其实蛮能做的他要理清这个流程业务逻辑这得要很懂所以产品经理如果只是搬运工的话那的确门槛很低我也可以做但是他要做得好要把这个东西理解透彻我经历过很多公司老板都要做小红书这个我提出某某版小红书

但是你会发觉其实就他自己也想开发一个类似小红书的产品比如说做汽车行业的小红书做什么美妆行业的当然美妆行业的小红书或者什么播客行业的小红书类似这种对啊对但是你会发觉这个是不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的不一定老板一拍脑袋想的所以这个时候做产品经理就比较痛苦了对吧一方面他要去寻找那个合理性另一方面他可能这个数据指标没做上去他也要被割对所以这个东西其实还是要我一直觉得

有很多我看过字节小红书的这种人才出来以后他到一个新的平台或者小一点的平台去做他会水土不服因为原来你是高举高打对吧全是比如说技术能力很强的或者算法能力很强的团队在帮你支撑突然到了一个基建能力很差的一个团队你怎么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就没办法证明你还用原来那套

就出问题了所以互联网领域有一个逻辑叫空杯心态就这个杯子为什么能装水因为它是空杯就你得清零啊对吧你得把上一家那个东西好的你留下来但是更多的还是从这家公司的一个特性或者它的阶段去看到底用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运营手段去做所以不是所有的都能复刻的而是要在这个地方去找到自己最适合的

手段和产品方法但是很多人其实不会我看到的也没有就是这些平台感觉运营手段都是类似的是个 APP 上做推广的话术都是大同小异你做个什么活动这家做抽奖那家也做抽奖那家做助力这家也做助力你内容上全是来来回回就你会发现说是不是大家都是抄来抄去就连运营

就是大家都觉得说有一个成功经验马上就超过来这件事情这个是有个惯性就是你怎么跟老板证明这个可能性成功可能性大是因为你人家做过对吧如果说你自己亲身参与过那可能性更高所以很多时候招聘的时候也会发觉业务方喜欢说你曾经做过这个事情我现在要做那你就是拿来主意对吧很快就可以上手很快就可以做出来这个东西相对来说他的成功的几率会高一点

但是前提就是说是不是符合这个平台自己的调性用户和发展阶段可能有时候不符合或者我们可不可以说几个实际的例子跟大家几个运营的场景或经验各位不要再用了比如说集赞这个东西就是

还是那个问题如果这个用户啊他在其他地方已经被教育过了比如说拼多多对吧他已经习惯卡业到了他乐此不疲这时候你会发觉人性就是这样子你给他出一个新的玩法教育成本特别高他玩不来但是你跟他说这个东西跟拼多多一样他就懂了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些这种

叫产品迁移的问题就当我们都习惯了一套玩法的时候你会发觉这套玩法它还是有价值的而且这套玩法它本身底层还有个新的有个底层逻辑我们的就是这个行业里面称叫复格模型就是它有一个出发点对吧有个动机有个什么有个利益点的触点然后让它产生这种上瘾机制乐此不疲你看现在那个 Dolingo 的那个对吧那个打卡它本质上也是这个东西

它跟砍一刀没啥区别其实只是它产品的形式上可能会不一样所以底层逻辑一样那么很多东西可以复用然后而且它可能会有一些周期性的比如说前两年火了过杂题说不定过两年又出来了对吧然后每年你看集五福集战集什么这个我觉得这是过一个周期又会出来一套这个东西这个就是

怎么说呢因为经典所以存在那听到这里我是不是反而开始自我反思起来是不是我自己还是用一种所谓的传统媒体的思路在思考运营这件事情觉得说因为传统媒体讲就是说你每一篇文章你要有独家的不一样的点

去吸引别人而其实运营它其实是一个所谓的就是瞄准的是人性最底层的或者说再窄一点叫内容运营可能瞄准的是人性最底层的一些需求这些需求是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变化的所以你的不要嫌弃套路套路反而是最有价值是这个意思吗我们的运营手段里面有个叫找寻用户的最大公约数对吧就是我在基本盘里面比如说 80%的认可这个玩法认可这个东西

我没有必要说我不让你做那就有点违背这个呃最后的数据表现对吧或者是违背你这个公司在这个阶段的商业目标啊你像微信也在做这个事儿我们家理查广告好好看吗不好看但是还有这个东西对吧啊但是很多人也没有反感所以他就要找那个最大公约数而不是找个例嗯叫个例太容易了有一个人反对你你就不做吗不会啊但是

除了最大公约数以外如果要做增量我们现在是说增量已经都饱和了那么要做成存量存量怎么做那就三个字精细化我在这个里面除了最大公约数以外我还得找一个小众一点但是他呢也和人聚集起一些人他有一个共同的诉求那是不是这个我也可以满足他我把我把十个小众的人圈起来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可观的体谅所以这个精细化在很多公司到这个阶段在做我得到两个启示啊一个就是说

这个还是我之前说的我自己在反思媒体思维可能是过于的找不同找个性去发掘那些万里挑一的独特的故事的这种思维逻辑而运营的时候很多时候要找最大公约数要找到相同点首先你要做到把基本盘做好的话你一定要找公约数就是你做好这个公约数的这个你能稳固你的基本盘当然了你后面又补充了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说在当下可能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找增量

增量来自于存量的精细化当你把这些存量再做一些细分再发掘成存量里面的不同的时候你又能看到新的可能性跟新的增量了我觉得是思考的角度的问题你要先从找不同变成找相同在找到相同以后你又要会在存量里面找不同找个性化寻找新的增长点这可能是一个

呃不一样的或者说跟传统媒体人他要去做内容的时候很不一样的一个一个思考对就是很多的媒体老师他是转型成为那个互联网人了但是其实也有很多人转型不过来啊就是我觉得这是环境改变人你到那个环境里面你自然而然就会有这套东西所以我们说

到互联网公司其他没学会都学会一堆黑话对吧我一直觉得底层逻辑是一脉相承的比如说马斯克兴奋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很厉害对吧雷军也说我们也在慢慢学第一性原理但是他有个阶段有个过渡阶段但是未来可能就是这样子的不要去迎合所谓的经验迎合所谓的

传统的就既定的一些逻辑这个东西如果它本身的逻辑不符合第一性原理那就是有问题为什么要引领五个螺丝它三个螺丝就可以解决而且从力学角度来说就是合理的那就不用这才是厉害还有一种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比如说谷歌厉害它的原因是什么呢它也兴奋于所谓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它认为一个搜索引擎

的使命是什么是让你快速离开搜索引擎但是你想想我们国内的那些搜索引擎在做什么事情他拼命的让你留在搜索引擎对吧给你提供的前三页都不是你想要的

那可能 PV 数啊流量啊就增长上去了呀但是他得到什么呢所以我就觉得很多价值观不对的产品啊到后来他可能会被一些东西反噬的到最后你的流量增长价值增长量就是上不去因为你没有从用户视角去看问题没有从底层逻辑去看问题有很多产品就是可能盛极一时

但顺劲而衰回到你自己的职业发展或者我们回到每个想转型的媒体人的职业发展如果把它自己作为一个产品的话你觉得你这个产品你现在是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你觉得你下一步的规划是什么你想变成一个是什么样的一个为客户用户为你的在职场上在职场上为你的雇主提供什么底层价值的一个东西我有一个

这叫个人说明书啊这个里面我自己这样写我就说我希望我是一个能把这个内容啊或者信息

传递给用户并且帮他们做决策或者帮助到他们的这样的一个工作就我不认为其实我很少在一些泛娱乐的平台上去工作因为我本质上并不喜欢那个东西我喜欢的是那种能解决问题的内容或者信息而往往这个东西这个内容本身它是有价值的比如说这个价值可能是通过交易的变现或者是知识付费的变现来产生它的效率可能没有广告变现那么快

但是跟我的性格可能比较像所以我说打磨自己的话也想做这样的这个东西所以我喜欢的是什么呢我在那个说明书里说我喜欢地图我喜欢看地图我去看这条河流到底怎么流的我去找哪个地图软件上能把我准确地找出金行大运河对我就喜欢做这种事情你说有意义吗好像没什么意义就是我很喜欢玩这个事情

就你喜欢一些解决问题解谜甚至是说帮大家去从一个就像你说地图从一个乱糟糟的东西中找到一条路的这样的一些事情可能是你最喜欢的所以我现在回想起来就是有人说你这辈子的成就是来源于你十岁左右的一个梦想或者说你十岁左右在干嘛

然后我回想了一下我 14 岁的时候在干嘛呢我在地图上画公交路线我会说从 A 点到 B 点为什么要这样走因为我看到这里有个新村那就人口密集区这个里有个办公点有个商场有可能也是人口密集区我就希望把他们串起来

这个事情发觉你会发觉在内容平台上也是这个逻辑啊这个地方有很多人进来了他提供的是什么他要看韩剧他要看美剧那就给他提供这个东西以最短的路径给他提供然后那帮人呢喜欢学知识对吧看那种教程那我就给他这个东西这本身里面就是

就是搭建一个社区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它从线下到线上是可以复刻的然后到线上呢它的效率更高它可以通过算法通过什么手段都把它去做这种这个解构和重装但是反面的例子就是它可能会产生信息减法它会在这个地方打转就出不去了有可能

对但是我的兴趣点就是一直想说我要去发掘这个用户有什么需求这个地方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对吧叫物以类聚人于群分嘛这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把他们集合在一起了然后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理念

兴趣爱好什么样的共同点或者差异点去研究这个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发觉人生就是个循环现在还在做这个事媒体人在这个时候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在 2025 年大家如果要做职业转型能不能往前再走一步大家不要变成一个所谓的这个字

自媒体变成一个什么超级个体能不能变成一个超级写作体其实真的要做出一些不管是你像迪士尼或者是怎么样的一些大的有意思的东西包括你说做一个地图你要画一张地图你要找到迷宫的出口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些新的方法让大家协作起来一起去完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还赚到钱首先媒体赚钱就比较困难尤其是因为赚钱难所以更加不能单打独斗我说到这里我是这么的一个感受你会发觉媒体人如果他有能力

有专长他单打独斗是他比较快速的一个方法你要一旦有协同啊有什么就是他的过程就复杂了嘛但是你说如果我要劝大家 2025 年从一个媒体人出来我觉得没必要可以还先躺一躺所以你觉得 2025 年这个其实还是就业的挑战会更大对就是大家都会到一个

转型期嘛有些人是被动转型有些人是主动转型我倒不担心说未来三年怎么生活但是我们可能会焦虑的是十年以后还没有没有机会成为那个更有影响力的更有收入的那个人对吧其实有很多挑战都是被动接受的你在接受的过程中愿不愿意去改造自己

都是有挑战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出镜对吧但是有时候逼一逼好像也可以上小红书反正现在 AI 工具都可以滤镜画怎么画对吧好像也不是那么难就看你愿不要卖出那第一步所以我觉得 2025 年对我自己来说可以好好做多课可以好好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