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025-06-17 | Meta Llama 3.1 令人吃惊地“记住”了 42% 哈利波特第一部,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2025-06-17 | Meta Llama 3.1 令人吃惊地“记住”了 42% 哈利波特第一部,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2025/6/17
logo of podcast Hacker News

Hacker News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在90年代中后期,Netscape和Microsoft的浏览器大战背景下,Netscape开发了SSL协议。由于安全漏洞,SSL2版本实际投入使用,但存在问题。Microsoft基于SSL2开发了PCT协议,只兼容IE和IIS。Netscape不希望Microsoft掌握标准话语权,开发了SSL 3.0。业界不希望协议分叉,最终IETF接手协议标准化。为了避免协议被某家公司主导,SSL 3.0经过调整后更名为TLS 1.0。 有网友评论说,从SSL到TLS不仅仅是改名,标准化之后TLS在加密算法和功能扩展上做了大量创新和改进。也有人觉得大家最在意HTTPS能否正常使用,底层实现并不重要。还有人回忆自己多年未能区分SSL和TLS,直到了解这段历史才明白。

Deep Dive

Chapters
Meta 的 Llama 3.1 大模型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能够复现《哈利波特》等热门书籍的 42% 内容。这引发了 AI 记忆能力和版权争议的讨论。
  • Llama 3.1 能复现《哈利波特》42% 的 50 字片段
  • 复现准确率超过 50%
  • 引发 AI 侵权争议

Shownotes Transcript

SSL 改名 TLS 的背后:一场协议更名与互联网安全标准权力更迭

在 90 年代浏览器大战期间,SSL 协议的“继任者” TLS 是如何诞生的?SSL 原本由 Netscape 主导开发,并在微软试图分化时,随着 IETF 的介入和标准化,最终更名为 TLS。故事不仅关乎协议名称的变化,更标志着互联网安全标准控制权从公司手中转移到开放社区。社区评论详细指出 SSLv2、SSLv3 到 TLS1.0 的复杂演化与技术区别,并认为 TLS 1.0 奠定了现代网络安全的坚实基础。网友们讨论热烈,有人感叹几十年来自己对 SSL/TLS 傻傻分不清,也有人幽默地说:“TLS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专业一点。”更有评论提到,TL S 命名的变化不只是表面更迭,而是影响了未来协议开放演进和安全创新的空间。

原文链接: Security Standards and Name Changes in the Browser Wars)HN 链接: Why SSL was renamed to TLS in late 90s (2014))

一起创建你的网络韧性俱乐部:用 LoRa 和 Meshtastic 抵御通讯危机

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事件,不依赖中心化基础设施的“网络韧性俱乐部 Internet Resiliency Club”成为通信自救新选择。这些志愿者小组依靠廉价低功耗 LoRa 无线电和开源 Meshtastic 文本通信软件,在危机时刻帮助城市或社区快速恢复基本互联网连接。评论中有人分享 Meshtastic 实战体验,提到其易用性和经济性,但也指出网络性能、设备设置及文档离线获取等“准备度”问题。同时,有网友建议尝试用公共 WiFi 路由器形成更实用的本地自组网,也有用户推荐补充备用卫星链路、技术知识离线档案等多重冗余手段。整体来说,网络韧性俱乐部的理念与工具方案,在未来帮助更多人应对断网断电风险,极具现实意义。

文章链接: Start your own Internet Resiliency Club)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儿童白血病突围史:从死神降临到治愈希望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儿童白血病曾经是家长和医生最为恐惧的诊断之一,但如今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儿童已能实现长期存活甚至治愈。这背后是药物研发、个体化精准治疗与国际大协作研究网络的持续推进。评论区许多故事令人动容——有家长分享自家孩子在前沿治疗中战胜病魔,有医疗工作者回溯几十年“治愈希望”的点滴努力,还有幸存者感慨“曾经的绝症渐成历史”。同时也不容忽视的是,不同类型白血病(如 AML)治疗难度依然较高,患者与家庭经历着痛苦和成长,而全球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仍待解决。

文章链接: Childhood leukemia: how a deadly cancer became treatable)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写论文更轻松,但大脑可能在变懒?AI 助手写作真能让你“认知透支”

一项新研究 Your Brain on ChatGPT 深入探讨了让 AI 助手协助写作可能带来的“认知负债”(cognitive debt)。论文结果显示:与完全靠自己思考或传统搜索相比,长期依赖大型语言模型(LLM)会让大脑的神经网络连接变弱,写作者在“归属感”、记忆和批判性思维上全面下滑。不少 HN 用户评论指出,这甚至不是“债务”,而是实质性的“技能衰退”甚至“思维萎缩”,警告这种认知功能的丧失可能是不可逆的。虽然也有声音认为 AI 能解放低阶重复劳动,激发其他创意,但“用进废退”依然值得全社会警惕。

文章链接: Your Brain on ChatGPT: Accumulation of Cognitive Debt when Using an AI Assistant for Essay Writing Task)HN 链接: 讨论与观点)

大卫·艾登堡 99 岁:生命终章的守望者 与 未完待续的海洋故事

在 David Attenborough 九十九岁之际,他坦言自己“看不到故事的终点”,但依然以无与伦比的激情回顾了自己近百年与海洋、自然的奇妙旅程。他在新书节选中深入描绘了从古老的莱斯特采石场到全球各大洋、从巨鲸到海獭的亲历瞬间,还展现了人类世纪进步与生态危机的拉锯,以及“如果全力以赴,海洋能够恢复”的坚定信念。HN 读者讨论中,有人反思底拖捕鱼的生态破坏,有人直言看不到乐观结局,还有人从跨越年代的生命体验中获得鼓舞——正如评论提到:“人类无缘看到所有故事的结局,但体验与传递才是价值”。

文章链接: David Attenborough at 99: 'I will not see how the story ends')HN 链接: Hacker News 讨论)

计算机视觉十年巨著免费开放 深入解构 AI 视觉基础

麻省理工学院 (MIT) 最新出版的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Vision》 正式免费开放,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由 Antonio Torralba、Phillip Isola 和 William Freeman 等重量级专家编写,花费十年以上时间打磨,涵盖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到神经网络、生成建模和三维重建等计算机视觉基础知识,适合本科生、研究生及从业者深入学习。书中特别强调视觉领域研究心法、写作与演讲经验,还穿插了评论区对深度学习革命后视觉基础转变的思考,以及对机器视觉高质量成像要素的讨论。不少 HN 读者表示这样的权威教材竟然开放获取令人难以置信,强烈推荐有志于深入 AI 视觉领域的听众阅读和收藏!

原文链接: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Vision (2024))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Android 公共 API 被玩坏了:你不知道的幽默彩蛋

Android 不只有代码,还有「彩蛋」和「段子」!从 isUserAMonkey() 这样的压力测试用法,到 isUserAGoat() 检测山羊模拟器是否安装,还有 Log.wtf()(What a Terrible Failure),充满极客幽默。讨论区里开发者们怀念早期技术产品的幽默风格,像 Chrome 的群羊瞬移隐藏栏目、BeOS 的“is_computer_on_fire()”方法、甚至 Android 神秘  标签。大家一致认为,这些看似「玩笑」的 API 其实让冰冷的系统多了些人情味,令人倍感温暖。某些评论也认为,这种文化在远程办公时代逐渐消失,十分可惜。

文章链接: Jokes and Humour in the Public Android API)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Meta Llama 3.1 令人吃惊地“记住”了 42% 哈利波特第一部,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最新研究发现,Meta 公司开放权重大模型 Llama 3.1 70B 能够高度还原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的内容 —— 可复现书中高达 42% 的 50 字片段,并且复现准确率超过 50%,远超前代模型。调查不仅揭示了 AI 训练过程中文本“记忆”的严重程度,也让“AI 侵权”这个话题再次引发热议。Hacker News 社区中有观点指出,类似现象并不仅限于 AI,流行书籍片段在人类和网络间早已广泛流传;但法律界也质疑,AI 生成超长原文片段或许已不属于“合理引用”;尤其是 Llama 3.1 在受欢迎书籍上的“高度记忆”,比在冷门作品上更为严重。

原文链接: Meta's Llama 3.1 can recall 42 percent of the first Harry Potter book)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

英国电话交换机的今昔:见证时代变迁的隐秘建筑

你是否曾注意路边那些看似平凡、却静静见证着整个通信时代变迁的电话交换中心?在英国,这些超过 5,500 座电话交换楼不仅支撑了数十年全国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也见证了从铜线到光纤、从手动机械到数字微处理器的变革。随着 VoIP 及光纤技术的全面普及,多达 4,600 家传统交换机构正逐步被关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许多 Hacker News 用户也在评论中分享了他们童年时进入交换楼的趣事与惊喜,有的还推荐了如 Seattle Connections Museum、Milton Keynes Museum 等地,体验老派切换设备的独特魅力。关于英国电话交换机背后的故事以及通讯遗产保护,欢迎访问原文,感受一段科技史遗留下的温情与惊奇。

文章链接: Telephone Exchanges in the UK)

HN 链接: news.ycombinat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