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025-07-03 | 山姆·奥特曼回击 Meta “挖角” 人才,强调“信仰者终将胜出雇佣兵”

2025-07-03 | 山姆·奥特曼回击 Meta “挖角” 人才,强调“信仰者终将胜出雇佣兵”

2025/7/3
logo of podcast Hacker News

Hacker News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A
ADP
C
Cloudflare
C
Cloudflare CEO Matthew Prince
O
OpenAI CEO Sam Altman
S
Sam Altman
领导 OpenAI 实现 AGI 和超智能,重新定义 AI 发展路径,并推动 AI 技术的商业化和应用。
S
Saywood Khalifa
W
W3C
研究团队
研究者
网友
软件工程师
Topics
研究者:我购买了IKKO ActiveBuds耳机后,发现它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耳机运行的是Android系统,默认开启了ADB调试模式,并且硬编码了OpenAI的API密钥,加密方式也很简单,这使得用户数据面临极大的风险。 研究者:通过简单的操作,我能够利用OpenAI接口读取用户的聊天记录等隐私信息,而且数据传输接口几乎没有做任何安全校验,只需要设备的IMEI就能拿到所有用户历史对话。配套App也存在认证缺失的问题,可以利用IMEI猜测篡改绑定操作和读取他人姓名。 网友:我认为物联网领域的安全性经常被忽视,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现在入行网络安全正是好时机,因为类似的安全漏洞会越来越多。

Deep Dive

Chapters
IKKO ActiveBuds AI 智能耳机被曝出严重安全漏洞,内置 OpenAI 密钥且默认开启 ADB 调试,用户数据几乎完全暴露。厂商虽已修复部分问题,但根本性安全设计缺陷仍使用户隐私岌岌可危。
  • IKKO ActiveBuds 耳机存在严重安全漏洞
  • 默认开启 ADB 调试模式
  • 内置 OpenAI API 密钥,加密方式薄弱
  • 可轻易获取用户聊天记录、IMEI 和姓名
  • 厂商已修复部分问题,但核心安全机制薄弱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来到黑客新闻中文日报让我们一起快速浏览今天最值得关注的科技热点首先一款主打 AI 功能的热门耳机被曝光存在严重安全漏洞甚至连 OpenAI 的 API 密钥都意外泄露用户隐私因此面临极大风险同时不断增长的数据掠夺让内容创作者压力山大 Cloudflare 最新发布的拦截 AI 爬虫功能试图为原创内容建起第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AI 检测假评论工具 Fakespot 宣布停运,电商信任危机再度爆发,大家不得不重新思考 AI 在真实生活中的作用与边界。赶紧锁定,我们马上进入今天的详细内容。IKKO ActiveBuds 这款主打 AI 功能的耳机被爆出一系列安全漏洞。

研究者买下这款在 TikTok 上颇有人气的设备后,发现它其实运行的是 Android 系统,并且默认就开启了 ADB 调试模式,相当于出厂就敞开了大门。更离谱的是,系统里竟然硬编码了 OpenAI 的 API 密钥,而且相关信息加密得非常随意,只用 Base64 这种最基础的编码方法。

研究者通过简单操作就能直接获取和利用 OpenAI 的接口,不仅能玩上 Doom 这样的小游戏,还能轻易读取设备用户和聊天记录。而且相关数据传输的接口几乎没有做任何安全校验,只需要设备的 IMEI 就能拿到所有用户历史对话,包括一些可能涉及隐私的信息。更糟糕的是,设备的配套 App 也存在认证缺失的问题,攻击者甚至可以利用 IMEI 猜测,篡改绑定操作和读取他人姓名。

事件曝光后,厂商虽然较快做出了反应,关闭部分接口,并对 App 和设备做了更新,比如增加了签名校验,把接口做了加固,还轮换了 OpenAI 的密钥,但核心依赖的安全机制依然比较薄弱。

评论区有网友调侃,物联网领域的 S 从来不是 security,因为安全经常被忽视,也有人感叹现在入行网络安全正是好时机,烂时限会越来越多。还有人认为,这家厂商面对漏洞问题的响应态度其实比大多数同类公司都要积极。

W3C 在一篇建议文章里提醒开发者和设计师不要用点击这里作为超链接的显示文本。理由是,这样的写法不仅对于屏幕阅读器用户不友好,让盲人或低视力用户难以分辨链接到底指向什么,而且整体缺乏上下文中的信息,用户很难知道点了之后会发生什么。

更好的做法是让链接文本本身就能说明目标,比如直接用下载 Amaya 或了解 Amaya 的更多信息这种具体的描述,而不是强调操作本身。评论区里,不少网友讨论了可访问性问题,有人提到英国政府数字服务团队也有类似的标准,还有一些开发者认为,动词或者带有动作的链接在特定场景下更直接明了。

也有用户坚持光用点击这里确实容易让人误解这其实是对超文本设计理念的一种简化甚至误用 Fakespot 这款帮助大家辨别假产品评价的工具在上线近 9 年后正式停止服务 Fakespot 最初是由 Saywood Khalifa 在 2016 年创办起因是他自己在 Amazon 上因为虚假的好评而吃了亏后来他干脆自己开发了用 AI 检查评论真实性的工具

随着 FakeSpot 被越来越多用户接受,也在 2023 年被 Mazilla 收购,直接集成进 Firefox 浏览器,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结合。遗憾的是,由于 Mazilla 无法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今年 7 月 1 号 FakeSpot 宣布正式停运。之前 FakeSpot 公布过大约 43%的 Amazon 热销商品评论有虚假或不可靠的情况,尤其是服装和珠宝类,甚至高达 88%。

现在 Fakespot 关闭以后,大家对于线上购物的信任变得更难建立不少网友也在评论区里表示,像 Reviewmeta 这些可替代方案不是很理想部分功能不足或者已经不再持续维护此外有用户还反馈,Fakespot 偶尔会把真实评论标记为假,导致一些卖家体验不佳整体来看,Fakespot 的关停让电商平台的假评论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大部分人认为未来还需要新的更靠谱的工具来解决这个难题

ADP 公布的最新就业报告显示,美国私营部门在 6 月份减少了 3.3 万个岗位,这一数字远低于市场原先预计的增加 10 万个新工作岗位。这是自 2023 年 3 月以来首次出现就业总数下降。

服务行业受影响最大,专业和商务服务减少了 5.6 万个职位,医疗和教育相关岗位竟减少 5.2 万个,金融行业也有 1.4 万份工作的减员相比之下,制造业和采矿等商品生产相关行业就业有小幅增长,本月增加了 3.2 万个职位地区来看,中西部、美国西部和山地地区流失岗位较多,南部地区则略有增长

企业规模方面 小型企业受冲击更大 拥有 20 人以下的公司整体减少了 2.9 万个岗位而拥有 500 人以上的大公司则新增了 3 万个职位就工资增长速度来看 员工留任时薪涨幅从 4.5%略降到 4.4% 换薪工作的人收入涨幅稍微减少至 6.8%

评论区的网友普遍认为,仅凭 ADP 的数据无法完全代表整体经济情况还有人提到很多人被迫接受薪资更低的工作,单纯的失业率不能反映真实的生活压力另外还有用户指出 ADP 数据的代表性存疑,并呼吁应该用不同的数据方法更准确测量经济健康状况 Cloudflare 推出了一个新的权限设置,让网站可以自动拦截人工智能公司的数据,抓取行为

这个功能上线后,只要网站主没有特别授权,AI 相关的爬虫就无法直接访问和收集他们网站上的内容。原本只有被认定为黑客或者恶意访问才会被 Cloudflare 拦住,现在规则变了,AI 爬虫要想抓取内容也需要专门的许可。

Cloudflare 的 CEO 表示,这次调整是为了保护原创内容的权益,因为如果 AI 公司能够随意不付费地利用网站数据,内容创作者就可能失去动力,不再愿意产出高质量的数字内容。Cloudflare 自己的网络大概负责全网 20%的流量,他们也观察到 AI 数据抓取最近增长非常快。

随着 OpenAI,Anthropic 还有 Google 等公司用大量公开数据来训练各自的 AI 模型,数据到底该怎么使用,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些媒体机构和创作者已经指责这些 AI 公司在没有许可也没付钱的情况下用了自己的数据,甚至有新闻机构还把 OpenAI 和 Microsoft 告上了法庭。

评论区不少网友觉得这个新功能方向是对的虽然可能还不够彻底但至少迈出了保护数据的一步也有人提出现在默认并不是全部网站都会自动开启还需要网站主主动选择开启拦截另外也有开发者担心有些爬虫可能会伪装身份绕过检测 Cloudflare 需要不断完善识别手段一位有 15 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分享了他近期减少大语言模型使用量的经历

刚开始他对这些工具很期待,觉得可以彻底改变开发流程,结果在用 Go 和 Clickhouse 重建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他发现 LLM 生成的代码不仅容易出错,而且修改一个小包扣可能会引入新的问题,导致维护变得非常麻烦。

现在他只会把 LLM 当成助手用来做一些小型重构或者简单的功能实现核心的架构和关键决策还是自己来完成他认为开发者还是要对自己的代码库有全面的理解不能完全依赖 AI

评论区的网友们也有不少共鸣,有人说 LLM 像是给你力量的补品,但一旦停用,反而会让编码能力变差。还有人觉得 LLM 目前适合写辅助性的代码,或者用来生成模板,真正复杂的设计和思路还得靠人。整体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要冷静对待技术进步,适度使用才是正解。

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因为 Meta 最近大力挖人而回击 Mark Zuckerberg 他在内部发言中表示 Meta 的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文化问题并强调 OpenAI 的团队使命感他还透露公司正考虑为整个研究团队调整薪酬认为 OpenAI 的股票长期看比 Meta 更有潜力但真正的重要是要靠扎实的成功

奥特曼称,相信最终信仰驱动的人才会胜过只看钱的雇佣军。他鼓励团队成员继续留在 OpenAI,坚信 OpenAI 的文化、愿景以及对 AGI 的追求要优于同行。另一方面,Meta 最近成立了超级智能团队,还招揽了多名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人物,并开出很高的薪资。

不少网友评论说,所谓信仰其实并不能帮员工抵御裁员,Tech 大厂过去几年自己也频繁挖人,不太好占道德制高点。还有人提到,市场上人才流动本来就是很正常,开高薪吸引高级人才无可厚非。基因疗法帮助先天性耳聋和重度听力障碍的患者恢复了听力,这项研究由 Carolinska Institute 联合中国多家医院和大学合作完成,并发表在 Nature Medicine 上。

研究招募了 10 位年龄在 1 到 24 岁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听力障碍都是因为 OTOF 基因突变导致的,缺乏了关键的 Otoferlin 蛋白,从而影响了听觉信号的传递。治疗方法是通过人工合成的线相关病毒,将正常的 OTOF 基因直接注射到耳窝底部,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参与者在治疗后一个月内就有了明显的听力提升,6 个月后所有人的平均可感知音量从 106 分贝降到了 52 分贝。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恢复效果特别好,有位 7 岁的小女孩在 4 个月后已经可以和妈妈正常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成年人也有明显进步。同时,这个治疗过程非常安全,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临床上常见的白细胞数量下降,好在影响不大。

研究团队表示,OTOF 基因只是第一步,未来还会探索更多导致耳聋的常见基因,比如 GJBR 和 TMCE 等,动物实验已经有初步进展评论区不少网友觉得这是基因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突破,大家也希望这种疗法能进一步拓展到其他类型的听力损失还有人讨论这项研究对整个基因技术产业的意义,提到了相关企业的股价波动以及和其他疾病如失明基因疗法的新进展

感谢您收听今天的黑客新闻中文日报科技不断进步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这些新鲜的资讯能为你带来启发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关注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