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跨境出海下一步要打“品牌战”?中国公司到底怎么做

跨境出海下一步要打“品牌战”?中国公司到底怎么做

2024/10/16
logo of podcast 东西聊东西 | 出海营销

东西聊东西 | 出海营销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老苏
麦青
Topics
老苏:中国品牌出海面临固化思维的挑战,'Better Life'等口号难以触动海外用户情感,需关注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出海企业应避免隐瞒中国属性,但需在品牌建设中谨慎处理中国属性问题,以适应不同市场环境。中国品牌出海需重视用户洞察,了解当地文化和用户需求。 麦青:中国企业的文化思维和管理思维在欧美市场或其他市场并不一定契合当地思想,需要进行认知调整。企业出海需要重视用户洞察,了解当地文化和用户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单纯依靠烧钱战术和堆销量的模式已不再适用,企业需要更加专业化,重视品牌建设。中国企业在做全球化品牌时,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建立文化同理心,才能更好地与海外用户建立情感连接。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特点,导致中国企业在做品牌时,难以理解品牌对用户的长期价值,更注重自身利益。全球用户心智的底层密码是“真善美”,中国企业出海应注重讲述真善美的故事,而非空洞的大道理。品牌叙事应遵循“千面英雄”的模式,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B2B企业也需要品牌建设,但其品牌建设方式与B2C不同,需要更注重长期价值和用户洞察。品效合一在出海环境下并非易事,需要更灵活的衡量标准。品牌衡量并非错误,但需要更准确的衡量尺度,避免数据主义的陷阱。 麦青:中国品牌出海需要避免固化思维,不能只谈“better life”,而应关注更能触动海外用户的情感连接。企业出海需要重视用户洞察,了解当地文化和用户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单纯依靠烧钱战术和堆销量的模式已不再适用,企业需要更加专业化,重视品牌建设。中国企业在做全球化品牌时,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建立文化同理心,才能更好地与海外用户建立情感连接。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特点,导致中国企业在做品牌时,难以理解品牌对用户的长期价值,更注重自身利益。全球用户心智的底层密码是“真善美”,中国企业出海应注重讲述真善美的故事,而非空洞的大道理。品牌叙事应遵循“千面英雄”的模式,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B2B企业也需要品牌建设,但其品牌建设方式与B2C不同,需要更注重长期价值和用户洞察。品效合一在出海环境下并非易事,需要更灵活的衡量标准。品牌衡量并非错误,但需要更准确的衡量尺度,避免数据主义的陷阱。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欢迎来到这一期的东西聊东西我是老苏那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个其实我关注过很长时间的微信号的一个老师麦青老师麦青老师是 HBG 的品牌研究院的创始人那我们也想跟他聊一聊关于品牌出海的一些话题所以麦青老师你要不要先介绍一下自己好 谢谢苏老师大家好 我是麦青 HBG 品牌增长研究院的院长创始人我是麦青

我自己本人也是跟大家一样也在一线做实战北大毕业先去保洁然后再民企然后自己创业从 2016 年 8 年前我们就建立 HBG 的品牌增长研究院这样一个创始人的实战派的研究院每日正在做的事情也是围绕 HBG 的系统品牌六粒模型等等的系统品牌的方法论来跟大家进行每月的一些探讨

很高兴来到苏老师的这个播客我们今天呢也想去围绕跨境出海等等这样的主题来展开一些讨论

其实咱俩好像蛮像的都是现在一个外企打包因为我以前 IBM 的嘛对吧然后自己来做一个公司我大概是这个公司做了六年那我是哪年出来的我这都算不清楚了对我是 17 年这是练差不多对不对嗯是的职业路径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在于你在现在外企当中能去看到最体系化的品牌是怎么去做的

然后在民企当中你也能看到民企他们是怎么用所谓不是特别体系化的方法也能快速地增长当然你也能很快就能看到这个品牌就陨落了然后自己创业呢又会更加接地气就会摁在地上摩擦你在这整个的过程当中就会对企业的经营品牌的增长以及今天我们伴随着每一个时代用户的变化然后我们怎么去随时调整这件事情可能更有体感一些

我们在 11 的时候有几个故事触发到我了第一个故事我刚好看到了 Lululemon 的因为最近生意不好股价跌了 50%海盘跌了很多然后我刚好就看到了 Lululemon 当时被赶走的创始人他讲说他当年选品是怎么选的其实就非常玄学他基本讲的是说我如果在一个

关键字被我在一个短时间之内连续看到了三次在不同渠道我就会认为它是个讲来的方向比如说他当年做瑜伽的时候就基本上在朋友聊天讲了一次看报纸看了一次干了什么看了一次他就会觉得瑜伽是一个方向

对我来讲在世纪假期之间遇到一件事就是我刚好在这个不同的三个途径上一个是我假期读了这个就是以前中梁还有华润还有中华的那个董事长的一本书叫《三生万物》里面有一章呢专门谈到了华润的整个的当年的他的愿景或者他的品牌的

建设就谈到了说它这个华润还是中梁的目的是要一个更好的生活就是 better life

同期呢我又看到两个外国人中国的品牌啊尤其是消费类的品牌如果一旦出汗以后啊他整个的品牌的愿景呢非常愿意谈更好的生活不管干的啥都是 better life 不论是一个电器也好啊还是一个衣物也好啊还是一个什么样也好都是讲更好的生活然后这个老外呢或这两个老外就吐槽是说

Better life 根本不是在海外的一个情感的连接而且你只是讲就是更好的生活感觉对中国品牌自己的区分度也不高所以我会在讲是说我们这一代的创业的老板也好无论是 2B 还是 2C 也好是不是在中国市场会有一些

后化的思维因为我觉得华润当年还是中梁当年去谈更好的生活在 20 年前那肯定是咱们的核心痛点对吧因为那时候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穿也没有那么差反正就是生活没有那么好所以提 Better life 但是感觉这件事情一直延续到现在其实我们也没有跨出过这个思维或者感觉啊我们面对中国的这个单一大市场的时候话

会有一些自己固化的思维但海外市场即便我们谈美国市场也是可能有十几个二十个不同的小的市场就是它远远客户力度比中国市场小得多麦琴老师你会觉得这一代企业家的固化思维你可不可以有同样的观察吗还是说你觉得这只是我的一个偏见还是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在这件事情下他们会有很强的固化思维在吗

因为 HBJ 的品牌研究院当中三分之一是跨境企业你会明显地感觉到很多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思维和我们的管理思维我们对于品牌的界定放在欧美市场或者中东东南亚市场上面并不一定契合人家当地的这个思想

我还记得我去传音当然他是在出海做的非常好国内还没有做这家集团做企业内训的时候当时他们是把全球各个区域市场的 CMO 都叫过来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个认知的拉起然后有本地的外国人他们就站起来就会去讲

这家公司刚进入到自己的区域的时候也不了解他们的区域开始用自己中国人的思维先去做一些无论是内容还是这个产品其实都并不一定契合当地用户的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他们进入非洲市场的时候一开始用的是白人的模特的脸所以

所以非洲人民就觉得这个手机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直到公司发现这个情况创始人非常重视用户洞察亲自去到非洲待了两个月才闹明白当地人家有自己的文化人家有自己的用户需求所以他们当时才会去做了修改那个时候传音才真真正正的懂得了非洲的市场

你小时候看金庸的小说吗看的我们这代人都是看金庸小说长大的科幻金庸谈到你刚才的品牌这件事就让我想起了小说的一个我正想把它做个比喻不知道是不是恰当因为小说你还记得就金庸那个小说里面有一个叫做那个孝江湖对吧他从那个一开始出道的时候他那个门派把自己分成

两个流派因为大家对于武术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的讲法一个就是我记得叫做气中的就有点像练内力的那种另外一种就是所谓的见中的以招数来制胜我自己脑海里想象品牌战略和执行的画面来说我会感觉中国公司在过去多少年因为高增长的情况就会用招数

报款也好或者叫做讲一话叫做天下武功为快不破也不管这个品牌什么样反正我新出来我就新占地新占地这个地就是我的我就有高增长有高增长我就有融资的条件有融资的条件我用资本就是把边再打倒我觉得是这样的一个逻辑这个逻辑是不是在我自己的观察是不是在出海的环境下会变得

其实不光是出海在现在的环境下已经变得不可持续了就是只靠这种招数上或者执行上的这种强烈的执行来代替品牌商的深度思考其实以前我觉得是可以的这都是时代的产物对苏老师你跟杨蒙师兄很像都喜欢用金庸小说来给我们讲故事特别有意思哈哈

没有我只是想到了这里特别好想不明白了就瞎想这个好深入浅出首先呢就是跨境虽然对比国货品牌不卷但是近几年也在不断的慢慢卷起来其实它也是从原来的这种散乱式的发展然后变成现在越来越专业你看亚马逊最近政策也在变嘛然后

然后包括我们中国的平台也在出海反逼着亚马逊也开始自我卷起来了所以越是在大家都平台也在卷然后你身边创业的人也都变得越来越专业的这个环境之下确实原来的一些仅靠花烧战术层面的一些堆销量的方法确实不太适用了过去亚马逊上面就是开链接不断的开链接不断的堆销量然后选品堆链接其实就是中国国货品牌的白牌打法

买卖打法呢在中国现在目前国内的市场上面也是遇到很大的挑战平台方首先就不太允许除非平台方内部有人跟这个把牌是有利益相关方的但是从整个平台的趋势来说是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所以也反逼着我们确实这些跨境出海的创始人不得不变得更专业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去主动去自己去看书啊去学习啊去了解品牌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时代它会我认为它过去的流量时代是造不出来品牌的反而让大家没有这个耐心去做品牌和耐心去伸扎我觉得没有很难别人赚钱了我自己在这里做品牌不赚钱我也忍不了对吧对对对是的你看我们八年前人特别少就是因为大家忙着赚钱呢那会儿股市也好然后

流量特别好大家都忙着到处抓钱然后每天告诉老师我正在搞钱呢但是近几年你发现确实没有那么多搞钱的途径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泛然醒悟我是不是得稍微重视一下产品稍微重视一下我的品牌资产稍微做一点用户动产我自己是明显的能有这个体感的因为咱们研究院里面确实是跨境创始人越来越多了甚至我们现在还有一批中国的白牌在出海他们也来他们

他们告诉我的点特别好玩我说你他说老师我特别擅长开瓶东南亚像给捡钱一样的就跟改革开放刚开始一样的我呢能迅速开个瓶然后迅速就给他卖爆我说那你还找老师干嘛他说因为我永远都只能开一个一个的爆瓶我的爆瓶没有办法沉淀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他卖不久他就没有了我又得重新稀稀佛斯推石头一样的再重新开瓶

我说那你的品的质量咋样我只问了一个很小的问题他说反正我做的锅吧就炸了一次

他自己还觉得挺骄傲的其实我觉得还挺可爱的因为我们做因为毕竟是外企出身大家还是很尊重产品很尊重用户不希望你的产品出现任何的瑕疵但你对锅炸了一次这件事情你觉得还是对用户很有伤害的嘛所以你看这些创始人即便是白牌他慢慢也有这种觉知了他也知道仅靠原来我们怼销量怼流量怼链接

这个纯粹的去占据用户的渠道和心智这种粗糙的玩法可能真的不是特别适应了所以当下我觉得真的是做品牌的黄金时代

虽然我在国外读的书但我会觉得一开始讲东西方文化差别的时候有一个讲法就是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后来我接受了另外一个讲法就是中国是全世界唯一的世俗化大国因为我在没有去国外之前我会觉得姓赵呢对吧不科学书都白念了后来出国以后发现光这个老外大多数人姓赵是美国

然后我教授也信教后来发现原来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信教都相信上帝的存在

这件事情回到我自己做营销的时候就会觉得是说当我们长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去做全球化的时候这个文化里面的一些非常非常骨子里面的东西因为我知道你做品牌最重要的是有洞察嘛有洞察其实你要有同理心对不对我会发现我们作为中国人去看待整个全世界的时候这个同理心啊

非常难从人的底层上去建设出来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一个困难对于我们来讲是 苏老师你是唯一一个跟我谈中西方文化底层逻辑的人我还真是找不到人去探讨

对对对非常好因为我本人是基督徒反正我也挺爱党挺爱国的我是从北大有一年交换到香港大学然后在香港才接触了这个文化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其实东西方文化它的骨子里面的基因确实不太一样就是大家对于人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因为

也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方式方法和思维出发点都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在做品牌的时候如果我们是纯然的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出身的一个人我们确实无法理解国外的这些人为什么他们会相信这种二元文化出身的这些人他们的思维方式然后又因为我自己本身在做品牌这件事情然后又因为本来就有基督教有这个文化

我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我自己本身就有一个博物馆专门研究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的我还有中国自来研究院我自己研究完了之后我发现这个冲撞还是蛮大的因为大家出发点都是完全不一样它会体现在什么地方我给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会要求每一个创始人必须先做第一项工作就是来到 HBD 品牌增长研究院创始人亲自自己手写品牌资产白皮书

这个品牌资产白皮书类似于过去大家很多人认为是一些 agency 咨询公司去给他做定位咨询用的品牌定位策划但其实我们所讲的品牌资产它并不是这个东西它是一个我们自己内部对自己的品牌的资产的定义

然后你会发现很有意思我们的国货品牌的创始人在写这件事情的这个自然白皮书这是一个很困难相反我们那些跨境创始人虽然他们不够卷虽然他们对很多的理论都不知道他们很多名词都不知道他们花红全部都不知道但是他们写品牌自然白皮书特别容易为什么因为他的西方文化本来他的文化基石就是使命价值感的就是使命价值观的文化体系支撑的我们

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支撑的就是相对来说确实是世俗文化确实是比较利益驱动的所以大家就很难在利益驱动的文化体系当中包括我们过去孔夫子的这套君君臣臣夫夫子子包括我们的这个道教文化什么禅宗文化等等的

培养不出来我们怎么去给这个世界创造一点好东西的这个初心所以他在写这个使命愿意价值观首先就会卡住确实不太了解但是愿景还能写比如说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优秀的企业但一到使命就卡住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生意难道我写搞钱吗也不太好意思写那我怎么写才能对用户有些价值对用户价值这件事情可能在文化的底层上面他就不是特别理解

这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我觉得是挺有意思因为我以前总讲一个例子就是你看西方的神话但我其实

可能对于全球化也没有那么多清晰的认知比如东南亚的文化什么样可能也不知道但是我能感觉到西方的人化都是神父爱基督教都这样对吧然后中国的神话全都是后一舍日对吧这个我强大了以后就叫什么就是对于全媒的都是一种非常非常挑战的一个王侯像想念有种乎王侯像想念有种乎对都是这个想法对不对

是的然后中国的儒家的文化也是讲内圣外王其实讲的也是王是在外面的我是觉得跟大多数的文化都是有一些区别的然后会导致中国的企业家会更多的选择在

债主层面上的基金只有这个文化地云在嘛就是聊的随便聊有的而且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当中它会更加偏实用主义咱们中国人民确实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就是我们今天去求生拜佛也是因为我雇佣他完成我心中的一个目标而已但其实我并不是内心深处真的尊重他假如他不能给我还愿那我也就不拜他了我跟他之间是一个交易的关系我给他上香他必须给我还愿

所以那这种实用主义的文化它有好处的它的好处就在于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代当中我们不太会抱怨

我们也不太会求来生什么的虽然也有宗教的某些传统的宗教的影响但是大多数中国人还是非常实诚的就我在这个时间段我就做我该做的事我就该做我实用主义的事情让我吃饱穿暖让我获得利益所以他这种文化体系当中出现的我们今天做品牌这件事情的时候确实他会有几个难点第一个难点是在于我们无法理解我们的品牌对别人的一个长期价值是什么

我们会更聚焦于我们自身的实用价值但是不太知道用户需要什么用户的长期价值是什么所以唐平森他曾经还说过一句话他说他因为他投很多的企业他就会发现每一家企业呢很多人找他都是讲我的生意多么好多生意好好但是真真正正我们为这个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我们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哎

这个是他一直都没有听到的他也自己一直在反思说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讲我怎么牛逼我怎么成功我怎么厉害但是没有人去讲我给这个社会创造了一点啥啥啥啥东西我能不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一点点的优越性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这个还蛮有意思的

还有我觉得中国人因为这种实用主义的底层逻辑所以中国人不太守规则你们在海外就会有明显的感觉中国人如果初次出海的时候会希望用自己的个人的办法和实用的办法来去解决问题

比如咱们在中国要闯个红灯马上给交警打个电话我有关系是吧马上就解决问题了但在出海的时候还是要遵循出海的规则你要遵循人家当地本地的这种规则文化尤其你像北美是一个文化非常之多元化的区域如此之广袤的土地上面生存了全世界所有的人然后你怎么能让这么多的人去和平的共处它其实是靠规则也就是契约精神来存在的

而这种契约精神它最底层的逻辑确实是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文化等等他们之间的从这个文化当中生长出来的契约本身就是二元文化当中才会有的东西因为我们不是二元文化出身的所以我们就不存在契约我跟谁定契约呢我觉得我就是老子就是最大的

我凭什么跟别人进去别人都应该为我服务所以这个文化底层所造就的我们的思维方式然后它就会延展到我们今天实战做品牌的时候思维方式和落地方法完全不一样其实这个我有一个衍生话题等会麦秦老虎再问你我先讲讲我的观点

会觉得其实你讲这么多年往回推两百年三百年讲我觉得上一轮的西方国家的全球化是伴随着他的大炮火箭以及强力的文化输出带来的有点像文化先行然后中国的西方的价值观被世界其他的地方国家去认可包括麦琴老师你的新的基督教认可以后他的品牌输出就会变得比较的

第二波我们看到其实不论是韩国还是日本其实他们的产品输出也是带着自己的文化输出我会感觉是文化输出先行不论是日本自己的那些特殊的文化韩国的本身的电影电视歌曲舞蹈自己的文化输出带来了整个对韩国整个文化的好感然后品牌输出才会变得比较容易这是我自己的一个

第一点观察第二点我就会觉得是说当中国的企业去做全球化的时候明显现在中国的文化不是被全世界其他国家接受的虽然我知道我们的国家在做类似的工作我们的洋企国企我们的文化部门在做文化输出但其实你会感觉是说当中国的品牌出海的时候你作为一个中国公司文化没出去的时候

其实不光美厨我会觉得现在人家对我们不是有爱其实是有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是有恨的就是因为我们有点像卷得太厉害人家说你哪里有没有带来好日子虽然产品开始便宜长期来看我的日子都不会好过所以我们的观察就是很多市场对中国企业是有

恨的其实我们都遇到过一些很极端的案例因为去年我们帮另外一个国内的比较大的价链品牌去做就是 influencer 的采买的时候当然不谈战略就谈 influencer 采买的时候甚至他们一开始我们没有讲说我们是哪一个没有讲是哪一个国家产品就是我们有一个东西要推广他给了我们一个报价大概可能随便讲 8000 美金后来我们讲我们是一个中国的品牌我们要做什么他说中国品牌要涨价格涨到 1 万美金要不然就不做

就会有这样的事情的出现然后以及我们也有观察是说很多中国的品牌企盘所帮我们现在的客户就是完全隐藏去自己中国的身份直到你发货的那一天不论是网站的建设模特语言风格直到最终你看到那个货是从中国发进来之前你都不知道这家是一个中国的公司

所以我就会会想是不是不太存在一个中间的路线就是当你把自己作为一个中国公司一种是完全隐藏掉让别人看不出来一种是当你是作为一个中国公司的时候是不是在很多市场本身就是有

这个原罪导致你是说你用本来比如说我们去入美国市场你用美国市场拿一套去跟人家做的时候因为你本来就有包袱比如说用传统的保洁的品牌的判判论去做的时候因为你本来就有包袱在因为作为一个中国公司本来就被不认可那是不是这个竞争反而变得没有优势那是不是因为我们有另外一些客户比如他去做英格的市场的时候他说我

我干脆我放弃我也不去做本地化的打法的顺应了这么做我也搞不过本地这些厂商我就完全按中国市场的这种打法去搞因为我觉得在中国市场进了这么激烈的方法那是不是在海外市场也

有用这个你咋看就是我也不想做本地的这些东西了老外的规则我也懂但我觉得我遵从老外的规则我也不会有啥好我的词因为我就遵从老外的规则当我去跟国际茶厂竞争的时候我就是在竞争劣势我不如还是建设我在国内的这一套东西

有趣这个其实是几个问题夹杂在一起的我觉得第一层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在国外用户的心智当中代表着什么背后又源于我们中国整体的国家的品牌形象

然后第二个才是我们今天在做本地化的时候怎么在这个大的帽子之下环境大树之下我们怎么能腾挪转移能去利益最大化我先说第一个对对对您总觉得很好对第一个呢其实我跟你讲我也经常会被问这个问题我们经常有一些跨境创始人特别可爱来说老师你看我这个要不要写品牌故事吗要不要写个中国制造

我说你先等等因为这个现在确实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多边关系等等的咱们做企业毕竟还是在微观市场上的跟人家宏观这个确实无法 PK 我们还是要遵循这个时代本身的主旋律

如果现在全球的其他区域市场对于我们中国品牌的品牌认知还是低价不守武德然后各种卷以及对于这个国家层面上有一些心智的影响的话那我建议还是大家就把自己做成全球化品牌你在什么市场去做什么市场品牌

尽量先去做一个这是一个过渡方案但这个过渡方案会到什么时间会结束呢它确实是需要两层的努力一层努力就是国家层面上的努力一层层面就是我们自己作为企业家确实要有这个使命感曾经有一个创始人跟我说过一段话我觉得特别好这创始人他说他感觉每一代创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他认为他这一代创始人的使命他是个 80 后

他说就是让中国品牌在全球站起来让中国品牌出去的时候也能昂首挺胸让人也能尊重咱们中国品牌我觉得他讲的就特别好我们这一代的创始人因为宏观我们确实是无法控制咱只是个小人物

但是我们在微观层面上每一个中国企业如果能按照这种系统专业的方法遵守国外市场的准则我们先变成一个守法守技术规则的一个品牌其次我们给到全球的其他市场的用户

更优越的产品体验再次我们不要只是拼低价我们自己以身作则通过我们企业自身的努力一家一家的品牌蹦出来之后大家就会觉得中国的品牌也是非常优秀就像德国德国的整个国家品牌的输出也是靠它的整个德国的企业品牌输出因为它每一家企业遵纪守法呈现好的产品品质所以大家会觉得德国制造就是精工制作

然后日本也是这样子的他们在出海的时候也是靠一家一家一家的这个日本品牌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产品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分类知识然后整个日本的品牌在大家的认知当中也是非常好所以日本当年有一个马桶事件等等的什么那个还有汽车它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的时候是本国人民在极力反抗说你们这个太影响我们日本

的国家形象了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讲过渡方案之后我们怎么办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真的是要行得正立得正我们做君子我们好好系统专业的做品牌做品牌本来就是一个君子知道它是一个选择体你可以选择不做你可以纯粹就是瞎搞

也能赚到一笔小钱但他赚不到大钱那如果我们是想要去真真正正堂堂正正站在全球市场的面前确实需要每一家企业都要努力努力你不能突然有一个人破坏规则兄弟们都要一起站起来不能有一个人就中间跪着这个人跪着整个中国的品牌用户心智就没有办法扭转

所以现在我们也很高兴能看到像安克呀他们这样的优秀的企业能站起来像正浩这么优秀的企业能挣钱大疆他们能去以科技创新的产品不错的品牌形象然后兢兢业业的运营以及遵纪守法守当地的规则然后还做好本土化的运营我觉得这个就是对中国品牌的整个

这个心智的提升提拉是非常有帮助的那国家层面上因为咱作为企业确实是能贡献的确实少我觉得国家层面上现在我发现有一个好的苗头就是咱们国家现在也开始开窍了以前中国人特别喜欢讲道理你懂的我觉得实用主义的人就特别喜欢讲道理特别喜欢就是爹位十足的给别人说服别人你要这么干你要那么干是吧连咱们做品牌都特别喜欢劝女性独立非常不能理解买个拖把而已我为什么要独立然后

那最近我发现你看你有没有注意一下有一个电影叫《只此情侣》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看但因为我研究中国色嘛所以我又对色彩敏感一些这《只此情侣》这个电影呢它其实就是用不讲道理我只讲美的方式只讲美的方式去把它传播出去我觉得其实国家品牌它也是用这种逻辑去做的

其实全世界的用户心智你把它总结起来密码虽然一大堆但最终底层的密码就是三个词真善美我们只要持续的去传递真善美这个其实这个心智就容易打造起来了当然我们不要讲道理一讲道理就不真不善不美了

我觉得这个总结是挺好的其实真善美这件事情因为我自己不是做品牌出身的所以因为之前有人跟我讲过类似的话因为我是个功课思维我就想说为啥真善美这件事情是

品牌应该做的我讲讲麦琴老师看我讲的对不对就来讲就是我第一次听到整善美我说听来是对的但我需要寻求底层的逻辑才证明说品牌应该去做整善美然后我就看到了一个讲法因为通常大家讲品牌说我外行因为我做营销出身在这讲我自己开始说品牌是什么我就说品牌后来学明白了是一个情感连接

然后我就说那情感连接一开始我认为都是这种理性连接不是这是我做了这个行做了七八年以后突然意识到因为我做 2B 的 2B 跟大家偏逻辑不偏情感但我发现 2B 也是情感连接然后我就问自己是说那情感是什么这很难回答对吧

后来又学明白了情感分成了三层第一层是精神的有点像我们企业最终的愿景的部分然后呢我又把它拆封了直觉和感情的这两部分那后两部分我又不管了那说为啥这个企业的愿景应该是一个真善美的一个

愿景就是有点像我学到一个词企业的愿景应该是一个人类的纯粹的美好就是 pure good 真善美的部分企业愿景是应该这样才能被其他的企业的大众或者是你的买家或者是整个的你的授权接受

然后我就想说那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只有资产上美术会被人家接受呢然后我就捞到了另外一个国外的心理学家的讲法最终就是有点解释了我这个迷惑这个家伙写了一本书叫做千人千面他研究了就是全世界不同的

地区的神话或者是文化或者英雄的传说因为我其实觉得有点品牌是像一个宗教他就研究了所有的品牌的宗教的演技或者英雄的演技发现他的讲故事的这个品牌叙事或者宗教叙事都是这样的都是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做前面然后英雄被召唤然后英雄会克服困难最终解决了人们

的问题基本上故事线是一样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觉得这个人可能没有最终的理性的完整的生物学的连接但是人类在过往的过程中因为不同国家的宗教的崛起的证明就证明人对于这种纯粹的美好虽然自己没有办法实现但是对于能做出纯粹美好的这些英雄心里是有非常强的

认可度的所以我会觉得原来品牌是情感连接情感连接最重要的是精神连接精神连接里面最重要的是说你要展现你有做英雄的这个底气然后呢作为普罗大众对于这种英雄的这种品质虽然自己说不到只有向往就是跟你有共鸣和同理心我就会觉得是这样的连接

嗯特别好我给你看的是一本书叫千面英雄对对是吗这本书好难读好难读啊但是我每一次我们自己的创始人私教课我都推荐所有人读我知道他们也不会读的但是我每次都说这个

这个千面英雄啊这个坎贝尔非常厉害的地方是在于他去真的是从神话学的角度覆盖了全球所有的神话因为神话它有 50%其实是对过去生活的一个印照以及人类思想的一个精华的提炼我跟你一样我也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原来这老外吧反正即便是非洲人是吧即便是小孩男女老幼无论身份差别大家都是希望真善美的

所以品牌我们把它总结为就是用户心智千千万密码千千万但最终就是真善美所以我们跨境品牌在做出海的时候讲真善美的故事它是不会错的而且讲的角度要特别注意就是一定要讲小人物的小故事不要讲大道理中国

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喜欢讲大道理大来大去的但其实在海外是相反的海外是更加关注个体的所以我们要去对讲小人物的小故事你看安克的招聘广告都变成了自己的一个员工每天怎么上班怎么开会就这种小人物的故事反而很容易打动人心这就是为什么你看伊朗的电影他们就很容易打动人心因为他永远讲的是一个小孩子的故事

一个贫穷的母亲的故事就是很普通的故事就能打动人心讲大道理的高大上的然后像我们这口号式的这种品牌的宣传方法在海外还真的不太适合

包括苏老师刚才提的是 for better life 就是我最好更好的生活问题是太出小了什么叫更好的生活你能不能先把我这一亩三分地先更好那个曼欣老师考你一下中国公司立愿用 better life 再给你另外一个选择你来猜猜还有一个词他们特别喜欢用能不能猜到该写命运啊让世界更美好啊对比啊比啊是这么批吧超越

我们中国人基本上就是跟你讲这个意思对对对我们中国人还特别喜欢颠覆天天颠覆热颠覆大的每天就想颠覆别人就是猿猴将相宁有种狐 OK 明白其实你刚才讲千名英雄是对你影响的一本书你有没有第二本书其实我有第二本书就对自己影响蛮大的要不然你先讲我再讲我自己的你先讲你的搞不好咱是一本书啊

我说我最大影响是因为这样的因为我功课出身嘛我就总想把品牌这件事情抽象化然后呢回到了最早的那个讲法因为中国有一个误区哈也不叫误区就是单单总总一个概念就是全世界是有两个国家一个叫做中国一个叫做外国

这个加法不对吧外国其实是 150 多个国家对吧但是你当你去做全球化的时候你其实这个外国 150 多个国家像美国有那么多细分的市场你是很难把它完全的抽象出来的所以我就到处的去学嘛去看看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把这些国家抽象出一个维度或者标签从营销的角度啊这个国家它的标签导致我营销该怎么做是不是有这个标签在

所以后来我就翻到了一本书它叫做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它就是把所有的国家按照他的文化有六个标签这个六个标签就是权力然后普及你对权力的影响然后对于集中度对比如权力刚才讲的那个例子里面我稍微提一点不同的想法因为你刚才讲过就是我们要讲小人物的故事

其实这件事情我会觉得在欧美市场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欧美市场它是不看重权力的它更看重个人的能力所以小人物的故事从情感上非常容易去打动他但是其实在亚洲市场比如说在马来西亚的市场或者大家对权威是有很多的尊崇的所以你未必要讲

这个小人物的故事可能权威啊这个信任倍数啊可能对于你整个的营销就会更有用所以我整个的全球化对我来讲抽象出来的第二个重要的书就是这个所谓的文化的六度的理论就是权力啊不确定性啊个人集体啊这个我觉得和大家冲突男性化女性化其实这个不是男性女性也不是

不是性别上就是男性更加的气质和女性的气质不一样只是用这两个做代表长期短期然后以及自我约束的部分因为我以前听过一个讲法就是讲希腊的同学过的日子特别好 30 岁毕业期不工作工作的都是 50 多岁了人家要从 30 多岁玩到 50 岁 50 岁要退休了要展元老金了才开始工作都

我有一点感觉就是这本书就是我试图抽象所有的 150 多个国家去到一个统一的框架里面这样我觉得才有可能不是每个国家去看对咱俩的书又撞了是吧又撞了又撞了非常好它这个流派叫文化流派文化流派在整个品牌营销的大的范畴当中这个流派的影响非常之大

他会告诉我们确实是不同区域市场文化是从这六大维度但还是在去看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的我这边书有点多我就说一点专业上的书专业上的书对影响最大当然还是 How Barnes Girl 就是非传统营销这本书我们也是从 2016 年开始让中信出版社把它带到中国来

才开始我们是吧原来是这样的那我卖弄了我们才是开始做这个 HBG 的品牌增长研究院 HBG 有两层意思一层确实是源于 How Brands Grow 书名字一层是 Healthy Brand Growth 我们是希望大家能品牌能健康增长咱也别让它增长增长就没了

《非诚勿扰》这本书当时对我的震惊有多大因为我本身就是译者翻译这本书就非常艰难那个艰难程度不是在英语本身是在于它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是

反的就是与我们日常的经验和执行是反的比如说我们常年累月深受中国的传统的三四十年以来的营销定位咨询公司的影响然后以及我们会特别希望有差异化细分市场然后会特别喜欢给用户搞 360 画像

等等的包括我们特别喜欢忠诚用户私欲这些东西其实这本书里面它是从底层的数据规律它是一个科学的书它是一个数据的书上千家企业的实证数据最后告诉你这些都是不存在的好你就会特别感觉每天就是心脏疼

然后另外在 50%的实战当中呢我们常常做的事情几乎都是反的比如说咱作为创始人你跟我估计心中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想做一个小而美的品牌哎天下所有的创始人都这么想但实际上小他就死了哎小就不美了哎我不这么想我以前那么想现在不这么想我觉得不存在哎

我是以前这么想的我现在是被迫你看又扎心了所以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当然除了对我的影响对我们我看我们也越来越所有创始人也都是因为他们被迫要阅读这本书成为我们的教材之一读完之后有一个创始人特别可爱他在杭州做生意然后过年看的给我打电话说老师我看完这个心脏疼怎么办呢又工伤了笑死我了我说我也有心脏疼的感觉所以

所以对我们整个做实战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颠覆我花了两三年时间才即便我是艺者也依然不太了解

刚才有一个电话也是另外一个跨境创始人他也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提到我说你自己看书吧很多时候就很痛苦因为跟你的经验和理论是相反的所以他确实需要一段时间去系统性去消化它这本书我觉得值得大家可以去翻一翻但是这本书不好看不好看的意思就是它没故事它没有噱头它也不畅销它是个不畅销书底层逻辑书

因为刚才聊了都出事的所以那个曼琪老师你们有 2B 的客户吗对有 B2B 的客户吗你觉得 B2B 的公司需要品牌吗或者有品牌可做吗当然了你们 IBM 就是最厉害的 B2B 公司之一可是生意不好呀那个是战术执行上面的问题但是品牌心智是非常强的你们的心智份额心智渗透率是远大于其他的 B 端公司的

英特尔也是著名的 B2B 公司英特尔也是最早的一个 B2B 品牌营销的典范 B 端的公司其实是更需要品牌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品牌是什么以及品牌应该怎么去做即便咱们做营销也总会把品牌和营销这两个划等号导致我们就不太愿意做品牌不太愿意重视品牌这件事情但其实可能我们多多少少已经在做了比如说咱们有名字咱们有资产

咱们有一定的用户动产咱们有一定的传播有一定的营销渗透和渠道渗透但是咱就没有把它做的那么像 C 端品牌如此之重视且花精力且真的去建立一个品牌的新制出来所以 B 端其实是越是别人都不做越要自己做千万不能等到别人都做的时候就跟股票一样的是吧人家都进了咱再进哎呀就亏了这两个我刚好都带过我第一份工资在英特尔中间就读书第二份工资在爱宾

就会觉得他都是在这个行业里面的领先的时候他是领军的时候他会觉得说这个市场里面没有一个思想领导力的时候我来做这个市场去构建整个的领导力大多数中国的 B2B 的企业呢他其实嗯

到现在为止还是跟随的策略我总讲一句话就是中国的 B2B 企业到现在为止没有多少公司赚过好钱你都是别人开辟的一个市场无论是当年的现在的 AI 也好当年的云计算也好其实我们都是跟随策略跟随策略导致我不是一个市场的思想领导力的头部的品牌那我的很多竞争优势都是我服务好对吧

24 小时充气的服务我价格会便宜就是各种各样我的产品呢跟其他的产品其实不论是跟头部的品牌去比还是跟我同行的比 B2B 的行业都有一个问题在就是我产品基本没有区分度

或者这个气氛度不在用户的可感知的范围之内所以我细化这个问题是说当我这个市场它不再是一个最头部的而且头部已经有了一个比如银计算的市场已经有亚马逊在了也好对吧比如说这个芯片市场现在有以前有英特尔现在有 NVIDIA 在的时候这个时候要不要做品牌

嗯了解首先我们还是回归到品牌等于用户加心智这个基本的定义那 B 端为什么要做品牌是源于 B 端更需要去在用户心智当中有心智上的略微的那种差异感或者说大家心智当中先记住我们是谁

那只是大家作为 B 端原来不太擅长以及不愿意做品牌的心智建设的原因是在于有更自己以为更简单的办法比如关系营销比如这个私域运营等等就是我们更加相信人肉的力量这个体力活的力量以及过往我们第一单生意确实可能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就会有一定的路径依赖导致不太愿意去做这个品牌心智的建设

所以 B2B 做品牌新制的这种系统性的管理的企业确实非常之少非常稀少我认为现在你即便给 B2B 的企业去讲这件事情很重要等等的也只是一个启蒙

真真正正 B2B 企业还要再过很多年他才意识到品牌很重要心智很重要有了品牌心智至少咱就不用抽烟喝酒吸脚跳龙不用天天被客户骂来骂去需要用温情呵护服务个人这种飞镖的动作来去赢得货客和转化

那这个就是我觉得一个大的阶段但是在执行上面 B2B 的品牌建设它的阶段是这样子就是从零开始的时候就要做品牌的基础工作了比如品牌资产比如用户洞察比如我们的我们虽然你看 B2B 做服务做制造它都是有一个自己的产品矩阵的嘛

那我们产品总是要给它卖出去的吧那卖的时候的我们的内容我们的这个营销和渠道它其实也属于大的广泛意义上品牌的范畴我们已经在做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东西叫品牌很多人以为它做产品就产品做营销就营销但其实不是这样子看山不能是山看水不能是水

就是看山看水背后都是看的是品牌整体的品牌当然往往生意体量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创始人可能会更加愿意以及更有安全感因为大家没有这种安全感他会想要去做品牌往往百分百都会踩坑先踩一轮坑叫做品牌定位策划再踩一轮坑叫品牌升级 VI 再踩一轮坑叫做精准营销再踩一轮坑叫做私域中度用户运营

踩完之后才会知道原来很多事情是我们 B 端自己的企业的创始人自己就可以落地去做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用专业的方法再重新做一轮我们的用户洞察重新做一轮我们的品牌资产重新做一轮我们的营销渗透渠道渗透至于我们到底要不要给 C 端消费者去输入我们的 B 端的心智这个因人而异有一些企业是需要有一些企业不需要像英特尔它就大胆的去给 C 端用户也在传播自己的品牌然后

然后让 C 端用户心智当中认识到有英特尔芯片就是一个好电脑这个在全球经典的品牌理论当中它叫做元素品牌要素品牌你们在海外应该是非常了解这种要素品牌即便在消费领域当中现在也有的你比如说像 Wonderlab 我们的校友企业他们天天去宣传的就是杜邦益生菌益生菌跟益生菌都长得差不多但是他说杜邦益生菌其实是用了要素品牌也就是 B2B 的一个

来去占领用户的心智这个对 B 端我觉得也是很好的所以 B 端如果真的要去做一些品牌心智的长期建设的话这确实是要好好下点功夫全部靠自己做做点省点钱第二个就是可以用一些讨巧的办法这个讨巧的办法就是伴随时营销也就是场景营销尽量跟着你的终端的品牌终端的 B 端比如说像咱们

东西互动是吧这个跟咱们这个客户结合起来来去做这样他们做的越好咱这边作为这个战略合作方他肯定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其次就是像你们现在正在做的这个知识营销它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专业的知识内容的输出也会更精准一些更能帮助大家去获客嘛

会感觉因为 B2B 的本身的产品的差异度或者用户感知差异度是很小的所以我们就会感觉是说在所层面下比如说联合营销也好啊靠不完顶也好啊或者是信用的倍数也好啊或者是一些研究的报告的倍数也好啊这些都是可用的而另外一方面呢我会感觉当我们聊到出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会看到中国的 B2B 的公司有一个困境在

因为它的产品本身很多时候啊都是最早的时候立项工程出来的并不是从用户的洞察出来的就是产品按理说你应该是只有用户洞察再有产品然后营销你还是在上面去做传播对吧那产品最开始的时候呢就不是基于用户洞察而是基于立项工程出来的所以它的差异度很小所以会感觉另外一个困难啊就是这个品牌这件事啊

B2B 公司做的时候跟突袭不一样因为突袭可以定义的非常的高真善美你刚才讲挺好的 B2B 就比较难的是在哪我定义的太真善美了

比如说你刚才讲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 IBM 的智慧的地球会发现这个品牌做得很好这个真善美定义的也很好这个愿景定义的也很好但最后落生意的时候因为跟产品的连接度出现了问题所以导致品牌根本都是市场炒大了在最后收获的赚钱的

不是我所以我会觉得 B2B 的品牌当中国公司出海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个特别现实的困难所以请教一下麦庆老师因为产品本身参与度比较小如果我连着我的产品去往上拔一格去讲我的真菜美的时候这个真菜美讲的不是那么美就是因为产品本身不厉害但是如果我讲的太高

高大上了太虚的时候第一会觉得有些话不适合一个企业来讲因为可能国家来讲也好或者行业领导人来讲也好另外一个是当我去做了投资去讲了这个品牌离我的产品可能差两步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我的产品是没有办法去接我力气接不进来生意的我觉得这个跟图示是有区别的所以我的客户其实好多还是国内领先的 IT 的企业就当我们去共同来探讨因为我觉得

突必的品牌在中国其实不像突兴的完全没答案大家都是第一代人都在往前走的时候就遇到这个困难就是这个洞

在那就是完全非常的难受就是因为产品骨子里面的东西不是用户东产对对对了解好我这么说吧就是我们再把问题拆一下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假如基于我们短期产品已经定型了虽然它不是出于用户东产可能是出于竞品分析等等的或者客户要求

那么先把现有的产品不要那么纠结它的产品差异化因为连 C 端都没有差异化 B 端肯定也没有差异化差异化本来就是基于用户理性假设的一个伪命题所以这个因为理论很深我们就不多说只是说差异化大家不要过于纠结因为你除了产品差异化之外你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去努力让它变得在用户心智最终的结果差异化就行了

就是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它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以及大概率它是个伪命题做不到没关系你不是还有内容吗还有营销呀还有渠道呀咱们就用咱们自己 B2B 的这个营销和渠道的打法来去让它变得不一样你具体就参考这个定位理论嘛定位理论在中国的市场上面为什么利斯特劳特等等这么一堆人在中国市场上能做得如此之好

他们本身其实大神头比我们还厉害那是源于他的理论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化因为别人也在讲他也在讲其实现在去把他们的理论进行重新包装重新讲的人比比皆是但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还是觉得他们不太一样是源于他在产品之外还做了 99 步的努力也就是拼命大神头创始人现在你看那么大岁数了还在前线奔来奔去的到处演讲

国外他们很愿意去做这种知识营销然后出书物各种的营销这种 B2B 的典型的一种打法影响这种叫做就是关键人物的 QR 的影响方法来去做品牌营销的那如果长期来说还是解决一下咱们的用户洞察的问题因为实际上无论 B2B 和 B2C 最终中间的方案都不可能让咱太长远最终咱还是需要解决这个用户的问题

当然我们 B2B 的企业在做用户这件事情洞察的时候要注意把用户分分层咱们要把它分成什么呢就是顾客客户消费者

就是三类就是买咱们的人用咱们的人以及跟咱们有利益相关方的人因为 B2B 本来它的决策链路就非常复杂举个例子就采购飞叔的人那可能是采购是吧但是飞叔要去说服别人去采购飞叔的要说服老板然后用的呢其实是员工获利的其实是员工你看这里面就很复杂所以

如果大家作为 B2B 的这个想要去把它做得更大的话那就确实要动用这个用户的需求且要满足这些需求但不要纠结差异化你只要放下对差异化的纠结你就会特别 pure good 的真善美的去

把你的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就行了肯定会同质化的不要紧的同质化可以用很多很多办法来解决的比如你渗透到用户这个用户客户面前他不知道还有别人家的公司是吧那就会用你啊那就觉得你独一无二你足够差一花

我还记得很多年以前有一个私域的创始人跟我打电话他说老师我看完你的这个半夜看完之后呢书和课他看完之后打电话说老师你看我天天抄别人他还挺老实我天天抄别人但我做的比他们都好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以前还觉得我心里有点愧疚哎呀我怎么抄他他怎么还发展不好我还挺愧疚的现在我一点都不愧疚了我说你这个心态是怎么变的他说你

因为我抄他但是我渗透到他没有渗透的用户面前所以我的用户以为他抄我就这么简单真的是笑喷我了我说你这个思想状态真的是跟大为不同大为差异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挺好玩的听听你的价值观是啥样的你对品效合一这件事怎样看尤其在出海这个环境下

首先我品效合一这个词它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就是当年互联网创业最火热的时候它出现了一个词

所以它的背景是源于互联网的产品它本来就比较好衡量所以它比较合一这个词才会诞生后来这个词又进入到像我们大消费行业大美妆行业我们这种卷王赛道创始人都很忧虑但其实我觉得从战略上从这个底层逻辑上我们当然希望品效是合一的但从战术执行上面会容易你觉得现实吗实际情况就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它很骨感呀

就是你真真正正想要去完全的贫校合一也是比较艰难但是我觉得大家可以往这个方向去走不要因为现在我们执行上面有些困难大家就不去去追求贫校合一我们原本还是希望

所有的我们的动作都要有效果只是这个效果并不一定是用立即的销售去衡量的效果的衡量它有很多种比如说品牌它有两个指标一个叫生意渗透一个叫心智渗透它都叫品牌大渗透但是生意的渗透有生意渗透的办法心智渗透有心智渗透的衡量准则这个就是个数学题它是一个方程式

所以它的效果的衡量指标是不一样的效果衡量的阶段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当然追求最终还是希望能尽量的合一一下不合一的话这确实有点浪费钱只是不是用销量而已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就是因为像我理解你的讲法是品其实一定是会就是品牌的东西是一定会带来效果只是现在你的如果你现在用现在的 KPI 还原体系比如说技术上来讲用最后点击来归因的话那这个品效是没有办法合一但是如果你的整个的测量方法

或者是监测方法进步了比如说你用所谓的 MTA 就是 Matic Touch 来去比如说归因方法变了以后你品的东西其实是不论对你的生意还是长期其实肯定是有帮助的就是在实际上品效本来就是合一的只是你现在追求的这个品效合一就是我出于广告又要有我的渗透又同时要带来利润的购买这种品效合一不现实

能这么理解吗是的苏老师你总结特别好其实是源于大家对品牌不知道是什么有认知误区所以不知道品牌如何衡量然后就会瞎搞一些指标我们也见过非常多的企业经常问的问题都是源于它本身衡量的尺子就是错的所以它怎么可能衡量准呢不可能的其实这里面有另外一个很好的问法麦青老师的问题

品牌要衡量这件事情是不是从本质上就错了要衡量要衡量咱们做生意嘛做企业嘛咱们做事情肯定是要衡量只是它衡量的尺子要把它拿准确一些实际现实情况当中啊至少 80%的创始人跟我说过一段话他没有上课之前他都是跟我讲老师我觉得品牌没法衡量那要不我就不衡量了吧还挺悲催的就你觉得他又可怜又可爱的

但是样品还是能衡量的都能衡量的至少有一个东西你可以衡量就是生意的最终结果所以你会发现有很好玩的事就是我自己做数据出身的但是其实我对数据的认可度非常低比如说品牌有多少个衡量方式我可能讲的一大堆但是其实我会觉得从数据的底层逻辑下会觉得它都是

比如说最简单的就是你的品牌和你生意的增长的东西对我来讲很难因为为啥呢它不太能证明这个因果关系就有点像说你今天我种了一个树明天就下雨了然后你说我今天种树导致明天下雨就是它是一个

有关联但不是因果我会觉得整个品牌衡量的时候大多数从数据角度来看都是把两个有关联性的东西放在了一起但其实并不是因果的关系然后我会觉得是说你强行测量的时候不然会带来偏见我不知道我这个本身是不是个偏见对对对我是经济学背景的我们天天做的就是因果关系的对对对想起来了哈哈哈哈

其实我跟你是一样的我也是觉得太过数据主义反而会让我们的生意陷入悲惨的境地其实这也是你看创新者的窘境是吧克里斯坦森教授一直提醒我们这些大企业的大家太过数据主义反而就会忽略事实我给你举个特别好玩的例子就我们原来在保洁的时候我们生意最下滑的时候就是我们工作最努力的时候在我们的努力之下生意越来越下滑

为什么呢特别可爱因为那个阶段就是保洁它是一个周期性的企业它每隔十年下滑每隔十年上涨我们正好处在那个下滑的阶段

然后大家都特别注重数据就是生意越不好大家越追数还越希望用数据去解决然后更可笑的事情是在于我们有很多的生意竞争对手是没有办法用数据去衡量的你比如说当年跟我们越南油去竞争的还有美孚宝还有一些中国本土的企业但其实我们根本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已经抓不到数为什么因为尼尔森不给我们抓数艾森哲抓不到数我们也是用供应商的嘛

好那我们装不到数我们就给老外说这些世界上不存在他们没有他们只存在我们在跟卡尼尔在跟庞氏这些竞争结果这俩都慢慢退出中国了我们就差点退出中国这就是数据它确实是有偏见的它确实会让大家为了数而数所以这是不对的我非常认可苏宝是你的观点然后我们怎么去做呢这个就特别考验创始人一把手的思维方式他得非常清晰知道把他的思维一定要分为三层

一层就是道德层面上他得知道品效是要合一的他也得知道品牌是个系统性工程不是一个局部因果关系它是一个系统因果关系失败是系统的成功是系统的他大概要有这个意识以及他要知道要衡量然后到中间的这个应用层面上的时候他要给到一个模糊数据的包容度就是他要给宽容度

就不能去歇斯底里的去追求利己的效果很多事情它确实没有利己的效果比如说广告本身它就是一个长期影响用户心智的结果这也是 Howard Burns Girl 非常的营销当中它一个重要的观点为什么还要做广告为什么可口可乐那么牛逼的还在做广告我以前非常不懂理解舒福家为什么那么牛逼的还在做广告我们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的给他打广告

这是因为它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渗透到用户心智当中最终才能去让用户不要忘记我们其实我们做大的之后不让用户忘记我们都已经很了不起了然后在下面最后就是应用层面我们再往下走其实就是你们做程序一样的它的一个最终最终落地执行上面还是要做一些灵活性的调整的灵活性的调整就是指我们在这个阶段是用什么指标衡量那个阶段用什么指标衡量但是仅作为参考就是对于创始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参考

它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完全衡量团队的这种所谓的绩效的唯一的标准确实所以你看做企业它是一个 90%的科学数学题加上 10%的这个艺术题文化题嗯

我觉得特别好麦琴老师就是跟你的聊天就特别的高兴就是我会觉得中国从来因为我们在交通工具发达之前就是大航海时代之前我们就落后了然后其实我们这么多年中国人其实没有真的

做出全球化因为我们有点像是一个中国近 300 年来全球化的这点有点有点感性化的第一代人所以我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是可以把中国的品牌无论是 2B 还是 2C 是可以有一个苗子种出去的其实有一点点这个想法在了所以跟麦庭老师聊完以后觉得特别的高兴就是高兴其实对

好谢谢苏老师我觉得你是一个特别有使命感的人而且很有负担感就是对这个咱们这个行业很有负担感然后你所有的问题都是希望能去帮助大家能解决问题其实中国确实是现在千年难遇啊千年难遇出海的时候黄金两三年错过这一步而可能再往后走就确实有点落人后了而伴随着出海其实不仅是 B2C 在出海 B2B 也在出海

定位咨询也是这么那个时候出来的他们也来到我们中国嘛所以东西互动说也会伴随着整个的出海南京也会做得越来越好这个好事啊真的还是我也是聊起来特别开心尤其是咱俩书都撞了太有意思了

感谢苏老师今天的交流交流非常愉快的地方是在于我觉得大家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也都是希望能在黄金出海的这个年代当中能让我们中国品牌更加系统专业且能去把我们中国文化带出去的然后我也期待下次能跟苏老师再继续探讨下次我们可以选一个非常更有趣的一个话题比如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撞等等的好 谢谢大家谢谢苏老师

好 谢谢麦青老师邀请我来这个播客或者我们一起来主持这个播客其实在中国公司的出海里面不论是 2B 还是 2C 我觉得我们都是刚刚开始然后有很多问题也没有答案今天的聊天今天这个谈话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谢谢麦青老师也期待将来的一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