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六一特辑丨小女孩花花和她想要的世界

六一特辑丨小女孩花花和她想要的世界

2025/5/30
logo of podcast 异见房间

异见房间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张苹
徐菲菲
花花
Topics
花花:我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不喜欢别人用小孩的声音和我说话。我认为朋友是可以聊成天的,好朋友是可以聊上天,还可以玩得特别开心。家是一个温馨和成长的地方,相爱就是喜欢程度上加了双倍,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但晚上睡觉最好别在一起。在学校里,我几乎不在英语课和科学课上举手,因为讲的那些我脑子都快绕不过来了。我最想躺平,唱歌排第三,手工排第二。 徐菲菲:花花的世界充满了爱,但现实世界对儿童并不总是友好。很多地方只允许小孩去,对小孩不友好。社会上谴责熊孩子成为主流,儿童友好正在变成儿童隔离。 张苹:花花的一天安排很细致,有很多细小的快乐和不舒服。学校里,孩子们被限制在座位上,课间十分钟消失了,同辈压力很大。 罗方丹:花花对家庭和友谊的理解很深刻,她对相爱的定义也很独特。

Deep Dive

Chapters
7岁半的小女儿花花在这段我们与花花的会话中讲述了她的日常生活,包括她对学校生活、朋友和家庭的理解。她的讲述很为精准和具体,可以看出她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 7岁半小女儿花花的日常生活很为精准和具体
  • 花花对学校生活、朋友和家庭的理解很为深入
  • 花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很为独立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是我们的六一儿童节特辑!这期节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访谈7岁半的小女孩花花。我们会问花花一些问题,关于她自己,她的一天,她如何理解爱与工作。我们也想问问自己:我们的世界和小女孩梦想的世界还有多远的距离?

第二部分,我们想聊聊童年的一些现实。5月19日深夜,9岁围棋棋手朱某鑫在长期遭父亲殴打后,于杭州坠楼身亡。学校里,课间十分钟的消失。社会上,谴责“熊孩子”成为某种主流。从家庭中的恐惧教育向外延伸,我们看到无处不在的“厌童”。

我们也试图厘清厌童背后的土壤。厌童和恐弱、托育产业,以及工作“996”有什么关系?厌童背后的社会情绪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个孩子开展道德审判,甚至索要道德赔偿?我们倾听一个小女孩的心声,也为一个男孩的逝去心痛。我们最终想问的,是如何在厌童的世界爱童?

/ 本期主播 /:张苹)/徐飞飞)/罗方丹)

/ 嘉宾 /:花花

/ 后期/**:**张苹 徐飞飞 林昀

/ 出品 /:TITSUP)

/ 小助手 /:Aroom2024

/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 商务合作/:superichX

🚁Shownotes:

第一部分 7岁半女孩花花的快问快答

02:05 花花出场第一句话:你能别用小孩儿的声音跟我说话吗?

03:31 花花的疑问:为什么音乐课不能学数学?

04:15 花花的一天,从“瞎琢磨”开始

07:30 花花的校园生存技巧:上厕所时,我走得特别特别慢!

09:50 花花一天中最漫长的时间:放学后看电视等妈妈,既不想她回来,又期待她回来

17:20 花花对“相爱”的理解:俩人什么时候都在一起,但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别

21:23 花花想做的工作:唱歌排第三,手工排第二,第一是……

23:17 主播被问倒!你说喜欢的事可以做工作…那一个人喜欢被按摩呢?

27:38 世界上有妖怪吗?花花:过去有,但现在被拉去博物馆了

28:45 “我不要难,我就想沉浸在儿童的世界”

第二部分 在厌童的世界里爱童

29:40 社会的厌童:从高铁到商场,社会正在从“儿童友好”变成“儿童隔离”?

39:10 校园里的厌童:消失的课间十分钟与“久坐的一代”

48:28 “取悦型”VS“逆反型”儿童:我们心中都有“想要服从社会”的渴望?

53:15 围棋少年朱某鑫之死背后的厌童

67:40 工作996造就厌童?“弱者”非人化的背面,是对“强者”的过度压榨

72:20 受害者身份竞逐:过度的敏感异化成了排他性的权力

74:07 如何爱童?社会层面可践行的三点建议

77:40 社会不只厌童,还有点厌人?爱童的社会里,有更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文章/

《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厌童”了》,凤凰weekly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财新

《一个北京「差生」,和他还没丢光的超能力》,人物

《9岁围棋少年疑遭父亲家暴跳楼身亡,围棋协会回应》,观察者网

《9岁围棋少年之死,至亲,至毒》,南风窗

《一个“天才”男孩决定去死》,孤独大脑

《厌童症:烦人的小孩,可怕的大人》,简单心理

《“厌童”背后,“恐弱”的社会情绪在蔓延》,青年志Youthology

《年轻人不想生育:我们已经进入“厌童社会”?》,社会学苑

《不准打小孩:童年逆境经历视角下的生育友好社会 》,澎湃思想市场

/书籍/

《敏感与自我》斯文娅·弗拉斯珀勒

《无条件养育》艾尔菲·科恩

《未来的学校》泰德.丁特史密斯

/影视/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

《东四十条》

《天空的另一面》

/音乐/

片头曲:《小茉莉》包美圣

插曲:《阳光男孩 阳光女孩》家有儿女主题曲

片尾曲:《儿歌》张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