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期,2800-3000点的沪指和1400-1500的小创,处于偏低的估计水平阶段。指数每抬升50%,便上升一个估值水平,依次为中等估值水平、局部泡沐化水平、严重的泡沫化水平。经过半年的上涨后,沪指原地踏步,依然处于偏低的估值水平,而创业板(科技股)涨了50%,已经处于中等化的估值水平。 接下来说几个现象: 1、长期看,沪指达到一万点,那只能是重心逐步抬高,通过多轮牛熊交替、循序渐进式达到。比如,2005年1100点,和2013-2014年的2400点,以及现在的3000点都是属于偏低的估值水平。每几年重心抬高几百点,这是沪指在很多年后达到1万点的路径。 2、牛市中,非主风格区域不可能达到严重的泡沐话水平,顶多达到局部泡沐话水平。沪指2007年的6124点为严重的泡沫化水平,而2015年的5178点只达到了局部泡沫化水平,主要原因是2007年重工业是主风格,而2015年是科技1.0为主风格。正因此如此,小创在2015年达到了严重的泡沫化水平。从2012年底小创600点开始算起,从极低的估值水平开始,一直越过偏低水平、中等水平、局部泡沫化,最后达到严重泡沫化。越过四级,每级抬高50%,创指涨幅就5-6倍了,即3600-4000点了。 牛市中,非主风格区域,达到中等估值水平是必须的,达到局部泡沫化水平要看运气,达到严重的泡沫化水平是不存在的。也就说,本轮牛市,沪指达到4200-4500点是必须的,这是中等估值水平,再往上看到6000点(相当于2015年5178点的水平)要看运气,再往上是不可能的。 小创呢?科技2.0作为本轮经济的主风格区域,目前已经处于中等估值水平,将来到局部泡沫化水平是必须的,即创业板指数3200点左右;再往上突破4000点,达到严重泡沫化水平,要看天意和巧合。 3、牛市中,主风格区域可以比非主风格区域高一个估值水平,牛市结束的时候也是如此。途中,如果两者都处于一个水平,那主风格区域可以先行提高一个估值水平,但是绝对不能先行提高两个估值水平。等主风格区域已经比非主风格区域高出一个估值水平后,非主风格区域不涨的话,主风格区域也不会涨了。 2019年中期,沪指2800-3000点、小创1400-1500点,都处于偏低的估值水平。然后可以在沪指不涨的情况下,小创先行提高一个档次。等小创处于中等估值水平、沪指处于偏低估值水平之际,短期内小创涨不动了,价差太大,眼前市场就这个情况。主板不涨的话,小创业没有空间。接下来,沪指如果有能力升级到中等估值水平,小创便有能力升级到局部泡沫化水平。 看看这几日的行情,科技股利好不断,但是总是高开低走,这是暂时涨不动的节奏。而主板这边,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今日金融权重和白马整体大涨。 4、总结一下,目前3000点的沪指恰似于2014年下半年2440的沪指;小创2100点,就相当于2014年下半年1500-1600点。 接下来的行情的主基调是:主板这边会一直努力上涨,而小创这边是拉锯震荡,等主板干上去后,小创这边会从眼前中等估值水平奔着泡沫化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