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甘懷真:古文運動與新的漢文(在世界中的中國第54集)

甘懷真:古文運動與新的漢文(在世界中的中國第54集)

2025/4/26
logo of podcast 在世界中的中國

在世界中的中國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甘怀真
Topics
甘怀真:我主要想谈的是汉文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特别是唐代的古文运动对汉文产生的深远影响。汉文是塑造中国人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而古文运动是汉文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最终产生了新的汉文,成为此后中国共同语的基础。唐代虽然独尊汉文,但当时并非汉文一家独大,素特文、梵文、鲜卑语等多种语言并存。唐朝通过官僚制度、均田制以及科举制度,促进了汉文的普及,使得汉文下乡,基层社会也开始使用汉文。然而,汉文也成为佛教传教的工具,佛教徒用汉文翻译佛经,并创作新的佛经,对汉文的传播和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到六世纪,汉文出现了言文分离的现象,书面语与口语脱节,六朝的偏体文便是这种现象的体现,它注重辞藻华丽,追求形式美感,但难以被大众理解。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六朝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文学应有思想内涵的问题。唐代以后,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对六朝文学进行了批判,他们提倡的古文运动并非一个有组织的运动,而是一种文学风潮,他们主张散文应易于理解,传达思想,而非卖弄文采。唐代古文运动最终演变为文言文,成为后世共同语,直到白话文运动才改变。古文运动中“文以载道”的理念,并非仅仅指传播儒家思想,而是指文章应传达思想内容,要避免空洞无物的文字游戏。韩愈等儒家学者参与了新汉文运动,推动了文言文的形成,但他们也未能完全阻止佛教利用汉文进行传教。唐代佛教徒创造了变文,这是一种变体的汉文,更接近白话文,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唐代汉文的变革与传播,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交通网络密切相关,新兴的土豪阶级掌握了汉文,并利用汉文进行社会组织的构建,江淮商人也在汉文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总而言之,唐代汉文经历了独尊、变革和传播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新的汉文文体,为后世中国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唐朝的汉文政策,以及汉文如何通过官僚制度、县制和科举考试,逐渐普及到基层社会。同时,也分析了汉文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唐朝独尊汉文政策
  • 汉文下乡
  • 科举考试促进汉文普及
  • 童蒙书的出现

Shownotes Transcript

這一集的主題是「古文運動與新的漢文」,探討唐朝的獨尊漢文政策以及「漢文下鄉」的現象。另一方面漢文成為佛教的傳教工具,基層社會在傳播佛教時創造新型態的漢文,被稱為「變文」。以韓愈為代表的儒家也推動文體改革,歸納為「文以載道」。經過這一階段的變化。文言文逐步成立。 	關鍵字:漢文下鄉,童蒙書,言文分離,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䳱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劉勰,文心雕龍,今文,Singlish,墓誌,變文,俗講,諫迎佛骨表,「夫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柳宗元,陳子昂,文以載道,江淮商人。 	封面圖片:西元第八世紀前期韋昭墓誌,出自「漢籍全文資料庫」。 	本節目的講者甘懷真,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台灣大學中華文化講座教授。史學專業是中國政治制度史、東亞王權與國際關係等。 	我們正處在一個鉅變的時代中,歷史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向前推進,我們不可能停留在過去,甚至不可能駐足於現代。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再起」。於是十九世紀以來的這一波西方(歐美)霸權的全球代浪潮將消退,包括中國在內的非西方重新崛起,將改寫世界新秩序,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中國,包括歷史中國,且刻不容緩。甘教授在台灣大學推動新中國學中的新中國史研究。這本有聲書是將他的教研成果與各位分享。相對於二十世紀的中國史研究,重新認識歷史中國的關鍵在於中國自古以來如何在一波波的全球化中。所以本節目的主題是「世界中的中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x8p9vu012t01y11p36g5t5/comments](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x8p9vu012t01y11p36g5t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