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在世界中的中国
我是台大历史系教授甘怀真这集的主题是古文运动与新的汉文就像上一集一样呢我在讲完了唐末五代以后啊我回去看看我自己的各讲啊我觉得还缺了一点东西啊那我这一讲也是为各位补课那补课的题目就是古文运动与新的汉文想想啊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即使呃
它不是一个唯一的原因但是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汉文汉文又成为中国共同语的由来在 1830 年代以来民族国家的体制形成 1860 年以后中国开始将自己改造为民族国家 160 多年过去了中国是相当成功的而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塑造的头号的功臣是汉文
汉文在中国历史上的变化也是很完整这个历史变化过程当中的一个关键期其实是我这一讲要谈的古文运动这个运动的结果是产生了新的汉文这就是我这一讲要谈的主题
在第四到第六世纪中国历经了胡族国家运动汉文仍然是各个政权的公文行政上所采用的语言我这里讲的语言都包含文字系统
但同时中国流行多种语言不是汉语独尊各位要记得有素特文有梵文有鲜卑语素特文流行于中亚系的胡人社群南北方的继承社会中的佛教团体有很多以梵文来拼写他们的口语至于鲜卑语这是我曾经专题来讨论过的就不再多说了
孙文帝上台呢就宣布了一汉未知旧但独尊汉文呢是他的国策唐朝也遵循这个国策唐朝并没有直接要推行什么国家语言政策国家语言政策是个现代的玩意儿而
长桥市要借由实施官僚制跟居县制于是呢汉文行政就更普及了汉文就更普及嘛那地方上的土豪层因为要执行国家公务呢而学习并使用了汉文好比呢基层官员要以汉文来登陆这个户口啊跟田地啊这些集账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不是自然而然这些做这些事情都要使用汉文嘛如果我们要呃
只要我们能够了解其实第六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多语言现象使用汉文是因为唐朝的规定唐朝为汉文创造了一个很多有利的条件结果就是我说的汉文下乡另外重要的制度去
提升了汉文的普及率那就是科举科举是此后统治精英政治上升的管道那这个制度的所造成的吸引力呢促成了基层社会的新兴统治阶级的成员积极的学习汉文唐代出现了儿童教育的书籍称为同盟书我们在东华文书当中发现好多这种同盟书啊他们是以汉文来书写的
汤小官方是读真汉文继承社会的土豪臣也有了使用汉文的能力但对于儒家来说其实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汉文反而成为佛教传教的工具这种现象也不是从这个时间才开始
从第四世纪以后佛教徒就以汉文去翻译佛经伴随着佛教的流传汉文也因此流传而且不止在中国汉文传播的有贡献的最有贡献的或许你应该说是佛教
汉文在第三世纪以后出现了言文分离也就是这个书面的语言如果你把它读出来是不能被听懂的
言文分离其实是语言的普遍现象那差别是一个程度的问题了那书面的文字被读出来呢是否能够被听懂啊其实也跟听者的教育程度有关但是在三到六世纪的时候文人书写汉文的文章的出发点其实就没有要读出来让人听懂嘛
偏体文是这种文章的主要的形式它是将这套语言当成了艺术讲究的是这个文词的华丽读起来也要很美那一般的偏体文那即使不是四个字六个字也要这个上下的上下句的这个字数要一样而且要对账嘛我举唐前期一首有名的偏体文的格式的这种文章啊
它的名句是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就是对账的偏文落霞对秋水孤雾对长天齐飞对一色而且呢文章中的句子都要押韵
那这种偏文呢虽然说是唯美啊但另一方面其实是在卖弄学问嘛告诉别人自己很有教养啊所以说偏文呢要尽量的用典故来做比喻而且不要直接说出自己想讲的话因此这种偏文呢说穿了就是写给你自己的那个小圈圈的人欣赏嘛彼此互相赞美没学问的人很难看懂嘛一般平民更看不懂
其实我自己是很喜欢六朝的偏文这种六朝抒情文学是人类艺术史上的高度的成就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第七世纪唐代以后中国南北统一了中国的士人是沉醉在南朝的知语赋就是主要传承自南朝前面提到了王伯出他以外名流青史的士人实在太多了我举几位我崇拜的我想你们也都认识了像骆兵王 陈子昂 王维 李白杜甫 白居易 刘雨席 李商隐等等
在南朝学者对于这种文学的发展是有很深的反省南朝时的学者刘邪在第六世纪初年写了一本名为《文心雕龙》的书这是一个文学理论的书也是中国历史上建立起文学批评理论的第一本著作
他问了一个根本的问题文学到底要用来做什么威美文学跟抒情文学本身当然没有错我的建构都是文明的表现可以说是我们人作为人的一种特质但是文字所建立的书面语
从文字建立起一个书面真的只有这个功能吗刘邪认为这个文学作品呢不能只是华丽的文字的堆叠不是你要表达一种思想的内容吗
六朝文学在唐朝说这叫做经文今天的这个经就是今天现代的这个文经文它的缺点就是在言文分离就是语体文跟书面语的不一致也就是说它让当时的汉文不具有听说读写的功能
过去有学说认为这种语言与文学的风气要等到唐中期开始的古文运动才改变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尽正确的所谓古文运动是
是历史学创造出来的一个名词实际上没有一个组织在做这个运动所以说你可以说国文运动其实是一个风潮这是唐代的一批诗人提倡以新的文体写作那这种新的文体叫做国文其实怪怪的因为唐代的人把六朝文视为经文而
古文是汉代以前的文体那这些世人批评经文希望采用古文但唐代人所写的古文其实也不是汉代的文体是一个新时代的新文体
那这种新文体传承并变化到后代呢就是文言文那这套文言文一直作为其后的世人的共同语啊一直到 20 世纪初年的白话文运动后才有改变虽然啊当然什么是文言文在这一千年当中也有很大的变化但我们要说呃
这是唐代诗人提倡了一种新的文体其实也不尽正确语言的变化呢也不是决定的那我前面说到了这个唐代的基层社会的这个土豪出身者他们就是当时的诗人他们受到了汉文的禁论但现象的另一面是啊
当有更多的人使用了汉文使用者自身的语言习惯也改变了汉文那这种现象其实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像现代的台湾因为在学校推行中文你可以说这种语言我们通常叫国语那它造成了台湾人都会说这种国语但
台湾人的一些台湾人既有的语言像他们本来说的或者他们父母以上所说的你把说叫做闽南语就影响到人们国语的使用于是呢就有了这种台式的这个新的中文嘛
新加坡人所说的英文啊被说成是 singlish 这个词其实是有点嘲笑的意思了但是这个我们要知道啊这个说 singlish 的新加坡人的英语呢其实没有不好啊他们的英语是很好的你也甚至可以说他们说的其实是一种他们是说英语的一种 native speaker 只不过这个 native 是新加坡嘛
可以想象的当一批新的世人开始使用汉文那汉文自然就会发生它的变化我们在唐代前期呢就可以发现这个事实了证据在墓志从第五世纪以来制作墓习所墓志呢是在石头上刻写死者的生平事迹当然是使用汉文嘛那
在第八世纪以后啊,便体文形式的这种木制呢,开始退潮了新的文体啊,可以说是文言文成为主流那原因之一啊,是汉文的使用者是新的一批的诗人汉文的胜利啊,不等于儒家的胜利从第四世纪以后,佛教在中国流传啊,佛教所使用的语言是汉文
如果我们要去评定谁对汉文的传播是最有功的可能不是儒家而是佛家
汉文会传播到朝鲜日本它的主要的动力也是来自于汉语当中包含大量的佛教的语言或许你没有想过像微笑微笑这个词你可能比较知道像慈悲这个词不可思议世界刹罗等这些都是佛教的语言
佛教所创造的语言而这些词汇呢其实已经是我们语言的一部分了它跟佛教已经没有关系了那为什么佛教会对语言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是因为佛教传教的方式呢是大家
念经嘛就是去念佛经第四世纪以后中国南北的政权都致力发展佛教其中的一个工作呢就是翻译佛经那这些佛经是以汉文来写成
过去的学者都以为泛文所写的然后在中国被翻译成汉文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早期的佛教是用口语传教的到了中亚才开始有了佛教的经典
然而第四世纪以后在中国的佛经的创作不是去翻译中亚或者印度的佛经而是在中国创作了新的佛经用汉文书写其实它也有根据了当然不是随便发明的它可能根据那些那些传教的僧人的口语这些口语是根据他们对于过去的这些记忆那在这样的机缘下呢
佛教跟汉文是二者结合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佛经主要是汉文佛经还有少数的藏文佛经很少有泛文佛经如果我们说
佛经是用汉文书写的可以说我们这些新兴的土豪层利用佛教来建构他们的社会组织一直到唐代的反正体制下的社会组织都是这样社会组织有三个要素是有军团有市场有佛寺可以看出这个佛教的关键性那在同时这些土豪被纳入了公家体系他们使用汉文
在唐代阶段我们可以用变文来称呼这套新的汉文什么叫做变文唐代的佛教在传教的时候会开设所谓的俗讲俗讲就是对一般信徒开讲我们在东皇发现的文书当中看到俗讲所使用的读物它称为变文
变文就是一种变体的汉文我们要知道对古人来说文字文体是神圣的你不可以改韩语要改这个文体都要说他要做的这个新的文体是古文而不是他发明的佛是在带领信众一起读汉文所书写的佛经
他也听不懂了其实但是听不懂一点都不奇怪十字经日在做这些佛教的法事的时候一般人绝大多数人都听不懂那些佛经的了这种仪式的重点是在听佛经的声音接下来讲者会再念一次辩文辩文是将佛经中的故事用新的汉文说一遍
那这其实也不是要说给一般信徒听的了我想对于完全不懂汉文的人来说其实你还是听不懂但至少地方上了统治阶级的这个土豪臣他们就听懂了那接下来这些土豪臣作为地域社会的领袖他们在用什么方法
把这些佛经当中的故事跟道理呢再用我们讲土话好了去交给一般的人民这又是另外一段历史另外一段故事了
时间的关系了那我没有办法跟大家谈变文变文的佛教的故事但如果各位有兴趣其实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到这些东方的变文的佛教故事你可以去念念它嘛除了一些佛教的专有名词之外我想你读这些变文的佛教故事我想你可以读懂至少五六成吧因为它比较接近白话文
你也可以说这样的变化却是儒教的危机在唐代以前儒教并没有想要借汉文向基层社会人民传教但经历了历史的变化中国的基层社会出现了我说的反正体制由三类人控制武人、佛教徒跟商人其实武人、佛教徒跟商人其实根本就是一类人就是心心土豪这些人学会了汉文
也以汉文作为日常生活的工具但是他们却是宣传佛教你可以想象这个奴者的不安吗在韩玉的时代啊也就是第九世纪前期连唐朝廷也掀起了佛教热 819 年唐献宗在长安举行庞大的仪式来迎接释迦牟尼的佛谷这引起了韩玉激烈的反对啊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历史文献叫做《建营佛谷表》
唐朝廷的佛教化的趋势呢当然有党的他们能够做的就说呃
就是学习佛教的方法他们也去传播传播儒教嘛那像基层社会传播儒教当然这个儒教你要说是儒学的道理也可以了我们不需要坚持这样的用语他基本上是要告诉基层的人民说其实儒学儒教的道理或者说儒教也有很深的哲理啊你也可以用来在日常生活当中实践啊那问题就来了嘛
儒学它欠缺可以传播的工具就是语言韩玉在《剑影佛故表》说他说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佛教从中亚传来现在胡人的社群当中传播
传教的语言是胡语或者说语语第五世纪以后佛教在汉文已经是佛教团体所使用的语言了
进入第七世纪以后的唐代更是如此所以韩语所说的与中国语言不通其实也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也安慰自己吧一旦当佛也开始说中国话的时候其实儒教的重大危机就来了这才是韩语应该去感受到的吧
如者啊还在写那个什么风花雪月的抒情文啊不然就是写写那种啊文章过度脱离口口语啊
然后呃让大家都听不懂啊于是韩玉呢为代表的学者呢进行了一场汉文文体的改革运动他们并没有反对偏体文啊你要记得他们没有反对任何的文体啊啊如果说你是写这个词歌赋啊偏体文啊用这种歌词品的问题在于散文嘛啊
以韩玉为代表的卢者呢还有像柳宗元啊之前有像陈子昂啊这些人他们主张散文的功能是要传达说话者的意思也要让读者容易看懂而不是去卖弄这个作者的才华所以说散文不要太讲究作文像太多去使用什么排比啊对账啊用点啊
他们倡导要多写散文用来传达思想以及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实用的东西而且这些散文虽然说说不上你你也不能说它是语体文但是读出来应该让受教育的人至少受教育的人能够听懂吧唐代的儒乙说成是在先秦两汉的时候曾经使用过所以说称为古文
在第九世纪的时候只能说在这个时间点其实也才是古文运动的开端我们有古文八大家的说法或者说是唐宋八大家唐代有两位是韩玉跟柳宗元其他六位是宋代的各位可以去查的确要等到宋以后这种古文才定型为汉文的文体我们会把它称之为文言文
后代的学者归纳韩语在这波国文运动的主张为文以载道这四个字过去我们从字面去解释它认为文章应该要承载道理是儒家的道理所以文以载道被解释为韩语要利用文章去推广儒学这种说法也没有错了但这不是韩语要大家不要再写书情文而改写儒
这个论说文
文艺载道要置于佛教圣行的基层社会的脉络当中去理解它当时的佛教徒利用汉文作为传教的工具他们写的汉文当中大量的使用了口语的词汇以表达新的事物新的观念而这些汉文是可以念出来就把它当成话口语的话因此人们可以听懂那这种书灭语才有人际沟通的效果
唯一载道的意思其实也不是说要讲什么大道理啊讲什么儒家的道理啊道是指语言嘛也就是文章必须要表现语言嘛你不能写一篇文章的结果是文字游戏没有传达思想的内容就是言之无物你把它说出来这个话说出来完全是空的嘛韩玉要说的是
在当代佛教佛教徒商人工匠在使用汉文的时候他们都加入了一些新的词汇用来描述新的事物新的思想而只有我们儒家还在用那种虚悬没有人懂的词汇去建构文章只是用来证明自己了不起于是韩玉等儒者是在这一波新汉文运动的潮流当中他要推动这个潮流嘛
就说这个潮流也不是他发明的他做出了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近世汉文中的文言文
总而言之在唐代我们看到了汉文被独尊又看到了汉文的新文体的出现唐结束了第六世纪以前中国基层社会统治者的多元的语言的使用而统一使用了汉文它的结果其实是一群人取代了中古的士族他们决定了新的汉文这群人是土豪臣
如果前几讲所讨论的那这些新兴的土豪他们控制了反正体制下的地域社会而这个地域社会呢又被大运河的交通网连结成一个网络所以说这套新汉文以及由此再把演变出来的白话文就在这个交通网络当中传播嘛一切一套新的中国语就出现了
掌握这个交通网的将是江淮商人所以说江淮商人会创造出一个新的汉文那这一套新的汉文会再发展为白话文将成为近视中国以后的共同语好我要结束这一集了希望各位对这个语言线语言是有
人间的人文线上当中的关键语言是一个历史的推动者它又是一个历史客观的条件所塑造的一个结果所以说语言线上是非常有趣的汉文将决定中国之为中国所以说我们会再花时间去讨论它在以后的这个讲次当中那我也希望大家对于历史的现象
感到有兴趣感到好奇好那我是甘怀真我们下一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