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甘懷真:兩稅法成立與中國國家的轉型(上)(在世界中的中國第46集)

甘懷真:兩稅法成立與中國國家的轉型(上)(在世界中的中國第46集)

2024/12/26
logo of podcast 在世界中的中國

在世界中的中國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甘怀真
Topics
甘懷真:本集探討兩稅法的成立及其對中國國家體制的深遠影響。首先,甘懷真教授批判了傳統上以"專制論"理解中國歷史的局限性,認為需要從當代學術高度重新詮釋。他指出,"編戶齊名"的說法過於簡化,未能反映中國政治社會的複雜性。 接著,甘教授以賦稅制度為線索,探討兩稅法前後中國國家體制的演變。他認為,西周王權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國家的出現,其核心是"天下"這一政治制度,以治理人民為核心。國家介入人民的社會經濟活動,主要源於宗教的出現,宗教促成了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中國統治者治理人民的正當性,源於對天的信仰以及儒家所強調的"德"與"理"。 甘教授深入分析了田制與稅制的演變,解釋了田租的原理,即人民利用了國家的生產要素(土地、技術等),需要向國家繳納一部分生產物作為回報。他指出,戰國以來的國營農場並非中國社會的普遍形態,而只存在於特定區域。"開阡陌"和"民田"制度是獎勵投資的方案,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但使用權授予民田主人(豪族)。民田上的農民被國家編戶,征收人頭税和田租,與民田主之間存在債務關係。 甘教授進一步闡述了戰國到漢代,中國社會既有郡縣制的推行,也有封建化的發展趨勢,两者并存。周禮反映了戰國時期政治經濟的現狀,將政治領域劃分為"國"、"郊"、"野",並對"郊"中的官營農場和部落民進行了規劃。戰國時期的國家宗教試圖將國家暴力宗教化或合理化,孔子關於德、理、政、行的論述是其經典體現。 周禮的核心是"民分"制度,王者掌握"名",並以此賦予各個單位和個人身份及相應的權力義務,形成生產力。漢代以後,政治體制從"貨值"轉變為"民分"交換貨,國家開始對基層社會經濟單位進行管理,包括行政、司法和法律權利的賦予。漢代基層社會發生變化,豪族庄園和村落興起,減少了貨幣的使用。制度的力量體現在對個體行為的約束和影響上,即使看似自由,也受到制度的制約。 東漢以後,中國向身份制國家發展,九品官人法等制度體現了對官員等級和禮儀的規定。歷代王朝都制定禮典,規定不同身份的禮儀規範,其目的是宣示身份制,控制"名"和"分"。西晉的鄉里制是國家對基層社會的一種行政規劃,旨在登記戶籍和土地,並通過里長等基層官員來執行。集賬制度是皇帝制度的核心,通過戶籍和田地登記來收稅,其正當性建立在國家暴力、資源提供和宗教信仰等多種因素之上。 國家收稅的正當性並非完全建立在對人民的解釋上,而是為了維護國家自身的統治合法性。郡縣政府越來越自立,但其權力仍然源於中央朝廷的儒教國家體制,地方政府需要向朝廷繳納稅收。占田法的重點在於宣示"民分"的原理,規定了人民的勞動義務及其對國家的貢獻,同時也約束了執行法律的官員。西晉官員李崇關於限制人民擁有奴婢和买卖田宅的辯論,反映了當時主流觀點:國家不應干涉人民的私人經濟活動。 皇帝制度的所有權原理是勞動者擁有生產力的結果,土地所有權的實際情況複雜,不能簡單地用西方概念來理解。農民生產需要投入勞動力、生產手段和勞動對象,其中生產手段和勞動對象往往需要向國家或豪族借貸,從而產生租稅和債務關係。漢代以來,田地所有權屬於農民,他們可以买卖田地,但失去田地的人可能會淪為債務奴隸。國家對農民的保障主要體現在法律上的權利,而非經濟上的直接干預,這與國家不干預人民私人經濟活動的原則存在矛盾,也是皇帝制度的危機所在。西晉頒布禁禮是國家正式頒布禮典的開端。歷史上的制度是活的,存在著諸多矛盾,歷史學家需要研究這些矛盾如何在歷史中展開。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两税法在中国国家体制转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两税法的成立是中国国家体制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从以人头税为主的税制转向以土地和财产为基础的税制。这一变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财政结构,还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运作方式,推动了国家与地方关系的重新调整。

为什么西周王权的成立被视为中国国家的起源?

西周王权的成立被视为中国国家的起源,因为它引入了以天或上帝崇拜为核心的国家宗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制度,即“天下”。这一制度强调治民,标志着国家开始介入人民的社会经济活动,奠定了中国国家体制的基础。

孔子如何看待国家与人民的关系?

孔子主张国家与人民之间应通过德与礼建立宗教关系,反对以刑罚强制人民劳动。他认为国家应通过道德和礼仪来治理人民,而不是依赖暴力和强制手段。这种思想反映了儒家对国家治理的理想化追求。

汉代税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汉代税制以人头税和田租为主,其中人头税是农民的主要负担。田租则是农民向国家缴纳的土地使用费,反映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此外,农民还需向豪族支付租金,形成了复杂的税收体系。

乡里制在西晋时期的作用是什么?

西晋时期的乡里制是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形式,主要用于户籍登记和税收征收。它通过将地方上的自主村落编入行政单位,强化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同时也为国家的财政管理提供了基础。

李崇在汉代税制辩论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李崇主张国家不应限制人民拥有田宅和奴婢的数量,认为人民应自由使用私人资本进行经济活动。他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强调财富是私领域的事情,国家应主要关注身份制的管理。

唐代开元礼在中国礼制史上的地位如何?

唐代开元礼是中国礼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系统规定了不同品阶官员和庶民的礼仪,包括吉凶婚丧、住房、坟墓、衣服等级等。开元礼的制定标志着中国身份制的进一步完善,成为后世礼制的重要参考。

Chapters
本集探讨中国古代国家体制,特别是两税法成立前后。重点关注赋税制度变革如何深刻改变历史,并对传统观点提出挑战,例如专制论和编户齐民说。
  • 挑战了传统上对中国政治社会状态的理解,例如专制论和编户齐民说
  • 强调基础制度变革对历史的深刻影响
  • 指出研究传统中国需要站在当代学术的高度

Shownotes Transcript

這一集的主題是「兩稅法成立與中國國家的轉型(上)」。780年成立的兩稅法是中國國家體制的里程碑。讓我們一起注目這個大事件,也再次檢討漢唐之間的中國國家體制,而以稅制與田制的演變為線索。 	關鍵字:神道設教,「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做工得工價,「國、郊 、野」,帝力,漢禮,晉禮,大唐開元禮,鄉里制,籍帳,李重。 	封面圖片:河北省正定縣開元寺一景。講者自攝。 	 本節目的講者甘懷真,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台灣大學中華文化講座教授。史學專業是中國政治制度史、東亞王權與國際關係等。 	我們正處在一個鉅變的時代中,歷史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向前推進,我們不可能停留在過去,甚至不可能駐足於現代。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再起」。於是十九世紀以來的這一波西方(歐美)霸權的全球代浪潮將消退,包括中國在內的非西方重新崛起,將改寫世界新秩序,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中國,包括歷史中國,且刻不容緩。甘教授在台灣大學推動新中國學中的新中國史研究。這本有聲書是將他的教研成果與各位分享。相對於二十世紀的中國史研究,重新認識歷史中國的關鍵在於中國自古以來如何在一波波的全球化中。所以本節目的主題是「世界中的中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x8p9vu012t01y11p36g5t5/comments](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x8p9vu012t01y11p36g5t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