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膨時代來臨再加上國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你知道該準備多少錢才能夠安心享受退休嗎我退休到了第七年末我的退休金還比退休初期有增加了 32%
而且中間我去年還去了歐洲去了三次那就算你現在是 45 歲就是完全是零存款這麼做的 20 年其實你到 65 歲的時候你就可以累積到 1400 萬的一個退休金今天我們就找來在中年被逼離職的理財作家賢仁他說就算 45 歲零存款靠兩個步驟還來得及準備千萬退休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做到的
今天我們要訪問的這位作家聽說他 49 歲就退休很年輕耶在人生算前半段因為我們現在餘命可以活到 100 歲的話對不對所以我們今天歡迎來賢姐賢姐妳好嗨 哲青好 小路好妳好 49 歲就退休了是因為那麼早就財富自由了嗎沒有我以前在那個金融業上班的時候其實我也沒有聽過什麼叫做財富自由有然後我以前也沒有想過說我到底幾歲要退休其實我以前也還蠻喜歡工作的
那姐姐是不得已的因为我那时候是在那个外商的金融机构上班那我本来是一个那种外商的就是那种英国公司因为我们后来又跟那个本土公司就是变成一个盒子然后我就开始被嫌那个 DNA 会不合对他们就嫌说我们你好像年纪轻轻就干到一个什么副总
然后又说你的薪水你才没 50 岁你薪水就这样后来就开始被检讨然后后来就有那个调部门就得到各种的这个暗示这样子轮调嘛然后后来大概在我离开工作的前一年大概就觉得日子很难过这样子你调去一个你不熟悉的部门然后你没有办法很快的去上手比如说我以前是管那种行销业务的然后后来就变成去管这个行政
後來是因為有一個機緣啊就是有一個同事我們一樣都待得比較久啊就聽到說人資好像找他去談減薪的這件事情然後因為他是男人嘛就想說不能忍啊就算了不要做了這樣子然後後來我就跟他說那你可不可以幫我跟人資講我也覺得去開口有點尷尬你就幫我去跟他說我看我可不可以跟你一樣這樣子果然人資很快就答應了這樣
对所以后来我就离开我的工作所以那时候也没有想到什么财务自由这个啦我有先创业那以前我们家那个就是是大小事情都我直接把它付掉了我也没跟他找他的要钱后来我就跟我先生说那我没办法啦现在接下来要靠你了
但是结果后来没想到就各事与愿违跟我想的不一样那因为我以前自己花自己的钱习惯了老实讲跟别人伸手拿钱其实没有觉得那么的滑润感觉没有很好对不对没有很好所以我就觉得说不行啊我就认真的去算一下如果我要靠我自己
我的这一笔退休金到底要怎么管那我就尽量的就是用先生的部分等于是他还我以前那些家用啊都有出算那么清楚但是我觉得要算清楚啊因为这个是我的底气啊我要算清楚跟他说比如说我要出国玩啊我有娘家后来那个爸妈生病我要跟他说那个都是我花我自己的钱哦
所以我是被迫財富自由可是那時候離職之後應該有財富上的焦慮吧因為沒有 income 啦其實有一點那種危機感啊然後我就開始去登記我的資產啊我的投資啊你說記錄的意思是嗎記錄之前我大概就是只是在金融業嘛其實大家都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
就是基本的這個理財動作會做可是你到底要多少錢才可以退休或者說有沒有很有系統去登記你大概錢是怎麼樣子在增加你的戶頭裡面的錢我是 43 歲開始去登記
然后我大概登记了几年后来到 49 岁我离职的时候我才去发现说我以前都用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然后我也会停利停损那我以前都设 20 个%我就会停利 20 个 20 个%然后比如说 5% 10%跌了 5% 10%我就会停损那到我退休之后我就发现我的这个记录其实我每年就是那个金额差很多
像比如說我到了 2017 年那一年那一年股市還不錯啦就是有到 1 萬點然後我就發現我那一年的那個停利的這個金額就是比如說我有幾十萬可以用可是到了 2018 年不是中美貿易戰就是那個川普那個後來那一年股市就在跌那因為我前一年就已經停利完了所以到 2018 年其實我就沒有錢可以停利而且甚至搞不好還要停損一些錢所以
所以我就开始会觉得说这个方式很不稳定啊就是我的现金流它不是固定而且好像很不聪明对不对很随机对不对随机另外一个部分还有比如说我去选基金的时候我们当然会用什么 4433 法则啊然后我就会挑明星的基金那时候绩效表现比较好总之有些题材是比较好的但是那个时候的那个问题是在于说我们常常就会因为这样其实我都投资在高点所以我后来的那个报酬率其实就不会很好
已经在金融圈了然后用的是一个比较稳健大家都做的定期定的投资基金结果最后对啊 我开始有点不相信金融圈的人跟我们讲一些投资的这样可是后来我听说先生姐学会了一招 4%的法则之后就摆脱了财务跟金钱的焦虑这是一个那个美国人他们发明的发现的一个这个方式那所谓的 4%法则就是说如果你有这个假设我们举例说假设你有 1000 万的这个退休金
那你到底應該能夠花多少像我之前就會可能有什麼 2% 3%那對我來講當然是很辛苦那其實你是 1000 萬裡面其實是可以花 4%
就是说 1000 万的 4 个%就是 40 万然后后面每一年每一年花 40 万是 OK 的又要保持你可以花这个 40 万的这个价值那你就是按照每一年再按照通货膨胀率去调高你可以花的这个钱比如说你假设抓 3%那就是 1 加 3 个%去乘以 4%就是你第二年就可以花 4.12 个%
是這樣子所以以後每一年都繼續這樣承上去聽起來很理論但其實我在退休以後就這樣子去弄比如說我就開始每一年就是幫自己承去年通貨膨脹是多少然後今年我就可以花多少錢那花完之後剩下來比如說 1000 萬裡面 40 萬的價值是生活費剩下的你全部投資嗎
剩下的錢就是我其實就把它放在那個投資裡面那我盡量就不要再去動它因為它這個 4%法則裡面有一個這個假設就是說它背後呢其實就是在做這個指數投資啊像比如說像美國人啊他們就是什麼標普 500 指數啦然後跟一半可能就是放在這個債券裡面
那你如果說這樣子長期來看這種國五債務的這種配置大概可以有到 6、7%的報酬率對那你這個 6、7%報酬率你再提 4%出來用 60 歲退休到你 90 歲其實是沒有問題那當然超過 30 年以後就有可能就是有可能這個退休金就會慢慢的消耗
那有關於這個 4%法則呢我這邊有幫大家準備了一個表就是說如果呢我有 1000 萬的這個退休金那所謂的這個 4%就是說我第一年退休第一年可以領 40 萬就是 1000 萬乘以 40 萬出來用那剩下這些錢呢基本上我就是繼續把它放在這個投資裡面那這時候第一年的錢有這個 960 萬
就花完剩下这个钱那这个 960 万呢假设我用这个股票 50%债券 50%那会有一个大约 5%的一个历史这个报酬率是没有问题的那所以这个报酬率呢你就会赚到这个 48 万所以这样子到年底呢你就是花掉了 40 万又赚了 48 万所以在年底的时候你会再多 8 万块
所以你就会有 108 万然后第二年呢你就继续这样子开始第二年的生活费这边要特别提醒的就是说我是可以按照通货膨胀率去提高就是说你要退休以后还是自己帮自己加薪的概念就是我第一年花 40 万我第一年就要可以花 41 万 2 千多 1 万 2 了对要不然的话我买的东西越来越少吃饭要吃越来越少所以他这个是有考虑通货膨胀
所以就是一樣這樣子的概念去進行就是你的每一年你就會賺的這個錢會變多可是你花的錢要控制在這範圍裡面那這樣子你持續的去做呢像 60 歲退休的人到 90 歲你其實還是會有一筆錢
像你比如这个例子还会有 300 多万那可是当然如果说过了这个 30 年以后有可能你的钱就会变得比较少那这个是一个理想化的一个试算就是比如说 5%报酬率可是市场其实是上上下下上上下下呀但长期的平均来讲就是说如果你是用股股债务得到一个 5%的报酬率应该是没问题的
這是長期來說的一個平均啦就是某一年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投報其實也沒關係因為其他年會更好對 因為你的平均應該是會這樣那因為我自己比較早退休所以我是用這個 3%那根據那個國外的研究如果你可以用 3%的話你基本上應該不用太擔心你的錢會花光可是您投資的部位是什麼畢竟市場上面的選擇那麼多
我自己來說的話我就用那個股六債四就是 4%法債他最早那個發明的人他說股五債五可是我就稍微的有比較積極一點更積極一點對啊因為我剛退休的時候其實我是從股票 30%開始那時候我也很焦慮嘛所以我其實都不太敢把我的錢全部放到股票
我是慢慢慢慢我觉得压力太大了对于刚刚开始踏入投资来说但其实我那时候应该就是对啊你看现在对直接做好股六再四然后我每年再去再平衡就好了哦
但那时候是我没有办法因为我刚离开工作我这么焦虑也没有办法勉强再会比较安全感对所以我就就是会分成几年我慢慢目前就是做到这个股六再四股票部分的话因为我退休初期那时候还是会看比如说我公公他老人家你看他退休以后都没跟我先生拿过钱
他們拿過生活費他就靠自己的鼓勵他堆多的時候一年可以領到 100 萬這樣子所以我那時候也很想跟他一樣所以我就投了一些所謂的那種定存股像目前比較多剩下那個什麼鴻海啦什麼國泰金就是一些存股的標的但是其實我自己這幾年一直在登記然後就發現其實一直在算我這一個這個組合其實我根本沒有贏過大盤
那我幹嘛何必花這麼多時間去顧這一池我最多的時候有到 20 幾檔股票想要拿股利的這個部分對 可是因為你畢竟還是要看一下嘛如果是個股要照顧一下所以我後來漸漸這幾年我就把它轉到那個指數投資就是跟蹤大盤的指數投資買大盤也買 ETF 買 ETF 那像比如說台股的部分我就是買什麼 0050 06208
你就不用去雇个股了对不对 4%法则他们在国外的研究还有强调一点其实我们应该要做那个全球的配置所以我也会投资那个全球股票的 ETF 是这是股票的部分那债券的部分的话我刚退休的时候我会买一些台湾的那个没债 20 年然后会那个什么公司债的 ETF 是那但是后来我就会发现说因为这几年不是大家都在猜美国会这个降息吗对啊但其实那个股股
那个债券的殖利率还对那所以也蛮多人在这个受伤所以我大概在 2021 年开始我就会觉得说我的那个债券的部分太集中在这个比较长期的所以我就开始慢慢也定期定额去投入一些美国的那种比较中短期的债券
像 7 到 10 年期的美国政府公债或者说像综合债券它的存续期间大概是 6 年 7 年这样子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这些 ETF 还蛮多的嘛对这些绩效到底如何呢我是从 2021 年开始比较规律的去进行这个
指数投资以前我可能就会看那个看个股进出这样子那以我这样子定期定额来说的话大概因为这几年台股很好所以变成我台股的部分报酬率是高的就是有到 60 几个%的报酬率就是 2021 到 2024 年底然后在全球股票的部分因为它是比较分散它主要还是以美国为主大概占 60%那其他有其他国家的市场
那它是因为比较分散的关系所以它的报酬率大概是 24%然后另外在我新投资的这些美股的美债的 ETF 就是韩喜的报酬率大概是 3%不过
这部分当然就是因为每个人投入的那个时间是不一样啦所以这个倒也不能说我就是给大家参考一下我特别对定期定额这个操作很有兴趣你怎么决定定多少期多少额然后在你选的标的里头还有就我所知道 2021 年那个时候你应该已经退休一阵子
那那个时候怎么还有办法定期定额不是剩下全部都进去投资了吗因为我就是在刚才前面一张有讲说我 2017 年刚退休的时候其实我的股票只有占 30%因为我就很害怕所以我那一年最好是全部一次把它 all in 股债但是因为我没有我就把它设好那个定期定额
那我记得那时候网友有人跟我那个打赌他们建议有人建议我说可能就是立刻马上六个月内把它投入完毕但是我做不下去所以我后来还是我到了大概是 2023 年的时候大概有花了五六年的时间
是怎么去设那个金额啊我就是把我要投入的钱去比如说我就除以这个 60 起那网友问我我都跟他们讲说不要这么久你大概可能可以把它设半年到一年把它投入完毕甚至于还有现在还有很多专家都强调 all in 一次对其实如果说你有做好股债配置不是全部 all in 股票的话嗯
其實是可以但還有另外看年紀啦比如說如果你比較年輕然後你現在的這個工作收入也還蠻穩定的其實一筆投入是比較好的 All in ETF 指數型的標的這種指數型的其實是不用太擔心對啊所以我覺得這個這一點是我覺得我還蠻贊成因為我自己就是用這種方法
可是像有很多的像市场上很多的一些 YouTuber 就要退休要每个月领薪水就是买高股息的 ETF 但贤姐你不赞成对不对我没有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其实我也有投过一阵子的高股息 ETF 只是后来把它换成指数投
但是因為我自己就注意到說因為我不是都有在登記我的報酬率嗎那其實去跑一些網站也都可以跑其實它長期的報酬率其實是落後大盤的那雖然有人說比如說我們退休以後就是應該穩穩的領配息但是其實它也不能算是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因為它畢竟還是股票嘛
那应该是说我在股票的部分要追求的是成长那种稳定领配息的部分我就把那个角色应该是放在那个债券上面对所以我是这样子把它区分因为我已经投资很保守了如果我又股票部分又投资那个高股息 ETF 我其实可能整个到达不到那个 4%法制
是 所以 報酬率所以買高股息 ETF 本身就背離了 4%法則對 這個對我來說如果我要照這個方式去做的話就會有這個問題啦然後另外就是說像高股息 ETF 也會比如說因為它配息比較高可是 4%法則就告訴我們說只能花 4%可是像高股息就會可能有的會配到 10%但其實我是不能花到那麼多
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投资还在那里他现在就给我这个 10%的股息我当然可以花掉但是因为我们在他这个 4%法则运作比如说是可能是三四十年我退休之后那你现在股市好也许就是今年好所以你可能不能在今年很好的时候你就把那个配息全部都花掉那万一也有可能会发生 2008 年那种熊市好多年那时候你要怎么办所以如果有一个固定的话
是啊 但如果说今年股市很好它跌到 10%那我花 4%就好了其他 6%再投入去股市也可以拿这个就是没有自制力没有自制力或者说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干脆不用配出来因为我配出来再投入大部分人可能也不做了或者说你去选这个要再投入问题是说它长期报酬率又没有指数投资好那何必配出来你又把它再投入
好像那個問題的意義也就不大但我很好奇你就是一直重複的投入指數型的標的你會去在意市場循環跟週期這個問題嗎畢竟有的時候大盤就是會好有的時候譬如說像今年會決定會怎麼走你會在意這個週期嗎是不會因為美國這 4%法則到現在美國的這個成行啊這個機構他們有一個網站
他們每一年都會公布新的這種提領率那他們做這些研究都是看美國的或者說全球股市過去很長的 100 年的歷史的週期去看每 30 年退休這樣循環看循環看根據過去的歷史看其實都沒有問題所以其實我們不太需要去擔心就是說這種短期的
那另外不要買高股 CTF 的原因是因為很多都是單看台灣市場變成糞股這樣也不行對啊因為像現在美國那邊對 4%法則的研究越來越多他是在講那個全球的這個股票的一個配置那因為我們如果投資高股息我就很可能集中在台灣的少數的配息比較高的那些產業或那幾支
那当然他还是比比如说我自己去投资个股来的好可是就这个分散性来讲其实他应该是没有办法用这些股票去支持所谓的这种 4%法如果我要用这 4%法则我想要相信他那我就应该要做这个全球的
股债的这个配置可是我很理解有一些人买高股 CTF 他的心态就是他不想要有一天他落得他缺现金的时候他没有现金他必须要卖掉自己的股票他会觉得那我在这边投资什么那怎么样避免这个心态然后不去买到高股 CTF 其实高股 CTF 它还是股票那比如说我们如果很担心我
市场不好的时候我要卖股票其实也有可能发生在高股息的最近这几个月就是有的高股息 ETF 它可能就是那个比如说配息啦或者说其实它的价格甚至可能是亏损的那如果在退休期还是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所以其实比较好的做法应该就是说我就是定期的必须去对我的投资我退休以后那一匹钱我就要做好资金的分配股票跟债券然后我就是每一年我要去做所谓的那种债平衡所以我的现金流如果我开始用这个指数投资我的现金流从哪来我去年曾经有一次股票涨很高的时候我的股票股六债四然后我的股票可能就变成 65%
债券跟定存剩 35%就是多出来那个 5%我做债评我就卖掉那个 5%的时候我就保留一点现金不要全部把它投入到我的债券里面去这样子就自然会有一点现金在手上你自然就会有那个钱所以这个 4%法则它讲的其实就是说其实你可以自己卖股票也没关系是不是对啊 没有关系啊因为你的长期成长是好的像比如说我们 0050 我刚退休的时候好像价钱才 79
那现在可能比如说 190 那以前我可能要卖三四张我才能生活我现在可能卖一两张我就可以因为它的这个本身这个投资它是有在稳健成长的所以其实是我自己是觉得不需要那么担心然后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说像比如说我们一般退休的人来讲我们本身就不建议全部投入到那个股票里面我们应该要保留一些这种紧急预备金
甚至有一些是放在债券裡面
因為那個股市情況不是很好要緊急的去賣股的情況應該就是透過像這種資金把它分配好但席琳姐其實妳退休到現在中間也發生過好幾次的股災其實這種資產的波動會讓人很焦慮啊是那我自己還好是因為我像比如說 2020 年的時候我那時候股票不是全部的錢都在一面因為我佔的比重還是很少那像現在我已經投到股六再四
那我也有去算过啊比如说现在如果股票它跌了一半其实我只是回到 2017 年的那个我的资产的水位那更何况我其实中间的这些消费我都花了嘛我去年还去那个欧洲玩了三次这样子那其实就是说你如果长期的去做好你的资产配置然后其实你在退休以后理论上讲应该大多数人都会看到你的资产应该是随着时间经过
它是成长的其实我们观众很喜欢做一个思想实验每次这样子退休的这个议题就有人这样问说假设我现在零存款我什么钱都没有我 40 岁来得及吗我怎么准备我的退休好那这个部分呢我就用一个表给大家看一下就是 45 岁开始算大概你一个月如果能够做到那个储蓄大概是两万期那我们国人平均的这个薪水好像大概是五六万吧
所以你大概储蓄率要想办法让自己斤一点可能要到这个 45%左右那你如果愿意这么去做然后处于这个就未来 20 年这个资产的一个成长那有三种情况假如说你只是很保守因为有些人就是说他投资失败以后都不敢再投资他可能只敢放定存可是这样很小心的话其实你就会没有办法达到那个目标你可能在 20 年后大概会有 700 多
也沒有很差啦就是這個儲蓄的習慣是很重要然後再來就是如果你是用這個股五債五大約啦就是我們的報酬率可以大約是 5%的話那這樣子 20 年以後你應該會有這個 1100 多萬那這個我為什麼用這個 1100 多萬呢其實是因為比如說我現在現在講說我現在退休需要 1000 萬可是因為錢會變薄嘛
我们的通货膨胀所以其实你 20 年以后你需要的不是 1000 万你可能是这个最后一个请进可能需要的我算出来是大概是需要 1400 万
那你需要 20 年以後需要 1400 萬你現在要怎麼做就是你不可以太保守比如說我錢全部放定存或股五債我退休人士可以啦比如說大家還在上班的話其實大家應該可以股六債已經是夠安全的這樣子的話你大概長期的報酬率到 6、7%應該是沒有問題
這種情況你就可以存到 1400 萬那賢姐的意思就是這個股六債四股都是 ETF 然後指數型的投資標的因為不然就會跟我姊姊一樣就是我們白忙一場後來發現我都落後大盤是最後呢來幫這個賢姐來為大家介紹這本書叫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好直觀的問題喔好想看哪裡從哪裡來當然不會無中生有啦但是我覺得有紀律的這樣子的投資是很重要的那除了這本書之外它裡面提到很多人家兩大現金流四種不同跟五道財務關卡但是我想要請賢恩姐最後呼籲讀者就是在這一方面的投資啊退休後錢從哪裡來我們應該怎麼樣來建立這個心態呢
其实像我读者里面也有蛮年轻的我觉得很可惜的是有一些人他们刚出社会那前面第一笔第二笔投资他就亏钱那其实那亏钱也没有很多比如有人跟我说他亏了一万多块其实不多钱吧可是因为他对于这个投资可能他的理解度还不够他就马上吓到
就是縮回去開始去用那個定存我就覺得很可惜剛有給大家看那個表其實你只是需要的是去長期的去做這件事情去執行它但千萬不要在中間就是我歪出去的時候我就開始停住了什麼都不敢做我就覺得很可惜
是所以希望就不僅僅是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有如果說一直都沒有這個投資的概念的我相信透過這本書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更理想的退休生活今天謝謝賢人姐謝謝謝謝哲青 謝謝小璐謝謝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