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伟: 我最近在剪辑播客时,发现长时间佩戴入耳式耳机很不舒服。大多数蓝牙耳机都是入耳式且带降噪功能,降噪功能可能加剧耳鸣问题。但听白噪音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耳鸣。Nothing Ear (open)的连接距离很远,即使隔着墙也不会断连;摘下后仍然会继续播放音乐;人们可能需要时间适应开放式耳机的佩戴方式;它的充电盒太大,接近手机大小,比较占空间。目前开放式耳机没有专门的充电盒,运动型耳机通常直接插USB充电,而非使用充电盒,原因是为了防水。
诗丸: 大多数耳机只有防泼水功能,并非完全防水;大多数耳机和智能手机的防水防尘功能有限,例如进水后可能导致短路。因为耳机进水问题,所以借了Nothing Ear (open)耳机试用。
黄重松: 我觉得塞入耳式耳机有异物感,而且用完后感觉很脏;入耳式耳机在耳道内震动,容易卡住分泌物等脏东西;我有耳鸣,想尝试不同类型的耳机看能否改善;我每天都感觉像夏天一样,听到蝉鸣声;我原本想尝试骨传导耳机,因为认为可能是耳朵本身有问题;戴着Nothing Ear (open)耳机几个小时感觉不错,可以忽略耳鸣;长时间佩戴会夹到耳廓骨头,有点痛;耳机的设计对耳廓会造成一定的压力;Nothing Ear (open)耳机音质不错,尤其适合听自然声响;通过APP调整EQ后,可以听到更清晰的声音细节;在65%音量以下,声音饱满,高音不刺耳;超过65%音量,声音会有点破;使用任何耳机时,都应注意保护听力,音量不要超过50%;高分贝或长时间使用耳机都会损害听力,即使是骨传导耳机;耳机的音质不错,空间感开阔,类似听音响的感觉;Nothing Ear (open)并非正统开放式耳机,更偏向生活型耳机;Nothing Ear (open)更偏向生活型耳机,而非专业Hi-Fi耳机;Nothing Ear (open)的设计更接近贴耳式耳罩耳机;Nothing Ear (open)属于消费型耳机,适合日常使用;Nothing Ear (open)不适合听重低音或高音音乐;Nothing Ear (open)适合听流行乐等轻松的音乐;我的耳鸣是来自大脑内部的声音,而非外界声音;我需要去看医生检查耳鸣原因;开放式耳机对我来说比较舒适和安全;我给Nothing Ear (open)的评分是78分。
小念: 大多数耳机只有防泼水功能,并非完全防水;耳机无法完全卡进耳廓;耳机的佩戴效果因人而异;耳机设计可能更适合中等大小的耳朵;除了运动外,耳机不容易掉落;长发或佩戴眼镜口罩会影响耳机佩戴稳定性;耳机的设计使其容易被头发、手或眼镜口罩勾掉;耳机的佩戴方式是其设计上的一个尴尬之处;Nothing Ear (open)的APP功能性一般,预设模式足够日常使用;Nothing Ear (open)的EQ调节功能一般,预设模式已足够;Nothing Ear (open)是消费型耳机,并非专业耳机;在吵杂环境下使用开放式耳机,可能会不自觉调高音量,影响听力;在嘈杂环境下使用开放式耳机,可能会导致使用者不自觉调高音量,从而损伤听力;使用开放式耳机时,需考虑使用环境和情境。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