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8 国资的秘密,聊聊你不知道的地方国资投资现状

Vol.18 国资的秘密,聊聊你不知道的地方国资投资现状

2024/3/12
logo of podcast 佩妮聊创投

佩妮聊创投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国有资产是不能流失的如果真的头盔了我们是真的是追责的这种情况下对你自己本身也有责任所以现在确实这个市场现在出自主体变成地方国资之后整个 LP 的风格和话语权都变了他们更多还是带有这种政府或者说是非常老派的国企的这种作风

跟國資私逼你是肯定死不過國資的所以你為了避免最後跟國資私逼不是什麼樣的國資的錢你都能夠拿都能夠解決的

国资机构的职业发展路径的话更多时候看你是能不能熬住因为你如果本身对于薪资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话你在一个地方选择苟住因为总会有人走你慢慢你苟到个地还是能够苟得住的

大家好我是 Penny 这期是我跟一位国资的投资朋友的交流实录大家都知道投资圈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了现在是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投什么国资背景的投资金额已经占了全行业的 70%到 80%除了招商反投其实他们背后还有很多的潜规则在这个时代我觉得不管你是做创业还是投资我们都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他们的这种思考方式和决策逻辑生意经过了一些处理哈大家懂的

好了 欢迎大家收听也欢迎关注和转发给你需要的朋友

视察一下那种感觉如果说拿了钱还带了什么我要反投或招商引资恨不得每半个月就要问你这个招商引资什么时候来落地这个就挺看跟地方国资的处的来不来和里边爽快不爽快国资到底分哪几种从现在来看的话首先从资金性质基本上就分国企央企和

那个央企的话就是在央企名录里头的所有的企业这里头的话像是比较有名的中金就算是央企银河也算是央企这些都是属于中央金融企业包括像国新像国调基金像国开金融这些基本上都算是央企国企的话一般包括像三峡它可能更多是国资委来监管以前很多这种大型国企的产投

就还是算是说是国企和地方国企这样子会比较清晰一点国企头会分成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话那显现就是中金啊中信啊像是国条基金啊国新基金啊国改基金啊这些就是比较典型的算是这种金融机构包括券商系的也算

然后另外就是大型国有企业的下面的这种产业投资像什么三峡呀中能建呀中石油中石化中化资本但现在的话他们其实这几年的话收的限制比较大就是因为今年年初呼的关于国企设立基金必须要服从主业的这个要求所以原先他们其实在市场上

我们还见的还比较多他们投的也比较激进各种各样的项目都能投也新设基金当管理人但是今年因为新的鸟围绕主也来进行投资和设立基金之后他们现在市场上见就比较少了所以现在还是券商系的反而会多一些因为券商系现在去各地当管理人都没有太多的限制今年中金在各个地方拿钱就拿得非常猛然后就是地方国资地方国资现在其实比较有名的就是生创投生创投就是地方国资地方国资的风格其实差别就比较大了

像市场化投的很好的像陈创投像海联合他们这些然后像苏高投这些都属于非常知名的而且投的非常好的地方国资剩下的还有一些就属于产业扶持性质更强一些的比如像江西国控很多这种地方国资更多的他们会当一个 LP 基金管理人的角色会更多一些各地方的话也会有不同的这种侧重和偏好

现在因为你看新闻里个个都是几千亿几千亿的什么大的什么基金然后又有什么引导基金又有子基金这个我也没有特别搞得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般这种基金最核心一点还是说名号说出来会比较重要就比如说你一个省里头设立基金肯定不会说我就设立什么很小的那种但是我会先说一个千亿基金其实这里头一般出资的话就会省级层面很多是那种

归笼归笼审级的这些国企让他们拿一部分钱然后再跟各地方各地市再拿一部分钱让财政再拿一部分钱来拼个盘子然后一般现在审级的话都是这种母基金居多我只给出给基金管理人当一个这个母基金对不直接投到项目有基金管理人再来投但是实际上资金能不能到位的话它的限制会比较多基本上就会有反投比例的限制还有这种不实际出资吗等你投出去多少再来跟我这种

现在基本上国资的项目都是拷款制很少会有分批视角的像我们这几年接触的基金 20 年还有这种条款能够说我是分批拷款但是这几年也纷纷签了补充协议要改成按这个项目视角来

那这样意味着说你每一个项目要过其实都要至少得到他们的首肯因为现在基本上去年之前可能各个地方政府还不会有特别明确的基金管理条例但从去年开始基本上从省里头开始省里头第十到县都会出台基金管理条例如果省级的话一般不会说要派投委但是会有这种投委会观察员如果说是第四级或者实际出资的 LP 他一般会要求会委派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基金结构就比如说是省里头来批你这个基金设立但实际上基金里头会省里头协调一些国资和地方政府来给你实际上出资出进来然后这些核心 LP 有些会要求会委派投位就导致你其实在过项目的时候就是你要基金管理人你自己管会之后你还要跑到 LP 那边去上 LP 的会然后 LP 不一定每个项目都会特别积极

还是对资金的使用就会更加的严的就慢慢收紧其实现在地方设立基金的核心还是为了招商引资和 GDP 所以反投是一切的基础和种种之中甚至大多数基金都会设一个条款就是你这个基金投的第一个项目必须要是反投项目才能后面再投别的项目当然可能也会看有一些像是那种经济确实是比较

差的这种地方的话他会说你可以先投一些别的之后慢慢来推但是慢慢的就是这种钱如果限制不够多的地方或者说是经济比较好的地方都会要求你要先进行一个翻投这个

这个反投如果不懂的人他得解释反投因为反投我看还有很多倍有什么 1.5 有两倍三倍甚至高了五倍对于企业或者 GP 拿到的钱它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讲就是一般化目前比较多的是叫做 1.2 倍 1.2 倍是指的是这个地方国资出资主体比如说我一个基金一个亿的基金规模他投 2000 万那就 2000 万乘 1.2 就是大概 2.42400 万必须要是落在当地的

反投项目反投项目的认定其实各个地方会有很多的差别大多数的口径其实是以招商引资的考核口径作为这个认定一般最喜欢的就是你的这个固定资产投入比如说你厂房啊设备啊这些然后宽松一点的地方

可能会要说只要你是注册资本金再宽松一点可能包括设立分公司或者说是缴纳税收都可以但是比较核心的硬的一些的一般会是以固定资产投入作为最核心的考核的反投的要求当然具体条款看这个管理人的强势和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的迫切度可以谈谈好一些的话可以把后续融资金额都算到你反投里头或者说是我们只要注册资本金或者走个账都行啊这个

还是空间还比较宽你的感觉像招商是你看改革开放初期其实招商个例就都很火我记得是有一波现在是最近这几年是招商喊的特别热还是其实它也一直是很强的需求但是没有用股权这样的形式来走

我觉得是从地产不行之后招商明显会更重一点因为原先的话各地方政府你有这个土地财政的基础你数据都能做得很漂亮经济增长啊不管靠债务也好靠土地财政你都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这个收入数据和这个经济增长数据嗯

那现在实际上你失去了土地踩成这条腿各地方政府的这种对 GDP 也好对这个投资也好它这个考核指标依旧压力都在的那你怎么实现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招商因为你其实区域内的企业政府对区域内的企业是相对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们我们这些公司能发展到什么情况他们有盘子基本上能盘得出来那主要的变量和增量部分

就体现在创商引资对而且这样子的话说出去也比较好听当然再也不得不说你涉及到创商引资涉及到投资涉及到股权和这些的话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空间也会比较大一些所以说大家也是比较喜欢这个玩法

就这个万恶的 KPI 就是政府的 KPI 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般了解招商引资的话就是我们本年度的新增的引入投资的数量总规模比如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我们比如说有一些的话像江苏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们会有专精特新企业的考核就每年要新增多少专精特新企业

所以我们一般去地方去谈之前都会看他们那个省政府啊县政府的这个工作报告然后看他们最近有什么政策他们工作报告一般就会提我们这个侧重点是哪比如说像比较熟的江苏就是专精特新要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多少多少家他们出了一个专门的战略规划说

我们未来什么多少年要推多少家专精特新那像浙江就 415 产业集群然后就是我们要打造像汽车啊精密制造啊一里生物一遥这种产业集群然后后面各个地市可能就会有一些侧重的产业所以他们这些的话会有一个专项的一个指标这种指标也会分解到各个地方政府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县里

设立一支基金的钱相对还是挺小的钱一般这种浙江的地级市每个地级市都会有三四个这种大型的国资平台成都平台他们资产规模基本上都是在几百亿好的可能大几百亿这种规模你设立一支比如说十个亿的基金说实话真的能投出去能投到两三个亿就已经投得很好了他哪怕出一半其实也就可能就一个亿可能分个三到五年十角一个亿这个压力对于地方国资压力其实不是很大

然后再有一个你毕竟股权记在账上这个只要是记在账上的不是那种硬性的我们就总有这种腾挪的空间反正还没有一些像西部中西部的一些省份他们的这种基金能不能设起来最后能存多少钱我们还是比较持续的

持怀疑态度的但基本上我们现在所有社的基金你真正能够投能投个 20%到 30%就已经算是蛮好的就是我号称募了一支可能 10 个亿的基金最后因为实际投实际扩款 20%到 30%投出去符合它的标准能投过一半的就已经是非常好的其实对于现在地方国资也好地方政府也好让他们去招商引资已经没有什么新的这种方式

方式来做了像前几年大家都是安徽的投行模式现在各个地方也都学会了也没有太多的这种空间给其他人来玩不做动作也是不行的大家是怎么解读合肥的那个模式赶上好时候当时的领导还是比较有魄力的

当时大家都还没有开始这个模式也赶上了其实那几年也是中国股权的一个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高潮的年份你刚好又赶上了这个新能源和半导体听说现在的各种内卷因为除了股权这么一堆 GP 帮政府招他们还有自己的招商队伍嘛那些招商队伍其实堪比销售但就更猛了对我们遇到极端的那种用人用得很狠的就是从去投标开始就已经不断地给你发项目

可能一个星期能给你发十个项目就让你看怎么样因为他要促进你们的投资团也去撬动他过来其实现在地方国资在给钱给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今年的感觉是没有像去年或者说年初那时候手松还是明显越来越紧然后再有一个市面上的那种真的能够投的好的项目也真的是越来越少哪怕适合招商业资项目都很少很少

好的项目像你说的有这种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还能交税的它本来就是各地的这个重点保护对象或者它已经冒出头来了它不会像早期的是那种你能在水下去挖掘它至少现在已经息息差没有了我是觉得现在很难有什么水下不水下的了首先两点第一点就是你现在已经没有那种大型的行业机会或者说大型的新的那种全产业链的那种企业的机会出来

你能够看到的很多的这种感觉不错的企业都是非常行业细分的可能这个行业市场规模在全国就大概可能是个五六十亿的一个市场盘子现在可能就两三家在做由于家跑的比较快一些现在预计可能两年内到三年内能到五到十亿这已经是非常好的这种企业了像这种企业的的

发展路径基本上就是前面创始人凑一笔钱先跑产品产品跑出来当地的国资比如说县里的或者什么的他们就先拿一笔钱或者也有一些是这种好的这种像红杉啊高岭他们会挖掘出来他们来投一笔

然后之后下一笔就基本上就是会有像什么国条啊会有像互联网基金啊会有像什么国改这种基金进一笔最后一笔就是洛杉矶能找一个地方政府来买最后那个大单然后就可以等着上市了当然能不能上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上不上能赚多少钱都不好说也得看到是二级的情况

那种已经算是很成功的项目了已经是很成功的项目了而且其实现在大家在做的时候非常愁的一点就是你说这些项目是不是好项目是不是好企业你不能否认因为你能够肉眼可见或者说一个你从产前和产能和市场规模你可以知道它未来两三年基本上就能够实现一个盈利的这种状况但是它够不够上市其实是很难的个人的感觉就是你这种中型企业或者说这种细分领域的企业它

不上市可能对他是一个更好的结果因为你从他来讲他基本上在细分领域这种五六十一的全国市场上能占到一半的话他自己能活得很好但你想让他再跨越到新的领域或者说你想让他再把产品找到新的应用范围的话这个投入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但你要是不这么做的话你上市的前景大家不会特别买这个单

是这样子的 因为上市这个需要是对未来的预期如果你本身就是个先行增长整个市场规模又不大又很难去像你说的跨圈把其他领域也干了那上市就是你上市成本也挺高的但这种人家就劝了听了不上市了我觉得金融就更难做了我这一个朋友说 他说他们反而就是觉得因为政府的标准跟我们以前看觉得好项目的定义其实就不一样像你刚说的 因为他们关注的点可能就不是纯粹的财务会

是因为其实从政府来算这个账的话它会有几种算法首先第一点算法就是说我这个税收为什么他们那么偏好在国内资产投入为什么那么偏好产值因为他是能够算这个税收的为什么现在特别喜欢制造业因为你制造业是有各种各样的税可以收的

你这样子的话我一个项目可能比如说估值大概 15 个亿左右的项目你基本上投个 5000 万到 6000 万就能够来招引或者说多一点的话投到一个亿能来招引地方国资实际上出的钱也就 50%到 80%这样子的话算上来它可能三五千万就能够招引来一个企业如果它能够实现比较好的利税的话

那从地方政府那边整个账都能算得过来因为地方国资还是要服从政府的这个整个一盘棋的考虑

这个税的口径我再问一下是因为比如说像这种制造业它的人就相对比较多就需要雇的就比如说工人然后他又有地他又有交易所以他的税会比那些轻资产的公司要多一点还是有别的什么口径一个从制造的角度来讲这个税比较好查和比较好收你比起那种服务类的或者说是那种贸易类的或者说是研发类的我这个你有多少的产能你有多少产量你用了多少电什么这些我政府能够算得出来监控到

我就能好算这个水比较实在一点而且毕竟你尤其是像江浙一带主要还是知道地方政府这个耳濡目染他们也更懂一些你让他们搞什么新药研发根本听不懂你让他们再搞点什么这种服务业其实他们不太懂的而且从政府来讲的话你钱放在哪你放着变成资产变成厂房政府也看得见也不怕你跑

政府也是很怕跑了你像每日优先是吧倾倒那么多钱砸下去然后说没就没了跑路的风险其实还蛮大的这是对人性极大的考验而且再有一个从观感来看啊

我是觉得消费类项目啊这种东西它如果很靠融资要一直融资的话那其实这个生意就不太合理转不过来你换一个思路来看其实地方国资的很多时候投它更类似于一种介于股和债之间的这种东西因为它其实对回购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嗯

甚至也是会说到时候真的就会去执行你的回购和这个回购要求的那这种情况下对于政府的话他会很看重你能够谈下来多少的一个回购利率这个刚好可以聊因为我听说至少在跟比如说国资类的这块条款确实是比较严苛虽然但是国家不是明令是禁止说你这种民股实债的行为嘛所以但他都要求是要个人连带对吧

不知道这个比例像你们碰到日常碰到这个说实在话分几个方面来来考虑首先我们也是会投市场化的项目的然后再有一个就是也要看这种企业强势不强势从我们最宽松的例子来讲的话前段时间光伏有一些做政府级材料的做硅片的这种融资规模很大

一融融个二三十个亿而且都是地方国资或者说是地方国资加央企资金这么组团进的这种它其实相对强势而且因为已经是地方的支柱企业的话它的地方也会站在它这边来跟投资人来谈判它基本上就谈不下什么回购条款

都是很虚很虚就非常非常虚的就我们最虚的那种就是说你只要提交材料就可以解除回购像严苛一点的就有一些那种实在是觉得这个企业不稳当又不能提供招商引资这种支持我们就还是要求不仅是你要回购而且是无限连带的回购这种也是有的这其实就是看整个你在谈的过程中帮的这种

就是 LP 的诉求然后我们自己管理的诉求还有项目的强势程度来综合来看吧所以这个东西其实确实不绝对要看那个项目本身的情况总体来讲只要是国有资金它肯定是要有一个至少形式上的一个回购要不然商会的话好受一些的国有资金因为国有资本的差别非常非常大

你像招商局资本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国资身上头也算是国资国概基金也算是国资我们也算是国资但是各家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这种其实跟原来的银行的那种贷款甚至有一点点感觉像就是以前大家不是诟病说银行的钱都是给了不需要钱的人吗

真正的很需要钱的他又不一定会给包括这种国资的头上次有一个朋友也是跟我说就是如果你还比较小或者是在一定阶段之前你没有过那个临界点你是很难拿到钱的但你当过了比如说你成为了什么明星项目啦然后像你说的什么地方自住的什么重点培育那个时候很多钱你想拿就会相对比较容易而且是各地都来找其实国资的钱也是某种程度上是有套路的以我待过的国资机构还相对的偏保守型的

先是在这个 PE 型的机构然后因为牌子够大嘛所以到那边的项目基本上都是这种明星项目所以这种时候更多看的倒不是说项目或市场的空间而是说你这个项目不要有特别大的瑕疵这个瑕疵是指比如说什么净资产为负比如说什么这个

失控人各种乱七八糟的关系对然后什么不清不楚的体外资金循环什么这种比较大的瑕疵就是合规肯定会过不了的因为其实从国资的这种封控和审核偏好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还是以进交报告为主进交报告里头提出来一些重大瑕疵如果说解决不了的话是肯定是

做不了的在没有大的瑕疵情况下投哪个项目不投哪个项目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因为从投资经济角度来讲很多大型国家是不缺项目的就是总是有项目能做那做你不做你的话就挺看你能够公关你们跟市场化的差别至少像跟以前我们用结构比就是差别很大以前可能在我们看来 sourcing 或找项目是一件非常花时间而且占据你大部分时间的事情那像这种听上去似乎就是你看招商也给你喂

Fa 给你喂别的 GP 也给你喂反而是你在哎在那选我只能说我前东家确实是这个样子但现东家的话找项目还是有一定的压力的因为你给原先的牌子足够大吗确实是不缺项目因为很多钱还有带一些政策性和引导性对于收益的回报要求有但是没那么高更多是说你要符合他的政策性和这个引导性让项目没有太多的问题基本上大家都会来弄你来来找你来

因为很多国资实际上某种程度上他卖的也算是一种牌子钱国家级的基金也好或者这种产业基金的头部基金也好我拿了你的钱的话其实有助于他在下面再去融资和有助于他的这个后续业务退让大家甚至会觉得我让你投了是否能有助我上市也会有这种情况

像我之前离开之前做的最后一个项目就说白了就是老板准备上市了出来交朋友的几个大金国资大家雨露军战大家都有份额我就是来交朋友的送你们一点点份额帮你们也完成点现在到这边的话毕竟我们比原来机构还是跟市场化竞争待遇再说市场化竞争还是要有的而且这个资金性质毕竟也是要募资的不再是那种没有条件的钱那实际上就是反投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

你又要说你投的这个项目从本身从我们国企的角度来讲你不能出现重大风险这个企业你不能太不靠谱你还是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另外一方面你又想把这个企业得带到当地能够去完成反投实际上对机构的挑项目能力是要求非常非常高的实际上你真正的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很多那种精品的

机构精品的 VC 和这种做得非常深的行业内的这种 FA 他们对企业的掌控能力和对行业的了解能力是比我们 GP 的了解程度是要高的所以我们现在一个策略就是跟几个行业内扎得比较深的机构合作比较密切一些这样子至少我们一块儿把一些项目来完成它的周上一次落地来完成反投

他们跟你们合作的因为你们都是 GPFA 令说如果都是 GP 在这种合作的基础是在于互相完成支票几方面吧首先第一方面现在说实话市场化的 GP 确实在募资的时候他们的压力是会比较大的很难去拿钱有些钱确实也不好拿

而且就是竞争度很高我们的优势是毕竟是套着国资这套牌子我们在服务 LP 这个角度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比如说他们巡视巡查的材料我们可以给他们准备什么相关的口径我们更知道怎么帮他们一块去回答和答复这个其实是我觉得我们目前

核心的一个竞争力有一些市场化 GP 可能拿不到一些小的国资的钱或拿不到一些地方政府的钱我们能拿到之后我们能够帮忙做一个翻译的工作就把市场化的这些信息翻译给 LP 然后来让大家来投基本上我们在接触这个地方国资的投资团队很多地方还都是相对比较初级比较起步的基本上一些县里头的市里头的好一些县里头的大多数都是这两年新招的团队或者从别的口转过来的团队

他们实际上确实还是需要一些这种在投资的角度的给他们的支持和这种帮助拿不到钱他还叫 GP 吗会不会其实就是大家都是 FA 的编织对啊现在不是 GPFA 话我们虽然拿到了钱但是也是要每个项每个项都去 Pitch 的就是都要去单独再去跟 LP 来汇报来那啥

而且因为现在确实这个市场现在出自主体变成地方国资之后整个 LP 的风格和话语权都变了他们更多还是带有这种政府或者说是非常老派的国企的这种作风觉得我出了钱你就要比较听我们的真的能够放手给 GP 去让他们去做去投的

还是比较少然后再加上其实因为你算一下前两年就大概如果说是 1819 年拿的钱这些钱投到哪些领域基本上投到新能源和半导体这些领域现在都退不出来 LP 可能之前觉得你们都是很专业的机构投了项目也听着在融资都还挺好的然后听着增长也挺好的然后只说到期了是不是该上市了然后来了一句今年上不了市 LP 也会更加的慎重

对我有时候觉得主要是这几年市场太差不然 DPI 也不能这么差你说那些对吧 1415 年 16 年的新基金你说现在不延期能干什么好像确实也不能咋样是因为其实说到这个你水手口劲

我们逼近的主要税种还是以这个地产进出口还有增值税为主那这样子就导致你其实各个地方国字的偏好就不会偏好是那种奔着上市退出也好或者说奔着互联网啊或者是高成长这种东西他还是会偏向于那种带有制造属性或者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为你上市的你看中国总共也就 5000 多家商业公司你就算那么大搞一段能上市的还是凤毛棱角吧对

也要靠股权增值而且他们估计心里也知道这些企业上了也不会是那种特别大想靠这个赚钱比较难你很多地方国资他们你想他的资产结构以这种公用事业为主以这种高速公路也好或者燃气也好或者说什么这种实体云他的收入其实是很低的大几百亿的资产规模可能实际上的那个

净利润也就几个亿对吧那你这点的话我们他投了一支基金如果你这个企业融资融得非常好两年可能翻发的这种融资如果你直接用市场的最近一次融资发给他们体验在报表上他们投个 3000 万啪一下翻翻变成 6000 多万年外收入就会很高的那你这个一下子爆了的话他们也

并不能拿更多的钱在国资考核的时候他只会认为说你这块有一块新增的收入这块收入明年我是不是可以预期你能够继续持续所以你这个东西你就得提前跟 LP 来沟通好你们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偏好和风格因为你选估值方法我们永远都是可以更保守的而且如果说你对项目很多退出预期是可能要回购甚至说是股权转让不会有太高的回报的话我们也并不希望按照他最近的融资来体现他的资产价值

因为其实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也需要考虑我们的这个报表不要那么具有的波动这种感觉是不是现在虽然大喊了一些什么股权财政但实际上它的占比还是很小很小至少是喊的声音大但是实际上落地还是相对保的在干对啊因为从我们这个目前接触你

比如说你备案个 200 个亿什么今年什么一季度新增 200 个亿的备案规模但实际上真的能靠到位的估计可能也就首期需要 1000 万我觉得对创业公司这种来说什么样的适合拿国资或什么样的可能是国资比较青睐的或者它得到什么阶段我觉得现在很多公司会想但它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我觉得就是如果说你是要扩张产能的时候是最适合拿地方国资的钱这个其实跟收入这个层面都还好

因为其实我们原先就是纯投我现在在看这种项目来决的话很难说我把它按照什么 A 轮 B 轮或者说这样的来分我们会更多的看就是说你产品的成熟度和你是不是要扩张产能一般基本上只要你的产品是比较成熟了要进行产能扩张的时候就可以跟地方国资来谈

成熟来到就意味着它应该有一点规模吗比如说你小市已经跑出来拿了一项订单你有这种实际的产能扩张的需求你拿地方政府的钱我能把产线落在你当地如果这么松起不是可以有那种空手套白狼的机会有很多去年也见了很多这种项目

但这种是你说是新公司它其实也没有实际卖它只是号称我已经过了什么什么我现在需要过了我就可以去这种东西很多的而且好多无非就是多找些地方多少都能拿到一些钱这种情况还是有的就为什么说这个套利的空间是比较多的这个里面是不是还有 GP 的这种

要求助困境可能不太合适因为我有听说比如他先拿到了像以前他可能是能拿到钱的他第一期他必须得在什么时间他就是得投完他不然他在第二期他就人家就不会给他是的两方面第一方面就是说现在如果是国资的钱他的管理费基本上都是按照实教规模来收像我们有这基金规模很大但现在一份管理费都还没有收到差旅费都已经很多

对就是就是招商引资还没有投出去像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会有这种压力在我们要投一些项目以前投资机构其实里面也有这种就比如说下面的人很想出手因为反正花的也不是他的钱他出手了那个有可能成对吧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简历上多一个案例但是 GP 他需要为这个负责他需要为整体的收益率负责他就会来压他们两个会形成一种博弈那像这种如果像国资的这种 GP 他们都很想投出去难道要靠政府来

来跟他博弈吗如果说是国资 GP 至少我们这点风格的话你的公司会给你非常大的压力因为我们在基金里出的比例还是蛮高的这种情况下国有资产是不能流失的如果真的投亏了我们是真的是追责的这种情况下对你自己本身也有责任当然有一种策略就是你在一家公司干三年反正项目投了

怎么往早投反正三年怎么着都能活了过去然后跑了也是个策略在体系里也得被追如果不在体系里大家都知道因为国资体系其实机构就那么几家每家就那么三四十号投资经理和投资人员基本上你打听打听就那什么我原来那时候面试的时候一边面试一边面试我的地方的人就找我现领导就那时候钱老板就问这个小伙子怎么样了对就这个圈子很小其实就那么些人那你三年

现在也没报出来,到了第五年可能才,那你又已经在那里已经干了两年了对,还是跟你个人口碑的问题我们其实是跟一些 GP 合作会更多一些他们其实投早期的这种 GP 的话因为比你投的早你跟企业的关系会更好一些他们会有一些项目,器械的话他逐步拿这之后要扩产的话他们会比较清楚这个区域这些 GP 他的出资的那边构成可能国资占比就会比较小

但是国资占比也在提升对 原先更多的会是以比如说上市公司然后高净值一些险资但现在地方国资的这种占比程度还是越来越高的他们也会去投这种比较小的 GP 对吧 投早期的他们会投早期项目一般这种 GP 他们就不会再投你看到那个报告没有我记得看了说现在国资的出资比例就数量占比应该是 30%多然后出资比例是 70%多

就是在整个资金盘里面大概是这个样子概念这个时候很多市场化 GP 他们非常难做的一点在于投到子基金里头地方国资投子基金的比例是不能超过 5%很多地方会限制的不能 20%到 30%那你在这种如果 70%的资金比例都是地方国资或者说国有企业的话那你就避免不了一个基金想租钱至少要拿两家地方政府的钱那如果你拿两家地方政府的钱

这会很有可能你算上一个 1.2 的反头那边算上一个 1.5 的反头你算出来的话你整个基金 100%里头可能 70%都要想办法给这些地方完成反头那其实市场化 GP 的这个压力也是非常非常大反正两家会打架吧我真的有一个好项目我去那还去这呢也会我们其实也有这个问题

就是我们管理的几支基金有项目能在这落地能在那落地说实话之后能去哪落地无非看我们哪边最近压更紧一些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出了这部分他还是需要有刚刚说的那些什么民企上市公司高竞职来跟他配但大家的收益诉求其实又不一样我们那边是要赚钱的你这你可以不赚钱但他们不行我为什么要给你来抬这个轿子但总体来讲还是相对平衡一般为什么你看苏州的钱

那么多人围着什么深圳的钱很多人围着首先一是好落二是这种省级的还有就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人家知道怎么玩法他的诉求不会那么的僵硬像企业其实也是一样比如说他 A 轮拿了什么什么钱 B 轮拿了江苏一个果子 C 轮要是拿了个安徽一个果子打个比方然后他的这几个股东就开始对各种疯狂打架

所以我们关系比较好的投了一些项目我们给他们建议就是得着一只羊使劲好好那所以就必须得找那种是口袋比较深的跟我们以前 PQ 项目是一个道理嘛我们说我们大基金那个口袋比较深投了 A 轮 B 轮 C 轮我们都可以包你也不用去外面各种融资了那相对于现在比较好一点就是毕竟现在的大多数的企业它的这种市场份额就是整个都细分领域的这种企业的话它本身对资金的需求不会那么

那么大他到上市的总共资格可能也就三五个亿多一点的可能五到十个亿那你这样子的话除非是那种特别失梦率的那种项目以外大多数你拿个两个地方的国资就够了有时候我们看一个项目就是属于拿了一个地方国资非常重的两笔钱或者说是拿了两个地方国资比较重的三笔钱还没做出来这种项目我们就不太想去看了他会有什么可能的大问题

我们因为也是地方国资的钱那你在前面两轮他们已经这么重的投入情况下我们进去的话很大概率就是一个纯财务投资的范畴我们没法给我们的 LP 争取一些额外这种权益在其次我觉得像这种发展了五六年已经拿了非常重的这种钱的企业大多数已经贿赂了一些产能而且产能可能都不错了这种情况下你还不能跑出来在上市的情况收得这么紧的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他并不是说靠企业能存活而是奔着上市去的

那你现在所有这种不能上市区的企业我们再投进去赌未来两三年上市窗口的改变我们觉得不太现实所以这种项目我们可能就不是会特别积极地去看这还是跟我们的以前有点像但是国外就不一样国外人家经常重视的对吧一大堆但那种是一开始说天使投资我都能给你帮忙全都是来帮你的负能力的但这个国资跟国内的这些就都不一样

我们都会劝你说最多拿两家你同一轮你拿个两家三家不要再多了这毕竟国资这个玩意就是急要又要且要的一个东西你既然是急要又要且要企业都忙不过来像我们有一些这种遇到这种项目前面的几轮 GP 基本上在后面跟国资接触的时候创造

创始人都已经忙不过来了这种接待任务很繁重因为像我们可能比如说投完了可能半年见他一次开个总是会差不多了对吧平常打打电话偶尔见一面因为你是这样就比如说我是国企投了你首先我和我的国企的领导我要来看我要带着投诉的人来看对吧我要带着市里的分管领导来看

比如说你是在北京我们试了一把手来北京出差了我身为国企我会说领导我们在北京投了一个项目领导您这次去北京出差您要不要去企业看一看让你说那有空安排一下就光这个领导拜访的任务都贼多了所以一般我们也是尽量会沟通吧所以我们也希望投的项目尽量使我们接触程度能深一点然后大家能够一块儿

保护好企业别让企业出事我除了这种落产能行的相对比如说轻资产一点的在国子那还有戏吗比如说软件我不能说完全没戏这个要看地方的这种口味我觉得大部分消费项目本身就不适合尤其你说那些偏线下的连锁的门店类的也不适合有一些比如说你说真的有厂的对吧食品类的那些相对传统点的人家也有产能货

但只是上市现在不太容易你非要实在是没办法对吧人家想搞这个产业也行只是那个产业没什么故事好说现在的话至少以有纯投资的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考核要求跟地方国的考核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还是要有这个收益的考核有你最后项目推出的考核你最后项目推出不出去也是要触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也得想办法给我们一个交代

那像我们这边的风格就是我们还会要考虑到你是不是项目走就退不出去是不是就亏损了各家的风格还是比较不一样所以我感觉在现在这个市场就是你创业者你必须要考虑怎么来应对国资主导的这个融资的局面第一选相对口袋比较深的相对那个营商环境各种方面比较好的

就落在那对你业务确实有促进他至少不会伤害你从我在跟企业交流的时候首先我就会说你第一点还是要看你的这个业务发展趣味跟国资撕逼你是肯定撕不过国资的所以你为了避免最后跟国资撕逼不是

什么样的国资的钱你都能够拿都能够解决的甚至有时候我们在看了一些项目我们会实话实说我就说我觉得我们这个钱不太适合您这边来拿因为不管是这个业务的方式也好或者说你的这个后续的就是从我跟您打交道这个感觉

你可能不太适合拿这些钱是不太会跟领导打交道还是这个比较复杂就是我们会是会感觉这个调性合不合而其实国资钱还有另外一个很麻烦的一点就是在于你一个基金的期限比如说是 6 年到 7 年但 6 年到 7 年期间肯定会涉及到领导的

领导变动那过程的那一年是肯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国资再换领导没人给你决策的所有的国有 LP 他最后这些事情肯定要上董事会的你董事长换了是不会决策的我们就今年其实有一个很好的项目我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活生生的就投不了因为换了新的领导之后领导的风格你得重新去摸而且有可能换领导之后整个基金的投资风格都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说在国资系统做事简单吧

也有确实有诀窍但你说男的话他的牵扯的诉求点会非常非常多我这完全外行就是比如国资在里面工作他其实也没有编制对吧他还是一个在国企上班的概念还是什么

确实现在都没有这个编制这个说法但是大多数的国资可能是不太会主动去裁人依然还是有稳定性这个好处的嘛这样是不是意味着他进去的人都是多少有点各种关系的因为他有市场化有对外的公开招聘比试这种环节也都有吗都有国资机构你能够感觉到招进来的人哪些进来的人就是干活的哪些进来的人就不是那种干活

干活的你还是体会还是比较明显的说我这个角度啊如果你要赚钱你就不太会来做一级了现在你想赚钱一级就不是一个首先你要选择的这种机会它只是一个体面或者比较有意思的工作因为不管从它的这种收益结构和它的这种功能

各方面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我一直是在国资系统工作我可能相对更适应这个话语方式沟通方式因为国资体系的好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不会有那么特别表的人际关系好

怎么表发真的吗大家都是体验人就是不像那种说来回抢项目啊他那种很卷的人那这个我们是体会过的对就是不会说真的那种良性比较特别那种因为你狼完了之后没有人会给你发多少钱就大家还相对会比较那什么一些当然可以分机构的不同啊外面是希望你狼完了之后他要把比如说把年终奖的方差再拉大对吧让你特别狼的人拿到更多钱

来促使你们战斗力全部提升嘛国资反而会是那种如果你想做事情你就要去完成更多的事情你才能把事情给做出来但做多的事情是不是跟收入还是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关系大家就都不做好了我还是绕回来就是说比如说我在那个我为什么选择国资当然第一点是比较适应这个华为体系第二一点就是从现在因为毕竟这个资金情况

你除非去那种特别头部的这种机构不然的话你出去跟其他企业谈看项目也好你说你是一个国资机构的比较知名的国资机构的人家多少还是愿意见你跟你谈而且份额至少会跟你说是你都只要你能赶上我都能给你的这种角度

这样子的话你其实在接触项目也好找项目谈项目也好其实是有一些优势在的而再有一个因为你现在资金市场情况也是以国资为主那你国资在募资的时候是有些优势的我觉得这个压力会比这种

市场化机构的会要相对小一些你市场化机构除非是那种特别卷到那种头部以外不然的话你其实生存压力还是也是蛮大的要不然的话就去那种特别精品的但你去精品的说实话你想在精品机构混到合伙人我觉得或者说混到

MD 我觉得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那至少在国际机构的话相对你有这个牌子的话你出去看项目也好接触项目也好跟人谈事情也好人家是愿意跟你来谈的他能不能谈成或者说能不能说转化成你自己的东西就看个人的这个能力了至少是这个这个窗口和门户给你打开了

我觉得现在网上就说什么看项目先打钱什么 500 块钱才能看 BP 那至少不会有人找国资机构说那不敢打 500 块钱我再给你看 BP 这种事情那这种他的职业发展路径会是怎么样呢说实话从我个人来讲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国资机构的职业发展路径的话更多时候看你是能不能熬住因为你如果本身对于薪资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话你

你在一个地方选择苟住因为总会有人走你苟到个地还是能够苟得住的你苟到个地如果你本身家里压力不太大地是你们的职籍的什么概念部门总也还可以剩下的其实职业发展路径跟我觉得都大差不差就看你能不能自己做出来一些东西你有资源能够攒下来自己出去募钱或者说你能够钻营能够再努力一点

跟着领导往上走也是但是国资机构的不同就是说如果你想往上走的话大多数还是得跟人就是跟着领导大型国资的这个国资体系内还是有很多的这种晋升的路线可以给你来做的所以我的感觉这是国企的现状甚至都不一定是投资行业对吧国资的这个投资是整个国企其实它的其他的序列也是这种感觉对

我在国际系统对在国际系统做一级它就是一份工作你就把它当做一份工作很多时候你就是投给的 FA 就是个打工人这样子的话也是一个做法你把说你特别喜欢投资把一级投资当做一个你想做终身的事业也是一个做法你把它当成体制内的游戏或者国际系统游戏往上爬也是一个做法所以这个里头其实就完全看你的这种个人选择会有不同的这种做法来处理

就你或者你身边的认识的国资里的人大家是对一级这件事情还是有一些喜欢觉得这个事情很感兴趣还是大部分人就把它当一个执行的工作我觉得在国资系统把它当做执行的工作的人肯定是占的比例会更高一些就很多那时候去的大家都是奔着说是大机构大牌子然后也是做一级肯定是想做事情来到这里但坐着坐着坐着坐着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

优势和劣势经过权衡走出去的人还是蛮多的对我的感觉这跟我们当年至少后面我们的那种叙事都还是一个比如站在创新的前端啊跟创业者打交道呀然后在他们身上学习然后后面自己怎么样可能很多人就会有一个在在跳进去不管他创业公司还是自己去做很多会有这样的想法要不就是如果我想做投资我依然我的梦想是说我以后能抓着一个独角兽我投出一个百亿美金哇

对吧特牛逼了那你就回头就成对吧徐晓萍王刚刚那种

在这个里面感觉完全不存在这样子的叙事我觉得是有的因为至少从我当时刚回来开始加入这个行业大家还是有这样子的这种思想想法当时就是你被骗进来也是当时有这种是吗怎么说呢我是先从市场化机构接受了市场化机构的毒打然后才到了国资机构其实大多数来的这个我觉得第一点就是说反正选择国资机构的人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我首先心里就抱着一个和我要相对求稳和稳妥的这种想法这种一般是普通人选择国资机构大概是这样的但另外就是所谓的关系户们来到国资机构一般就是我不管是镀金也好什么也好交朋友也好他们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就只能说我们作为一个一般的普通人当时来到国资机构那时候其实想的就是一是我是学这个的你学投资的对

对那我找工作肯定就找投资相关学金融的那我找工作肯定是先找相关的这种机构然后之后能进哪儿是哪儿然后进来之后肯定也想说我要投好项目我要做什么也是有这么一个过程但是慢慢慢慢你会逐渐发现这个投资在国有机构投资它

更多的是一个执行的工作和一个你是要服务国家战略你有这些属性在的话你不会那么肆意的去投项目去看项目所有这种机制它也并不是说一个你投出了一个好项目就能给你好回报然后甚至某种情况下你哪怕你投出了好项目你出去说也不一定见得给你的简历有很多的加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项目让你们来投了不是因为你投资经理挖掘的好而是只是分担了你

部门来做才分到你头上来做所以其实我觉得哪怕同样都是国资机构的人你也要看他能不能他的项目到底是自己挖掘自己去做的还是说只是分过来做所以国资机构想干活为什么说摸鱼很很简单就是你做就做交办的项目就做交办的项目就做什么机构对机构的项目你也能做但是如果你想在国资机构做一些你觉得挖掘出来的好项目你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确实有这种

有时候也会想我考这么累是为了什么这么辛苦是为什么也会考虑这方面的事情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选择你选择你的职业道路肯定是多方向的就你个人而言假设我们把限制条件放快比如说你现在身家亿万你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不需要考虑说稳定的工作给你带来这种限定流的安全感的问题你觉得这个工作你还愿意干吗

真的就是好存好奇我觉得我还会愿意干一级但是我不会在国资机构干一级我需要成为领导的朋友领导的朋友干一级那应该是熊妈一方的 GP 了吧其实如果说真的要就是什么都不觉得话我觉得现在其实更希望找个地方在那个地方跟

政府也好跟企业也好建立比较深入的关系大家一块真的做点事情因为其实你看现在的这个政策导向的话不是那么鼓励资本市场和资本市场资本化的这种退出的这种方式那你

其实真的反而是你扎扎实实企业能发展的话在浙江很多企业如果是你扎扎实实做企业的话政府还是能给予一些支持而且政府的沟通也做得比较好自务比较灵活的这种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他们能做的事情也很多那不是你说的是要深耕某个地儿吗那理论上说你从这种偏金融性的这种出来然后去到地方国资的那种当然你前面说有限制我懂什么聚焦主业这些

地方的偏综合的那种基金可能能没准那我只能说这种基金可比国阳企业更吃关系了这个就是一个悖论吧你还是比较想做事还有一条就是去企业你有想过吗这个确实有想过可能看我现在投资

投的项目怎么样吧我的感觉就是因为以前我们像这种偏美元的受到冲击就肯定很大嘛然后我身边走的或者至少离开的好像都会更多一点其实因为现在就是 VCP 包括 FA 这个市场都很差其实出来的坑很少或者人家就是把你拉回来就想跟你套套你们今年投什么或者套套信息的那种

大部分就可能就是两个出口一个就是偏大厂的里面的这种偏战略的上分的岗位还有一个就是各种的中型创业公司太小的可能人爱不一定爱小中型吧就基本上都是去了这种大部分你可以想象就是都是去企业或者就已经离开了投资这条道路变成了要往更往业务就是你除了要干投融相关的你还要更往业务靠你才可能在一个企业能存活下去

其实以前也好就是跟国际企业打交道多的时候当时就有一种感觉其实很多 FA 也好美元基金也好还是相对是很被宠坏了的也不叫宠坏了就是真的是戒掉了这个市场和这个体制的这个机制的这种东风但是其实他们又没有意识到这个红利的来源就是一个不同体系的一个逃利的结果那现在整个情况就是经济慢慢慢慢发展降速也好这个逃利的空间减少也好

大家越来越需要接受一点就是至少在中国的话语下金融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作那你普通的工作上也好你对收入回报当然肯定是就不要抱那么高的期待你更多是看你这个工作你喜不喜欢去做和你将来想想往哪方面发展的这种事情本身我是金融背景出身但是我现在投专注于这个行业也是因为我觉得这个行业会有一些机会看能不能我以后

就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也是一个我在考虑的选项但是这样子的话以上你以后我觉得企业对于融资和对于 IR 这种需求我觉得以后会逐渐变弱因为更多企业会聚焦于说我怎么本身做好一个生意的角度那更多的话你能不能到企业当中就看你是不是掌握投资之外的技能就比如说企业运营的技能企业管理的这种技能营销的技能高流量的技能

对于我来说的话无非就是我的软实力就是跟人打交道嘛你完全可以对你 2G 这回很厉害的我觉得熟悉在这种尤其在中国做生意你本来也是需要跟这种各种口的这种你要用他们的外体系很好的打交道尤其是越大的企业就越需要

说实话投资经理就有点类似于企业的销售它虽然是企业生存很重要的一环但说个不好听的你换掉了只要你的这个产品过硬只要你的这个激励机制合理总是有新的销售能够过来

总是有新的投资经理能够出现你如何保证你企业运营的顺利和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这个其实更多是我们最核心的一个素质这一点对于国资机构的劣势又在于国资机构更多的其实还是某种程度上是国家信用或者国企信用来做业务那不同的国资机构

可能看着牌子都不错那实际上里头运行是不是能够有一个成熟的投资体系来运作这个差别就很大那好处在于可能你有一些机构你就能做一些这种比较奇葩的事情更多的缺点就是可能你很多加入国际机构的人你就只能把它当做一个工作我就觉得都是一份工作你这放以前的其实也是一份工作我刚才想你说的那个

比如说被宠坏的或者套利我觉得套利可能不一定但只能说大家第一都还是站在那个时代的那个背塔上面因为当时那几个行业的高速增长还有一个就是很重要的就是外资跟国资这两个本质差别因为美元和人民币天然就汇率差那些人就像我们看到同样的很一般的小民在国内可能他拿 2000 万人民币但是国外他就拿 2000 万美金因为人家的 2000 万美金就相当于我们的 2000 万人民币没差的这个发工

因为它美元计价我就是可以给同样的比如说我的薪酬 package 里面给人工的是 5%好了那你们这么多人拿到的就一定是比人民币那些基金的要高很多很多这是天然的所以现在走了唉

就没办法了好日子回不来了为什么人家就走了呀他不需要这么多资本的代言人了呀车展宏观的东西就是现在诉求不一定是发展而是安全的情况下你选择工作可能会考虑的东西就得更多一点以安全的角度很多项目你

我觉得这个确实给所有的打工人心里都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这是很重要的,你把你对你未来安全的那种预期已经打破了。

我觉得现在投资市场不好的一个很关键原因就是大家现在算的都不是上限还是下限而且你一旦开始进入算下限之后你的项目的偏好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我并不觉得我们机构或者说国资系统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其实从股权投资角度来讲它跟国资系统是天然抵触的但是正是因为有国资这些限制就导致它虽然不能走得很快但不能一直往前走就现在相当于是浪拳退掉了这还有个海归在慢慢往前爬

原来可能游得很快的鱼和海豚没有浪都已经走不掉了我们可能这个海龟海豚慢慢往前步又过又步我觉得是因为大部分都会对中年事业这件事情很恐惧而他到了一定的 level 级别他想再去转换赛道的难度是很大的这个其实对国资也一样的对 所以为什么说国资机构就是摸鱼的人那么多就是因为你总得要某种程度上实现一个性价比的平衡嘛

你拿不了那么多钱那我只能很比如说更多回归家庭或者高高副业这我觉得很可惜的我是很相信市场经济的创造力这个它确实是要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有一个灵活的机制它才会容易发挥出来如果都是这样子大家都去拼下线的话长久来看可能对整个社会来说它都不会有太大的好处

是啊我们也很愁啊你现在这么多国资基金募出来了而且投也投的规模也不小那你最后上市压力也是很大的可能规模都已经有上万亿的一级国资基金要可能以后都要等着退那这个怎么退呢高抬贵手让他们走上了吧哈哈哈

最后也会有这种问题因为我在前机构就类似于有点经历了这么一轮因为我们之前我们原来也是投了很多夹层这种项目最后一到退潮的时候就你这些项目怎么退都很难处理的有些是印着回购有些就是耗打官司然后原先的投资经理就全部

开始做风险处理所以那时候我出来的很关键原因就是因为我就是可能当时整个部门都要转去做风险处理那说实话现在这已经有了就只是一波一波的可能你们这一波要等到过几年才会出来那我们当年的

1415 那一波现在就已经在了当年其实在有行情的情况下可能你基金还是能挣着但现在如果不能什么的话就已经比较微妙了就是实业它还是能贡献比较稳定现金流虽然你可能也有可能亏但没办法投资就这样反正国有体系有好有坏吧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现在就是中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最大的一个玩家你想要做这个市场你就得跟它

打交道跟他打交道他确实有一些他独特的这种方式而且我觉得现在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说 80 后 90 后越来越在国资机构里头话语权越来越重的话整个风格还是在不断地在往更灵活再往这边转大家还是愿意是在我在呃

规则和这种市场化的投资之间取一个平衡来做虽然政策性的投资项目归政策性的投资项目但我们还是愿意说挖掘一些好的项目来进行投资而且我觉得就是至少再加上国有机构的这种底线这种限制相对的话也不会投那种特别特别离谱和偏激的这种项目

但你要说坏处就是说可能确实我们投不出来 open ai 我们可能确实投不出来非常顶级的这种项目没事那些也还有人在那烧呢毕竟他们还有钱对像我们很多投的企业他就是

你这个项目投出去可能对地方就是能够多吸纳一些就业这种收获也是有的对我现在觉得这两者形成一种很奇妙的内部的科技改变生活的它在致力于比如说自动化超自动化代替人人权干光但是这边它还是虽然你有东西是多产能的

我还是需要给人去真的是提供工作就业的这说个不好听哪怕变成和这个公益的这种模式那公益也是要吃饭的呀那你总是这个你不可能说是人消失不见那你总是为了让人会有各样各样各种各样的这种基础设施的东西你是要投入需要维护需要那什么的对毕竟基础还这么大虽然每年新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黑暗

我觉得我们东亚三国这种低声音率一旦真的很难逆转因为我们在国资系统工作你会感觉到地方国资也好什么也好他们的这种观念还是他有很强的人定胜天这种意志还是有在的所谓人定胜天这种政府意志可能去凌驾于市场之上的这种观点还是有的应该叫做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我们这来说就是我只要把那个目标 setting 在那里我们努力吧对

我们看了那么多项目也好什么也好你想说论赚钱还是做贸易赚钱因为你相对这个回报和周转的速度是比实业还是要是要快是要高的你说你真的是普通人想要赚钱还是去做生意博出来的机会比你做实业做产业和开店还是要大嗯

开店在很多看起来也是生意我只觉得有一些它行业就是比较辛苦比较竞争的很充分基本上就是赚了辛苦钱的那种像餐饮这些是比较典型的而且我其实觉得现在大家投资为什么这么难投也是因为现在处于一个不管是消费观生活观还是工作观都在一个转型的一个过渡期现在整个市场的预期都是很

很迷茫的这种状态所以你找不到那种特别共性的那种东西来投反而所以为什么大家会看那么喜欢细分市场的这种东西因为它确定性你反而好算有什么东西能够抬起新能源汽车你可能看不出来但你说新能源某个汽车上的零部件如果说现在国产替代不多你去框算这个市场范围有比较好的国产替代拿中国的那种就是

这种高效的制造业的这种市场这种气息来算它的这种成长你反而是一个相对所谓的比较扎实的算法我已经有一些细分零部件是现在可能还是以进口为主或者说这个新兴的这种制造业的这种细分领域它的这种利润空间你能够算得出来市场规模你算得出来你反而会觉得取赢性会更强一些就我也知道很多这个东西你逻辑是清楚的算账也有它的方法

然后它的对标可能也比较清晰就是你从操作层面都是可以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他的可能基因吧或什么的就像我们好像原来有很多金融的现在有很多理工科的我们在那个年代还有很多互联网公司转型的我觉得大家都有自己成长背景的那个烙印但这种东西就是符合国资的偏好你有一个相对的能够算的解释的清楚的东西因为从政府来讲他们也是一步步的你可行可言然后算各种各样的数

这种东西你能够躲在纸上我们还是一个偏工科的他一旦确定性强了他真的就失去了那种美感他真的是要有比较强的不确定性他才会有这种想象的空间才有想象力才有好玩的地方所以有时候从国资角度来讲

就是有一些没有想象力的事情也得有人去做嘛如果说真的要我说我选赚钱或者怎么着我觉得互联网的空间还是会有但是你说如果说真的是那种做实业想要融资什么的话以后跟国资打交道我觉得就创业这个事你其实你现在看到包括你也看到很多创业我也看过很多其实人家没准就是一开始没有想那么多我也不想把我的技能书上的全部都点亮对吧跟国资打交道跟美元打交道跟谁打交道跟供应商打交道这些他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的

他就是一开始他就走过去了他已经开始走的路上要不就我自己学了我要不就找了合适的人跟我干了这个事情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你看到一些项目就是那种创始人一看就觉得什么技能点都点全了你反而会觉得这种项目我怎么去投就我真的是会觉得投资跟企业的成长它某种程度上制造在中国的这种投资模式是有很多矛盾的点的

我其实也挺好奇就是到底什么样的投资机构更适合中国企业成长体制或者说什么样的这种模式更适合中国企业成长体制像当年肯定说我们我们现在最优秀的那一批千亿美金的公司它其实确实是美元把他们

就是因为他们对风险的冗错率很高嘛偏好很高而且当时他们的资金量我觉得对于中国任何一个早期企业来说都是很难买云开始能拿 2000 万美金 2000 年拿 2000 万美金是完全非常不得了的那会儿应该这种各种不可能有国资吧也或者不可能有人币的

GP 能做这样子的事情吧因为他们连互联网都看不懂那个时候你做一些创新的事情反而大洋彼岸已经有一些应用出现了但国内大家还是处于一个真的是看不懂也无知的一个状态那个时候就完全不可能在这个时代来做的但现在我觉得真的不好说因为意志太强了

一直有的时候对我觉得好多你没看见好的产业都是政府它的监管是偏后跟上的都是以前的很多宽松是你可以先干着吧你干几年我们发现不对了我再纠偏发现不对了我再出一些条例不管是什么单车不管是 P2P 那些一开始至少大家的态度是说我支持你们创新然后过了几年我觉得哪儿不对我再把它收了

我觉得这个也是可能一个就是大家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放松感也是 OK 我觉得它可能还是会长期存在因为它在企业没有上市之前总有一些人他想凭着自己的对吧 资金啊 认知去博一个可能未来高的赔率那个我觉得始终会存在的

它只是结构不断的在变规模大小它就随着因为我觉得二级市场跟退出对一级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们以前以为我们应该引领风潮其实发现不是它都是事后就是或者那边发生了比如说二级高了我们就开始了它反而是一个这种感觉有时候一个行业就是得守得住就一轮轮洗能够守得住的话你才能慢慢做起来还有就是其实你现在从看这个投资机构的这种

过去比较投的好的这些国有的投资机构大多数还是地方机构比如像什么生创投什么上海联合苏高兴他们最开始就是我就是守着这个地方就这些企业去投总是能够有企业成长总是能够有这种企业出来来获得对应的这个收益甚至原来像劳动家他们投的无非就是也是政策群去投这个行业总会起来之后获得这种行业性的机会其实现在的这种

国有的投资体系以招商为主以反投为主某种程度上其实不利于一只基金的这个回报率或者说投诚率因为你实际上就拆散了我并不能守着一个行业我并不能说守着一个区域的项目来投你都是从别的地方挖一盆花移植到这个地方那你这样子本身的不管是成果率也好不管是你的覆盖面也好都会受到限制可能最后的整个的结果你还不一定投得很好

我现在知道有一些地方国资投的好就很简单就是我这边有什么企业但凡起来还行我就投的很早非常便宜就投了我们出来几个但你如果全部都现在变成了以这种招商引资为主的主题的话最后不一定说是一地鸡毛吧但肯定是更难做一些这个也可以类比我觉得未来是两种啊

第一你说的那种守着当地的他也可以认为是他的熟人圈就像一些比如说高精致的个人天使投资人他投的也通常是他熟的那一圈他认为非常可靠人品能力都可以的人那些反而有的时候就把你投的又早又便宜会有很多意外之喜还有一种刚说的就专业能力的比如说你能比别人更早的看懂互联网

有一些深耕行业的对啊我就是能看得懂这个行业的逻辑那我也比别人更早那也是还有我觉得这两种未来它依然还是有戏的

because i dropped your hand while dancingleft you out there standingcrest falling on the land in champagne problemsyour mom's ring in your pocketmy picture in your walletyour heart was glass i dropped it champagne problemyou told your family for a reasonyou couldn't

i could problem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