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没在大厂上过班、不懂互联网黑话,却写了《年会不能停》?

没在大厂上过班、不懂互联网黑话,却写了《年会不能停》?

2024/10/18
logo of podcast 有点人脉

有点人脉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本段落探讨了电影《年会不能停》的创作灵感来源,包括新东方员工的沙漠骆驼年会事件和在望京写字楼滞留的程序员的故事。这些真实事件引发了导演对职场和公司内部运作的思考,并最终融入电影的创作之中。
  • 电影《年会不能停》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事件
  • 新东方年会和流浪程序员的故事是电影创作的灵感来源
  • 这些真实事件揭示了公司内部的矛盾与现实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来到三联生活实验室的播客有点人脉做你的互联网人脉

大家好欢迎来到三联生活实验室我是梅梅我是滚滚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蛇丛格老师蛇丛格老师是一位作家兼编剧他本人的书籍作品是一些关于科幻悬疑的他去年的时候就是在年会不能停这个电影里参与了大量的文学策划的工作然后年会不能停大家也都知道是去年最热门的职场喜剧电影我们打工人第一反应看完就是非常解气

还会觉得有点笑中带泪的比较感动就是终于能有一部电影能够说出当下打工人真实的一些境遇下面有请盛松哥老师给我们的听众打一个招呼吧大家好 我是盛松哥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来到三面实验室跟大家分享一些创作上的经历和经验

石宗哥老师不如先跟我们聊聊最近在忙什么吧就是是不是最近在紧锣密鼓地参加 FIRST 影展的一些评审工作对其实我们公司现在又在拍戏嘛

然后就赶过来参加《FIRST》的一些活动和工作今天录制我干完了这些工作之后可能明后天就又得回剧组就在拍一部新的剧作方便透露是什么题材吗跟《打工人》有没有关系对 跟《打工》有关系应该也是跟职场有关的戏非常期待 应该是下一部就是关于《打工人》话题的又一个爆点的一个剧作了

应该是的吧但是这个项目没有参与到具体的创作中所以说我也不太清楚具体的情节和剧组的状态但是我还是会跟着去剧组作为一个常驻剧组的策划在跟着剧组最近几年大家都比较着眼一些现实题材比如说外卖员或者说年会不能停的这样一种职场题材

还有您下一部也是一个针对打工人的一个影片您参与其中觉得怎么看现在的这样一种都很着眼打工人题材的这样一个趋势我是这么看的因为影视嘛分电影和电视剧我一直认为打工人的题材在电视剧这一类它一直都还有但是电影讲职场的是真的是很少

所以当初我们导演就是我们公司的导演就是我的领导嘛润莲董润莲导演董导说要弄一个年会的故事的时候我甚至都没有想到这个最终这个电影会朝着一个打工和职场的方向去发展我一直会认为我当初因为最开始很早很早七八年前润莲就在说去做一个年会不能停的项目我

一直以为这个项目会是类似于光珠六壮士这样的一个故事就是一拨人为了就是这样经历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各种的就是几个人传在一块儿吧各种人为了一个灵慧想表达自己的一些心态然后就是把自己的内心中间想对外向外张扬的那一部分给表现出来最后我甚至都认为是个歌舞片结果没想到在 2022 年的时候润莲说她这个故事影响好

我们开会把这个故事说的时候我第一次才想原来你想的故事是一个职场的故事我才意识到当时我还觉得因为这个电影在这条赛道上很少出现说是以打工和职场为至少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我记得已经很多年没遇到类似的题材了

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那个许光文他拍了大量的拍了好几个吧还有我记得九十年代还有罗家良拍了一个打工皇帝的这么一个题材除此之外我就很少在电影上遇到见到过这种这种的打工和职场题材了其实当时润莲说她把这个故事要要拍成电影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具体的剧情走向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挺

忐忑的我就想这个确实是冒很大的风险的但是后来第一次开会任志联就把他因为他已经想好了不顾时期的人物设定以及怎么讲故事都已经想明白了我们开会的时候其实我们语汇的几个人就觉得肯定是能成的为什么因为很有趣

就讲得特别有趣然后就是我们也是喜剧嘛他在喜剧上是创作得很成熟的而且讲一个反差的故事所以说他把这个故事用嘴巴讲出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心里都是比较有谱的因为我们开了个会开了几个小时我们就一直在笑呵

就没有停过那我觉得既然我们作为从事人员就参与的从业人员都能够从头笑到尾的话而且我们还是很熟悉的知道这是个创作的这种心态下听到了都能笑的情况下那我们相信它只要是最后完成度能够

达到就肯定在影院里是能够得到观众的共情和很多效果的我看很多人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得到共情是因为你们做了大量的背景调查因为我听到导演有一期播客他说这个故事最后的唱歌的讽刺综合集团的桥段是来自于新东方的一个实体故事嗯

这个瑞典也讲过这个事情他说可能有其实我认为可能有两个新闻的说法一个就是新东方的用那个沙漠骆驼的那个联会上沙漠骆驼的那个歌这个可能是第一出发点然后第二出发点后来就是把这个故事彻底的能够定型下来的好像还有一个新闻就是讲到一个哥们儿他

不知道是因为失业的原因还是各方的原因就送风浪是个流浪浪然后在望京的一个写字楼里面待了好几个月不被人发现这个事情让我当时就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看起来就是这个时候可能就是润莲就肯定想到一件事情来跟我们讲他就说可能我们表面看起来特别严谨和那种运转特别严密的一个组织或者是公司它其实内部的漏洞是

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很多的没有看起来那么的严谨可能就这块它就触发了它的点然后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比较共情是因为这个项目中因为编剧实际上是剧本还是任你自己写还有很多

这些词儿

作为影视的编故事的编辑和策划来说是很难包括我们作家是很难想出来的所以说《论点恒多家》当初是请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前任的那个 HR 总监专门过来来匹配这些所有的台词上的就是颗粒度的东西就是必须就把那些词就很多词当时列了很多词我都从来没提出过那些词当时我都惊呆了我说

相反我是没法去了解这些事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大厂或者是互联网大厂里面有过工作经验嘛所以这种词在我听起来我当时我的震惊我就觉得这个事肯定能成了因为首先我们不懂的人他说出来之后会让我们震惊然后懂的人互联网大厂的人天天可能听到这些词的时候然后在电影上听见这些词就觉得特别的有意思就可能他们很贴合啊

实际上就是因为对《润灵》对这个剧本它就是现实中的一些细节上的一些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现在就是出现影视剧我们现在其实现在有些我也看了很多抖音还有视频号对影视评论的一些看法就是说很多编剧其实我昨天还看了一个视频号就是这么说的人能不能想象出自己没有见到过的东西然后我就

就说不行就说很多编剧他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但是你让他非得去编造这样的生活他很困难还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得去找工人的这一块工人就是年轻的时候大鹏饰演的胡建宁年轻的时候当工人的那一块以及他后来当工人的跟那个工厂的相关这点其实呢我跟润莲都是他的爸爸也是工人我爸爸也是工人我们都是出自于工人家庭嘛所以这块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想太多

但是在讲故事落到细节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任宁就叫我因为他们在会议室开会的时候我在外面坐着他突然任宁就问我他说老师你知道螺丝就是生产螺丝的厂是螺丝厂还是什么厂我说千万不能叫螺丝厂生产螺丝的叫标准建厂

就是因为这一下就怎么说呢就一下就撞到我的专业了因为我以前在来北京当编剧和编剧之前我是干化工专业的材料控制工程师就是我对工业材料这一块是非常的了解的就是我是在我 35 岁之前是我吃饭的专业本事就是因为我对这一块就很敏感

然后就正好那就挺好的因为任联当中挺好的本来还说还可以在外面去找一个干标准建厂的什么工人什么的我说那就不用了这个事就问我就可以了因为我特别熟悉的然后任联当中就把那个胡锦麟主编就描述成前工因为前工就专门跟这些人打交道然后正好里面跟只要是跟工厂有关的题材我就可以提供一些至少不会错的细节当然也不会说到特别专业因为太专业了

觀眾也沒有興趣去知道比如說我說的那麼多是有什麼 35 個木啊什麼 36L 啊 20 號鋼啊什麼這種各樣的題材對觀眾來說沒有意義然後最後就說只要隨便說一個不錯的專業術語就夠了比如說車間裡的機床啊那些東西什麼工人該怎麼去實習就是怎麼做錘子具這些東西那都是最基礎的東西您自己還在裡面客串了一個技術員的一個決策是不是

对 我们公司拍电影我都得客串了我不是技术员我客串的是一个高管其实我很想客串一个工人

结果让我客串的是个文职高管因为我在工地上是干的也是技术类的活我觉得要是让我演一下我以前在工作上的那种干活的状态穿着工作服在现场上材料控制这一块的工作我觉得挺好的结果后来是让我演了一个但是只有一两秒钟的出镜的镜头就是一个高管的一个样子为什么你们公司的电影你都得去客串一下这是一个惯例吧

就是每一部戏我们的工作人员公司内部的策划和编剧都会去露个脸把名字都可以也可以奉献出来不知道您能不能给大家就是科普一下因为大家平时听的导演编剧大家都比较熟了就是文学策划这个岗位可能有些听众还不是很熟悉他

在一个影片当中的功能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你能不能以年会不能停为一个例子说一说文学生化是这样的就是因为像有很多编剧就是从学校里学习的就是比如说北电 中传 中西他们学的时候就是直接就从编剧专业就学出来了西班牙就学出来了一直就从事了这个工作

但是没有写过小说他们直接创作的方式和形式上直接就是从剧本的模式出发的但是像我这样的人相对来说进入到影视圈是因为我最开始就不是写剧本的不是干影视策划这一块的

我们是写小说的写小说的思路是文学性的思路跟剧本的思路不一样但是又都是文字文化又都是编故事就是只是这个工作形式不一样就拿我们公司来说比如说像润莲就刚刚想到一个故事她就希望我能够像我们策划当然也不止我一个策划策划其实有两个职责一个职责就在文学上对这个故事来帮助

来 把关文学上的把关是什么呢就是首先这个故事它能够在文学的叙述决策上能不能让观众共情写小说的人嘛文学上面就不停地要思考这些事情的就是我当这段文字写出来之后观众们会不会被我这段文字感动会不会觉得我这段文字能够自己他的内心让他的想法能够产生共情

然后这一块编剧也是这块也希望当然做出的效果也希望这样所以说首先在文字上需要有文学性的作家来把关所以说这就叫文学策划这个文学策划就是在讲故事的时候就会跟文学策划来讨论一下

但这次联会呢我觉得我不是从文学策划的路途当然我其实是来进入到这个给瑞林机遇帮助的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我更多的是机遇我在来北京之前在工地上干了好些年的那种工业上的那些细节基础来给这个故事和剧本打入

在技术的一些细节上大不宁在参与这部电影的文学策划之前然后包括你来北京之前就是是一个理工科男的那种形象对 我是一个纯粹的理工科男

然后从理工科然后跳到文学层面其实是一个 180 度大跨行你能简单跟大家讲讲你以前的职业经历吗我是学的是化工专业然后又材料学 化工材料学然后我在这之前我在中东

需要我們中國人建設嘛就是在那乾建設乾建設我的專業就是所有的建工廠特別是化工廠和煉油廠所有的材料大到幾百噸重的控壓機小到指甲大小的那個小螺絲都得我來去控制來管就是不能用錯就說白了我就是不能出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去用這個材料

我就一直干到这个活儿就是个典型的一个功课专业因为在那边就开始写作了白天的时候就干工作晚上就写小说这是个毕竟阶段写了得有四五年然后写了之后就在国内的论坛上那个时候还是论坛小说时代在天涯上就

一部小说就写火了写火了之后就正好这个小说就知名度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至少十几年前还是很有知名度的然后就跟任连就认识了之后他就说那你有没有想过想拍就是参与到《仪式工作中》我说那是可以的我说那是肯定是一生梦想然后我就辞掉了那个

化学工程建设的工作就到北京来参与这个参与到你这个工作上来然后一直做的更多的是策划的工作就剧本反而做的少一点也有但是不多在天涯上爆火的那个恐怖悬疑小说叫做《宜昌鬼市》是吗对 这本小说因为社从葛老师是湖北宜昌人可能也是以家乡为背景创作了这么一部小说对

当时是好像半年就有几千万的点击九个月准确地说九个月有四千万点击率那个时候还是挺活的我是看到有发布您的采访说您在去巴基斯坦援建之前就是在化工公司做技术员之前还在家乡当了六年的送奶工是 我确实是在 23 岁到 30 岁这六七年的时间一直干的是送快递的工作

那打工经历真的非常丰富是的您在跟董润年导演合作的过程中你们对这个职场或者打工人现在经历的遭遇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碰撞因为我们这边影视的工作和普通的大厂的工作模式还不太一样因为普通大厂是每天要有 KPI 要干活而我们就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手

这个反而跟我以前在工地上是一样的就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走比如说我这个项目在巴基斯坦我下个项目可能就到叙利亚去了然后再下个项目就去了埃及就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走像你是公司拍电影我今年拍了《被光抓走人》然后我明年第二年我就去拍那个

就去派林辉布林田也是一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走就跟互联网大厂和北京的旺京海淀区的这些中光村的这些打卡的这种工作模式不同的但是我们中间制片人印度家他有丰富的大厂工作经验他曾经在这种工作环境下生活就是工作过很长时间所以他在这一块也是很亲属的

我现在就觉得我们拍戏和我们以前在海外建一个炼油厂或者一个净水厂海水净化厂这个模式和流程都差不多甚至一些职务岗位都能对应起来

比如導演就是施工經理製片人就是項目經理然後文學生的話就是總工就說我感覺都能對應起來然後生活助理就是辦公室主任都能對應起來的然後各方面都能夠反正而且就是趕工期你就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幹都是各個不同的工種都互相配合

其实是有很大的不同

是这样的就是在一个就是这边干工作干工作的人他一般都会认为自己的那个手艺很重要胡锦麟也是这么表现的他觉得做螺丝是最重要的事情螺丝就是不能输错我现在跟你们在聊这个的时候突然回想起来这个联会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说他们的输错率是千分之零点三什么的这个我还没意识到

就是这实际上是我们在就是工人的就是站在胡建林这种的技术工人的立场上就是包括我的立场就是就是我们是你看我就不停在说不能出错就不能出错是最重要的但是呢在隐私公司和这种互联网这种公司的时候甚至程序员最看重的是你得有创造力这个我觉得是最大的两个最大的区别一个是我

不需要创造力你只要当一个合格的罗斯林把你手中的事情一板一眼地搞好就是成功而在北京这样的北上广山的大城市年轻人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你可以出错但是你绝对不允许你没有创造力如果你没有创造力你就没有生命力你就没有延续下去的价值是吧现在的年轻人在北上广山的大城市是一定要向上去无限发展

一定要有创造力反而不太需要你去做螺丝钉那一些在大厂和互联网打工的人他们可能打工三五年之后特别累了他们就会说自己是大厂螺丝钉就是像在拧螺丝一样对因为我觉得创造力不停的几年如一日的去挖掘自己的创造力实际上也是一个很

很消耗人的精力的一个事情为什么创造力的干创作的从业人员很多人都会进入到一个焦虑或者是心态以及精神上会有一些小问题的原因就是压力太大

反而做按部就班不做错的时候压力可能会少会小一点这也是劳心和劳力的区别刚好我两种工作都干过了所以我可能会有发现权益点在我看来一个是外向的压力一个是内向压力到现在我也不能说哪一种压力更大但我觉得这两种压力都很大只是那种外向的压力的情况下你可以被压力推着走而

这种内向的压力的情况下一旦推不动了那就是也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就是会很恐慌就会觉得自己会被淘汰或者会被抛弃比如说我当了作家之后我每天都在想着我写的作品会不会被读者抛弃每天都在想这个事情其实压力也挺大的

他们说创作者就特别像一家公司就是你以前在公司里面做职员的时候你还可以骂骂老板骂骂公司然后当你如果自己作为一个作家或者创作者的时候如果你自己弄不好你没有人可以怪你只能怪你自己

然后你做不好的话这个事可能就破产了精神压力肯定特别大对其实这两种状态在电影里面也对应了两个角色就是不出错就是胡师傅然后追求新颖可能就是叛逆他天天就是有各种脑洞然后中间的 HR 就是杰克马那个角色他可能就是典型的一个打工人按照您自己的其实我觉得马杰克就是白客视野的一个角色是典型的不出错

Panic 就是类似于另外一个状态就以往之前我什么都不顾手于这种一成不变的状态它更多的有一些自我的想法它比较就是做事条条框框的然后特别按照公司的秩序走一出错了然后整个人特别害怕但是我仅从我自己的想法来讲

我觉得胡锦宁胡世物啊他反而像我们的父辈他的那种性格和他的那种状态挺像我们的父辈他们这一代人就是我爸爸比如说他他是堂工年轻人都没听说过的一种工种就是有种鸡床叫堂床就特别跟车床啊跟那个什么磨床都还不一样呢就是以前的那种就是很专业化的因为我们家是个典型的工人家庭嘛他是个堂工很小众的一个

他这一生能够拿出来说的事情就是我这一辈子就是我做了多少的活这个活有多少没有做错然后做出来的零件曾经用在一个什么什么很牛逼的设备上了这就是他一辈子能够吹嘘的问题吹嘘的事情所以说胡锡林他为自己是一个高级前工而骄傲的时候其实表现的就是我们父辈的这一代人他们因为是计划经济体制成长的一代人他就觉得自己我这一辈子没做错我干的活儿

曾经参与过某些项目曾经就是我加班的时候做出了多多贡献他们更多的是讲究自己对社会和工厂的那种老一代的那种状态他们会让他们会很骄傲比如胡锦铭他很明显就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嘛

因为他说自己是高级前工的时候就跟我爸说我爸就说我是一个高级前工是一个道理其实以前老一辈他们可能就是不出错就 OK 了但是我感觉现在的打工人很难就是因为仅仅不出错而带来工作上的骄傲和自我满足感他们可能就是需要赢得更多然后压力更大是的现在就是这两种两种的不同的对待社会打工的情绪的

差别越来越大你说说不出售其实我认为不出售就是属于比较就是相对来说体力上比较多的工作比如说现在美台和鄂勒马这些会计它的工作就是不出售对吧

但是在互联网这一块然后一些走在前台的一些公司就是一定要有创新而且就以前在我年轻的时候 20 多岁的时候这些事情是很模糊的没有强大的分界界但是我现在发现这些年随着人工智能还有互联网这些越来越

就是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和工作中社会环境中之后发现这个分裂的越来越明显了甚至就是一眼就能看过去你既然穿着黄色美团的马甲的那你的工作就是每天就是不出座那如果看见一个就是比如像我这样的坐在咖啡馆里是吧

喝茶咖啡拿个电脑的那这个人就不是出不出的问题他一定在构思某个东西要做一个创造性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我在北京是特别的明显就是因为这两种人是同框的是吧这两种人是完全同框的就是有些人坐着地铁还拿着电脑嗶啦啪啦打字呢是吧

然后一出地铁站他就电脑一收然后旁边一群美团外卖从市面走过去而且没有中间状态了已经没有中间状态了是从打工的角度来说没有中间状态了这也是我觉得对职场的一种理解和概念这可能就是互联网把人的这个分得越来越极端了就是一部分人是需要思考的然后另一部分总被系统就是挤压的他不需要思考

就是有的时候我看那些外卖和快递员他们上楼下楼的时候就是在刷那个小视频就是在间隙中获得喘息的那种感觉对对对对他只能在也不光现在我以前送牛奶的时候也是边送报纸边看边送牛奶

这个是没办法的因为每个人都还是需要就算作为一个社会人物你也是一个个体个体也是需要精神上的放松的所以说会找一切的时间去我特别理解他们在电梯里面看手机这个事因为他们一旦到了地面上就得骑车就没有时间看手机了我觉得这个我挺理解的老师您从一年之后再回头看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你自己心态上有什么变化吗我心态上没有什么变化

或者说您下一部不是也要参与制作的也是一个跟打工人题材相关的一个电影吗然后不知道从年会不能停的这部电影当中有没有学到一些什么理论或者说一些方法论然后能用到下一部跟打工人相关的电影当中

创作型的工作没有方法论方法论只存在于那种不出错的底层的工作这就是创作型的工作最痛苦的地方你上一次的经验不见得能够用到下一次就算是你下次用对了它得出来的效果跟上一次也是要打很大的折扣的你比如说有些人有些作家他要是写的第一部小说写得很好

他如果再写第二部跟上一部一模一样的目数和节奏的话那就证明这个作家已经写不了了这个作家已经要退休了这就是创作型的从业者的最大的困境就是永远没有方法来我不可能从上一部的作品成功的经验来创作下一部必须得另辟蹊径这就是最痛苦的地方

而底层的不一样底层的就是比如说送外卖我今天送到小区的 203 我下次接到这个单我就闭着眼睛走能走到就完了是吧不需要去思考别的但这个不一样 创作性的不一样必须得绕开前面所有的道路但总归是对现在的打工人有了一个更新的更深入的理解从年会不能停这个电影当中

方法论这个事情只能在管理和对基层的运营上但是管理工作是肯定够的然后基层运营的工作肯定够的创作形式完全无效没有方法论很难有方法论如果说但凡说有方法论那也是更多的是一些形式上的让自己状态比较舒服的一个状态

方法就是比如我在写小说的时候我一定要抽一支烟或者说我写小说之前我一定要对着某扇窗户

这种方法论实际上就是比较形而上的方法论了它更多的是对心理上的一种安慰是形式上的但是对创作本身是没有任何的意义的你能跟年轻的朋友们分享一下就是如何在创作的过程中保持这种创造力或者生命力吗

如果说我这个话就肯定就对创造型工作的年轻的朋友来说就是一定要保持热爱就是一定得喜欢这个东西如果不喜欢的话就很难但是你如果说内心就是对这个行业就是对做这个事情创造型的时候是有很深的热爱的话

维持这个热爱就够了有些时候也不必为强求就这一块我跟其他的一些老师说的不太一样我经常看见老师说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然后到一个你不太擅长的领域去拼搏我不认为 我觉得是我反而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就是当你是一个创作型的从业人员的话

你一定要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一定要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一定要觉得这个东西你喜欢做而不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然后你把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熟悉的领域就把它用不同的形式去做翻来覆去的做

我觉得是挺好的你总不能说让一个画家去弹钢琴去吧对吧但是他的舒适区就是来画画是吧你不能让他把画笔丢了然后去弹钢琴这是我对这方面对年轻人的建议就是你当你觉得你喜欢这个行业你也觉得自己能把这个技巧能弄好的话就不停的去做保持自己的热爱千万不要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东西

你在这次那个 FIRST 的影展有没有看到一些年轻的作家他们做事和想事的风格跟你之前就是你们以前的那个风格可能不太一样的地方其实很多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其实很多人其实都已经很有经验了他们我觉得至少现在 95 后和 00 后比我们七八年后要早出要早出很多他们在他们这个年龄思考的问题

我在他们这个年龄是完全不去思考的比如说他们对情感还有一些生活上的一些状态和反思那是远远超过我在他们那个年龄的时候的状态和反思的那很厉害的我看了几个之后我就觉得天哪他们怎么能二十多岁的人怎么能想这么深刻的事情

我 20 多岁的时候天天就想着去跟哥们在一块喝喝酒然后看见对自己喜欢的女孩怎么去表白这些事情而他们思考的问题已经远远超过这些事情你觉得他们思考就是源于什么我觉得他们现在找出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社会节奏加快了必须得跟上这个节奏所以说他们从小可能就是时轮转转就快而我们是一个慢速的街道他们是一个比较

可能也冒犯到你们你们应该也是 95 后也应该是这个年龄段就是可能你们就是在我至少是 95 后到 00 后他们就是这一代人生活节奏是非常快的就比如说小学学的东西就是小学现在小学生学的东西可能我上初三都是已经初三才学都已经在学了我们那个时候初三学的东西现在初三完全就完全不一样了节奏太快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好还是坏

但是客观的一个表现就是导致现在年轻人早熟年轻人思考的事情太多了不像我们

可能到了 30 多岁之后才会去考虑一些超越于普通情感和普通物质追求的一些事情他们就已经很多创作者都已经在思考宇宙和社会运行的一些本质这个东西了我觉得 20 多岁就来思考的话确实是很厉害的我还是这块还是挺配合他们

是 年代不太一样就像年会这个事情其实对于现在的那个年轻人来说他们有一些避之不及的那种感觉说千万不要让我去表演节目就千万不要让我上年会的舞台但是对胡建林来说可能就是他一年到头的一个叛头他就希望那个年会一直不停的对对对对对对

有一件事情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前段时间董日年导演不是上了喜人奇妙夜去当嘉宾其中他在的那一期其中有一个演员叫郭甲泉是个胖胖的女孩然后他说他之前也做过很多不同的职业什么货车司机之类的之前在公司就特别爱在年会上表演节目真的就是从年会上发掘了自己表演的才能就在年会上出道然后现在

成为一个真正的喜剧演员当时就是大家的那个反响就是就算到现在可能年会确实还是不能停还是一些普通人一个展示的一个舞台对 因为我觉得年会不能停就是想展现自己这种性格外向性的性格可能七八年后会多一些但是现在年群人因为很多人都色狂了

很多人都已经开始设恐了我觉得设恐已经是常态了很多人都宁愿宅在家里宅在家里然后不愿意走出门交朋友然后让他上台唱歌跳舞其实我也很害怕上台跳舞但是我不宅这我觉得也是因为互联网和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之后的一个后果

这个很明显的就是像我们七八零后反而性格更外向一些九五和五零零后性格更内向一点至少在现实社会中不太愿意跟人沟通而七八零后就性格还是相对外向虽然让我上台唱歌跳舞我也很害怕但是别的场合我还是没问题的

就是说话这方面都没有问题年轻人上来唱歌台舞确实是需要一定的勇气说到互联网就是我们在这里不知道能不能跟蛇丛格老师就是玩一个小环节就是我们聊一聊就是我们最近在那个网络上上过热搜的一些跟打工人相关的话题然后来问一问蛇丛格老师不知道您对这些时下的打工人话题是一个什么样的见解那些话题

就比如说前段时间大家讨论度非常高的延迟退休的这样的一个话题现在年轻的打工人就已经在预设自己可能七八十岁了都还要再上班都还不能退休有很多那种就相关的一些调侃和一些段子在网络上非常的火然后不知道您对这个话题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养老这个事情从我个人来讲我从来没有去关心过因为我不太在乎这个事情因为我是一个性格还相对比较歪想然后比较大条的那种人就是我觉得我把每天过好就行了我不想去想太远的问题我不会对自己

20 年后之后的事情去思考我只会我最多能够思考自己两到三年之后或者五年之后这就已经到极限了你反而没有养老焦虑吗我没有焦虑我没有任何的养老焦虑因为我是一个外乡人可能是作家的优势吧因为作家写出一个作品了之后这个作品他就算授权出去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最后还是回来了然后就是作家这个群体的收入是可以复利的

就是重复周围的所以说当你有几个作品能够有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基本上在吃饭上面应该不会有太大的焦虑了这也是当初我为什么要当作家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不想有生存焦虑当然也想挣太多的钱也很难

但是至少因为他断断续续比如说我一个作品比如说我以前的那个写的小说我放在一个平台上是吧你一年怎么也给点钱我可以够吃饭的所以说就是如果说不是说挣得太多的钱的话就是普通的什么有各种版权的那种小版权有身上之类的一年给的钱也够吃饭了所以说我在养老这一块不是太多的焦虑再就是这个医疗医疗这一块我秉承的态度就是

小病自己扛大病天天游灭还是什么的反正我觉得我挺认同这句话的因为我是很讨厌进医院的一个人我很讨厌那种躺在床上啥也做不了我宁愿自己生活得有质量一点其实我以前遇到一个类似的事情这个事情反正不开心但是我本身

我以前的工作单位是化工建筑单位是特殊行业男性是 55 岁退休比普通的要早 5 年男性 55 岁退休女性 50 岁又可以退休如果说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更提前结果我一个我师父级的人在 54 岁那一年在工地上去世了所以说在那一刻开始因为那个人个人关系很好

他在 54 岁他 55 岁退休他跟我喝酒的时候他就说他明天就退休了然后回去养老了结果结果就走了这个挺戏剧性的所以是在那一刻我就看开了就是相对于政策性的养老政策各方面来说我更看重的是人生的无常个人的命运可能远远比这些政策性的那些持续性的事情要来的要快得多所以我更看重的是这一块就过后每一天吧不要去太多焦虑了

焦虑为什么要为自己比如说你现在才 25 岁或者是 28 岁为什么要为 30 年之后的事情去想呢是吧你 30 年沧海桑田还不知道要多少的变化呢可能现在的问题到 30 年之后也都不是问题了没必要去想那么多了先把自己的每天过好吧就像我们 95 后听到这个延迟退休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唉

就是感觉天有点要塌了受不了了要干那么久刚才听您说的这个就是先活好每一天再说就别想那么多这个还挺有用的虽然很难模仿但是很有用

因为这个话题我们刚好七八年后卡在中间了因为这个话题在我们父母妹也是每天在说我父母妹就是他们也是每天在说哎呀为什么比如说我妈四十五岁就退休了比如说我爹也是五十岁不到就退休了他们就说我为什么这么叫退休了

然后我明明还能干活我还身上立正了为什么就不让我干活了我这么早就退休了所以说我二十多岁听到最多就是父母对退休政策的抱怨然后到了这个年龄了我发现我的下一辈人也在对退休抱怨

刚才您提到就是以前宋乃功的这个经历那我再加一题想问问您人生选择的问题就是像您的这个职业经历从宋乃功然后到那个技术员然后到现在的一个知名作家就是在现在的语境来看肯定是一个逆袭的故事就网络的资料看

您受到董润年导演的邀请然后进入编剧圈好像是 2011 年的时候是吧那个时候您是不是对 2010 年 2010 年那那个时候您好像也是 33 34 大概是这个年纪是吗对就是您那个时候这个年纪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正是他们焦虑的年纪就是觉得自己 35 岁了马上就要被裁员了

就是职场上经历一个大的变动了然后他们正是一个焦虑的一个关头那个时候对于您来说正是一个人生大改变的一个关头我不知道您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这种职业上的职场里的这种年龄焦虑怎么看就是以您的自身经历来讲您会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我经历过我经历过一段社会大环境很不好的一段日子就是因为我宜昌宜昌其实跟多美是一样的是一个工业型的自愿型城市

我们资源就是零化和水电然后这个城市是以各种工厂构建出来的工业城市所以在 90 年代后期的时候就跟东北一样就是大下港吧整化那个时候我从学校毕业就是我是经历过那种经济下行的阶段的我那个时候焦虑的事情是第二天我吃什么

就是我可能是兜率一看自己兜率一下子发工资还有 20 天但是我兜率只有 20 块钱的那种状态像我这种家里又没有根基就是考工是不可能的不可能进入到体制内也工厂全部倒闭而且那个时候其实也想象那个时候私营经济还没发展起来就业空间很小就除了送包子送牛奶之外当保安之外我也当过保安和搬运的这个只能干这几样的活而且工资包子很少

而且那个时候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年轻人少那个时候年轻人多像我同样的人多了还了去了你这个活一百五十块钱一个月你不干的话多的是人干

所以那个时候焦虑的是第二天吃不过饭没有精力去焦虑几十年后老了之后甚至别说几十年了三十岁二十岁的时候都想不了三十岁的事情只想着第二天怎么过但是最终还是过来了当然我自己人有我人生的幸存者偏差的一面就是我好歹后来又上了工地后来又当了作家了但是跟我一起

同时期的那一波在老家的那一批人我的好朋友他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的也还是过上了一个相当来说不错的生活这个事情吧我认为大家还是尽量的乐观一点相信这个国家和我们的社会最终还是会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这个毕竟跟 20 多年前相比我们现在条件还是好很多了然后我们现在纠错和容缩的能力应该都还是比 20 多年前要更好一点

因为我是焦虑过来其实我现在要说也焦虑我也想着我要是写不出来小说了之后我咋办呢 是吧我其实要说焦虑也焦虑但是我不能去陷入到这个心理中去那您会不会建议就是那个年轻人早做准备因为就是像您进入编剧圈也是因为您在工地上的时候就同时开启写作了积累了好几年有了一个爆款之后进入了编剧圈现在的年轻人你觉得是不是要做一个副业

好支撑自己的第二个事业阶段我刚才说了我这个是幸存者偏差我的这个人生经验不能作为任何的方法论来给年轻人做忠告因为写小说当初在天涯写书包环这种事在当时都是一个很小概率的事情所以说我的人生不能就跟你说我买了个彩票我中了 500 万那你跟我一样去买彩票买这个号码不可能是吧这个是没有一个没有一个重复的

就是没有一个学习的意义的也没有重要的意义更多的给给年轻人的经验就是心态就是还是心态我自己其实是个悲观主义者正因为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我认为心态很重要很多事情无论大方向整个发展或者这个经济形势好不好然后自己的工作好不好或者自己以后的养老的问题这些东西我觉得如果是自己不能左右的事情就把自己的每天过好然后让自己开心一点

这个没办法这个自己没法改变我以前也是我 20 多岁也没法改变但是我们那个时候过得挺开心的就每天要让自己开心一点你至少让自己不要生病躺床上吧可以吃的差一点穿的差一点或者是不能到处旅游或者不能穿好一点的衣服或者是不能消费一些自己想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让自己的心态好过开心一点

还是走出来多交交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开心呢至于有些问题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或者是年轻人包括我们这代人都没法左右其实我感觉今天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前一阵子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就是说如何度过历史的垃圾时间

或者说是低谷时间吧然后他们就是说要年轻人就是一定要修炼住自己的心态因为你还有好多个周期要翻阅就是你一定要先挺住然后我觉得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心态上的修炼包括对于这种退休的话题啊然后嗯创造力生命力的这种修炼包括如何在这个低谷时期培养自己的好心态我觉得这个是学到的很重要的部分

是的 这个因为我觉得我没法作为一个年长十几岁二十岁的人去给人家忠告我觉得我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也没有这个资格我只能说一下我二十多岁的状态就是都你永远就只有十几块钱二十块钱晚上就是只能吃个一块五的热干面那个时候

好像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候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反正就是不去想未来但是把每天过好

然后就是虽然手里没钱了但是一定要买一本自己想看的杂志比如科幻世界这样的杂志就是在最不合适的就是最不太好的环境下找一点自己的乐趣是吧稍微手上有点钱就去图书馆去借本书看看办个卡看看书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呢就只能看书这个用最近小红书上面的话来说就是培养自己生活的支点

其实您跟现在年轻人应对生活的方式还是挺像的是的 没办法的当外部环境不太好的时候你就内心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够了想太多了没意义因为我 20 多岁我就不去想我 30 岁之后的事情那个时候想着以后想不了退休的事我觉得年轻人不要去想退休的事那都是老了之后的事想那么多干嘛

为什么要把自己这么年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维给老化没必要的因为我还想再问问舍松哥老师就是像您现在担任这个 first 青年影展的这个评委评审然后不知道你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的创作环境跟你们那个时候的创作环境的差别你是怎么体会的像现在的年轻人我感觉他们虽然那个搜索渠道搜索信息的能力很强但是就像您说的他们现在社会

就是喜欢待在自己的这个电子剪纺当中然后其实跟人的接触或者跟真实的生活的接触现在变得越来越少但是以前的创作者可能就是没有这些电子工具但是他们就是脚踏实地的去生活去跟人接触然后反而从这个生活当中有很多营养作为他们的那个创作的素材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这个话题的就是现在的这些青年影人他们的一个创作环境

我们那个时候的创作对啊好像我们也内幕聊过这个事情就是说手机出现了之后对我们创作是个巨大的打击就是一旦有手机出现了之后故事就不好写了然后有互联网之后这个故事就更不好写了因为一旦有实时通讯工具这样的事情之后你很多故事就没法去构架和编织了是吧 七一差没有了

《新一叉》没有了之后这个反差就大规模的减弱故事是越来越不好讲所以现在年轻人还不如我们那个时候我那个时候写小说的时候我还可以让主角手上没有手机最后有个活机了不起了

那些故事就好写因为有很多的信息反差在里面所以说这边发生的事情他们也不知道那就有讲故事空间了对不对但是现在手机都在手上还是智能的每分每一秒是吧大家都知道互相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故事就很难讲了所以说我现在挺在这方面我还是挺

我觉得现在年轻的创作者还是挺痛苦的他们没办法在现在的时代下写出我们那个时候那么高的空间的故事那么多空间的故事但是这是现实主义的但是如果说把它放到一些幻想题材就是我始终还是喜欢幻想题材的就是比较高模一点的比如说科幻 玄幻一点的

他们那就没什么了无所谓因为本身就是处在这么一个状态下所以说我在这次分析的印象中我比较喜欢的几个项目都是跟这个空间比较突破这些空间的隔离的东西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可能现在年轻人有点擅长那种创作那种有未来感的作品就是跟 AI 科技相关的

是的 我看到了几个但是我这批看到了是看到了几个一个科幻我还是挺喜欢的

但是有两个不太喜欢但是更多的还是现实主义的因为真正女性的创作者多他们更多的反思一些女性话题和一些伦女话题还有加伦的一些话题还有一些跟情感有关的话题然后再就是跟类似于宣移凶杀之类的这些故事讲得都还挺有很多讲得很好的那您对这些青年影人有什么职场际遇吗

没有职场气宇这没有方法论就是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嘛只要觉得这个事情觉得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然后能够靠它活下去那就开开心心地去做吧这也是我自己秉承的观点我就觉得这个活我还能干我就继续干哪天我也是干不了了那我就

去找我以前工地上的徒弟去反正他们当领导了我都给你当保管员去不就完了吗有很多人可能他们就是很热爱这个事情但是把这个热爱的事情当成工作了吧他可能就会变一种心态然后这个还挺难把握的对这个很难把握的很热爱的但是这个如果说你把它当成职业

直接把自己的爱好当成实验之后就没那么热爱了那就证明了还不足够热爱那是自己的问题但是这是我面临过我们都面临过我们只要是改行的作家都面临过我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至少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写小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到现在搞创作还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还没有人注意让我去放弃它的地方

好的谢谢舍松格老师今天跟我们聊了这么多包括一些给青年影人的建议然后他自己的职场经历还有他对于整个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的各种视角的解读和分析好的那谢谢老师我们今天这期播客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谢谢你们谢谢大家好的拜拜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我们会不定期在群里聊一些当下流行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在群里找到一些听众作为嘉宾邀请到现场录制,欢迎大家踊跃进群聊天,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我们这期内容就到这里啦,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