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4. 推开《道德经》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精读《道经》第一章

34. 推开《道德经》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精读《道经》第一章

2024/12/6
logo of podcast 野生抚育

野生抚育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树树
Topics
树树:本章节主要围绕《道德经》第一章展开,探讨了老子创作背景、核心概念以及哲学思想。老子在春秋末期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创作《道德经》,旨在引导人们寻求真正的“道”,避免陷入利益权谋的困境。核心概念包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强调了语言的局限性,无法完全表达永恒的“道”和“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阐述了“无”是宇宙的开端,“有”是万物的动力,命名是将万物从混沌中区分出来的过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指明了两种观察“道”的方式:无欲则观其精妙,有欲则观其边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说明“有”与“无”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统一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明了认识“道”的途径,看似玄妙的现象实则蕴含着宇宙万物的奥秘。总而言之,本章节通过对《道德经》第一章的解读,阐述了老子朴素的哲学思想,以及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独特见解,并鼓励人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对待世间万物。

Deep Dive

Key Insights

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老子写《道德经》是为了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下,指导那些追求济世安民的人,避免他们陷入利益权谋的泥潭。他希望通过阐述真正的道,帮助人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为什么说‘道可道,非常道’?

因为道是可以言说的,但言说出来的道并不是恒久常存的道。语言和概念是有限的,而道是无限的,超越了人类的经验和认知。

‘无’和‘有’在《道德经》中分别代表什么?

‘无’代表宇宙万物的开端,是混沌未分的状态;‘有’代表化生宇宙万物的动力,是事物从混沌中被切分出来并命名的过程。

为什么‘常无欲’和‘常有欲’都是理解道的重要途径?

‘常无欲’帮助我们观察万事万物的本质和精妙,而‘常有欲’则帮助我们观察事物的边界和外在特征。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对道的全面理解。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什么意思?

‘玄之又玄’指的是有和无虽然名称不同,但讲述的道理相同,它们相互缠绕和影响,构成了认识和了解天下万物的途径。‘众妙之门’则是指这种玄妙的形态是道生天下万物的神妙之门。

为什么‘玄’字与DNA双螺旋结构相似?

‘玄’字的甲骨文象征着两根绳子分别在首尾和中间打了三个结,有合二为一的意思,与DNA双螺旋结构相似,都象征着生命的遗传和延续。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道德经》第一章,介绍老子的创作背景:春秋末期百家争鸣,社会动荡,老子希望指引迷茫的世人找到真正的道。节目还追溯到伏羲氏时期,用图画表达道的概念。
  •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社会动荡
  • 老子著书目的:指引迷茫的世人
  • 伏羲氏用图画表达道的概念

Shownotes Transcript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今天继续我们的《道德经》系列,来跟大家聊聊《道经》第一章。在之后的节目里,樹樹也会不定期按照书本顺序来延续这个系列。

《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瑰宝,在《道经》开篇第一章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玄妙的哲学世界。关于《道德经》的更多介绍以及不同版本,大家可以回过头听听第17期节目,作为今天这期节目的补充。

不同的人、不同的年纪、不同的人生经历,对《道德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所以樹樹现阶段讲得内容,跟大家理解的也许相同,也许不同,不必纠结,“道”本来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但这都不影响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

/ 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01:52

  •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老子不想看着大家为了求道济世却被利益权谋所困。
  • 最早应该追溯到伏羲氏,当时没有文字,伏羲氏就用画画的方式,一画开天。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03:43

/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07:30

  • 无,宇宙万物的开端;有,化生宇宙万物的动力。
  • 通过命名,将万事万物从宇宙中切分出来。
  • 因为有了名字,万事万物才能够被思考和讨论。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10:15

  • 守住无欲无求的状态,可以观察万事万物最开始的那种道的精妙,而有欲望的状态,也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万事万物的边界所在。
  • 思考时应将脑袋清空,当做一张白纸,而不是带着已有的印象,先入为主。
  • 万事万物因为有边界,所以各不相同。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3:15

  • 有和无,两者同出,虽然名称不同,但讲述的道理相同。看似玄之又玄的形态,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天下万物,认识道的途径,也是道生天下万物的神妙之门。
  • 世界上没有对立的东西,只有对待。
  • 不用相同, 也不用不同,要玄同。
  • “玄”字的甲骨文与DNA双螺旋结构与伏羲女娲图与数学里的无穷大。

/ 【背景音乐】

  • 《成仙》伴奏---王朝1982
  • 《青梅》---漫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