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44. 日日是好日,日日过好日。别在等待中错过好日子

44. 日日是好日,日日过好日。别在等待中错过好日子

2025/3/19
logo of podcast 野生抚育

野生抚育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播客主持人
播客主持人,专注于英语学习和金融话题讨论,组织了英语学习营,并深入探讨了比特币和美元的关系。
Topics
播客主持人:我们常常将幸福寄托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例如等到瘦下来、工作稳定、有钱了等等,却在等待中错过了当下的美好。这种拖延幸福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几个心理学陷阱:首先是延迟满足被滥用,我们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享受生活,设定一个幸福可行性标准,练习及时行乐;其次是完美主义的自我设限,我们应该边过边调整,不要等到完美才开始;再次是拖延症让我们误以为未来的自己会更愿意行动,但事实往往相反,我们可以采用“两分钟法则”和“5%行动原则”来克服拖延;此外,心理账户效应让我们觉得现在不值得花钱,我们可以设定“当下幸福预算”和练习“逆向心理账户”;最后,认知偏差让我们以为未来一定会更好,但幸福不是线性增长的,我们需要每天给自己找一个小确幸。 我们总把好日子设定在未来,这与大脑的生存焦虑机制有关。进化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的生存本能让我们不断焦虑,关注威胁而非享受当下;大脑的负面偏见让我们更容易看到不足;现代社会的焦虑制造机加剧了我们的焦虑。我们可以通过“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的练习和时间倒数法来对抗焦虑,活在当下。 中国父母的延迟幸福现象也值得关注,儒家文化、计划经济时代的“苦日子思维”和集体主义的牺牲文化都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独立的幸福感,学会及时享受。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好日子是靠自己积累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改过、积善、谦虚、修德四个方法来主动创造幸福。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和心流理论帮助我们找到顺势而为的方法,避免内耗,提高效率。 我们可以制作“好日子账本”,记录幸福瞬间,可视化幸福体验。通过记录,我们可以提升对幸福的感知力,减少焦虑,培养正向思维模式。《论语》“一箪食一瓢饮”的智慧告诉我们,好日子取决于内心的满足,而非物质的丰富。我们需要调整消费观念,培养感恩心态,学会在忙碌中享受宁静。

Deep Dive

Chapters
本部分探讨了拖延幸福的几种心理学陷阱,例如延迟满足被滥用、完美主义和拖延症、心理账户效应以及认知偏差。通过设定幸福可行性标准、练习及时幸福、采用"两分钟法则"和"5%行动原则"、设定"当下幸福预算"和练习"逆向心理账户"等方法,帮助人们打破这些陷阱,在当下享受生活。
  • 延迟满足被滥用,应设定幸福可行性标准,练习及时幸福
  • 完美主义和拖延症导致人们永远活在准备阶段,应采用"两分钟法则"和"5%行动原则"
  • 心理账户效应让人们觉得现在不值得花钱,应设定"当下幸福预算",练习"逆向心理账户"
  • 认知偏差让人们以为未来一定会更好,应提醒自己幸福不是线性增长的,每天给自己找一个"小确幸"

Shownotes Transcript

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叔叔的播客《野生抚育》打破固有观念,重塑自我成长这是一档通过探寻东方哲学与传统文化智慧化解现代生活中的身心困扰的单口播客用深入浅出的文化解读和娓娓道来的节奏与大家一起滋养身心能量,找回内在平衡你也可以把它当作助眠播客睡个好觉

在这个匆忙的时代,欢迎你跟叔叔一起慢生活,慢思考,告别焦虑与内耗大家是不是常常会听到身边有人说,或者是自己也常常说等下周一我就去开始健身运动等我瘦下来了我就去穿漂亮衣服拍美美的照片等我上岸了就能过上轻松的日子了或者是我们的父母也常说等你成家立业了我们就能享清福了

可是结果好像总有一个新的目标在前方好日子总是永远都还没有到来

这些话语的背后是我们总把幸福和好日子寄托在未来某一个遥远的节点上仿佛只有到达了那个彼岸才能真正开启美好的生活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为什么我们总是把好日子设定在未来这种拖延式的幸福观藏着哪些陷阱我们又该如何去打破这种等待式的思维在当下就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关于延迟满足和及时行动的深度对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等我瘦下来了我就去买喜欢的衣服等我工作稳定了我就去学跳舞等我有钱了我就去环游世界等孩子长大了我就开始过自己的生活

这些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呢他们传达了一个共同的观念那就是我们总觉得现在还不够好而未来的自己会更配拥有幸福然而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你现在不懂得感受幸福未来的你也不会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拖延幸福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心理学陷阱首先是延迟满足被滥用你真的是在为未来储蓄幸福呢还是在逃避现在

延迟满足的心理它指的是为了更大的长期回报而暂时的克制短期的欲望比如说为了减肥而拒绝吃蛋糕为了存钱买房而减少固定开支为了升值加薪而牺牲掉休闲娱乐的时间这种延迟满足本质上是好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律进而提高未来的生活质量

然而延迟满足的极端版本也就是无限期的推迟幸福就会变成一种心理陷阱很多人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但最终却发现等自己有钱了身体却已经透支去不了想去的地方了

等到可以享受了却已经习惯了节省着过日子舍不得花钱等到自己退休以后想去旅游却发现自己的伴侣已经没有了精力所以这个延迟满足是应该有一个度的而不是把所有的幸福都推迟到未来的某一天

那我们就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幸福可行性的标准比如说达到 70%的理想状态就允许自己去享受不用等到受十斤我们受两斤的时候就可以奖励自己一次也不用等到赚一百万这周末就可以给自己安排一次小的旅行这个就是练习及时幸福在合理的范围内偶尔放纵自己而不是永远的压制欲望

第二个陷阱是完美主义带来的拖延很多人会把等我瘦了十斤再去拍写真或者是等我年薪百万再去享受生活当作一种借口他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永远活在准备阶段因而从来没有真正进入到享受阶段

但实际上日子是可以边过边调整的,而不是等到完美时刻才开始拖延症还会让我们误以为未来的我会更愿意行动很多人有一种错觉,他们认为未来的自己一定会比现在的自己更加愿意行动但事实往往是相反的,如果今天的你无法开始的话,那么未来的你大概率是也不会开始的

比如说等明天有时间我再锻炼结果每天都在说明天永远都不会开始等以后有钱了我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现实是有钱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责任依然抽不出时间

再或者是等心情好了我再去社交但是因为自己一直在独处心情越来越封闭了那解决办法就是采用两分钟法则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在两分钟内开始的话就立刻去做当你开始做了你就会发现不知不觉就可能做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了

其次呢是设定 5%的行动原则不要想着我一次性就做完我们可以先做 5%哪怕只是开始尝试做一点点也比完全不做要好得多

第三个陷阱是心理账户效应我们对金钱的看法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们会把钱分在不同的心理账户比如说工资是用来支付房租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奖金才敢用来享受而未来赚的钱才是享受生活的资金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是我们总觉得现在不配享受而未来才是值得享受的其实这是一种幸福的心理贫困

如果你一直觉得未来的自己才配拥有幸福的话,那么你可能永远没有办法享受当下。那么针对这种心理陷阱,我们可以试一试设定当下幸福预算,每个月拿出固定的收入用来提升幸福感,而不是等有钱了再花。还可以建立一个逆向心理账户,把未来的幸福存到现在来,告诉自己,我今天的幸福也是未来的一部分。

那最后一个陷阱是,人们往往存在一个认知偏差,也就是认为未来一定会更好,我们总认为未来的自己会比现在更幸福,会更有钱,更自由,更健康,这是一种乐观偏差,然而现实是,现在不懂得感受幸福的话,未来也不会感受到幸福。

很多人到了晚年才开始后悔他们一直在等待好日子却从来没有真正的活过因此呢我们也要时刻去提醒自己幸福不是一个线性增长未来不会自动变好生活质量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每天给自己找一个小而确定的幸福去记录一件让自己开心的小事培养及时幸福的满足感即使今天的阳光很好这也是一种幸福

所以总的来说幸福不应该被推迟它应该融入我们的每一天未来呢不会更容易现在不行动未来也不会行动所以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靠我们每天去练习出来的那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把好日子设定在未来呢

我们常常对自己说等目标达成了我就能开心了但现实是每当我们达到一个目标又会设定一个新的好日子目标

仿佛真正的幸福永远在未来这是我们人类大脑的本能决定的我们的大脑总是倾向于关注未来而非当下在远古时代当时的环境极其不稳定食物缺乏猛兽出没气候恶劣那为了生存呢我们的祖先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提前为未来做准备

否则随时可能陷入危机因此呢大脑就形成了一种固有机制不断的去担心未来的风险以防止自己受到伤害远古人类如果吃饱了就完全放松不储存食物的话那么他们下一次饥荒的时候就可能会饿死如果觉得今天安全了就掉以轻心那么下次遇到猛兽就可能会丧命这种生存机制让我们的祖先会更加关注威胁而不是享受当下

与此同时呢我们的大脑还倾向于不断的设定更好的未来推动自己前进我们的祖先呢必须不断寻找更肥沃的土壤更安全的居所否则就难以生存这种对未来的向往就演变成了现代人不断追求更高标准的心理模式然而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幸福欲知它总是希望更好却很少告诉我们何时应该停下来享受当下

那除此之外呢负面偏见也是影响我们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人类对于负面信息的敏感度是远远高于正面信息的比如说人们对于工资上涨了 10%可能会很快的适应甚至觉得还不够但是如果工资下降了 10%就可能会郁闷很久甚至影响到了生活质量这种本能让我们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了已经拥有的美好

因此我们总觉得现在还不够好幸福应该留给更好的未来这也是为什么即使达到了原定的目标我们仍然会不断地推迟幸福的原因当我们真的实现了目标我们的大脑又会设定新的焦虑点让我们继续等待下一个好日子

那现代社会的环境其实也在加剧着我们的焦虑社交媒体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更成功的人进行对比刚刚升职加薪的我们可能会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已经买了房子就瞬间觉得自己仍然不够优秀

原本对于自己的身材是很满意的,但是一看小红书的健身博主,又觉得自己还不够瘦。社交媒体总是让我们看到更好的人生,让我们误以为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幸福。结果就是我们越来越习惯把幸福推到未来,等自己变得更好了,才能够享受人生。

此外呢,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也在影响着我们,比如说 30 岁了一定要买房子,结了婚才算人生完整,有了钱才有资格享受人生,这些隐形的标准都让我们陷入到了任务型的人生当中,不断地去追求外部的认可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那既然大脑天生倾向于推迟幸福,我们能否通过训练来打破这种模式,让自己活在当下呢?答案是肯定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样的一个练习,乔布斯就每天早上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继续做今天计划的事吗?

这个问题就在提醒着我们人生并没有无限的未来幸福必须在当下去找同样呢每天睡前回顾一天中让自己开心的瞬间也能够帮助我们把注意力转到当下的美好

此外比如说当你遇到什么东西舍不得买舍不得用的时候也是可以用这个方法的对自己好一点很多事情过了那个时候你就已经不想做了前两天朋友还跟我聊起来我们 20 岁出头的时候都是很想去蹦极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敢去做这么高风险的事情了第二个方法呢叫做时间倒数法

假设人的平均寿命是 80 岁那么 30 岁的人大约还有 18250 天可以活那 40 岁的人呢就剩下了 14600 天通过这个计算你就会发现时间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短幸福不应该被无限期的拖延而是需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那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大脑天生它容易焦虑容易陷入未来才是好日子的陷阱而社交媒体和社会标准又进一步的强化了这种思维模式

但是真正的幸福不是线性增长的,未来不会自动更好,只有当下的行动才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体验。我们可以通过时间倒数法,通过及时奖励训练,去关注日常生活这样的一些方法,就可以逐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幸福生活不再是未来的某一天,而是融入到我们的每一天。

接着我们来聊一聊长辈们的延迟幸福我妈妈也属于那种比较节省的人很多事情她都觉得可以但是没有必要但随着她年纪一天天变老我就更加希望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她多增添一些人生体验带她去没去过的地方吃没吃过的东西好的是她现在也看得比较开能够乐在其中但是还有一大部分的长辈他们还是在等待一个理想的好日子

但现实是等孩子上了大学他们又开始担心工作和养老等孩子结婚生子了他们又忙着带孙子孙女等真正退休了身体也大不如前了曾经的梦想也变得遥不可及他们一直在等很少有机会真正去享受生活

中国父母的这种思维模式根源不仅仅是个人选择而是受到了文化、时代背景的深远影响在我们的儒家文化里面家庭的价值是被置于个人之上的养儿逢老的观念深入人心父母的幸福就往往寄托在孩子身上再加上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许多父母他们从小接受的是那种苦日子的思维认为好日子是省出来的而不是享受出来的

人生就是应该先苦后甜,现在苦一点以后就好了他们习惯了为未来存钱,而互说的幸福并不是储蓄而是需要当下去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呢,还有就是那种集体主义的牺牲文化也让他们认为个人的幸福是不应该优先于家庭责任的只有孩子安稳了,自己才有资格去享受生活

那如果你的父母也是习惯于延迟生活的话你可以试着帮助他们去改变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幸福不需要等到未来而是可以从现在开始鼓励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孩子去牺牲

其次呢帮助他们培养独立的幸福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社交圈而不是仅仅围绕着孩子转再者呢鼓励他们学会及时享受趁着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多出去走一走别等到孩子安定了才开始安排自己的生活如果有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再拖延了现在就行动起来时间是不等人的

那与此同时呢,我们自己其实也要警惕不要重蹈覆辙,人生苦短我们就更加需要去好好体验当下的幸福,幸福不是存起来的,而是要在每一天去感受的,所以不要再等好日子来了才开始生活,帮父母也帮助自己打破等未来的这种思维模式,让真正的好日子从今天就开始。

那么如果等待是无效的,我们该如何主动去创造好日子呢?《了凡四训》这本书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命由我做,福自己求。这本书它讲述了袁了凡如何通过修身行善改变命运的故事,揭示了一个简单但是深刻的道理,你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袁了凡他原名叫袁黄,小时候曾经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就预测他未来考不上进士,53 岁的时候就会去世,然后一生也没有子嗣,他就深信不疑,于是就随波逐流,认为一切都已经注定了,日子也因此过得平淡无奇,直到他后来遇到了云谷禅师,才彻底改变了对于命运的认知。

禅师就告诉他说,命运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通过修行,行善积德来改变。袁老凡就听从了教会,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行善积德,并且保持谦虚和谨慎。最终他就成功地考取了进士,也生了儿子,寿命也远超了预测,活到了 74 岁。

事实就证明了福祸无门为人自招你种下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也就意味着好日子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靠着自己去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人的一切际遇都是由过去的行为所感召的如果希望未来充满幸福就必须种下一个好的种子比如说想要健康的身体就要培养良好的作息和运动习惯想要财富自由就要学习理财去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想要幸福的关系就要真诚待人善解人意

你的未来取决于你今天做的每一件事情而不是等待某一天好运降临每一天的行为都在种下不同的种子是选择抱怨还是积极行动是选择拖延还是持续学习是选择消耗自己呢还是培养好的习惯了凡思讯就提出了四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的过上好日子首先是改过也就是停止消耗自己清理生活中的坏种子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办法改变现状是因为拖延懒惰还有负面的习惯让他们始终停留在等待的状态那这本书就强调了想要改变命运就必须先改掉自己那些让自己陷入到痛苦的行为

可以从列出自己想要改掉的三个坏习惯开始比如说想要改掉拖延熬夜或者是抱怨的坏习惯并且每天提醒自己从小开始改变不要等到明天再说其次呢是积善也就是用善行去积累人生的福报

老范思逊就提出了人的福报来自于所做的善行善意不仅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好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可以通过去帮助他人言语的善良还有乐于分享这些方式来积累福报每天做一件小善事比如说赞美他人给予支持分享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每天去记录自己的善行相信福报是积累出来的

第三个呢是谦虚这样可以让好运更容易降临很多人一直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却忽略了已经拥有的美好他们在健康的时候不珍惜身体在拥有家庭的时候总觉得不够完美在取得了成就之后呢仍然焦虑自己还不够成功

然而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对当下的珍惜和感恩,福莫大于无求,祸莫大于不知足,当一个人懂得谦虚和知足了,其实就会发现好日子早已在身边了。

最后一个呢是修德,让内心变得更加光明,王阳明就说了心外无物,外在的世界其实是内在世界的投射,如果内心充满了焦虑充满了负能量,世界也会看起来处处充满着障碍和困难,但是如果能够培养内在的光明,就会发现幸福早已经存在于每一个瞬间。

通过观察自己的内心放下无谓的焦虑并且时常提醒自己我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这种积极的暗示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未来的好日子取决于今天的行动通过不断的改过积善保持谦虚修养内心我们可以主动创造幸福而不是等待幸福降临

那么大家可以从现在开始就不再等待好日子了而是去亲手种下它的种子那么如何让每一天都过得更加顺畅充实有意义呢就关键在于找到生活的心流状态让每一天都成为好日子

庄子在养生主里面就讲述了刨丁捡牛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一个名叫刨丁的厨师他为梁惠王宰牛他的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手起刀落之间闲云流水没有丝毫的阻碍梁惠王就好奇地问他说你的刀法为什么如此精妙呢刨丁就回答说我最初学捡牛的时候只是看到了整头牛不知道从何下手

后来呢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不再只看到表面而是看到了牛骨和筋肉之间的空隙我就用刀刃顺着这些天然的空隙去行进从来不与骨头正面相撞所以我的刀 19 年来就依然锋利如新

这个故事就被后人概括为了游刃有余意思是说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但如果能够找到顺势而为的方法就能够优雅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内耗

如果用蛮力去硬碰硬的话,就容易让自己疲惫不堪,甚至陷入了长期的挣扎和焦虑之中。刨丁解牛的核心就在于以无厚入有坚,意思就是不用蛮力去剁牛肉,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到有缝隙的骨节中,顺着牛骨和肌肉的自然间隙,用最小的力气达成最佳的效果。

这个原则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适用许多人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往往是因为过于执着用力过猛反而让自己身心俱疲比如说健身的时候如果采用极端方式像暴饮暴食之后突然结实就往往难以坚持而如果选择循序渐进的方法去控制饮食搭配适量的运动才能够容易形成长期的习惯学习和工作也是如此的

找到自己最佳的专注时间去高校学习而不是硬撑到深夜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效率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这样试图通过控制对方来维系关系的话就往往会适得其反而如果去尊重彼此的空间反而就能够让关系更加的稳固 Poding 解牛不仅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心流的状态

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就提出了当一个人他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的时候就会进入到心流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会高度的专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同时呢感到愉悦和充实

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进入新流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先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太简单会无聊太难容易焦虑其次呢减少干扰去创造一个专注的环境

比如说我们可以设定固定的深度工作时间每天上午的 9 点到 11 点不看手机全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此外呢建立反馈机制比如给自己设定阶段性的奖励让大脑更加的有动力

最后呢保持节奏感不要一下子逼自己到极限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步调 25 分钟的专注加上 5 分钟休息的番茄工作法就是一个很好的节奏其实很多人并非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式可能会比较低效就导致了不必要的消耗比如说有些人他习惯忙碌却很少去复盘从而呢就不断的重复了同样的错误或者呢

或者呢盲目的去模仿他人的方法却忽略了自身的节奏结果就会事倍功半了真正的高手不是拼命努力而是聪明的努力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心流状态避免无谓的消耗才能够让每一天都成为真正的好日子

庄子的智慧呢就教我们如何顺势而为找到经营生活的方法而心流的理论则帮助我们来专注当下提高效率去享受生活当我们学会把握自己的节奏而不是一味的蛮干就能够真正做到有任有余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用记账的方式来经营好自己的好日子

幸福它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被清晰感知,甚至可视化的体验为了帮助自己找到适合的幸福模式,让生活中的美好不再只是偶然发生,而是可以被主动创造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个简单,但是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日子账本可能很多朋友都有记账的好习惯,好日子也是可以像记账一样来记录的

像我的话我买了一本奏折式的年历一页纸上排好了 365 天我可以在上面记录每天的幸福小事然后盖上心情印章这样一年下来我可以在这一整张纸上看到我这一年的小确幸和当天的心情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满足感的事情然后市面上也有卖五年日记三年日记的一页上面会排三到五行

当你在写第二年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去年今日发生了什么这样等你把这一整本都写完的时候可以在一个本子上看到三到五年的人生记录在记录回忆的同时其实也记录了我们的人生变化幸福并不取决于金钱地位或者是成就反而是藏在日常的一些小细节里面

早上阳光洒进房间的时候那种温暖的感受偶然间在书店翻到一本喜欢的书或者是吃到了美味的饭菜一场让人心动的对话或者是完成一个小目标之后的满足感这些都是幸福如果我们习惯性的忽略掉生活中的这些小确幸那么即使达到了外在的成功也可能依然会觉得生活空虚

因此呢培养对幸福的敏感度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好日子账本就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捕捉幸福瞬间的工具好日子账本它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幸福日志用来记录那些让自己幸福的瞬间它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正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而不是那些被他人定义的好日子

提升对幸福的感知力让自己更容易获得满足也可以建立一个正向的反馈让幸福成为一种日常的习惯

就像投资需要记录资金流动一样幸福感也是可以被量化和积累的记录好这些幸福存款之后就会发现原来美好的瞬间其实比想象中要多得多那建立好日子账本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幸福指标每个人的幸福来源其实都是不同

有人他喜欢美食有人享受旅行有人沉浸在阅读和思考之中那么在开始之前就可以先思考几个问题比如说什么事情会让我充满了动力哪些瞬间让我忍不住微笑在过去的一年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幸福时刻是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逐渐理清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并且形成属于自己的幸福清单

比如美食爱好者可能会记录发现了一家新的美味餐厅摄影爱好者可能会写下在某一个陌生的城市角落偶然抓拍到了一个美好的瞬间而喜欢阅读的人可能会记下我在某一天理解了一个新的知识点

那接下来就是每天用几分钟的时间简单记录一下当天让自己觉得幸福的事情内容不需要复杂几句话就可以了比如写下发生的事件带来的感受并且给这个幸福感评分比如说我今天跟老朋友在咖啡馆聊了一下午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我给自己打 90 分因为我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和满足

或者是在公园里面跑步,风吹过脸颊的时候我觉得很舒心,那我给自己打 80 分,因为我觉得通过这个跑步我的身体和心情都很放松。这样的话幸福就不仅仅停留在当下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回顾和积累的体验。那坚持记录一段时间之后呢,我们可以定期复盘去分析哪些事情最频繁的出现在了自己的幸福记录里面。

进而呢就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模式了有人就可能发现了自己在社交活动里面是最快乐的有人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创造或者是学习的过程中最有成就感这种复盘呢就有助于我们主动去安排更多的能够带来幸福的活动而不是被动的等待美好发生

比如说我们发现自己每次去户外活动的时候幸福感都很高就可以刻意的增加户外时间如果完成小目标之后会有很强的满足感我们就可以把目标拆解的更小让自己更加容易体验到成就感这样长期坚持下来这种记录会带来深远的改变首先它会提升我们对于幸福的感知力让我们意识到幸福一直都在只是过去可能没有注意到

其次呢它能减少我们对于未来的焦虑让我们更加专注当下的美好而不是一味的等待某一个重大时刻来决定是否幸福最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正向思维模式使得这个幸福感是可以通过日常积累的而不是偶然得来的惊喜

幸福从来都不是等待而是通过记录发现和创造而来的当我们开始主动经营自己的好日子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幸福从未缺席只是我们以前没有看到它而这个好日子账本就正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放大然后积累幸福的工具让幸福成为生活的常态而不是短暂的瞬间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许多人会误以为好日子必须伴随着高端餐饮豪华旅行和极致的享受然后论语其实早已经提出了一种更加朴素但是深刻的生活智慧论语里面说到一单食一瓢饮

在漏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身处简陋的环境只能吃简单的一碗饭喝一瓢水仍然可以保持内心的满足和喜悦这里的一丹十一瓢饮并不是强调贫困而是表达一种生活态度只要我们内心平和就能够在任何环境中找到幸福

好日子并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程度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如何来看待自己的生活我们常常误解幸福是和物质直接挂钩的认为只有拥有更多更好更奢华的东西这才是好日子但是孔子就提醒了我们真正的好日子是源自内心的满足

吃饭和喝水这样简单的事情并不能决定你是否幸福决定幸福的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看大的心态实际上许多现代人的幸福感问题并非源自实际的贫穷而是源自我们对于物质的无止境的追求

你可能拥有很多但依然觉得不满足依然觉得缺少了某种东西追求一种永无止境孔子所提倡的一丹十一瓢饮就是在教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享受生活中的简单平凡和宁静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更加看重的是心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物质层面

那放到我们现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每天去过极简的生活但是一单十一瓢云的智慧依然可以帮助我们来反思当下的生活方式首先我们需要调整的是自己的消费观念不要陷入那种买的越多就越幸福的误区

过度消费往往会带来短暂的满足但是没有办法提供持久的幸福真正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的是那些简单但是充实的体验比如说一个安静阅读的下午比如说我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意外学到了一个新知识我的内心富足了也就不太在意一定要在物质上来填满自己的世界其次呢我们可以培养感恩的心态

现代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比较心理的影响总是看到自己没有的而忽略了自己已拥有的其实今天的一顿美味一场温暖的相遇都是值得珍惜的幸福瞬间每天练习感恩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能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满足

最后呢是要学会在忙碌中享受宁静现代生活节奏飞快许多人就陷入了这种忙碌文化里面总是以忙碌为荣而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一单十一瓢饮呢就是在教我们学会在有限的资源中找到平和的心境生活忙碌我们就更要提醒自己好好休息那从孔子的智慧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真正的好日子不是物质的丰富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当我们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感受到幸福就会发现原来好日子一直都在只是我们还没有去真正看到它去感受它

那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了祝福正在收听节目的你不再把好日子推迟到未来而是从这一刻开始认真的好好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依然在节目的最后祝大家天天开心如果觉得哪里是叔叔没有讲清楚的也可以在评论区里面交流讨论

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微信搜索野生抚育的拼音全拼家好友就可以进群和大家一起聊天了群里不定期会有抽奖送书的活动我们每周三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