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通过一些仪器的排查能看清楚所以其实借助仪器也是有必要的但是我觉得医生的经验可能会更重要一点那我们的医生应该是什么正确的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查题要得出一个初步的诊断用我们的现代化的影像学包括 CT 包括 B 超来证实我们的诊断
大家好,欢迎来到医不常说这个频道由曾医 35 年的三甲医院临床医生老郑和代表了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医学小白小郑主创希望跟大家分享些在日常看病过程中医生没有空或者不常说的那些关于你健康的话题
Hello 大家好好久不见最近呢确实是我比较懒有点懈怠然后前段时间是在五一大家应该听说了那个协和医院的八卦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大概就是由这么一个事情我跟老郑引发了一些思考然后对于现代医学的这个医学生之路的发展路径啊做了一些讨论
大家可以来听听看当然我五一期间刚好抢了点哑大家不要介意哦好的那我们开始吧
老鄭應該聽到了中日友好醫院的呱而且其實現在鬧得也沸沸揚揚的然後大家討論的最多的應該就是董小姐她的學制就是叫協和 4+4 老鄭能先跟大家說說普通醫生是個怎麼樣的成長路徑我們在醫學教育方面的改革一直在進行
那么在 30 年前我们看到的学历教育几乎都是大本五年相当一部分少部分人进行医学硕士的学历再有更少的人经过博士的阶段
但绝大部分应该是五年制的教育至少是五年的本科现在应该很少有不读硕士或者博士的医生了吧对后来呢其实那个年代呢就是三十多年前还有一些小数的叫八年制的
后来改变为七年制的,直接是从大学入学到七年的硕士这样的改革。后来五年制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大本学历,但是这样一个学历几乎很难进入到三级家等医院以上的比较大。
大的一线二线城市的一个职业道路我也是最近刚听说的协和的 4 加 4 教育确实也是第一次听其他的像我们最主流的还是
七年的本硕连读或者是有像协和的八年的直接医学博士但是从来没脱离医学基础的一些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其实我想问一下老郑就是不管是哪种方式老郑觉得就是这个路径到底应该去怎么实现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呢这个问题确实也非常难以回答
人者见人 智者见智每个经历的医学教育或者是已经到了一个有比较有成就的医学专业的人才来说可能回答都不太一样
仅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医学的基础教育还要构架医学的最基本的基础首先我们要把医学的基础专业可能通过一到两年来进行夯视
然后经过医学基础的专业的一些学科学习比如说我们最简单的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细胞学等等一大批的医学基础专业进行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医学临床的学习
从我自己个人经验来看有的时候觉得这些教育还是脱节的比如说我们在大一的时候要学高等数学
有的时候要学最基本的生物学似乎这些教育离我们医学你说沾边也有一些计算问题但实际上还真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从更高的角度回忆起来包括我们学生化的比如三缩三循环的一些细节都已经忘记了
但是这就是这些基础给你打下了一个根系就像一个植物你生长最基本的你要有根系只有这些根系也就是它的结构建立起来以后将来它的四组的吸收营养的能力以及将来成长的能力以及开花结果就像一株植物一样它的基础必须是牢靠的
那我其實聽說就是學醫者的那肯定是要一輩子都在學習這個的醫學的教育絕對是必須要進行的因為我們處在一個醫學知識爆炸時代不光是醫學知識其他的科學領域它也是不斷的創新不斷的進行研究如果不學習你一定是一個滯後的行醫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就拿免疫學來講我們免疫學的進展可以用如果過去 30 年每 3 年做一個更新的話是絕對可以的那麼到目前我們看有關免疫學的文獻可能 3 個月就要更新
當然這種更新的速度我們普通醫生即便是你緊跟腳步似乎也趕不上那麼我們不光是做免疫學其他領域的知識也是一個爆炸的進展所以有的時候你跟都跟不上的一個感覺
但是作為一個醫生只有你不斷的精進不斷的去學習你可能才跟得上這個時代的步伐
再舉個例子我們看腫瘤的一個免疫治療那麼 5 年前或者是在美國 10 年前才有兩個 K 藥和 O 藥那麼 5 年前我們的國產的這個藥物的 KT-1 的一日劑已經發展到 5 個了那麼看到目前為止那麼免疫點檢查一日劑的藥物已經 20 多個
實際上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在這種臨床的前期的藥物可能還有好幾百種正在進行
所以你要是五年前没有跟上这个时代免疫药物治疗恐怕连这个免疫的药物的门都没摸清楚其他的药物像靶感性药物也是一个爆炸式的生长那我们看不管是常见的突变还是少见的突变药物层出不穷
你就跟不上这个时代了实际上这只是单单指肿瘤领域但在其他免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中其他的也是新药不断的推出但其背后的基本的免疫学的原理是什么可能 30 年前就讲清楚了但是呢
30 年前的粗糙的這種不分類的或者沒有開發的一些藥物其實非常多的可是如果你有 30 年前的一些基礎那麼你再不斷地去精進學習那麼你就能跟上對時代的步伐其實我們現在去看病的時候大部分去看門診大部分的醫生都是在 30 到 40 歲左右
那老郑觉得他们现在看着有什么特点吗说这个问题我先举一个画家的成长例子无论是齐白石或者是其他的非常著名的画家你看他的画作就能看出来他二十多岁的画作和四十岁以及六十岁的画作他还是不一样的
真正他实话懂话的人就看出他的一个成长的过程这里并不是说老年的医生一定要好不是这意思年轻人有年轻医生的优势和优点但是我是希望我们的年轻医生成长的要快
具备的多种处理综合能力的知识因为现在目前看培养的方式为什么最近几年出现了叫 2 加 7 5 加 3 的学历教育或进行一些专科化培训的过程
他专科化培训不是说在你的专科里培训他是广泛的进入到临床的基础学科比如说作为外科医生口外的那个专培时间要长内科医生呢要各个学科都要进行文研以获得最后的一个结业但是呢这些在这种培训过程中如何获得综合性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确实发现一些医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综合能力不够所以他显现出看病的弱点我们国家的医学的院士王晨院士也就是医科院的医科院院长曾经说过一句话医生就是一个合金钢
何金刚是什么意思像一个熔炉一样把所有的知识包括你基础学习的知识本身专科化知识以及其他专科的知识基础的药物的临床的诊断的影像的融为一炉然后结出医学人才的硕果所以这个过程当中它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
刚毕业的获得规范培训的结业事实上它只是个开始在这个后续的几十年当中
一定还要不断地精进而且每个医生对一个病的理解也是随着时间不同他的认识也是逐渐提高而产生不同的想法或甚至处理的结果为什么现在年轻的大夫总是在做检查不断地让病人做检查就是综合诊断的能力
感觉就自己个人的一个体会吧还是和最大的医生的理解还是差别还是很大的那老郑觉得现在现在医生对这个疾病的理解和和就是比人长一点的比较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理解差距点在哪或者是怎么让这些医生精进一点呢这个呢要求起来我觉得也非常困难
我再举个例子吧那我的以前的老师教授看胸片的时候就是包括身体的给换的查体能精确到你的空中的位置甚至不必进行 CT 或者 B 槽进行一些胸腔的传次我就觉得非常神奇我甚至我不敢相信还有这样的医生
那再举一个例子那么我们 30 年前做心脏手术的时候没有什么那个 B 超或者是仅有 M 型的超声的诊断那些医生为什么可以进行换半手术非常大的一些个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难道他们就靠着听诊器吗那确实是就靠听诊器因为当时我是他们的学生
他们给我分析病人的病情时把二年半的狭窄的程度甚至二年半的寒性情况以及僵硬的状况都给我说得非常清楚他们是一个通过不断的实践看结果再实践丢出了非常精确的一个结论
他们的水平是如此的高超但是放在现在的一个时代呢似乎也不可能按照那样的一个路径去培养现在的学生但是这种不断的深度思考的精神
学习临床思维的方式永远不会过时而不能就是只是依照现有的一些影像学检查进行排除性诊断不是这样一个道理的那我们的医生应该是什么正确的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查体要得出一个初步的诊断用我们的现代化的影像学
包括 CT 包括 B 超来证实我们的诊断我觉得是这个思路而不是说病人一到门诊先查一通
各种化验各种检查然后以后进行排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现在医生很多是这样一个思维方式他用自己的头脑应该先根据自己的以及学习的知识通过询问病人进行查题就应该得到的基本的印象然后用现代的一些办法去印证
得到的结果我觉得我是看病是这样一个方法可能年轻的医生看病就像我刚才诉说的先一通排查然后得出个结论但这样的好处也巨多一是我们的影像学现在非常清晰影像的结果也非常准确这样是减少了时间非常快
所以显得观察这么的不太重要但实际上作为一个医生也想通过快速这些检查就是我也希望这样一个排除但是有些情况非常复杂有些微小细小的影像学确实你通过经验或问病史是问不出来的只能是通过仪器检查
所以要分清各种病的一些问题有些病的典型的症状或者是体征老医生通过问诊或者病史一眼就说出来了而且非常准确的
这是一个问题我记得老郑之前说就是看病要看一个整体有的时候之前我们在节目里也提到了那种比如说那个牙疼可能是跟心脏有关系你可能通过一些仪器的排查能看清楚所以其实借助仪器也是有必要的但是
我觉得医生的经验可能会更重要一点就是一一气直直说一个辅助的作用然后但是医生的判断可能会更影响这个就是他是否能快速的去找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病人的疼痛啊或者是不舒服啊嗯
当然我觉得这个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就是以后肯定是我们会用运用到更多的就是 AI 啊或者是各种技术吧去协助医生看病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医生自己本身的这个能力他去观察这个病人还有他去诊断的这个能力
这里还提到 AI 的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看到现在有 AI 医院也看到 AI 医生但是我试图问了一个 AI 问题就是说未来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业或者是什么他反而回答是医生这又是非常矛盾的
难道未来 AI 能替代医生吗或者是那么医生就是又是一个非常挑战的这个职业这两个说法不是有些矛盾吗我觉得最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职业就是医生因为每个人的学习的基础路径或者他思考的过程是 AI 最难以代替的尤其个性化的替代所以比如说我们现在影像学非常发达 CT 核磁 B 超这些检查但是它还是基于结构性的问题但是细胞水平的诊断
现在仪器表现非常难以诊断举个例子非常一个阴影是结核还是肿瘤还是眼症可能仪器上判断起来可能给你一个指导但是不是确诊性的
但我们确认性的诊断还是依靠细胞学我们肿瘤诊断金标准还是要靠镜下的细胞学的结构问题是个严正性的有的时候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CT 也回答不了甚至高精度的 CT 也回答不了
那我们在平常的看病过程中如果医生以一种细胞学的思想去给病人看病他一定是个高水平的而不是就事论事就一个病症或者一些症状去一些诊断明白了那其实我们今天说了这么多也是从一个八卦
过来的就是当然我觉得大家还是谨慎吃瓜然后我们也聊了一些关于医生的这个成长的路径啊我觉得就大部分的医生还是很正规的通过一个就是漫长的求医之路然后才能走到所谓的一个比较厉害的医生的这个岗位上
然后呢再经过一些年就很多年呢不管是自学还是在临床上的经验成为真正的一名非常优秀的医生
我觉得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就是我遇上的医生就是怎么可能是不学无术就是大家也不用特别担心所谓的门诊医生可能没有那么多经验对其实比较疑难的问题对其实如果要是遇到就是大家会觉得比较疑惑的或者是所谓的疑难杂症吧多问几个医生没有什么坏处所以对
也是给大家这样一个建议吧然后有问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好的那我们今天到这里就结束了拜拜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