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023.防御机制(下)|帮助自保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在塑造我们的人格

E023.防御机制(下)|帮助自保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在塑造我们的人格

2024/8/13
logo of podcast 自成音浪

自成音浪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赵姚静:本期节目延续上一期内容,深入探讨了心理防御机制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并对多种防御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分析,包括代偿性防御机制(幻想型和补偿型)、建设性防御机制(认同、升华、幽默)、以及其他防御机制(情感隔离、理智化、固着、利他)。 节目中详细解释了每种防御机制的定义、表现形式、人格底色以及潜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这些机制。 例如,在讲解幻想型防御机制时,节目提到了白日梦、理想化等现象,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年龄段的体现;在讲解补偿型防御机制时,节目区分了积极性和消极性补偿,并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它们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讲解建设性防御机制时,节目深入探讨了认同的四种形式(原发性认同、继发性认同、内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并分析了升华和幽默在应对困境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节目还探讨了情感隔离、理智化、固着、利他等防御机制,并分析了它们对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节目最后总结指出,了解自身和他人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身行为模式,改善人际关系,并促进心理健康。 皮斯令:本期节目重点讲解了多种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了它们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节目首先回顾了上一期关于逃避、自欺、攻击性三类防御机制的讨论,然后深入探讨了代偿性防御机制,包括幻想和补偿两种类型。 节目中详细解释了幻想的作用,以及理想化在应对挫折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 同时,节目也分析了补偿机制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并以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如何通过积极的补偿来克服自身的缺陷。 节目还对建设性防御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认同(原发性、继发性、内摄性、投射性)、升华和幽默。 节目中详细解释了认同的四种形式,以及它们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 节目还分析了升华和幽默在应对压力和困境中的积极作用,并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它们如何帮助人们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此外,节目还探讨了情感隔离、理智化、固着和利他等防御机制,并分析了它们对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节目最后强调了识别和理解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他人,并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什么是代偿性防御机制?

代偿性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通过选择用另一种事物来补偿自身的缺陷,以减轻因缺陷带来的痛苦。这种机制分为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幻想型通过想象来满足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需求,而补偿型则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缺陷,减轻自卑感并建立自尊。

为什么幻想型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作用?

幻想型防御机制帮助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处理困难或情绪困扰时,通过脱离现实、任意想象来达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它允许个体在幻想世界中实现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需求,从而缓解焦虑和痛苦。

补偿性防御机制如何影响人格的形成?

补偿性防御机制通过弥补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缺陷,帮助其克服自卑感并建立自尊。阿德勒认为,补偿方式的选择构成了人格的类型。积极的补偿可以促进个人成长,而消极的补偿则可能导致自我伤害或不良行为。

什么是建设性防御机制?

建设性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通过积极的方式应对心理冲突,促进个人成长和适应。它包括认同、升华和幽默等机制,能够帮助个体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动力,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力。

升华作为防御机制的作用是什么?

升华是将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通过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获得本能性满足的防御机制。它是所有防御机制中最积极和富有建设性的,能够帮助个体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有益的行为,如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

幽默作为防御机制如何帮助个体应对困境?

幽默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机制,帮助个体在面临困境时,通过幽默的方式化解自身的窘境。它能够缓解尴尬和压力,使个体以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表现出乐观、豁达和灵活的人格特质。

情感隔离作为防御机制的作用是什么?

情感隔离是指个体将自己与不愉快的情境隔离开来,避免面对伤害或痛苦,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焦虑和不安。它可以帮助个体在创伤或压力情境下保持冷静,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情感麻木和疏离。

理智化防御机制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表达?

理智化防御机制使个体在体验冲突时,通过理性分析避免情感的表达,从而减少焦虑和内疚感。它常见于男性,尤其是在面对情感问题时,倾向于用理论和术语来武装自己,避免直接接触情感。

固着作为防御机制如何影响心理发展?

固着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停滞在某一阶段,无法正常进入下一个阶段。它通常是由于在某一阶段得到过度满足或受到挫折所致,导致个体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表现出依赖和不愿行动的人格特质。

利他作为防御机制的作用是什么?

利他防御机制通过为他人服务并获得社会赞赏和感激,使个体感到自我满足。它可以是无条件的,如为亲属服务,也可以是有条件的,期望从社会获得补偿。利他行为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但并非所有利他行为都是防御机制的表现。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代偿性防御机制,包括幻想和补偿两种类型。幻想型指在现实困境中依靠想象满足需求,补偿型则指用其他方式弥补缺陷。节目分析了两种类型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以及对应的人格特质。
  • 幻想型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处理困难时,通过幻想来满足内心的需求,例如白日梦。
  • 补偿型防御机制:用其他方式弥补缺陷,减轻自卑感,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补偿能促进个人成长,消极补偿则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例如物质成瘾。
  • 幻想和补偿机制的人格底色:幻想型倾向于逃避现实,补偿型则积极应对自我提升,或逃避否认。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这里是自成音浪我是主张为爱仗剑走天涯的赵姚静我是主张天涯何处放草的皮斯令

上一期我们了解了到底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人格与防御机制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逃避、自欺、攻击性三类行为下对应的防御机制和人格底色那这一期我们将继续了解代偿和一些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及其对应的人格底色也拓展了包含情感隔离、理智化、固浊、利他等一些防御机制背后的行为模式和人格

那第四种防御机制叫代偿性防御机制什么叫代偿呢一定就是选择用一个东西去补偿你缺失的东西就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那这种代替物有时候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满足它便以幻想在想象世界中得到满足那有时候是另一种物件去补偿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这类防御机制分为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那幻想型就是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不了这些困难的时候或者无法忍受一时情绪的困扰就会将自己脱离现实任意想象如何处理困难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之中比如说白天吵架没效应

晚上躺在床上开始幻想自己跟他吵架的内容对那在幻想的世界中得以实现内心的平衡达到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毕竟幻想世界上有画面了嘛就不必按照现实规则和逻辑来处理问题可以依照个体的需求

所以有了梦是的那幻想是一种想象作用是幼儿毕竟的生活过程很多虚拟闲家认为个体所幻想的内容与学习经验有关比如说儿童时期偏向于玩具的获得与游戏的满足而青春期少年就偏向这种英雄式的崇拜

一般而言凡性情孤僻有退却倾向者平常又少有自我表达的机会会喜欢用幻想来解除解除其焦虑和痛苦比如说做白日梦其实影视剧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就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那一种那自骗机制中的理想化也算幻想的表现之一吧是指对一个人的特质能力做出过高的评价以获得

安全感满足感的现象简言之就是当一个人没有办法面对挫折痛苦不满的时候就会以一种非现实的想象来逃避自己那理想化作用呢对一个人的安全感有帮助但会酿成虚幻的自尊因为理想化作用带有浓厚的自我陶醉机制这种保护机制常被弱小者所使用也是思维上退行作用的一种表现啊

那幻想呢可以是一种使生活愉快的包括很多文学艺术创作都源自幻想之中但也可以是破坏力量的当幻想取代了实际的行动的时候比如某些人我幻想和自己心仪的人在我的幻想世界里我们是 capple

但事实并不是但是你相信了这种幻想接下来你就会开始希望现实生活中跟你的幻想是一致的甚至不一致的时候你都会出现这种认知失调很不愉快但正向的表达正向的作用就是在二战期间集中营待了四年之久就是我们这个医治疗法创立者弗兰尔克弗兰克尔他

他发现能从集中营活着出来的人跟他年轻力壮都没有关系最主要的是对未来有憧憬就是靠这种幻想未来远景来支持自己忍受目前的苦难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只要有希望

对就有活下去的动力那幻想呢人格底色就是逃避现实与寻求未及这个人比较倾向在幻想中构建理想化的世界里逃避现实中的挫折困难或者不满那通过幻想来满足内心的需求同样也有一些可能会过度依赖一直与现实脱节的这么一个底色特征那下一个代偿性的防御其实就是补偿

当个体因为本身生理或者心理上有缺陷导致他不能够达成某种目标的时候改而用其他的方式来弥补或者代偿这些缺陷来减轻自己的自卑感不安全感建立自尊就称为补偿那补偿一词首先最早是出现于阿德勒的心理学中阿德勒认为每一个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

比如说你小时候自己觉得别人永远比自己高大强壮所产生的这种自卑感那这种自卑感它会使个体产生追求卓越的需要而为了满足个人

而为了满足个人追求卓越的需要个体乃借补偿的方式来克服自己的缺陷我们使用何种补偿方式来克服我们自己的自卑感就构成了我们自己的人格的类型

所以阿德勒主张要了解人类的行为从根本上必须要掌握两个基本的观念就是自卑感和补偿补偿它其实可以分为消极性的补偿和气性的补偿

消极性的补偿呢它就是指个体在使用补偿缺陷的方法的时候对个体本身没有带来帮助有时候会甚至带来了更大的伤害一个非常典型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成瘾比如说一个事业失败的人他把自己的这种寄托于酒精整天沉溺于酗酒这种

然后比如说一个想减肥的人他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来就是以暴饮暴食来减轻自己的挫折再比如说我们在

我们在学校被其他的同学排斥那我们就会想说去参加一些不良的帮派组织来获得帮派分子的一个接纳啊还有就是说如果我们是一个得不到正向注意和关怀的孩子我们就可能去发展一些负面的行为以获得他人的关注就这个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会做的嘛叫调皮捣蛋啊

那另一种就是积极性的补偿这种就是如果运用得当它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一些好的转变所谓积极性的补偿它就是指以合一的方式来弥补我们的缺陷比如说一个长相很平庸的人那我们就去好好读书致力于学问上的追求赢得别人的忠实啊

再比如说就是残疾人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自身就是一些先天的后天的缺陷成为了画家运动员这种我们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失之东于收之桑于其实这个也是

就是对于积极补偿的一个诠释那采用积极补偿的人他的人格底色应该是积极应对于自我提升的那这类人在面对自身不足或者缺陷的时候不是选择逃避或否认而是积极寻求各种途径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以减轻焦虑并提升自尊心

可能是通过努力的学习去发展新的技能和兴趣爱好来补偿这个缺陷然后从而促进我们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当然也有可能因为过度追求补偿而忽略了其他的一些方面那消极补偿的人跟这种就是相反的肯定是选择逃避否认还用一些不良的方式甚至伤害我们自身的一个健康和发展的

那第五种呢是建设性防御机制在防御机制中呢属于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向去做补偿它可以分为认同升华和拥卧三种类型那其中认同这个机制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那认同也叫仿同在精神分析中呢它是指无意识的取他人之常归为己有并作为自己行动的一部分讲义表达

个体无意识的有选择性的吸收我们前面讲到了一个是内涉它是无选择的吸收认同是无意识有选择的吸收以增加自己的能力吸收他人的优点主要是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所以一般来说认同的动机是爱慕

一定是认同别人他才会吸收为己有把别人具有的品质自己感觉到羡慕却不具有的不知不觉加到自己身上那广义的认同是指个体的身份界定过程包括三种情况比如说第一个将自己的身份扩展到他人第二个是向他人借取身份第三个是与他人的身份混淆

那认同呢既是正常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认同一般是个体像比自己地位高或者成就高的人认同以消除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取得的成功或满足时产生的挫折以及带来的焦虑比如说其实我们认同是始于儿童青少年时期成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儿童用来学习社会团体的态度与习惯青少年用来寻找自我肯定自我

所以心理学家们一直认为认同啊是协助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嗯但是精神分析学派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虽然这是一个角色必须的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成为一种防御反应就不会有那么建设性了就比如说互加虎威这个成语然后以及动视笑贫啊这是属于使用不当的一种防御机制啊然后比如说有的人见过名人大佬就觉得自己哎倍儿牛逼了啊

或者是一个不帅气的男孩子喜欢一个漂亮女孩子交往然后当别人夸奖他女朋友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也觉得比较自豪那同时还会有人喜欢把自己在事业上

把自己和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名人名校名牌衣服连在一起同时得到间接的光荣减少挫折的影响当然认同有可能也是认同一个组织比如说加入某种学术研究团体成为该团体的荣誉会员同时增加自己的认同感

认同呢它有四种形式一种是原发性的认同那原发性的认同它是存在于婴儿期的一种状况是指婴儿必须将他自己与客体区别开来的

然后还有一种是激发性的认同这一种它是指当个体意识到与个体身份的不同之后他们就向个体认同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防御性的过程因为激发性的认同它降低了自我对于个体的敌意从而就使自我体验到了曾经被否认掉的分离那婴儿的激发性认同是正常发展的一个部分哈

第三个就是内设性的认同刚才我们前面提到的内设其实就是指与内化了的课题认同的过程同时它也可以指个体想象他人存在于他之中并且是他的一部分的这么一个过程根据对所认同课题的感受不同又可以分为反感性的认同向攻击者认同向失落者认同三种形式

反感性认同就是一方面我们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要去访同上一期我们讲 NPD 的时候就说到如果一个 NPD 他有一个 NPD 的妈妈那他就会一方面遭受他妈的一个 NPD 然后另一方面他又会把妈妈的 NPD 这么代际的遗传下来

然后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在职场上比如说讨厌自己领导的员工他其实会把领导的一些作风演习下去那第二种就是向攻击者认同也被称为攻击者仿佛向强暴者仿佛向恐吓者仿佛模仿

然后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的去威胁或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斯德哥尔摩效应就是一种向攻击者认同那校园的暴力的受害者他也会变成施暴者第三一种就是向失落者认同那有时候一个人他在失去了所爱之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模仿所失去人的一个特点

然后使其全部或部分的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来安慰自己内心因为丧失所爱之人而产生的这种痛苦那这一些仿佛的现象

它根源都是内摄的作用因为内摄主要是婴儿早期心理机制的一个特点是人格没有成熟所表现出来的所以说内摄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然后第四个就是投射性的认同是指个体将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分离出来了投射到了一个

幻想或真实的课题身上然后再将这个课题内化这个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唯一一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防御机制首先我们先说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说成是别人的东西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其实是自己这么想的

然后认同就是投射者怎么说被投射者就按照投射者所说的认为自己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也就是说被投射者认同了投射者的投射那投射者成功了同时相信或验证了自己的看法你看我多英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那投射者此时也认同并强化了自己的信念所以我们真的要有一个弦就是

不要那么完全吸收别人对你的批判因为那很可能那只是他自己的看法而不代表真实的你否则你就进入了他的投射陷阱里了那我们经常还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就是你看不起人那背后其实潜意识是我自己看不起我自己别人

就没有不存在别人看不看得起的问题那投射认同它分为三步第一就是自己想摆脱第二就是强迫别人第三一个就是别人也这样做也就是说首先投射者他要将自己的一部分坏的可能有时候也是理想的部分以投射幻想的形式放置在另一个人身上

并设法从内部控制那个人然后投射者极力的让被投射者采取与他所幻想的一致的行为然后呢被投射者对投射者的极力的这个诱导行为采取反应这个时候被投射者要么与投射者所幻想的行为一致然后从而陷入了投射者的圈套要么被投射者没有中套就是对被投射的

对被投射者的行为不予理睬这个时候投射认同就失败了其实这个就有点像嗯这个就有点像我们在 NPD 里头说的控操控对

让我想到和上一期就是我的 NPD 前朋友 L 小姐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很喜欢小动物嘛路上可能遇到狗我都会去撸一下打个招呼什么的她自己也养了一只狗之前她就说说我非常博爱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博爱你这样的话你不怕你们家狗难过吗

这其实有双重投射第一他把他自己的愿望寄托在狗身上就是他其实自己是希望自己被独爱的他担心别人不只爱他因此他把这个自己想要独爱的欲望投射到狗的身上认为狗也想要独爱第二就是对我的投射把不爱这个事情投射到了我身上但是当时说完这个事情我没有理他然后因为我没有理彩所以他就把这句话原封不断的又发了微博

前面有提到就是我们可以用最原始的一个婴儿的行为来理解是一个道理就是婴儿会用哭来操控父母养育我就是我的不是投射到你身上你会觉得不是你为了消解这个不是所以你会采用来哄我的方式让我觉得开心和快乐

对所以这也是一种很不成熟的一个行为那其实临床里啊常见的投射类型是这样分的分为四类第一类叫依赖性投射那这种投射的人呢通常在做决定会需要独立行事的时候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会有求于人但是实际上他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尤其常见于女性啊结婚后

就是家里不管大小的事情都要习惯打电话问老公才可理甚至有时候买什么衣服啊都要给老公哎好不好看啊我要不要买这件那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他觉得不打电话征询意见嗯

他是没有办法做决定的就妻子会认为丈夫是可以解决问题就这是一个投射那丈夫接到妻子求助后给予援助这是丈夫的认同嗯妻子认为我可以解决问题模仿可以照顾者的角色那妻子的认同则是模仿起那个无能的自我这是一种投射认同就是你是我的神这是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那这种投射认同特别好识别就凡是当事人以各种形式向你表达如果你不帮我的话我就走投无路如果你不关心我我就活不下去了甚至有的是歇斯底里刺杀相违邪的行为都是采用依赖性投射认同在迫使别人关心或者帮他那很多心软的接受者就不得不就范而陷入当事者无条件索取和求助中成为了当事者情感控制的对象嗯

那其实这样看来就是一个人的依赖情结和被依赖情结的需要在制造这种

投射性认同那第二种就是权利性投射认同那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是诱导出他人的软弱无能感从而实现自己的控制与和权利欲望比如说有的人在工作环境里就会总表现的盛气凌人他实际是一种无意识的强迫自己的逞强特别对领导和同事的交流中总是显示他天上之一半地下全知的厉害实际是一种无意识的虚荣需要嗯

那在很多的心理咨询关系中有一些就是求助者会无意识的表现出他什么都懂甚至会什么都懂甚至会讲出许多高深的哲理或提一些刁钻的问题或者总是否定你的意见让你感觉到他的强势你不如他的这种无助感和压力感其实这种底色就是源于一个人的自负自卑主要还是怕被瞧不起那

那第三种呢是迎合型也认为也叫为牺牲性投射认同使用这种投射性认同的人呢通常是竭力诱导他人身上的内疚和感激之情从而实现自己的成就和拯救欲望他用牺牲自己迎合别人的方法别人认同了他就成功了然后如果别人后来不爽了不配合了他就痛苦了

比如说就像前面讲的那种有条件的爱就有的人说我在生活中对别人特别好总是为别人着想总是帮助别人但总是得不到别人理解甚至关键的时候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就为此伤心不已纷纷不平就这种牺牲性认同表现出过度认同假性认同夸大认同实际底色就是压制自己的不满害怕自己被拒绝的防御渴望被接纳的手段

那这种类型的人呢他没有构建足够好的自我同一性因缺乏自我认同感才渴求他人的认同让自己感觉有价值不过是以自己缺失的意义只有在他人身上寻找的投射性认同而达到那第四种呢叫情欲性认同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的性是生活的主题那这种人往往通过性的方式来建立控制关系使用性来诱导别人的性反应并以性保持的关系来诱导他人的情欲反应从而满足性欲和控制欲嗯

那这种太容易识别了就是一个人内心你会感觉到这个人就是非常的饥渴性冲动以及依赖情节的在制造这种投射认同就简要概之这四种投射型认同的人的内在逻辑依赖型就是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助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权利型就是我对你好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那迎合型就是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必须接受我同样给我百依百顺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玩弄我的坏蛋就像有的人哎人家不接受他的爱然后他就会说人家是渣男一样渣男渣女一样嗯

其实我觉得有点像之前的那个胖猫的事件就是社会上的评价其实就有点这种然后第四种情欲型就是我这么性感这么有吸引力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是性无能和冷淡者

有人说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沉默在这种游戏里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是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真实存在的他们其实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那么第二种建设性的防御机制是升华

生化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简单来说它就是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者欲望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得到本能性的满足把社会中所不能接受的转化为能接受的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那升华也是所有防御机制里头最积极和富有建设性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就是所有的升华都依赖于象征化的机制而所有的自我发展都依赖于升华机制

如果没有他将一些本能的冲动或者生活挫折中的不满怨恨转化为有益的行为那这个世界就会有很多不幸的人我们知道的那个司马迁写史记

其实就是他入狱在刑里写下的这个作品那其实有很多诗意的这个创作者他们的一些大作都是在诗意阶段就写出来的梵高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还有就是比如我们遭遇了暴力事件我们

所以会有一些正义和使命感就是我们觉得我们要维护这个社会我受到的一切不能让别人再经历那还有人就会用比如说跳舞绘画文学运动等方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一个发泄以上这些就是收华的一个机制

让我想到前阵子看到的一个新闻我汶川地震的时候那个学校当时逃跑的时候那个班主任救下了最后跑在尾巴的几个孩子后来就是被他救下的这个女生就选择了当一名人民教师

这个很典型的生化嗯对很典型的生化还有一个女生是我最近关注的博主她也是当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因为截肢了一条腿嘛嗯然后她现在就是用她的这个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做这个小红书博主其实也是一种生化嗯

我们知道的名人绿夫人她其实也有这么一个例子就是她年轻的时候曾经恋爱受挫对方也因为她的长相和学识浅薄嫌弃她然后她就立志要在学术上超过这个人于是埋头发愤然后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那

那弗洛伊德他在 1936 年发表的《自我与心理防御机制》的一书中将防御机制分了十种类型他认为其中九种防御常见于神经质和成人与正常的儿童只有升华不管在成人或者儿童都是正常且健康的

所以采用深化机制的人他通常都有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力能够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他们可能显得积极向上富有成就感那下一个防御机制叫做幽默嗯

那其实他就是指当事人在面临困难困境的时候并不转移在场其他人的注意力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当事人自己的窘境这也是最为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之一就举个例子苏格拉底当年在和朋友讨论学术问题的时候他的夫人就突然跑来先是大骂然后泼上一盆水把他全身都弄湿了

但是苏格拉底呢只是笑笑说我早知道来之后一定会下雨就这本来是一个很尴尬的场面但是经此有我立即化解那比如说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尴尬的事情的时候当场会有一些很多就是高层重新说这句话

这个也很常见于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的时候如果在场有一些我们叫做高情商的朋友在那他们就很擅长用幽默来化解这种其实这都是幽默的机制那用幽默机制的人格底色可以概括为乐观豁达机制灵活那这类人呢通常能够以轻松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化解尴尬和压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就是更加的乐观和豁达以上我们讲了五种按行为性质分的五种防御机制下面我们会再展开一些其他的防御机制其实有一位老师他翻译了一份外文资料中间其实列举了一百多种防御机制

我们对于防御机制做了这么多的分类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识别实际上个体在应用防御机制的时候同时也会启用多种机制除了前面我们介绍的那些还有情感隔离理智化和固着利他

四种然后首先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情感隔离情感隔离它是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出来然后不去面对伤害或者痛苦避免与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连接从而避免由此引发的一些焦虑和不安通过这种隔离我们可以让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不需要因此做什么

然后这样的话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很典型的就是我们在一些大的创伤记忆中比如说地震有一些亲人遇难但是他仍然能够积极的去救人这说明他是将自己的一个情感隔离出来的嗯

然后还有一种就是医生他能够不带情感的面对医院里的一些生老病死来降低自己内心的焦虑他其实都是一种情感隔离说到这个我倒是想起我之前有一位朋友他是急诊科医生

我有一段时间就经常跟他聊天他基本上每天都会值班嘛就他会偶尔的跟我讲他遇到了什么今天比如说送来一个小姑娘遇到车祸然后怎么怎么样但是就是你能够感受到他其实是有情感在里头的但是他不会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就是一种

很典型的情感隔离那情感隔离正常它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隔离时间过长就会容易变得麻木无情无义所以既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完全隔离就要控制好那个度

说到这个就会让我想到在宠物医院里尤其我自己养宠物感受特别深就是有一些医生和护士或者工作人员他早期其实是有情感的就见到小动物生老病死会很难受

但是情感隔离时间过长以后你会发现有的人也开始进行麻木或者麻木对对小动物没有耐心不负责任这就是情感隔离时间过长产生的一种负面的作用它与理智化相比

情感隔离是去隔离情感不让情感出现而理智化它是有情感的情感是用理智化来表达就比如说我爱他但是他不爱我因此我不表达这是情感隔离的方式还有就是我爱他但是他不爱我我也无法强迫他爱我他没有错这就是理智化的方式

那采用情感隔离的人他的人格底色可以扩为内向和疏离这类人他在面对强烈的情感或者压力的时候倾向于将自己与情感隔离开来以避免情感的冲击和痛苦他们可能表现出对情感的淡漠

或难以表达显得较为内向和孤独下一种就是我们前面刚刚提到的理智化它是旨在体验评论冲突的话题时旧事论是不带有相应的情感色彩从而避免了由这些冲突引起的焦虑

尤其会体现在把个人的一切不幸和痛苦完全归于客观原因并难避免反观和体验自己的内心活动从而冲淡内疚和持感痛苦那这是一种理智化的表现理智化是对长期冲突的一种防御机制理智化的人常被一种特殊的行为理论所激励看励志书的人就是典型的运用理智化防御机制的人

他们不断的用各种各样的术语和理论来武装自己那有趣的是其实男人比较多的使用这个防御机制因为男人相对于女人来说女人更勇敢的接触自己的情感但是男性呢会觉得如果我过多的接触自己的情感就不像一个男人所以男人需要不断学习心理学哲学来理智化防御自己的情感体验那理智化与隔离这两个防御机制呢

在现在被相当多的高层人士所采用也是中国大男人在面对情感问题时常常打起的这么一个范儿那李之华是这么个范儿就是当你跟他扯感情的时候他就跟你谈顿悟谈升华谈宇宙当你跟他交流世间感悟的时候他跟你谈人权谈民主总之听上去头头是道

可总给你理智到骨子里讲你讲到没理讲的份上就生怕觉得自己不够智慧的感觉啊因为一旦谈到情感问题可能给人际关系带来的亲密感是他所要回避的一种焦虑啊比如说隔离啊是这么样一个状态就是人家饿了他不吃饭他喝水这种状态

热了他要看书需求与表达是不沾边的保持就是一个让你摸不透的神秘感因为一旦饿了吃热了就开空调就落了俗套了就跟普通人一样了那就不得不融入这种让他觉得普通的人群就这个感觉令他觉得焦虑这种人的人格底色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

逃避只是说逃避的相对来说比较高级那下一个就是固着那固着呢是指在心理上没有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心理发展水平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根据弗里德的理论如果在性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过分的满足或者受到挫折未能满足就会导致固着固着将导致无法正常或者完全的进入性心理发展的后一个阶段

整个性心理发展五个阶段分别为口唇期 肛蕊期 生殖期期 潜伏期和生殖期在这里我们可以提一下弗洛伊德的一个理论就是关于利比多的利比多就是指性理是弗洛伊德理论中专门用以表达本能

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其性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那利比多不仅指生殖意义上的性而是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包括性道挫折和儿童的性生活

利比多被视为一种本能的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展的驱动力它类似于物理能化学能的一种心理能量虽然不可以直接测量和观察但同样服从一定的规律那固着呢就是在某一个阶段满足了太多利比多在这个阶段他就不愿意离开或者如果满足的太少

挫折和焦虑就会伤害了未来的发展他就没有办法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完成成长

那固着是又一种防御焦虑的机制固着者看到前程危险或者艰难他就不敢迈出下一步比如有些人他老是停留在愿望的思维中就是怎么都不行动有一些人是怎么也学不会区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那还有一些人就停留在冲动行为的水平那这一类人他的一个人格底色就是挺志于依赖

这一类人在心理发展上也没有完全成熟停止在某一性心理发展的水平那下一个类型就是利他他是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并且本能的使自己感到满足个体能通过自觉的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获得社会赞赏和他人的感激这也是一种无意识动机最终获得自我的满足那利他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无条件的利他那另一种就是有条件的利他了无条件的利他行为相对的不受社会的奖励和惩罚的影响但可以预期无条件利他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利他者的最近亲属或者是就利他者特别在乎的一些类型群体啊

那随着这种亲属关系的疏远无条件利他者主义也是越来越少见了那有条件利他行为实质上是自私的利他者期望从社会上为自己或其亲属获得相应的补偿其利他行为往往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利他行为都是仿余机制比如说像雷锋白球恩的利他行为至少有一部分是在意识层面下的信念指引做出的行为

那其实上述我们讲了这么多的防御机制我觉得从人格底色来说相对成熟的防御机制尤其是单纯于就像前面皮斯林讲了一个话就是我这个机制我不伤害别人我只是对自己我觉得这种类型机制的人其实是我们生活中不用介意去和大家靠近甚至有些积极防御机制的人我们是可以向他靠拢的

那另外有一些比如说攻击性防御机制或者那种特别初级的自恋性防御机制这种会伤害到对方的防御机制的人是我们要尤其慎重识别并且远离的那

那我们上面说了各种心理防御机制那首先我们要认同一个点就是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个自保的行为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防御机制虽然它让我们逃避了自身痛苦体验但同时也妨碍我们去获得真正需要的东西

因为防御机制第一是会转移或误导我们某些最强烈的情感导致我们做出与自身需求南辕北辙的行为如果在一段关系中承认或者接纳愤怒的情绪它可能会激发我们做出重要的改变比如说离开一个自私的伴侣结束这段不健康的亲密关系或者断绝缺乏回报的友谊使自己免受不公平的对待

但是如果我们采用防御机制转移或者压抑了愤怒那我们可能就会陷入一种自我的精神内耗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对健康关系的需求是什么

其次就是心理防御机制会误导甚至使我们排斥情感生活无法建立令人满意的人际交往关系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常会不可避免的做出让对方难受的行为其实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与后悔它是能够帮助我们对生活中关心的人做出弥补的情绪

但是防御机制会导致我们屏蔽情绪感知同时也就削弱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应对力量和能力产生一些设得其反的效果

举个例子来说丈夫早晨承诺下班回家的路上帮妻子买牛奶但是他完全忘了这件事当他晚上到家之后妻子问起说牛奶呢那丈夫羞怯的承认自己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并且赔礼道歉但是由于丈夫总是忘记这种事那妻子只能厌烦的叹气说那我只能自己明天去买了就好像我要做的事情还不够多似的

那丈夫就突然会启动一个很想为自己辩护他就会生气的对妻子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大惊小怪我忘了那又怎么样呢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你总是喜欢批评别人

那在这个例子中其实一开始这个丈夫他承认了错误并且到了前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大多数人他都会选择承认自己的内疚但是他也会要求对方立即毫无保留的接受自己的道歉并且完全原谅他这样他才能够保持平和任何持续的批评或严厉的态度都会让内疚变得无法忍受这个时候许多人就会启动心理防御机制推卸责任

把自己的内疚情绪投射到外界从而摆脱这种感受那在这个例子中丈夫的内疚感最后转移到了批评他的妻子的心理他通过掉转矛头把妻子变成了坏人从而剥倒了她而不是去做出能够缓和对方情绪改善两个人关系的行为那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识别一个人

不要看他的行为因为行为会表演要看他的防御机制因为一个人的防御机制才是他的人格底色

当然了解我们自己的防御机制也能让我们自己很好的发现自己的问题而识别别人的防御机制能让我们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避免与那些不健康防御机制的人产生纠葛让我们能够有选择性的去经营一些比较好的人际关系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我们一起跟大家说再见吧下期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