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037.全封闭自体(上)|当你的道理总是掉进对方的认知黑洞

E037.全封闭自体(上)|当你的道理总是掉进对方的认知黑洞

2025/4/28
logo of podcast 自成音浪

自成音浪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皮斯令
赵瑶静
Topics
赵瑶静:我观察到全封闭自体的人,他们的世界只有自己,看不到别人的存在。他们会将他人工具化,忽视他人的情感,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在沟通中,他们会否定别人的价值,经常打断别人的发言,强调‘我的感受很重要’。他们的自我边界像城墙一样坚固,无法容纳他人的观点,把所有对话都视为自我辩护。他们会把所有情绪都投射到别人身上,却拒绝解释自己的情绪来源,也无法共情他人。 举个例子,麦琳在节目中将李航亮工具化,忽视他的情感,要求他满足自己的需求。当李航亮表达疲惫时,她会责怪对方不够爱她。她否定李航亮的价值,经常打断他的发言,把所有对话都视为自我辩护。她把情绪投射到李航亮身上,却拒绝解释自己的情绪来源,也无法共情李航亮。 全封闭自体的人,他们的需求表达方式很扭曲,他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不会直接表达出来。他们拒绝面对现实,为了否定你而否定你,说出来的话也都不够真实。 我的姐姐就是一个例子,她妈妈给她设定了一个‘身体不好’的人设,即使她已经康复多年,她妈妈依然坚持这个设定,逼她吃各种补品,干涉她的生活,让她无法脱离这个角色。 皮斯令:我发现全封闭自体的人在职场中也很多。他们会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制造交流壁垒,或者完全回避实质性对话。在沟通中,他们会预设发展走向,想尽办法把话题拉回原轨道,不接受任何不同的意见。 我遇到过一个同事,在提案策划案中,他坚持自己的会议议程,不顾甲方需求,让甲方感到困惑。另一个例子是,我的老板总是用专业术语反驳下属,即使方案没有修改,他也不会认同你。 全封闭自体的人,他们的合作意愿很低,会拖延工作,只完成明确分配的任务,对别人的工作成果缺乏反馈。他们会把工作推给别人,用‘我们是一个团队’的帽子来掩盖自己的不作为。 我曾经经历过一个项目竞标,这个同事负责整合标书,但他甚至想把打印这个活儿都推出去。最后,他打错了,导致投标废标,但他还觉得自己很委屈。 全封闭自体的人,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很外显,他们会抵触岗位轮换和职业培训,通过维持现状来规避社交压力。他们会将自身的不安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破坏信任氛围,激化矛盾。 全封闭自体的人,他们会给自己制造一个‘心理监狱’,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中,害怕暴露真实的自我,导致心理健康恶化,情绪浩劫,自我成长停滞,孤独感加深。 全封闭自体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会产生隔阂,权力斗争,在社交方面会缺乏信任,表面化交往,最终导致人际信任侵蚀,团队创新受阻,文化单一性,等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当你诉说伤痛,却被当作挑衅;当你明确边界,反被视作背叛;当你真诚建议,竟被解读为叛乱?他们像携带认知黑洞的旅人,将周遭一切都扭曲成自己内心宇宙的投影。

当现实被他们的认知棱镜折射出魔幻光泽,我们该如何守护自己的思维边界?从家庭关系到职场互动,从文学角色到真实案例,这场关于心理宇宙碰撞的探讨,将结合心理学理论、经典案例与实用策略,帮助你识别并应对这种认知模式。

你会发现,某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其实有着清晰的心理逻辑;而那些让人疲惫的对话困境,也并非无解。

无论你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还是已经在生活中感受到类似的困扰,这段对话都将为你提供新的视角与启发—— 或许下一次,当你面对这样的“认知黑洞”时,能多几分从容破局的智慧。这场对话,不仅是对心理现象的剖析,更是对自我边界的守护与重建。

  • 什么是全封闭自体?
  • 心理发育程度 自体-客体
  • 一、情感忽视:将他人工具化
  • 二、自我中心:否定他人价值
  • 三、情感投射:将他人视为“客体”
  • 总结:封闭自体如何导致共情失败
  • 二、认知固化的行为模式
  • 三、心理防御机制的外显
  • 四、系统性负面影响
  • 封闭之“伤”——是隐形,但深刻的!
  • 内在的“心理监狱”
  • 他人的“危险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