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从脑科学角度看《再见爱人4》引发的舆论

从脑科学角度看《再见爱人4》引发的舆论

2024/11/8
logo of podcast Klatsch无鸡之谈

Klatsch无鸡之谈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播1
Topics
主播1: 我认为《再见爱人4》中麦麦和李行亮这对夫妻之所以引发巨大关注,是因为他们代表了普通夫妻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发观众共鸣。麦麦的遭遇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特别是家庭主妇的偏见。网络上的暴力言论令人震惊,许多人对麦麦的攻击是基于对李行亮处境的共情,以及对家庭主妇角色的误解。此外,年轻一代由于缺乏经验,往往用简单的理论看待复杂的关系。节目组的剪辑也可能有意放大麦麦的缺点,导致她成为舆论的牺牲品。 我认为papi在节目中的表现非常体面,她试图理解麦麦的处境,但不会过度指责。她展现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尊重,这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非常难得。 关于李行亮,我认为他并非如网络上所言那般不堪。他与麦麦之间存在着深厚的依赖关系,麦麦是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的某些行为也与艺人身份有关,需要结合其职业特点来理解。 总的来说,我认为麦麦和李行亮都很好,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存在问题。他们需要更好地界定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不能既要又要。 主播2: 我同意主播1的观点,节目中麦麦和李行亮的矛盾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反映了当代社会中许多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网络暴力对麦麦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与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以及对婚姻关系的简单化理解有关。许多人缺乏同理心,无法理解麦麦在失去孩子后的痛苦和压力。 其次,节目组的剪辑和后期制作也对舆论导向起到了重要作用。节目组可能有意放大麦麦的缺点,制造矛盾点,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关于李行亮,我认为他并非完全没有问题。他的行为中既有对麦麦的依赖,也有作为艺人的自我营销成分。他与麦麦的相处模式也存在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改善。 总的来说,我认为婚姻关系是复杂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维护。网络暴力和媒体的过度关注都对麦麦和李行亮造成了伤害。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节目内容,避免被媒体引导,并对婚姻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麦琳成为了《再见爱人4》中的网暴受害者?

麦琳成为网暴受害者的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她是节目中唯一的素人,缺乏娱乐圈背景,容易成为舆论的焦点。其次,她的行为和表达方式被节目组有意放大,尤其是她在家庭主妇身份上的坚持,引发了部分观众的负面情绪。此外,她的婚姻问题和情绪波动被剪辑成节目中的主要矛盾点,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对她的批评。

节目组是否有意引导舆论关注麦琳?

是的,节目组有意将焦点放在麦琳身上,制造矛盾点以吸引观众。麦琳作为唯一的素人,她的家庭主妇身份和婚姻问题被放大,成为节目中的主要话题。节目组通过剪辑和后期处理,突出了她的情绪波动和家庭矛盾,进一步引导了舆论对她的关注和批评。

从脑科学角度分析,为什么麦琳在被网暴时会感到痛苦?

从脑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大脑对负面信息和拒绝非常敏感。当麦琳被网暴时,她的奖赏通路受到抑制,大脑会产生与身体受伤类似的痛感。这种心碎的感觉会让她感到极度的痛苦,尤其是当她渴望被接纳和理解时,外界的负面评价会加剧她的情绪波动。

李行亮在节目中的表现是否是一场秀?

李行亮的表现确实带有作秀的成分。作为艺人,他需要通过节目增加曝光度,因此他的行为和言论往往是为了迎合观众和节目效果。例如,他在节目中的一些言行,如求婚和拍假视频,都是为了制造话题和吸引关注。这种作秀行为是艺人职业的一部分,但也让观众对他的真实情感产生了质疑。

为什么李行亮对男性和对妻子的态度是割裂的?

李行亮对男性和妻子的态度割裂,主要是因为他在婚姻中的角色和责任与他在外部世界中的角色不同。他对男性的评价往往基于客观标准,而对妻子的态度则受到情感和家庭责任的复杂影响。此外,男性在婚姻中往往缺乏对伴侣情感需求的敏感度,导致他们在处理家庭问题时显得不够成熟。

为什么李行亮在婚姻中表现出既要又要的矛盾心理?

李行亮在婚姻中表现出既要又要的矛盾心理,主要是因为他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缺乏清晰的界限。他希望麦琳能够帮助他处理生活中的琐事,但又不想让她过多干涉他的事业决策。这种矛盾心理导致他在婚姻中既依赖麦琳,又对她的参与感到不满,最终形成了既要又要的复杂局面。

Chapters
探讨了在《再见爱人4》中,麦琳遭受网络暴力的现象,分析了网络暴力背后的原因,包括性别偏见、对家庭主妇的误解以及人们对婚姻关系的简单化认知。节目中嘉宾对麦琳的评价也引发了讨论,指出一些嘉宾缺乏同理心,未能理解麦琳的困境。
  • 麦琳遭受网络暴力,原因复杂,包含性别偏见和对家庭主妇角色的误解。
  • 部分网友对婚姻关系和育儿问题的认知过于简单化。
  • 节目嘉宾对麦琳的评价褒贬不一,部分嘉宾缺乏同理心。

Shownotes Transcript

03:38 是谁在网暴麦琳

18:00 节目组是否有意引导舆论

20:00 脑科学分析:为什么麦琳是网暴受害者

22:36 从小说创作角度看节目组的剪辑

26:52 麦琳和李行亮会预见到网暴吗

28:00 脑科学分析:即使是事先设计的,麦琳现在会高兴吗?

30:50 表扬papi!

34:27 脑科学分析:李行亮是心机boy吗?艺人的心理是怎样的?这是不是一场秀?

52:30 教育学分析:李行亮为什么看不见麦琳的需求

56:51 为什么李行亮对男性和对妻子的态度是割裂的?

58:14 李行亮不该既要又要

01:03:00 写给听众:避免长久沉浸在同质化信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