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科芳:我从事病毒研究多年,经历了MERS、埃博拉和新冠等多次疫情。在MERS疫情中,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高效反应,国际合作和快速反应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中国成功控制了MERS病毒的传播,避免了大规模疫情的发生。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很高,在非洲的爆发与当地医疗条件和习俗有关。中国医疗队在埃博拉疫情防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零感染。
进入21世纪以来,传染病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大部分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来源于动物,自然界中存在大量潜在的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我们需要从受体结合的角度评估冠状病毒的感染风险,利用假病毒等技术手段研究冠状病毒的感染机制,并利用结构生物学技术研究病毒受体结合的微观机制,为疫苗和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需要技术储备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疫情,研发疫苗和药物至关重要。目前有七种疫苗研发策略,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抗体类药物和小分子抑制剂。我们开发了重组蛋白疫苗和单克隆抗体药物。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AI带来的新的科技革命时代,AI技术可能在传染病防控和新药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为解决HIV疫苗研发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