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秋: 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喜欢的书放到图书馆里。但实际操作中,我遇到了很多挑战。首先是书商提供的书单质量参差不齐,充斥着情感鸡汤和粗制滥造的经典名著。我坚持选择人民文学、中华书局等出版社的书籍,但书商却想用“管配书”来应付,即他们配什么,我就买什么,以数量充数。这让我意识到,一些图书馆里充斥着三流书籍,是因为图书馆的公益性质被书商利用,他们塞入烂书以增加利润。为了保证书籍质量,我决定亲自编书目,对比不同版本,选择最好的。在宣传方面,我写了一篇充满细节和趣味的开馆文章,但却引来了批评。不过,文章也意外地获得了央视的关注,为图书馆带来了支持。在实际运营中,我发现社区居民对图书馆的免费服务缺乏了解,于是我加大宣传力度,并关注低收入家庭和视障人士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立体书和听书服务。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应该成为消除身份差异的空间,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