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城市有事嗎?EP094|老屋不只剩拆除?!舊街區人本化的兩難與迷思 ft.中城再生文化協會理事長蘇睿弼

城市有事嗎?EP094|老屋不只剩拆除?!舊街區人本化的兩難與迷思 ft.中城再生文化協會理事長蘇睿弼

2024/1/26
logo of podcast 城市有事嗎

城市有事嗎

Shownotes Transcript

延續上一集中城再生文化協會蘇理事長的分享,本集將在雲端討論「舊街區老建築的修復與重建」、「交通人本化的矛盾與衝突」發生什麼事?敬請期待!

隨著新市區的重劃區開始發展,許多人認為中區要拓寬馬路、拆掉舊房蓋大樓,才能讓人潮再次湧入。直到2012年,蛋糕店「日出」進駐宮原眼科舊址後,人們才漸漸發現修繕老屋,導入新機能也不錯。加上,蘇理事長與年輕世代攜手創造中區的全新氣象,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當地文化,慢慢挖掘出老城的故事。

臺中中區是全臺廢墟比例最高的地方,如「南園酒家」在1910年代,是林獻堂最喜歡的西洋料理店,在戰前則改為臺中出張所,雖然如今成了「廢墟」,但這些老屋身世的回溯,即是空間的價值所在。

然而,城市的再生勢必承受一些波折。有人希望透過建築道出過往的故事,有人則期望利用開發,讓土地效益最大化,過程中建築的價值權衡,需要耐心的溝通協調。另一方面,交通上的雙邊停車格、雙向道及遊客人潮,難以在「窄路」中並存,未來店家需秉持「共好」的觀念,讓人「用走的」進來,中區才有機會更加活絡。

最後,蘇理事長也提到,現行的計畫體系多是以較大、宏觀的尺度來看城市的運作,但街區層級的計畫也有其必要性,讓我們能夠更細緻的規劃這些舊街區,使人本交通或機能復甦等議題被適當審視。

本集重點 (0:49) 老房子的故事讓中區活了過來 (11:23) 老房子的價值權衡 (17:36) 讓人「走」進街區才能復甦、共好 (23:31) 用街區層級的計畫來審視舊街區復甦 (29:58) 「居住合作社」讓房子和人相遇

主持人:黃柏智、張綵茜 加入我們,與我們一起走入城市 歡迎追蹤FB「都媒工作室」粉絲專頁關注第一手城市議題內容 任何合作、問題,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