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的焦虑情绪普遍存在,主要是因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裁员、降薪、就业困难等问题频发。疫情后,国内经济状况不佳,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压力,尤其是就业和薪资问题。这种焦虑情绪不仅影响上班族,还波及学生和创业者,导致大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加剧。
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焦虑情绪,首先要减少对宏观信息的过度关注,尤其是那些与个人生活关系不大的信息。通过斩断不必要的信息源,减少共情,保持冷静。其次,设定个人投资和生活的框架与纪律,避免情绪化决策。最后,接受经济周期的波动,认识到焦虑是暂时的,长期来看,市场会回归正常。
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不是赚钱,而是避免上当受骗和减少亏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机会减少,风险增多,学习投资理财的核心是识别和预防风险,保护自己的资产。通过建立正确的认知和框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才是投资理财的基石。
投资理财的试错成本高,因为它涉及真金白银的损失。与学习其他技能不同,投资中的错误决策会直接导致资金亏损,且无法轻易挽回。因此,投资理财需要谨慎,避免在没有充分准备和认知的情况下盲目行动。通过设定规则和框架,可以减少试错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保持投资决策中的冷静与克制,关键在于减少共情和情绪化反应。通过设定明确的投资规则和纪律,避免被市场情绪左右。例如,设定盈利目标和止损点,严格执行,不因市场波动而改变决策。此外,减少对宏观信息的过度关注,专注于个人投资框架内的信息,有助于保持理性。
投资理财的第一课是‘什么都不做’,因为投资的核心在于认知和框架的建立,而非盲目行动。通过学习投资的基本原理和风险控制,避免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做出冲动决策。‘什么都不做’意味着在理解投资本质后,能够冷静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筛选有用的投资信息,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避免过度依赖新闻信息流和宏观预测,专注于数据和事实。使用工具提炼简单的数据事实,而非观点或预测。通过减少对不必要信息的关注,保持冷静,专注于个人投资框架内的信息。
投资理财需要设定规则和框架,因为人类在情绪波动时容易做出非理性决策。通过设定明确的盈利目标、止损点和风险控制措施,可以避免情绪化操作。规则和框架帮助投资者在市场中保持冷静,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确保投资行为在可控范围内。
避免投资中的从众心理,首先要建立独立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跟随市场热点。通过减少对宏观信息和市场情绪的过度关注,专注于个人投资框架内的信息。设定明确的投资规则和纪律,避免因他人行为而改变自己的决策。保持冷静,理性分析,避免情绪化操作。
投资理财的学习应从认知开始,因为投资的核心在于理解市场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建立正确的认知框架,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识别风险,避免上当受骗。认知的提升有助于投资者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冷静,做出理性的决策,而非盲目跟随市场情绪。
裁员、降薪、就业困难……最近这个时期,关于经济下行的焦虑和担忧几乎影响着每个人。在「大环境不景气」的宏大叙事之下,每一个个体似乎都被悲观的情绪裹挟和影响。 整体环境和个人选择之间的关联到底是什么?如何从悲观情绪的漩涡中逃脱?面对整体下行的经济趋势,个体在资产保值与投资时应该如何抉择?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就邀请了职业投资人、《不止金钱》栏目主创玖洲(Aaron)以「松弛」的状态谈谈他对以上话题的看法。在情绪之外,或许我们还有更多观察和了解理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