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标志的露出与否引发了用户的两极分化。一部分用户希望露出哈苏标志,认为这是品牌的一部分,能够提升手机壳的辨识度;而另一部分用户则不喜欢这种设计,认为露出标志显得刻意,类似于以前不喜欢手机壳挖洞露出苹果标志的用户。这种争议反映了用户对个性化设计的多样化需求。
设计团队通过在上半部分使用大色块来平衡摄像头的视觉失衡问题。大色块居中分布,将摄像头作为色块中的一个元素,从而在视觉上拉回平衡感。这种设计不仅解决了摄像头偏置的问题,还增强了手机壳的整体协调性。
磁吸模块的设计不仅具有功能性,还通过显性化的方式增强了手机壳的未来感风格。磁吸模块的显性化设计符合年轻用户对机能感和未来感的偏好,同时通过层次感的丰富,增强了手机壳的视觉特征。这种设计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提升了外观的装饰性。
手机壳的材质选择了 TPU 和 PC 的组合。TPU 用于手机四周,提供良好的保护性和装配简便性;PC 用于背面,提供更好的质感和颜色表现。这种材质选择既考虑了商业成本,又满足了设计上的需求,尤其是未来感和机能感的视觉风格。
托比认为材料与价格的关系更多是商业策略的一部分,尤其是通过锚定效应来引导消费者选择。高价材料如钛金属或钻石更多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而非实际功能上的显著提升。这种策略让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同时满足他们的情绪需求。
托比的设计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取悦自己的设计,专注于细节和设计的美感;第二阶段是接触商业,开始考虑市场反馈和成本控制;第三阶段是创立自己的设计品牌 Brain On,专注于打造消费者可见的设计品牌,并与大品牌联名合作。
托比创立 Brain On 的初衷是希望打造一个消费者可见的设计品牌,而不是仅仅服务于企业的设计公司。他认为设计品牌应该像保时捷设计一样,具有鲜明的风格和消费者认知度。通过联名合作的方式,Brain On 专注于设计,同时与其他品牌合作,实现设计价值的最大化。
托比认为设计师品牌通常由设计师自己主导产品开发,面临供应链、销售等多方面的挑战,成功概率较低。而设计联名品牌则通过与现有品牌合作,专注于设计本身,避免了其他环节的压力。Brain On 选择联名模式,专注于设计,同时借助合作品牌的资源,实现设计价值的最大化。
嗯
各位少数派的听众大家好我是三柳然后最近我们少数派和一加发起了一加 13 共创手机壳项目在这个项目过程中我们是邀请到了 BrainOn 团队的设计主理人托比老师来参与整个手机壳的设计的过程
那么今天也是非常有幸请到了托比老师跟我一起来录一期播客我们一起会聊一聊一加 13 共创手机壳的设计项目的过程当然了还会聊一聊托比老师作为一个产品设计师的职业历程希望给到大家一些有用的分享和经验好那托比老师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好不好哈喽大家好我是托比
设计师一般都比较腼腆我们都会知道对但是所以我今天特别准备了一个 10 个问题快问快答然后托比老师要很快的然后去回答我们的问题不要太多的思考比较都比较简单好那我们开始托比你的职业是什么设计师那目前所在的公司 Brandon 你的 title 你的是什么我的 title 就多了主理人然后业务设计主创
偶尔做一点点财务的工作财务的工作你是老板了可以你也太多是老板是吗也可以这么认为那下一个问题那你平时的日常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呢基本就是刚刚他都讲了那些事情
反正是全干对所以主要还是做主创设计然后用较少的时间去做一些业务的接洽那也算是属于技术性业务好的那我们再聊一些关于你官网经济就是你参与过哪些项目太多了我们讲一两个那就下一个最引以为豪的产品
下一个产品下一个产品好的那你接下来你的职业的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就是我想要做一个突袭的就是被中国更多消费者所知道的设计品牌好那再聊两个关于生活的问题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土耳其土耳其我们待会慢慢聊工作之余最喜欢的爱好车模车模小车模小车模对
非常好好了这个就是十个很简单的问题帮助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托比老师的过往的经历以及他也生活的一些爱好其实我们就可以先来聊聊一家十三共创手机壳这件事情我们把手机壳的效果图放到网上之后然后开启了投票嘛四个方案其实在各个平台在我们手术派的微博手术派站内还有包括一家社区最重要还有你自己的小红书
其实都获得了非常非常剧烈的反应大家的投票热情评论热情都非常高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我觉得第一次感受到当设计放到流量里面去的时候流量的力量感就是我这几天我只能抽我工作之余去回复一些小红书的评论然后单单只是我自己的号因为也是个新号嘛所以其实粉丝量也不是很大但就在这样的前提下确实是有非常多的评论然后加点赞啊包括一些私信
对所以第一印象就是这种所谓的流量感觉到流量的力量是的也感觉到了你们是不是有点爱上了流量了就也感觉到了原来你们这个行业的这种压力直接对到这么多人的时候的这种工作的状态确实是就是我们的工作和一些用户职业交流的时候会受到很多鼓舞但是同时也会受到很多一些比较尖锐的有建设性的一些意见
那在我们把这个项目的设计预告公布出去之后有没有哪些评论让你印象比较深刻让你觉得说他说的很有道理还有没有人觉得说他说的这个点好像戳痛了我 OK 我自己平时的习惯大家说好的夸的我都不太容易记住就跟我在跟设计师交流的时候我们通常都说好的我们就先不说我们就说问题
所以能够让我印象深刻的都是一些反对意见不同的意见比如说哈苏标到底是录还是不录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还是会想把它藏起来吗有很多人会觉得录很好甚至发布前就会说我希望哈苏标录出来但也有很多评论会他们会觉得你就是类似像
以前有人不喜欢手机壳挖个洞露出 iPhone 的 logo 露出苹果 logo 那他们就会觉得你就这么挖个洞把里面的东西露出来所以这个点上的声音是算是有点两极分化没错那其实关于这样一个设计上的一个选择肯定不是说我们或者说咱们设计团队就是
大家投票想一想就入后不入它入后不入只是一个最终的结果设计其实还是一个我自己的看法是科学和艺术的一个交界的一个地区它也需要一些严谨的地方也是需要一些创意的灵感那我们其实就可以顺着这个关于哈数标入不入这个事情往下我们探讨一下我想先了解一下因为我们都是外行不是做设计师专业的特别你们在做一个设计项目的时候其实会怎么展开这个项目
通常来讲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品牌方的诉求那分两种一种是品牌方想得很明白通常老板是一号产品经理没错或者是较大的品牌有专职产品经理通常这件事情会想得较为明白那第二类就是他也会告诉你我想不明白
对那怎么办那就是还是会先研究他关于在销售方面的一些需求他总是要对某些事情脑海里要有概念跟想法如果他什么想法都没有也许他只有钱但我觉得也很难做出一个好的产品
所以作为一个产品开发你的发起项目的团队毫无想法那我觉得基本上成功的概率很低没错那我们也不太愿意去做这样的陪跑哪怕你只是做一个项目结果做个订单那就正好说到我们这个项目了啊哈
当我们找到您的时候然后给您提出这个需求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怎么样的 OK 我觉得前面有几件事情是让我觉得比较性感嗯是比较触动的那第一个是我觉得少数派对这个壳大概有些想法这件事情很重要我也接洽过一些手机壳的叫甲方嗯啊来咨询那
手机壳的可能性太多了没错对千千万那你真的对整个的定义方向没有任何思考的话我们不知道如何来开启对所以我觉得少数派本身对你们的用户群体是有一定的总结这点很重要然后第二件事情对我来说比较性感就是
我认为 iPhone 的手机壳的选择要比一加要多很多多太多了多太多所以这个也是这次我在评论区感受到的就是
我感受到了就是可能真的大家的选择不太多反而我们去做个 iPhone 的手机壳你能可选的太多了没错那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去做件事情反而它变得更有意义或者是说有点大了我觉得会更有趣一些一家用户想要买壳但他大多数时候只能买到
关壳或者是买到清水壳买到塑壳一家的用户群体肯定没有 iPhone 那么大作为手机壳的厂商他还是希望铺更大的量这是很合理的很商业的逻辑很商业逻辑所以他要去个性化来确保他的量足够大因为做手机壳也需要勇气就像少数派一样
因为每个手机型号都不同用包括这次有很多人问我这个型号那个型号能不能也出个壳但你针对某个型号再去开一套模具它开发成本确实很高所以回过来我们也理解为什么一加
特别是一加 13 刚出来手机可选择不多我们来做这个事情是有它的意义没错这个其实也是我们少数派当受到一加的邀请之后我们也觉得这件事情就像您说的非常的性感或者有机会因为其实我们的认知里面当然不是这个在催我们的甲方爸爸啊
确实一家的品牌的认知在用户里面它是相对的在乎设计感一些在乎质感一些然后在乎的手机的整个使用体验一些包括一家品牌本身它从第一代开始就会在背盖上面做很多的心思材料材料上的探索对吧是的印象深刻因为我是我是有用过一加一还是二的它背后是一个竹片
所以我们算是早期为一家的设计差异化买单的人没错其实说到这个一家的设计差异化我觉得就可以开始聊一聊我们这一次四个方案里面最受欢迎的叫做引燃灰烟这样一个设计了特别好奇因为我也看了很多用户的评论首先喜爱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在各个渠道里面他可能都有接近 50%的用户在投票他
同时呢有一些用户也会有一些质疑是因为他似乎完全改变了这次一加 13 整个设计的风格他完全选择了另外一个角度所以我就特别好奇想问 Toby 你们在设计的时候怎么逐步的把这样一个引燃灰烟的设计打磨出来的 OK 那我觉得第一件事情就是定调我觉得
在评论区比如说在我的小红书有喜欢跟不喜欢我觉得这就对了因为手机壳本身你夹壳就是为了个性个性就是为了取悦自己那
我很喜欢一定就有人不喜欢那有一类叫做大多数人不讨厌我们讲的素壳我们讲的透明壳它就是属于大家不容易讨厌它是一个功能性的壳保护性作用的对功能性它可以做到间接所以这也是为什么
当很多手机品牌它的用户量越大之后它的手机的设计除了一些特殊版本以外大家会觉得手机慢慢没有特征对 所以回到我们这个壳本身
你要有特点你要有个性化的壳它一定是非大众一定有人不喜欢然后喜欢的人会很喜欢对所以我觉得这是引燃慧妍的第一个定调第二个事情就是因为我们刚刚讲到它是怎么打磨出来的我觉得它前期会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理性过程就是我们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他的问题起点是起点是他的摄像头偏在一边这个是一家当时曝光了他的后背的事情之后很多人也不能说不能接受只能说
尊重但不能理解就例如你像 iPhone 或者是小米 15 那它的手机壳也是偏左上角对但因为它是方形的是的它跟方形的手机壳容易找到一些对齐关系反而它在左上角你会觉得它是精致的它是符合逻辑的是的那偏偏一加十三它是个大圆饼没错它这个
偏一边那我们也能看到早期华为也有很多是圆形摄像头对吧但都是举重的都是举重的对它相对容易获得平衡感所以即便是 1 加 13 他们也想办法在摄像头模组的右侧加入哈苏的标以及加入那根线去相对做一点平衡
那个问题应该是一个被共识的问题没错所以这个方案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这个平衡拉回来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那就是去用一个大色块
在整个手机的上半截去分一个色块出来并且这个色块它你不会明显感觉它偏向一侧它是一个居中所以就左右拉通对它是居中的它是左右拉通的然后把摄像头变成了这个大色块中的一个元素然后从而就是说整个的视觉上面会给你协调一些对的所以它的第一分割是上半截然后这个上半截的我们叫横向分割没错上半截大色块
之中有一个圆形的小分区就用这种分区的方式来拉回就我们讲的我们要解决问题就是他第一个问题就是他的摄像头圆形的摄像头我们要强调这一点对
圆形的偏一弹步距中的对弹步距中的摄像头 OK 这是我们这个火炬壳设计上半部分那下半部分其实这一次我们也可以看摄影图它有一个非常显性的一个设计就是把一家这一次的磁吸生态的那个磁铁给它显露了出来这个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那我们讲回说我们这次的定调是希望带有一些个性化跟差异化的视觉特征
那一家的用户群体里面还是有比较多的就是对于这种 3C 产品数码类然后包括甚至是电竞类的产品是比较感兴趣的用户这类产品在年轻群体年轻用户群体中现在其实大家蛮喜欢一些带有未来感机能感的风格方向对这类方向说白了就是要做一些装饰没错
好看的装饰它最好要有逻辑而不是我刻意的去做一些线条画一些形状上去它会显得你总是会觉得它有点刻意有点多余所以可以理解为前提是我们想要在这个壳上加东西让它有视觉特征那我们就找机会
那磁吸的模块它的逻辑就很讲得通我在功能上我能够说我让用户能够留意到我一家 OPPO 的生态出了一个磁吸生态我可以更多的来使用它我可以更精准的找位置那这个是属于功能上我能赋予它一定的目的然后我在形式上我又有一个和好的逻辑对这样子我能够在整个壳的下半截去做一些
分割因为我们刚讲的机能也好这种未来感也好它就是需要去做一些层次感的丰富所以我们就借用磁吸的这个模块
把它可视化显性化出来了显性化那我的外观特征也有了而且我也不会说很刻意我对用户也有一定的帮助这个过程中其实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装饰的分量嘛
苹果十多年来对大众的审美教育其实是形式是对谁功能的他们其实做了很多非常细节的设计但是他们整体给到消费者给到用户的印象是我尽量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是那我们在讲这次的手机课的时候希望说用设计来去
引导一些事业上的体验在我来看这是不是两种设计的一种风格那你自己是怎么看这种风格你会有自己的偏好吗我觉得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他很分产品比如说现在我们来设计一款笔记本电脑你来设计一款生产力工具它的使用生命周期相对长然后你对各个环境各个人群的适应性要更强烈
那么简洁一定是个很好的选择那手机壳就像买衣服买个戒指买个首饰几个月我就是买一个情绪价值就跟买衣服一样那可能有人就喜欢买一切买白 T 跟买格子衫他没有问题但是有很多人就希望我不同场合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材质所以我认为手机壳更偏向于我把它定义在这个功能取向
所以它属于个性化取悦自己对让用户觉得我就是买一个开心买一个喜欢所以符合手机壳本身这种它的使用场景吧对因为你手机壳你可以买十个是你可以买三个而且可以很快地换掉对你换了就行了成本也很低对那其实我们刚才有聊这个
手机壳的设计嘛上面部分我们用色块解决了摄像头不居中带来的失衡的问题然后下半部分我们用应该算是一些线条还有一些结构上的一些变化然后让磁吸这样一个功能显性化带来一定的装饰性那整体的材质呢因为我在
评论区也看到很多用户其实大家会非常在乎散热怎么样重不重厚不厚手感怎么样这个其实是我的理解下面是跟材质有关的是
那应该来讲对于比较漂亮的价格的手机壳就是用户最终比较容易用低成本去买到的手机壳本身它在材料工艺的选择上我们客观来讲相对有限那手机壳工厂他们做了这么多年都是以亿剂的量在做的产品
所以他们在材料这一块的这么多年大家都在用几类的材料它的原因已经是被论证过的
起码在商业层面上已经是一个有一定规律的有一定的限制的是的所以我们在整个落地性跟性价比上我们还是会考虑一些通用性的材料以及工艺的方式那我们这次用的是 TPU 加 PCTPU 本身我觉得它对手机是个特别好的包裹
所以我们的 TPU 是用在手机四周一圈所以它本身我要先完成保护好手机的这件事情我也是经常掉手机的我其实很不喜欢带手机壳但每次摔了之后你就庆幸自己还是有带壳还是好一点所以它的边缘是用的 TPU 它本身你在装配也简单然后也有保护性那
背后用的 PC 我觉得显然是看重它整个的质感因为 PC 你能上很好看的颜色然后你的表面的质感会更锐利一些没错因为我们讲的是机能跟未来感所以还是要相对一些通透锐利边角锐利去完成这个视觉风格
所以 PC 是很适合式的而且因为我们这次本身就是一个撞色的设计然后材质上也发生一些变化是不是这个也会让这个对比的感觉更强烈一些是因为它就是这种材料的灵活性会很高对所以我也很容易让颜色出效果
其实刚才有聊到就是我们在选择材质的时候也并不是说我们想用什么就用什么既要考虑商业的因素同时也要考虑材质本身的可加工性它的特性这个其实我很好奇一个问题因为现在在起码在数码消费品里面用材料来区分产品的价格已经成为了一种方式比如说苹果就会在它的 Pro 里面用钛金属但是它的数字系列就不会用那么好的嗯
或者我不应该说好就是没有显得那么贵的金属的材料是那其实我特别好奇托比你作为一个设计师怎么看待材料和价格的关系这个是更多是这些公司他们通过营销的手段去说服消费者还是说你觉得材料本身确实会有一定的差别
首先从商业程度上来讲有一个定价策略叫锚定效应锚定效应就是比如说我将来我的手机壳我出一个 99 的我出一个 399 的那我再出一个 29 的我锚定我的用户群体大多数时候是想要买那个 99 的那但是我有高价的版本然后你会看到这边有更好的但这个 99 的价格好像会更适合我
所以本身包括苹果在内的大多数品牌都会在一代的产品上去做不同的价格带当然也会有少量的用户就去买锚钉以外的比如说买很贵的版本那我既然买贵了
我一定要给你一个理由没错比如说这次小米不是有个特殊版本是用了钻石是然后华为它会有保时捷版本它给你一个保时捷设计的标然后有所谓的这个版本包括苹果我用了 Ti 你要说对使用上来讲对用户的帮助有多大这件事情不见得会很明显
但是他会在你购买的时候会让你觉得贵有贵的道理因为有很多人他买 iPhone 买产品就是直觉那我就买贵的就好了有时候其实你并不能拉开太大的距离或者他也理解不了那个距离的带来的意义对但我告诉你这个是太你的卖点你的感官你的消费感官就会很直白是的所以他更多是服务于商业
然后能够让不同就是不同消费能力的群体吧就是去去满足他们的一些情绪价值的需求那有的用户就觉得我就要买那个性价比最高的他我也不需要你这个功能然后我也不需要你这个材料我只要你最基础的功能给我就好了那我就买个最便宜的
其实他也获得了情绪价值是的他也获得了我花了很少的钱很极致的钱很极致的钱对但我比你那个贵的其实我没有比你差多少对他其实也购买到了情绪价值是的所以这件事情一摊开来好像很商业但也很有趣但事实就是这样子是对
然后还有一群用户比如我们科技爱好者比如说也是很喜欢买 13 mini 这样的手机其实也是一种选择也是在他引导下做出了一种选择是的所以其实我觉得设计真的是我们刚才有讲说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它但是同时还要和商业有结合它真的是还是一个很综合的一个学科它并不只是说我要发挥自己的创意然后就能够突破
工程以及商业的限制那可能是上一个阶段的上一个时代的设计师了对在有产品红利的时候那我其实就想聊一聊就是我们前面聊了很多手机壳本身这个项目相关的我其实对图表是你个人还是很感兴趣快问快答的过程中也有稍微简单过其实我还是想说了解一下您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从事设计这个行业的因为现在也是行业里面比较资深的设计师了那你自己回望过去这么十多年的职业生涯的时候你会把它分成几个阶段这样子 OK 那做设计的时间就很长了从大学毕业所以专业就是工业设计还是我其实是运气很好就是被分配到的工业设计被分配了而且是在那个年代
就是你努努力你能找到工作跟现在的对毕业生的要求它是完全是两种类型现在是稍不努力就绝对没有工作所以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在一个比较容易上车嗯的时代去接触了设计并且你确实打实有这么多的项目在你手上去这个打磨跟论证过
对所以大概是这样子那我做设计的时候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有种产品叫山寨机反正手头派的听众肯定是会了解的是就是华强北的手机就是我刚毕业的时候我们在一家很大的设计公司当时在全国应该算规模最大的
当时一款山寨机的 ID 的设计费用都要到十几万当时的十几万对山寨机可是起码有十三四年一年不止将近二十年哇哦
那我也是算是在山寨机算是比较高峰的时候然后再设计对然后当时但我当时手机做的少但我们公司做很多手机我们当时设计师的分两派一派叫做机的一派叫做飞机的做飞机飞手机叫飞机然后做手机的叫做机的然后我也不可避免的做了一些手机
但我觉得做手机对设计师的成长帮助非常大为什么这么说你除了抠细节你没有别的机会一个就是疯狂抠细节就大家对山寨机会有很多印象比如说背后 18 个喇叭然后有什么沙马特的灯光我觉得是他们用了一些出圈的方式但我们更多的其实是真的是
认认真真在推敲我手机侧面怎么样流转到背面我的摄像头如何处理我的喇叭怎么处理我如何拿到硬件后我如何去算出它的最小体积极限尺寸
所以我认为我们当时因为做手机而且量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你对抠细节的能力对工程尺寸数据以及新材料
因为新材料最先用的 3C 产品基本上都是手机因为手机相对单价比较高溢价空间比较大是的而且它就这么点大所以新材料往往就像我们刚才溢价一样新材料它能获得新的大家的关注度这个算是我的成长的第一阶段对就是埋头画设计我会把第一阶段简单概括为取悦自己的设计
那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你自己做出一些让自己非常我觉得可以打引号的得意的作品那第一个最得意的作品当然是你设计职业生涯第一个重担的作品啊
然后你的设计终于我们解释一下就重单是指公司内部选上了吗还是说就通常一个项目会有几个人一起做那像我们刚毕业的时候你肯定就是个卡拉咪嘛你就是个跟着陪跑的小设计师助理对所以你的方案能被选中
是一件会让你很开心的事情我当时是做了一个车载 GPS 车载 GPS 对在那一个年代有一种有个品牌叫
叫什么凯德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就在那个年代然后做的车载 GPS 它长什么样其实不重要重要是你自己设计的东西被选中并且落地然后那个项目我也顺利跟进到后面的量产所以这是你第一阶段我们讲取悦自己就是被选中然后你的设计自己满意
然后你很在意那张图选的漂不漂亮那个模型建的顺不顺然后别人对你的设计评价我觉得这是我的第一阶段的概括就是做让自己满意的设计没错然后他是以自己的自己设定的标准对所以算是一个助理设计师你能想到的这个设计就是要做到这个样子是那那个阶段其实你
更多的角色我理解是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设计师更多关注在产品的设计细节本身就像你刚才讲的你会非常在意有一些细节是否处理好了展示的时候是否处理好了是的那下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就是
开始会以设计总监的角色接洽业务那第二个阶段我觉得就是你试图知道市场是个什么样子开始接触到商业了对开始接触商业我们只能叫开始接触商业对你会知道说你很在意的某个细节也许丢到市场上一点都不重要你很抠
比如说我这个圆角大一点小一点但你真的放到柜台放到商超的时候这个点太细微了对所以你开始会有一些感觉开始会有一些成本意识
这个过程是我们说是你逐步的说通过同行或者前辈给你的一些经验的传授然后你自己感悟的慢慢的体会到还是说发生了某一个项目某一个案子让你突然明白说 OK 我要开始考虑更多的是产品在商业化在工程中的一些细节落地是它是一个顺时的还是说一个渐变的一个过程
他其实还是有一些顺时因素就是那哪个事情通常叫屁股决定脑袋就是从我在这家比较大的设计公司成长到一个标准准设计师吧然后去到另外一家小公司一夜变总监
你一夜之间变成总监后你就要去下谈业务所以它也有一些顺时的因素就是我的身份变化了我要去谈设计业务了你要开始听懂客户在说什么你开始不能太设计师思维的去交流对所以我觉得第一个阶段是开始接触商业
对开始了解商业那在这个阶段之中有没有一些事件或者一些产品让你觉得说 OK 我已经开始掌握了这样一个阶段所需要你做的一些事情或者说你已经开始变得游刃有余了当客户开始问你说他们会客气叫我郑总他们问郑总我们要选哪个方案他在对他在方案决策的时候他想要听你希望他来选哪个方案
那个时候你会感觉到你责任重大安抚的责任不但是对公司同事对方案对产品对自己的信念还要开始为客户
承担一定的义务了因为客户在这付的设计费都是小事你的模具你的备货成本以及他的时间机会时间成本是的那大几十万是正常的那搞不好是这个更大的金额所以当客户问你要生产哪一款的时候一开始你是不懂回答
对然后到慢慢你知道如何去拆解跟解释以及最后我为什么建议你选这个方案这是一个算是你能看到自己在变化的一个过程是然后当你参与这样参与的项目又卖得好的时候
那他整个就闭环了成就感也是更翻倍啊可以说是这一点其实也是让我挺受启发的因为可能我们过往看到的或者说
感受到设计师更多的在乎的是产品就是更多在像托比你刚才讲的你自己的第一阶段是的那其实行业里面也有很多设计师或者说他虽然是设计师但他其实会去参与到更多的细节甚至像你刚才说的客户会让你来决定这个其实我还是会非常感叹客户对你的信任度然后包括这样一个工作模式的
是的当时你说到你是从一个大的设计公司可能国内头部的然后去了一个小设计公司对小一些的那么到现在我们是知道现在你的品牌叫做 Brain On 了那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开始摆脱设计总监这样一个角色或者一个身份开始想说我要自己做一个自己的团队做一个自己的设计品牌
其实我从小团队小团队待了时间也不长也就待了一年后面我觉得我实在不想在手机的这个圈子里玩了然后去了太多啊 做太久了就你觉得就是这个产品本身这种定位吧因为当时开始已经有一些品牌出现
类似海尔或联想这些出现的时候那是在 10 年 10 年左右你就觉得对你就会觉得传统这种所谓双引号山寨机的方向它出不来好的产品是它不够系统化那后面我就去了菲利普你就想看看外企到底啥样大公司到底啥样
然后后面就开始创业所以我的第一家设计公司做了 11 年之前是上山设计是吗对上山设计做了 11 年也算是做到行业里小有口碑然后当时的目标就是希望做一个我们自己觉得蛮不错的有一点点影响力的设计公司设计公司的品牌是这样子所以当时也往
那个品质以及规模化的路线在走对上山设计它的业务的形态或者它的业务内容包含哪些呢业务内容主线还是工业设计还是偏设计发展然后更多是单点服务就是真的就是只是做设计服务就是这一块然后扩到这些平面包装类的都是
都算是设计导向的设计服务导向的对其实我就很好奇嘛那像这样一个公司他的我们不管说商业模式也好还是说你通过 11 年来进了一个行业的口碑客户的认同也好我觉得都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
这样过了 11 年之后你还是选择跳再一次跳出来是开始做 Brain On 这样一个设计我觉得不能叫设计品牌了就是你怎么定义它我特别好奇你怎么定义它首先我觉得我想要做一个消费者看得到的品牌你说我们原来做设计公司
你做得再好基本上是它是个 2B 的它是个给企业服务的所以它在小圈子里大家都知道你在同行知道你在做产品的圈子里知道你但消费者是不知道你的
因为它是被隐藏在品牌方式下的对的所以假如我问你你能说出中国的设计品牌除了这些服装类饰品类的有一些叫设计师品牌是之外这些 3C 产品这些工业量产的产品
你能想到有哪个品牌真的是设计品牌吗我对标类似像保时捷设计因为保时捷它基于种种原因所以保时捷设计这个设计品牌它是个图大众它是个面向消费者的设计品牌是的并且它跟华为是捆绑出现的
像保时捷设计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它不管为哪个就是说它也为一些甲方服务比如说华为但是它都会保持自己的风格对它会很坚定的那不是一个 logo 的问题它是你当你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你就知道 OK 这一定是他们团队做的是的哪怕隐去那个标你也会说这很像他们做的设计
是的所以就是为什么做 brand own 就是我觉得就是我想要去做一个消费者会知道的设计品牌哪怕它是从零开始的那挑战会很大我觉得它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目前大家心目中
国内的反正我没有想到哪个品牌是那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没有呢就是它有什么原因导致于说这样的一个模式并没有发展出来为什么报纸设计可以发展出来我觉得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设计公司你在一个产品比如说我给你做服务其实你在整个产品的投入无论讲资金无论讲时间我们不能太去放大自己的价值
因为一个产品从零到一它的整个的开发软硬件到供应链落地到销售到营销无论是时间精力人力跟财务的投入都非常巨大那甲方给你发个单你的付出够不够人家想要把你拎出来一起作为联名品牌去出现所以这跟你的参与程度关系非常大
那假设我在做上山设计的时候我们一年要做几百个项目哦这么多还挺正常的你一年对我算一算对一年上百个肯定是有的是上百个项目那你为这个项目的投入的时间其实就是你客户付费的时间段对对那你不投资你没有更多的参与
别人也付你钱所以品牌方本身不太有这个动力去给你宣传这是第一件事情没错对那第二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就是我觉得没有样板
没有人这么做过就大家其实也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么做因为别说是设计品牌即便是国产品牌被大家认可也是这几年的事情是的你再往前再往五年再往前中国品牌大家不太会为他买单的没错然后是到了国潮到了所谓的国民品牌
到了我们的这种全球化其实慢慢在发生一些变化国产品牌才开始有机会那更别说一起出现的设计品牌
所以这个大土壤来的会比较晚我们以前很多客户他连自己的品牌他都不是很在意的或者说他这品牌的理解还停留在做 VI 做 logo 或者请代言这样的一个我们不能说他不是在做品牌只能说手段单一了一些所以土壤也没到时候然后我觉得再来一个是消费群体也在发生变化包括这次的共创
包括我们也看到一些品牌跟消费者去互动消费者愿意参与设计会在意设计参与设计一起来聊我觉得这个氛围变得越来越强烈所以我觉得也到了这个时间点而且我最好是从零做这件事情
因为以前比如说我上上设计我服务这么多品牌我其实不能太有自己的风格没错比如说我给一家服务我是一家风格比如说我给小米生态服务我又走回小米生态的风格对又要服务于甲方的品牌风格对的对所以我需要去建一个零到一的一个很干净的品牌然后这个从零开始
去建立这么一个目标然后消费者能够在比如说我进线下的店我在商场里我能看到 brand on 这是我比较想做的事情之前没有这样的品牌原因是因为没有机会没有土壤也没有目标的用户那么现在你认为到了一个节点了我的刚才说有两个问题现在另外一个问题是你准备怎么做我觉得这件事能做成第一件事情一定是你的品质
你的设计的品质因为你是打设计联名是那你的设计品质首先是让你的
合作品牌方就是尝到甜头让他觉得很棒你的参与对我的帮助很大然后再来是他在市场上获得很好的市场反馈这个是大前提就是要出好设计然后第二就是要深入跟客户的这种配合已经不是单纯的接一个设计订单这么简单
他会很深入去去合作这个项目然后数量不求多也是要说一些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一些产品对和案例是的是的而且就是一定要有 brand 的风格对了补充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设计联名品牌但是有很多设计师品牌因为有很多设计师一样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大家去做设计师品牌也就是说我自己去做产品我
我们这种也做了好多轮呢是设计师做产品设计师角色做产品你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我们只能说你能成功的概率其实是挺低的有成功的但特别少所以 brand on 的开放在于我一定是联名出现
比如说我跟少数派一起出现我跟比如说我跟少数派跟一家一起出现那我一定是跟某个品牌一起出现的因为我的价值跟专长还是在设计我不在这个比如说供应链管理我不在销售我不在资金因为用我的合作伙伴的话来说就是你的时间不要花在这些事情上
是所以我觉得我选了一种让我自己比较幸福的方式是联名是关注设计但可能会聊的事情很多但我的具体工作还是专注设计所以它是联名的形式而不是设计品牌对
对我听下来其实很很有意思因为刚才我们其实一起聊了一下这你可能十多年的整个设计生涯从一开始只关注设计然后我们是经历了你的一整轮变化最后又回到了我只关注设计对
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一个重新起点和一个闭环其实中间也走了很多弯路我觉得都是很必须经过的路嘛可能会发现说还是回到这个设计最让你幸福最让你感到开心对的我们也做设计做乙方你就觉得哎呀我
是因为甲方的问题所以东西不好或者等等原因或者自己的梦想所以我们也投钱我们也做过产品我们也做过这个自己的产品去研究怎么搞电商甚至怎么搞直播就折腾的事可多了是然后最后还是会觉得说今时今日
要成就一个产品它需要很多的力量很多因素很多因素那能够把设计做好然后再跟其他能力很强的人去合作
才有机会没错给我们自己少数派打个广告其实我们共创也是这样一种精神因为我们少数派像托比老师你可能比较擅长的就是在设计对在产品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把握我们少数派可能比较擅长或者说是有优势的可能是和用户的连接性对对对和用户的分享以及有
一个社区的存在这个也是我们共创的一个很基础的力量或者很核心的支柱所以我们很适合抱团没错我们像我们这样的品牌就可以把不同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是的好了其实我们前面都聊了很多我们也聊了我们这一次合作项目也算是浅浅的就是聊了一下特别这么多年的一个设计队的体验那我们也到时候把咱们 BrainOn 的招聘的邮箱留在这里
show notes 里面欢迎各位有兴趣加入的朋友先偷偷简历看看说不定有合作的机会是吧是好那这期节目就录制到这里然后也特别感谢托比花时间然后跟我们一起聊聊关于一加共创手机壳这个产品本身聊聊设计师或者设计行业这件事情本身那么这期节目就到这里了好的拜拜